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月亮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名句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名句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千古名句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意思: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出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原文节选: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扩展资料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此诗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明月象征着纯洁、高尚,诗人在许多诗中把明月看作通人心的多情物,也只有明月才能同时照亮诗人和友人。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关于月亮思亲的诗句

关于月亮思亲的诗句月亮思亲的诗句1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3.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4.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7.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8.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10.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11.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1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5.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明月,天涯共此时16.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17.月白庭空树影稀,鹊栖不稳绕枝飞18.月出惊山鸟,时鸣山涧中19.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0.松排山面千层脆,月点波心一颗珠21.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2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23.水国兼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24.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25.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26.月出浮云尽,风生中夜清27.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28.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2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3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3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3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34.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35.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3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37.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佚名)38.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39.月没星不亮,持底明侬绪。
(乐府)40.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王维)4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42.月明星稀,鸟雀南飞。
43.绕书三匝,何枝可依?。
(曹操)44.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杜甫)45.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抒发物是人非、今昔殊异的慨叹。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作者:白居易朝代:南北朝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译文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赏析:诗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
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亮的思考。
从逻辑上应该“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抬头望月,触想到“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的月下之景,诗歌却从对面飞来着笔昔年往事,描绘出一幅中秋月明、曲江池畔、朝廷盛会欢饮图。
诗歌起笔不同反响,召唤其昔日的觥筹交错、夜夜欢歌的情形,只有这样颔联的今年贬谪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失落。
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
可是两联二十八言中,诗人不烦厌地重复“八月十五夜”,显然它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也是惨痛的。
让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乐,独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
诗句一望而知地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不单是月亮,而是面对年年望相似的月亮情景下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写湖中月亮的诗句

写湖中月亮的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写湖中月亮的诗句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写湖中月亮的诗句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李白三、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四、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五、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六、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七、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八、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十、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十一、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十二、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十三、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十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十五、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十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十七、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 杜甫十八、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十九、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二十、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二一、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二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宝月似弓. 白居易二三、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二四、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二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二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二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2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2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3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31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清诗纪事》二.描写“湖中月亮”的诗句是哪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慢慢消逝,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如同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描写月亮思乡的诗句(精选125句)

描写月亮思乡的诗句(精选125句)描写月亮思乡的诗句(精选125句)描写月亮思乡的诗句篇1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6)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7)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8)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9)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清诗纪事》1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1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1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1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1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1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16)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17)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1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19)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20)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21)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2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2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2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25)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26)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27)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2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29)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0)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31)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3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33)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3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古诗描写月亮的诗句翻译赏析

古诗描写月亮的诗句翻译赏析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22首与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关的古诗,整理后列表如下:《静夜思》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诗句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诗句如下:绿水净素月,明月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翻译】秋浦的夜色浓了,明晃晃的月亮照着静悄悄的大地,到处一片静谧。
冶炼厂的炉火燃起来了,火星四射,浓烟滚滚,照亮了天和地,给沉寂的夜色重重涂抹了一层红色的颜料。
红彤彤的炉火映红了人们的脸,趁着月色,一边劳动,一边歌唱,歌唱打破了夜色的幽静和神秘的氛围,也震荡着寒冷的水面。
《宿建德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其全文诗句如下: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翻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望月怀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
其全文诗句如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翻译】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玉阶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诗句如下: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翻译】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
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
《暮江吟》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
其全文诗句如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翻译】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2分)(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参考答案】:(1)杨花,子规(2分,如果答“杨花纷纷,子规悲鸣”等只可得1分)(2)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答到一点得1分,答到两点或两点以上可得2分)3、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C)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6、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参考答案】:“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
7、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参考答案】: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8、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暮春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9、从诗中发出的情感信息,揣摩李白写此诗时的心理活动。
忧虑和愤懑。
表想了真挚、纯洁的友谊。
10.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杨花和子规鸟。
记承天寺夜游

ZCC30
“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 你认为好在哪里?
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 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 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 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 的急切心情。
ZCC31
4、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 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 图有什么特点?
②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 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ZCC20
9、找出文中能看出作者心情变化的语 句,细细体味。
孤独寂寞(解衣欲睡)——欣喜(见月起行)— —有点遗憾(无与为乐者)——急切(遂寻)——喜 悦、心有灵犀(亦未寝)——平静、闲适(步于中庭 赏月)——慨叹(少闲人)。
欣然 (高兴愉快) 无与为乐 (稍稍遗憾) 遂 (不暇思索中的激动) 寻 (急切访友的心意) 亦 (同好相知的喜悦“心有灵犀一点通”) 相与步 (平和从容) 闲人 (落寞苦闷,随缘自适)
导入新课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 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 的诗句吗?
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 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 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 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
ZCC41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 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 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 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 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 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 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月亮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鉴赏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
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
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
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个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
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
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
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
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
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
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
“君”字一作“风”。
这里所谓“夜郎”并
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
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
到夜郎西”的说法。
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
细细玩味。
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
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
怀。
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见傅璇琮
《唐代诗人丛考》);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
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
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