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在“古城更新”背景下的创作:丽江玉龙酒店

在“古城更新”背景下的创作:丽江玉龙酒店
酒店建筑以46层为主通过块内部设有庭院的同构模块组合而成中部形成较大一点的四方街广场起到外部空间的统率作用成为城市的会客厅大堂餐厅等使用最多的公共设施均围绕其设置人们在这里举行的集会演出以及日常的活动当中均可远眺雪山极目湖面
维普资讯

In

古城 更新
t io
n
"
背景 下 的创作
B
a c


丽 江 玉 龙
t io
n
n o v a n

o n
the

kg

ro u n n
d

R
e n o v a
T Ow
:Y u l o n
g H o t e l L ij i a

g

王 宇

徐锋
u

Wa
n
g Yu z ho
Xu Fe
n
g
工 程概 况
丽 江 拥 有 丰 富 的人 文 和 自然 资 源


设 施 最 完备 的酒 店

也 是 新城 中规
丽 江 玉 龙酒店 的创作在城 市 总体规 划 的基 础 上

通 过 对
古城
纲 领

新城 的分 析论 证 后 完成城 市设 计
用 此 纲 领 来指 导 建 筑 单体 创 作



并编 制形 象设 计


最 后 顺 理 成 章

到 渠成地 完成设计
根 据 已 批 准 的 《丽 江 玉 龙 纳 西 族 自 治 县 县 城 总 体 规 划 》

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属性及其表达——丽江国际商贸城概念规划的理念与方法

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属性及其表达——丽江国际商贸城概念规划的理念与方法
强 调 城 市人 文 属性 的 重要 性


这 是 现 实的进 步


是 社 会 进 步 对 城 市 规 划 新 的 更 高 的 要

题 出发
阐述 城
以 及 人
然而
面 时 题


当我们进

步 审视 城市规划 各 个层 进步

基 于 原 有社会 发 展 基 础


满足


市 公 共 空 间 之 于 城 市人 文 属 性 的 意 义
)
1 卜 () 1 2 2

()5
从 修大马 路 到修大 广场再 到修步行街 透 和 不 同程 度 的体 现

⑧ 城市规划及 建筑法规和 社会

本观 念在 城 市规 划领 域 有 了 更 深 层 次 的渗
进步 的不 对称 求

和谐 城市

的提 出




该 文 从 我 国 当 前 城 市 规 划 中存 在 的 问
d
e x
re s
the
ro
m e
tho d f L ij i a
a s n
o
f


传统 中国社会

的共 生 系 统通、 Nhomakorabea往往 集节庆

交 往



it s
p
r e s s io n
b y t a k in g t h e p I C
0 m m e rc
je
c
t
o r
g
e
的崩 溃乃 是 西 方力量 冲击 的结 果 的这种文化侵略

基于地域特征的城市设计方法探索——以丽江市福慧路城市设计为例

基于地域特征的城市设计方法探索——以丽江市福慧路城市设计为例

保 留 丽 江 城 市 的地 域 特 征
[ 关 键 词 ] 地 域 特 征 ; 城 市 设 计 ; 空 间构 造 ; 丽 江 [ 文章编号] 1 0 0 6 0 0 2 2 (2 0 1 1 ) 1 1 0 0 4 7 0 5 [ 中图分类号] T U9 8 1



[ 文 献标识码 ] B
m
n
Urba

将 西 方 强 势文 化带入 我 国
逐 渐流 失

造成我 国传统 文化


我国城市 的地 域特征也
天 天 被人
结合地 域特征的城市设 计 的
城市设

们所 遗忘

意义主 要体现在 以下 三 个方 面 :

长 期 以来
强 化和保护地域特征


直是保

( 1 ) 强 化城 市设 计 中的地 域特征

持城 市个 性化的重 要 手 段



井两
造 福 慧 路 的 空 间结 构 城 旅 游 核心 区
福 慧路 的空

2 1 自然 环 境特征

院 巷
丽 江位于我国
等 多种形式
民居 的庭 院临接街

间 结 构 主 要 由城 市 商 务核 心 区

丽 江 的 自然 环 境 特 征 为城 市 设

正 房和 居室 朝后设 置
这 样的布

旅 游 综 合服 务 区 和

其 中 连 续度 用 于 测 量

3

7 丽 江 市福 慧路水景 及 绿 化
整合关系 ( 图 7 )

当代地区性建筑创作的尝试——丽江瑞雪广场住区设计

当代地区性建筑创作的尝试——丽江瑞雪广场住区设计

当代地区性建筑创作的尝试——丽江瑞雪广场住区设计作者:唐硕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7年第12期【摘要】面对地方建筑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运用科学合理、富于创造性的建筑设计,来解决城市现代化与地域性之间,历史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本文通过丽江瑞雪广场住区的规划设计,对当代地区性建筑创作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地域性划;复原;重构;再生“以用户为本,以市场为导向”是房地产开发销售成败的关键。

“小区的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住宅形象独特”是业主的明确要求。

“尊重文脉,以人为本。

人车分流,绿色环保,生态概念,环境优先,空间渗透,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新的设计理念是我们取胜的法宝。

建筑植根于孕育它生长的这一片土地,它从这一片土地中吸取营养、获得养分并茁壮成长,从建成的那一刻起,它便为这一块土地所见证,并打下了地方文化世代传袭的深深烙印。

丽江瑞雪广场住区位于云南丽江古城外,距丽江古城仅5 公里。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现为国家对外开放城市及全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44 个风景名胜区之一,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该项目的设计力图在千年古城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作为一个文化继承和更新的环节,成为联系过去和未来的纽带。

1、城市肌理的复原丽江民居在悠悠历史长河的发展和传承中,形成了独特而细密的城市肌理。

立足于苍山上,整个丽江古城尽收眼底,民居灰色的双坡青瓦屋顶互相错落,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在青山绿野的映衬下,焕发出历史文化恒久的神韵。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历史的变迁。

丽江古城的传统肌理在新功能格局的影响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有一些改变是在悄悄地进行中,延续了丽江古城一贯的肌理,而有些改变则是以突然的、快速的方式进行着,这些新的功能单体以一种直接的、粗暴的姿态,简单而生硬的改变了古城丽江原有细腻的格局和丰富的纹理。

在丽江瑞雪广场的创作中,我们力图改变后一种局面,在总图规划上将新的建筑群体充分融入到丽江的城市布局中,提出适应丽江城市肌理的设计原则。

丽江市新团片区城市设计

丽江市新团片区城市设计

丽江市新团片区城市设计一、本文概述1、丽江市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丽江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6°08′47″~26°52′58″、东经99°59′16″~102、新团片区的地理位置和现状概述丽江市新团片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区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该片区北靠玉龙雪山,南邻金沙江,距离丽江古城仅有10公里,是丽江市区南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团片区现状概述新团片区是一个以居住和商业为主的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该片区的城市设计应注重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同时提高城市品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和居住。

目前,新团片区的城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较为齐全。

该片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城市环境卫生、城市绿化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此外,新团片区的居住环境也较为拥挤,需要进行城市更新和改造,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新团片区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区域,未来可以通过城市设计和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水平,成为丽江市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城市设计的目标和意义丽江市新团片区城市设计旨在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区域。

其目标包括:首先,提高城市的功能性。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优化城市交通,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和效率,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其次,注重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设计应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创造宜人的公共空间,增加绿化覆盖率,提升城市空气质量,为居民提供健康、愉悦的生活环境。

再次,关注环境保护。

在城市设计中,应注重绿色建筑和生态技术的应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打造低碳、环保的城市形象。

最后,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丽江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城市设计应充分挖掘和传承当地文化,将民族特色融入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实现上述目标,将有助于提升丽江市新团片区的城市品质和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案例分析-丽江模式0105

案例分析-丽江模式0105

案例分析-丽江模式1、概况简介丽江地处滇西北高原,丽江古城占地3.8平方公里,海拔2416米,多民族聚居,纳西、彝、白、傈僳、普米、苗、藏、傣、回、壮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占了全市113万总人口的58%。

在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之初(1997年前后),丽江共有6200多户,2.5万多以纳西族为主的居民。

丽江核心旅游资源:“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三项世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2003)、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2003)丽江发展阶段本地居民数量,从1996年的3万人下降到6000人,主要是老人。

占地4700亩的祥和丽城和11000亩的玉龙新县正在建设,总建面8万平米的鱼米河步行街也在建设。

2、丽江旅游发展的特点:(1)旅游收入增长来自游客数量增长1999-2013年,14年间,丽江的旅游人次从280.4万人增长到2079.6万人,旅游总收入又15.87亿元增长为278.7亿元,人均消费水平由2001年的634.28元增长为2013年的1250元,其中旅游人次增长了7倍,旅游总收入增长了17倍,而人均消费水平则仅仅增长不到2倍,分析可知,旅游总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游客数量的激增,由消费品质和消费档次的提升所增加的收益较少。

(2)旅游的受惠群体和付出群体不一致,常年财政赤字旅游收入巨量,丽江政府财政常年赤字,旅游收益分配的不均衡状态自丽江旅游发展以来一直持续。

丽江2010-2012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大大超过旅游收入增速,然总量仅占旅游收入总量的1/6,使得旅游投入主体和收益主体不一致。

丽江人均消费水平自2009年开始平缓增长,2011年小幅回退。

除去住宿费用,游客消费水平与国内其他热门旅游景点相当,证实几年来丽江的业态结构没有大的转变。

(3)星级酒店激增2013年,丽江拥有7个五星级酒店,其中有两个国际品牌酒店1。

丽江客栈总数为4600多家。

丽江古城民居空间文化的探讨

丽江古城民居空间文化的探讨

丽江古城民居空间文化的探讨丽江古城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市,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古城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是丽江古文化的重要遗产。

丽江古城的民居空间文化是研究丽江古城历史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

丽江古城的民居空间以木质结构为主,古朴典雅,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民居通常由几个庭院围合而成,每个庭院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

庭院是古城民居的核心空间,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

庭院的布局通常是以水井为中心,四周是厅堂、房间等功能区域,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

庭院的设计考虑了光照、通风、水源等因素,使得庭院内有着良好的生活环境。

丽江古城的民居空间文化也体现在庭院的装饰上。

庭院中常见的装饰有木雕、石雕、壁画等。

这些装饰物体现了丽江古城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居民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

古城民居的空间布局也反映了丽江古城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古城中的庭院既可以私人使用,也可以作为社区居民共享的公共空间。

庭院的设计使得居民之间有着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同时又能够实现邻里交流和互助。

古城民居空间文化还体现在居民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中。

丽江古城居民注重环境的卫生和整洁,因此在居民的庭院中常常可以看到花草树木和小池塘。

庭院中的植物和水景不仅美化了环境,还给居民提供了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

丽江古城的民居空间文化还反映了居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城中的民居通常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木结构的建筑可以更好地适应丽江地区的气候特点。

在庭院的设计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对自然景观的模仿和追求,如庭院中常常会有小桥流水和后花园等。

丽江古城的民居空间文化是丽江古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居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对丽江古城民居空间文化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丽江古城的文化遗产。

文旅创新案例

文旅创新案例

文旅创新案例一、文旅创新案例:云南丽江古城云南丽江古城是一处成功的文旅创新案例。

丽江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

为了保护古城的文化遗产和提升游客体验,丽江市政府积极推动文旅创新,引入了现代科技和创新理念。

1. 引入智慧导览系统:丽江古城通过引入智慧导览系统,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或导览设备获取各个景点的详细信息和导览路线。

这样既提升了游客的参观体验,又减少了传统导游的成本和对古城环境的影响。

2. 文化创意产品推广:丽江古城积极推广文化创意产品,如丽江纳西族传统手工艺品、纳西族服饰等。

通过与当地手工艺者合作,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出独特的产品,并在古城内设立专门的销售点,吸引游客购买。

3. 打造特色文化节庆:丽江古城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特色文化节庆活动,如丽江纳西族火把节、丽江古城音乐节等。

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4. 智慧交通管理:为了解决丽江古城狭窄道路和游客车辆增加的问题,丽江市政府引入了智慧交通管理系统。

通过道路监控摄像头和实时交通信息,可以实现道路拥堵监测和交通指引,提高了古城交通的效率和游客的出行体验。

5. 推广传统手工艺体验:丽江古城通过推广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如丝绸染色、木雕制作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这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保护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上海迪士尼乐园是一处成功的文旅创新案例。

作为迪士尼在中国的第一个主题公园,上海迪士尼乐园在保留迪士尼经典元素的同时,融入了中国文化和创新理念,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体验。

1. 融入中国元素:上海迪士尼乐园在设计和装饰上融入了许多中国元素,如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国传统节日等。

这样不仅增加了乐园的吸引力,也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2. 引入虚拟现实技术:上海迪士尼乐园引入了虚拟现实技术,通过VR设备和3D影像等技术,为游客打造了更加逼真的游乐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慧路的空间结 构主要由城市商务核 心区、古城旅游核心 区、旅游综合服务区 和城市商娱中心服务 区等组成。 形成“两轴、四 片区、多节点”的空 间结构。 设定城市发展十 字轴的意义在于使得 整个区域与外部空间 及整个城市步调一致, 浑然一体。
想法2: 借鉴手法,决定 城市发展方向及趋势, 确定发展轴,节点等 为将来铺路。
想法1:借鉴手法建造出有特色的格尔木城市尺度。
福慧路位于丽江古城的西侧,地处丽江中心位置,是 一条重要的城市发展轴线。同时,福慧路也是丽江地域特 征的核心承载地,与丽江古城的旅游发展、经济发展及城 市形象密切相关。
由于规划滞后,福慧路的区域形象与丽江城市发展水 平、丽江古城风貌极不协调,亟须改造。
(2)满足居民对精神家园的要求。 以人为本
居民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设计的最终受益者, 因此应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作为 城市设计的最终目标。
方案参考
1.设计流程: 了解整个城市的风貌、特色--定位当前基地--确定发展方向--空 间结构--功能分区--道路空间--风貌定位--建筑整合。 2.设计理念: 在延续丽江古城肌理的同时,使其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延续和 发展其文化内涵,确保地方民族文化的延续,制定实行“有机更新” 的协调发展规划,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实现城市现代化,体现地域特 征。
案例分析---丽江市福慧路城市设计
资料来源:知网
区位
丽江
丽江自古以来是 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 的中转站,丽江有建 于南宋的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 散之地。 北连迪庆藏 族自治州,南接大理 白族自治州,西邻怒 江僳僳族自治州,东 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 州和攀枝花市接壤。
自然环境特征
丽江位于我国的西部季风气候区,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分布有北亚 热带气候、中温带气候和高原气候,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的垂直气候特征。
丽江城市设计
利用“三山为屏、一川相连、三河穿城”大环境格局。 规划布局和营造手法既借鉴了北京紫禁城的一些建制 形式,又表现出“风水术”的肌理构造。
整个城市的人文环境特征
1.水网特色: 丽江古城的主要街道依傍主河道,小巷民居临支渠, 河水穿城过巷、穿墙过屋,一派“家家门前流活水,户户 垂柳拂屋檐”的水乡景象。 一般而言,江南水乡的水是静的,钟于幽静,而丽江 古城的水却是活的,活泼好动。
想法4:借鉴手法,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利用人工环境改变区域 的视觉特性,使得建筑界面生动。
丽江市福慧路整体风貌的定位
福慧路自西向东依次横穿城市生活风貌区、旅游商贸 风貌区及历史文化风貌区,穿插有城市建筑景观轴的载 体—-香格里大道、城市风貌演变的载体—-福慧路、现代 新丽江城市形象的景观节点—-福慧路与香格里拉大道交 叉口、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景观节点—-福慧路与新大街 交叉口、传统民族文化形象的景观节点—-福慧路与环城 西路交叉口等。这些整体风貌的设计完整地体现出丽江的 地域特征、空间风貌与现代空间的传承、整合关系。
想法6:借鉴手法,注重当地民俗的色彩要素。
我们的收获
结合地域特征的城市设计的意义
(1)强化城市设计中的地域特征。 城市设计为地域特征的表达提供了依托的载体。
通过对地域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设计人员充分了解该城市的自然 环境、人文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等,进而了解该城市的空间结构、城 市功能与地域特征三者间的内在联系。
在整体功能结构区的基础上,借助详细的城市设计方 法的流程和手段,将福慧路由西向东细分为十个功能区。 这十个功能区还原并强了地域特征。
意义在 于向人展示 了城市地域 特征的演化 过程,在文 化上走进丽 江。
想法3: 在确定 空间结构的 前提下,创 造出有理有 利有特色的 功能结构。
丽江市福慧路道路空间的设计(物质空间)
想法5:借鉴手法,利用一些有特色的载体体现区域特色。
丽江市福慧路建(构)筑物的整治模式
在建筑色彩方面统一采用丽江当地传统的灰、白、红 三种主色调;屋面统一采用青灰色屋面瓦和暗红色屋檐; 采用具有当地特色的木门和木窗,墙面及广告位(公共广 告位、店面牌匾等)不采用大片玻璃窗、玻璃幕墙和金属 框架等现代气息浓郁的形式,避免色彩混乱、面积大小不 一。
丽江的城市道路空间在非城市节点的商业界面以连续 界面为主;在城市节点的商业界面则以非连续界面为主, 从而增加了空间层次感。 沿雨米河、清溪河、昌洛河、东干河以及绿化广场周 边则以点式建筑组成不连续的界面,从而增加空间丽江市 福慧路沿线空间结构景观的渗透性。 对部分侵占道路红线且无法拆除的建筑,采用底层架 空、布置树池等方法进行地面绿化。为了保证福慧路临街 建筑界面的生动性和韵律感,除了通过建筑限高、建筑退 线等常规方法对建筑界面进行控制外,还可以从连续度、 贴线度和趋高度这三个维度对建筑界面进行内容更加详细 的空间控制。
院落特色: 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多为纳西族民居形式,有“三坊 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和“一井两院”等多种形式。 民居的庭院临接街巷、正房和居室朝后设置,这样的布局 既保证了居民对外出入方便,又保证了居室的安静,少受 外部的干扰。
街巷特色: 丽江街道的宽度一般为3m~5m,河道最大的宽度 约为6m,加之1层~2层的院落式民居,使得整个城市尺度 小巧宜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