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总结
植物学期末总结

植物学期末总结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分类、结构、生活习性、生理生化过程以及多种多样的适应环境的特征等。
本学期,在植物学课程中,我系统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知识,并在实验课上进行了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本篇总结中,我将回顾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并对于我在植物学方面的学习收获进行总结。
首先,在本学期中,我学习了植物的分类系统。
植物学家通过比较研究植物的形态、生命史、细胞学等特征,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群。
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植物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
植物分类的三大标准是形态学、生物学和进化学。
通过这些标准,植物被划分为不同的种、属、科、目等。
了解这些分类信息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植物的性质和特征非常重要。
其次,在植物学的学习中,我深入研究了植物的结构和器官。
植物的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等。
这些结构和器官的形态、组织结构以及功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在实验课上,我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和组织,更深入地理解了植物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比如,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承担着导管组织的运输和支持植物体的功能,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花是植物繁殖的部分。
通过了解植物结构及其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方式。
另外,我还学习了植物的生理和生化过程。
植物的生理和生化过程涉及到植物的代谢、营养吸收、光合作用、呼吸等。
经过学习,我了解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养分和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和其他生理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植物的培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植物学的学习中,实验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自进行植物的观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学的知识。
在本学期的实验课中,我参与了植物切片制作、观察植物组织结构,以及进行水分蒸腾实验等。
这些实验不仅加深了我对植物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还培养了我观察和实验操作的技能。
(完整版)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第一章绪论一.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裸子植物高等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真菌细菌菌类植物卵菌黏菌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褐藻红藻非维管束植物蓝藻低等植物绿藻黄藻藻类植物金藻甲藻硅藻裸藻轮藻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4.植物作用□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2植物与环境○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一.1.细胞概念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的内容○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
植物学专业实习总结范文5篇

植物学专业实习总结范文5篇植物学,目的在于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植物资源,让植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纤维、药物、建筑材料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植物学专业实习总结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植物学专业实习总结范文1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动物的生态分布和规律,提高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同时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野外实习中,锻炼了自己独立的工作能力也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第一天,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位于白云区的帽峰山,老师交代好一些该注意的事后,我们就开始拿着工具去捕动物了,一开始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动物,很害怕没什么收获,所以在树上的一些小蚂蚁和毛毛虫我们都很轻易地捕了后放进毒瓶,大家都不肯轻易放过任何一种眼里看到的新鲜动物。
一开始我们捕到的都是一些很常见的小昆虫,如蚂蚁、蜜蜂、苍蝇、小蝴蝶等昆虫。
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我们在一颗木瓜树上看到了一只体形很大的蜘蛛,大家看到的第一反应都是尖叫,只有一个组员说她不怕,她去捉,可是由于她用了大大的镊子去夹,一下没夹准,反倒让它逃进了中空的木瓜树,很是可惜,就此与那只大蜘蛛擦肩而过。
在此之后,我们陆陆续续地听到一些组有捉到蜥蜴、水蛇等爬行纲动物,我们很是羡慕,对于这些比较高等的动物我们也是充满了欲望,但是就是遇不到,真可谓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战利品。
在下山途中组员们都已筋疲力尽,对于捕动物也是有心无力了,但我还是很想遇到蜥蜴,所以沿途多将眼光放于路边的树木上,也因此捡获了只很长很粗的蚯蚓,看到它的时候它已经皮肤干燥,趴在水泥地上无力地伸缩着,我们把它拾获后将它置于空水瓶中并给淋了一些水,它果真就恢复了一些精力。
回到学校后,我们将捕到的动物简单地做好分类后小组也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将捕蜥蜴的愿望寄予在第二天的火炉山之行。
实习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火炉山,火炉山的环境和帽峰山的环境还真是不一样,帽峰山的环境是相对比较干燥的,而火炉山那儿是想对比较潮湿和阴凉的,所以在火炉上我们又捕获了一些新的动物品种,如马陆、蜈蚣等动物。
植物学心得体会样本(3篇)

植物学心得体会样本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起源、结构、分类、生命周期、生理生态特性、生物化学特性、遗传和进化特性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这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植物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食物,为动物和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能量。
植物也是地球上唯一能够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的生物,对于调节地球气候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其次,我意识到植物拥有丰富的生态适应性。
植物适应各种不同的生境,从极地到沙漠,从高海拔山脉到海洋沿岸,都能找到适应的植物物种。
这得益于植物的生理和解剖特性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通过对于植物的学习,我更加了解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关系,这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再次,我学会了通过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来进行植物分类。
植物分类是植物学的基础,通过分类可以将植物按照形态、结构和进化关系进行归类。
学习植物分类让我深刻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从微小的细菌到高大的树木,从简单的单细胞植物到复杂的多细胞植物,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特征。
通过分类,我能够更好地识别和了解不同的植物物种,进一步认识植物世界的奥秘。
此外,我还了解到植物的生命过程具有很多神奇之处。
例如,植物的生殖过程既包括有性生殖也包括无性生殖,有些植物物种能够实现自花授粉,而有些植物物种则需要依靠外部媒介如风或昆虫传播花粉。
通过学习植物的繁殖过程,我对植物的繁衍能力和进化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对我来说,学习植物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一种与自然联系的方式。
在大自然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不仅仅能够让我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也能够让我更加珍惜和保护植物资源。
通过参观植物园和植物展览,我收获了很多关于植物的实际知识和经验,也拍摄了许多美丽的植物照片。
综上所述,学习植物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引言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起源、结构、生长发育、分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植物学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植物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
植物的起源与进化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起源于约47亿年前的地球上。
植物的起源和进化经历了原始海藻、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以及被子植物等阶段。
在进化的过程中,植物逐渐适应了陆地环境,形成了多样化的植物类群。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植物体主要由根、茎和叶组成。
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并固定植物在地面上。
茎起到支撑和传导物质的作用。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另外,植物还具有花、果实和种子等繁殖器官,通过花粉传播和种子传播来繁殖后代。
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发育包括萌发、生长和成熟三个阶段。
萌发阶段是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幼苗的过程。
生长阶段是植物体积和大小增长的过程,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两个过程。
成熟阶段是植物体发育到达一定阶段,能够繁殖繁衍后代的阶段。
植物的分类植物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根据植物体的结构、生殖方式、生活史等特征,植物学家将植物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以及被子植物等四大类。
被子植物是最为常见的植物类群,包括了两子叶植物和一子叶植物。
植物的分类研究对于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进化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植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其能够生存和繁衍的基础。
植物受光、温度、水分和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不同的植物对这些环境因素的适应性也各不相同。
植物还能够通过与其他生物的互动来适应环境,比如与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等的共生关系。
结论植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起源、结构、生长发育、分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植物学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动物学知识点总结植物学知识点总结:1. 植物的分类植物根据其形态、生活习性、生殖特点等可以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其中,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属于低等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属于高等植物。
2. 植物的结构植物主要由根、茎、叶和花组成。
根主要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茎为植物提供支撑和输送养分,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花则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3. 植物的生殖植物的生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性生殖,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种子;另一种是无性生殖,通过植物体的分裂、块茎的生长等方式进行繁殖。
4. 植物的生活史植物的生活史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有胚植物体阶段,另一个是无胚植物体阶段。
在有胚植物体阶段,植物通过有性生殖形成种子;在无胚植物体阶段,植物进行无性生殖。
5. 植物的生态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是植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光合作用、水分的吸收利用、气孔的开闭以及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等都是植物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6. 植物的进化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经过长期演化,植物逐渐形成各种形态和生活习性。
植物的进化过程和演化树对于理解植物分类和种属关系、植物形态特点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7. 植物的利用植物对人类的利用已经悠久,不仅可以提供食物、衣物、建材等生活必需品,还可以提取药材、原料、化学品等。
因此,植物的利用是植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1. 动物的分类动物根据体内结构、生活习性、生殖方式等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无脊椎动物包括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等;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2. 动物的结构动物的体内结构包括外形、内脏器官、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动物的结构特点对于其生活习性和生存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3. 动物的生殖动物的生殖方式多样,有性生殖通过交配繁殖后代,无性生殖则是通过体细胞分裂进行。
植物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离区:植物落叶前,叶柄基部分裂出几层较为扁小的薄壁细胞,称为离区。
简答与论述
简述禾本科植物的识别要点
茎秆圆柱形,节明显,叶两列,叶鞘常开裂,常有叶舌或叶耳。小穗组成各种花序。
颖果。
简述单子叶植物的主要特征。
胚具1片子叶(1分);
维管形成层的活动:维管形成层细胞一经发生,则主要进行平周分裂(1分),向内分裂、分化形成次生木质部,加在初生木质部的外方,向外分裂分化形成次生韧皮部,加在初生韧皮部的内方,两者合称为次生维管组织(1分)。其中一部分由形成层产生的薄壁细胞沿径向呈放射状排列,贯穿于次生维管组织中,称为维管射线(1分)。其中在次生木质部中的一段为木射线,在次生韧皮部中的一段为韧皮射线。
第六章叶
名词解释
运动细胞(泡状细胞):在禾本科植物叶片上的一组大型的薄壁细胞,位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在横切面上呈扇形排列,与叶片的卷曲和张开有关。
海绵组织:双子叶植物叶中,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胞间隙发达,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栅栏组织:在双子叶植物的叶肉中,靠近上表皮,通常由1-2层圆柱形的细胞组成,细胞的长径与表皮垂直,较整齐如栅栏状。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
叙述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过程及产生的次生构造。
(试述木本双子叶植物根的加粗生长过程及产生的次生构造)
根的次生生长是根的次生分生组织活动的结果。次生分生组织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1分)
维管形成层的产生:首先是在根的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保留的原形成层的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弧形的形成层片段(1分)。然后向两侧发展,到达中柱鞘,这时位于木质部脊的中柱鞘细胞脱分化,恢复分裂的能力,参与形成层的形成,使条状的维管形成层片段相互连接成一圈,完全包围了中央的木质部,这就是波浪式的形成层环(1分)。以后由于位于韧皮部内侧的维管形成层部分,分裂快,向内产生的次生组织数量较多,把凹陷处的形成层环向外推移,形成形成层圆环(1分)。
大学植物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大学植物学基本知识点总结1.植物起源植物起源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基础知识点。
植物在地球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45亿年前的古代海洋生物。
最早的植物是藻类生物,它们是陆地植物的祖先。
陆地植物的起源是从古代绿藻开始的。
陆地植物的进化是植物起源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从生物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不同地区的植物起源时间和形式各异,这是植物地理区划的一个重要依据。
2.植物结构植物结构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植物结构主要包括植物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结构。
植物的组织结构主要有器官、组织和细胞三个层次。
植物的器官结构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
植物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细胞间的连接结构、细胞器结构等。
而细胞才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功能及其关系及其调控机制是植物学的重要内容。
3.植物分类植物分类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植物分类主要包括植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分类的级别和分类系统的建立。
植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从形态学、生态学、生理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方式、生理特性、地理分布和遗传关系等方面,以确定植物的分类归属。
分类的级别主要有门、纲、目、科、属、种等。
分类系统的建立涉及到植物分类学的各个层次,要准确划分和分类植物界的种类,而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和严谨的。
因此,植物分类是植物学的重要基础知识点。
4.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植物的生长是指植物体积、重量和体积增加的过程。
植物的生殖是植物繁殖后代的过程。
植物的发育是指植物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养分、气候和内部激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涉及到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代谢代谢、生殖发育等方面。
因此,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植物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5.植物生殖植物的生殖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植物的生殖主要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主要是指通过卵子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然后形成新个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学期末复习❤一、细胞器:各有几层膜?是否具有自主性?重点: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环状DNA,具有半自主性。
❤二、细胞有丝分裂:时期的辨别;主要发生于根尖分生区;观察染色体数目最好在中期。
❤三、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层次;初生壁、次生壁组成上的差别。
注:上图为单纹孔;下图为具缘纹孔❤四、植物细胞组织:结构特点:成熟时为活 or 死细胞;有无核/原生质体····各组织在根、茎、叶中的分布;例题:根or茎的初生构造or次生构造由外到内分别有什么结构,属于什么组织? ★一、三、四见细胞、组织总结表格❤五、根①、根尖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的初生构造的观察)②、根的初生构造:木质部与韧皮部相间排列,初生木质部为外始式由上到下:表皮、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凯氏点(凯氏带)、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薄壁细胞、根毛。
(木质部脊)内皮层:有凯氏点或凯氏带,加厚细胞间隙,含有通道细胞,能够逆浓度梯度控水,也是区分中柱内外的标志。
葱、小麦等单子叶植物的根永无次生构造,内皮层细胞五面加厚。
③、根的次生构造(裸子植物和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特有):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初生韧皮部与两个初生木质部脊之间的一些薄壁组织细胞开始平周分裂,成为形成层,呈条状(弧形),向两侧扩展延伸直到初生木质部脊处;在初生木质部脊处,中柱鞘的部分细胞恢复分生能力,产生细胞,使弧状的形成层彼此相衔接,成为完整连续的波浪状形成层环(横切面)。
木射线+韧皮射线=维管射线木栓形成层的产生:最早的木栓形成层由中柱鞘分化而来,但它的作用到相当时期就终止了。
以后,新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就逐渐内移,可深达次生韧皮部的外方,并继续形成新的木栓。
内层的薄壁细胞再分化形成新的木栓形成层根的次生构造发生后与茎相同❤六、茎①、节:茎上长叶和芽的部位。
节间:两节之间的部分。
枝条(枝) = 叶 + 芽 + 茎 ②、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无维管形成层,有限维管束③、双子叶植物及裸子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有维管形成层,木质部与韧皮部内外相对排列,初生木质部为内始式④、双子叶植物及裸子植物茎的次生构造:维管形成层的产生:束间形成层与束中形成层相连。
束中形成层来源于维管束的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保留的形成层。
束间形成层由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组织恢复分生能力所形成。
维管形成层特点:向内分裂次数远多于向外;形成的木质部远多于向外的韧皮部。
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初次产生多在表皮下的皮层;有的则源于表皮:柳、苹果、夹竹桃;有的源于初生韧皮部中的薄壁细胞:葡萄、茶等。
木栓形成层多次发生从表皮、皮层到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逐渐内移。
木栓层及以外成为死组织。
⑤、少数热带或亚热带的单子叶植物茎,有次生生长现象,如龙血树、朱蕉、丝兰、芦荟等。
但不同于双❤七、叶(光合作用、蒸腾作用)①、完全叶 or 不完全叶;②、腹面:木质部;背面:韧皮部;③、等面叶:单子叶植物,具泡状细胞(也称运动细胞),分布在腹面,背腹面气孔数量差别不大;异面叶:双子叶植物,腹面具栅栏组织,背面具海绵组织(不规则),多为背面气孔多;④、在表皮中,只有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⑤、C4植物(禾本科中有),维管束鞘为花环状。
❤八、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营养器官的变态①、枝迹、植隙;叶迹、叶隙、叶痕、叶脉;②、根与茎的连接:根与茎在种子下胚轴发生转化,产生过渡区(根和茎的幼苗时期,及出生构造),通过过渡区相连。
过渡一般发生在胚根以上的下胚轴的最基部、中部或上部,终止于子叶节上。
③、在萝卜的肉质根(贮藏根)中,除一般的形成层外,在木薄壁组织中的某些细胞,可恢复分裂,转变成另一种新的形成层,这些在正常维管形成层以外产生的形成层,称为额外形成层;额外形成层像一般的形成层一样,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这样的结构被称为三生结构。
❤九、花(花是不分枝的变态短枝!!!)①、花的组成:花柄、花托、花被(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花萼由萼片组成;花冠由花瓣组成;雌蕊群:柱头、花柱、子房;雄蕊群:多个雄蕊,含花药和花丝;②、花序:花在总花柄上有规律的排列方式,称为花序;有限花序:①、单歧聚伞花序:唐菖蒲(又名剑兰、十样锦)、勿忘我;②、二\双歧聚伞花序:满天星;无限花序(又称总状类花序,总状花序含在其中):紫罗兰、金鱼草、向日葵(压成饼的总状花序);以上皆为总状花序。
※题外话:马蹄莲的佛焰苞为花序下的苞片,肉质③、子房位置:子房上位下位花、子房下位上位花、子房上位周位花、子房半下位周位花;④、胎座种类:(书 P 197)只有中轴胎座分室;⑤、花程式:*(辐射对称) or ↑(两侧对称);♀(单性雌花) or ♂(单性雄花) or 合在一起(两性花);K(花萼);C(花冠);A(雄蕊群);P(花被)=K+C(同被花)G(心皮数目:子房室数:胚珠数目);在G的下方\上方\上方和下方画上“”,表示子房上位/子房下位/周围子房;❤十、雌雄蕊的发育小孢子→单核花粉粒大孢子→胚囊细胞小孢子叶→雄蕊大孢子母细胞→胚囊母细胞花药→小孢子囊①、雄蕊发育药室内壁:初生壁细胞平周分裂后产生3-5层细胞,外层紧接表皮,细胞体积较大,称为药室内壁(纤维层)。
向内依次为中层和绒毡层(多核),这三层和原表皮组成了花粉囊壁。
花药成熟时:仅剩表皮、药室内壁(纤维层),中层、绒毡层在减数分裂前后及花粉粒形成过程中,解体后被吸收。
小孢子发育过程:②、雌蕊发育(胚珠的发育)胚珠长在子房腹缝线上,即生长在胎座上胚珠的构成:是由心皮内表面沿腹缝处(胎座上)形成的突起发展演变而成的;在结构上,一个成熟的胚珠由珠心、珠被(内珠被+外珠被)、珠孔、珠柄及合点等几部分组成。
胎座上最初产生的突起是珠心,它是胚珠中最重要的部分,之后的胚囊由其发育而来。
注:胚囊母细胞也称大孢子母细胞;单核胚囊即为胚囊细胞大孢子发育过程:胚珠类型:注:从左到右依次为:倒生、直生、横生、弯生。
成熟胚囊的结构:七个细胞八个核卵细胞 + 2助细胞 = 卵器助细胞功能:在花粉管进入前瓦解掉一个,并释放一些物质,帮助花粉管进入。
中央细胞:2极核反足细胞:3个,功能:将母体营养转运到胚囊雌性生殖单位:卵器(卵细胞+助细胞)与中央细胞组成一个执行双受精功能的结构单位。
雄性生殖单位:一对精细胞在花粉粒或花粉管中彼此之间及与营养核之间维持紧密的连接,形成一个结构单位。
❤十一、开花、传粉与受精①、双受精→被子植物特有②、荠菜胚的四个时期: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成熟胚③、胚乳:先由受精极核多次分裂形成很多游离的胚乳核,游离的胚乳核再形成细胞壁,成为胚乳细胞。
④、花粉管的伸长硼可以减少花粉破裂,提高花粉的萌发率,并促使花粉管生长。
⑤、花粉管通过花柱到达子房有两种生长途径:(1)一些植物的花柱中间成空心的花柱道,花粉管在生长时沿着花柱道表面下伸到达子房;(2)另一种情况是花柱并无花柱道,而为特殊的引导组织或一般薄壁细胞所充塞,花粉管生长时需经过酶的作用,将引导组织或薄壁组织细胞的中层果胶质溶解,花粉管经由细胞之间通过。
⑥、花粉管进入胚囊受精的途径:(1)珠孔受精:花粉管到达子房以后,或者直接伸向珠孔,进入胚囊(直生胚珠),或者经过弯曲,折入胚珠的珠孔口(倒生、横生胚珠),再由珠孔进入胚囊。
一般植物所有。
(2)合点受精:花粉管经胚珠基部的合点而达胚囊。
少见的现象,榆、胡桃的受精即属这一类型。
(3)中部受精:穿过珠被,由侧道折入胚囊。
更属少见,如南瓜。
无论花粉管在生长中取道哪一条途径,最后总能准确地伸向胚珠和胚囊;一般认为存在某种化学物质,以诱导花粉管的定向生长。
❤十一、种子和果实1.发育形成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2.种子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合子(受精卵)胚(2n)初生胚乳核(受精极核)胚乳(3n)珠被种皮(2n)3.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胚珠外面没有子房包被,所以胚珠发育成种子后是裸露的。
被子植物:胚珠包在子房内,卵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所以种子也受到果实的包被。
4.胚乳由初生胚乳核(受精极核)发育而来,是三倍体结构。
为幼胚的发育及时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
核型胚乳:初生胚乳核的分裂不伴随细胞壁产生。
当胚乳游离核达一定数量时开始细胞化,形成胚乳细胞。
细胞型胚乳:从初生胚乳核开始,核分裂与细胞质分裂、细胞壁形成同步。
胚乳始终以细胞形式存在。
沼生目型胚乳:受精极核第一次分裂时,胚囊被分为2室分别分裂形成多核,再形成细胞结构,完成发育。
外胚乳:有些植物在胚和胚乳发育过程中,珠心组织(2n)未被吸收,珠心始终存在,并在种子中发育成类似胚乳的另一种营养贮藏组织。
5.胚卵经过受精后的合子经过“休眠”状态后,经过多次分裂,逐步发育为种子的胚。
胚的发育迟于胚乳的发育6.胚的发育过程荠菜(双子叶植物)合子第一次分裂——不对称分裂。
经过:原胚期、过渡期、器官分化期,最后达到成熟。
合子→基细胞→胚柄↘顶端细胞→原胚→胚小麦(单子叶植物)合子第一次分裂为斜向分裂,形成胚细胞和胚柄细胞。
发育为棒状胚体时,一侧出现小型凹刻,此处形成胚体主轴的生长点,凹刻以上发育为单子叶(盾片)。
相对的一侧为退化的外胚叶(退化子叶)。
除有盾片、胚根、胚芽外,还有胚根鞘、胚芽鞘。
7.种皮:由1或2层珠被分化发育而来。
8.种子类型有胚乳种子:种子中胚乳的养料,经贮存后,到种子萌发时才为胚所利用。
无胚乳种子:有一些植物,随着胚的形成,胚乳养料随即被胚吸收,贮存在子叶里,使种子成熟时,无胚乳存在,9.果实的形成组成果实的组织,称为果皮,通常可分为三层结构,最外层是外果皮,中层是中果皮,内层是内果皮。
果皮是指成熟的子房壁,如果果实的组成部分,除心皮外,尚包含其他附属结构组织的,如花托等,则果皮的含义也可扩大到非子房壁的附属结构或组织部分。
10.果实的类型(1)按来源真果:果实的果皮单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
假果:除子房外,还有其它部分参与果实组成(花被、花托、花序轴等)。
如:苹果、草莓、瓜类、菠萝(2)单果、聚合果、聚花果单果:由一枚雌蕊形成。
桃、番茄等。
聚合果:离生单雌蕊形成。
如;草莓、八角、聚花果:整个花序形成。
如:菠萝、桑椹、无花果等。
(3)按果皮性质肉果:果皮肉质。
浆果、核果、柑果、梨果、瓠果等干果:果皮干燥。
11.花与果实种子的对应关系12.无融合生殖由卵细胞(n)、助细胞(n)、反足细胞(n)、珠心细胞(2n)、珠被(2n)等不经过精卵融合,直接发育成胚的现象。
包括:(1)孤雌生殖:卵细胞不经过受精直接发育成胚,如蒲公英、早熟禾等。
(2)无配子生殖:由助细胞、反足细胞或极核等非生殖细胞发育成胚,如葱、鸢尾、含羞草等。
(3)无孢子生殖:由珠心或珠被细胞直接发育成胚的,如柑橘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