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中国的气候介绍

合集下载

中国气候特征

中国气候特征

中国气候特征
中国的气候特征非常复杂,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中国的气候特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东亚大陆性国家,东西长度达约5000公里,
南北长度达约5500公里,其地理位置就决定了中国气候的多
样性。

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热带。

中国有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一些特殊的气候,如干旱气候、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比如,中国的西部和南部地区多属温带季风气候,如四川、云南等省,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受季风的影响,气候可以明显分为四季,雨量也波动较大。

另外,中国的东部地区受暖流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雨量充沛。

此外,中国还有极端气候,如青藏高原上的零下温度,乌鲁木齐周边的阿尔金沙漠,四川盆地的大风沙,海南岛的热带气候等。

中国的气候特征也带来了很多好处,如四季分明,可以为农业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得农作物得以不断繁殖,为人民提供丰富的食物。

此外,温带季风气候有助于促进森林的生长和植物的多样性,使中国的森林资源得以持续的发展。

总之,中国拥有多样性的气候特征,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好处。

在将来,中国将继续保护自然环境,保持气候特征的多样性,从而为人类提供更多的可持续发展机会。

中国的气候与气象

中国的气候与气象

中国的气候与气象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气候资源和多样化的气象现象。

中国的气候与气象对于国家的农业、工业、交通以及人民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的气候类型、气象现象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中国的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寒带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部沿海地区,特点是高温多雨,四季分明。

而温带季风气候则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寒带气候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高原和北部地区,冬季严寒而夏季短暂而凉爽。

第二部分:中国的气象现象中国的气象现象包括台风、暴雨、干旱、雾霾等。

台风是中国夏季的一个常见气象现象,其强度可达到破坏性的程度,对于沿海地区的农业、渔业以及居民的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暴雨是中国夏季的另一个突出的气象现象,往往伴随着洪涝灾害和山体滑坡等灾害事件。

干旱则主要发生在中国的西北地区,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雾霾是中国大气污染的典型表现,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对于人们的健康和交通出行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第三部分:中国的气候变化中国的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也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中国的部分地区正在经历着气候变化的影响。

例如,西北地区的冰川融化导致水资源匮乏,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干旱频发,海平面上升对于沿海城市的安全构成威胁等。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气候变化的紧迫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的适应能力。

结论:中国的气候与气象对国家和人民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中国的气候类型、气象现象以及气候变化对于科学合理地规划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和人民的生活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需要加强气象观测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气候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国气候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国气候必考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多种气候类型。

气候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在长期观测中所反映出来的,一定范围内气候要素变化的总和,它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中国气候类型众多,主要有寒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

其中,以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等地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具代表性。

中国气候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纬度差异大,由亚热带到寒温带气候一应俱全,纵向气候差异极大;二是华东、华南、华北、西北之间的经度差异大,从而形成了横向气候分带的特征。

因此,中国气候形成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在气候类型多样的中国,气候变化也变得多种多样。

由于各种自然要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中国气候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比较典型的有南北气候差异造成的中国北方和南方降水和温度,中国季风格局带来的气温和降水分配差异,地形起伏带来的山地气候和平原气候等。

同时还有干湿差异,风向和风力差异等多种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温、降水、湿度、风力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影响了农业、水资源、能源、交通等领域的生产和生活。

而急剧的气候变化,则带来了频繁的自然灾害,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和环境保护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本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确保气候变化问题得到有效的应对和管理。

总的来看,中国气候类型多样,气候变化复杂。

了解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类型和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对于地理学、气候学和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类型与分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I.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南北纬度差异、地形气候差异、季风气候特征、热岛效应等方面进行介绍。

地理中国气候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气候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气候的知识点总结中国地处亚洲东部,横跨东经73度26分到134度22分,北纬18度03分到53度33分之间,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气候也多种多样。

中国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需要涉及地形、地势、地貌、气候类型等多方面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系统地总结中国气候的相关知识点,希望能对读者们有所帮助。

一、中国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1. 地形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高山、高原、盆地、平原等地貌类型。

地形对气候起到了重要影响。

中国地形明显分为四大部分:西南地区的高原和山地、西北地区的高山和基本平行的山脉、中部地区的低山丘陵和盆地、东南地区的起伏较小的低山丘陵和平原。

这种地形布局使中国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包括高原气候、山地气候、盆地气候、平原气候等。

2. 地势中国地势高低起伏,平均海拔约1000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递减趋势。

地势高低的变化对气候产生很大影响。

例如,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地面平均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少;东部沿海地势较低,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

因此,中国的气候分布也是随着地势的高低起伏而变化的。

二、中国气候类型中国气候类型非常丰富多样,主要包括——1.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中国南部,特点是温暖多雨,夏季多有季风,冬季多有干旱。

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等地。

2.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海南岛等地,温暖湿润,降水量充沛,气温适宜。

3.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多有季风,冬季干燥凉爽。

4. 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温暖。

5. 中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北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季多有季风,冬季寒冷干燥。

6. 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温差大。

7. 寒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温差大。

8. 高原气候:分布于西藏、青海等地,气温低,气压小,阳光强烈,昼夜温差大。

中国气候特点范文

中国气候特点范文

中国气候特点范文中国位于东亚大陆上,南北跨度广泛,东西狭长,因此其气候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特点。

气候区划:根据气候特点,中国可以划分为亚热带、温带和寒带。

1.亚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包括华南、华东和海南岛。

这些地区的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2.温带气候:温带气候分为东亚、华北、西南和北方四个亚区。

东亚温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华北地区气候干旱,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西南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较大。

北方地区的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炎热。

3.寒带气候: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的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区,冬季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

季风影响:中国受到亚洲季风影响,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是最主要的两种季风。

东亚季风影响下,中国南部和东部地区夏季多雨,冬季较干燥。

南亚季风则主要影响印度半岛和西南地区,带来了大量降水。

显著的地貌和气候差异:中国地貌多样,包括高山、平原、盆地、河流和湖泊等。

因此,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特点。

1.高山地区:高山地区气候寒冷,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高山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气温低、降水量大、夏季短暂。

中国的高山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和西南地区。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气温极低,冰雪覆盖的时间长。

2.平原地区:中国最大的平原是华北平原和长江平原。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发展,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3.盆地地区:盆地地区通常位于山脉之间或山脚下,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旱,冬季寒冷干燥。

4.河流和湖泊地区:河流和湖泊对气候有重要影响。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它的流域被称为中国的“粮仓”。

湖泊较多的地区,如太湖和鄱阳湖等,气候较为湿润。

气候变化:中国是世界上最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国面临着气候变暖、降水分布不均、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等挑战。

这些变化给中国的农业、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的气候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的气候特点

中国的气候特点

中国的气候特点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地跨东经73°33'至135°05',北纬18°10'至53°33'之间。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气候特点各异。

中国的气候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区域: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

一、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东北、华北、东南和华南地区。

这个区域的气候受到太平洋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

东北地区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降水量相对较少。

经常出现的自然灾害包括寒潮和大风雪。

华北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年降水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

东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较短暖和,夏季炎热潮湿,降水量较多,分布相对均匀。

华南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暖潮湿,降水量丰富,常年高温多雨。

二、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西南地华南温带性气候。

受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这个地区气候独特。

气候上表现为亚热带和温带兼有,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湿润而多雨为主要特点。

三、北方地区北方地区指的是中国的华北、东北和内蒙古地区。

这个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炎热。

春季和秋季温度波动较大,气温变化明显。

四、西北地区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包括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和宁夏等地。

这个地区气候干旱寒冷,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年降水量很少。

总结:中国的气候特点因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差异而不同。

东部沿海地区受到季风的影响,气候四季分明;西南地区因地势复杂,气候多样;北方地区寒冷干燥;西北地区干旱寒冷。

这些不同的气候类型为中国的植被和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挑战。

中国气候带及其特点

中国气候带及其特点

汇 报 人 :
XXX
研究气候带变化 对农业生产的影 响,为调整农业 生产结构提供指 导
了解气候带的特点,可以指导农业 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
气候带的研究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 指导意义,可以开发具有特色的旅 游项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气候带的研究有助于城市规划和建 设,提高城市宜居性
气候带的研究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 意义,可以指导制定合理的环境保 护政策
气候带影响文化和社会:不同气候带对文化和社会产生影响,如北方寒冷地区人们喜 欢热食,南方炎热地区人们喜欢冷食
气候变化的原因:人类活动、自然因素等 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应对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未来趋势: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全球变暖:导致中国气候带向更高 纬度移动
地理位置:位于热带和温带之间,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如樟树、榕树等 动物:以鸟类和哺乳类为主,如孔雀、熊猫等 农业:以水稻、茶叶、柑橘等亚热带作物为主 人文景观:如江南水乡、古镇等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南部,包括海南岛、台 湾岛、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供指导
研究气候带的 植被覆盖情况, 为水资源保护
提供参考
认识气候带的 自然灾害风险, 为水资源管理 提供预警和应
对措施
了解不同气候带 的特点和分布, 为制定生态保护 政策提供依据
研究气候带变化 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为制定应对 措施提供科学依 据
研究气候带变化 对生物多样性的 影响,为保护生 物多样性提供指 导
不同气候带适合种 植不同的农作物
气候带的变化会影 响农作物的品质和 产量

第4节 中国的气候

第4节 中国的气候

最高温
成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
(5)地形:背风坡,易形成焚风效应而增温 32℃
总结: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太阳辐射(太阳高度、昼长、天气) (2)海陆位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大气环流:冬季风、夏季风、副高等 (4)地形:海拔;迎(背)风坡;阳(阴)坡 (5)下垫面性质:裸地、绿地、植被、水面 (6)洋流:暖流、寒流 (7)人类活动:城市热岛;绿地公园;植树造林
例题: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锋面雨带位置变化(阴影部 分表示雨带)
1、根据锋面雨带推移过程,四幅图的先后顺序为( A. ③①④② B. ②③①④ C. ④②③①
B) A
D. ③①②④
2、当江淮地区“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时, 雨带位置示意为图(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二)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季节分配、年际变化)
特 点: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漠河
最低温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白昼短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白昼长
南海诸岛
最高温
(二)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特 点: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除青藏高原外)
24℃
吐鲁番 地形:海拔高,气温低
(1)太阳辐射: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8℃ (1)虽然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但白昼 ( 2)地形: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因 16℃ 时间比南方长、日照时间长 (3)下垫面性质:多沙漠,地面吸热增温快 (4)海陆性质:深居内陆,夏季增温快 最低温
B
(三)我国的温度带划分
(2 1)温度带的划分 )活动积温:≥10 (依据热量) ℃持续期内,日均温之和
寒温带
(≥10℃的持续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
16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1)积温:≥10℃持续期内日均温之和。
寒温带 暖温带 中温带
高原气候区
亚热带
热带
(2)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寒气候区。
六个温度带的比较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 大部分地区 和新疆南部 3400 ℃
亚热带
热带
高原 气候
分布范 围
黑龙江北 东北和内 部、内蒙 蒙古东部 古东北部 分、新疆 北部 1600 ℃ <1600 ℃
夏 季 风 的 进 退
结 论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华北、东北
7、8月 9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开始迟 北方 结束早 雨季 雨季短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6月
开始早 南方 结束迟 雨季 雨季长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2.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
(1)划分依据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干湿地区三条分界线 800 ㎜ 等降水量线 400 ㎜ 等降水量线 200 ㎜ 等;降水最多的地方 台湾火烧寮 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 . ①东南季风迎风坡多雨. ②受暖流影响多雨
2.降水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
读图回答
(1)四城市从南向北排列依次是
广州 武汉 、北京 _____、_______ _____ 、哈尔滨 ______。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受不到夏季风影响的
低气压 低气压 太 平 洋 印 度 洋
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远离海洋和山脉阻
挡 ____。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致以大兴安 岭、阴山、贺 兰山、巴颜喀 拉山、冈底斯 山为界。
火 烧 寮
(4)降水最少的地方 吐鲁番托克逊
①南___ 暖 北___ 寒 ②南北温差____ 大
(2)成因
小于 南方,北 ①纬度因素:北方太阳高度_____ 短 ,日照时间_____ 少 ,获 方白昼比南方_____ 少。 得的太阳热量____ ②冬季风的影响。
(3)等温线特点:
A.东部等温线与纬线比较接近平行,西部则 等温线比较弯曲,一些地方等温线出现闭合 B.0摄氏度等温线大致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 东延伸到秦岭淮河一线 C.等温线相对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
2.夏季气温的分布 黑龙江最北部7月气温 大约是多少? 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 大约是多少? 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大约 多少? 归纳我国夏季气温分布 特点及其成因?
(1)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成因
①太阳辐射与白昼长短:太阳直射北半球, 各地获得的热量都比较多,北方日照时间长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
(2)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________ 4~9 月,武汉为 _______ 月。 3~8月,北京为______ 7、月 8 ,哈尔滨为_____ 7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
(3)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 夏秋多,冬春少 明显的差异是 越往北雨季越短,降水集中程度越高
②夏季风的影响: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 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使南北温差缩 小
(3)等温线特点: A.东部等温线与纬线斜交(大致呈东北西南 走向),在沿海地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说 明夏季我国东部地区气温瘦海洋的影响较大 B.等温线相对较稀疏
我国7月气温最高的地区在哪儿?原因?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 吐鲁番盆地 沉时,增温作用强,形 成焚风; 青藏高原 ②沙漠广布,吸热快; 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 太阳辐射强 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原因?
1.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及原因 (1)我国 降水的地区 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 向西北内陆 递减
(2)成因: 主要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低气压 低气压 太 平 洋 印 度 洋
既有来自_____洋
东南 太平 的_____季风,也
有来自______洋的
印度季风。 西南 _____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气温、降水.
影响气候的因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季风
二、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 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 大约是多少? 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 多少? 归纳我国冬季气温分布 特点及其成因? 0°C等温线大致经过 哪些地区?
1.冬季气温的分布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一年一熟 (小麦、 大麦、马 铃薯等)
秦岭-淮 滇、粤、 河以南 台的南部 (即我国 和海南省 东南部) 4500 ℃
青藏 高原
≥10℃ 积温 作物 熟制
~
3400 ℃
一年一熟 (小麦、 大豆、玉 米、谷子、 高粱等)
~
4500 ℃
两年三熟 一年二熟 (小麦、荞 麦,玉米、 谷子、甘薯 等)
~
8000 ℃
>8000 ℃ <2000 ℃
一年 一熟 (青稞)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到三熟 (水稻、 (水稻、油 橡胶) 菜、小麦、 棉花)
主要自 针叶林 针阔混交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 季雨林 荒漠 然植被 林 林 不同的温度带 ,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 ,反映在
农业上,有耕作制度的不同和作物品种的不同。
三、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第四章
第四节
中国地理概述
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 分布。3.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 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的原因 2、季风气侯显著 3.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一、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
(3)四类干湿地区
降水量>蒸发量:
①湿润地区 干旱地区
200㎜
②半湿润区
800㎜
半干旱区
400㎜
半湿润区
降水量<蒸发量:
湿润地区
③半干旱区 ④干旱地区
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
总结
②成因:
①时间分布规律: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
由(副高)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的进退规律决定的。
3、降水的南北差异
一般而言: 晚 ,雨季 早 而结束____ 南方雨季开始___ 长 ___;北方开始晚 ___而结束____ 早 ,雨季 短。 ___
四、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1.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