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药物分析教案——第三章 药物的鉴别
药物分析-药物的鉴别试验

15
如: 丙二酰脲类鉴别试验只能证实是 巴比妥类药物,但具体是何种巴 比妥类药物不可确定。
5
初熔 终熔
6
3)熔点测定的注意事项:
a. 传温液 mp在80℃以下的,用水; mp在80℃以上的,用硅油或液体石蜡。
b. 毛细管 中性硬质玻璃管,长:9cm 内径:0.9~1.1mm
壁厚:0.10~0.15mm。
c. 升温速度 1~1.5 ℃/min。
d. 温度计 0.5℃刻度,且经校正。
7
(2)凝点
小供试品量,以m表示,单位为µg。 最低检出浓度---在一定条件下能观察出试验结果时
供试品的最低浓度,以1V表示。
25
最低检出量与最低检出浓度之间的关系:
m v 106 V
式中: — 试液的体积(mL):鉴别时所取试
液的体积
V — 最低检出浓度的体积:指含有1 g 供
试品的溶液体积(mL)
钠盐鉴别试验等。
16
(三)专属鉴别试验
专属鉴别试验(specific identification test)是 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 结构差异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选用某 些专属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如: 维生素B1,中国药典(2000年版)—硫 色素反应作为其专属鉴别试验。
m — 最低检出量( µg )。
26
空白试验
目的: 检查试剂和蒸馏水中是否含有待测组分。 方法:用蒸馏水代替试样进行测定。 对照试验 目的: 检查方法的可靠性。 方法: 用标样代替试样进行测定。
药物分析 第三章 药物杂质检查

药物分析教研室
1
第一节 药物的杂质与限量 第二节 杂质的检查方法 第三节 药物中一般杂质的检查 第四节 特殊杂质的检查与鉴定方法
2
第一节 药物的杂质与限量
▪ 药物的杂质与纯度 ▪ 药物杂质的来源 ▪ 药物杂质的分类 ▪ 杂质的限量
3
一、药物的杂质与纯度
▪ 药物的纯度 指药物纯净程度,反映了药物质 量的优劣。
16
特殊杂质 指在某一个或某一类药物的生产或贮存过程中, 根据药物的性质、生产方法和工艺条件,有可能引 入的杂质
如阿司匹林中的游离水杨酸、异烟肼中的游离肼、 甾体激素中的其他甾体。
特殊杂质检查方法收载在中国药典正文各药品的质量标准中。
17
2.按结构可分为: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无机杂质 ——Cl-、S2-、SO42- 、CN-、As、重金属 有机杂质 ——如有机药物中引入的原料,中间体、副产物、 分解物、异构体、残留溶剂。 有机杂质可分为特定杂质和非特定杂质。
差异 药物纯度又称为药用规 是从杂质可能引起的化学变
格,主要从用药安全、 化对使用的影响以及试剂的
有效和对药物稳定性等 方面考虑杂质的生理作 用及毒副作用。
使用范围和使用目的加以规 定,它不考虑杂质对生物体 的生理作用及毒副作用。
分类 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基准试剂、优级纯、分析纯、 化学纯、色谱纯、光谱纯
46
(4) 对照药物法:无合适的杂质对照品,或杂质 斑点颜色与主药成分斑点颜色有差异,可用所 含待检杂质符合限量要求的该药品作为对照品 进行比较。
▪ 供试品与其相同药物对照品 分别点样于同一薄层板上,展开显色, 供试品杂质斑点≯对照药物中杂质斑点数,颜色不得 更深。
▪ 对照品与供试品相同,克服 2 法中对照品与杂质斑点 有时的不可比性。
药物分析教案

讲授时数
4
授课教师单位
制药技术系
讲授教师姓名
李兵
职称
无
职务
无
本课程目的要求
1.掌握巴比妥类药物的基本结构、理化性质、鉴别试验。
2.了解巴比妥类药物中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
3. 掌握含量测定方法。
本章节重点难点
难点: 巴比妥类药物的结构剖析,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
重点: 巴比妥类药物的理化性质、鉴别试验,巴比妥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4. 掌握酸碱滴定法、双相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5. 熟悉其它芳酸类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与鉴别方法。
本章节重点难点
1. 水杨酸类药物、苯甲酸类药物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
2. 水杨酸类药物、苯甲酸类药物结构与鉴别方法之间的关系。
3. 与铁盐反应中区分开哪些药物直接与铁盐反应,那些药物经水解后与铁盐反应。
本章内容结束前对本章的内容加以总结从药物的结构出发典型药物的理化性质鉴别试验的原理与方法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方法与计算课程名称药物分析授课对象08生物制药12班08药物制剂123班讲授题目第五章胺类药物的分析讲授时数4授课教师单位制药技术系讲授教师姓名李兵职称无职务无本课程目的要求1
药物分析教案
《药物分析》第四版 刘文英主编
讲课内容:1. 2005年版《中国药典》的基本内容与进展,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
2. 主要国外药典(美国药典、英国药典、日本药局方、欧洲药典、国际药典)简介。
3.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机构和基本程序。
在本次课程中主要为大家介绍新版《中国药典》的基本内容,本版药典改动较大,具体介绍一些本版药典的进展与修改,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和校正。简介常用的一些国外药典的基本内容。介绍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机构和基本程序,与实际工作中的实践相联系,为今后同学们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一点常识性的知识。
第三章 药物的性状检测和鉴别技术

实例解析
实例3-2:维生素E粉性状描述与分析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颗粒或粉末
;易吸潮
第二节 药物的鉴别技术
鉴别技术
鉴别技术指收载在质量标准正文鉴别项下的 药物真伪识别试验技术 要求:专属,再现,灵敏,操作简便、快速 一般来说,某一项鉴别试验只能鉴别药物的 某一特征,不能作为判断药物真伪的唯一依 据 鉴别往往通过一组试验(2~3条)才能完成
紫外-可见光谱鉴别法
方法: 2. 吸收特征的一致性 (5)利用最大吸收波长和相应吸光度比值的一致 性
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试液, 测定最大吸收波长、最小吸收波长和相应的吸 光度 计算最大吸收波长与最小吸收波长的吸光度的 比值
紫外-可见光谱鉴别法
方法: 2. 吸收特征的一致性 (5)利用最大吸收波长和相应吸光度比值的一致 性
性状项确认
原
制
料
剂
药
鉴
鉴
别
别
鉴别项下规定的试验
第一节 药物性状检测技术
药物的性状反应了药物特有的物理性质,是 药物质量的重要表征之一。
性状项:外观、臭、味、一般稳定性、溶解 度以及物理常数。
外观感官 一般稳定性
溶解度
盐酸奥昔布宁
外观感官 溶解度 物理常数
三 二一
主
物 溶外
理 解观
常 度感
数
冰水中冷却
沸
沉淀
原理
低温条件下,钠离子与焦锑酸钾试液生产致 密的沉淀物
2Na++K2H2Sb2O7
2K++Na2H2Sb2O7
致密 沉淀
氯化物的鉴别
方法 (1)氯化银沉淀
供 稀硝酸 试+ 品 硝酸银
03药物的鉴别-药物分析

>>药品的鉴别>>鉴别方法
第一节 化学鉴别法
药物与一定试剂在适当条件下与药物 发生氧化、缩合、脱水等化学反应,产生 颜色、荧光、沉淀或气体等现象而对药物 进行真伪鉴别的方法。化学法是药物鉴别 中最常用的方法,其仪器简单,操作简便 快速。
方
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旋光法。
法 生物学法:生物法、微生物法等
生化方法:酶法、免疫法等
按 一般鉴别试验:鉴别为某类药物
范
围 专属鉴别试验:鉴别为某个药物
>>药品的鉴别>>鉴别方法
1、一般鉴别试验(补充) 验证某一类药物共同具有结构特征(多
种药物具有)的试验。通过一般鉴别试验 , 只能证实是某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 个药物。
>>药品的鉴别>>化学鉴别方法
4.气体生成反应鉴别 胺类:强碱下加热,氨臭味 含S:强酸下加热,H2S气体 含碘:直火加热,紫色碘蒸气 含乙酸酯或乙酰胺:水解,加乙醇,香味。
>>药品的鉴别>>化学鉴别方法
5.衍生物熔点测定: 药物与试剂反应,得产物。测定产物
的熔点。
化学鉴别法学习要求—— 1.记住常见特征反应(名称、对象)
紫外光 可见光
200 400
760 nm
>>药品的鉴别>>光谱鉴别方法>>紫外法
小结
1.物质对光选择性吸收
溶液颜色产生原因:
选择性吸收白光中某种颜色的光。被吸收的
颜色与溶液颜色称 “互补色”。
可见光
药物分析第三章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第三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4.荧光反应鉴别法
• (1)药物本身在可见光下发射荧光。(2)药物 溶液加硫酸呈酸性后,在可见光下发射荧光。
• (3)药物和溴反应后,遇可见光下发射荧光。 • (4)药物和间苯二酚反应后,经加热可发射荧光。
第三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二)光谱法
• 红外光谱鉴别法 • 定义:利用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红
液1滴,即显紫色。 COO-
OH
O-
6
+ 4FeCl3
Fe Fe + 12HCl
2 3
• 方法②取供试品溶液,加稀盐酸,即析出 白色水杨酸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 液中溶解。
第三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 酒石酸盐
• 方法①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置洁净的试管 中,加氨制硝酸银试液数滴,置水浴中加热, 银即游离并附在试管的内壁形成银镜。
第三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一)性状
• 溶解度
• 溶解度是药物的一种物理性质,一定程度 上能反应其纯度。《中国药典》(2010年 版)采用“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 微溶、极微溶解、几乎不溶或不溶”来描 述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并可作 为药物精制或制备溶液时的参考依据。
第三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第三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三)色谱鉴别法
• 薄层色谱鉴别法
• 薄层色谱法用于鉴别,以比移值和斑点颜色作为鉴别依据, 来把握供试品与对照品的同一性。
• (1)供试品与同浓度对照品溶液颜色(或荧光)与位置 (Rf)应一致,而且主斑点大小与颜色深浅应大致相同。
• (2)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等体积混合,应显示单一、 紧密的斑点。
H HO C COOH HO C COOH + 2Ag(NH3)2OH
药物分析第三章药物物理常数测定法

整理课件
15
该比重秤系在4℃时相对密度为1,则用水
校准时游码应悬挂于0.9982处,并应将在 20℃
测得的供试品相对密度除以0.9982。如测定 温
度为其他温度时,则用水校准时的游码应挂于
该温度水的相对密度处,并应将在该温度测得
整理课件
16
(3)注意事项:
1)韦氏比重秤应安装在固定平放的操作台上,避免
重点介绍该法。
整理课件
28
(一)第一法 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
1、仪器:
(1)加热用容器: 硬质高型玻璃烧杯或其他能耐直火加热的 容器。
(2)搅拌器:垂直搅拌的环状玻璃搅拌棒或电磁搅拌器。 (3)温度计:分浸型,最小刻度0.5℃,应经熔点标准品进
行校正.(P29(5))
整理课件
29
(4)毛细管:中性硬质玻璃管,内径为0.9~ 1.1mm,壁厚为0.1~0.15mm,长9cm以上, 一端熔封;所用温度计浸入传温液在6cm以上时, 管长应适当增加,使露出液面3cm以上。
整理课件
12
韦氏比重秤
整理课件
13
整理课件
14
(2)使用方法
取20℃时相对密度为1的韦氏比重秤,用新沸过的冷水将 所附玻璃圆筒装至八分满,置20℃(或各药物规定的温度)的 水浴中,调节温度至20℃(或各药物规定的温度),将悬于秤 端的玻璃锤浸入圆筒内的水中,秤臂右端悬挂游码于1.0000 处,调节秤臂左端平衡用的螺旋使平衡,然后将玻璃圆筒内 的水倾去,拭干,装入供试液至相同的高度,并用同法调节 温度,将拭干的玻璃锤浸入圆筒内的供试液中,调节秤臂上 游码的数量与位置使横梁平衡,读取数值,即得供试品的相 对密度。
整理课件
24
10.13 药物分析第三章

反应原理:
根据氨中溶解度不同
AgCl(溶解)>AgBr(微溶)>AgI(不溶)
注意事项及讨论
c. 溴化物中氯化物的检查
Br H 2 O 2 , HNO3 Br2 依法检查 [O] 挥散(除Br ) Cl Cl
取一定量供试品,在规定条件下
比 较 法 测定待检杂质吸光度, 与规定限量
比较, 判断供试品中杂质限量.
例:肾上腺素中肾上腺酮的检查
比 较 法
盐酸溶液 (0.05mol/L )
规定: A310nm≯0.05
样品
供试品液(2.0mg/ml)
A310nm
示例三 肾上腺素上酮体的检查
取本品0.2g,置100ml量瓶中,加盐酸溶液(9-2000) 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在310nm处测定吸光度不 得超过0.05,酮体的百分吸收系数为435,求酮体的 限量
供 试 品
对 照 溶 液
供 试 品
+ AgNO3 +水
供 试 品 溶 液
暗处放置5min 后比较2倍量的供试品来自20ml稀硝酸水
约80ml
50ml
等分
硝酸银试液1.0ml 供试品 加水至
对照品 滤液+↓
(弃去)
硝酸银试液1.0ml
反复过滤 加水至
标准氯化钠溶液
50ml
注意事项及讨论
b. 外消色法 向供试品溶液中加入某种试剂,使溶液 颜色褪去后再依法检查.
例:高锰酸钾中氯化物的检查因溶液呈 紫色,加入适量乙醇,使颜色消失后再检查.
注意事项及讨论
7. 供试品溶液显碱性的处理方法 先中和为中性后再检查. ——避免硝酸银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氢 氧化银和氧化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药物的鉴别
第一节常用鉴别方法
一、药物鉴别的目的和特点
1、药物鉴别的目的
鉴别定义:就是依据药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通过化学反应、仪器分析或测定物理常数,来判断药物的真伪。
鉴别试验仅使用于鉴别药品的真伪
对于原料药还应结合外观和物理常数进行确认
2、特点
A、为已知物的确证试验------供试品为已知物,鉴别的目的是确证供试品的真伪
B、鉴别试验为个别分析,非系统分析------一般只作一、二或三、四项试验
C、通常采用不同方法鉴别,综合分析
D、鉴别制剂,要注意辅料干扰,鉴别复方制剂,注意各成分干扰
二、化学鉴别法
定义:根据药物与化学试剂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离子反应或官能团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生成不同沉淀,放出不同气体,呈现不同荧光,从而作出定性分析结论。
药物+化学试剂—→反应—→不同颜色
—→不同沉淀—→分析—→结论
—→不同气体
—→不同荧光
化学鉴别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
这里对无机药物的鉴别不作叙述,只对有机药物做阐述
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基本概念
紫外区:含有芳环或共轭双键的药物有特征吸收
可见光区:含有生色团和助色团的药物有特征吸收
举例:化装品中的防晒霜中含有吸光物质。
2、具体方法
A、对比吸收曲线的一致性
按药品质量标准将供试品和对照品用规定溶剂分别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在规定波长区内绘制吸收曲线,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图谱一致。
一致:吸收曲线的峰位、峰形和相对强度一致
举例:
供试品
药品质量标准+ 规定溶剂—→溶液—→测定吸收曲线—→比较图谱对照品
B、对比最大吸收波长和相应吸收度的一致性
供试品
药品质量标准+ 规定溶剂—→溶液—→测定吸收曲线—→比较图谱对照品
λmax Amax
C、对比最大吸收和最小吸收波长的一致性
λmax λmin
D、对比最大、最小吸收波长和相应吸收度比值的一致性
Amax/Amin
举例:说明解释
四、红外光谱法
有机药物在红外光区有特征吸收
讲解红外吸收的原理简单介绍电子跳跃是红外吸收的主要因数
具有专属性强准确度高的特点
方法:
1、供试品的红外光谱与相应的标准红外光谱直接比较,核对----中国药典有专用红外光
谱集
2、供试品的红外光谱与对照品的红外光谱比较,核对
讨论:方法简单,但无法消除不同仪器、不同操作人员造成的差异
对照品不容易得到。
五、熔点测定法
熔点:指一种物质照药典方法测定时,
由固体熔化成液体的温度,
或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
或在熔化时自初熔至全熔的一段温度
熔点:可鉴别药物的真伪和纯度
六、薄层色谱法
举例:
中药中使用较多、特殊杂质的检查
第二节一般鉴别试验
一、芳香第一胺类鉴别反应
芳伯胺基+ 亚硝酸钠---→重氮盐+ 碱性B萘酚试剂→橙色猩红色
NH 2
R
+
HNO 2
H
+
R
N
+
N
+
OH
N
N
R
二、
茚三酮反应 茚三酮 三、 加碱加热后放出氨或胺的反应
R C O NH 2
+
NaOH
R C O
ONa +NH
或
酰胺、内酰胺、磺酰胺和胺类等能与酸生成盐的药物,在过量碱作用下水解,受热时放出胺或氨,有氨或胺臭,并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四、 高锰酸钾褪色反应
含不饱和双键或含有侧链芳烃的药物,在酸性溶液中与高锰酸钾试液作用,可将高锰酸钾还原,使紫色消退。
五、 托烷生物碱类鉴别反应 专属性反应
山莨菪碱、东莨菪碱、阿托品等剂型药物结构中含有莨菪酸。
反应条件:发烟硝酸、醇制氢氧化钾,颜色显示深紫色
CHCH 2OH
COOH HNO 3
CHCH 2OH
COOH O 2N
NO 2
NO
2
KOH
CHCH 2OH
O 2N
NO 2
六、 枸橼酸盐鉴别反应
枸橼酸+高锰酸钾 → 硫酸汞 → 白色沉淀
→ 溴水 → 白色沉淀
CH 2COOH C(OH)COOH CH 2
KMnO 4
CH 2COOH C 2O S O O
OHg
O O C C
O
CH 2
CH 2
C
O
CHBr 2C CBr 3
O
白色 白色 七、 乳酸盐鉴别反应
乳酸 + 溴 → 亚硝基铁氰化钠 → 暗绿色
CH 3CH(OH)
COOH
CH 3CHO
[Fe(CN)5NO]-
[Fe(CN)5ON=CHCHO]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