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笔记-精华版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01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为何独具特色?是因为心理学家使用科学的方法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得出了结论。
他们有这样几个目标:●在适宜的水平上客观的描述行为●解释产生行为的原因●预测行为何时会发生●以及控制行为以改进生活质量。
早期的心理学分为两个观点,一种是:结构主义,关注心理的内容以及行为的结构。
结构主义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上,所有人类的精神实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联合来理解。
这个观点的目标是通过分析感觉的构成因素以及其他组成个体精神生活的体验,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潜在结构。
科学家们攻击结构主义主要从以下三点,1,简化,因为它把所有人类的体验都简化为简单的感觉。
2,元素,它寻求把成分或元素联结起来,而非直接研究复杂的或整体行为。
3,唯心,它只研究人类有意识觉知的口头报告,而忽略了其他不能描述内省经验的个体,比如动物、儿童以及精神病患者。
另一种观点是:机能主义,关注于行为的机能。
机能主义认为意识是流动的,与环境持续的进行互相作用的心理活动,人类的意识使人适应环境。
把这些理论放在一起就够成了当代心理学,当代的心理学观点有7种:生物观点研究行为与脑机制之间的关系;心理动力学观点把行为看作是意识和无意识动机驱动的;行为主义观点认为行为是由外部刺激条件决定的;人本主义的观点强调个体内在的实现个人成长的能力;认知观点强调影响行为反应的心理过程;进化的观点把行为看作为在环境中生存而进行出的适应性;文化观点在文化背景中探索行为及其含义。
0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过程通常分为两个范畴,它们是依次发生的:形成想法(发现)去检验它(验证)。
心理学主要是在力图理解大脑、心理、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决定论关系。
(决定论即一切事件、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或是行为的都是由特定原因因素决定的)发现的背景是研究者在研究阶段,运用观察、信念、信息和一般的知识来形成新的想法和理论。
它的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研究者的态度和价值观。
心理学与生活 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笔记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一:一,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定义: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关键部分:科学的、行为(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个体、心理心理学的目标:描述(不同的描述水平:概括到精细)、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
描述:不同的描述水平:概括到精细解释:两种变量,机体变量(秉性变量)、环境变量(情境变量)预测:科学预测是对事物相互关联方式的理解控制:不受赞赏的行为模式都能通过适宜的干预加以修正1,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根基“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重要人物:威廉·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结构主义:心理的内容指对心理和行为的结构的研究。
观点的目标是远过分析感觉的构成因素,以及其他组成个体精神生活的体验,来揭示人类心思的潜在在结构。
机能主义:有目的的心理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行为的机能或目的是什么”观点的延续:心理学家们现在同时探索行为的结构和机舱。
当代心理学的观点(1)生物学观点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
(2)心理动力学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
由佛洛依德发展起来。
(3)行为主义观点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剌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
(4)人本主义观点注个体所体验到的主观世界,而不是由观察者和研究者所看到的客观世界.(5)认知的观点认知的观点的中心是人的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一一注意、思考、记忆和理解。
(6)进化论观点思想非常简单:能更好的适应环境的有机体,倾向于比那些适应性较差的有机体更能成功地产生后代(并遗传他们的基因)。
(7)文化观点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
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二:1、【一见钟情,靠的也是出色的外貌】。
但凡一个人说“我不喜欢一见钟情式的故事”,多半代表——这位,对自己的外貌不自信。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生活中的心理学1.1 本章重点1.心理学的重要性;2.心理学的定义和心理学家讨论的主要问题;3.行为和行为主义学家的研究方法;4.心理学与社会学、生物科学、认知科学以及健康科学的关系;5.心理学的目标;6.现代心理学的发展;7.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以及两者的区别;8.格式塔心理学与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关系;9.当代主要的心理学的观点。
1.2 复习笔记一、心理学独具特色(一)心理学的定义1.定义: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2.定义中的关键词:科学的、行为、个体和心理。
(1)科学的,指心理学的研究结论是建立在依据科学方法原则收集到的证据的基础上。
(2)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
心理学家探索个体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在一套特定的行为模式和更广泛的社会环境或文化环境中做这些事情。
(3)个体,是心理分析的对象,包括人类个体和动物个体。
(4)心理,心理过程是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心理学的目标基础心理学的目标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而应用心理学比基础心理学多一个目标: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1.描述所发生的事情心理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1)行为数据心理学家用行为数据对观察到的事情进行描述,这些行为数据包括,机体发生的行为及行为发生时的环境。
(2)分析水平从最宽泛最概括的水平到最细微的具体的水平。
不同的分析水平对应着不同的问题。
(3)描述的原则:客观客观,即按照事实的本相去收集它们,而不是按照研究者所期待或希望的那种样子。
客观性有利于防止观察者都可能把自己的主观观点——偏爱、偏见和期望带进观察中。
2.解释所发生的事情描述必须忠实于可知觉到的信息,而解释却谨慎地超越了能够被观察到的现象。
在心理学的许多领域中,中心目标都是找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常规模式。
心理学中的解释一般认为,机体、秉性和条件(或者环境)变量在行为中都有重要的作(1)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
《心理学与生活》笔记-精华版

《心理学与生活》【美】格里格,津巴多著一、心理学为何独具特色1、定义心理学(psychology):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科学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包括一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
这种方法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另定义见第二章)行为(behavior):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
2、心理学的目标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1)描述发生的事情行为数据(behavioral data):是关于机体的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
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
按照事实的本相去收集它们(2)解释发生的事情通常承认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因素叫做机体变量(organismic variables)。
也称秉性变量(dispositional variables)。
对行为的外部影响是环境变量(environmental)或情境变量(situational)。
(3)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心理学中的预测量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通常依据它们能多好地做出精确且全面的预测来判断它们的优劣。
科学的预测也必须被足够精确地加以叙述,指出是什么样的机制把那些事件与特定的预测物联系起来。
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行为将会改变。
二、现代心理学的发展1、心理学的历史根基(1)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心理的内容科学方法、精确的度量以及数据的统计方法的强调,是冯特心理学的传统特色。
内省法,即由个体系统地检查自己有关特定感官经验的思维和感觉。
结构主义即心理和行为的结构的研究。
所有的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联合来理解。
这个观点的目标是通过分析感觉的构成因素以及其他组成个体精神生活的体验,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潜在结构。
(2) 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有目的的心理意识是流动的,是与环境持续互相作用的心理活动的内容,重要的是心理过程的行为和机能,而不是心理的机能。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锦集(7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1《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美国心理学会认证的心理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成立大会主席陈琦撰写的一本介绍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的入门级读物。
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同时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应用。
本书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以及应用领域。
其中,第一章介绍了心理学的定义和范畴,从微观到宏观的层面,包括神经科学、行为科学、认知科学和生物心理学等;第二章阐述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等;第三章介绍了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类主义等;第四章阐述了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包括教育、健康和职业等。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心理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通过本书的介绍,我对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教育领域中,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学原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健康领域中,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来帮助患者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
总的来说,《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物,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原理和应用,同时也可以提高读者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那些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2《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咨询领域的巨擘、临床心理学大师、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美国心理协会为纪念杰出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而设立的杰出科学贡献者奖的获奖者、著名心理学家暨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弗雷德里克赫特纳所著的经典心理学教科书。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一焦老师上课的时候有问到,你觉得给你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哪一本书,大概是这么问的,不能是教科书,不能是小说。
我第一本想到的是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那时候看这本书差点没看疯掉。
不能否认佛洛依德果真是一个天才,他大胆的想象与逻辑推断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梦的解析》对于我这个非心理学专业,又刚开始接触心理学的人来说是很难懂的,几乎是一本天书,但是我还是坚持读了下来。
还记得那时候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我都用《梦的解析》中写的方法为自己解梦,还拉这周围的同学为他们解梦,呵呵,很疯狂。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最近打算重读等重读完再介绍吧。
或许有同学也在看这本书我们可以互相研究一下,因为我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宿舍的人都被我研究怕了。
记得当时每天早上,我第一句问他们的话就是“你们昨晚做了什么梦?”而这次介绍的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书,是《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
这本书是一本国外的译本,是国外心理学的入门教程,写得非常通俗易懂,书中用很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来解释心理学的原理,看过这本书的人对心理学都有大概的了解,而且会对心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心理学与生活》让我印象最深刻有几大点:首先,就如我介绍中提到的,它运用了很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来让初学者更加容易的理解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并且大大提升了对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其次,这本书的作者并不会简单的罗列一些概念和方法,作者始终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你进行启发,或者用提问的方法。
或者举例,或者运用一些图案,他能充分的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一个心理学专家的角度出发去编排这本书,这点让我很敬佩;还有,这本书每章后都有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把提到的重点列出来,在这点上,我国出的很多教材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是更多都是出一些习题在后面,并没有做一些总结性的归纳。
我曾经向很多同学和朋友推荐过这本书,我认为,如果是心理学的初学者,就一定要看这本书,而如果是一个已经对心理学很有研究的人我也觉得这本书同样很值得去看。
心理学与生活第三章陈凯昌笔记摘抄

心理学与生活第三章陈凯昌笔记摘抄一、心理学基础知识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行为和大脑过程的科学,它涉及到许多领域,如生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
2.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而多变的,但也有其基本的规律,如意识、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
3.心理与行为的关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是相互关联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人的行为,而行为也能反映人的心理状态。
二、生活中的应用1.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方面,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人际关系、促进事业发展等。
2.心理咨询的作用:心理咨询是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心理咨询可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提高应对能力等。
3.自我认知与自我成长:自我认知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通过自我认知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
三、具体内容1.意识:意识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觉察。
意识的有无、清晰程度、范围大小等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知觉:知觉是指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觉和认识,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
知觉的过程是复杂的,它涉及到注意、记忆、思维等多个心理过程。
3.记忆:记忆是指人们对过去经历的事情的保存和回忆,它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也是人们学习、思考和行为的基础。
4.思维:思维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过程,包括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它涉及到大脑的认知和神经过程。
5.情感:情感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反应,包括喜怒哀乐、爱恨忧愁等。
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它与人的需要和价值观密切相关。
6.意志:意志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意志力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它涉及到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等多个方面。
7.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协调统一,符合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简介《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介绍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应用的畅销书籍。
本书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从认知心理学到社会心理学,从发展心理学到临床心理学,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心理学知识。
读者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章: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方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本章介绍了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心理学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的本质,以及人们是如何思考、感受和行动的。
第二章:神经系统与行为神经系统是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基础。
本章介绍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核心,它控制了我们的思维、情绪和行为。
本章还介绍了神经递质的概念和作用,以及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对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感觉和知觉是我们与外界交互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本章介绍了感觉的基本原理和知觉的构建过程。
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而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解释和理解。
本章还介绍了感觉和知觉的异常现象,如幻觉和错觉。
第四章:学习与记忆学习和记忆是人类心理发展和适应的重要过程。
本章介绍了学习的基本原理和记忆的分类与过程。
学习可以通过条件反射、观察学习和认知学习等方式进行。
记忆包括感性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等。
本章还介绍了记忆的遗忘与提取问题,以及记忆的改善方法和应用。
第五章:情感与动机情感和动机是人类情绪和行为的驱动力。
本章介绍了情感和动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情感包括喜怒哀乐和情绪调节等,而动机则包括生理需求和心理目标等。
情感和动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们的行为动机和情绪体验,以及应对不同情绪和压力的方法。
第六章:个体发展与人格个体发展和人格是人类心理特征和差异的重要方面。
本章介绍了个体发展和人格的基本理论和研究。
个体发展包括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与生活》【美】格里格,津巴多著一、心理学为何独具特色1、定义心理学(psychology):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科学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包括一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
这种方法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另定义见第二章)行为(behavior):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
2、心理学的目标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1)描述发生的事情行为数据(behavioral data):是关于机体的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
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
按照事实的本相去收集它们(2)解释发生的事情通常承认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因素叫做机体变量(organismic variables)。
也称秉性变量(dispositional variables)。
对行为的外部影响是环境变量(environmental)或情境变量(situational)。
(3)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心理学中的预测量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通常依据它们能多好地做出精确且全面的预测来判断它们的优劣。
科学的预测也必须被足够精确地加以叙述,指出是什么样的机制把那些事件与特定的预测物联系起来。
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行为将会改变。
二、现代心理学的发展1、心理学的历史根基(1)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心理的内容科学方法、精确的度量以及数据的统计方法的强调,是冯特心理学的传统特色。
内省法,即由个体系统地检查自己有关特定感官经验的思维和感觉。
结构主义即心理和行为的结构的研究。
所有的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联合来理解。
这个观点的目标是通过分析感觉的构成因素以及其他组成个体精神生活的体验,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潜在结构。
(2) 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有目的的心理意识是流动的,是与环境持续互相作用的心理活动的内容,重要的是心理过程的行为和机能,而不是心理的机能。
对那些使机体适应环境和有效地发生功能的、习得的习惯,赋予了基本的重要性。
2、当代心理学的观点(1)生物学的观点(biological perspective)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
心理现象与社会现象能够最终依据生物化学过程加以理解:即使最复杂的现象,也能够通过被分析或简化为更小更具体的单位来理解。
行为是被躯体结构和遗传过程所决定的。
经验可以通过改变内部的生物结构和过程来改变行为。
(2)心理动力学观点(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
行为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紧张度。
(3)行为主义观点(behaviorist perspective)寻求理解理解特定的环境刺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
首先,行为主义者分析先行的环境条件。
其次,他们把行为反应研究的主要对象看作是理解、预测和控制行为。
最后,他们查看跟随反应出现的可观察到的结果。
它对严格的实验和仔细定义的变量的强调,影响了心理学的大多数领域,其原则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
(4)人本主义观点(humanistic perspective)人们是先天良好而且具有选择能力的有能动性的动物。
人类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在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寻找行为模式;关注个体所体验到的主观世界;试图研究整体的人,将一种整体的观点运用于人类心理学。
(5)认知的观点(cognitive perspective)中心是人的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注意、思考、记忆和理解。
行为只是部分地由先前的环境事件和过去的行为结果所决定。
一些最重要的行为是从全新的思维方式中产生的,而并非是从过去使用过的可预测的方式中产生。
想象与过去和现在完全不同的选择和可能性的能力,使人们能够朝着超越当下环境的将来而工作。
(6)进化论观点(evolutionary perspective)心理能力和身体能力一样,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以达成特定的适应性目标。
把极长的进化过程作为中心解释原则。
(7)文化观点(cultural perspective)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确定研究者发展出的理论是否适用于所有人,还是只适用于一个更小的特定人群。
一、发现的背景发现的背景(context of discovery):是研究的开始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信念、信息和一般的知识,人们形成一个新的观点或者对于某种现象形成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思考方法。
理论(theory):是一个组织起来的概念集合,可以用来解释一种现象或一系列现象。
决定论的假设,一切事件,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或者是行为的都是特定原因因素的结果,或者说是由其所决定的。
大多数心理学理论有一个一般的核心,即决定论(determinism)假设,认为,一切事件,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或者是行为的都是特定原因因素的结果,或者说是有其所决定的。
假设(hypothesis)是对原因和结果关系的试探性的、可以检验的阐述。
二、验证的背景:客观性的保障验证的背景(context of justification)是把证据拿来验证假设的研究阶段。
科学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是通过将错误降低到最小,提出可靠的归纳等方法来收集和解释证据的一般的程序集合。
1、观察者偏见和操作定义观察者偏见(observer bias)是由于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预期导致的错误。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意味着在数据的收集阶段使用统一的、一致的程序。
对概念含义进行标准化的策略我们称为操作化。
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是以测量它或决定它存在的特定的操作或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在一个实验内使含义标准化。
变量(variable)是一些在量和质上变化的因素。
在实验中,其值相对于情境中其他变量而言独立自由变化的刺激条件叫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其值是一个或更多自变量变动的结果的变量被称为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他们依赖于刺激条件的变化。
2、实验法:另一个可选择的解释和控制的必要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s):操作一个自变量来观察其在因变量上产生的效果。
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明确一种强烈的因果关系。
(1)客观性的挑战当一些不是实验者有意引入到实验情境中的因素确实影响了被试的行为,并对数据的解释增加混乱的时候,我们称这些因素为混淆变量(confounding variable)。
当研究者或观察者向被试暗示他所预期发现的行为,并因此引导出期望的反应时,非有意的期望效应(expectancy effects)就发生了。
罗伯特·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效应。
当没有任何一种实验操作时,参加实验的被试也改变了他们的行为,这时,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就产生了。
当行为反应受到个人对做什么和如何感受的预期的影响,而不受特定的介入或产生某种反应程序的影响时,安慰剂效应就发生了。
(2)补救措施控制程序(control procedures)——它是一些力图使所有变量和条件保持恒定的方法。
双盲控制(double-blind control):实验助手和被试都不知道哪一名被试进行了哪项处理来消除偏见。
安慰剂控制:不进行任何处理的实验条件,属于控制的一般范畴,以使实验者确保他们自己正在进行恰当的比较。
被试间设计(between-subjects designs):被试被随机地分配到实验条件和控制条件,来接受不同的程序。
样本(sample)总体(population)如果一个样本在诸如男女性别、种族等方面的分布都与总体的特征非常匹配,这个样本就是总体的一个代表性样本(representative sample)。
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用每一个被试作为他自己的参照。
A-B-A设计,被试首先经历基线情境(A),然后进行实验处理(B),最后再回到基线(A)。
3、相关法相关法(correlational methods):当力图决定两个变量、特质或者属性关联到什么程度时使用的方法。
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精确程度,称为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相关可能反映一部分因果关系,或者根本就不反映因果关系。
三、心理测量1、获得信度和效度信度(reliability):指心理测验或实验研究得到的行为数据具有一致性或可靠性。
结果具有可信性指在相似的测验条件下该结果具有可重复性。
效度(validity):指研究或测验得到的信息精确地测量了研究者想要测量的心理变量或品质。
一个有效的实验意味着研究者能把研究结果概括到更大的范围。
自我报告法(self-report measures)是口头报告(写或说)研究者提出的问题。
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开放式问题指能自由组织言语回答问题2、行为测量和观察行为测量(behavioral measures):是研究外显行为和可观察、可记录的反应的方法。
观察是一种研究人们做什么的主要方法。
研究者可有计划、准确和系统地进行观察。
对于直接的观察,研究的行为是清晰可见的、外显的、可记录的。
直接观察经常存在技术上的争议。
在自然观察中,不改变或干扰自然环境,研究者能观察到一些自然情况下发生的行为。
个案研究(case study):对特殊个体进行透彻分析有助于理解人类经验的普遍特性。
四、人类和动物研究中的道德问题事后解说(debriefing):给被试一份详细的事后解说,在这份报告中研究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有关这个研究的信息,并且确保被试没有疑惑、没有心烦、没有尴尬。
五、分析数据描述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在客观的、同一的方法基础上使用数学程序描述数字数据的不同方面。
推论统计(inferential statistics):利用概率论做出可靠的推论:什么样的结果可能仅仅是由于随机变异而产生的。
1、描述统计频次分布(frequency distribution)状态——总结每类分数出现的频次。
只用一个有代表性的分数来作为通过对组被试的测量所获得的多数典型分数的指标被称为集中趋势的度量(measure of central tendency)。
众数(mode)是一个比其他数出现次数都要多的数值。
中数(mediam):它将一组数据中高分的一半与低分的另一半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