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资料
《心理学与生活》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笔记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学一.心理学为何独具特色《心理学与生活》带你踏上一个旅程,在那里,精确的研究揭示出人类经验的复杂性;赋予你更大的能力去控制那些影响你生活的因素。
心理学psychology: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科学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包括一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这种方法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行为behavior: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
行为就是行动。
(可观察,显而易见)心理学探索个体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在一套特定的行为模式和更广泛的社会环境或文化环境中做这些事情。
很多心理学研究者认识到,不理解精神过程(人类的精神活动)是不能理解人的行为的。
心理学寻求改进每个个体和集体的幸福感的质量。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
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的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行为数据behavior data:关于机体的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
(选择适宜的分析水平,设计保证客观性的度量行为的方法)1.每个水平的分析都产生心理学家希望最终得到的有关人性的复杂肖像的基本信息。
2.按照事实的本相去收集它们,而不是按照研究者所期待或希望的那种样子,这是最重要的。
因为每个观察者都可能把自己的主观观点——偏爱、偏见和期望——带进观察中,因此,防止这些个人因素混进数据并扭曲它们是非常重要的。
机体变量organnismic variables:行为的内部决定因素,如基因构成、动机、智力水平或自尊等在个体内部起作用的因素。
对人类而言,是所谓的秉性变量dispositional variables环境变量environmental variables或情绪变量situational variables:行为的外部影响,(个人之外的事件)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心理学家,可以通过用他或她对人类经验的洞察力和以前的研究者对同一个现象已经发现的事实,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心理学与生活 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笔记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一:一,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定义: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关键部分:科学的、行为(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个体、心理心理学的目标:描述(不同的描述水平:概括到精细)、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
描述:不同的描述水平:概括到精细解释:两种变量,机体变量(秉性变量)、环境变量(情境变量)预测:科学预测是对事物相互关联方式的理解控制:不受赞赏的行为模式都能通过适宜的干预加以修正1,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根基“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重要人物:威廉·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结构主义:心理的内容指对心理和行为的结构的研究。
观点的目标是远过分析感觉的构成因素,以及其他组成个体精神生活的体验,来揭示人类心思的潜在在结构。
机能主义:有目的的心理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行为的机能或目的是什么”观点的延续:心理学家们现在同时探索行为的结构和机舱。
当代心理学的观点(1)生物学观点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
(2)心理动力学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
由佛洛依德发展起来。
(3)行为主义观点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剌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
(4)人本主义观点注个体所体验到的主观世界,而不是由观察者和研究者所看到的客观世界.(5)认知的观点认知的观点的中心是人的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一一注意、思考、记忆和理解。
(6)进化论观点思想非常简单:能更好的适应环境的有机体,倾向于比那些适应性较差的有机体更能成功地产生后代(并遗传他们的基因)。
(7)文化观点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
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二:1、【一见钟情,靠的也是出色的外貌】。
但凡一个人说“我不喜欢一见钟情式的故事”,多半代表——这位,对自己的外貌不自信。
《心理学与生活》——(美)查理德·格里格 菲利普·津巴多

第1章生活中的心理学1、定义:把心理学(Psychology )正式定义为关于个体的行为与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2、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且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
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机体变量(内部)、秉性变量(决定性)、环境变量(外部)3、19世纪末,当实验室技术开始应用于来自这些哲学的基本问题时,心理学才开始作为一门学科出现。
1879年,威廉·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正式实验心理学实验室。
4、结构主义:铁钦纳在跟随冯特学习后回到美国,他强调心理的内容,他的观点以结构主义著称于世。
结构主义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所有的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联合来理解。
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对那些使机体适应环境和有效地发生功能的、习得的习惯,赋予了基本的重要性。
机能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
5、当代心理学7种观点心理动力学: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
(弗洛伊德)行为主义:特定的环境刺激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
通过实验室实验收集数据。
生物学观点,人本主义观点,认知的观点,进化论的观点,文化观点第2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发现的背景理论(theory)是一个组织起来的概念集合,可以用来解释一种现象或一系列现象。
大多数心理学理论有一个一般的核心,即决定论的假设。
这一假设认为,一切事件,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或者是行为的都是特定原因因素的结果,或者说是由其所决定的。
假设(hypothesis)是对原因和结果关系的试探性的、可以检验的阐述。
2、观察者偏见补救措施,标准化,操作性定义,自变量,因变量实验法,安慰剂效应,双盲控制相关法,相关并不代表因果3、心理测量,包括自我报告法和行为测量法心理测量的目标是产生可信和有效的发现。
信度(reliability)指心理测验或实验研究得到的行为数据具有致性或可靠性。
心理学与生活 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笔记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一:一,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定义: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关键部分:科学的、行为(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个体、心理心理学的目标:描述(不同的描述水平:概括到精细)、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
描述:不同的描述水平:概括到精细解释:两种变量,机体变量(秉性变量)、环境变量(情境变量)预测:科学预测是对事物相互关联方式的理解控制:不受赞赏的行为模式都能通过适宜的干预加以修正1,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根基“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重要人物:威廉·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结构主义:心理的内容指对心理和行为的结构的研究。
观点的目标是远过分析感觉的构成因素,以及其他组成个体精神生活的体验,来揭示人类心思的潜在在结构。
机能主义:有目的的心理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行为的机能或目的是什么”观点的延续:心理学家们现在同时探索行为的结构和机舱。
当代心理学的观点(1)生物学观点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
(2)心理动力学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
由佛洛依德发展起来。
(3)行为主义观点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剌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
(4)人本主义观点注个体所体验到的主观世界,而不是由观察者和研究者所看到的客观世界.(5)认知的观点认知的观点的中心是人的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一一注意、思考、记忆和理解。
(6)进化论观点思想非常简单:能更好的适应环境的有机体,倾向于比那些适应性较差的有机体更能成功地产生后代(并遗传他们的基因)。
(7)文化观点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
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二:1、【一见钟情,靠的也是出色的外貌】。
但凡一个人说“我不喜欢一见钟情式的故事”,多半代表——这位,对自己的外貌不自信。
心理学与生活(修改版)

读书感悟
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格
告别自卑 ,走向自信 破解幸福的密码
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格
1.希波克拉底人格理论:多血质、 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 血液 多血质 活泼型 粘液 粘液质 安静型 黑胆汁 抑郁质 研究型 黄胆汁 胆汁质 战斗型
2.阿尔波特的特质人格理论:首要特质、
核心特质、次要特质
马丁 路德 金
作者简介
理查德· 格里格是美国纽约州立大 学的心理学教授。在认知心理学研究 领域有专长,是美国心理学会实验心 理学分会的会员。
菲利普· 津巴多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心理学教授,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美 国心理学会现任主席。
内容概述
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 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行为的 生物基础、感觉、知觉、记忆、智力与 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 心理治疗、人的毕生发展、社会过程与 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
内容概述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行为的生物基础感觉知觉记忆智力与智力测验解人类人格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人的毕生发展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
心理学与生活
报告人:黄 灿
主要内容
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 内容概述
读书感悟
作品简介
《心理学与生活》是 一本优秀的、经典的 心理学教科书,不仅 在美国,在全世界许 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 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林 肯
麦当娜
பைடு நூலகம்
告别自卑,走向自信
一.人人有自卑 二. 自卑的表现
1、自我封闭性
2、社交恐惧症 3、心理品质反常 4、语言表述差
三.如何从自卑走向自信(我能行)
1.正确评价自我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与生活2020年8月30日19:44一、心理学研究了什么?它的应用有哪些?1、定义2、对象往往是个体3、主要关注个体的行为4、认知科学5、意义二、为什么解释行为和预测行为是紧密相连?1、两者定义2、都属于目标3、心理学家的目标通常是通过一个潜在的原因去解释多种行为,对造成特定行为方式潜在原因的精确解释常常能让研究者对未来的行为做出精确的预测4、举例:朋友不愿交新朋友是因为害羞,那么下次在新的陌生的社交场合,朋友依旧会害羞三、冯特对现代心理学的贡献有哪些?1、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正式的实验心理学实验室2、构造主义3、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4、创立实验心理学5、培养大批心理学家四、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的观点有什么?1、关注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2、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3、青年期:力比多高潮期4、强调当前的社会环境5、强调对个体生活经历具有持续影响的方面6、强调社会动机和人际关系的角色7、强调自我的功能和自我概念的重要性五、怎么看待“行为是由遗传决定的”?1、本能论2、弗洛伊德观点3、建议放上行为主义观点比对,以辩证的观点分析4、生物遗传是前提基础5、在发展的低级阶段,遗传对行为的制约较大六、精神分析法(心理动力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0、精神1、缘起于弗洛伊德对精神病人的临床工作2、正常行为、变态行为都可3、心理咨询4、无意识的动机5、儿童发展6、遗忘七、遗传、环境与个体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先天遗传给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环境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因此,心理学既研究人类心理的先天因素,也研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文化背景与人类心理发展的交互作用。
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单纯由遗传或环境决定的心理发展几乎不存在。
1、正常的心理活动必须具备正常的生理基础和遗传素质。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并奠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规定了发展的高低限度,但它不能限定发展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程度。
《心理学与生活》1 PPT课件

Page 12
(3)意识
概念:是对心理内容的的觉知。 作用:意识有助于生存,调节人们关于 现实的个人和文化建构
睡眠 生理节律中行为静止的阶段称之为睡眠
睡眠障碍:
失眠症(58%):长期不能得以充 足睡眠的人具有不能很快入睡、经常醒
来,或早醒等特点。
日间嗜睡(43%) 突发性睡眠
睡眠窒息
梦:心理的剧场 梦提示了人的无意识愿望,有趣的是 梦对重要问题的解决或新思想的出现。 例:发明缝纫机
• 重大生活事件
• 创作/灾难性事件 例:拖沓的健康成本
应对压力
1、对压力的评估 初级评估 认知评估 2、改变认知策略 积极心理暗示 应激思想灌输法1)记录事件起因、后果 2)采取策略方法 3)行为结果进行评价
Page 27
健康促进
导致死亡的十大原因
Page 28
达到个人最佳健康状态的10步
《心理学与生活》
作者:[美]格里格,津巴多
了解心理学科学研究成 果,用来解决生活中的 相关问题
Page 2
心理学概论
感觉、知觉、意识
学习、记忆、认知、智力、情绪 心理障碍
Page 3
一、心理学概论
概念: 心理学是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 程的科学研究
目标: 描述、解释、预测能及帮助控制行为。
1、体罚不能起到人们预想效果 2、儿童以此为榜样,形成功击性行为 3、体罚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和生活
Page 18
2、记忆
概念:存储和提取信息容量
短时记忆 例:随机数字、字母读一遍 7(+或-2) 长时记忆 组块 组块是一个重新组织项目的过程
组块的应用:
0629 19411917186518121776
心理学与生活[全文5篇]
![心理学与生活[全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53183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f.png)
心理学与生活[全文5篇]第一篇: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与生活一每一天的生活都不一样,所以每一天对待生活的态度都不一样。
只有学会了控制好自己的心态,我们才能更好的过好每一天。
还记得上的第一次课,老师就叫数字一样的同学们坐在了一起。
当时大家都是很不乐意,老师说这样让才能让我们适应,认识更多的人处理好我们的人际关系。
当时还分了小组,叫我们给小组取名字,画团徽,还有口号和歌。
第一堂课,我们就结交了朋友和熟悉了新的环境。
我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心理学,我们该怎么控制好自己的情感,调整好自己学习生活状态。
心理学不是能读懂他们的内心,如果可以的话,那就叫读心术了。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能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能够积极的生活。
一、学习还记得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放的罗永浩的那个视频,当时看了特别的激动。
好像打了鸡血一样,恨不得也拼命的学习然后也会成功一样。
初中到高中,经常会有人来学校里演讲,每一次演讲都特别的激动人心。
就像罗永浩说的一样,说得自己也想努力学习,天天看书做题。
可是这种事情一般都坚持不下去三天,然后整个人都松懈了。
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谁不会呀!可是真正能实现的却寥寥无几,这就是我现在所存在的状态。
我总是给自己制订了很多的目标,开始几天能坚持,越后面就越来越坚持不下去了。
而老罗在演讲中说道,这是人的共性,每个人都是这样的。
可是他却成功了,成功的很艰辛。
他做到了我们做到不到的事情,他为了不出去玩,把衣服都剪烂了,这样就没办法出去了。
学英语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为此坚持下去的精神让他成功了。
最终创办了现在的锤子手机,我想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他能把自己关在屋里学习,用卖斤数的那些励志的书来勉励自己。
他说当时他想出去玩,就打开书看到了一句非常励志的话,然后就激情昂扬的又把自己关在屋里好好学习。
每当他想退缩就打开一本书来看下,激励自己。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不一样的,所付出的都是相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理论根据主要来源于对精神病患者诊断治疗的临床经验; ❖ 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潜意
识活动; ❖ 不但研究个人当时的行为,而且还追朔其过去的经历,以
探明目前行为构成的原因; ❖ 特别强调人类本能对以后行为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把性
冲动看作为人类主要的本能。
❖ 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 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 望而挣扎的野兽。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 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 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是信息加工理论,所以 又称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 类比,把人脑看成是信息加工系统,借用信息 编码、加工、存储和提取等概念说明人的心理 过程。
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并着力探索 智慧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认为智慧的本质就 是适应,而适应依赖于有机体的同化与顺应两种 机能的协调,使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这就是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发展的逻辑。
(一)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二)心理学是认知科学的主干学科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与方法
一、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理论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一)观察法
自然场所观察 人工实验室观察
结构式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 参与性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
(二)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
历史渊源
哲学 生物学和生理学
亚里士多德
笛卡尔
洛克
达尔文
缪勒
赫尔姆霍兹
费希纳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 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的研 究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这标 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冯特 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 之父。
冯特
❖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 ❖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桑代克和卡尔) ❖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 、考夫卡、苛勒 ) ❖ 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 ❖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 认知心理学(奈赛尔) ❖ 皮亚杰学派(皮亚杰)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绪论 注意 感知觉 记忆 思维与想象 情绪 动机 能力 气质 性格
第一节 心理学的性质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的科学。
❖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 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 个体的行为不是生来具有的,不是遗传的,
而是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的。
❖ 认为心理活动既不是由几个元素构成的,个体 的行为也不是单纯由一些反应堆积而成。整体 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部分相加不 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 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 该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 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基 本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元素构 成。心理学的主要工作是把意识经验分析成若干 基本元素,然后再研究整合了的要素。在研究方 法上,强调内省法,即自我对其内在经验感受的 观察和描述。
❖ 机能主义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 息的过程,即意识流。因此,不能把意识看 作是元素的集合。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 和功能,而不是象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 构成成分。
(一)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个体心理
个性
认知过程 情绪和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
群体心理
(二)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 意识: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己的内部
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主体” 与“客体”区别开来。 ❖ 无意识现象: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 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脑干网状结构 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参与 可见,注意是不同脑区协同活动的结果,既与
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 随着各种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状态。
选择功能 维持功能 对活动调节动的变化 此外,在紧张时,还会出现心跳加速、
牙关禁闭、拳头紧握等现象。
定向反射 所谓定向反射,是指当新异刺激出现时,有机体 将有关感受器转向新异刺激的方向,以便更好 地感知这一刺激。
(一)心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 多学科交叉和多层次整合 ❖ 应用心理学分支发展迅速 ❖ 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被提上心理学日程
(二)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 1917年,北大首次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 ❖ 1918年,陈大齐出版了《心理学大纲》一书。 ❖ 1920年,南京高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 ❖ 1921年,中华心理学会在南京正式成立。 ❖ 1922年,中国第一种心理学杂志《心理》出版。
心理学与生活
主讲人:唐慧琳
主要参考用书
❖ [1]叶奕乾, 何存道, 梁宁建.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张春兴著. 现代心理学.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3]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4][美]Burger J M著, 陈会昌等译. 人格心理学. 北京:
❖ 1949—1956:学习改造阶段 ❖ 1957—1966:开展研究阶段 ❖ 1967—1976:停滞阶段 ❖ 1977—现在:繁荣发展阶段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二、注意的功能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四、注意的生理机制(选讲)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 和集中性 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三)调查法
问卷法 谈话法
(四)测验法 (五)心理学研究的新技术(选讲)
❖ 反应时法 ❖ 信号检测论 ❖ 间接测量法
第三节 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二、心理学的主要学派 三、心理学研究的现状(选讲) 四、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选讲)
(一)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选讲) (二)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选讲) (三)科学心理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