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个人事迹材料12篇
精准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汇报材料5篇

精准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汇报材料5篇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汇报材料1 “刚哥躬耕百十天,野生散养君莫嫌,瓜熟蒂落巴土香,皮脆肉沙味甘甜……即可游步亲采摘,__来相见。
”8月5日,一首打油诗在朋友圈传开,不到一周,__村富隆富硒农庄6亩西瓜第一批成熟瓜全部销售。
这是驻__县__镇__村第一书记__支持农庄发展、带动贫困户发展水果、提供务工岗位助力贫困户脱贫的一件小事。
__村位于长江巫峡口北岸,8个村民小组,村民XXX户1XX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XXX户XXX人。
20**年县委、县政府把__村纳入精准脱贫整村推进村,当年12月,县交通运输局推荐、县委组织部选派__到__村任第一书记。
近两年来,这个第一书记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村里广为流传。
__村的“公务车” “家住八组的__、四组的向家孝均已七十高龄,行动不便,每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了让两位老人参加活动,他总是提前开车把他们接到村党员活动室。
”该村副主任李大兵说。
这样,调解纠纷、发展产业、开屋场会、道路施工,__总是开着“公务车”,毫无怨言地服务村民。
一次,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六组李远成、向传西、张贵成走回去太远。
__看到他们正在发愁,连忙开车将他们送回家。
__接送六组李远成好几次了,他心想:“徐书记送我这么多次了,我得给他油钱”。
便顺手从兜里掏出XX元钱塞给他,__婉言拒绝。
500多天,每天行程数十公里,先后几次更换轮胎。
在扶贫路上,__的私家车成了名符其实的__村“公务车”。
__村的“亲戚”多作为第一书记,__在村里的联系户有九户。
现在九户贫困户都成了他的“亲戚”,最有缘分的要数__老人家。
__介绍说:“之所以和老人家很有缘分,是因为刘老今年69岁了,到农历7月19日就是他七十大寿,比我父亲大两岁。
我参军三年,刘老的儿子还正在服兵役,我应该替远在部队服役的刘先才照看着老人。
” “过年了,他儿子不能回家尽孝,我就去送几瓶酒。
八一建军节他儿子要为国尽忠,我就送点生活用品慰问一下,让做父亲的多一份自豪。
2020年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篇

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篇精准扶贫先进个人典型事迹一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从严治党责任,做好五级示范抓引领工作,真正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阿荣旗水利局包扶干部王君华同志不断加强同党员群众的沟通联系,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一、认真履行职责,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七进农家”宣传读本的作用,利用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阵地,采取会议宣讲、现场答疑、田间串讲、发放宣传资料等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形式,宣传国家惠民政策、法律法规及上级指示精神,让村民了解掌握政策,用足用好政策,增强村民遵法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引领员入户走访经常遇见群众询问领取低保款、粮食补助金和救助款等惠农政策问题,引领员不怕繁琐与麻烦,耐心细致讲解,遇到困难不推诿。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旗水利局引领工作队成员共举办“七进农家”、对贫困户种养殖业进行培训47期,培训农民3142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
二、工作严谨,责任心强引领员王君华在走访贫困户过程中不慎摔倒,头部受伤,缝了十多针,在医院住院一个月,住院期间通过电话积极了解贫困户生活方面的困难,病情得到好转以后及时投入扶贫工作。
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逐户走访、实地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基层组织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惠农政策落实、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对长期存在的信访纠纷事项及群众提出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动脑子、出点子、找路子,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引领员把引领村组的贫困户和弱势群体作为入户走访的重点对象,详细了解家庭基本情况、导贫原因。
梳理汇总后,将其分为无发展能力的救助对象和有发展愿望、条件的引领对象,采取“输血式”救助和“造血式”引领的方法,为救助对象办理低保、捐衣物,逢年过节送米、面、油和慰问金等。
为引领对象提供合适创业的项目,免费办理贷款,积极争取国家惠农政策等。
2016年以来,共慰问贫困群众300余户,送去慰问金4000多元,送去米面油、猪肉等慰问物资折合人民币2万余元,解决群众困难80余件。
个人扶贫工作先进事迹(通用7篇)

个人扶贫工作先进事迹(通用7篇)个人扶贫工作先进事迹篇1和平农场连续亏损了二十九年,是广东垦区七大贫困场之一。
现有总人口7784人,其中特困职工510户,2146人,占全场职工产数的20%,占总人口的27%。
为尽快帮助职工脱贫致富,省农垦总局和茂名农垦局党组十分重视,两级局扶贫办的同志多次到和平农场与场领导一起研究扶贫发展的方向,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提出要发展立体农业的扶贫工作思路。
为了将农场的扶贫思路尽快落实到扶贫工作中去,几年来,赖超英同志怀着一颗让职工群众尽快摆脱困境的赤诚之心,无私地奉献,她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农场的扶贫工作中,走遍了农场26个生产队,积极推动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全场扶持的183户,有151户已经脱贫,脱贫率83%,20__年全场劳均收入4123元,比上年增长27%。
一、走队串户,摸清情况。
为摸清全场特困职工的底子,掌握扶贫工作的第—手材料,赖超英带着工会另外一位女同志,不怕辛苦,顶着烈日,冒着寒风,骑车下队,走遍二十六个生产队,走访500多户职工家庭,她的小本子上详细地记录了每个特困职工的各种情况,如职工家庭收入、特困原因、思想状况、技术特长、解困要求和家庭地址等等,这个小本子凝结了她的多少心血,其中的艰辛有谁知?有一次到三队去了解情况,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周围都没有避雨的地方,她们两个一下被淋成落汤鸡。
三月的天气还是有点寒气,经雨水一淋,全身又冷又饥,直打哕嗦,即使如此她们仍然坚持继续工作。
有时上山看果园、看猪栏,由于山高路滑摔跤扭伤脚的事时有发生。
这些困难都没有吓退赖超英同志和她的伙伴。
经过一段时间的排查,终于详细地掌握了全场特困职工的第一手材料,并针对不同的类型,建立了510户特困职工档案,为分类实施扶贫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苦口婆心,改变观念。
和平场贫穷了二十多年,职工的工资和产品款常常不能及时兑现,职工对贫穷已经麻木了,有—天过一天。
特别是一些特困户人穷志短,对脱贫致富缺乏信心。
精品-扶贫个人事迹材料六篇

扶贫个人事迹材料六篇扶贫个人事迹材料六篇【篇一】“刚哥躬耕百十天,野生散养君莫嫌,瓜熟蒂落巴土香,皮脆肉沙味甘甜……即可游步亲采摘,**来相见。
”8月5日,一首打油诗在朋友圈传开,不到一周,**村富隆富硒农庄6亩西瓜第一批成熟瓜全部销售。
这是驻**县**镇**村第一书记**支持农庄发展、带动贫困户发展水果、提供务工岗位助力贫困户脱贫的一件小事。
**村位于长江巫峡口北岸,8个村民小组,村民316户110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1户537人。
2015年县委、县政府把**村纳入精准脱贫整村推进村,当年12月,县交通运输局推荐、县委组织部选派**到**村任第一书记。
近两年来,这个第一书记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村里广为流传。
**村的“公务车”“家住八组的**、四组的向家孝均已七十高龄,行动不便,每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了让两位老人参加活动,他总是提前开车把他们接到村党员活动室。
”该村副主任李大兵说。
这样,调解纠纷、发展产业、开屋场会、道路施工,**总是开着“公务车”,毫无怨言地服务村民。
一次,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六组李远成、向传西、张贵成走回去太远。
**看到他们正在发愁,连忙开车将他们送回家。
**接送六组李远成好几次了,他心想:“徐书记送我这么多次了,我得给他‘油钱’”。
便顺手从兜里掏出20元钱塞给他,**婉言拒绝。
500多天,每天行程数十公里,先后几次更换轮胎。
在扶贫路上,**的私家车成了名符其实的**村“公务车”。
**村的“亲戚”多作为第一书记,**在村里的联系户有九户。
现在九户贫困户都成了他的“亲戚”,最有缘分的要数**老人家。
**介绍说:“之所以和老人家很有缘分,是因为刘老今年69岁了,到农历7月19日就是他七十大寿,比我父亲大两岁。
我参军三年,刘老的儿子还正在服兵役,我应该替远在部队服役的刘先才照看着老人。
” “过年了,他儿子不能回家尽孝,我就去送几瓶酒。
八一建军节他儿子要为国尽忠,我就送点生活用品慰问一下,让做父亲的多一份自豪。
精准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精准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篇一: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全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被残疾人称为“好帮手”、“贴心人”的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阙柳松同志,1991年至1994年曾兼任第一届县残联理事长,1998年5月,一纸调令又将他调到残联任理事长。
到残联后,他所面对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但他很快进入了角色。
功夫不负有心人,阙柳松同志带领全县残疾人工作者实施的“松阳县残疾人扶贫攻坚”工程得到了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认同:2021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国家部委评为“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
6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怀着对残疾人,特别是被贫穷的锁链羁绊着的那些贫穷残疾人的一片诚心、爱心和热心,竭尽工作,默默奉献,连续几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
他,是一位古道热肠和充满事业激情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到残联后,阙柳松同志是怀着对残疾人的深厚感情投入到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中去的。
带着这种感情,使他产生了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奔走呼号的源源动力。
刚巧在1997年县残联开展了一次全县贫困残疾人调查工作。
当时,松阳县乡镇的贫困人口多,家境贫寒的残疾人也多。
据调查统计,全县有贫困残疾人2950名,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46%。
面对众多贫困的残疾人,特别是在下基层时听到那些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残疾人那强烈而悲切的呼声时,他的心灵被震撼了,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
由于当时县残联是个不起眼的小单位,资金相当缺乏,扶贫资金就更不用说了。
面对如此困境,他深知残联一个单位的力量是渺小的,恰似一滴水珠,沧海一粟,只有数不尽的水珠汇入“扶贫攻坚计划”的大海,才会产生翻江倒海的力量。
于是,他把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作为实施该计划的突破口来抓,运用电台、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实施“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个人精准扶贫典型材料范文(12篇)

个人精准扶贫典型材料范文(12篇)(篇一)**,我县交通运输局干部,该同志自任下伊村“第一书记”以来,不断强化帮扶意识,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沉下身,传好话,带好头,办实事,办好事,使该村精准扶贫开展得扎实有序,有力地改善了该村集体经济及贫困户现状,其主要事迹如下:一、沉下身,确保对象识别精准。
任“第一书记”以来,他经常进村入户,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及时将相关资料建档立卡,上传上报,确保扶贫对象识别到位。
二、传好“话”,确保项目安排精准。
要致富,先修路,任“第一书记”以来,他经常多处走访,实地考察,发现交通不便是制约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今年“5?19”洪灾后,路毁桥塌,针对此情况,他及时地做好了“上传下达”的工作,将筹集到的66.5万元专项资金迅速、精准地使用到位,进行了上棚至下棚、河斜古党至旱坑、河斜树林坝等9个交通项目维修,确保了扶贫项目安排精准。
三、带好头,确保措施到位精准。
任“第一书记”后,他积极参与村各项事务,亲自带头,具体指导,使河斜昌顺水稻专业合作社、下伊硕穗农业专业合作社、金源养殖专业合作社顺利成立,并稳健发展,为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奠定了基础,做到了措施到位精准。
**时刻谨记习总书记对“第一书记”的要求,以其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深入群众,立足村情,不断地干实事,办好事,在农村教育,农民增收,共同致富方面积极作为,充分发挥了干部到村任职的作用,有力地推进了扶贫工作的开展。
(篇二)脚踏实地谱写精准扶贫新篇章**同志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
他始终坚持为农村群众服务,为农村发展出力。
自**年7月担任扶贫工作站站长以来,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展帮扶思路、落实帮扶政策、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在推动全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落实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深入调查研究谋化扶贫思路他刻苦钻研精准扶贫政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并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分别制定适合全镇各村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2019个人精准扶贫先进事迹材料

个人精准扶贫先进事迹材料
为了准确把握目前农村交通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交通扶贫开发工作,接下来是我们为大家搜集的个人精准扶贫先进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个人精准扶贫先进事迹材料(一)
高乃xx,男,1961年出生,xx省府谷县人,xx兴茂侏罗纪煤业镁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近十X大米、白面各一袋,让他们安度晚年。
近年来,先后捐资5000多万元,资助当地教育、医疗卫生、通讯、道路、饮水工程等,使150多个村民小组3万余人受益,解决了1000多人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难题。
富而图报,扶贫开发建新村。
近几年,由于农村条件差,投入不够,好多地荒了,好多设施废了,好多人走了,好多学校没学生了。
高乃则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定响应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结合县里双百帮扶工程,投资8880万元,从2019年3月开始,用5年时间,分养殖加工、蔬菜生产、产粮、人居公益、生态等5个区,把高庄则村打造成府谷县乃至陕西省的一个扶贫开发建设新农村示范点。
截止目前,已投入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使该村的面貌和290户1058人的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高乃则热心公益、扶贫济困、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举措,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先后被评为感动陕西20xx年度十X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制定最优惠的政策,创造最好的施工环境。
确立了以提升市、县、乡、村公路通行条件,促进与外界沟通为重点,积极申报项目,经过他和工作人员多次跑省进京,争取建设计划,落实
- 1 -。
精准扶贫个人典型材料

精准扶贫个人典型材料【篇一:精准扶贫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案例】“第一书记”心里的“熬煎事儿”2月14日,扶贫“第一书记”祁于的双脚再次迈进他担任第一书记的省级贫困村—化隆回族自治县牙什尕镇塘沙三村。
记得初来咋到时,还怀揣着“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条“理儿”,这位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地方税务局副局长也曾意气风发地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孰料随着驻村的时间一天天累积,他头脑中越积越多的困惑就再也没让他内心稍事消停。
那是初冬时节,祁于以“第一书记”的身份初次来到塘沙三村,当他驾车缓缓驶入村里,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副景象:村里村外本就不多的耕地一块块撂了荒,田间地头一排排枝叶凋零的核桃树在风中不停地颤抖着,上下村落一座座破旧的院子扎眼地裸露在村头里弄。
驻村后,祁于在村党支部书记马哈尕和村主任马成良的大力配合下,分别从组织座谈、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三个环节入手,展开近一个月的精准识别工作,筛选出33户贫困户共150人,并在全村范围公示5天,在无任何争议的情况下,拟定他们为精准扶贫对象,并逐户建档立卡。
至此,村里的精准识别工作算是圆满完成了,但是老祁却得了“失眠症”,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在贫困户扎堆儿的塘沙三村,非亲眼目睹,贫困户的贫困程度竟让人难以想象。
靠什么手段帮扶这些贫困户?怎样才能剜了他们的“穷根”?在面对繁琐复杂的精准扶贫工作时,迷茫的老祁甚至几番打起了退堂鼓。
那段时间,第一书记祁于只能硬着头皮开始四处奔走,先后筹集资金,为33户贫困户发放清油50桶、面粉50袋、大米250千克;给村里的52名贫困学生购买棉衣、棉鞋、手套、帽子等物品。
考虑到村里没有医疗卫生室,贫困老人就医难,12月中旬,在第一书记的求助下,省陆军第四医院专门组织派出的医疗救助队来到了塘沙三村,在流动体检车内给80名村民进行包括b超、x光、心电图、血常规等项目的免费体检并免费发放了价值5000元的药物。
缓解了贫困户的燃眉之急,这让老祁郁闷多日的心情些许缓解了一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准扶贫个人事迹材料12篇
自办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以来,该同志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在他的带领下,牵手致富工程和扶贫工作队驻点帮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有效地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有力地改善了村集体经济。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白马镇三里店村积极寻求合作发展之路,发展优质苹果成为全村主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立足“合作社+产业+农户”的精准扶贫模式,为贫困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为全村脱贫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帮扶对象基本情况
为了准确把握目前农村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结对帮扶村白马镇三里店村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该村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
二、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帮扶工作稳步推进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确立了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开展扶贫工作的具体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
该同志亲自抓扶贫工作,县监督所成立了以他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局扶贫工作组织实施和指导督查,负责帮助被帮扶单位制定脱贫帮扶具体实施方案和工
作指导二是制定方案。
我们及时制定了《庆城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关于实施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明确帮扶资金、项目、责任、考核等5个方面的内容,为扶贫工作的运行畅通、协调夯实了基础。
三是明确责任。
单位干部和特困户“一对一”帮扶。
驻点帮扶的重点是要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产业项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扶贫工作小组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想方设法、倾尽所能,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不但促进了问题的尽快解决,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抓住政策机遇,实现合作共赢
为最大限度增加贫的困农民收入,实现产业增收脱贫目标,合作社一方面与县果业局、等农业机构联系,立足本地资源,广泛采用本地品种,优化种植栽培技术,以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好系列服务,严格履行合同,争取广大农民信任,最大限度的为民谋利。
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整户加入和采取技术指导等形式享受了合作社的实惠,全村农民增收明显,为2019年全村脱贫打下了坚实的生产发展基础。
四、坚持标本兼治,促进农村经济科学发展
在扶贫工作中,某某同志同志深刻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更重要的是扶志扶智。
一是解放思想强脑子。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
针对贫困户存在的“等、靠、要”、守土安贫和悲观失望等思想观念,他带领系统职工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艰苦创业”活动,与群众面对面地谈心,分析贫困原因,寻找致富门路,
宣讲新观念、新思路,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观念上的问题。
二是开拓视野找路子。
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方面,他邀请了县种养植专家对村民进行了科技培训,提高了村民的致富水平。
三是培育典型放样子。
他在村内树立了致富典型,充分发挥大户示范带头作用,推广他们的致富经验,组织贫困农民进行学习培训,请果园大户、养殖大户、外出务工人员,介绍致富经验和创业历程,使贫困户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自立意识和脱贫信心,激活了他们的内在动力。
五、发挥合作职能,真心助民脱贫
为帮助贫困户脱贫,从2017年起,合作社成立这初就积极与全村贫困户开展苹果种植扶贫模式探索。
合作社采取自愿加入的方式,合作社再根据果园情况优化种植结构,调整种植规划,解决技术难题,谋划销售渠道。
通过不断摸索三里店村先入社的村贫困劳动力年均收入达到了4000元元。
合作社在推动本村贫困人口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经过近两年多的发展,共带动全村贫困人品130余人,涉及贫困户40余户,入社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稳步提升,人居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全社在**主任的带领下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充满信心。
下一步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继续吸收贫困人员,做大做强优质苹果,逐步辐射周边村落,争取全村早日实现脱贫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