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学复习参考资料

植物分类学复习参考资料
植物分类学复习参考资料

第一章

植物分类学概述

名词解释:

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是研究植物的变异及其因果关系、对它们进行分类命名、研究它们的亲缘关系,并运用所掌握的资料去建立某个分类系统的科学。分类群taxon给定名称的有机体的一种特定组合。也指任何一个分类学上的类群。性状(character) :即特征,是有机体的特性或可观测部分。性状是分类学研究的根本对象,也是建立各种分类方法和分类系统的重要基础。

分类(classification):是指建立一个合乎逻辑的分类阶元系统。

鉴定:是指借助参考已有的分类去命名植物物种。分类必须在鉴定之前。

命名:对植物的命名,包括命名制度和方法,命名法则的建立、解释和应用。1、分类的基本方法

(1)人为分类----

仅用少量性状进行分类,不涉及亲缘关系和本质,预见性差。

(2)自然分类---

自然分类就是具有最大预见性的分类,其中一方面是对某一新的类群在一个限定的分类群范围内或等级上的归属的预测;另一层含义是对某一分类群内一些未知性状存在与否的预测。涉及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2、植物的命名: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以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奈创立的双名法对植物进行命名(学名)。

双名法用两个拉丁词对一种植物定名,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种名)。一个完整的学名还要加上定名人的姓氏或姓氏缩写。

3、命名人表示法

(1)若由二人命名,则在两人之间加“et”,如多于二人,在第一人后加“et al.”。(2)有时二个命名人之间有“ex”,表示前一个是该种的命名人,但未公开发表,后一人著文代他公开发表了这个种。

(3)有时两个命名人的前一命名人有括号,表示该种由前者最早定名,但后者经过研究,认为分类位置不恰当,应该重新组合。

4、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

1、植物命名的模式法和模式标本

2、每一种植物只有1个合法的正确学名

3、学名的有效发表和合格发表

4、优先律原则——每一种植物只有一个合法的拉丁学名,并且以最早发表的为合法学名。

5、保留名

5、模式法则与模式标本

对于科及科以下各级新类群的发表,必须指明其命名模式,才算有效。

模式标本必须要永久保存。

6、模式标本的类型

①主模式标本(全模式标本、正模式标本)

由命名人指定的模式标本,即作者发表新分类群时据以命名、描述和绘图的那一份标本。

②等模式标本(同号模式标本、复模式标本)

与主模式标本同为一采集者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所采集的同号复份标本。

③合模式标本(等值模式标本)

作者在发表一分类群时未曾指定主模式而引证了2个以上的标本,被引证标本中的任何1份,均可称为合模式标本。

④后选模式标本(选定模式标本)

作者在发表一分类群时未曾指定主模式标本或主模式已遗失或损坏时,是后来的作者根据原始资料,在等模式或依次从合模式、副模式、新模式或原产地模式标本中,选定l份作为命名模式的标本。

⑤副模式标本(同举模式标木)

作者在原描述中除主模式、等模式或合模式标本以外同时引证的标本,称为副模式标本。

⑥新模式标本

当主模式、等模式、合模式、副模式标本均有错误、损坏或遗失时,根据原始资料从其他标本中重新选定出来充当命名模式的标本。

⑦原产地模式标本

当不能获得某种植物的模式标本时,便从该植物的模式标本产地采到同种植物的标本,与原始资料核对,以代替模式标本,因采集人与采集日期不尽相同,称为原产地模式标本。

7、有效发表

发表品一定要是印刷品,并可通过出售、交换或赠送,到达公共图书馆或者至少一般植物学家能去的研究机构的图书馆。

8、合格发表

1935年1月1日起,除藻类(但现代藻类自1958年1月1日起)和化石植物外,l 个新分类群名称的发表,必须伴随有拉丁文描述或特征集要,否则不作为合格发表。科或科级以下新分类群的发表,必须指明其命名模式,才算合格发表。

9、植物分类的历史

(一)人为分类系统时期(18世纪初以前)经济用途和实用部位进行分类

(二)自然分类系统时期(18世纪晚期-19世纪初)从多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三)系统分类系统时期根据生物进化的原理,建立能反映植物类群之间亲缘关系和植物界客观演化规律的分类系统

第二章苔藓植物

名词解释

孢子:专门生殖的细胞,不需要两两结合就可以由单个细胞发育成一个个体。

颈卵器: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大多数裸子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为产生卵细胞、受精及原胚发育的场所。外形似烧瓶,上部细狭的部分称为颈部,下部膨大的部分称为腹部。

精子器: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大多数裸子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在苔藓和蕨类植物由多细胞构成。

胞芽:某些苔藓植物进行营养繁殖的构造,由多细胞构成。地钱的胞芽,从侧面看,呈双凸透镜状,借基部的柄着生在叶状体背面(向上的一面)的胞芽杯中。成熟时自柄处脱落,散落于土中,迅速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营养叶或不育叶:仅进行光合作用的叶。

孢子叶或能育叶:产生孢子和孢子囊的叶。

同型叶:营养叶和孢子叶形状相同的。

异型叶:营养叶和孢子叶形状完全不同的。

孢子囊:蕨类植物产生孢子的场所。

配子体(原叶体):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直接形成的配子体。

孢子体:精子成熟后,借助水游到颈卵器内和卵受精,发育成胚,幼胚暂时寄生在配子体上,长大后配子体(原叶体)死亡,由幼胚发育成的孢子体(植物体)独立生活。

胎生现象:很多植物的种子或孢子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在母体开始萌发。

1、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苔藓植物是一群小型的多细胞的绿色植物,简单的种类,成扁平的叶状体。大型的种类可以长至数十厘米,植物体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的内部构造简单,假根是由单细胞或由一列细胞所组成,无中柱或在高级的类型中有似输导组织的细胞群

※苔藓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都是多细胞所组成,其中雌性生殖器官称为颈卵器,雄性生殖器官称为精子器。

2、苔藓植物的受精过程:卵成熟后,使颈沟细胞与腹沟细胞破裂,精子借助水的作用,游到颈卵器附近,通过破裂的颈沟细胞和腹沟细胞,与卵结合形成合子。合子不经休眠即开分裂而形成胚。胚在颈卵器内发育成为孢子体。

3、苔藓植物全世界约有23,000种,包括苔纲(Hepaticae)和藓纲。

4、苔纲的一般特征:

植物体为背腹式,呈叶状体或具茎叶分化,孢蒴无蒴齿,多无蒴轴,孢蒴内除孢子外还具有弹丝。

5、苔纲分为三个目:地钱目、叶苔目和角苔目

6、藓纲的一般特征:

藓类植物的植物体有茎、叶的区别,为茎叶体,无背腹之分的叶状体。高级的种类的茎常有中轴的分化,叶在茎上的排列多为螺旋式,故植物体呈辐射对称。有的叶具中肋,孢子体构造比苔类复杂,蒴柄坚挺,孢蒴内有蒴轴,无弹丝,成熟时多为盖裂。包子萌发后,原丝体时期发达。

7,藓类种类繁多,较苔类耐低温,藓纲分为三目,即泥炭藓目、

黑藓目和真藓目。

8、蕨类植物简介:也称为羊齿植物,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无性生殖是产生孢子,有性生殖器官只有精子器和颈卵器。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远比配于体为发达,并且有根、茎、叶的分化和由较原始的维管组织构成的输导系统。蕨类植物是介于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之间的—个类型。尤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其分布中心。地球上生长的蕨类约有12000多种,在我国生长的约有2600余种,云南省就有一千多种,无愧有“蕨类王国”之称。蕨类植物大都为土生、石生或附生,一般表现为喜阴湿和温暖的特性。

9、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分化(除极少数原始种类仅具假根外)。

蕨类植物的根为吸收能力较好的不定根。茎通常为根状茎,少数原始的种类兼具气生茎和根状茎。叶有小型叶和大型叶两类。

10、小型叶:没有叶隙和叶柄,只具一个单一不分枝的叶脉,来源是由茎的表皮突出而成,为原始的类型。

11.大型叶:有叶柄,维管束有或无,叶隙、叶脉多分枝。其来源系由多数顶枝经过扁化而形成的。为进步的类型。

12、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教授(1978年)将蕨类植物分为5个纲,分别是:石松纲、水韭纲、松叶蕨纲、楔叶蕨纲、真蕨纲。其中石松纲较原始,真蕨纲最进化。

13、石松纲植物的起源也是比较古老的,在石炭纪时最为繁茂。现代生存的石松纲植物,有石松目和卷柏日。石松目,如铺地蜈蚣;卷柏目仅卷柏科卷柏属,如卷柏(还魂草),翠云草。

14、水韭纲仅有水韭目水韭科水韭属,孢子体体形似韭菜,和单子叶植物相似。

15、松叶蕨纲植物原始的陆生植物类群,孢子体分匍匐的根状茎和直立的气生枝,无根,仅在根状茎上生毛状假根。松叶蕨属和梅溪蕨属。

16、木贼纲现仅有木贼科木贼属,如问荆、节节草。

17、真蕨纲起源早,到二叠纪时都已绝迹,现在的和古代的化石蕨类有很大的不同。在分类上.真蕨植物约有一万种以上,广布于全世界。我国有56科,2500多种,广布全国。

第三章

名词解释

多胚现象: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或成熟种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胚的现象;裸子植物的;由一个受精卵发育出来的多胚,称为裂生多胚现象。同一个胚珠中,由两个以上的颈卵器中的卵受精后分别发育成多胚,称为简单多胚现象

球花: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在开花期间形成的繁殖器官称为球花,即孢子叶

的古老植物,被人称为活化石。其有关的亲族都已灭绝,仅能自化石去辨认,现生的种类生存地区零落,分布范围狭小。

苞鳞:失去生殖能力的大孢子叶。

珠鳞:着生胚珠的地方,有生殖能力的大孢子叶,发育为种鳞。

1.裸子植物门植物特点:高大乔木、灌木,稀为木质藤本。次生木质部几全由管胞组成,稀具导管;叶多为针形、鳞形或条形, 稀为椭圆形或扇形;球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风媒,稀虫媒传粉,胚珠裸露,不为子房包被;种子有胚乳,胚珠直立或倒生,子叶1至多数。在传粉时花粉直达胚珠。从授粉到受精这个过程,裸子植物须经相当长的时间。具有颈卵器的构造但结构简单,埋藏于胚囊中,仅有2—4个颈壁细胞露在外面;颈卵器内有1个卵细胞和1个腹沟细胞,无颈沟细胞。具多胚现象。

2.裸子植物门通常分为铁树纲(Cycadopsida)、银杏纲(Ginkgopsida)、

松柏纲(球果纲)(Coniferopsida)、红豆杉纲(紫杉纲)(Taxopsida)、买麻藤纲(Gnetopsida)等5纲。下分为9目,12科,71属,近800种。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有5纲,8目,11科,41属,236种。

3、苏铁科Cycadaceae苏铁Cycas revoluta Thunb:树干棕榈状,高2 3m。叶羽

状分裂,基部两侧有刺,羽片条形,厚革质,边缘显著反卷,先端具刺状尖头,上面中央有凹槽。雄球花长圆柱形,小孢子叶密被黄褐色长绒毛;大孢子叶宽卵形,先端羽状分裂,密生黄褐色绒毛;胚珠生于大孢子叶柄两侧,被绒毛;种子红褐色或桔红色。

4、银杏科Ginkgoaceae银杏Ginkgo biloba L.:落叶乔木,枝有长枝及短枝。叶扇形,有波状缺裂,有长柄,在长枝上螺旋状排列,在短枝上簇生,叶脉二叉分歧。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生于短枝顶端叶腋,雄球花柔荑花序状;雌球花具长柄,柄端2叉,叉端各生1珠座,各具1胚珠,通常仅1枚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核果状,椭圆形,倒卵形或近球形,成熟时黄色或橙黄色,外被白粉。

5、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 常绿乔木,皮层具树脂,大枝轮生。叶披针形、鳞形、锥形或卵形,螺旋状着生,稀在侧枝上交互对生,基部下延。雌雄异株,稀同株。雄蕊多数;雌球花单生枝顶,苞鳞发达,珠鳞不发育,或与苞鳞腹面合生仅先端分离,每珠鳞或苞鳞腹面具1倒生胚珠。球果直立,熟时苞鳞脱落。2属,约30种,分布于南半球热带和亚热带;我国引入栽培2属4种。

6、分科检索表

1.球果的种鳞和苞鳞离生,螺旋状排列

2每种鳞具2种子,种子通常具翅;雄蕊2花药叶条形…….松科

2每种鳞具1种子,每雄蕊有4-20个花药,花粉无气囊….南洋杉科

1.球果的种鳞与苞鳞半合生或全合生,

3.种鳞与叶互生(仅水杉对生),每种鳞具2-9种子,种子两侧具窄翅或下部具翅;………………………………杉科

3.种鳞与叶交叉对生或轮生,每种鳞具1至多种子……柏科

7、松科Pinaceae 常绿或落叶乔木,极少灌木,有树脂。叶针形或条形,条形叶扁平,稀四棱形,在长枝上螺旋状排列,在短枝上簇生;针叶2、3或5针一束。雌雄同株或异株,雄球花长卵形或圆柱形,雄蕊多数,每雄蕊具2花药;雌球花呈球果状,有多数呈螺旋状排列的珠鳞,每个珠鳞具2倒生胚珠,苞鳞与种鳞分离。

8、雪松属Cedrus Trew 常绿乔木;树皮鳞状开裂。枝具长短枝,枝条基部有宿存的芽鳞。叶针形,坚硬,3-4棱,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簇生。雄球花和雌球花分别单生短枝顶端,直立。种鳞木质,多数,扇状倒三角形,排列紧密。成熟后与种子一起脱落,中轴宿存;苞鳞小,不露出;种子三角形,上部具宽大膜质的种翅。

9、松科分属检索表

?1.叶条形、针形或四棱形,螺旋状着生,或在短枝顶端簇生,不成束。

?2.仅具长枝,球果一年成熟。

?3.球果单生枝顶,小枝节间生长均匀,上下等粗,叶在节间着生均

匀。

?4.球果直立;叶条形扁平,中脉在上面隆起;雄球花簇生枝顶……3.

油杉属Keteleeria

?4.球果下垂,稀直立;叶条形扁平;有短柄,中脉在上面通常

凹下,仅下面有气孔线;雄球花单生叶腋………………………………………………………6.铁杉属Tsuga

?3.球果单生叶腋,初直立后下垂,小枝节间的上端生长缓慢而较粗,

叶排列紧密而成簇生状,下端排列疏散……………………………1.银杉属Cathaya

?2.有长枝和短枝之分;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排列,在短枝上簇生;球果

当年或次年成熟。

?5.落叶性;叶条形扁平,柔软;球果当年成熟,芽鳞先端尖;种鳞

厚革质,成熟时脱落;雄球花簇生短枝顶………………………………………5.金钱

松属Pseudolarix

?5.常绿性;叶针形,质硬;球果次年成熟,熟时种鳞脱落。2.雪松

属Cedrus

?1.叶针形,通常2,3或5针一束,生于鳞叶腋部的退化短枝顶端;球果

次年成熟,种鳞宿存,背面上方具鳞盾及鳞

脐…………………………………………………………………4.松属Pinus

10、杉科Taxodiaceae分属检索表

1.叶和种鳞均螺旋状排列:

2.球果的种鳞(或苞鳞)扁平。

. 3.常绿;种鳞或苞鳞革质,种子两侧具翅,叶条状披针形,有锯齿,每种鳞3种子…………2. 杉木属Cunnighamia

. 3.半常绿,有条形叶的侧生小枝冬季脱落,有鳞形叶的小枝不脱落;种鳞木质,种子下端有1长翅……3.水松属Glyptostrobus

2.球果的种鳞盾形,木质。

4.常绿,叶锥形,苞鳞与珠鳞合生,先端分离,种鳞上部有3-7裂齿,种子两侧有窄翅……………1. 柳杉属Cryptomeria

4.落叶或半常绿,侧生小枝冬季与叶俱落;叶条形或锥形;种子三棱形,棱脊上有厚翅………………5. 落羽杉属Taxodium

1.叶和种鳞均对生,叶条形,排成两列,侧生小枝连叶于冬季脱落,球果的种鳞盾形,木质,能育种鳞有5-9种子,种子扁平,周围有翅………… ……4.水杉属Metasequoia

11、柏科Cupressaceae常绿乔木或灌木,叶交互对生或三叶轮生。雄蕊交互对生或3枚轮生;雌球花交互对生或3 4轮生的珠鳞,苞鳞与珠鳞合生,仅尖端分离。第四章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

名词解释:

合蕊柱:着生雄蕊和雌蕊的柱状结构。

蒴果:复雌蕊(多个心皮合生成的子房)形成能开裂的干果。

角果:由2心皮合生为一室的子房发育而来,侧膜胎座,子房常因假隔膜分成2室,果实成熟后多沿2条腹缝线自下而上地开裂。为十字花科植物所特有。

荚果:单心皮发育而成的果实,成熟后,果皮沿背缝和腹缝两面开裂。豆科特有。颖果:2或3心皮合生为一室,内含1粒种子,但果皮与种皮高度愈合,难以分离,禾本科特有的果实类型。

蓇葖果:由单心皮或离生心皮的单雌蕊形成的沿一侧开裂的干果。

花排列方式

镊合状:花瓣各片的边缘彼此接触,但不覆盖。

旋转状:花瓣每一片的一边覆盖着相邻一片的边缘,而另一边又被另一相邻片的边缘所覆盖。

覆瓦状:和旋转状相似,只是各片中有一片或两片完全在外,另一片完全在内。

1、被子植物:具典型的花,其胚珠包被于子房中,本亚门分为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和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2、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多为直根系;茎中有形成层,因此能增粗生长,木本植物茎有年轮;叶脉通常网状;花通常4-5基数;种子的胚常具子叶2片。264科,约20万种。我国约260余科,3 100多属,约25 000种,其中木本植物7 000多种,乔木树种约2 500种。

3、木兰科Magnoliaceae 小枝具托叶环痕。单叶互生,羽状脉。花大,顶生或腋生,常两性;花被片6或9片,每轮3-4片;雄蕊和雌蕊均多数,螺旋状排列在伸长的柱状花托上,雌蕊群在上部,雄蕊群在下部;聚合蓇葖果或翅果。

4、分属检索表

1.叶4-6裂,先端截形或成宽阔的凹缺;聚合翅果.... . . ....1. 鹅掌楸属Liriodendron

1. 叶全缘,很少先端分裂;聚合蓇葖果.

2. 花顶生,雌蕊群无柄

3. 每心皮具2胚珠...................2. 木兰属Magnolia

3. 每心皮具胚珠4或更多......3. 木莲属Manglietia

2. 花腋生,雌蕊群有柄

4. 部分心皮不发育,心皮离生..4. 含笑属Michelia

4. 心皮全部发育,结果时完全合生成聚合果........

5. 观光木属Tsoongiodendron

5、樟科Lauraceae

樟科主要识别要点:木本,有油腺。单叶互生,革质。两性花,整齐,轮状排列,花部3基数;花被2轮;雄蕊4轮,花药瓣裂;雌蕊由3心皮1室。核果。

6、山茶科Theaceae

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羽状脉;无托叶。花常为两性;萼片常宿存;雄蕊多数;子房上位。蒴果室背开裂、浆果或核果状而不开裂。

7、分属检索表

? 1. 种子大,无翅;萼片常多于5;芽鳞多数。

? 2. 蒴果从上部开裂,中轴脱落;苞片、花萼、花瓣不定数,常多于5;种

子并生,种皮薄而脆…………………………… 1. 茶属Camellia

? 2. 蒴果从基部开裂,中轴宿存;苞片2,萼片10,花瓣5;种子上下叠置;

种皮坚硬…………………………….4. 石笔木属Tutcheria

? 1. 种子小而扁,边缘有翅;萼片5数;芽鳞少数。

? 3. 果长筒形;种子上端有长翅;萼片半宿存…..….… 2. 大头茶属

Gordonia

3. 果近球形;种子周围有翅;萼片细小……….…...… 3. 木荷属Schima

8、茶属Camellia L.

?茶花(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

嫩枝无毛。叶边缘有细锯齿,子房无毛。

?金花茶C. nitidissima Chi

嫩枝无毛。金黄色,子房无毛。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嫩枝略被毛。花白色,先端两裂,子房被毛。

?茶梅C. sasanqua Thunb.

嫩枝有毛,芽鳞有倒生柔毛。子房密被白色毛。

?云南山茶C.reticulata Lindl.

枝无毛,花粉红色至深红色,子房有毛。

9、月季R. chinensis Jacq.

常绿或半常绿直立灌木,通常具钩状皮刺。小叶3~5,两面无毛。

?香水月季R. odorata Sweet

常绿或半常绿灌木;枝条长具攀援性,有散生钩状皮刺。小叶5~7,两面无毛,表面有光泽;叶柄和叶轴均疏生钩刺和短腺毛;新叶及嫩梢常古铜色晕。芳香浓烈。

?玫瑰R. rugosa Thunb.

落叶直立丛生灌木;茎密被刚毛与倒刺。小叶5~9,表面多皱,无毛,背面有柔毛及刺毛;

10、含羞草科Mimosaceae

叶为2回羽状复叶,或叶片退化成叶状柄。花常两性,辐射对称;雄蕊多数;子房上位。荚果。

1雄蕊多数;常在10枚以上。

2.花丝多少合生。

3.荚果开裂..........4.朱缨花属Calliandra

3.荚果不裂;叶柄通常有腺体.. …..3.合欢属Albizia

2.花丝分离;叶柄通常退化呈叶状柄...................1.金合欢属Acacia

1.雄蕊10枚;荚果带状,扭曲;种子红色............

2.海红豆属Adenanther

11、苏木科Caesalpiniaceae

一回或二回羽状复叶,稀单叶;花常大形美丽,两性,左右对称;萼片5或上面2枚合生;花瓣5,上部(近轴)的一枚在最内面,余为覆瓦状排列;雄蕊通常10,分离或部分连合,纵裂或顶孔开裂;子房上位,边缘胎座。荚果。

分属检索表

1. 单叶。

2.单叶全缘;花生于树干上;荚果在腹缝线上具狭翅. ...4.紫荆属

2.叶通常顶端2裂或沿中脉分成2小叶;花生于当年生枝条;荚果腹缝线上不具翅. .. ..................................1.羊蹄甲属Bauhinia

1. 1 2回羽状复叶。

3.二回羽状复叶

4.植株无刺...................... ................ ............

5.凤凰木属Delonix

4.植株有刺..................................... ............ 2.苏木属Caesalpinia

3.一回羽状复叶

5.有花瓣;雄蕊5或10枚,花药顶孔开裂.....3 决明属Cassia

5.无花瓣;雄蕊8枚,花药纵裂……………….. 6 无忧花属

12、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

具托叶,有时刺状。花常两性,左右对称;萼片5,多少合生成一管;花冠蝶形,花瓣5,覆瓦状排列,上部的一枚花瓣在最外面,名旗瓣,侧面2枚名翼瓣,下部2枚在内,下面边缘合生成龙骨瓣;雄蕊常10,单体或两体,或全部分离;子房上位,边缘胎座。荚果。

13、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一般无增粗生长。叶具平行脉。花部通常3基数。种子胚具1子叶。

69科,约5万种。我国47科,4000种以上

14、百合科Liliaceae

草本,稀为木本或藤,本具常各式地下茎。单叶,互生,稀对生或轮生,或退化为鳞片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被6枚,2轮,雄蕊6。蒴果或浆果。

175属,2000多种,广布世界各地。我国有50多属,400多种。

15、棕榈科Palmaceae

常绿乔木或灌木,有时为攀援藤本;杆直立,多不分枝,树干有宿存的叶基或环状叶鞘痕。单叶,掌状分裂或羽状分裂,多集生于树干顶部;叶鞘常具纤维。肉穗花序,有佛焰苞;花小,两性或单性;子房上位,每室1胚珠。浆果或核果,具宿存花被。

约217属,2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约22属72种,主产东南至西南部。

16、兰科Orchidaceae

草本,陆生或附生,稀腐生。茎常在基部膨大为1节或多节的假鳞茎。叶互生,常具鞘。花两性,两侧对称,常因为子房呈180度角扭转而使唇瓣位于下方。花被6片,2轮,雄蕊与雌蕊合生成合蕊柱,子房下位。蒴果。

17、禾本科Graminae

花序常由小穗排成穗状、总状、指状、圆锥状等型式;小穗有花1至多朵,排列于小穗轴上,基部有1-2片或多片不孕的苞片,称为颖;花两性、单性或中性,常通小,为外稃和内稃包被着,颖和外稃基部质地坚厚部分称基盘,外稃与内稃中有2或3(很少有6或无)小薄片(即花被),称鳞被或浆片;雄蕊通常3,花丝纤细,花药常丁字着生,子房1室,有1胚珠,花柱2,柱头常为羽毛状或刷帚状;果实为颖果,果皮常与种皮贴生.

18、竹亚科Bambusoideae Nees

植物体木质化,常呈乔木或灌木状,乔木、灌木,稀为藤本。地下茎分3种类型:(1)合轴型。地下茎形成多节的假鞭,节上无芽无根,由顶芽出土成秆。其中,秆柄极短,秆密集丛生者为合轴丛生亚型;秆柄细长延伸,秆散生者为合轴散生亚型。(2)单轴型。地下茎具横走的竹鞭,节上生芽生根,或者具瘤状突起,芽可发育成秆,也可形成新竹鞭,秆散生。(3)复轴型。同时具有以上两种地下茎的混生型,秆既有丛生又有散生,地下茎上或秆基上的芽能发育出土成笋,笋脱箨成秆。秆通常为圆筒形,中空,有节,每节有2环、下环称箨环,上环称秆环,两环之间称节内,两环之间称节间。枝条l、2、3或多枚生于秆的每节上。主秆所生的叶称秆箨,即原生叶,秆箨通常由箨鞘、箨耳、箨叶、箨舌所组成。枝上所生的叶即次生叶,由叶鞘、叶片、叶柄、叶舌所组成。花两性;颖1至多数或不存;外稃较内稃略长或等长;鳞被通常3。颖果,少为坚果或浆果。

70余属1000余种;我国约37属500余种。

19、禾亚科Agrostidoideae

草本,秆为草质或木质,秆生叶即为普通叶,具明显的中脉,通常无叶柄,也不易自叶鞘上脱落。

第五章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关于被子植物起源可能的祖先,存在着不同的假说,有多元起源说、二元起源说和单元起源说。

1.多元论(Pleiophyletic Theory),认为被子植物来自许多不相亲近的类群,彼此是平行发展的。如维兰德、胡先骕(1950年)、米塞等人。

2.二元论(Diphylefic Theory),认为被子植物来自两个不同的祖先类群,二者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平行发展的。如兰姆、恩格勒等人。

3.单元论(Monophylefic Theory),认为被子植物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如哈钦松、塔赫他间、柯朗奎斯特以及Judd等现代多数植物分类学家。

假花说:花序内单性的大、小孢子叶球,演化成雌、雄葇荑花序,进而再演化成花;具有单性的葇荑花序植物应是现代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

真花说(Euanthium Theory):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已绝灭的原始裸子植物的两性孢子叶球(两性花)演化而来;本内苏铁目(或种子蕨等)的两性孢子叶球主轴的顶端演化为花托,生于伸长主轴上的大孢子叶演化为雌蕊,其下的小孢子叶演化为雄蕊,下部的苞片演化为花被;具有多心皮类(尤其是木兰目)的植物是现代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

2、恩格勒系统是一个自然系统,1964年将原来被子植物280科提升到344科。(1)以假花说为基础,双子叶植物以柔荑花序类为原始类群,放置在系统的最低位置,整个系统的安排是从无花被——有花被,从单被——双被,花被分离——合生,单性——两性,花各部由少数——多数,简单——复杂,风媒——虫媒。

(2)把双子叶植物排在单子叶后面,1964年系统把这一次序颠倒过来。

(3)合瓣花被认为是较为进化的类群。

3、哈钦松1973年最后修改了他的系统,总科数增至411科

其主要的特点是:

a. 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部分离,多数,螺旋状排列的比花各部合生、定数、轮生的进化,虫媒比风媒原始。在现代被子植物中,多心皮类包括木兰目和毛茛目是最原始的。

b. 单被花和无被花是次生的,来源于双被花类;柔荑花序类群较进化,起源于金缕梅目。

c.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有共同的起源,木本植物起源于木兰目,草本植物起源于毛茛目。

目前在我国,建立较晚的标本室,如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华南植物所、广西植物所、福建、贵州的经济植物标本室,多用哈钦松系统。南方的高等院校植物标本室也多采用哈钦松系统排列标本。

4、塔赫他间Takhtajan系统:1954年出版了关于被子植物起源的专著,其理论认为:

a.坚持真花说,提出了幼态成熟的理论,主张被子植物起源于种子蕨。

b.全部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具单沟花粉的水生双子叶植物睡莲目,木兰目更原始,其为木本,由它发展出毛茛目和睡莲目。

c.柔荑花序类起源于金缕梅目。

d. 草本植物由木本植物演化而来,菊科、唇形目是高级类型,较原始的处于低级发展阶段的是木本类型。

5、Cronquist系统:1958年发表了他的分类系统,1981年经过修订,他的系统类似于塔赫他间。

a. 以真花说为理论,被子植物起源于种子蕨,现存的被子植物不可能由现存的原始类群发展而来,而只能是已灭绝的类群。

b. 木兰目是现存被子植物中的原始类群。

植物学分类学总结

植物学分类学总结 一、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原则和应用 植物分类检索表是鉴别植物种类的一种工具,通常植物态、植物分类手册都 有检索表,以便校对和鉴别原植物的科、属、种时应用。 检索表的编制是采取“由一般到特殊”和“由特殊到一般”的二歧归类原则 编制。首先必须将所采到的地区植物标本进行有关习性、形态上的记载,将根、 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各种特征的异同进行汇同辨异,找出互相矛盾和互相 显着对立的主要特征,依主、次特征进行排列,将全部植物分成不同的门、纲、 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的检索表。其中主要是分科、分属、分种三种检索表。 检索表的式样一般有三种,现以植物界分门的分类为例列检索表如下: (1)定距检索表将每一对互相矛盾的特征分开间隔在一定的距离处,而注 明同样号码如1~1,2—2,3—3等依次检索到所要鉴定的对象(科、属、种)。 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胚胎………………………低等植物 2.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 3.植物体内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 3.植物体内,无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异养生活方式…菌类植物 2.植物体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地衣植物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胎……………………………高等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而无真根………………………………苔藓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也有真根。 5.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蕨类植物 5.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种子植物

(2)平行检索表将每一对互相矛盾的特征紧紧并列,在相邻的两行中也给予一个号码,而每一项条文之后还注明下一步依次查阅的号码或所需要查到的对象。 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胎……………………………(低等植物)(2)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胎……………………………(高等植物)(4) 2.植物体为菌类和藻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地衣植物 2.植物体不为菌类和藻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 (3) 3.植物体内含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 3.植物体内不含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异养生活方式......菌类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而无真根.............................................苔藓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也有真根 (5) 5.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蕨类植物 5.产生种子,以种子繁殖……………………………………………种子植物 (3)连续平行检索表从头到尾,每项特征连续编号。将每一对相互矛盾的特征用两个号码表示,如1(6)和6(1),当查对时,若所要查对的植物性状符合1时,就向下查2,若不符合时,就查6,如此类推向下查对一直查到所需要的对象。 1.(6)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胎…………………………低等植物 2.(5)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 3.(4)植物体内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

植物分类学考试大纲

《植物分类学》考试大纲 本《植物分类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林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专业期末考试。本大纲侧重于种子植物类群,其主要内容包括分类学基本理论、植物拉丁和命名学基础、类群与性状、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发育、植物分类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等主要部分。要求考生在以往学习植物系统学入门的基础上,加深对种子植物的了解,能够系统的了解在特定系统安排下整个种子植物的性状演进关系,掌握重要类群相应的位置、主要特征、与近缘类群的区别等,熟悉重要植物种类的拉丁学名,能够用科学的方式编制植物类群检索表,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实际操作。 一、考试内容 (一)植物分类学基本理论 1.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性状的间断和连续,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 2.植物系统,人为分类系统,自然分类系统,亲缘关系 3.低等植物、高等植物、种子植物 (二)植物拉丁文和命名学基础 1.分类单位,科、属、种,教材上植物科、属拉丁学名 2.植物的命名,双名法、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常见植物种的拉丁学名 3.模式标本、主模式、等模式、同举模式 (三)孢子植物 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及代表植物 (四)裸子植物 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裸子植物的分类,中国裸子植物的特点 2.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买麻藤纲,松、杉、柏科的特征 3.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关系 (五)被子植物 1.狭义显花植物,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被子植物的分类 2.双子叶植物——木兰亚纲,金缕梅亚纲,石竹亚纲,五桠果亚纲,蔷薇亚纲,菊亚纲;单子叶植物——泽泻亚纲,槟榔亚纲,鸭跖草亚纲,姜亚纲,百合亚纲,其中重要的类群的性状及特征、分布和用途等。 3.重要科、属的分类组成,相近类群的区别,各种检索表的应用。掌握:木兰科(Magnoli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樟科(Laurace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杨柳科(Salic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壳斗科(Fagaceae)、胡桃科(Juglandaceae)、桑科(Moraceae)、锦葵科(Malv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山茶科(The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葡萄科(Vitaceae)、芸香科(Rutaceae)、漆树科(Anacardiaceae)、木犀科(Oleaceae)、茜草科(Rubi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五加科(Alaraliaceae)、菊科(Compositae)、唇形科(Labiatae)、百合科(Liliaceae)、兰科(Orchidaceae)、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等科的特点;各科中属的特征要点;教材所列举的常见种的识别特征。 (六)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1.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地点、可能的祖先 2.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分类系统,恩格勒学派、毛茛学派,真花学说、假花学说,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郎奎斯特系统等,系统间的关系及异同。 (七)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动态 1.分类学的简要发展历史,进化的观点,多学科的综合 2.细胞分类学、化学分类学、数量分类学、分子系统学 二、考试要求

观赏植物学试卷

《观赏植物学》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 1观赏植物:广义的花卉,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和生态效应,可应用于花艺、园林、以 及室内外环境布置和装饰,改善或美化环境的草本和木本植物的总称。 2 分生繁殖::指利用观赏植物自然产生的特殊的变态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通常称作 分株。分生繁殖方法简便,容易成活且成苗很快,可能是最简单最可靠的繁殖方式,在观赏植物的繁殖上被广泛采用。分生繁殖所得苗木称为分生苗。分生繁殖常用的器官有根蘖、茎蘖、吸芽、珠芽)、走茎、匍匐茎、鳞茎、球茎)、根茎、块茎、块根等,鳞茎、球茎、根茎、块茎、块根在生产上又常为球根或种球。园艺生产上依用于繁殖的器官不同,将分生繁殖分为分株、分吸芽、分走茎等几种类型。 3球根花卉:一些观赏植物其地下茎或根变态膨大,形成球状物或块状物,并贮藏大量 营养,以休眠状态渡过寒冷的冬季或炎热的夏季。据变态部分的来源和形态分为5类。鳞茎类(Bulbs):茎短缩为圆盘状的鳞茎盘,其上着生多数肉质膨大的鳞叶,主要有百合(Lilium spp.)、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水仙(Narcissus spp.)、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朱顶红(Hippeastrum vittatum)、葱莲属(Zephyranthes)、雪钟花(Galanthus)、石蒜属(Lycoris)、贝母属(Fritillaria)等;球茎类(Corms):地下茎短缩膨大呈实心球或扁球形,主要有唐菖蒲(Gladilus hybridus)、小苍兰(Freesia hybrida)、秋水仙(Colchicum spp.)、番红花(Crocus sativus)等。块茎类(Tubers):地下茎或地上茎膨大呈不规则实心块状或球状,主要有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m)、球根秋海棠(Begonia tuberhybrida)、晚香玉(Polianthes tuberosa)、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等。根茎类(Rhizomes):地下茎呈根状膨大,主要有美人蕉属(Canna)、鸢尾类(Iris spp.)、铃兰(Convallaria majalis)、六出花(Alstromeria spp.)等。块根类(Tuberous Root):由不定根经异常的次生生长,增生大量薄壁组织而形成,主要有大丽花(Dhlia hybrida)、花毛茛(Ranunculus asiaticus)、银莲花属(Anemone)等。 4水生花卉:水生花卉是园林、水景园观赏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花卉种类繁多,但 其共性是根的全部或部分必须生活在水中,遇干旱则枯死。水生植物进化过程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陆生植物。根据水生植物生活方式与形态的不同,可分为挺水型、浮叶型、漂浮型和沉水型。挺水型的根或根状茎生于泥中,植株茎、叶和花高挺出水面,如荷花(Nelumbo nucifera)、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等;浮叶型的根或根状茎生于泥中,茎细弱不能直立,叶片漂浮在水面上,如王莲(Victoria amazornica)、睡莲(Nymphaea tetragona)、芡实(Euryale ferox)等;漂浮型的根悬浮在水中,植株漂浮于水面上,随着水流、波浪四处漂泊,如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等;沉水型整株沉于水中,无根或根系不发达,通气组织特别发达,利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如金鱼藻(Ceralophyllum demersum)、苦草(Vallismeria apiralis)等。 5观赏园艺学是以观赏植物为主要对象,研究其种质资源与分类、生物学特性与生育规律、 生态习性与环境生理、品种改良与种苗繁育、栽培管理与商品生产、植物应用与环境美化、产后处理及流通贸易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综合性学科。其目的是通过改良植物的

植物分类学复习总结

植物学(分类部分)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植物分类学(P l a n t t a x o n o m y):是研究植物的变异及其因果关系、对它们进行分类命名、研究它们的亲缘关系,并运用所掌握的资料去建立某个分类系统的科学。 人为分类法:以人类的需要为目的,根据植物的用途,或仅根据植物的一个或几个明显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而不考虑植物种类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和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的一种植物分类的方法。 自然分类法:根据植物的亲疏程度以及在系统演化中的相互关系和主要性状进行分类的一种植物分类的方法。 双名法:植物命名的基本方法,每一种植物的学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用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是种加词,大多用形容词,书写时为小写。现代植物的种名,即世界通用的科学各称,简称学名,都是采用双名法,一个完整的学名还需要在种加词之后写上该植物命名人姓氏或姓氏的缩写,书写时第一个字母也必须大写。 物种(种,species):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种个体间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彼此能进行自然交配并产生后代,与其它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亚种( subspecies,ssp.):一个种形态上有较明显的差异并有一定地理分布区域的个体群。如籼稻和粳稻亚种 变种(varietas,var.):多指有较稳定的形态差异、但分布围比较局限的个体群。如糯稻就是稻的变种 变型(forma,f.):没有特定分布区的、零星分布的变异个体。 品种(cultivar):不是植物分类学中的一个分类单位,而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培育或为人类所发现的,一般来说多基于经济意义和形态上的差异,实际上是栽培植物的变种或变型。 边缘胎座:雌蕊由单心皮构成,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如蚕豆、豌豆等豆类植物的胎座式。 侧膜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边缘合生,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如油菜、三色堇和瓜类植物的胎座式。 中轴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互相连合,在子房中形成中轴和隔膜,子房室数与心皮数相同,胚珠着生在中轴上,如棉、柑桔等的胎座式。 特立中央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子房1室,心皮基部和花托上部贴生,向子房伸突,成为特立于子房中央的中轴,但不达子房的顶部,胚珠着生在中轴上,如樱草、石竹等的胎座式。 基生胎座:雌蕊由2心皮构成,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子房的基部。如向日葵等菊科、莎草科植物的胎座式。 顶生胎座:雌蕊由2心皮构成,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子房的顶部呈悬垂状态,如桑等植物的胎座式。 单体雄蕊:一朵花中的雄蕊花丝联合成一组或一体,如棉花等。 花序:多朵花按一定规律排列在一总花柄上,总花柄称花序轴(或花轴)。 无限花序:也称总状花序,它的特点是花序的主轴在开花期间,可以继续生长,向上伸长,不断产生苞片和花芽,各花的开放顺序是花轴基部的花先开,然后向上方顺序推进,依次开放。如果花序轴缩短,各花密集呈一平面或球面时,开花顺序是先从边缘开始,然后向中央依次开放。 有限花序:有限花序也称聚伞类花序,花轴顶端或最中心的花先开,因此主轴的生长受到限制,而由侧轴继续生长,但侧轴上也是顶花先开放,故其开花的顺序为由上而下或由向外。 杯状聚散花序:花序外观似一朵花,外面围以杯状总苞,总苞具蜜腺,含一朵无被雌花和多朵无被雄花,开放次序是雌花最早伸出开放,雄花开放由到外为聚伞状开放。 聚合果:是指一朵花的许多离生单雌蕊聚集剩余花托,并与花托共同发育的果实。 复果(聚花果):又称花序果、复果(multiple fruit),由一个花序上所有的花,包括花序轴共同发育而成,如桑、凤梨(菠萝)、无花果。 浆果:由一至数心皮组成,外果皮膜质,中果皮、果皮肉质化,含一至数粒种子的果实 肉质果:指果实成熟后,果皮肥厚多汁的果实,如桃、苹果、西红柿等。 真花说:解释被子植物起源的两大对立假说之一,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已灭绝的裸子植物的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成,大孢子叶成为被子植物的心皮丛——雌蕊群,小孢子叶成为雄蕊群。这种学说称为真花说。 裸子植物的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 .

2017年中科院土壤学考研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土壤学》考试大纲 本《土壤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是农林业生产的必需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土壤学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和性质、土壤环境过程、土壤退化与保护和管理等部分。要求考生对土壤学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土壤形成、土壤性质、土壤退化与管理等内容,掌握土壤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土壤学概况 1、土壤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土壤基本概念,土壤肥力,近代土壤学的发展及主要学术观点 3、土壤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二)土壤矿物质 1、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 2、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非硅酸盐粘土矿物 3、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三)土壤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组成 2、简单有机化合物、植物残体、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影响分解和转化的因子 3、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复合体,土壤腐质酸的分组,土 壤腐质酸的性质 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管理 (四)土壤生物 1、土壤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类型多样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 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2、影响生物活性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水分、pH、通气性等 3、菌根,土壤酶及活性物质 4、土壤动物及微生物与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关系 (五)土壤质地和结构 1、土壤三相组成,密度,容重,孔隙 2、土粒,粒级,土粒组成与性质,机械组成与质地,不同质地土壤特性与改良 3、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 4、土壤的孔性与孔度,多级孔度模型,当量孔径,土体构造 (六)土壤水 1、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有效性,水分含量表示方法,水分含量测定方法 2、土水势及其分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能态的定量表示,土水势测定,水分特征曲 线 3、饱和土壤中的水流,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土壤中的水汽运动,入渗、土壤水的再 分布和土面蒸发

新颖西南大学网络继续教育【0600】《观赏植物分类学》考试范围

西南大学网络继续教育【0600】《观赏植物分类学》考试围 91题 1、报春花科的雌蕊具 B .A. 中轴胎座 B. 特立中央胎座 C. 基底胎座 D. 边缘胎座2、杜鹃花属植物的花药常 C A. 瓣裂 B. 纵裂 C. 孔裂 D. 横裂 3、柳科植物的花为 D A. 两性花 B. 中性花 C. 雌雄同株 D. 雌雄异株 4、木兰科花腋生的属是 B A. 木兰属 B. 含笑属 C. 木莲属 D. 鹅掌楸属 5、柏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C A. 分离仅基部合生 B. 合生仅先端分离 C. 完全合生 D. 完全分离 6、杉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B A. 分离仅基部合生 B. 合生仅先端分离 C. 完全合生 D.

完全分离 7、松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A A. 分离仅基部合生 B. 合生仅先端分离 C. 完全合生 D. 完全分离 8、只具有一个心皮的是 A A. 边缘胎座 B. 侧膜胎座 C. 中轴胎座 D. 特立中央胎座 9、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称 A A. 两性花 B. 两被花 C. 单性花 D. 单被花 10、双子叶植物通常为 D A. 射出脉 B. 平行脉 C. 三出脉 D. 网状脉 11、木犀科雄蕊为 B A. 5 B. 2 C. 3 D. 4 12、梨果为亚科所特有 B A. 绣线菊亚科 B. 苹果亚科 C. 蔷薇亚科 D. 亚科 13、唇形科区别于玄参科的独特之处在于具有 C A. 对生叶序 B. 二强雄蕊 C. 4裂子房 D. 唇形花冠 14、通过花的中心能切出两个以上对称面的花称 A

A. 两侧对称花 B. 辐射对称花 C. 不整齐花 D. 左右对称花 15、每节着生一叶,节间极度缩短,此类叶序称 A A. 互生 B. 对生 C. 轮生 D. 簇生 16、葡萄的卷须是 B 的变态 17、A. 根 B. 茎 C. 叶 D. 花 17、唇形科的花柱与子房的相对位置是 C 。 A. 花柱生子房顶部 B. 花柱生子房侧面 C. 花柱生子房裂隙基部 D. 都不对 18、心皮多数、离生、瘦果或核果是C 的特征。 A. 绣线菊亚科 B. 苹果亚科 C. 蔷薇亚科 D. 亚科 19、木兰科花腋生的属是 C 。 A. 木莲属 B. 木兰属 C. 含笑属 D. 鹅掌楸属 20、双受精现象为 D 特有。 A. 苔藓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21、柏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D 。 A. 分离仅基部合生 B. 合生仅先端分离 C. 完全合生 D. 完全分离

广西大学2020年《作物学(866)》考试大纲与参考书目

广西大学2020年《作物学(866)》考试大纲与参考书目 考试性质 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闭卷统考2019-12-22 试卷结构 作物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作物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资格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 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作物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所要求的专业素养,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作物学专业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考察考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作物学专 业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者及格以上的水平,以利于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 量。 【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作物育种学50分

遗传学30分 作物栽培学50分 农业生态学与耕作学2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30分(10小题,每小题3分) 选择题20分(10小题,每小题2分) 简答题40分(5小题,每小题8分) 综合题60分(3-6小题,每小题10-20分) 考试内容 第一章作物学概述 基本要求:了解有关作物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与范畴、性质和特点,作物学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与作用,作物学的发展进程及特点 ,作物生产发展概况及其与食物营养和粮食安全的关系。 重点:掌握作物学的性质和特点,作物生产与增强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难点:作物学的起源及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 第二章作物的分类起源和分布 基本要求:了解农作物的概念、分类、起源和分布;世界作物和中国作物的分布与生产情况。 重点:掌握农作物的概念及分类,中国作物的生产现状以及生产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难点:作物的起源、传播,以及世界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第三章作物遗传改良、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

南京林业大学观赏植物学考试复习题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分/每题,共计20分) 1、广义的花卉是指 d . A.花朵美丽的草本观赏植物 B.可用以观叶、观果为主的草本植物 C.一些原产南方的盆栽花木类以及少数的木本名花 D.包括A、B和C 2、从植物体的固定部位长出来的根称为 B . A. 主根 B. 定根 C. 侧根 D. 不定根 3、草莓茎上的根属于 B . A. 主根 B. 定根 C. 侧根 D. 不定根 4、下列植物具有直根系的是A . A. 苹果 B. 兰花 C. 小麦 D. 吊兰 5、下列植物具有块根的是a . A. 大丽花 B. 百合 C. 水杉 D. 菊花 6、从植物体的固定部位长出来的根称为 b A. 主根 B. 定根 C. 侧根 D. 不定根 7、草莓茎上的根属于 B A. 主根 B. 定根 C. 侧根 D. 不定根 8. 松树一般是指 C . A. 松柏纲 B. 松科 C. 松属 D. 双维管束亚属 9、下列植物具有须根系的是D . A. 苹果 B. 海棠 C. 水杉 D. 吊兰 10、下列植物具有块根的是(A)。 A. 大丽花 B. 百合 C. 水杉 D. 菊花 11 一种类型的花序发育特点类似于假二叉分枝 C 。 A、复总状花序 B、单歧聚伞花序 C、二歧聚伞花序 D、伞形花序 12 所有菌类的特征是b 。 A、孢子生殖 B、异养 C、菌丝 D、产生担子果 13 在裂果中,如果背缝线和腹缝线同时开裂称为A 。 A、荚果 B、角果 C、蓇葖果 D、蒴果 14 地衣主要是由藻类植物和 A 构成的共生体。 A、真菌; B、放线菌 C、细菌; D、衣原体 15 花学说提出的自然分类系统是 B 。 A、林奈的系统 B、恩格勒系统 C、哈钦松系统 D、克朗奎斯特系统 16 一个花具由一个心皮构成的雌蕊为 A 。 A 单雌蕊 B 离心皮雌蕊 C 复雌蕊 D 合心皮雌蕊 17花序轴单一,较长,其上着生有柄的花朵,各花的花柄长度大致相等,开花顺序

(完整版)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 第一章绪论 一.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 裸子植物高等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 真菌 细菌菌类植物 卵菌 黏菌 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 褐藻 红藻非维管束植物 蓝藻低等植物 绿藻 黄藻藻类植物 金藻 甲藻 硅藻 裸藻 轮藻 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 ○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 ○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 ○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 ○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 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 4.植物作用 □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 ◇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 ○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 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 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 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 □2植物与环境 ○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 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一.1.细胞概念 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的内容 ○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 ○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 ○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 ○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 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 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 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原生质有着相似的基本成分。 1.水和无机物:原生质含有大量的水,一般占全重的60-90%。原生质中还含有 无机盐及许多呈离子状态的元素,如铁、锌、锰、镁、钾、钠、氯等。 2.有机化合物 ○1蛋白质:蛋白质分子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结构蛋白、活性蛋白、储藏蛋白; ○2核酸:含有核糖的核糖核酸(RNA),含有脱氧核糖的脱氧核糖(DNA); ○3脂类:经水解后产生脂肪酸的物质,单纯脂、复合脂、结合脂等; ○4糖类:单糖(葡萄糖、核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多糖(纤维素、淀粉) --酶、维生素、激素、抗菌素等。

最新西南大学网络继续教育0600观赏植物分类学考试范围

西南大学网络继续教育 【0600】《观赏植物分类学》考试范围 91题 1、报春花科的雌蕊具 B .A. 中轴胎座 B. 特立中央胎座 C. 基底胎座 D. 边缘胎座 2、杜鹃花属植物的花药常 C A. 瓣裂 B. 纵裂 C. 孔裂 D. 横裂 3、杨柳科植物的花为 D A. 两性花 B. 中性花 C. 雌雄同株 D. 雌雄异株 4、木兰科花腋生的属是 B A. 木兰属 B. 含笑属 C. 木莲属 D. 鹅掌楸属 5、柏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C A. 分离仅基部合生 B. 合生仅先端分离 C. 完全合生 D. 完全分离 6、杉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B A. 分离仅基部合生 B. 合生仅先端分离 C. 完全合生 D. 完全分离 7、松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A A. 分离仅基部合生 B. 合生仅先端分离 C. 完全合生 D. 完全分离 8、只具有一个心皮的是 A A. 边缘胎座 B. 侧膜胎座 C. 中轴胎座 D. 特立中央胎座

9、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称 A A. 两性花 B. 两被花 C. 单性花 D. 单被花 10、双子叶植物通常为 D A. 射出脉 B. 平行脉 C. 三出脉 D. 网状脉 11、木犀科雄蕊为 B A. 5 B. 2 C. 3 D. 4 12、梨果为亚科所特有 B A. 绣线菊亚科 B. 苹果亚科 C. 蔷薇亚科 D. 李亚科 13、唇形科区别于玄参科的独特之处在于具有 C A. 对生叶序 B. 二强雄蕊 C. 4裂子房 D. 唇形花冠 14、通过花的中心能切出两个以上对称面的花称 A A. 两侧对称花 B. 辐射对称花 C. 不整齐花 D. 左右对称花 15、每节着生一叶,节间极度缩短,此类叶序称 A A. 互生 B. 对生 C. 轮生 D. 簇生 16、葡萄的卷须是 B 的变态 17、A. 根 B. 茎 C. 叶 D. 花 17、唇形科的花柱与子房的相对位置是 C 。 A. 花柱生子房顶部 B. 花柱生子房侧面 C. 花柱生子房裂隙基部 D. 都不对 18、心皮多数、离生、瘦果或核果是C 的特征。 A. 绣线菊亚科 B. 苹果亚科 C. 蔷薇亚科 D. 李亚科 19、木兰科花腋生的属是 C 。

2019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46普通生物学考研初试大纲与参考书目

2019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46普通生物学考研初试大纲 《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生物学是一门具有通论性质的课程,又是生物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它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全貌和获得普遍的规律性的知识。生物界既有极大的多样性,又有高度的统一性。生物界是一个整体,生命科学内容丰富多彩,是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涉及普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细胞、动物的形态与功能、植物的形态与功能、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的进化及生态学与动物行为等。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普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专业词语、技术原理,能应用普通生物学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基本的生命科学现象、概念、方法和原理。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目前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考试形式 普通生物学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试卷结构(题型)为: 一、名词解释(12题,每题3分,共36分) 二、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 三、填空题(24空,每空1分,共24分) 四、问答题(任选6题,每题10分,共60分,多选者按前选计分) 考试内容

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一)生命的特征;(二)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组构系统;(三)把生物界划分为5个界;(四)生物和它的环境形成相互联结的网络;(五)在生物界巨大的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六)研究生物学的方法;(七)生物学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 第一篇细胞 (一)生命的化学基础;(二)细胞结构与细胞讯;(三)细胞代谢;(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第二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一)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二)营养与消化;(三)血液与循环;(四)气体交换与呼吸;(五)内环境的控制;(六)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七)内分泌系统与免疫调节;(八)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九)感觉器官与感觉;(十)动物如何运动;(十一)生殖与胚胎发育。 第三篇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一)植物的结构和生殖;(二) 植物的营养;(三)植物的调控系统。 第四篇遗传与变异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二)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三)基因表达调控;(四)重组DNA技术简介;(五)人类基因组。 第五篇生物进化 (一)达尔文学说与微进化;(二)物种形成;(三)宏进化与系统发生。 第六篇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一)生命起源及原核和原生生物多样性的进化;(二)植物和真菌多样性的进化;(三)动物多样性的进化;(四)人类的进化。 第七篇生态学与动物行为

《植物学》复习总结

马丽霞《植物学》课程教学平台(二) 06生物技术班《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复习要点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1.形态解剖部分主要掌握种子植物的根、茎、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2.植物的基本类群部分主要掌握七大类群的基本特征,代表植物和起源演化。 3.被子植物分类部分主要掌握分类单位、学名、形态结构的演化规律,重要目、科的特征及起源和演化。 下面将按各章顺序进行学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一、本章教学内容为:1.植物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 植物科学的重要作用 3.植物界划分和植物科学的分支学科 4.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5.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二、本章思考题: 1.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什么光合作用和矿化作用?它们在自然界中各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说,植物对环境具有保护作用? 4.如何学习植物学? 第一编种子植物的形态与解剖

第一章种子与幼苗 一、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二、本章复习思考题 1.学习植物各器官的形成与发育,为什么从种子开始,为什么说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原始体? 2.总结种子的基本结构有哪些?比较有胚乳种子中双子叶植物种子与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的种子有何异同。 3.种子里有哪些主要的贮藏物质? 4.种子萌发的内外条件是什么?萌发的主要过程如何?从胚发育为幼苗可以见到哪些形态方面的变化? 5.何谓"子叶出土幼苗"和"子叶留土幼苗"? 第二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 一、本章重点内容: (一)植物细胞 1、原生质体 2.细胞壁 3. 质体 4. 液泡 5.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二)植物的组织 1.植物组织 2.植物组织的类型 3. 维管系统 二、本章复习思考题

西南大学2017年,《观赏植物分类学》,作业答案

单项选择题 1、含羞草科、云实科、蝶形花科最重要的共同特征为 . 两性花 . 二强雄蕊 . 子房下位 . 荚果 2、杜鹃花属植物的花药常 . 纵裂 . 孔裂 . 瓣裂 . 横裂 3、柏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 分离仅基部合生

. 合生仅先端分离 . 完全合生 . 完全分离 4、杉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 分离仅基部合生 . 合生仅先端分离 . 完全合生 . 完全分离 5、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称 . 两性花 . 两被花 . 单性花 . 单被花

6、含羞草科、云实科、蝶形花科的主要区别在于不同 . 花萼排列方式 . 花冠排列方式 . 子房位置 . 果实类型 7、梨果为亚科所特有 . 绣线菊亚科 . 苹果亚科 . 蔷薇亚科 . 李亚科 8、杜鹃花科植物的雄蕊通常为 . 花冠裂片的2倍 . 与花冠裂片同数

. 较花冠裂片数少 . 通常为多数 9、唇形科区别于玄参科的独特之处在于具有 . 对生叶序 . 二强雄蕊 . 4裂子房 . 唇形花冠 10、下列为杉科植物的是 . 罗汉松 . 水松 . 金钱松 . 落叶松 11、下列特征不为银杏的是

. 叶扇形 . 具长短枝 . 雌雄异株 . 种子无胚乳 12、每节着生一叶,节间极度缩短,此类叶序称 . 互生 . 对生 . 轮生 . 簇生 13、 百合科、石蒜科、鸢尾科均具有。 . 子房上位 . 3心皮复雌蕊

. 子房下位 . 侧膜胎座 14、 木兰科花腋生的属是。 . 木莲属 . 木兰属 . 含笑属 . 鹅掌楸属 15、 松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 分离仅基部合生 . 合生仅先端分离 . 完全合生

《观赏植物分类学》教学大纲

《观赏植物分类学》理论教学大纲 第一章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2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分类的方法和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掌握种的概念及主要分类单位学名的构成;掌握如何使用检索表鉴定植物。 教学内容: 第1单元、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第2单元、观赏植物人为分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物种的概念;双名法;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原理及使用; 教学难点:物种概念的理解;如何使用检索表鉴定植物 第二章植物分类的形态学知识(8时) 教学目标:掌握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外部形态术语的含义,为植物分类奠定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第1单元、根与茎的外部形态 第2单元、叶的外部形态 第3单元、花的外部形态(一) 第4单元、花的外部形态(二) 第5单元、种子与果实的形态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叶的形态;2、花的形态及花序类型;3、果实类型 教学难点:1、复雌蕊心皮数目判断;2、胎座类型;3、单果的类型 第三章蕨类植物(3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种子植物的主要区别;认识常见的蕨类植物。 教学内容: 第1单元、蕨类植物概述 第2单元、石松亚门(Lycophytina)

第3单元、水韭亚门(Is?ephytina) 第4单元、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 第5单元、楔叶亚门(Sphenophytina) 第6单元、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蕨类植物主要特征及其与种子植物的主要区别;2、真蕨亚门教学难点:1、如何区分大型叶与小型叶;2、真蕨亚门的分类及其常见植物的识别。 第四章裸子植物(7) 教学目标: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掌握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杉科、柏科的主要特征,识别常见裸子植物。 教学内容: 第1单元、裸子植物概述 第2单元、苏铁纲(Cycadopsida) 第3单元、银杏纲(Ginkgopsida) 第4单元、松柏纲(Coniferopsida) 第5单元、红豆杉纲(Taxopsida)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苏铁科、松科、杉科、柏科的分类。 教学难点:各科主要特征及其区别;常见裸子植物的识别。 第五章被子植物(34时) 教学目标:掌握木兰科、桑科、山茶科、锦葵科、杨柳科、十字花科、杜鹃花科、蔷薇科、含羞草科、云实科、蝶形花科、大戟科、槭树科、唇形科、木犀科、夹竹桃、忍冬科、菊科、棕榈科、禾本科、百合科、石蒜科、兰科等科主要特征,识别常见观赏植物。 教学内容: 第1单元、被子植物概述:被子植物主要特征、被子植物生活史、被子植物分类系统、被子植物分类概况

种子植物分类学考试大纲

《种子植物分类学》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1501016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数:30学时 学分:2学分 一、考试要求 《种子植物分类学》课程考试,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分类学的有关重要概念、基本理论、各重要类群(目、科)的主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了解和掌握植物分类学的系统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本门课程考试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植物分类学发展动态、研究进展及代表科、属的种类、分布及应用价值等,要求了解;被子植物分类学原则、各重要类群的进化地位及系统关系等,要求理解;有关重要概念、各重要类群的主要特征以及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特别是形态学方法、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等,则要求学生掌握。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裸子植物 第一节: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了解:裸子植物的分类 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铁树纲 了解:铁树纲的系统地位及其价值 理解:铁树纲的原始特征 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银杏纲 了解:银杏纲的系统地位及其价值 理解:银杏纲的原始特征 掌握:银杏纲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松柏纲 了解:松柏纲的分类及代表性植物的价值、用途 理解:松科、杉科、柏科三科的主要特征和进化关系 掌握:松柏纲的主要特征 第五节:红豆杉纲 了解:红豆杉纲的分类及代表性植物的价值、用途 理解:红豆杉纲孢子叶球的结构特点 掌握:红豆杉纲的主要特征 第六节:买麻藤纲

了解:买麻藤纲的系统地位 理解:买麻藤纲孢子叶球的结构特点 掌握:买麻藤纲的主要特征 第七节: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了解和理解:裸子植物起源与进化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被子植物 第一节: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了解和理解: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主要区别 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了解:制定被子植物分类原则的依据 理解或掌握:被子植物较原始的和较进化的性状 第三节:被子植物的分类 了解:被子植物各重要类群(纲、亚纲、目)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性植物的价值、用途等 理解:被子植物各重要类群(纲、亚纲、目)的进化关系及系统地位 掌握:被子植物各重要类群(目、科)的主要特征。被子植物的重要类群有: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目(木兰科)、樟目(樟科)、毛茛目(毛茛科)、荨麻目(桑科)、壳斗目(壳斗科)、锦葵目(锦葵科)、董菜目(葫芦科)、杨柳目(杨柳科)、 白花菜目(十字花科)、蔷薇目(蔷薇科)、豆目(含羞草科、苏木科、蝶形花科)、 大戟目(大戟科)、无患子目(芸香科)、伞形目(伞形科、五加科)、茄目(茄科、 旋花科)、唇形目(马鞭草科、唇形科)、玄参目(木犀科、玄参科)、茜草目(茜 草科)、川续断目(忍冬科)、菊目(菊科)等。 单子叶植物纲:天南星目(天南星科)、莎草目(莎草科、禾本科)、百合目(百合科、石蒜科)、兰目(兰科)等。 第四节: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了解:被子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的基本理论 理解或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及其理论基础 第三章: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动态 了解和理解:细胞分类学、化学分类学、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的意义、证据和分类方法等 掌握:细胞分类学、化学分类学、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的概念 三、考试方法 1、考试类别:开卷闭卷√笔试√口试其它 2、记分方式:满分100分 3、考试时量:120分钟 4、试题总数:约50-60题

《观赏植物栽培学中考试题答案》

陇东学院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园艺专业观赏植物栽培学课程试题答案(A)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19分)。 1、电导度(EC值)是表示各种离子的总量和硝态氮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因此可以通过EC植推断土壤或基质中 氮(或答营养元素)素含量。 2、种子播种的方法有撒播、条播和点播 3、枝接的对齐部位是形成层。 4、观赏植物依据生态习性的分类可以分为露地观赏植物和温室观赏植物。 5、花盆的种类有、和等。 (1)瓦盆(2)陶盆(3)釉盆(4)瓷盆:(5)塑料盆:(6)木盆或木桶(7)吊盆(8)水养盆(9)兰盆(10)盆景用盆(11)纸盆(12)素烧泥盆(13)紫砂盆(14)水泥盆答其中任意三种。 6、倒盆的目的是补充营养土、植株和盆的大小相称。 7、松盆土目的是改善土壤的通气条件;减少水分的蒸发。和促进有益微生物的活动。 8、盆花灌溉用水水质以软水为宜,避免用硬水水。 9、影响嫁接成活的内在因素是砧木与接穗亲合力的大小。 10、对于生长季的芽接,接后10—15天即可检查成活率。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影响扦插成活的内因主要是 D 。 A. 温度; B. 湿度; C. 空气; D. 再生能力 ()2、下列属于短日照观赏植物的是 A 。 A. 一品红; B. 唐菖蒲; C. 月季; D. 以上都不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 休眠的种子可以忍耐零下极低的温度; B. 生长中的植物体耐寒力很低,但经过秋季和初冬冷凉气候的锻炼,可以锻炼植物忍受较低温度的能力; C. 盆花或花苗,在移植露地前的加强通风、逐渐降温; D. 低温又是很多种子打破休眠期的关键,经过低温处理后,发芽率可提高。()4. D 花卉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他们在外部形态上和内部构造上都产生相应的变化和特征,如叶片变小或退化变长刺状、针状,或肉质化。 A.水生; B.湿生; C.中生; D.旱生 三、判断并改错(每小题1分,共14分)。 (×)1. 在温室内进行的栽培,才能称为保护地栽培。 在保护地设施内进行的栽培,才能称为保护地栽培。温室栽培保护地栽培的一种。(√)2、花卉栽培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花卉对这些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性,以及人们对环境条件的调控,使之适用花卉的要求。 (×)3、二年生花卉幼苗期要求的温度较种子萌发期高。 二年生花卉幼苗期要求的温度较种子萌发期低。 (×)4、温度对植物花色没有影响。 温度对植物花色有影响。 (√)5、在花芽分化期,通过控制水分供给抑制营养生长,达到促进花芽分化的效果。 (×)6、磷素促进植物营养生长,增加叶绿素的含量,使花叶增大,种子丰满。 磷素促进植物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实,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逆能力。(√)7、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能增加花卉光合作用强度,从而可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 (√)8、花卉盆栽花盆体积小,盆土及营养面积有限,必须配制培养土栽培。(√)9、花卉盆栽条件人为控制,要求栽培技术严格、细致,有利于促成栽培和抑制栽培。 (×)10、花卉上盆时为了减少换盆次数,避免劳力、物力、财力浪费,最好1次到位将其换到大的花盆里。 花卉上盆时不能为了减少换盆次数,避免劳力、物力、财力浪费, 1次到位将其换到大的花盆里。 (√)11、无性繁殖的繁殖系数较小,植株根系分布浅,主根无或不发达,但可保持品种优良特性,提早开花。 (√)12、长日处理使长日照花卉提前开花,可使短日照花卉推迟开花。(√)13、穴植法是依一定的株行距掘穴或打孔栽植。 (√)14、草坪建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种子建植(有性繁殖),另一种是营养体建植(无性繁植)。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6分)。 1、枝接:将一种植物的枝移接到另一种植物根、茎上,使之长成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2、有性繁殖:也叫种子繁殖。凡是用采收种子进行播种繁殖的方法都称为有性繁殖。 3、上盆:在盆花栽培中,将花苗从苗床或育苗器皿取出移入花盆中的过程。 4、切花:是指将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叶、枝、果等从植株上切下,用于插花或其他装饰的植物材料。 5、花期控制:在观赏植物栽培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提早或推迟花期。 6、观赏植物:是指以观赏为目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 7、观赏植物的生命周期:每种观赏植物都有它的生长、结果、衰老、死亡的过程,这种过程叫生命周期。 8、春化作用:有些花卉在开花之前需要接受一定时期的低温刺激,这种经过一定低温阶段才能开花的过程称为春化作用。 五、区别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定苗与间苗。 间苗:育苗时为保证幼苗营养面积,拔出细弱、病虫幼苗,保留生长健壮的幼苗。定苗:最后一次间苗。 2、劈接与切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