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0~36个月儿童。
二、服务内容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一)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二)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三、服务流程四、服务要求(一)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当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
(二)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
(三)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和技能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四)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五)每次服务后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五、考核指标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年度辖区内按照月龄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0~36月儿童数/年度辖区内的0~36个月儿童数×100%。
六、附件1.1岁以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2.1~2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3.3~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附件11岁以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姓名:编号附件21~2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姓名:编号附件33~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姓名:编号填表说明:1.印制新表格时可在原“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所列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基础上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2.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请在所提供服务对应的选项上划“√”,可多选。
其他服务请注明。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并确保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对相关技术进行统一规范的文件。
本规范主要包括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健康管理师的要求等方面。
一、服务内容1.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包括身体健康评估、病史调查和辨证施治等内容,综合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
2.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的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包括饮食调理、适量运动、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建议。
3.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还应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包括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常见病的预防和应对等方面的指导。
二、服务流程1.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先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检查儿童的基本体征、询问病史等。
2.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健康管理师应进一步进行辨证施治,包括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
3.根据辨证施治结果,健康管理师应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并与家长共同商讨执行计划。
4.在服务过程中,健康管理师应定期进行复诊,评估儿童的健康状况,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健康管理方案。
三、健康管理师的要求1.健康管理师应具有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学历和职业资格,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2.健康管理师应具备较高的中医药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进行健康管理。
3.健康管理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与儿童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信任和互动关系。
4.健康管理师应具备持续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及时更新中医药知识和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的制定,有助于规范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和必要的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儿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预防常见病的发生,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同时,规范健康管理师的要求,能够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文件,对提高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0-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面色、望头
发、望形态,
6岁
察舌切脉。
.
第三部分 儿童中医诊断方法
儿童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根据 儿童的生理特点,以望诊为主 一、望面色
儿童正常面色为红润有光泽。面色萎黄,多为脾虚;面 色苍白,多为血虚或寒证;面色发红,多为热证。若眼周发 暗、面部有白斑为异常。 若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或惊风先兆,建议转诊。
二、推拿注意事项
(一)操作前需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冬青膏等介质。
(二)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 划伤小儿皮肤。
(三)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 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
(四)推拿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
(五)局部皮肤破损、骨折早期不宜推拿。
.
.
二、望形态
望形态包括望形体和望动态,即观察儿童形体的 胖瘦强弱和动静姿态。重点察看以下几方面: (一)囟门:前囟1岁半前闭合为正常。若前囟迟闭、突起、
凹陷均为异常。 (二)头发:头发柔润光泽为正常。若头发稀疏、干枯、 脱落、有枕秃为异常。 (三)体态:姿态活泼、胖瘦适中为正常。若多动不宁或 蜷曲少动、形体消瘦或肥胖为异常。
.
(六)揉足三里
主治:腹胀、腹痛、腹泻、呕吐、下肢萎软无力等。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100—300次。
.
(七)捏脊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
位置:背脊正中,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操作: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手心朝上,食 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施术时应从 儿童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由于长强不易取穴,实际操作时可从尾 骨下开始),术者用双手的食指与拇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轻推患儿 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儿童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 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的先后顺序, 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上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这叫捏1遍,如 此捏6遍,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患儿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 ,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 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的拇指腹 部在患儿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 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 .
《0-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ppt

五、小儿体质中医分型标准
五.小儿体质中医分型标准
(一)均衡质:形体中等匀称,神情活泼,面色润泽,饮食、睡 眠、二便均正常,舌色淡红,舌苔薄白或白,平素较少患病。
肺脾不足 肺肾不足
气阴两虚型 气虚型 痰湿型
阴虚型 阳虚型
(二)不均衡质
内热型
黄石市中医院
五、小儿体质中医分型标准
(二)不均衡质 1、肺脾不足: A、出生体重≥3kg,B、现身高体重达标;C、有汗多、大便 或溏或秘、易感冒等其中一项者。再根据阴阳的偏颇分为气阴 两虚型、气虚型和痰湿型。 (1)气阴两虚型:在上述3项基础上,有生长发育情况一般 或稍差,形体偏瘦,脾气较急躁,睡眠欠安,眠中易汗,大便 多干结,唇红,舌质红、少苔或花剥或少津者。 (2)气虚型:在上述3项基础上,有生长发育情况一般或稍 差,形体虚胖,面色萎黄,动则汗多,大便不实或先干后溏, 舌质淡红、苔白或腻者。 (3)痰湿型:平素多恣食肥甘厚腻,或自身或其家族多有湿 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家族遗传倾向病史。形体虚胖,或嗜 食肥甘、大便易溏,舌多胖、苔多腻。易发湿疹、哮喘、水肿、 泄泻等疾病。此类小儿感受外邪后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病程多 较长,以夜间及晨起咳嗽增多,或白天活动后咳嗽加重,咳甚 呕吐痰涎。 黄石市中医院
黄石市中医院
七、儿童中医保健方法和技术
(三)推拿及方法 6. 注意事项 (1)根据需要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冬青膏等介质。 (2)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划伤小 儿皮肤。 (3)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免凉手 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 (4)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 (5)局部皮肤破损、骨折不宜按揉。
五、小儿体质中医分型标准
(二)不均衡质 2、脾肾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A、出生体重<3kg;B、现在身高体重不达标;C、易病。根 据阴阳的偏颇也分为阴虚型和阳虚型。 (1)阴虚型:在上述3项基础上, 有形体瘦小或偏瘦,面红唇红,喜动 易怒,睡卧多汗,食少便结,舌质红 或干,少苔或花剥苔者。 (2)阳虚型:在上述3项基础上, 有生长发育情况较差或异常,面色晄 白,精神不振,少动少语,胃纳不佳, 大便不实,舌质淡、苔白或腻者。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1. 引言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儿童健康管理领域。
儿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疾病易发、易变的阶段。
中医药在儿童健康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制定本技术规范。
2. 术语和定义•儿童:指年龄在出生后28天至14周岁的儿童。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指以中医药理论和技术为基础,针对儿童的健康需求和疾病特点,提供的预防、保健、诊疗等综合性服务。
3. 服务范围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包括: 1. 健康评估:通过中医体质辨识、问诊、观察等方式,评估儿童的整体健康状况和体质特征。
2. 预防干预: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环境特点,进行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包括生活方式指导、食疗、穴位保健等。
3. 疾病诊疗: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
4. 康复护理:对慢性疾病、康复期疾病和残疾儿童进行中医康复护理。
4. 服务流程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常规流程包括: 1. 登记服务:收集儿童基本信息和病史资料,建立电子档案。
2. 体格检查: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中医体质辨识。
3. 问题评估:分析体格检查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评估儿童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4.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问题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5. 实施治疗措施:按照治疗方案,进行中医药治疗和康复护理。
6. 随访服务:定期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5. 人员要求为保障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参与服务的人员应具备以下要求: 1. 医疗机构应设有专门的儿科中医药管理团队,包括中医药医师、注册护师和康复师等。
2. 中医药医师应具备中医药相关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持有中医医师执业资格证书。
3. 注册护师应具备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执业护师证书,并接受相关培训。
4. 康复师应具备康复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康复治疗师证书,并接受相关培训。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0~36个月儿童。
二、服务内容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一)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二)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三、服务流程四、服务要求(一)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当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二)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
(三)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和技能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四)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五)每次服务后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五、考核指标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年度辖区内按照月龄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0~36月儿童数/年度辖区内的0~36个月儿童数×100%.六、附件1.1岁以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2.1~2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3.3~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附件11岁以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姓名:编号附件21~2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姓名:编号附件33~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姓名:编号填表说明:1.印制新表格时可在原“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所列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基础上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2.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请在所提供服务对应的选项上划“√”,可多选。
其他服务请注明。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㈡起居调摄 1.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步养成夜间睡眠、白天活动的 作息习惯。 2.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适时把尿;培养每日定时大便的 习惯。 3.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生长 发育。
4.四季调摄 春季注意保暖,正确理解“春捂”;夏季纳凉要适度,避 免直吹电风扇,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秋季应避免保暖过度, 提倡 “三分寒”正确理解“秋冻”;冬季室内不宜过度密闭 保暖,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捏脊法的另一种操作方法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 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 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 移。 注意:操作时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
⑶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3.按揉足三里 ⑴足三里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 前缘一横指处(见图3)。
⑵操作:操作者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前半段对合,挟
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 捏边向项枕部推移。沿背部督脉(后背正中线)自下而上,从尾骶部( 长强穴)开始至颈部(大椎穴)。一般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在捏最后一遍时,可捏三下,向上提一次,称为“捏三提一”,目的在 于加大刺激量。(见图1.2)。
Page 14
0-36个月儿童中医调养服务
二、服务流程 ㈠预约儿童家长 在儿童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0月龄、36月 龄时,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预约儿童家长 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㈡儿童中医饮食起居指导
根据不同月龄儿童的特点,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 养、起居活动指导
Page 16
㈢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 在儿童6、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0~36个月儿童。
二、服务内容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一)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二)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与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三、服务流程四、服务要求(一)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当结合儿童健康体检与预防接种的时间。
(二)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与条件。
(三)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与技能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她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四)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五)每次服务后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五、考核指标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年度辖区内按照月龄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0~36月儿童数/年度辖区内的0~36个月儿童数×100%。
六、附件1.1岁以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2.1~2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3.3~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附件11岁以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姓名: 编号附件21~2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姓名: 编号附件33~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姓名: 编号填表说明:1.印制新表格时可在原“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所列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基础上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2.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请在所提供服务对应的选项上划“√”,可多选。
其她服务请注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凹陷均为异常。 (二))体态:姿态活泼、胖瘦适中为正常。若多动不宁或
蜷曲少动、形体消瘦或肥胖为异常。
三、察舌
舌体柔软,伸缩自如,舌质淡红润泽,舌苔薄白为正 常。若舌质红、淡白胖大、紫黯有瘀斑,舌苔黄、厚腻、剥 脱为异常。
五、察大便
正常儿童的大便应该是色黄而干湿适 中,日行1—2次。对婴儿而言,母乳喂养 ,大便呈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牛奶、羊 奶喂养,大便呈淡黄白色,质地较硬,有 臭味,1日3次左右,均属正常。
若大便干结成球,排便困难,数日一 行,或大便清稀,夹有未消化食物或粘液 ,一日数次,均为异常。
第四部分 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
四、察指纹 3岁以下小儿须察指纹。小儿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的浅表静脉。
指纹分三关:自虎口向指端,第1节为风关,第2节为气关,第3节 为命关。
看指纹时应将小儿抱于光亮处,医生用左手食指、中指固定患 儿腕关节,拇指固定其食指末端,用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桡侧命 关向风关轻轻推几次,使指纹显露。正常小儿的指纹为淡紫隐隐 ,风关以内。若指纹淡红、青紫,达气关以上,推之涩滞为异常 。若指纹达命关,而非一向如此,则提示病情危重。
2.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遵循古训“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 。”
(三)运动保健
1.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
2.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如跳绳、拍球等。
三、儿童饮食宜忌
1.大便干结:宜进食绿色蔬菜(芹菜、白菜、萝卜 等)、水果(香蕉、苹果、火龙果等)、粗粮(玉米、 燕麦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腻食品。
(一)饮食调养
二、4—6岁儿童日常保健 1.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
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
2.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按时,相对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 偏食。培养独立进餐的能力。
(二)起居调摄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规律,定时排便。
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 第一规部范分 服务要求
第二部分 管理程序 第三部分 儿童中医诊断方法 第四部分 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 第五部分 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
第一部分 服务要求 一、开展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应当具备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2.腹泻:宜进食薏苡仁、山药等;忌食生冷、油腻 食品。
3.食欲不振:宜进食扁豆、莲子、山楂等;忌食寒
凉、煎炸、甜腻食品。
第五部分 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 宜技术和方法
一、常用推拿方法 二、推拿注意事项 三、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
以下为0—36个月儿童和3岁至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可以选择的时间以 服务的基本流程。
表1 0-36个月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
表:
满月 3 月龄 6 月龄 9 月龄 12 月龄 18 月龄 24 月龄
●询问近期
正
发育和健康
常
情况,重点
询问小儿的
饮食、大便、
活动等情
可
况。
疑
●中医检
或
查。以望诊
根据各试点地区实际情况,各地区可结合预防接种程序的时 间要求,至少在6月至1岁期间、1至3岁期间、3岁至6岁期间各 进行一次中医健康指导(至少3次),主要内容为:
一、运用中医四诊合参①方法对儿童健康状态进行辨识,以望诊为主。 二、提供儿童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足三里、涌泉等常用穴位按揉、 腹部推拿、捏脊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 三、对各年龄段儿童常见疾病或潜在因素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 诊建议。 四、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五脏六腑的功能不 够完善,尤其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不足,较成年人容 易患病,因此应加强儿童日常保健。
一、0—3岁儿童日常保健。 二、4—6岁儿童日常保健。 三、儿童饮食宜忌。
(一)饮食调养:
一、0—3岁儿童日常保健 1.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纵儿所好,乳食无度。
(二)起居调摄:
1.婴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 婴幼儿衣者应 寒温适宜,避免过暖。
2.婴幼儿要有足够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 作息习惯。
3.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从事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为接受过儿童中 医保健知识技术培训的中医类别医师或其他类别医师。
三、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 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四、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可以与预防接种程序时间 相结合。
五、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第二部分 管理程序
异
为主:重点
常
望面色、望
形态、察舌、
察指纹。检
查是否有五
迟五软②。
正 常
进行 针对 性中 医健 康指 导或 建议 转诊。
中医健 康指导: 中医饮 食起居 指导; 常用中 医保健 方法; 常用穴 位推拿 保健方 法; 发放中 医健康 教育处 方。
30 月龄
36 月龄
表2 3-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
表: 3岁 4岁 5岁 6岁
●根据小儿
正
体质特点和
常
病理特点,
询问发育和
患病情况,
测量体重、
可
身长,按照
疑
生长发育参
或
考值评估。
异
重点询问小
常
儿的饮食、
大便、活动、
睡眠等情
况。
●中医检
查。重点望
面色、望头
发、望形态,
察舌切脉。
分析 原因, 进行 针对 性健 康指 导,必 要时 转诊。
中医健 康指导: 中医饮 食起居 指导; 常见疾 病的中 医保健 方法; 常见穴 位的推 拿保健 方法。
第三部分 儿童中医诊断方法
儿童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根 据儿童的生理特点,以望诊为主 一、望面色
儿童正常面色为红润有光泽。面色萎黄,多为脾虚 ;面色苍白,多为血虚或寒证;面色发红,多为热证。 若眼周发暗、面部有白斑为异常。
若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或惊风先兆,建议 转诊。
望形态包括望形体和望动态,即观察儿童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