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生平事迹介绍资料
读钱学森的一生先进事迹(10篇)

读钱学森的一生先进事迹(10篇)钱学森,一个一心为国,不为自己的利益而活的伟大科学家,他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读钱学森的一生先进事迹材料,欢迎大家阅读转发!读钱学森的一生先进事迹篇1同学们,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当我读完《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了解到钱学森一生的努力和巨大的贡献后,我不由得想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
钱学森,他把“祖国强大”当作是自己一生的责任。
为此,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优厚的工作待遇;为此,他不顾美国政府对他人身的伤害和对家人的威胁;为此,他忍受美国特工对他长达五年的监视和软禁。
因为,在钱学森的心中,祖国的强大是他永远的牵挂,更是他毕生的心愿。
他反复强调,“不管怎样,也要回到祖国,为这祖国尽一份绵薄之力。
”钱学森先生的事迹让我心潮膨湃,一个人爱国竟到了如此地步,一个人把责任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先生的行为启示了我:只要活着,就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就要为祖国出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岳飞“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期待着雪耻灭恨,“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时,那是怎样一种轰轰隆隆的爱国之责!还有那“年年战骨埋荒外”的勇士和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勇者,其于国家的一番热情,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华夏五千年,为履国责,多少热血男儿血洒疆场,多少爱国志士奔走四方。
屈原,一代骚人,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深深刻入生命的里程碑,虽最终投于汩罗,却成就了一世的清白。
对楚王,他可谓尽心尽力,对楚国,他可谓无怨无悔,因为他心中时刻在呐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他一生虽没能成就国家的兴盛,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击起了美丽的浪花。
在他那放声长啸中饱含了多少辛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何不让我负责?”朗朗乾坤,英雄辈出。
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到“嫦娥飞月”的功臣们,他们以祖国强盛为职责,民族兴旺为己任。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伟人事迹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伟人事迹钱学森(1911年-20xx年),祖籍杭州,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
下面给大家带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伟人事迹,希望大家喜欢!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伟人事迹篇1钱学森是我国的“导弹之父”,他在1935年赴美留学,拜冯。
卡门教授为师,成为冯。
卡门教授的得意助手,也是他的得意门徒。
钱学森那是有着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可那时,钱学森还是没有忘记自己亲爱的祖国。
他对每一个夸奖他的人都会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在祖国刚从黑暗中走出来时,钱学森的回国之心就越发强烈起来,他把这件是告诉了和他一起的中国留学生,可他们让钱学森现在不要回去。
对他说:“现在祖国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讨论,只怕有困难。
”可钱学森没有把这事当回事。
在钱学森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美国的移民处给钱学森一封信——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过几天被抓进了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参加过主张以武力推翻美国的政党”。
在看守所,钱学森像罪犯似的,被监禁着。
钱学森曾回忆道:“我被拘禁的15天内,体重就下降了30磅。
在拘留所里,每天晚上,特务要隔一小时就进来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而且还失语了。
有许多人都想救出他。
我国主席亲自把美国的两位俘虏给放回美国,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后。
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10月18日,钱学森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做出了许多贡献。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伟人事迹篇2暑假里,我有机会读了《钱学森》这本书,书中描写的钱学森归国过程以及研发“两弹一星”的辛苦历程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很有感触,下面是我读后的一些个人感悟。
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时,成绩非常优异,虽然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物质生活很富裕,但他却归心似箭,一心想着学成报国。
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钱学森是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他为中国导弹制造与火箭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对我们中国影像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篇1钱学森(1911~2009),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元勋,我国著名科学家,曾被美国阻拦回国,回国为新生的祖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于2009年去世,享年98岁。
钱爷爷一直是我们这些新时代少年值得学习的人,让我们走近他,让对钱爷爷的敬佩与崇拜之情更深一层吧。
钱学森是近代航空大师冯·卡门的高足,本是一名拥有爱国情怀的少年成名的科学天才,但正因为他爱国,想为国效力,被美国抓捕并受到了不合理的折磨,因为美国一直把他当做“五个师”来对待。
但华夏子孙岂是容易屈服的,抗战时期我国的革命烈士数不胜数,我认为没有国家的人比我们中国更爱和平、国家。
中国人只要不是小人,谁都无法阻让我们为国贡献,虽然阻止把钱爷爷接回祖国的困难有很多,但钱爷爷最终还是回到了这片他朝思暮想的神洲大地。
还记得多年前导弹首次发射时,那一声爆炸声后中国进了一个国防的新地步;还记得东方红一号飞入太空时,全国人那喜悦的笑声吗,那神秘的大空的“面纱”终于被国人揭开一部分了;还记得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的出现让中国也有了能与其它大国肩并肩的能力。
如今我国的导弹卫星技术日渐发达与钱爷爷是密不可分的。
现在,我们能登月,保卫国家了,华夏雄狮已从长久的睡眼中醒来了,发出了一声响彻云霄的怒孔!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篇2钱学森博士是小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本书深层次解密了钱学森的传奇人生:小生华丽家族,家学渊远,赴美求学,科学巨星,崭露头角,回国受阻,被捕入狱,五年抗争,终回祖国,运筹帷幄。
两弹一星,功勋卓著,载人航天,历史巨献。
本书首次公布厂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和照片。
从某种意义卜讲,本书不仅仅是钱学森个人的传记,也是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发展史……作者被誉为“中国第一传记作家”。
钱学森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6篇)

钱学森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6篇)钱学森的英雄事迹简介【篇1】钱学森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并拜著名的航空科学家冯·卡门为师。
不久,经冯·卡门的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从1935年到1950年的15年间,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却充满了波折。
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一个美国上校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一个师,绝不能让他回去。
”1950年 9 月中旬,钱学森办理了回国手续。
他买好了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了搬运公司装运。
然而,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移民及归化局迫害钱学森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
不少美国友好人士出面营救钱学森,为他找辩护律师。
他们募集了 15000 元美金作为保金,才算把钱学森从看守所里保释出来。
1955年 6 月,终于在周关怀下,钱学森一家人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电视节目,许多人为了得到一张绿卡,为了能够留在国外,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倾家荡产。
我不知道国外有多好,但我知道一个像钱学森这样的人,是每一个国家都会敞开大门迎接的人。
我希望我成为这样一个人。
钱学森的英雄事迹简介【篇2】今天,我读了《钱学森的故事》这篇*,深有感触。
这篇*写了钱学森为了报效祖国,于是去美国深造,拜冯卡门为师,并在他的推荐下,钱学森成为了一所大学的终身教授,并在此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虽然他在生活上享有非常丰厚的待遇,但是他依然怀念着自己的祖国。
可是,钱学森报效祖国的希望没有实现,战争爆发了,他因为是中国人而受到了无理阻拦。
钱学森历尽艰险,不懈努力,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中,报效祖国。
他此后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为了保障我国的国防能力,钱学森终于在1960年10月成功完成了对第一颗国产导弹的研制!钱学森为我们建立了学习的榜样!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欣欣向荣,宛如一颗明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科技水平名列世界前茅。
高中主题班会钱学森我们一生的追求

科学创新
钱学森的教育理念将继续影响和 激励新一代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
钱学森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将 继续推动科学界的发展和进步。
3
பைடு நூலகம்航天科学家
回国后,钱学森成为中国航天科学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参与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 工作。
钱学森的科学成就
航天技术
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 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教育改革
作为教育家,钱学森致力于培养卓越人才,努 力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
导弹设计
作为导弹领域的专家,钱学森主导了多个重要 导弹项目,提升了中国国防能力。
高中主题班会 钱学森:我们一生的追 求 钱学森,中国著名科学家,清华大学毕业,留美期间参与洛斯阿拉莫斯实验
室研究,后成为中国航天科学家和教育家。
钱学森的生平事迹
1
早年生活
钱学森于191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显示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积极追求知识。
2
留学美国
钱学森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开始了他辉煌的科学家之路。
科学研究
钱学森发表了众多重要的科学论文,开展了广 泛的研究工作,为国际科学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学森对教育的贡献
清华大学
钱学森曾任清华大学校长,倡导 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 高素质人才。
实践教学
钱学森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动手实践, 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教育改革
钱学森推动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建议和 政策。
追求卓越的意义和价值
1 超越自我
追求卓越是超越自我,不断挑战自己,不满足于平庸。
2 影响他人
追求卓越的人对他人也有积极影响,激励他人追求自己的梦想。
钱学森事迹素材

钱学森事迹素材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3月31日),籍贯湖南
怀化,中国现代著名物理学家、导弹工程师和太空科学家。
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重要创办人之一,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早年赴美留学,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学士和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农业航空科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二战期间,他参与了曼哈顿计划,为美国研发原子弹做出了重要贡献。
战后,钱学森返回中国,致力于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
1956年,钱学森回国后创办了中国的第一所独立办学、独立
选拔学生的高等学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担任校长一职。
他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工作,推进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发展。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科技大学迅速崛起为中国著名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在航空航天领域,钱学森领导研制了中国第一颗运载火箭“东
方红一号”,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发
射卫星能力的国家。
他还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颗核导弹和大飞机等重大工程项目,并对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深远影响。
钱学森对科学研究的追求和创新精神使他成为了中国科学界的重要人物。
他多次获得国内外的荣誉和奖项,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国际航天科学院会员等。
他还积极参与国际科学交流和合作,为中国与世界科技交流作出了重要努力。
钱学森的事迹和贡献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他不仅是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也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成为中国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钱学森中国现代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钱学森中国现代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Hsue-Shen Tsien),是中国现代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杰出贡献和卓越的科学成就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钱学森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对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贡献。
一、钱学森的生平事迹钱学森于1911年10月11日出生在中国江苏省苏州市,他从小就展现出对数学和物理的非凡天赋。
在上海复旦大学就读期间,钱学森发表了多篇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论文,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二、钱学森的航天科研成就钱学森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开始涉足航空航天领域,他成为了中国第一代航天专家之一。
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工作,参与了导弹和火箭的研发工作。
三、钱学森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1955年,钱学森决定回到中国,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积极投身于火箭研究和开发工作,并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四、钱学森的科研精神影响钱学森不仅在科学研究上有杰出的成就,他还以其扎实的科研作风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对年轻一代科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鼓励年轻人勇于追求学术上的突破,并不断鞭策他们追求卓越。
五、钱学森的奖项与荣誉钱学森在其科学事业中获得了众多荣誉和奖项,包括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进步奖。
他的杰出贡献被广泛认可,并使他成为中国现代航天事业的重要人物。
六、结语钱学森作为中国现代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科研成就和对年轻一代科学家的影响无法忽视。
他的奋斗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态度,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们应该铭记他的名字和他的成就,并继续努力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钱学森主要事迹材料7篇1秘书

钱学森主要事迹材料7篇钱学森主要事迹材料篇1钱学森(1911年-2009年),祖籍杭州,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
1955年回国,195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参加中国火箭、导弹研制工作,从事航空航天研究。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以及“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
我相信一定能回到祖国“我在美国待了这么多年,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在美国学习、工作15年之后,钱学森带着8大箱装满书籍和笔记本的行李,毅然回到祖国。
对于“回祖国去”这件事,钱学森十分坚决。
在美国,一个人参加工作后,通常会把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险公司以备养老。
但在美期间,钱学森一美元都没有存过。
有人觉得奇怪,他坦率地说:“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在美国,钱学森经历了限制出境、拘留甚至被监视、“软禁”等磨难,但他要回到祖国的决心一直没有变。
1955年8月,在多方努力下,美方撤销了对钱学森回国的限制。
同年9月17日,钱学森和夫人蒋英、7岁的儿子钱永刚、5岁的女儿钱永真,终于登上了回国的邮轮。
钱学森一家回到北京,受到中国科学院的热烈欢迎。
他做的第一个安排,就是在翌日清晨带领全家来到天安门广场,目睹这个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神圣地方。
面对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钱学森感叹道:“我相信一定能回到祖国。
现在终于回来了!”自力更生造出中国的导弹1955年底,回京的钱学森,马上投身到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的筹备组建工作中。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力学研究所正式成立,钱学森任第一任所长。
为了加速人才培养,力学所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研究班,又在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力学系,钱学森兼系主任并亲自授课,培养新一代的专业人才。
1956年5月,钱学森受命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学森生平事迹介绍
钱学森生平介绍
钱学森,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
一九二三年九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一九二九年九月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现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一九三四年六月考取公费留学生,次年九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九三六年九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一九三八年七月至一九五五年八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50年,钱学森同志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1956年初,他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委员。
1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5年科学规划的确定,钱学森与钱伟长、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在控制科学领域,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引起了控制领域的轰动,并形成了控制科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高潮。
1957年,《工程控制论》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同年9月,国际自动控制
联合会(IFAC)成立大会推举钱学森为第一届IFAC理事会常务理事,他成为了该组织第一届理事会中唯一的中国人。
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钱学森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
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在应用力学领域,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及固体力学方面做了开拓性研究,揭示了可压缩边界层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并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1953年,钱学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在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
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在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领域,钱学森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1949年,他提出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1962年,他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在思维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推动思维科学研
究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
他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并将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此外,在人体科学、科学技术体系等方面,钱学森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是人体生命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钱老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与钱伟长、钱三强被周总理合称为“三钱”。
主要贡献
①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
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②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③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④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
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
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⑤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
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
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
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应是这三种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从实践角度来看,保证这三种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就是社会系统工程。
从改革和开放的现实来看,不仅需要经济系统工程,更需要社会系统工程。
⑥系统科学
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⑦思维科学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上的一大热门,但学术思想却处于混乱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提出创建思维科学(noeticscience)这一科学技术部门,把30年代中国哲学界曾议论过,有所争论,但在当时条件下没法讲清楚的主张,科学地概括成为思维科学。
比较突出的贡献为:
(1)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大部门。
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
(2)钱学森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
他以自己亲身参予应用力学发展的深刻体会,指明研究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应以应用力学为借鉴,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要理论指导的道路。
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就是思维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思维学。
研究思维学的途径是从哲学的成果中去寻找,思维学实际上是从哲学中演化出来的。
他还认为形象思维学的建立是当前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核心问题。
(3)钱学森把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即首先以逻辑单元思维过程为微观基础,逐步构筑单一思维类型的一阶思维系统,也就是构筑抽象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社会思维以及特异思维(灵感思维)等;其次是解决二阶思维开放大系统的课题;最后是决策咨询高阶思维开放巨系统。
钱学森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爱国精神也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