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学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植物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植物知识点

植物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生物群体,它们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将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提供了养分和氧气。

以下是六年级科学中的一些植物知识点:1.植物的组成植物体主要由根、茎、叶和花组成。

根负责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茎提供植物的机械支撑和物质运输,叶进行光合作用,花用于生殖。

2.植物的生活过程植物具有生长、开花、结果和繁殖等生活过程。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植物会经历不同的生长阶段,包括幼苗期、生长期和成熟期。

其中,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是将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3.植物的根系植物的根系主要分为主根和侧根。

主根一般较长,向下生长,并向土壤深处扎根。

侧根则从主根的侧面分枝而出,起到增加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面积和能力的作用。

4.植物的茎茎是植物的主要支撑器官,也起到传递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茎分为直立茎和匍匐茎两种形态。

直立茎能够让植物在空气中站立,匍匐茎则可以让植物爬行和延伸。

5.植物的叶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也是植物呼吸的重要场所。

叶的结构由叶片、叶柄和叶脉组成。

叶片承担光合作用的主要任务,叶柄连接叶片和茎,叶脉则起到输送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6.植物的花花是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器官,通过花的结构、颜色和香味来吸引传粉媒介(如昆虫、风等)进行传粉。

传粉完成后,花会结成果实,其中包含种子。

7.植物的繁殖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指通过花进行传粉、结实和散布种子的过程,这样的繁殖方式可以产生具有遗传差异的后代。

而无性繁殖则是植物通过茎、根和叶等部位进行繁殖,不涉及花和种子的过程,这样的繁殖方式可以保持后代的遗传特性。

8.植物的适应性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适应性。

例如,沙漠植物具有节水、耐热的特点,水生植物适应水中环境,高山植物适应寒冷和缺氧的环境。

这些是六年级科学中的一些基本植物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相关特性和生活过程,进一步增强对植物的认识。

植物学期末总结

植物学期末总结

植物学期末总结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分类、结构、生活习性、生理生化过程以及多种多样的适应环境的特征等。

本学期,在植物学课程中,我系统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知识,并在实验课上进行了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本篇总结中,我将回顾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并对于我在植物学方面的学习收获进行总结。

首先,在本学期中,我学习了植物的分类系统。

植物学家通过比较研究植物的形态、生命史、细胞学等特征,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群。

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植物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

植物分类的三大标准是形态学、生物学和进化学。

通过这些标准,植物被划分为不同的种、属、科、目等。

了解这些分类信息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植物的性质和特征非常重要。

其次,在植物学的学习中,我深入研究了植物的结构和器官。

植物的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等。

这些结构和器官的形态、组织结构以及功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在实验课上,我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和组织,更深入地理解了植物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比如,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承担着导管组织的运输和支持植物体的功能,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花是植物繁殖的部分。

通过了解植物结构及其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方式。

另外,我还学习了植物的生理和生化过程。

植物的生理和生化过程涉及到植物的代谢、营养吸收、光合作用、呼吸等。

经过学习,我了解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养分和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和其他生理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植物的培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植物学的学习中,实验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自进行植物的观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学的知识。

在本学期的实验课中,我参与了植物切片制作、观察植物组织结构,以及进行水分蒸腾实验等。

这些实验不仅加深了我对植物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还培养了我观察和实验操作的技能。

《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复习总结

《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复习总结

马丽霞《植物学》课程教学平台(二)06生物技术班《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复习要点本课程的教学要求1.形态解剖部分主要掌握种子植物的根、茎、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

2.植物的基本类群部分主要掌握七大类群的基本特征,代表植物和起源演化。

3.被子植物分类部分主要掌握分类单位、学名、形态结构的演化规律,重要目、科的特征及起源和演化。

下面将按各章顺序进行学习指导:第一章绪论一、本章教学内容为:1.植物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2. 植物科学的重要作用3.植物界划分和植物科学的分支学科4.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5.学习植物学的方法二、本章思考题:1.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2.什么光合作用和矿化作用?它们在自然界中各起什么作用?3.为什么说,植物对环境具有保护作用?4.如何学习植物学?第一编种子植物的形态与解剖第一章种子与幼苗一、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二、本章复习思考题1.学习植物各器官的形成与发育,为什么从种子开始,为什么说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原始体?2.总结种子的基本结构有哪些?比较有胚乳种子中双子叶植物种子与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的种子有何异同。

3.种子里有哪些主要的贮藏物质?4.种子萌发的内外条件是什么?萌发的主要过程如何?从胚发育为幼苗可以见到哪些形态方面的变化?5.何谓"子叶出土幼苗"和"子叶留土幼苗"?第二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一、本章重点内容:(一)植物细胞1、原生质体2.细胞壁3. 质体4. 液泡5.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二)植物的组织1.植物组织2.植物组织的类型3. 维管系统二、本章复习思考题1.简述植物细胞的结构。

2.说明质体的亚显微结构。

3.简述细胞壁的结构。

4.简述植物细胞后含物及其显微鉴定方法5.什么叫细胞的分化?6.什么叫植物的组织?7.分别说明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结构的概念,细胞的特点、功能和分布。

植物学(下)复习思考题

植物学(下)复习思考题

“低等植物”部分的思考题1、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包括有哪些?按何特征分为低等与高等植物、孢子与种子植物、维管植物与非维管植物、颈卵器植物?2、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何?植物分类的主要阶层有哪些?3、藻类植物的共性是何?。

4、植物的生殖有哪三种形式?其特点如何?5、何谓“衣藻型”细胞结构?6、石莼的生活史有何特点?7、论述水绵的形态结构及生殖特点8、了解绿藻门常见的代表:衣藻属、团藻属、石莼属、水绵属。

9、试述轮藻与殖绿藻的异同;10、试述硅藻属的细胞结构及生殖特点。

11、简述红藻门色素种类及紫菜生活史的特点12、简述海带生活史特点、色素种类、杆状中心体、孢子体组成特点;13、叙述蓝藻门的原始性特征及代表植物;14、论述藻类植物起源的“三条路线”设想;15、简述菌类的共性及其与藻类的不同;16、简述粘菌的生物学特性;17、真菌门四纲如何区别?18、子囊果有哪三种类型?19、根霉属的生殖有何特点?20、藻状菌纲的代表植物有哪些?,21、“锁状联合”与“钩状体”有何异同?22、子囊菌纲的有性生殖产生什么“孢子”?其主要代表植物有哪些?23、担子菌纲的有性生殖产生什么“孢子”?其常见代表植物有哪些?24、银耳与木耳如何区别?25、伞菌目的担子果外形、菌褶内部构造如何?26、什么是地衣植物?27、从外形上把地衣分成哪几类?从内部结构上又有哪些?28、叙述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主要区别;29、藻类植物的生活史有哪些类型?试举例说明。

解释名词:双名法、同配、异配、卵配、裂殖、合子减数分裂、配子减数分裂、居间减数分裂、孢子体、配子体、孢子与配子、核相交替与世代交替、复大孢子、藻殖段、原植体与原丝体、菌丝体、菌丝组织体、根状菌索、子座、菌核、子实体、钩状体,子囊果、子实层、锁状联合、担子果、双游现象与层出现象、转主寄生“高等植物”部分思考题1 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主要区别;2苔藓植物的特征;3地钱的形态特点,葫芦藓的形态特点;4角苔与苔纲、藓纲的区别特点;5苔藓植物的水陆两栖性(演化上的盲枝);名词:同层地衣,异层地衣,颈卵器,胞芽,蒴帽。

植物分类学 复习要点

植物分类学  复习要点

植物分类复习植物分类学文献简介:1.索引Index Kewensis:以名录形式收录自林奈开始至1885年所发表的种子植物的属和种的名称。

经费由已故达尔文赞助,编缉工作在J. D.Hooker指导下,由B. D. Jackson组织人员在邱园进行。

第1-2卷出版于1895年,其后定期出版补篇,每本补篇的覆盖年份一般为5年,个别的也有10年。

从第2本补篇开始,由其它著名分类学家负责编缉本书,主要收录各属、种的名称、原始作者及文献和产地。

IndexNominum Genericorum (Plantarum):囊括植物界所有合格发表的现代植物和化石植物属名。

每一条目包括三个部分:A)属名、作者名及文献,B)模式,C)分类位置。

Index Filicum:该版本包括1905年以前的蕨类名称,之后的4本包括1960年以前的名称。

Index Herbariorum pt. I. TheHerbaria of the World( 8th ed.):为全世界主要标本馆的名录。

简述各标馆的地址、代号、所隶属的机构、建立的年代、收藏标本数目、主任及研究人员的姓名和专长。

IndexHerbariorum pt. II.Collectors:本书目的在于收集世界主要采集家的名录以及标本的采集地和收藏地,对于查考模式标本的收藏处很有参考价值。

但对列宁格勒自1900年以后所收藏的标本以及东亚地区各标本馆的资料十分缺乏,主要是由欧洲、美洲、南亚、非洲及澳大利亚各大标本馆(室)提供的资料编缉而成。

中国植物标本馆索引:为我国植物标本馆的名录,内容与Index Herbarium pt. I基本一致。

书后的附录有“主要采集人索引”、“职员索引”和“标本馆缩写代号索引”。

2.文献目录Taxonomic Literature:收录范围为广义的植物界(藻类、真菌、地衣、苔藓、蕨类、种子植物),以现代植物文献为主、兼及古植物学。

编排方式以作者姓氏字母为序,每个作者下有生平、研究过的标本和模式标本存放地点、重要论著等。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复习总结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复习总结

药植部分第一章植物的细胞模式细胞分成 3 个部分;细胞壁,原生质体和后含物。

(一)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与液泡、质体一起构成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区别的三大结构特征。

细胞壁的特化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1)木质化:加浓盐酸和间苯三酚,显红色(2)木栓化:加苏丹川,显示深红色(3)角质化:加苏丹川,显示桔红色(4)粘液质化:钉红试剂-红色;玫红酸钠醇试剂一玫瑰红色。

( 5)矿质化硅质能溶于氟化氢,但不溶于醋酸或浓硫酸(二)原生质体包括细胞内所有的生命物质,是细胞的最主要部分,主要成分是以蛋白质、核酸为主的复合物,其中可形成各种细胞器。

(三)后含物是指细胞代谢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非生命物质的总称。

1. 淀粉淀粉粒有单粒、复粒和半复粒 3 种类型;淀粉依其结构可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遇稀碘- 碘化钾溶液呈蓝紫色。

2.菊糖菊糖是淀粉的异构体,由果糖分子聚合而成。

常分布在菊科、桔梗科中。

菊糖溶于水,不溶于酒精。

遇25%勺a -萘酚溶液及浓硫酸呈紫堇色而溶解<:3.蛋白质蛋白质加入碘-碘化钾稀溶液显暗黄色;遇硫酸铜加苛性碱水溶液显紫红色。

4.脂肪和油加入苏丹川试液染成橙红色。

5.晶体( 1)草酸钙结晶类型有:方晶针晶簇晶砂晶柱晶草酸钙结晶不溶于醋酸和水合氯醛,但遇10〜20僦酸溶液则溶解。

( 2)碳酸钙结晶加入醋酸则溶解并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第二章植物勺组织来源和机能相同,形态结构相似,而且互相紧密联系勺细胞群称为组织。

第一节植物组织勺种类和特点一般分为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6种类型,后5类又统称为成熟组织。

一、分生组织位于植物体勺生长部位,由一群具有分生能力勺细胞组成。

二、基本组织可分为:1.同化薄壁组织2. 一般薄壁组织3. 贮藏薄壁组织4. 通气薄壁组织5. 输导薄壁组织三、保护组织位于植物体各个器官的表面,分为表皮和周皮(一)表皮1.气孔保卫细胞相邻的表皮细胞称为副卫细胞。

《植物学》(种子植物分类学部分)课程学习...

《植物学》(种子植物分类学部分)课程学习...

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植物学》(种子植物分类部分)学习及复习指导书陈功锡本课程是贯彻党的教育思想,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新形势需要,为民族性、综合性大学生物科学及其相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其目的是在系统学完《植物学》(上)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植物各重要类群的形态特征,理解其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线索,识别和鉴定重要的经济植物,为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等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掌握植物分类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明确植物分类学的科学和实际意义2、掌握种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的主要观点;3、掌握种子植物重要科(50个左右)的分类特征,明确其分类地位及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4、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技术和植物绘图基本技术,学会利用工具书鉴定植物,识别常见植物200-300种左右(纳入实践教学考核范畴);5、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动态,以及关于植物起源的有关学术观点。

一、主要知识及要求(一)植物分类学引论部分该部分掌握植物分类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明确植物分类学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了解植物分类学发展的历史。

植物分类学的各级单位、分类的各种证据、植物分类学的基本方法以及植物分类的基本过程。

要求对国际上承认的12个分类等级(单位)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重点掌握“科”和“种”。

要求掌握植物名称的含义、学名产生的历史、学名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要点特别是模式的概念以及命名的规定。

熟悉植物分类学的常用工具。

(二)裸子植物部分教材介绍得比较详细,基本上包括了裸子植物分类的各方面。

重点是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各主要纲的区别及演化关系,注意大孢子叶、颈卵器等的变化规律,主要科的识别要点、代表植物及意义等。

对于第七节系统演化部分,则作一般性了解。

1、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与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相比,其进化之处表现在什么地方?2、请总结裸子植物的有关结构名称上的相互关联。

学生复习思考题

学生复习思考题

药用植物学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复习思考题:1.植物的细胞是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2.质体可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功能?3.淀粉粒有几种类型?怎样区别单粒淀粉与复粒淀粉及半复粒淀粉?4.草酸钙结晶有几种类型?如何区分草酸钙结晶与碳酸钙结晶?5.细胞壁的特化有哪些类型?如何区分木质化细胞壁与木栓化细胞壁? 6.什么叫初生壁、次生壁、胞间层、纹孔、纹孔对、胞间连丝?重要概念:1.典型的植物细胞(模式植物细胞)2.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超微结构)3.原生质体4.细胞器5.质体6.后含物7.纹孔8.胞间连丝第二章植物的组织复习思考题:1.什么叫植物的组织?可分为几种类型?2.什么叫分生组织?其主要特征是什么?3.气孔轴式有哪几种?如何确定气孔轴式的类型?4.什么叫周皮?周皮与表皮有何不同?5.什么叫气孔?气孔与皮孔有何不同?6.腺毛与非腺毛在形态与功能上有什么区别?7.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有哪些不同?8.导管有哪几种类型?如何鉴别各种类型导管?9.试从存在部位、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区别导管与筛管。

10.分泌腺与分泌细胞的形态及存在部位有什么不同?11.什么叫溶生式和裂生式分泌腔?12. 何谓维管束?它是由什么组织组成的?13. 简述维管束的主要类型。

重要概念:1. 组织2. 气孔器3. 腺毛4. 腺鳞5. 周皮6. 分隔纤维7. 嵌晶纤维8. 晶鞘纤维9. 侵填体10. 溶生式分泌腔11. 裂生式分泌腔12. 维管束第三章植物的器官第一节根复习思考题:1.根的外形特征有哪些?2.什么叫定根?由它组成的根系叫什么根系?哪些植物具有这种根系?3.什么叫不定根?由它组成的根系叫什么根系?哪些植物具有这种根系?4.根有哪些变态?5.根的初生构造有什么特点?6.什么叫内皮层?何谓凯氏点?重要概念:1. 营养器官2. 繁殖器官3. 定根与不定根4. 直根系5. 须根系第二节茎复习思考题:1.从外部形态上怎样区分根和茎?2.茎有哪些类型?各类型的特点是什么?3.比较块根与块茎、根与根状茎的区别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学(分类部分)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植物分类学(P l a n t t a x o n o m y):是研究植物的变异及其因果关系、对它们进行分类命名、研究它们的亲缘关系,并运用所掌握的资料去建立某个分类系统的科学。

人为分类法:以人类的需要为目的,根据植物的用途,或仅根据植物的一个或几个明显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而不考虑植物种类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和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的一种植物分类的方法。

自然分类法:根据植物的亲疏程度以及在系统演化中的相互关系和主要性状进行分类的一种植物分类的方法。

双名法:植物命名的基本方法,每一种植物的学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用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是种加词,大多用形容词,书写时为小写。

现代植物的种名,即世界通用的科学各称,简称学名,都是采用双名法,一个完整的学名还需要在种加词之后写上该植物命名人姓氏或姓氏的缩写,书写时第一个字母也必须大写。

物种(种,species):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种内个体间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彼此能进行自然交配并产生后代,与其它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亚种(subspecies,ssp.):一个种内形态上有较明显的差异并有一定地理分布区域的个体群。

如籼稻和粳稻亚种变种(varietas,var.):多指有较稳定的形态差异、但分布范围比较局限的个体群。

如糯稻就是稻的变种变型(forma,f.):没有特定分布区的、零星分布的变异个体。

品种(cultivar):不是植物分类学中的一个分类单位,而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培育或为人类所发现的,一般来说多基于经济意义和形态上的差异,实际上是栽培植物的变种或变型。

边缘胎座:雌蕊由单心皮构成,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如蚕豆、豌豆等豆类植物的胎座式。

侧膜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边缘合生,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如油菜、三色堇和瓜类植物的胎座式。

中轴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互相连合,在子房中形成中轴和隔膜,子房室数与心皮数相同,胚珠着生在中轴上,如棉、柑桔等的胎座式。

特立中央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子房1室,心皮基部和花托上部贴生,向子房内伸突,成为特立于子房中央的中轴,但不达子房的顶部,胚珠着生在中轴上,如樱草、石竹等的胎座式。

基生胎座:雌蕊由2心皮构成,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子房的基部。

如向日葵等菊科、莎草科植物的胎座式。

顶生胎座:雌蕊由2心皮构成,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子房的顶部呈悬垂状态,如桑等植物的胎座式。

单体雄蕊:一朵花中的雄蕊花丝联合成一组或一体,如棉花等。

花序:多朵花按一定规律排列在一总花柄上,总花柄称花序轴(或花轴)。

无限花序:也称总状花序,它的特点是花序的主轴在开花期间,可以继续生长,向上伸长,不断产生苞片和花芽,各花的开放顺序是花轴基部的花先开,然后向上方顺序推进,依次开放。

如果花序轴缩短,各花密集呈一平面或球面时,开花顺序是先从边缘开始,然后向中央依次开放。

有限花序:有限花序也称聚伞类花序,花轴顶端或最中心的花先开,因此主轴的生长受到限制,而由侧轴继续生长,但侧轴上也是顶花先开放,故其开花的顺序为由上而下或由内向外。

杯状聚散花序:花序外观似一朵花,外面围以杯状总苞,总苞具蜜腺,内含一朵无被雌花和多朵无被雄花,开放次序是雌花最早伸出开放,雄花开放由内到外为聚伞状开放。

聚合果:是指一朵花的许多离生单雌蕊聚集剩余花托,并与花托共同发育的果实。

复果(聚花果):又称花序果、复果(multiple fruit),由一个花序上所有的花,包括花序轴共同发育而成,如桑、凤梨(菠萝)、无花果。

浆果:由一至数心皮组成,外果皮膜质,中果皮、内果皮肉质化,含一至数粒种子的果实肉质果:指果实成熟后,果皮肥厚多汁的果实,如桃、苹果、西红柿等。

真花说:解释被子植物起源的两大对立假说之一,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已灭绝的裸子植物的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成,大孢子叶成为被子植物的心皮丛——雌蕊群,小孢子叶成为雄蕊群。

这种学说称为真花说。

裸子植物的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假花说:解释被子植物起源的两大对立假说之一,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裸子植物的单性孢子球演化而来的,不是一个真正的花,而是一个演化了的花序,这种学说称为假花说。

支持假花说的假花学派以恩格勒(Engler)为代表。

颈卵器: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通常由颈部和腹部组成。

异形世代交替:在植物的世代交替过程中,孢子体和配子体形态结构有很大差异,如:海带(分为固着器、带柄、带片三部分)。

菌丝交织体:在正常的条件下,真菌的菌丝一般是很疏松的,但在不良环境条件或繁殖的时候,菌丝相互紧密的交织在一起,形成各种不同的菌丝交织体。

29.地衣:是一类特殊的多年生植物,不是单一的植物体,是真菌和藻高度结合的共生复合体。

中柱:茎或根内的微管组织及微管组织内的组织成为中柱。

大型叶:为进化类型,具叶柄,有或无叶隙,有多分枝的叶脉,是由枝条顶端经过扁化形成。

小型叶:为原始类型,没有叶柄和叶隙只有一个单一不分枝的叶脉,是由茎的表皮突起形成。

营养叶(不育叶):仅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不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

孢子叶(能育叶):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

同型叶:一些蕨类植物的营养叶和孢子叶形状相同,没有明显差别,并能进行光合作用,兼有营养和生殖功能。

异型叶:一些蕨类植物的营养叶和孢子叶形状完全不同。

简单多胚现象:一个雌配子体上的几个颈卵器的卵细胞同时受精形成多胚。

裂生多胚现象:一个受精卵首先发育成原胚,再由原胚组织分裂成几个胚所形成的多胚。

精子器:配子体上能产生精子的多细胞构造。

颈卵器:有性生殖时期,配子体上产生的外形如瓶状的多细胞构造。

子实体:高等菌体在生殖时期形成的,有一定的形状和结构的,能够产生孢子的菌丝体的。

子座:能够容纳子实体的褥座状结构,是真菌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过渡形式。

原叶体:蕨类植物的孢子成熟后的落在适宜的环境里,萌发成一片细小的各种形状的绿色液状体。

孢子体:能产生孢子的植物体。

配子体:孢子萌发后产生配子的植物体。

生活周期(生活史):植物一生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产生出新一代个体的全过程。

寄生: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取养分。

腐生:从死的动植物上或其他无生命的有机物中吸取养分。

共生:从活有机体取得养分同时又提供该活体有利的生活条件,从而彼此间互相受益、互相依赖。

菌丝体:菌丝密集成颜色深、质地坚硬的核状体,是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游动孢子:有2-4的鞭毛,能在水中游动。

53.不动孢子:静止不动的无鞭毛的孢子。

二、简答题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维管植物、非维管植物、茎卵器植物各包括哪些类群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低等植物包括哪些类群有何共同特征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特征: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原植物体植物);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合子不形成胚而直接萌发成新的植物体;常生活于水中或阴湿的地方。

藻类植物有何特征蓝藻、绿藻、红藻、褐藻各举一代表植物。

藻类植物特征:含有各种不同的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活方式:自养;无根茎叶等分化(原植体植物);多生活水中。

代表植物:蓝藻(鱼腥藻、念珠藻);绿藻(衣藻、水绵、水网);红藻(紫菜、海萝、江篱);褐藻(海带)各举一代表植物。

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①营养繁殖:从母体上分离出来部分营养体,并能发育形成一个新的个体②无性繁殖:由孢子囊产生无性孢子,孢子不需结合,每一个孢子可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孢子主要有游动孢子、不动孢子又称静孢子和厚壁孢子三种。

③有性繁殖:由配子囊产生配子,通常配子必须两个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萌发称为新的个体。

菌类植物包括哪几个门蘑菇的结构如何(菌盖、菌褶、菌柄、菌环)菌类植物分为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蘑菇的结构包括菌盖、菌褶、菌柄、菌环等部分。

地衣是哪两类植物的共生体根据形态不同分为哪三种类型地衣是真菌与藻类的共生植物,根据形态不同分为壳状地衣、叶状地衣、枝状地衣。

高等植物包括哪些类群有何共同特征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征:有根、茎、叶分化(苔藓植物例外)(茎叶体植物);雌性生殖器官由多个细胞构成;合子形成胚,再长成植物体;绝大多数陆生苔藓植物有何特征举代表植物两例苔藓植物特征:生于阴湿地,是植物从水生到陆生过渡形式的代表;植物体有配子体和孢子体两种形态,配子体为扁平叶状体(低级)或有类似茎、叶的分化,无真正根,有假根,为表皮细胞的突起物,起吸收和固着作用。

无维管组织的分化;雄性生殖器官为精子器,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在世代交替中,配子体世代占优势,孢子体世代不能离开配子体独立生活。

代表植物:地钱、葫芦藓。

蕨类植物有何特征举代表植物两例(卷柏、满江红)特征:一般陆生;植物体有根、茎、叶分化;有维管束系统,既是高等孢子植物,又是原始的维管植物;有性器官为多细胞的颈卵器(雌性器官)和精子器(雄性器官);配子体和孢子体都能独立生活,而以孢子体占优势,并有明显的世代交替。

配子体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孢子体产生孢子囊。

代表植物略。

裸子植物有何主要特征具胚珠,形成了种子,使胚受到保护,营养物质的供给得到保障,可使植物度过不利的环境;受精过程中产生了花粉管,可将精子送到卵,摆脱了水的限制,更适于陆生生活;孢子体发达,并占绝对优势,配子体十分简化,不能脱离孢子体而独立生活;胚珠和种子是裸露的(无子房壁和果皮的包被);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仍以孢子叶球作为主要繁殖器官,并保留了颈卵器的构造,少数还有游动孢子;绝大多数种类的木质部由管胞组成,韧皮部由筛胞组成,没有导管、纤维、筛管和伴胞的分化;绝大多数为常绿树木,有形成层和次生结构;胚乳不是受精产物,非双受精;具多胚现象;裸子植物的种子有三个不同世代特征,为种皮:老孢子体;胚乳:配子体;胚:幼孢子体。

①孢子体发达②配子体非常退化,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中③胚珠裸露,发育成种子,但不形成果实④具有颈卵器的构造和异形世代交替⑤传粉时花粉直达胚珠⑥具有多胚现象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具有真正的花2.心皮组成雌蕊,子房形成果实3.具有双受精现象4.配子体进一步退化5.孢子体高度发达孢子体高度发达的表现①外部形态:多样化,草、灌、乔均有;②生活习性:有自养、寄生、腐生;生活环境多样:水生、沙生、石生、盐碱地的植物。

③内部结构:木质部主要由导管组成,韧皮部由筛管组成。

输导组织的完善使体内物质运输畅通,适应性得到加强。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有何主要区别说出木兰科的识别要点及其原始性状,举出其代表植物两例。

识别要点:木本。

单叶互生,托叶痕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