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分类学总结

合集下载

植物学期末总结

植物学期末总结

植物学期末总结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分类、结构、生活习性、生理生化过程以及多种多样的适应环境的特征等。

本学期,在植物学课程中,我系统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知识,并在实验课上进行了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本篇总结中,我将回顾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并对于我在植物学方面的学习收获进行总结。

首先,在本学期中,我学习了植物的分类系统。

植物学家通过比较研究植物的形态、生命史、细胞学等特征,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群。

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植物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

植物分类的三大标准是形态学、生物学和进化学。

通过这些标准,植物被划分为不同的种、属、科、目等。

了解这些分类信息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植物的性质和特征非常重要。

其次,在植物学的学习中,我深入研究了植物的结构和器官。

植物的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等。

这些结构和器官的形态、组织结构以及功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在实验课上,我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和组织,更深入地理解了植物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比如,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承担着导管组织的运输和支持植物体的功能,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花是植物繁殖的部分。

通过了解植物结构及其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方式。

另外,我还学习了植物的生理和生化过程。

植物的生理和生化过程涉及到植物的代谢、营养吸收、光合作用、呼吸等。

经过学习,我了解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养分和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和其他生理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植物的培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植物学的学习中,实验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自进行植物的观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学的知识。

在本学期的实验课中,我参与了植物切片制作、观察植物组织结构,以及进行水分蒸腾实验等。

这些实验不仅加深了我对植物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还培养了我观察和实验操作的技能。

植物学学习植物的分类和生长特点

植物学学习植物的分类和生长特点

植物学学习植物的分类和生长特点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学科,它包括对植物的分类和生长特点的研究。

植物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理解和利用植物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植物的分类和生长特点为主题,探讨植物学的基础知识。

一、植物的分类植物根据不同的特征被分类为不同的类别,常见的植物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

1. 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一类简单的多细胞植物,它们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

苔藓植物通常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如岩石、树皮和土壤上。

它们的生活史中有两个阶段:孢子体和配子体。

苔藓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孢子的传播。

它们不经过种子阶段,而是通过孢子来繁衍后代。

苔藓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2. 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比较进化的植物,它们具有真正的根、茎和叶。

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孢子传播,类似于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通常生长在湿润和阴暗的环境中,如森林、河流和湖泊。

它们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3.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一种。

与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不同,裸子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和叶,并且它们产生的种子没有被包在果实中。

裸子植物通常生长在干燥和温暖的环境中,如沙漠和草原。

它们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且生长速度相对较快。

4. 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是目前地球上最进化的植物群体之一。

种子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和叶,并且它们的种子被包在果实中。

种子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种子传播。

种子植物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适应能力较强。

它们可以生长在各种环境下,包括陆地、淡水和海洋。

二、植物的生长特点植物的生长特点受到环境因素和基因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营养吸收、光合作用、生长发育和植物的适应性。

1. 营养吸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通过叶绿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且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

植物的根系结构和吸收能力与其生存环境有关。

例如,在干旱地区,植物的根系通常更为发达,以增加吸收水分的能力。

植物分类学基本知识1

植物分类学基本知识1

叶多为网脉
花常4~5 基数(少3)
叶平行脉或弧形脉
花常3基数(极少4)
花粉3个萌发孔
花粉具单个萌发孔
七、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1、双子叶植物中也有1片子叶的 (睡莲科、毛茛科、小檗科、报春花科、罂粟科、胡椒科、伞 形科)
2、双子叶植物也有须根系(毛茛科、车前科、茜草科、菊科 )
3、双子叶植物也有茎星散维管束(毛茛科、睡莲科、石竹科) 4、单子叶植物也有网脉(天南星、百合科) 5、双子叶植物也有花3基数(樟科、木兰科、小檗科、毛茛科)
单性、木本、风媒、单被原始
单子叶植物在双子叶植物之前
1964年更正。
七、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1、恩格勒系统: 认为被子植物分为: 1 双子叶植物纲: (1)原始花被亚纲(离瓣、单瓣、无被) (2)合瓣花亚纲 2 单子叶植物纲:
七、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2、哈钦松系统:英国1926年 《有花植物科志》
真花学说 两性、花部分离、虫媒较单性、联合、风媒原始 分木本、草本 两平行支分别由木兰目、毛茛目演化 (导致亲缘关系近的科被分开,如唇形科、马鞭草科) 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毛茛目
7、以植物特征命名: Abies(冷杉属)来自拉丁文,abeo,意离开,示 其离地分枝的姿态 Corylus(榛属)来自Korus,意指头巾,指花遮 盖坚果 8、由想象命名: Juglans(胡桃属)由Jovis, glans两字转化而成, 意为Jupiter神吃的果 Quercus(栎属)quer 意为美好,cuez 意为树, 即优良的树木 9、以特征命名: Trifolium(三叶草属)
八、植物的拉丁学名
2 异名: 每一植物有一个正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植 物有多个不同学名,据法规规定,保留一个 最早而又符合法规的学名,其他为异名。 Populus tomentosa Carr 1867 Populus pekinensis Henry 1903 Populus glabrata Dode 1905 经确认三个学名是一种植物,因此1867年发 表的学名为正名,其他为异名。

植物分类知识点总结

植物分类知识点总结

植物分类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植物的分类、命名和演化关系。

植物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特征、生态习性、遗传变异等信息,也为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基础。

下面将介绍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植物的分类原则、分类系统、主要分类单元等内容。

一、植物分类原则1.形态学原则: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特征。

2.生态学原则: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分类,如水生植物、陆生植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

3.生殖生物学原则:根据植物的生殖特征进行分类,如有无花果、孢子的类型等。

4.进化分类学原则:根据植物的演化关系进行分类,如根据植物的起源、进化和分化进行分类。

5.综合分类原则:综合运用形态学、生态学、生殖生物学和进化分类学等原则进行分类。

二、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分类系统是指将植物按照一定规则分成不同的类群,并给它们命名的体系。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植物分类系统是“科—目—科属—种”的分类体系。

1. 科:是植物分类的最高类群,它包括一组相关的属,如李科、蔷薇科等。

2. 目:是植物分类的次高类群,由一组相关的科组成,如被子植物目、蕨类植物目等。

3. 种:是植物分类的最低类群,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代表着一类具有相同形态、生态和遗传特征的植物,如水稻、玫瑰等。

三、主要分类单元在植物分类体系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分类单元,如亚科、属、亚属、变种、品种等。

1. 亚科:在科和属之间的一个分类级别。

2. 属:是种的集合,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马铃薯属、玫瑰属等。

3. 亚属:在属和种之间的一个分类级别,代表一组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种。

4. 变种:是某一种植物群体中的一部分,具有与其他群体不同的形态特征。

5. 品种:在紧缩的种内分成的具有一定遗传特征和形态特征的群体。

植物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形态分类法、生态分类法、生殖生物学分类法和分子分类法等。

1. 形态分类法: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

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

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复习资料一、两种分类系统:人为分类系统:不是根据植物的自然性质,也没有考察彼此间在演化上的亲疏关系,就一、两个特点或应用价值进行分类。

自然分类系统: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化学、植物生态学等不同角度,反映植物界自然演化过程及彼此间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将植物界50万种以上植物分为16个门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一)植物界的分类单位(taxa):界、门、纲、目、科、属、种(species)、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理类群,同种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而且彼此杂交可以产生后代。

种群(Population):在一个分布区的所有种内植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二)植物界分类的依据:1 形态学依据:依据形态结构特征分类。

优点是:直观、简便。

2 细胞学依据:以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性质来作为植物分类的依据。

3.化学依据:植物的化学组成随种类而异,因而化学成分可以作为分类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植物碱、酚、萜、糖、蛋白质、DNA 等等。

常用的有血清学方法和电泳分析法。

4.分子生物学依据:在染色体DNA结构上寻求分子水平差异,作为分类的依据。

5. 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依据:利用电镜技术研究植物在超微结构的差异作为分类依据。

(三)植物命名法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在命名上十分混乱,往往存在同物异名的现象,如番茄,南方称为番茄,北方称为西红柿,英语称tomato ;马铃薯,南方称为洋芋,北方叫土豆,英语叫potato,此外还有同名异物的现象,如黄瓜香,可能是荚果蕨,也可能是地榆(蔷薇科)。

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1753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巨著«植物种志»中,提出了为植物命名的双名法。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与分类基础知识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与分类基础知识

三、地衣植物门



特征: 真菌(子囊菌)与藻类(蓝藻、绿藻)的共生植物。 形态: 1、壳状: 2、叶状: 3、枝状
壳状地衣
王兆龙2001年 摄于美国罗格斯大学
第二节 高等植物


特征: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例外)。 2、生殖器官是多细胞的。 3、有性生殖的受精卵形成胚,再长成新的植物体。 4、陆生。 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 子植物、被子植物四个 门。


(三) 真菌门
。 2、生活方式:寄生、腐生、或兼寄腐生。 3、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发达;有性生殖各 式各样。 有70,000种。 可分为4纲:藻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 半知菌纲。


各纲代表植物





1、藻菌纲:黑根霉 2、子囊菌纲: 酵母菌 青霉菌 3、担子菌纲: 蘑菇—伞菌的结构:菌盖、菌褶(侧丝、担孢子)、 菌柄、菌环 4、半知菌纲: 只知道无性生殖阶段,对有性生殖阶段还不明了。 稻瘟病菌、棉花炭疽病菌等病原菌。


繁殖方式:
1、细胞分裂。 2、丝状体断离。





异形胞—丝状体上厚壁的细胞,胞质均匀透 明,大小与营养细胞相同。 厚垣孢子—丝状体上比营养细胞大的厚壁的 细胞。 藻殖段—丝状体上由异形胞分隔形成的片段。
3、孢子生殖(内生孢子、外生孢子、厚垣孢子)。
念珠藻属
代表植物:

例如: 稻 Oryza sativa L. 人参 Panax ginseng C.A.Mey.
梅花 P. mume (Sieb.) Sieb.et Zucc.
(二)有关命名人表示法的含义

植物学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植物学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植物学植物的分类和特征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的科学,通过对植物的分类和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演化。

本文将介绍植物的分类方法和一些常见植物的特征。

一、植物的分类方法植物的分类是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和遗传关系进行的。

在传统的分类系统中,植物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群: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在现代的分类系统中,植物的分类更加细致,可以进一步分为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几个门。

1. 藻类:藻类是一类原始的植物,主要生活在水中。

它们可以是单细胞的,也可以是多细胞的。

例如绿藻、蓝藻等。

2. 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一类比较原始的陆生植物,它们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而是由类似于叶片的结构组成。

苔藓植物主要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例如苔藓和地钱等。

3. 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一类比较进化的植物,它们具有真正的根、茎和叶。

蕨类植物的特点是具有复杂的维管束系统,可以输送水分和养分。

例如蕨类和铁角蕨等。

4.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一类种子植物,其种子没有包裹在果实中,而是暴露在外面。

裸子植物的特点是具有木质的茎和树叶。

例如松树、杉树等。

5.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一类种子植物,其种子被包裹在果实中。

被子植物是目前地球上最为多样化的植物类群,包括草本植物、灌木和树木等。

例如玫瑰、小麦和橡树等。

二、植物的特征除了按照分类系统进行分类,植物还可以根据其特征进行区分。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植物的特征。

1. 叶子:植物的叶子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它们通过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转化阳光和二氧化碳为能量和氧气。

不同植物的叶子形态和结构各异,可以是扁平的、条状的、羽状的等。

2. 茎:植物的茎起着支撑和传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茎可以是地下的或地上的,可以是木质的或草质的。

茎的形态和结构也各不相同,有圆柱形、方形、膨大的等。

3. 根:植物的根主要负责吸取水分和养分,并固定植物在土壤中。

根的形态和结构也各异,有主根和侧根,有纤维状的和块状的。

大一植物学学科知识点总结

大一植物学学科知识点总结

大一植物学学科知识点总结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起源、结构、生命过程和演化等相关知识的学科。

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正是接触和学习植物学的起点。

下面将对大一植物学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植物分类学1.植物的命名与分类原则- 植物命名:拉丁文学名法、国际植物学命名规则- 植物分类原则:形态分类、细胞分类、进化分类2.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与分类系统- 种:生物学上的基本单位- 属、目、科、纲、门:系统发育关系的分类单位- 分类系统:三域分类系统、五界分类系统、七界分类系统二、植物的形态结构1.植物的细胞结构与组织器官- 植物细胞:细胞壁、质膜、质网、细胞器- 植物组织器官:根、茎、叶、花2.植物的生殖结构与生殖方式- 雌蕊:花柱、柱头、子房- 雄蕊:花药、花粉-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两者交替进行三、植物的生长发育1.植物的生长方式- 主茎生长:走茎生长、短节生长、长节生长- 侧枝生长:分枝、花序、腋芽- 组织生长:原生细胞分裂、细胞分化2.植物的生活史- 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 无性生殖生活史、有性生殖生活史四、植物的生理过程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呼吸作用:有机物被氧化释放能量的过程2.植物的水分运输与吸收- 植物体的水分结构:细胞膜、细胞壁、木质部- 水分运输机制:根压力理论、蒸腾拉力理论五、植物的适应与生态1.植物的适应与种群分布- 植物的适应机制:生理适应、形态适应、生态适应- 植物的种群分布:地理分布、群落分布、垂直分布2.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光周期效应、光强效应- 温度对植物的影响:生长速度、生殖机能- 水分对植物的影响:蒸腾作用、渗透调节以上就是大一植物学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理解植物的起源、结构、生命过程和演化等方面的知识,并为进一步学习植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学分类学总结
一、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原则和应用
植物分类检索表是鉴别植物种类的一种工具,通常植物态、植物分类手册都有检索表,以便校对和鉴别原植物的科、属、种时应用。

检索表的编制是采取“由一般到特殊”和“由特殊到一般”的二歧归类原则编制。

首先必须将所采到的地区植物标本进行有关习性、形态上的记载,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各种特征的异同进行汇同辨异,找出互相矛盾和互相显著对立的主要特征,依主、次特征进行排列,将全部植物分成不同的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的检索表。

其中主要是分科、分属、分种三种检索表。

检索表的式样一般有三种,现以植物界分门的分类为例列检索表如下:
(1)定距检索表将每一对互相矛盾的特征分开间隔在一定的距离处,而注明同样号码如1~1,2—2,3—3等依次检索到所要鉴定的对象(科、属、种)。

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胚胎………………………低等植物
2.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

3.植物体内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
3.植物体内,无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异养生活方式…菌类植物
2.植物体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地衣植物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胎……………………………高等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而无真根………………………………苔藓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也有真根。

5.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蕨类植物
5.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种子植物
(2)平行检索表将每一对互相矛盾的特征紧紧并列,在相邻的两行中也给予一个号码,而每一项条文之后还注明下一步依次查阅的号码或所需要查到的对象。

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胎……………………………(低等植物)(2)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胎……………………………(高等植物)(4)
2.植物体为菌类和藻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地衣植物
2.植物体不为菌类和藻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 (3)
3.植物体内含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
3.植物体内不含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异养生活方式……菌类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而无真根………………………………………苔藓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也有真根 (5)
5.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蕨类植物
5.产生种子,以种子繁殖……………………………………………种子植物
(3)连续平行检索表从头到尾,每项特征连续编号。

将每一对相互矛盾的特征用两个号码表示,如1(6)和6(1),当查对时,若所要查对的植物性状符合1时,就向下查2,若不符合时,就查6,如此类推向下查对一直查到所需要的对象。

1.(6)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胎…………………………低等植物
2.(5)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

3.(4)植物体内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
4.(3)植物体内无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异养生活方式………菌类植物
5.(2)植物体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地衣植物
6.(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胎…………………………高等植物
7.(8)植物体有茎、叶,而无真根……………………………………苔藓植物
8.(7)植物体有茎、叶,有真根。

9.(10)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蕨类植物
10.(9)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种子植物
在应用检索表鉴定植物时,必须首先将所要鉴定的植物各部分形状特征,尤其是花的构造进行仔细的解剖和观察,掌握所要鉴定的植物特征,然后沿着纲、目、科、属、种的顺序进行检索。

初步确定植物的所属科、属、种。

用植物志、图鉴、分类手册等工具书,进一步核对已查到的植物生态习性,形态特征,以达到正确鉴定的目的。

二、藻类植物小结
多叶绿素a及叶
绿素b、β-胡萝卜
素及叶黄素
2.藻类各门繁殖方式及生活史的比较
藻类生活史类型
A. 无有性生殖;原核藻类和仅进行营养繁殖和无性生殖的真核藻类,如蓝藻、裸藻等
B. 合子减数分裂;只有一种单倍本植物、减数分裂发生在合子萌发时产生新植物之前(如衣藻属、水绵属、轮藻属等)
C. 配子减数分裂;只有一种二倍体的植物体,减数分裂在产生配子之前进行(如松藻属、硅藻、鹿角藻属、马尾藻属
D. 居间减数分裂:有二种或三种植物,即单倍体植物和双倍体植物进行世代交替(如石莼属、多管藻属、水云属、海带属)
植物体
藻殖段或孢子等()
植物体
2n
n
配子配子裂植物体分2n
2n )
n +-2n
孢子体(2n )


世A
B C
D
3.藻类的演化
原始鞭毛生物
光合色素有3条进化支系:
① “红色路线”:从原核蓝藻进化到真核红藻,它们都含有藻胆素,并以为光系统Ⅱ的主要集光色素。

② “黄色路线”: 包括隐藻门、甲藻门、黄藻门、金藻门、硅藻门、褐藻门,以叶绿素c 为光系统Ⅱ的主要集光色素;
③“绿色路线”: 包括裸藻门、原绿藻门、绿藻门和轮藻门,以叶绿素b 为光系统Ⅱ的主要集光色素。

注:三条进化支系都含叶绿素a 和光系统Ⅱ
藻体形态的演化:
在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中有类似“茎叶”的组织体,而且在生殖方式、生活史类型方面都发展到比较高级的水平,因此称为高等藻类,其它个门称为低等藻类。

繁殖及生活史的演化:
(1) 繁殖方式:营养繁殖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2) 有性生殖:同配生殖 异配生殖 卵式生殖
单细胞具鞭毛
单细胞具鞭毛的群体
单细胞具鞭毛的多细胞体 单细胞无鞭毛
群体
多细胞
不分枝丝状体
分枝丝状体叶状体
异丝体
枝状体
鞭毛菌亚门接合菌
亚门
子囊菌
亚门
担子菌亚门半知菌
亚门
菌丝体无隔,多核无隔,多
核有隔,单核有隔,初生菌丝单核,次
生菌丝和三生菌丝双核
并且有锁状联合现象
有隔
无性生殖游动孢子、
分生孢子,
都具有、鞭
毛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粉孢子、厚壁
孢子,夏孢子、冬孢子
分生孢子
有性生殖卵孢子(2n)接合孢子
(2n)
子囊孢子(n)担孢子(n)无
代表植物水霉、霜霉根霉、毛
霉酵母、青霉、曲
霉、麦角菌、虫
草、羊肚菌、盘

锈菌、蘑菇、木耳、银耳、
灵芝、猴头、竹荪、马勃
稻瘟病菌
2.真菌生活史
五、蕨类植物小结
蕨类植物各亚门比较:
比较项目石松亚门楔叶亚门真蕨亚门

孢茎
子叶
体孢子囊
孢子真正的根
气生茎
小型叶
厚孢子囊,形成孢子球
同型或异型
真正的根
根状茎和气生茎,
具有节和节间
小型叶,轮生
厚孢子囊,形成孢子球
同型,具弹丝
真正的根
大多仅具根状茎,
少数具有气生茎
大型叶,幼叶拳卷,多
为复叶
薄孢子囊,常生于孢子
叶背面
多数同型
形态
配营养方式子
体精子柱状、不规则块状
与真菌共生,有部分组
织含叶绿素
长卵型,具2条鞭毛
垫状
绿色自养
螺旋型,具多条鞭毛
心形
绿色自养
螺旋型,具多条鞭毛
代表植物石松、卷柏木贼、问荆蕨
六、裸子植物各科比较
七、被子植物各科比较
项目 苏铁纲
银杏纲
松柏纲
红豆杉纲

孢子叶球 精子 颈卵器 种子
代表植物
大型羽状复叶
大孢子叶球球状,小孢子叶球圆柱状,雌雄异株,大孢子叶羽状。

小孢子叶鳞片状窄楔形。

具鞭毛 有 核果状 苏铁
扇形叶
大孢子叶球简化为1或2胚珠,小孢子叶球葇荑花序状,雌雄异株;大孢子叶特化为珠领。

具鞭毛 有 核果状 银杏
针形、鳞形叶
大小孢子叶球球果状,雌雄同株或异株;大孢子叶特化为珠鳞
无鞭毛 有 球果状
松、杉、柏
条形叶
大孢子叶球由1或2个胚珠组成,小孢子叶球穗状或球状,雌雄同株或异株。

大孢子叶特化为珠托或套被。

无鞭毛 有 核果状,外有假种皮包被。

罗汉松、红豆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