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用户的心理需求分析

社交网络用户的心理需求分析
社交网络用户的心理需求分析

社交网络用户的心理需求分析

用户在社交网络里的行为逻辑是用户个人的真实写照,在社交网络里的自我个性特点,也反映了用户的真实个性,如果能准确把握用户的行为逻辑,那么将有助于你做出符合大众用户的社交功能。一款社交产品的成功必须能够准确把握用户在其中的心理变化,哪些莫名火爆的应用背后到底是什么?

笔者不才,就几个简单的用户行为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在我简述几个行为的同时,看看你自己有没有同感?

1、不同社交应用的不同社会角色

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下,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即会有不同的表现,这是一种社会效应,即使映射到社交网络,无论在你微博、微信、QQ、人人上,你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留意一下你自己的各种不同社交应用,每次你打开它一定是不同的意图,继而获取信息和产生内容的初衷也会有所不同。有人会说,我有的好友在不同的社交应用里同时更新一样的内容作何解释?不要忘了,获取社交信息和用户产生内容是两种行为,可能他在获取的阶段是不同的社交初衷。

这就是我为年轻人高呼“爸妈来了,这个应用我不用了”的现象做出的解释,除了青春期遗留下来的逆反心里,企图标新立异有意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得到社会认同之外,单一的大众性社交应用将现实社会不同场景下的社会关系高度重合在一个社交场景里,难免让人感到“隐私”没了,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的时候自然就有不同的语言行为规范,一个父母面前温顺可人的角色怎么能容忍客串成在朋友当中破粗口胡吃海喝的角色。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些老牌的社交应用里,即使我们经常登录,也再也不会更新内容的现象,因为像 QQ 这样的社交应用,根基太早,从家庭朋友社交场景到工作关系场景,社交关系太过臃肿,不是一个很好的展现自我的平台,还是应该将它着重定位在即时通讯吧。随着微信将手机通讯录和 QQ 好友关系链都移植到了自己的社交关系里,即使在朋友圈里更新可以设置可见范围分组,比起这种在下游手动添加范围,我宁愿有个从始至终都是一个社会场景的应用。

还有两个相对成型的特定社交分类,即职业社交与婚恋交友,用户其实都是在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婚恋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0a18152155.html,的邵光荣曾表示,社交本身并不是需求,而是手段,不同的社交都是有着不同的目的,一旦某个平台的社交功能无法达到用户的目的,用户也就会沉默或离开,社交其实也就不存在了。意思无外乎也是说用户需要扮演角色来达到某种目的。

2、自我“隐私”保护和窥探他人“隐私”

为什么要在隐私上加引号?因为在社交网络我们自主公开的生活隐私不能纯粹意义上算隐私。先说说第一种行为,你的好友会经常直播自己的生活或者一天上传几十张自拍照,人类是群居动物,群居本能分两级:第一级寻求群体认可,心理学上认为,“爱向别人炫”是一种内心需要被关注被肯定的表现,很可能是因为某种东西自己不常有而需要被认可,这是一种情况。

另外一种是个体的某方面能力能在圈子中进行展示、获得支持和尊重或有得到赞扬,触发后,人的第 2 级群居本能被激活寻求对群体的支配权,通俗一点理解就是我一穷屌丝今天借朋友一辆豪车开开,然后晒图几张向别人炫耀,又或者我天生丽质经常自拍来获取群体在美貌方面的赞扬继而建立群体支配权的自信。那为什么你会常年不更新社交网络,或者要删除以前的社交信息?但是每天要拼命刷自己的社交动态来窥探别人的“隐私”呢?这也是群居本能的表现:恐惧群体的指责、排斥,你是不是发一条状态的同时会左思右想,朋友看到之后会在心里指责或嘀咕你这个人怎么这样那样的?然后再三考虑还是不发了。

只有在有限的你可容纳的社会场景下你才会对某件事吐槽,来寻求社交网络对你的情感需求和沟通的支持,这也是我所说的,我们需要一个特定的社会场景来做特定的角色,但是有些人就不避讳任何场所阐述观点。就像我开篇讲的在社交网络里的自我个性特点,也反映了用户的真实个性,因人而异,我可容纳的社会场景比较粗泛。再来说说我为什么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朋友间特别是名人,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们对别人隐私的窥探欲,来

自于童年、来自对自己身世和来历的好奇心。其实还是本能,是潜意识里的正常欲求,在社交层面和道德约束下就展现出我们不断刷存在感,不断查看别人动态的现象。

3、这些应用居然火了

在社交网络里,魔漫相机火了一段时间,脸萌也火了,其实很多玩家是拼出近似好友模样的形象,再传播给好友以获得朋友点赞。像 2048 和 Flappy Bird,我认为是用户的逆反心理。

心理学家费尼·贝克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男洗手间里挂上禁止涂鸦的牌子。其中一块警告:“严禁胡乱涂写”;另一块以相对柔和的语气声明:“请不要胡乱涂写”。然后调查挂牌子的洗手间里被涂写的数量。结果挂“严禁胡乱涂写”牌子的洗手间被涂写的情况更加严重。这种虐心的游戏恰是利用了用户的逆反心里。

但是刚开始的诱因可能是这样,一款应用的属性符合某段人群的喜好点,但是这样的 App 脱离社交网络未必会达到现在的效果,因为大众的社交从众性,10% 的效果是 APP 自身属性带来的,剩下 90% 都是社交从众心里在作祟,这个大家都玩,我也试试。包括很多测试情商智商的应用,实质上没有很大意义,主要是用户的社交互动和从众在起作用,但是它们在社交网络里都有同一个属性就是简单。

总之,从属在社交网络里,怎样摸准大众心理的需求,才是做好一款应用的前提。

新媒体产业研究报告:用户行为分析

新媒体产业研究报告:用户行为分析 新媒体用户对新媒体的认知 中投顾问《2016-2020年中国新媒体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新媒体用户行为表现如下特征:新媒体用户对新媒体的认知仍存模糊。 新媒体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 大部分人对新媒体范畴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认知。但仍旧存在着对新媒体范畴理解的模糊:27.6%的人认为户外媒体是新媒体,24.0%和23.8%的人分别认为纸质杂志和纸质报纸属于新媒体,21.5%的人认为广播电台属于新媒体,20.9%的人认为不能联网的电视属于新媒体。 图表中国新媒体用户对新媒体范畴认知分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新媒体使用率 一、新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 新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常使用的媒体形态中,使用视频类网站/客户端/App的新媒体用户从五年前的24.7%,提高到最近三个月的64.9%;新闻客户端从五年前的15.1%提高

到近三月的58.6%;互联网电视和音频类网站/移动电台App也有相似的趋势。相比之下,以纸质报纸,纸质杂志,电视,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的用户使用比例下跌明显。 图表新媒体用户媒体选择分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二、互联网电视拥有率超过传统电视拥有率 我国新媒体终端普及程度已经较高,新媒体用户群体使用多种新媒体终端设备和跨屏使用行为也较高。数据显示,新媒体用户互联网电视拥有率达48.9%高于传统电视47.3%,智能手机仍然是拥有率最高的新媒体终端。目前智能手机的拥有率已经相对较高,互联网电视和平板电脑的拥有率将会进一步提升。 三、跨屏时代——近七成用户看视频的同时“玩手机” 68.5%的新媒体用户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玩手机”,38.5%的新媒体用户选择同时使用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电脑。看电视时“多任务”现象的普遍存在,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互联网用户会用其他设备进行在社交网络交流等行为。 针对电视媒体和视频的多任务现象,相关行业可以创造方式实现多屏互动,比如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广泛传播,通过互动等方式吸引观众注意力,从而提高媒体的触达率。 图表中国新媒体用户观看视频伴随行为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社交网络如何与大数据共舞

社交网络如何与大数据“共舞”? 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迈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网民数量在近年来呈指数上升,社交网络进入了强调用户参与和体验的时代。所谓社交网络是一种在信息网络上由社会个体集合及个体之间的连接关系构成的社会性结构。社交网络的诞生使得人类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从简单的信息搜索和网页浏览转向网上社会关系的构建与维护,以及基于社会关系的信息创造、交流与共享。它不但丰富了人与人的通讯交流方式,也对社会群体的形成与发展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随着社交网络的不短涌现,社交网络企业之间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各样的竞争。在线社交网络方面,Facebook、校内网、开心网、QQ空间等不断竞争用户群,社交网络方面国内更是被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瓜分天下。如何不断创新、提高社交网络服务质量,以及吸引新用户、防止老客户流失是社交网络服务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政府方面,社交网络及其信息服务正成为国家政治与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和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我国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阶段和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的舆论反应都极易在社交网络上得到展现。开展社交网络及其信息服务的研究和应用,将有助于解决国家安全、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战略意义。 互联网社交网络信息处理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大数据系统,面向社交网络的大数据管理分析与服务综合运用搜索引擎技术、文本处理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分析等技术,对互联网海量社交网络信息自动获取和分析,提供面向互联网的热点话题监测、分析、挖掘、溯源以及报表展示等功能,满足社交网络数据监控和热点事件追踪工作中各个环节的用户需求。面向社交网络的大数据管理分析与服务适用于宣传、公安、安全等部门进行舆论监测、引导和管理,也适用于企业进行产品口碑跟踪、技术情报收集和精准营销。 社交网络大数据分析需要有大数据的技术与产品支持,发达国家一些信息技术企业已提前发力,通过加大开发力度和兼并等多种手段,成为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但过分依赖国外的大数据分析与技术平台,难以回避信息泄密风险。因此,在社交网络大数据分析领域,我们需要有自主可控的大数据技术与产品。 在中部省份湖南,落户于长沙国家高新区的蚁坊软件是近年来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领域出现的一匹黑马,企业与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联合成立了“海量数据工程研究中心”,并建设了基于云计算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处理、分析与服务平台,实现对包括社会化媒体在内的互联网海量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检索和挖掘分析等功能,用户可通过互联网使用该公司的软件和服务。该平台每天采集各类网络信息超过两亿条,已拥有包括天河计算机在内的3000个服务器节点,在社交网络数据完整性和丰富性方面,处于国内同类公司第一梯队。 蚁坊软件拥有自主品牌的大数据处理平台:蚂蚁工厂(Antfact ),并专注于大数据信息挖掘。蚁坊为客户提供舆情应用服务,其中鹰击提供微博舆情监测分析服务,其舆情“早发现”的能力显著领先竞争对手,为舆情早报告、早响应提供先机;鹰眼提供全网舆情监测分析服务,方便客户“速读网”,掌控舆情发展态势。截止到2013年12月底,鹰眼全网舆情和鹰击微博舆情系统已在网宣、公安、国安、军事、教育、环保、金融、电信和食品卫生等行业拥有了2686家用户。 社交网络大数据成为了当前的应用热点,在大数据应用和落地方面具备先天的优势和基础。社交网络大数据的处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建立安全和谐的网

关于社交网络的理论研究

关于社交网络的理论研究 社交的逻辑 社交网络的理论研究是一个很久就开始的事情了,以下列出4个基础论断,作为后续产品论述的前提(其实很多在产品中体现的还很不好)。 关系对人的影响在于,六度分隔所描述的是弱连接,通过弱连接,我们可以传递消息,创造合作机会;但如果关注人们之间是如何互相产生影响的,就必须关注强连接,尼古拉斯?克里斯塔斯基将称为“三度影响力原则”(人类行为深受三度以内朋友的影响),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既包括行为习惯上的影响,也包括观念上的影响。 群体对人的影响,主要是极化,即群体愚蠢或群体智慧。理论上,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分工互补,就可形成紧密的群。《乌合之众》里讲到,群体对于个体有着极端放大和缩小的能力,可以没有责任的暴虐成为暴民,也可以用高尚情感使之舍生赴死(领袖们打动群众需要言之凿凿,信誓旦旦的重复和强大意志的感染)。情绪化、简单化和跟随成本大大降低,是群对个人行为带来的影响。新浪微博的运营,就是典型的时尚流行话题带动,名人引导,最后完成群体讨论和活跃的。 另一方面,群体是可以产生超越个体的群体智能的,《失控》里称之为“涌现”(整体才具有,孤立部分及其总合不具有的性质)。这个在人类社会尚无很好的范例,亚马逊的相关商

品精准推荐,可能算群体预测吧,但在自然界涌现有很多范例,比如水分子朝一个方向运动会形成漩涡,白蚁可以构筑相当于人类数千层楼高的蚁巢,且通风卫生情况良好。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李晓明教授为《大连接》一书所写的推荐语:“社会网络”不仅是‘网络’更是‘社会’,深合我心。互联网的社交产品,就是要遵循规则,帮助用户使用、经营、扩展其社交关系,将整个社交网络经营成良好运转的虚拟社会。 社交的产品 社交产品主要论述四个部分:关系社交产品、内容社交产品、服务社交产品和社交产品的运营。 关系社交产品 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市前公开信中写道:“人际关系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人们分享得越多——即便只是与密友或家人分享——文化就越开放,对于他人的生活和观点的理解也就越深。我们认为,它能够创造更多、更强的人际关系,并帮助人们接触到更多不同观点。”这就是平台型的关系社交产品的主要思路。 实名动态(FEED)、好友关系(推荐)、个人主页(Profile)是关系社交产品的基本构成,持续不断的优化FEED的聚合和展现形态,进而激励更多的分享(含评论转发),不断基于标签推荐用户添加好友,不断引导用户浏览好友的个人空间,以此完成关系链的活跃和建设,其中相册、日志、活动和投票,是关系社交产品的基础分享应用和UGC内容来源。

消费者行为:改变社交媒体爱好者背后的心理学

消费者行为:改变社交媒体爱好者背后的心理学 研究报告显示,61%的中小型企业都成功通过社交媒体招揽新客户。然而,这也就意味着剩下39%的中小型企业并不这么做,他们没有将“赞”和“分享”转变为 达成他们业务目标的度量衡。也就是说,他们在改变这条路上失败了。 干坐着等这些接触变成购买行为并不是一个可行策略。因为策略涉及分析、计划,以及最重要的,知道怎样能把消费者引进销售漏斗中。 为了更好地了解怎样将社交媒体爱好者变成消费者,一些大品牌投入了时间和资金对他们的支持者们的需求和行为趋势进行了分析。这是因为,改变社交媒体爱好者需要的不仅是不断的分享,还要了解他们交流和建立关系的方式。 这毕竟是社交媒体。 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是理性的 动机是人类的一个主要特征。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大部分决定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类似地,你的社交媒体支持者可能仍在寻找一个理由来试用你的产品或服务,或点击你的电话行动起来。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埃伦·兰格研究发现,人们更倾向于答应一个他们已经有了充分理由去答应的请求,尽管这个请求听上去有些荒唐。 通过下面两组句子的简单实验可以看出,含有“因为”的句子能更有效地让人去进行指定的行为。 “请问我能用一下复印机复印这五页材料吗?因为我有点儿赶时间。” “请问我能用一下复印机复印这五页材料吗?因为我必须复印它们。” 在销售情境里,这和价值主张的概念有关,它旨在展示用户通过行动和购买某物所得的好处。不同品牌的广告语明显地参考这种方法,例如欧莱雅的“你值得拥有”就是这方面的赢家。 一种相似的、可适用于社交媒体来鼓励不同形式的接触的心理——从点击广告邮件,到加入一个团体,再到订阅产品邮件或购买产品。

社交网络用户的心理需求分析

社交网络用户的心理需求分析 用户在社交网络里的行为逻辑是用户个人的真实写照,在社交网络里的自我个性特点,也反映了用户的真实个性,如果能准确把握用户的行为逻辑,那么将有助于你做出符合大众用户的社交功能。一款社交产品的成功必须能够准确把握用户在其中的心理变化,哪些莫名火爆的应用背后到底是什么? 笔者不才,就几个简单的用户行为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在我简述几个行为的同时,看看你自己有没有同感? 1、不同社交应用的不同社会角色 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下,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即会有不同的表现,这是一种社会效应,即使映射到社交网络,无论在你微博、微信、QQ、人人上,你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留意一下你自己的各种不同社交应用,每次你打开它一定是不同的意图,继而获取信息和产生内容的初衷也会有所不同。有人会说,我有的好友在不同的社交应用里同时更新一样的内容作何解释?不要忘了,获取社交信息和用户产生内容是两种行为,可能他在获取的阶段是不同的社交初衷。 这就是我为年轻人高呼“爸妈来了,这个应用我不用了”的现象做出的解释,除了青春期遗留下来的逆反心里,企图标新立异有意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得到

社会认同之外,单一的大众性社交应用将现实社会不同场景下的社会关系高度重合在一个社交场景里,难免让人感到“隐私”没了,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的时候自然就有不同的语言行为规范,一个父母面前温顺可人的角色怎么能容忍客串成在朋友当中破粗口胡吃海喝的角色。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些老牌的社交应用里,即使我们经常登录,也再也不会更新内容的现象,因为像 QQ 这样的社交应用,根基太早,从家庭朋友社交场景到工作关系场景,社交关系太过臃肿,不是一个很好的展现自我的平台,还是应该将它着重定位在即时通讯吧。随着微信将手机通讯录和 QQ 好友关系链都移植到了自己的社交关系里,即使在朋友圈里更新可以设置可见范围分组,比起这种在下游手动添加范围,我宁愿有个从始至终都是一个社会场景的应用。 还有两个相对成型的特定社交分类,即职业社交与婚恋交友,用户其实都是在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婚恋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0a18152155.html,的邵光荣曾表示,社交本身并不是需求,而是手段,不同的社交都是有着不同的目的,一旦某个平台的社交功能无法达到用户的目的,用户也就会沉默或离开,社交其实也就不存在了。意思无外乎也是说用户需要扮演角色来达到某种目的。 2、自我“隐私”保护和窥探他人“隐私” 为什么要在隐私上加引号?因为在社交网络我们自主公开的生活隐私不能纯粹意义上算隐私。先说说第一种行为,你的好友会经常直播自己的生活或者一天上传几十张自拍照,人类是群居动物,群居本能分两级:第一级寻求群体认可,心理学上认为,“爱向别人炫”是一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总结)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SNA分析软件 ●第一类为自由可视化SNA 软件,共有Agna 等9 种软件,位于图1 的右上角,这类软件可以自 由下载使用,成本低,但一般这类软件的一个共同缺点是缺乏相应的如在线帮助等技术支持; ●第二类为商业可视化SNA 软件,如InFlow 等3种,这类软件大都有良好的技术支持;(3)第 三类为可视化SNA 软件,如KliqFinder 等4 种,这类软件一般都是商业软件,但他们都有可以通过下载试用版的软件,来使用其中的绝大部分功能 ●第四类为自由非可视化SNA 软件,如FATCAT 等7 种,这类软件的特点是免费使用,但对SNA 的分析结果以数据表等形式输出,不具有可视化分析结果的功能; ●第五类为商业非可视化SNA 软件,只有GRADAP 一种,该软件以图表分析为主,不具有可 视化的功能。在23 种SNA 软件中,有16 种SNA 软件,即近70%的SNA 软件,具有可视化功能。 SNA分析方法 使用SNA 软件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时,一般需要按准备数据、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三个步骤进行。尽管因不同的SNA 软件的具体操作不同,但这三个步骤基本是一致的。 1.准备数据,建立关系矩阵 准备数据是指将使用问卷或其他调查方法,或直接从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自带的后台数据库中所获得的用于研究的关系数据,经过整理后按照规定格式形成关系矩阵,以备数据处理时使用。这个步骤也是SNA 分析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SNA 中共有三种关系矩阵:邻接矩(AdjacencyMatrix)、发生阵(Incidence Matrix)和隶属关系矩阵(Affiliation Matrix)。邻接矩阵为正方阵,其行和列都代表完全相同的行动者,如果邻接矩阵的值为二值矩阵,则其中的“0”表示两个行动者之间没有关系,而“1”则表示两个行动者之间存在关系。然而我们

基于数据挖掘的校园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分析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数据挖掘的校园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分析毕业设计论文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社交网络,简称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在Web2.0浪潮中已发展为社会化媒体中一个主要平台。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15 日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同时报告显示,社交网络应用持续呈现增长趋势,截止2012年12月,国内社交网络用户总数已达2.75亿,占到了全部网民人数的48.8%,增速保持在10%以上。 与此同时在2010年之后社交网络又出现两大新增长点:其一微博用户持续增长,微博用户规模在2012年达到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虽然微博急速扩张的阶段已经结束,但年增幅仍能达到23.5%;其二用户逐渐移动化成为了社交网络用户增长的又一亮点,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随着手机智能化,相当一部分用户访问和发送微博的行为发生在手机终端上,为社交网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此外“社交化”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元素,正在全面融合到各类互联网应用中。一方面,2012年涌现出大批具备社交基因的新应用,包括图片社交、私密社交、购物分享等,尤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由于手机天生的通讯功能,2012年许多热门移动应用都具备社交功能;另一方面,搜索、网购、媒体等互联网应用正在融合社交因素,以丰富自身的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创新服务和盈利模式。在整个互联网都走向社交化的大趋势下,传统的实名制社交网站也不断增加平台功能,在原

社交类网站分析报告

社交类网站分析报告 社交网站因具有用社群性、互动性、开放性、娱乐性等一系列特点发展迅速,国内也出现了人人网、开心网等一系列知名社交网站。随着社交网站不断地发展除了较为成功的大型社交网站外,在很多细分市场也出现了众多中小型社交网站,数以万计的中小型社交网站给网民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为整个社交网站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 项目背景 互联网自上个世纪诞生以来,其影响力已经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站的发展突飞猛进。在中国从以门户网站等技术为代表,强调内容的组织与提供的web 1.0时代,到如今更注重用户交互作用的以博客(BLOG)、百科全书(Wiki)、社交网络(SNS)、即时信息(IM)等为代表的web2.0时代,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 如今网民在互联网上可获得的应用得到了极大地丰富,有以信息获取和交流为主的网络新闻、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应用;有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等应用;也有以商务交易为主的网络购物、网上银行、网上支付、团购、网络炒股、旅行预定等应用;还有以满足人们社交需求实现自我表达为主的博客、微博、社交网站等新型应用。 网站需求和目的 社交型网站的最大用户群是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交型网站除了心情、网志、游戏等这些基础产品服务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个用户真正需要、真正认可的核心应用。学生使用社交型网站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休闲娱乐,其中休闲娱乐包括看新闻、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购物、时尚等方面。大学生普遍的“宅”已经发出需求,我们开发的新型社交型网站就不仅要满足他们在私人空间内的需求,并且要成为现实的延伸,网聚成员,开展活动。 定位:为年轻人服务 竞争性分析 由于国外社交网站facebook的火热,同时细分市场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率先上市,让国内的互联网创业者看准了职业社交网站的发展前景。于是纷纷效仿,前有天际若邻,后有环球人脉网。 若邻网人脉拓展频道依托于若邻网最大的职场社交招聘网,在这里不仅可以人脉拓展,结交好友,维护人脉,还可以通过人际网络获得更好的工作和商业机会。 精英招聘是天际网面向用户提供的社交招聘服务。与传统招聘相比,不仅可以将职位通过人际网络传递至数百万目标人群,还可以通过动态多维度考量候选人,为聘用提供依据。 环球人脉网广场汇集用户提出的热门问题以及具有职业帮助的高质量回答, 内容主要涵盖国际贸易、环球热点、职场管理、读书生活、交际人脉、创业投资六大板块。 同时展示乐于奉献自己专业知识的热门用户,以是其获得更多人脉拓展的机会。

四种社交媒体特点分析

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与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它总的特点是: 1.以用户为中心,制定客户规划,真正理解和分析用户的行为和需求; 2.制定社会化媒体的内容策略。 3.持续提升用户体验。 4.精湛的专门技术。 5.交互媒体设计。 6.即时数据分析。 贴吧的特点: 1.人工信息聚合方式对搜索引擎的补充 对于那些基于信息搜索的需求而找到贴吧的人来说,获得某个主题的信息往往是他们的一个基本目标。但搜索引擎目前还难以高质量地满足这方面的需求。贴吧可以使人们从机器的搜索过渡到人工的信息整合中。拥有不同资源的人们,在这里实现信息的分享,而且信息需求与供给关系更明确,这样获得的信息针对性往往更强。贴吧成为对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的一个有益补充。 2.共同兴趣爱好者的快捷聚集 尽管网上有难以数计的由兴趣爱好者组成的社区,但是,如何找到它们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找到一个有代表性的社区更是困难。百度贴吧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它利用自己在搜索引擎领域的知名度与地位,为各种兴趣爱好者的聚集提供了一个最便捷的方式。只要知道百度,就可以通过关键字找到同道者。而百度的知名度也有助于使某一个关键字的贴吧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贴吧。 3.封闭式交流话题带来的深度互动 与很多社区不同的是,贴吧创造的社区往往是一个话题非常封闭的社区。贴吧的成员围绕一个封闭的主题来展开交流,这就促进了互动的深度的不断挖掘。 微博的特点

1.背对脸:与博客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微型博客上是背对脸的交流,就好比自己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背后看着自己玩,而自己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 2.原创性:在微博客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博客的出现,已经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一大步。 3.便捷性:信息共享便捷迅速。可以通过各种连接网络的平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即时发布信息,其信息发布速度超过传统纸媒及网络媒体。 4.信息获取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选择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依据对方发布内容的类别与质量,来选择是否“关注”某用户。 5.草根性:正是由于使用微博的用户越来越多。这才让位数众多的博友参与但其中。 6.微博宣传的影响力具有很大弹性,与内容质量高度相关。用户发布信息的吸引力、新闻性越强,对该用户感兴趣、关注该用户的人数也越多,影响力越大。 7.内容短小精悍。微博的内容限定为140字左右,内容简短,不需长篇大论,门槛较低; 微信的特点 1、信息发布便捷。 2、病毒式传播,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 3、互动性强,即时沟通。 4、成本极其低廉。 5、能使企业形象拟人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微博与微信作为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共性分析 (一)高速度,信息量大。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信息海量化。这使得网络上信息泛滥,用户很容易被无用的,重复的海量信息所淹没。针对这一特点的互联网营销,就必须要保持精准传达,防止用户在泛滥的信息中迷失。

社交网络分析SNS

SNS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指社会现有已成熟普及的信息载体,如 或“社交网”。 目录

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比如ArtComb,Friendster,Wallop,adoreme等。 但“熟人的熟人”,只是社交拓展的一种方式,而并非社交拓展的全部。因此,现在一般所谓的SNS,则其含义还远不及“熟人的熟人”这个层面。比如根据相同话题进行凝聚(如贴吧)、根据爱好进行凝聚(如Fexion 网)、根据学习经历进行凝聚(如Facebook)、根据周末出游的相同地点进行凝聚等,都被纳入“SNS”的畴。 SNS源自英文缩写 在互联网领域有SNS三层含义:服务 Social Network Service,软件Social Network Software, Social Network Site。Social Network Service 中文直译为社会性网络服务或社会化网络服务,意译为社交网络服务。中文的网络含义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及应用,加上四字构成的词组更符合中国人的构词习惯,因此人们习惯上用社交网络来代指SNS(包括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三层含义),用社交软件代指Social Network Software,用社交代指Social Network Site。SNS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医学领域: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解】交感神经系统 sns是soft net system的缩写,即柔性网系统,在建筑方面,特别是公路、铁路建设方面应用很大,用于防护边坡细微垮塌的防护。根据防护方式不同,分为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主动防护是防护网系统将有垮塌倾

社交网络现状分析 中国社交网络的三个价值维度

社交网络现状分析中国社交网络的三个价值维度 2012-07-13 14:19 共计17846次阅读来源:DoNews赞我有话说小中 分享 “人,生来就有社会性。所以借助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络,将会让世界更加紧密!”说这话的是美国著名社交网络公司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这家已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是迄今为止,全球最为成功的社交网络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类互动和沟通需求的扩展,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作为一个具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社交网络也在波涛汹涌中蓬勃向前。那么,社交媒体对于国内互联网市场产生了怎样的意义?中国社交网络又在经历着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交改变信息传播和分享方式 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社交网络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博客、论坛和播客发展较早,而微博、社区、QQ空间在最近几年呈现火爆趋势。人们通过这些社交网站或平台进行撰写、分享、评价、讨论、互动和沟通。在社交网络中,意见表达、见解交流、经验分享和观点沟通最为常见。 可以说,社交网络在互联网的汪洋中如鱼得水,其传播信息之快、范围覆盖之广、分享率之大,无不令人惊叹。社交网络已成为人们使用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更吸引传统媒体争相跟进。如果说,以前了解网络新闻的途径是门户的话,显然今天社交网络已经开始占据主流。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现在无论浏览什么网站,来自各个社交平台的分享组件已经成为网站的标配,而很多人也已经习惯了把信息分享到自己的社交网络中。在国外的网站或者APP应用中,Facebook和Twitter的出现频率和分享程度最高。在国内,来自两家领先的社会化分享按钮提供商Jiathis和Bshare的数据显示,QQ空间以绝对优势稳坐国内社会化分享的龙头位置,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占据第二、第三的位置。 中外社交网络齐头并进 据国外知名数据监测公司Pingdom公布的数据显示,社交网络链接和网页插件已经占领了全世界所有网站的25%。在世界排名前一万的网站中,这种社交网络的占有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9.3%。由此不难看出,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互联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社交网络对于互联网正在产生重要意义,在国外,几乎所有网站都急不可待的想与这些掌控着全世界十几亿用户的社交网站开展合作,用户和流量的导入,使得整个市场流动性更强。依仗庞大的用户资源,社交网络又极易产生巨头,于是怎样才能攀上这门亲戚,成为很多令国外网站心头疼的事情。 国外社交网络风生水起,环顾国内,中国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也在迅猛发展中大浪淘沙。从早期的博客、论坛等初级社交媒体形式,发展到今天SNS、微博等相继登上历史舞台。在美国孕育出世界级社交网络facebook的同时,拥有七年历史,积聚大量人气和品牌价值的

海外社交媒体用户行为整理

海外社交媒体用户行为观察 ——四海商舟 社交网站发展的如火如荼,并且在人们的生活中扮 演者不可忽视的角色,,也为许多商家说亲睐,那么 你知道用户一般什么时候登陆社交网站?平均会花 多长时间?粉丝互动的方式是什么?各国社交媒体 的使用状况是怎样的?社交网络用户的增长率是多 少……这些都是从事社交媒体营销的人员必须了解 的,本文将会针对社交媒体的用户进行全方位研究。

概述: 1、截止2011年12月,全球社交用户数为12亿。比上年增长23.1%。 2、亚洲和北美是Twitter 的最大市场,其中,日本和美国又是两个区域中Twitter最 大的国家,各个区域的Tweets数量均以不同程度的增幅增长,没有出现下降趋势。 3、美国互联网用户中,18-33 岁的用户,使用社交网络的占比最大,45 岁以上的用户 增长幅度较大,可见,中年以上的用户都已加入到社交网络的队伍中了。 4、美国移动社会化网络用户在不断增加,它的社会价值(最大程度缩短人们沟通的时 间和空间距离、降低沟通成本、有助于促进人们沟通模式的转变和社会关系的整合等)和商业价值(有效的通信服务、广告、媒体、关系分销市场)将会慢慢的显现出来。 5、研究显示,早上发布的内容的分享频率,要比下午或晚上发布的要高很多,而晚上 发布的内容更可能带来效益/点击,这可能是由于有些上班族和学生用户都是在下班或下课后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来登录社交网站。 6、Facebook品牌粉丝的互动方式主要为点击“Like”按钮和将品牌推荐给好友,“Like”按钮自应用以来,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在为本地化企业提供反馈时,用户更愿意点击Facebook“Like”按钮,而不是在Yelp等商户点评网站上撰写评论。 7、购买社交媒体监测工具的,主要是开展了社会化营销的相关人员,绝大部分的企业 在社交媒体监测工具付费工具上的花费在$5000 以内,之所以需要花钱使用社交媒体监测工具,是因为SMM 工具不仅可以加强企业与顾客的互动,了解顾客对品牌或产品的好恶程度,还能有效控制负面评论,分析评论对品牌或产品的影响,能够更好的为品牌或产品建立形象和知名度。

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

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 摘要:社交网络是近几年产生、发展、兴起的,给人们的现代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社交网络具有传统网络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其独特性,它是以人为中心建立的网络社 交。社交网站是互联网由分散的网络应用向以人为中心的网络应用平台转化的必由之路,是互联网发展由浅层向深入,由分散到集中,由以应用为核心到以人为核心的转变。 关键词:社交网络、社交网站、社交网站用户行为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5-0000-01 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2011年中国社交化电子商务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社交网络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7亿,较2010年增长17.6%,预计到2014年这一规模将达到5.1 亿人,社交化元素已成为中国互联网中的基础性应用。从社交网络用户数据快速增长上来看,社交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使用社交网络,他的 用户行为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文以文献综述法进行总结归纳研究。 1.社交网络和社交网站 1.1社交网络的定义 自社交网络诞生以来,有关学者和专家就对社交网络的概念定义和内涵解释存在不少争议,且国内外的学者对社交网络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其商业及社交价值,加之社交网络 这一存在还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使得学界对社交网络的定义更加模糊不清。 国外学者Antelman(2003)对社交网络的定义是:社交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个 人空间,用户在空间里上传个人资料,兴趣爱好,并且不断更新自我状态与信息,同时连接聚集到一 个或多个可信赖的朋友或同事群体中,使用社交网络提供的多种应用工具丰富充实空间里的信息资料,同时达到增进群体内部关系的目的。黄婷(2009)在总结社交网络特点 的基础上将社交网络服务定义为:社交网络服务(SNS)是以网站为载体,通过为用户提供各种交互功能,以帮助用户拓展社交圈为目的的服务类产品。 --!> 综合网络及国内外学者对社交网络的研究,本文将社交网络定义为:以社交软件(Social Network Software)为工具,以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为载体,通过一系列 网站应用为人们提供社会性网络服务,帮助人们建立网络社交关系的交往平台。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社交网站。 1.2 社交网站的特点

浅析现代网络社交工具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现代网络社交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作者姓名徐鑫 专业名称公共关系 指导教师翟进 2015年3 月23 日

浅析现代网络社交工具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摘要】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包容,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科技的瞬息万变,这一新的技术工具逐渐开始引领社会的发展,使信息能够快速的产生和交流传播。由QQ、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和社交网络服务平台组成的现代网络社交工具,正是伴随这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时代产物。它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和完善,不仅提供了从个人所熟悉的人群,延伸到了遥远、陌生的人群。大学生是现代网络社交工具最为主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之一,网络社交工具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交往的必备工具,它克服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空间,拓展了交往手段,改变了人们的认识和行为方式,但与此同时,网络社交工具也使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变得疏离,现实交往能力下降,出现了诸如孤独、叛逆等心理问题,产生了信任危机。互联网影响下的人际关系显得越来越冷漠。因此,研究网络社交工具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网络社交工具;大学生;人际关系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年1月调查报告,截至2014年12月底,上网人群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到总网民数的30%,在各年龄段中互联网普及率和使用率最高,达到72.9%,从职业角度分析,学生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30.2%。从文化程度上看,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互联网使用率达到了96.1%。从上述数据反映出,高校大学生使用互联网频率最高,人群最多,因而,现代网络社交工具必然会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

六个主要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的比较UCINET简介

六个主要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的比较UCINET简介 UCINET为菜单驱动的Windows程序,可能是最知名和最经常被使用的处理社会网络数据和其他相似性数据的综合性分析程序。与UCINET捆绑在一起的还有Pajek、Mage和NetDraw 等三个软件。UCINET能够处理的原始数据为矩阵格式,提供了大量数据管理和转化工具。该程序本身不包含网络可视化的图形程序,但可将数据和处理结果输出至NetDraw、Pajek、Mage 和KrackPlot等软件作图。UCINET包含大量包括探测凝聚子群(cliques, clans, plexes)和区域(components, cores)、中心性分析(centrality)、个人网络分析和结构洞分析在内的网络分析程序。UCINET还包含为数众多的基于过程的分析程序,如聚类分析、多维标度、二模标度(奇异值分解、因子分析和对应分析)、角色和地位分析(结构、角色和正则对等性)和拟合中心-边缘模型。此外,UCINET 提供了从简单统计到拟合p1模型在内的多种统计程序。 Pajek简介 Pajek 是一个特别为处理大数据集而设计的网络分析和可视化程序。Pajek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网络,也可以处理二模网络和时间事件网络(时间事件网络包括了某一网络随时间的流逝而发生的网络的发展或进化)。Pajek提供了纵向网络分析的工具。数据文件中可以包含指示行动者在某一观察时刻的网络位置的时间标志,因而可以生成一系列交叉网络,可以对这些网络进行分析并考察网络的演化。不过这些分析是非统计性的;如果要对网络演化进行统计分析,需要使用StOCNET 软件的SIENA模块。Pajek可以分析多于一百万个节点的超大型网络。Pajek提供了多种数据输入方式,例如,可以从网络文件(扩展名NET)中引入ASCII格式的网络数据。网络文件中包含节点列表和弧/边(arcs/edges)列表,只需指定存在的联系即可,从而高效率地输入大型网络数据。图形功能是Pajek的强项,可以方便地调整图形以及指定图形所代表的含义。由于大型网络难于在一个视图中显示,因此Pajek会区分不同的网络亚结构分别予以可视化。每种数据类型在Pajek中都有自己的描述方法。Pajek提供的基于过程的分析方法包括探测结构平衡和聚集性(clusterability),分层分解和团块模型(结构、正则对等性)等。Pajek只包含少数基本的统计程序。 NetMiner 简介 NetMiner 是一个把社会网络分析和可视化探索技术结合在一起的软件工具。它允许使用者以可视化和交互的方式探查网络数据,以找出网络潜在的模式和结构。NetMiner采用了一种为把分析和可视化结合在一起而优化了的网络数据类型,包括三种类型的变量:邻接矩阵(称作层)、联系变量和行动者属性数据。与Pajek和NetDraw相似,NetMiner也具有高级的图形特性,尤其是几乎所有的结果都是以文本和图形两种方式呈递的。NetMiner提供的网络描述方法和基于过程的分析方法也较为丰富,统计方面则支持一些标准的统计过程:描述性统计、ANOVA、相关和回归。 STRUCTURE 简介 STRUCTURE 是一个命令驱动的DOS程序,需要在输入文件中包含数据管理和网络分析的命令。STRUCTURE支持五种网络分析类型中的网络模型:自主性(结构洞分析)、凝聚性(识别派系)、扩散性、对等性(结构或角色对等性分析和团块模型分析)和权力(网络中心与均质分析)。STRUCTURE提供的大多数分析功能是独具的,在其他分析软件中找不到。MultiNet简介 MultiNet 是一个适于分析大型和稀疏网络数据的程序。由于MultiNet是为大型网络的分析而专门设计的,因而像Pajek那样,数据输入也使用节点和联系列表,而非邻接矩阵。对于分析程序产生的几乎所有输出结果都可以以图形化方式展现。MultiNet可以计算degree, betweenness, closeness and components statistic,以及这些统计量的频数分布。通过MultiNet,可以使用几种本征空间(eigenspace)的方法来分析网络的结构。MultiNet包含四种统计技术:交叉表和卡方检验,ANOVA,相关和p*指数随机图模型。

浅谈社交媒体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a18152155.html, 浅谈社交媒体 作者:徐心冉 来源:《科技与创新》2016年第13期 文章编号:2095-6835(2016)13-0025-01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类社交网站也在不断发展。从社交媒体出发,以人人网为例,从几个角度综合分析了其发展历程,并比较其与同时期、同类型的SNS 网络,分析它们的共性和特性,以推动社交媒体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社交网络;新媒体;用户;人人网 中图分类号:F49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https://www.360docs.net/doc/0a18152155.html,ki.kjycx.2016.13.025 社交媒体可以说是无孔不入的,它的存在影响了社会方方面面。10年前,人人网的前身 校内网率先在清华大学传播,它的出现引爆了校园市场,从此便红遍全国高校。比起2011年风光似锦的上市,现如今的人人网正面临着内外交患的境遇。本文以社交网站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人网为例,结合大数据分析和相关结论分析了社交媒体发展进程中的利与弊。 1 我国主要社交媒体的发展现状 如今互联网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社交媒体的崛起,互联网中的很多网站都有社交功能,可以与网友互动,可以分享自己的一些经验心得,出现了由用户产生内容,由用户消费内容的新局面。这种发展形式是非常好的。 目前,国内主流的社交媒体主要有人人网、微博、微信三大平台,这三大平台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但是,人人网作为最早的社交网站,时至今日,它的风头已被后起之秀微博、微信盖过。由各项数据可知,人人网的用户量逐年下降。反观同时期发展起来的竞争对手——微信和微博,它们在社交网络中风生水起,更加衬托出了人人网目前的困境。而使之陷入困境的各深层次的原因也是产品开发、软件交互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应该深思的问题。 2 人人网发展困局的内、外因素剖析 2.1 内部因素 2.1.1 不见创新,持续模仿 人人网曾连续推出2款应用,它们分别针对的是移动的语音市场和照片社交市场。这两款软件与市场上已有的同类产品极为相似,而这种模仿已不是第一次被发现。如今,虽然人人网

社会网络分析报告的应用

7、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 一、国外的应用 社会网络分析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形成于60年代,从1980年以后,关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论文显著增长。国外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家庭关系、交通运输、健康和医疗以及传染病传播机制等方面。 在情报学领域,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合著网络的研究和引文网络的研究。 (一)合著网络研究 1.Liuxiaoming,BollenJohan等人利用ACM和IEEE的数字图书馆会议文献建立了作者合著网络,利用中心性分指标析该合著网络,研究表明了PageRank和AuthorRank在合著网络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2.M.E.J.Newman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物理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三种学科的作者建立起了论文合著网络,分析了不同学科作者合著网络类型的区别和特点。 3.Logan和Pao则致力于研究如何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寻找出某一个领域的最核心作者。 (二)引文网络研究 主要应用于信息资源研究中,对文献之间的引用、共引的研究。 1.HENRY KREUZMAN进行了哲学学科62位代表作者的引文网络研究,揭示了哲学科学和认知论之间的联系。 2.HowardD.white专门探讨了社会网络结构和引文网络之间的在联

系。 3.学者们提出了二值矩阵和赋值矩阵,还构建同被引网络的研究方法,用来分析同被引情况。 二、.国的应用 国的社会网络分析己被运用到合著和引文网络研究、竞争情报、知识管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以及图书馆资源配置等众多领域。 (一)合著网络研究 1.亮,朱庆华等选取《情报学报》1998一2005年之间的合著者为研究对象,对合著网络进行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和核心--边缘分析的实证研究。 2.蓓,袁毅等选取中国期刊网里情报学、情报工作栏目下的所有作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并做了团队合作的时序变化研究。 3.鲍,朱庆华等选取了CSSCI数据库里近十年以来的全部情报学领域的论文进行社会网络分析研究,在合著网络分析中,对“小团体”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 (二)引文网络研究 社会网络引文分析方法与引文分析家所使用的方法是一致的并扩展了它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作者引文研究和期刊引文研究。 1.徐媛媛,朱庆华以参考咨询领域的32名高被引作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密度、中心度和凝聚子群方面进行研究。 2.邱均平教授对编辑出版类期刊进行引文网络分析,结果说明期刊同被引方法应用于确定核心期刊是有效的。他在后来对图书馆学情报学

社会网络用户关系分析与预测

目录 目录……………………………………………………………………………………………………………..iTABLEOFI::ONTENTS……………………………………………………………………………….iii摘jI枣……………………………………………………………………………………………………………..IABSTRACT………………………………………………………………………………………………..III第一章绪论………………………………………………………………………….11.1研究背景……………………………………………………………………一l1.2问题描述……………………………………………………………………..21.3本文工作………………………………………………………………………31.4论文结构……………………………………………………………………一4第二章相关工作…………………………………………………………………….52.1基于网络结构的用户关系分析……………………………………………..52.1.1基于共同好友的关系分析……………………………………………52.1.2基于路径的关系分析…………………………………………………62.2基于属性的用户关系分析…………………………………………………。82.3社交行为建模………………………………………………………………一92.4本章小结……………………………………………………………………一9第三章社交网络用户属性建模与用户关系度量……………………………………lo3.1属性分析与建模……………………………………………………………103.1.1基于属性的用户偏好分析OOO....O....OOQOQOOOOOOOOOO.OOO...................OOO103.2基于属性的用户关系度量…………………………………………………123.3本章小结……………………………………………………………………13第四章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建模与用户关系度量……………………………………144.1行为分析与建模……………………………………………………………144.1.1信息发布行为分析……………………………………………………154.1.2用户潜在因素提取……………………………………………………164.2基于行为的用户关系度量…………………………………………………l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