初中八年级地理word教案文档:气候特征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

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

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1)欧洲地形特征;(2)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特征;2、理解: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二、能力目标: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教学重点:1、欧洲地形特征;2、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特征;教学难点: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教学方法:读、讲、议、练教具使用:挂图、投影片、录像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师问:亚洲和非洲的地形各以什么地形类形为主?生答: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

导入:我们今天来学习有关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的知识。

新课:(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选一位组长,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课堂学习和竞赛,并负责检查别组的学习情况。

为激励竞赛,规定课堂竞赛得分少的一组要表演节目。

)引导学生读图13、7欧洲的地势和欧洲西部地形图,完成22页活动内容,并思考问题:欧洲的地形特征是什么?欧洲的平原有什么特征?成因是什么?冰川作用能形成哪些地形?1、学生活动:小组内可互相讨论要完成的内容,组长负责检查别组的学习情况,没完成一人次扣一分。

并抢答问题。

2、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欧洲西部的板图,边小结边画板图。

3、要求学生也画出欧洲西部的草图,并填上西欧平原、中欧平原、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山、勃朗峰。

学生自学西欧的气候:学生读图13、9西欧的气温和降水,从降水和气温两方面分析西欧的气候特征。

答:西欧气温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海洋性特征显著。

学生读图13、10西欧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讨论完成23页活动内容。

并在图上填出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

老师在板图上边画边小结。

学生讨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和成因。

学生发言后老师小结: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气温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成因:西欧濒临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沿岸,强劲的西风把暖湿气流输送到大陆内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多东西走向,有利于水汔进入内陆。

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三篇】

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三篇】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分布特征;阅读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道不同温度带的农作物差异,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教学难点:温度带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景设置 教师: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知道了地形和地势影响我们的生活,下面的故事也展示了一些自然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请大家观看图片,说出图片中人们的生活主要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制约? 学生:(读图片,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 教师: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

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影响我国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中国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原因 课程引入: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释了河流的流向和水电站的分布。

初二地理课程教案了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

初二地理课程教案了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

初二地理课程教案了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初二地理课程教案:了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引言】地理课程对学生了解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了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对于我们理解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特征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相关的地理要素,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

【背景知识】了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地理常识。

气候是指一个区域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是由温度、湿度、气压、降水等要素所决定的。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因此气候类型多样。

根据各地不同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我国主要可以划分为四个气候带:东亚季风气候带、西北季风气候带、西南季风气候带和地中海气候带。

【主要内容】一、东亚季风气候带东亚季风气候带是我国气候类型中最广阔的一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河中下游等地区。

在这个气候带内,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降水集中在夏季。

温度和降水的季节性变化明显。

水资源丰富,农业发展较好。

二、西北季风气候带西北季风气候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等地。

在这个气候带内,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降水分布不均匀,大部分集中在春季。

沙尘暴比较多,寒潮气候现象突出。

三、西南季风气候带西南季风气候带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贵州省等地。

在这个气候带内,冬季温暖,夏季炎热湿润,降水分布较为均匀,以夏季为主。

植被茂盛,水资源丰富,适合农业发展。

四、地中海气候带地中海气候带主要分布在华南沿海和台湾地区。

在这个气候带内,冬季温暖潮湿,夏季炎热潮湿,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较多。

植被丰富,农业条件优越。

【教学活动】1. 游戏活动:气候带识别安排学生看图片,通过观察植被、气温、降水等要素,判断该地属于哪种气候带。

并组织小组比赛,增加趣味性。

2. 实地观察:不同气候带的地理特征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地方,观察当地的气候特征,并与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不同气候带的了解。

初中物理各个气候特点教案

初中物理各个气候特点教案

初中物理各个气候特点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掌握气候现象的能量来源和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

3. 能够分析不同气候类型下的物理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教学内容:1. 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2. 气候现象的能量来源和大气环流3. 不同气候类型下的物理现象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发学生对气候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解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20分钟)1. 热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2. 温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3. 寒带气候:极地气候、亚极地气候、高山高原气候三、讲解气候现象的能量来源和大气环流(20分钟)1. 太阳辐射能的分布不均是气候现象的能量来源。

2. 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是大气环流的动力。

3. 不同气候类型下的大气环流模式:热带低压带、热带高压带、温带低压带、温带高压带、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四、分析不同气候类型下的物理现象(25分钟)1. 热带气候:高温多雨,蒸发现强烈,形成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等植被类型。

2. 温带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适中,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等植被类型。

3. 寒带气候:寒冷干燥,降水稀少,形成苔原、冰原等植被类型。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气候现象的能量来源和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不同气候类型下的物理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学生互动、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气候类型特点、气候现象能量来源和大气环流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不同气候类型下物理现象的分析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品质,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气候的类型、特征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气候的多样性,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提高对我国气候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类型、特征,掌握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气候的类型、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难点: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气候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

4.讲授法: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气候类型的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制作课件,展示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如青藏高原的雪山、海南岛的沙滩等,引发学生对我国气候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类型及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初中地理地区气候特征教案

初中地理地区气候特征教案

初中地理地区气候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现象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3. 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气候现象的概念和特征;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3. 地区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4. 实例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天气现象,如温度、湿度、风速等;2.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气候?气候有哪些特征?二、讲解气候现象的概念和特征(10分钟)1. 讲解气候的概念: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2. 讲解气候的特征:稳定性、多样性、变异性。

三、介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15分钟)1.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等;2.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南美洲的巴西高原等;3.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如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区等;4.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如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西部等;5.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如中国的东部、日本的南部等;6.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大陆内部,如中国的北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等;7. 寒带气候:分布在极圈以内,如北极地区、南极地区等。

四、讲解地区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10分钟)1. 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2. 分析方法: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五、实例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10分钟)1. 分析我国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影响;2. 分析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等,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影响;3. 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温带大陆性气候,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影响。

地理教案-气候特征教学目标_八年级地理教案_模板

地理教案-气候特征教学目标_八年级地理教案_模板
〔板书〕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课本第38页4.23图,“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和第59页4.24图,“秦岭南北”,思考说明地形对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影响?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横断山区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化,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雪线以上。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
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方式:
学生根据所给资料分组讨论——同样是在北纬15°-30°范围内的西亚、北非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在气候特征上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教师提供资料,包括两个地区的景观图、气温降水图、洋流图。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西亚、北非在北纬15°-30°的地区,气候景观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在世界上北纬15°-30°的纬度带内,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大多数呈沙漠和荒漠景观。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区的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并且雨热同季,利于水稻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量很大,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了解初二地理教案二中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

了解初二地理教案二中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

初二地理教案二中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常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季风性气候等。

初二的同学们需要了解这些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以便于更好的理解地球上的气候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本文将对这些气候类型的特征进行阐述。

一、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南、中美洲、非洲、东南亚等地区。

这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是年平均气温高,一般在25℃以上;年降水量大,分布均匀,常年有雨,雨季几乎不断,雨季和旱季的分界不明显,这种气候支配下的植被是热带雨林。

二、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等地区。

这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是年平均气温高,一般在25℃以上;年降水量较小,集中在雨季,雨季和旱季分明,这种气候支配下的植被是热带草原。

三、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西洋海岸、欧洲西部、东亚沿海等地区。

这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是年平均气温较低,一般在5~15℃之间;年降水量较大,均匀分布,无明显旱季,雨季较长;这种气候支配下的植被是针叶林和混交林。

四、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欧洲东部、亚洲中部、北美中部等地区。

这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是年平均气温较低,一般在-5~20℃之间;年降水量较小,分布不均匀,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季降水为主,冬季干燥,风速大;这种气候支配下的植被是落叶林和草原。

五、寒带季风性气候寒带季风性气候分布在中国东北、东南亚大陆等地区。

这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是年平均气温较低,一般在-10~5℃之间;年降水量较大,分布不均匀,冬季干燥,夏季多雨,有明显季节性;这种气候支配下的植被是针叶林和草原。

以上是初二地理教案二中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同学们需要掌握这些特征,了解地球上不同的气候分布及其形成原因,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我们的家园——地球。

学习地理知识是很有意义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认知和保护我们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气候特征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气候特征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雪线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几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气候特征
〔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
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低22.7°C和3.7°C。

(2)7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高26.3°C和7.3°C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C,北京比纽约大7.3°C。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

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

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

大陆性气候显著。

〔展示〕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

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

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板书〕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读图提问〕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

请同学们读图,思考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我国夏季普遍高温,降水集中。

〔总结〕这就是我国气候的第二个特征:雨热同期。

〔板书〕二、雨热同期
〔启发提问〕雨热同期。

夏季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天山等少数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是世界同纬度除沙漠以外最暖热的地区。

因此,我国热量条件优越。

这种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作物生产有没有好处?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正如同学所说,我国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很有利,可以使一些喜温的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

在我国广大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种植;使得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的纬度之高,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

由此可见,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板书〕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启发提问〕在高温的夏季,也是我国降水量集中的季节,雨热同季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农作物在高温的季节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我国高温多雨的夏季,正适合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的生长。

因此,高
温期多雨期与农作物的生长期一致,是我国气候资源的又一大优势。

〔板书〕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西亚、北非在北纬15°-30°的地区,气候景观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在世界上北纬15°-30°的纬度带内,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大多数呈沙漠和荒漠景观。

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区的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并且雨热同季,利于水稻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量很大,从而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或投影片〕展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说说我国可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和干湿区?
学生指图回答。

〔讲述〕我国既有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又有四个干湿地区,(投影片迭加演示)多种多样的温度带迭加在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上,这说明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的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又一显著特点。

〔板书〕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课本第38页4.23图,“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和第59页4.24图,“秦岭南北”,思考说明地形对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影响?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横断山区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化,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雪线以上。

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

秦岭南北一图,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

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柑橘树,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苹果树。

这是因为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北部冬季风的南下。

所以秦岭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气温低,为暖温带景观。

〔讲述〕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板书〕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启发提问〕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
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板书〕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复习巩固〕选作复习题
(1)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3条)
(2)我国气候对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板书设计
第四节气候特征
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二、雨热同期
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方式:
学生根据所给资料分组讨论——同样是在北纬15°-30°范围内的西亚、北非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在气候特征上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教师提供资料,包括两个地区的景观图、气温降水图、洋流图。

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表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