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一些反思

合集下载

文言文教学实践的反思(3篇)

文言文教学实践的反思(3篇)

第1篇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文言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文言文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言文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对文言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过分追求字词解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详细解释,导致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字词上,忽视了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感悟。

2. 忽视了文言文的思想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文言文的语言形式,而忽视了其背后的思想内涵,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流于表面。

3. 忽视了文言文的审美价值。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文言文的审美价值,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二、教学方法单一1. 讲授法为主。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授法为主,将文言文知识传授给学生。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知识储备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

3. 忽视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文言文的相关图片、视频等,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言文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1. 评价内容单一。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字词解释和文章背诵,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评价。

2. 评价方式单一。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笔试、背诵等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潜力。

3. 评价时间不合理。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在学期末进行集中评价,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四、改进措施1. 明确教学目标。

过秦论教学反思简短

过秦论教学反思简短

过秦论教学反思:
一、本文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言辞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而我们的学生语文基础普遍
较差,因此在理解文章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2.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高,对于长篇的文言文更是感到吃力,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3.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互动,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
闷。

二、改进措施:
1.在讲解文言文时,注重对关键字词和句式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同时,
通过让学生朗读、翻译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翻译水平。

2.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历史故事、文化背景等
知识,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同时,可以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时,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实施,相信能够提高过秦论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并提高语文素养。

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20篇简短

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20篇简短

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20篇简短教学反思1:今日教授《赤壁赋》一文,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了文中苏轼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我发现学生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仍然不够,导致理解文意时有些吃力。

未来应加强对学生文言基础知识的训练。

教学反思2:在教《陈情表》时,我尝试让学生扮演李密,通过第一人称的方式表达情感。

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但部分学生仍停留在对字词的机械翻译上,对文意的深层含义理解不足,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加强的。

教学反思3:在教《鸿门宴》时,我着重分析了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在宴会中的心理变化。

我发现学生对古代历史人物的了解有限,这影响了他们对文言文人物形象的理解。

未来应加强对学生古代文化背景的普及。

教学反思4:今日教授《六国论》,我引导学生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以及苏洵对此的看法。

我发现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篇章结构把握不够,导致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有所欠缺。

未来应加强对学生文言文篇章结构的训练。

在教《师说》时,我强调了韩愈对师生关系、从师态度的看法。

我发现学生对文言文中的人文精神理解不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代文化背景了解不够。

未来应加强对学生古代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的普及。

教学反思6:在教授《寡人之于国也》时,我着重讲解了孟子关于“民本”的思想,并引导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思想的启示。

通过课堂讨论,我发现学生对于文言文中的思想观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教学反思7:在教《劝学》时,我强调了荀子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我发现学生对于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不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教学反思8:在教授《游褒禅山记》时,我引导学生分析了作者王安石的旅游体验和人生感悟。

我发现学生对于文言文中的人生哲理理解不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教学反思9:在教《琵琶行》时,我着重分析了白居易对音乐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我发现学生对于文言文中的音乐元素理解有限,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普及。

文言文翻译的教学反思

文言文翻译的教学反思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以其言简义赅、含蓄深邃,故而难以通晓。

然古文之美,实为中华文明之瑰宝,故而吾辈学子,必须通晓之。

然文言文翻译教学,实为教育之难点,如何使学子们能理解、掌握文言文,实为吾辈教师之责任。

今日,余就文言文翻译教学进行一番反思。

一、重视文言文词汇教学文言文词汇繁多,且许多词汇在今人日常生活中已不再使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文言文词汇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常用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具体做法如下:1. 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帮助学生查找生僻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2.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词汇的语境义,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汇。

3. 通过词汇类比、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文言文词汇。

二、注重文言文语法教学文言文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文言文语法教学,让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语序等语法特点。

具体做法如下:1. 分析文言文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式特点。

2. 讲解文言文语序,如主谓宾语序、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语序特点。

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异,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法的敏感性。

三、强化文言文翻译技巧训练1. 注重直译与意译的结合。

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使译文通顺易懂。

2. 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如增、删、调、换、补等。

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这些技巧。

3. 注重翻译的准确性。

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原文的意义,避免出现误译、漏译等现象。

四、加强文言文阅读训练1. 鼓励学生多读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可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言文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2. 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的关键词、句子结构、段落大意等。

3.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总之,文言文翻译教学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文言文》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反思15篇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言文》教学反思篇1关于文言文的讲法,思路永远相同:读文章、介绍作者及背景、翻译、内容、思想情感、总结拓展,真的没有什么新意。

因为文言文似乎总是每一次考试的重点,老师也是特别重视,像我,每一个字词都希望强调到位。

我也深深知道自己的教学存在的弊端,企图在文言文教学中讲得生动形象,让他们能够听得有趣,记得牢固。

课前专门去请教了师傅,她说可以在教学中穿插一下小故事;翻译的时候讲一讲人物形象分析或者背景,交叉进行,避免一直讲翻译,让学生感到疲倦。

针对她提出的问题,我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认真挑选了好几则《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小故事,有文言文版的,还有我自己记在脑子里白话文版的,以备调节课堂的不时之需。

事与愿违,课堂上还是出现了很多的状况:1、对学生的能力估计不足,他们提前没有将课下部分注释誊写在文本内,我在讲得时候,他们一直埋头记笔记。

2、没有给同学们自己展示的机会,一节课基本上都是我自己在讲,跟学生没有进行良性有效的互动;3、准备的故事和当堂练,课堂上也没有进行,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梳理文本内容上了;4、教学过程中情绪不稳定,看同学们一直在记笔记,到后面有些慌乱,部分重点内容就讲漏了,而且语气中已经有了愤怒的情绪;5、部分同学的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一组和四组的同学,个别已经走神了。

这一节课下来,我反思了很多,发现在我的语文课上,已经需要同学们靠意志力来支撑了,这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所有人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后喜欢你的课堂了他,哪怕他们一节课只有三十分钟是有效的,那也足够他们来学习新的知识了。

如何把课堂变得有趣而又不流于形式,我一直在努力,但是期间的度一直没有办法把握。

《文言文》教学反思(通用7篇)

《文言文》教学反思(通用7篇)

《文言文》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反思(通用7篇)《文言文》教学反思1《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让人感动。

《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所作的一篇散文。

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件事情,并讽刺了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教学难点是: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音乐渲染,创设情境。

上课伊始,我便以古琴弹奏“高山流水”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

在理解“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时,我精心选取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补充介绍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故事以凄婉动人的音乐加以烘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伯牙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使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甚至有女学生当场哭出声音。

2、反复朗读,感受文言之美。

文章不厌百回读,文言文的读更加重要。

在初读环节我就发现学生能够读通顺,但不会断句,没有节奏。

我适时范读,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古文,与我们现在一般的文章不同,读古文要注意断句,讲究节奏、韵律的美感,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就是我们说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在初读、再读环节,学生的读就已经达到六遍之多,学生依然不能读出节奏、感情,更读不出韵味。

于是,我把朗读与理解进行有机地结合,比如文章的前四句,在理解了意思以后指导学生要读出高兴、激动、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读出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

学生在朗读中反复地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中提升朗读。

最后,学生的朗读有了质的飞跃。

3、关注过程,指导学法。

整个小学阶段只安排了两篇文言文的学习,如何学习文言文,方法指导显得特别重要。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不断地总结学法。

初读感知的时候告诉学生:“读古文不妨多看看注释,这能帮助同学们阅读。

教学反思范文(15篇)

教学反思范文(15篇)

教学反思范文(15篇)教学反思范文1昨日我执教了五年级下册的文言文《杨氏之子》,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

在一次公开课上,我听到一位老师教学了这篇课文,因为就学法、教法和她有不同的理解,为了验证我想法的合理性、可行性,我决意亲身将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做实践的检验。

我认为文言文的教学,因为学生对它的接触少、理解难,自然应该在目标定位上要求低一些,着重初步的感受、理解,进而产生喜爱之情。

然而文言文的教学若学生通过初步的感受、理解,初次的学习后,对__的意味没有产生足够的体会,则他们对文言文不可能产生热爱之情,他们很有可能因此而觉得文言__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产生厌倦、厌恶情绪。

所以初次的文言文教学应该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文言文的情感方面下功夫。

但这些目标的达成都有赖于切实的课堂行动,最最要紧的便是:教给学生以简单可行的方法,尽量展示用这样的方法学习的全过程,并取得真实的效果理解文意、体味文趣。

在昨日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和我的状态都不大好,有些紧张,可喜的是最终调整过来了。

教学基本按着先前的预设进行,但一开始我便忘记了题目意思理解和生字读写这两个小环节。

随后发现时已进行到深读版块,一边因为自己的失误而惭愧不已,一边又努力寻找适宜的时机做补充。

我想当时这么做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我尚难以脱离预设的东西,做随机应变的教学。

二是我确实觉得教学中缺了这两处对学生塌实的学产生了影响。

后来终究逮到机会嵌进去了,但直到现在想起仍觉得深深的紧张,设若当时我稍微犹疑一些,不做补足的`话,这课也许就多了更多的缺憾,不但形式上难以完整,而且学生的学也必会产生更多的缺憾。

当铃声响起时,我的课堂教学基本完成,勉强算得上完整。

从学生当堂的反应来看,尽管有些因怯场而显得紧张、冷漠,但从他们的回答和书本上的笔记来看,应该大部分达成了预定的目标了。

这是值得欣慰的。

现在回想这节课,我觉得她给我带来的收获是丰富的。

她叫我明白自己在课堂调节方面的很多不足,正是因此而不能引领学生更快的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

文言文教学听课 心得体会(共5篇)

文言文教学听课 心得体会(共5篇)

文言文教学听课心得体会〔共5篇〕第1篇: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进步自己的欣赏品位。

因此,教好文言文是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

心得之一:要转变观念。

文言文教学根本上是文学教学。

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

《桃花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等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

《与朱元思书》是所谓‘应用文’的一种书信,然而选入语文教材并不是用它教给学生怎样写信……只是由于吴均的信写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富春江美景跃然纸上。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我们应侧重于朗读、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享受文中之“雅”,进展审美教育。

心得之二:要走出误区。

误区一:文言文教学目的单一,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

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根底,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的之一,但仅此一个目的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还得全面学习课文的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根底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进步读写才能。

此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联络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进展思想品德教育。

比方教《爱莲说》,教育学生学做“君子”,学习洁身自好、端庄正直、不攀富贵的君子品格。

教《岳阳楼记》,启发学生效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热爱祖国,报效人民。

误区二:文言文教学方法单一。

一般文言文教学都是老师一讲到底,一灌到底,似乎学生只需记忆就行了。

我们对学生的才能估计太低了,文言文教学不是外语教学,仍是母语教学,不是从零开场,因为“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开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一些反思
发表时间:2017-06-05T14:13:54.767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2月作者:卢婵[导读] 课本中的文言文是经过千百年的时间冲洗而流传下来的文质兼美的名篇,是文言文中的精品。

西和县第二中学
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其中有相当多的优秀作品,无论在思想认识方面,还是在写作欣赏方面,都能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

因此,首要的问题是在我们学习继承这份优秀文化遗产的时候,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机械地认为这些作品已远离我们的生活实际,可以马马虎虎地去对待。

我们应该仔细地去品味,仔细去体会文字背后隐藏的秘密。

课本中的文言文是经过千百年的时间冲洗而流传下来的文质兼美的名篇,是文言文中的精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是人文思想教育的素材。

然而,在现实当中,文言文似乎并未展示出其迷人的魅力。

文言文的教和学并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对教师而言,文言文教学难度大,让学生吃透不易,对学生而言,文言文枯燥乏味,难以理解。

文言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难以攻克的环节。

高中阶段,文言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时,作为语文考试中的难点之一的文言文翻译,赋分越来越多,越来越受重视。

经过考点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无论实词、虚词、句式、文句理解还是语段翻译,无一不是源自课内;历年考点的设置,几乎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

不得不承认,我为了应试,曾经采用了“满堂灌”的形式教学,“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经常被死死扣住。

我繁琐的讲解和文言文阅读阅读资料的详细注释使学生疏于思考,人云亦云。

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丧失信心,课堂提问时,便敛声屏气。

这种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的教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失殆尽。

佶屈聱牙、深奥难懂、堪比天书的文言文教学如何才能逃出这个命运的桎梏呢?“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教学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新高中课文课程标准》其实也就是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

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生效。

因此,教师应打破“一言堂”的沉闷局面,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使其不再视学习文言文为畏途。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立足于课内,把知识点辐射到课外呢?应当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呢?
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所做的一些尝试:
首先,诵读感知文言美,增强情感体验。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古人上私塾学习,无非就是先生教学生认字读书,学生在一遍遍诵读中慢慢体会其深刻含义。

今天文言文教学若要真正走出困境,也应借鉴传统的诵读教学法,从过去重视讲翻译、教语法等转移到指导吟诵、美读上来。

老师可以进行准确的范读,让学生在老师的诵读中感知文章的魅力。

然后再训练学生读准语音,读准句读,掌握文言文音调、语言、停顿、重音等的诵读技巧。

让学生在诵读中加深了对文本的认识,理解作品的内在含蕴以及艺术魅力,使其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震撼,与作家情感形成共鸣。

其次,“言”“文”合一,共创佳境。

凡会读文章的人,阅读大体都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读文言文也不例外。

“言”的教学是基础,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文言常识,对于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必要的。

每次学生预习课文,我总是要求学生把重要的实虚词标注到课文上,以加强理解。

长时间的积累必然对学生文言文功底有质的飞跃。

学生文言能力的提高对于“文”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他就能自己创造性地阅读文言作品,去品味文言文的魅力,去跨越时空“替古人担忧”,去同屈原李白仙游,细细品味其中的乐趣。

“文”的魅力在于能够使学生用心去体会文中人性美、智慧美、文化美,让学生自由地去品味文明的传承、经典的流行。

再次,尊重学生,还学生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参与掌握知识,乃是唤起学生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必要条件。

”新课程背景下,要学好文言文,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课上课下发挥出主人翁地位。

可以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可以让学生就文章内容展开讨论交流;也可以指导学生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自导自演,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展示自己的表演天赋,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师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本的主人,成为知识的掌舵者,学生才能有所收获。

总而言之,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文言文意思的理解是前提,同时也是一项语文知识和文字材料理解能力互动的综合性练习。

学生要在教师的引领下与古人“对话”,通过“对话”感受亲近历史文人的情感,激发自身的求知欲,才能真正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树高千尺,叶落归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我研究的基础,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活动,就一定能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学习文言文的热情,真正感受到文言文教学巨大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