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行星知识点
行星知识点总结归纳

行星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行星的定义行星是太阳系中天体的一种,它们围绕太阳运转,并且几乎是球形。
目前太阳系中已知的行星共有8颗,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除此之外,太阳系中还有许多矮行星、小行星和类地行星等。
二、行星的分类1. 按运行轨道的位置可将行星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
内行星是指在地球轨道内的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它们与太阳之间的距离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外行星是指在地球轨道外的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它们离太阳较远,大部分是气态行星,且体积较大。
2. 按组成材料可将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和气态行星。
类地行星是由较多岩石和金属组成,表面多为固态,密度较大。
气态行星是由气体和液态物质构成,密度较小。
三、行星的特征1. 大小和质量:行星的大小和质量都不尽相同。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它的直径约为11.2倍地球,质量约为317.8倍地球。
最小的行星是水星,直径只有地球的0.38倍,质量也很小。
2. 表面特征:每颗行星都有其独特的表面特征。
例如,水星的表面多为陨石坑和峡谷,而金星的表面则充满了火山和熔岩平原。
3. 天体特征:行星的天体特征也千差万别。
例如,土星由于其大量的环状结构而著名,而木星则有大红斑和众多的卫星。
4. 自转和公转:行星都有自己的自转和公转周期。
自转是指行星绕自身轴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是指行星绕太阳运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每颗行星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都不相同,有的自转周期很长,有的则较短。
5. 大气层和气候:行星的大气层和气候也各不相同。
例如,金星的大气层主要由二氧化碳和硫酸气体组成,表面温度极高;而地球的大气层富含氧气和氮气,气候适宜生物生存。
四、行星的运动规律1. 公转:行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呈椭圆形,其椭圆的长半径称为半长轴,短半径称为半短轴。
根据开普勒定律,行星公转的速度不是匀速的,而是随着距离太阳的远近而变化。
这也是行星在不同时间出现在不同位置的原因。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八大行星和天体系统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八大行星和天体系统俗话说,“上晓天文下知地理”。
在公共基础知识的地理常识中也经常考查“天文地理”知识,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为了方便考生对天文知识进行储备,整理了关于八大行星以及天体系统的知识点。
一、太阳系1.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
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饮为:(1)水星:最小的行星,古代称“辰星”。
(2)金星:全天中除太阳、月球外最亮的星,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古代称太白或太白金星、“启明”“长庚”。
(3)地球:月球是其唯一的天然卫星。
(4)火星:中国古代称之为“荧感星”,这是由于火星呈红色,荧光像火。
橘红色外表是因为其地表被赤铁矿(氧化铁)覆盖。
(5)木星:为太阳系行星中质量最大的一颗,被称为“行星之王”。
(6)土星:古代称为“镇星”,体积仅次于木星;有一个显著的行星环(可以通过望远镜直接观测),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较少数的岩石残骸以及尘土。
(7)天王星:天王星的光环是继土星的光环被发现后第一个被发现的,有11层已知的光环,但都非常暗淡,最亮的那个被称为Epsilon光环。
(8)海王星:海王星的蓝色是大气中甲烷吸收了日光中的红光造成的。
注意:曾经被认为是“九大行星”之的冥王星于2006年被定义为“矮行星”。
二、其他层次结构概念1.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
约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
银河系的直径约10 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3万光年。
2.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
目前观测到10亿个星系。
3.星系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
平均而言,每个星系团有百余个星系,直径达上千万光年。
现已发现上万个星系团。
包括银河系在内约40个星系构成的一个小星系团叫本星系群。
4.若干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的更高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叫超星系团。
超星系团往往具有扁长的外形,其长径可达数亿光年。
行星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行星的运动知识点总结一、行星的运动形式行星的运动形式主要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周期运动。
在行星运动中,直线运动主要表现为行星在空间中沿着直线轨迹运动,曲线运动表现为行星在空间中沿着曲线轨迹运动,周期运动表现为行星绕恒星运动,在一个周期内轨迹呈现出封闭的椭圆形或圆形。
1. 直线运动在天文学中,直线运动是指行星在空间中沿着直线轨迹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种运动形式主要在行星与其他天体碰撞或受到外力作用时出现,例如行星受到彗星或小行星的撞击,或者受到其他恒星的引力摆动等。
2.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行星在空间中沿着曲线轨迹做匀速或变速运动。
这种运动形式主要是由于行星受到恒星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恒星的引力会改变行星的运动轨迹,使其呈现出曲线运动的特征。
3. 周期运动周期运动是指行星在恒星引力作用下围绕恒星做周期性运动。
这种运动形式最常见,主要表现为行星沿着椭圆轨道绕恒星运动,每一个周期内轨道呈现出封闭的椭圆形或圆形。
二、行星的轨道行星的轨道是其在空间中的运动轨迹,轨道的形状和方向受到恒星的引力和行星的速度影响。
根据行星的轨道形状和方向可以分为椭圆轨道、圆形轨道和双星轨道。
1. 椭圆轨道椭圆轨道是指行星围绕恒星运动时,轨道呈现出椭圆形状。
椭圆轨道主要由轨道长轴和轨道短轴两个参数决定,椭圆轨道的形状和方向与行星的速度、恒星的引力以及其他行星的干扰有关。
2. 圆形轨道圆形轨道是指行星围绕恒星运动时,轨道呈现出圆形状。
圆形轨道的特点是轨道长轴和轨道短轴相等,行星的运动方向与轨道平面法线垂直。
3. 双星轨道双星轨道是指行星围绕两颗恒星同时运动时,轨道呈现出双星形状。
在这种情况下,行星受到两颗恒星的引力作用,轨道形状和方向受到恒星质量和相对位置的影响。
三、行星的速度行星的速度是指行星在空间中的运动速度,其大小和方向受到恒星的引力和行星自身的质量和惯性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行星的速度可以分为径向速度和切向速度。
1. 径向速度径向速度是指行星在轨道上沿着轨道半径方向的运动速度,与行星和恒星之间的相对运动有关。
行星知识点归纳总结

行星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行星的定义行星是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运转的天体,它们本身不发光,而是依靠太阳的光和热来维持生存,而且拥有自己的运动轨道。
目前,太阳系中已知的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二、行星的命名太阳系中的行星大部分是以古代罗马神话中的神祇来命名的。
例如:水星是罗马神话中的信使神,所以命名为“水星”;金星是罗马神话中的女神维纳斯,所以命名为“金星”;地球则是因为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所以从古代就被称为“地球”等等。
三、行星的分类根据运行轨道离太阳的距离远近,行星可以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
内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们的运行轨道靠近太阳,因此它们也被称为“内陆行星”。
而外行星则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的运行轨道较远离太阳,因此也被称为“外陆行星”。
四、行星的特点1. 水星:水星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太阳的行星,它的直径约为4879千米,因此也被称为“岩石行星”。
水星的表面温度极高,达到了约427℃,而且表面没有大气层,因此不适宜生命存在。
2. 金星:金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它的大小和质量与地球相似,因此也被称为“姊妹行星”。
金星的大气层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且地表温度高达450℃以上,使得金星的表面充满了火山、裂缝和熔岩流。
3. 地球: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它的表面覆盖了大量的水和陆地,而且有适宜生命生存的大气,使得地球成为了人类居住的家园。
4. 火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它的表面上有着红色的沙漠和火山,而且它的大气层很薄,因此火星的气候干燥且寒冷,表面温度在-140℃至20℃之间。
5. 木星: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其半径约为71492千米,质量约为地球的318倍,因此也被称为“气态巨星”。
木星的大气层主要由氢气和氦气组成,表面有很多的气旋和云带,而且还拥有许多卫星和环。
6. 土星:土星是太阳系中体积第二大的行星,其主要构成物质和气体与木星相似,也被称为“气态巨星”,而且土星还拥有着美丽的光环和多达82颗的卫星。
行星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星知识点总结大全在我们宇宙中,行星是宇宙中的天体之一,它们是绕着恒星或恒星残骸运转的天体。
行星本身不发光,但通过反射太阳光而显得明亮。
行星在太阳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的运动规律、组成成分以及表面特征都对我们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以及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行星的知识进行全面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够让读者对行星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一章行星的定义和分类1.1 行星的定义行星是指绕着恒星运行的天体,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一直被认为是行星。
这些行星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进行着规律的运动,是太阳系的组成部分。
此外,还有一些类似行星的天体如古柏带天体、矮行星等,它们的定义和分类也是现代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2 行星的分类行星可以按照它们的运动轨道大小、成分特征、形态特征等进行分类。
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可以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
内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们更靠近太阳,因此也被称为“地球类行星”。
外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的轨道更远离太阳,也被称为“巨型行星”。
另外,行星还可以按照它们的成分特征进行分类,包括岩质行星和气态行星。
岩质行星是由地球类行星组成,它们主要由岩石和金属组成,表面多为固态物质。
气态行星是由巨型行星组成,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气体和液体,表面没有坚硬的地壳。
1.3 行星的运动规律行星的运动规律包括公转和自转两个方面。
公转是指行星绕着恒星运行,它们的轨道形状呈椭圆状,且在同一平面上漂浮。
而自转是指行星自身轴线的旋转,这也是行星形成日夜交替的原因。
行星的公转和自转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这也使得天文学家可以准确地预测行星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第二章太阳系中的行星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宇宙家园,其中包括八大行星、一颗矮行星——冥王星、众多卫星、一颗太阳和大量的小天体。
太阳系中的行星各有特点,我们将对它们进行逐一介绍。
常识“八大行星”知识点

【常识】“八大行星”知识点八大行星,是指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和公转方向一致,为自西向东。
唯有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其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一、行星的定义1.必须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2.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3.这个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清理其轨道上的其它物体)。
注:冥王星因为第三条不符,且冥王星的卫星(冥卫一)过于巨大,形成了双行星系统,所以根据这个定义,冥王星被除名为矮行星。
二、分类按其物理性质可以分为两组,一类为类地行星: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较少,有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这四者也因密度大被称为固态行星。
另一类为类木行星:体积大,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较多,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四者也因密度小被称为气态巨行星三、具体介绍(一)水星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量小的行星,也是昼夜温差最大的行星,常和太阳同时出没,中国古代称之它为“辰星”。
(二)金星太阳系中第六大行星,太阳系中温度最高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或太白金星,它有时是晨星,黎明出现于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又是昏星,黄昏后出现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
(三)地球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也是太阳系第五大行星,地球是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行星,地球的天然卫星是月球,也是地球仅有的天然卫星。
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卫星。
(四)火星火星是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在中国古代又称荧火。
(五)木星木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中国古代称为岁星,是太阳系行星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一颗,被称为“太阳系行星之王”,拥有着全太阳系中最快的自转速度。
八大行星按照质量从大到小排列是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六)土星土星是离太阳第六远的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为“镇星”,是太阳系密度品小的行星,可以浮在水上。
八大行星常考常识

八大行星是指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以下是关于这些行星的一些常见知识:
1. 水星:离太阳最近,是最小的行星,表面温度极端,白天非常炎热,夜晚则非常寒冷。
2. 金星:拥有浓密的大气层,因此气候极端,表面温度高达摄氏四百多度,比水星还
要热。
3. 地球:我们所在的行星,生命存在的唯一行星,有液态水存在,适宜生命存活。
4. 火星:有时被称为“红色星球”,表面有许多火山和山脉,曾经有液态水存在的迹象。
5.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拥有多个卫星,其中众所周知的是伽利略卫星。
6. 土星:以其美丽的环系统而闻名,拥有多个环,主要由冰和岩石构成。
7. 天王星: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几乎在一个平面上,因此被认为是“侧倒”的行星。
8. 海王星:太阳系中最遥远的行星,由于距离太阳较远,温度非常低,被誉为“冰川之王”。
希望这些常识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些行星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八大行星相关知识点

八大行星,是指太阳系的八个主要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水星: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小的行星,其公转速度最快。
水星几乎没有大气层,昼夜温差极大,白天温度可高达摄氏427度,夜间可降至摄氏-173度。
2.金星: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唯一自东向西自转的行星,同时它也是地球的邻居。
金星被一层浓厚的大气层覆盖,表面温度高达摄氏462度,仅次于水星。
3.地球:地球是太阳系中第三颗行星,是我们所居住的家园。
地球的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其自转和公转的轨道都呈椭圆形。
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火星:火星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地球的第二小的行星。
火星表面覆盖着大量的氧化铁(俗称铁锈),因此呈现出红色。
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气候寒冷,表面有众多的峡谷、火山和沙丘。
5.木星: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的318倍。
木星的表面由红、褐、白等颜色组成,气候以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为主。
木星的磁场强度是地球的14倍,对太阳系内的小行星和彗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6.土星:土星是太阳系中第二大的行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土星的表面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覆盖,其最著名的特征是环状结构,由冰块和岩石构成。
土星的自转速度极快,大约需要10小时就能完成一次自转。
7.天王星:天王星是太阳系中第三大的行星,也是唯一一个躺在轨道上运行的行星。
天王星的自转轴几乎与公转轨道平行,因此它的四季变化非常缓慢,每个季节持续数十年。
天王星的磁场强度很弱,表面有众多的小卫星。
8.海王星:海王星是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其表面由蓝色的氢气和氦气组成。
海王星的自转速度很快,大约需要20小时才能完成一次自转。
海王星的磁场强度与地球相当,表面有大量的风暴和旋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星相关知识点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属于常考的内容,现从概念、特点、分类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便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增加知识储备。
一、行星的概念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
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
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
二、行星的特点
行星的特点: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质量必须足够大,来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体);必须清除轨道附近区域,公转轨道范围内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
按照这一定义,截至2013年,太阳系内有8颗行星,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水星是最小和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金星又叫启明星,是最亮的一颗星。
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
地球是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
火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是红色行星。
木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
土星有美丽的行星环。
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
土星的卫星最多。
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恒星、行星分别是月球、太阳、金星。
三、行星的分类
1.矮行星
矮行星或称“侏儒行星”,体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围绕恒星运转,质量足以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近于圆球)形状,没有清空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同时不是卫星。
在太阳系行星中,冥王星属于典型的“矮行星”,并不具备行星的地位。
2.可见行星
行星本身一般不发光,以表面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太阳系内的肉眼可见的5颗行星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
最容易观测的行星莫过于金星,它也是天空中最亮的一颗行星。
3.类地行星
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包括水星、地球、火星、金星。
类地行星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
它们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
类地行星的结构大致相同:一个主要是铁的金属中心,外层则被硅酸盐地幔所包围。
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有峡谷、陨石坑、山和火山。
4.巨行星
木星和土星是行星世界的巨人,称为巨行星。
它们拥有浓密的大气层,在大气之下却并没有坚实的表面,而是一片沸腾着的氢组成的“汪洋大海”。
所以它们实质上是液态行星。
5.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这两颗遥远的行星称为远日行星,是在望远镜发明以后才被发现的。
它们拥有主要由分子氢组成的大气,通常有一层非常厚的甲烷冰、氨冰之类的冰物质覆盖在其表面上,再以下就是坚硬的岩核。
【试题】下列各项对于太阳系的描述正确的有()
A.海王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B.太阳系中有一个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
C.太阳发光是因为太阳进行着核裂变
D.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之中
【答案】ABD。
解析: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包括8大行星,距离太阳从近到远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AD正确。
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的密集区域,B正确。
太阳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进行着核聚变,C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