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类别概念区分

合集下载

行业分类主项名称子项名称事项类型

行业分类主项名称子项名称事项类型

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
省级
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不得在市场销售。
第 1 页,共 45 页
事项 序号
行业分类
主项名称
子项名称 事项类型
设定依据
行使层级
《医疗机构制剂配置监督管理办法(试行)》(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8
剂许可证》。无《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不得配制制剂。《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应
省级
当标明有效期,到期重新审查发证。
《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监督管理办法(试行)》(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8
号)
7
市场监管 (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
医疗机构配制制剂许 可
医疗机构制剂许 可证变更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变更《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许可事项的,在许可事项发生变更前
附件
事项 序号
行业分类
主项名称
子项名称 事项类型
设定依据
行使层级 备注
1
市场监管 (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
医疗机构制剂注册审 批
医疗机构制剂新 品种注册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60号,2016年国务院第666号令修订)
行政许可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必须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报送有关资 料和样品,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可证》。
备注
第 2 页,共 45 页
事项 序号
行业分类
主项名称
子项名称 事项类型
设定依据
行使层级 备注
10
市场监管 (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

报告的含义、作用、类别、格式、写法及范文解析

报告的含义、作用、类别、格式、写法及范文解析

报告的含义、作用、类别、格式、写法及范文解析十一、报告(一)含义、功用和性质“报告”,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公文文体。

“报告”是写给上级、主管部门或权力机关的报请性上行公文,党、政和人民团体企事业部门都使用。

过去报告和请示是一类中的两种,近些年为了避免混淆而误事,完全区分开来。

报告偏重于汇报情况、意见、建议,而“请示”则是专为请求批准的。

我党我国一向重视报告制度,因而这种公文是沟通上下级情况、意见,以更有效地实行领导而使机关体系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

“懒”(该报的不报)和“滥”(不用报的老报)是妨害它发挥作用的两种不良倾向。

(二)类别1.例行报告。

即下级机关由于工作任务、性质的需要,定期向上级写报告。

分日报、双日报、三日报、周报、旬报、半月报、月报、季报,一旦按需要定下期限后,就必须在固定时间上报。

例行报告不能变成“例行公事”,而要随着工作的进展,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写出新意。

不需要例行报告的,不要规定出例行报告。

2.综合报告。

反映本机关全面情况或全面工作全局改革的意见、思路,以便上级了解全局、进行全面指导的报告。

要注意反映的情况、问题得全面,意见建议要有根据,有可行论证,但不一定是请示批准后才实施。

它可以和总结工作、计划安排结合起来。

要有分析,有综合,有新意,有重点,不要写成流水账。

3.专题报告。

指向上级反映本机关的某项工作、某个问题、某一方面的情况,或解决其问题有新的举措设想,要求上级对此有所了解的报告。

应上级要求或机关主动报都可以。

大致是做了某项工作,有了某种成就或经验(中心工作报告),发生了什么问题或出了错误捅了漏子(紧急情况报告或检讨报告),召开了会议解决了某一问题(会议报告)遇到了什么问题,初步考虑怎么解决(意见反映报告)等。

要迅速及时,一事一报。

呈报、呈转要分清写明。

(三)“报告”的格式和写法报告的格式大致是这样:标题,包括事由和公文名称。

第3章 或有事项(新)

第3章 或有事项(新)

(三)判断或有事项的考虑因素
1.风险和不确定性 风险和不确定性 2.通常不折现 2.通常不折现 3.未来事项 未来事项 4.不考虑预期处置资产利得 不考虑预期处置资产利得
(四)或有事项不包括以下承诺
1.为本企业负债提供的担保; .为本企业负债提供的担保; 2.提供贷款的承诺; .提供贷款的承诺; 3.承兑承诺; .承兑承诺; 4.信用证承诺; .信用证承诺; 5.金融期货交易事项; .金融期货交易事项; 6.售后回购协议承诺; .售后回购协议承诺; 7.未来资本性支出的承诺等; .未来资本性支出的承诺等; 8.保险投资。 .保险投资。
(三)或有事项的特点 1.是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是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具有不确定性; .具有不确定性; 3.结果由未来事项确定;(即金额不 .结果由未来事项确定; 能可靠计量) 能可靠计量) 4.影响或有事项的因素不由企业确定。 .影响或有事项的因素不由企业确定。 不能控制,但可以影响) (不能控制,但可以影响)
(四)或有资产的特点
或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潜在资 产 , 其存在需要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者不 发生予以证实。 发生予以证实。 或有资产的特点有: 或有资产的特点有: 1.或有资产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 .或有资产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 2.结果的不确定性大(可能性小于 %)。 .结果的不确定性大(可能性小于95% 当然, 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看, 当然 , 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看 , 或有事项中的 资产通常不予揭示。 资产通常不予揭示。
(一)或有事项中的“负债”的特点 一 或有事项中的 负债” 或有事项中的“
1.或有事项中的“负债”即“预计负 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 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 2. 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 可能性大于 % , . 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可能性大于50% 小于100%)。 小于 % 通常表现为: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 通常表现为: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

事项类别代码表

事项类别代码表

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
006/106/206/306/406/506/606/706/806
煤炭管理部门
007/107/207/307/407/507/607/707/807
教育部门
008/108/208/308/408/508/608/708/808
科技部门
009/109/209/309/409/509/609/709/809
- 11 -
附件 3
行政权力事项赋码示例
以省质监局行政处罚事项为例,事项为山东省省级行政权力 事项,行政区划代码为 370000;事项类别为“行政处罚”,事项 类别代码为 02;实施机关代码优先使用 044,事项数量超过 99 项时,顺次使用 144,以此类推;事项码按省质监局行政处罚事 项统一排列顺序赋码;对于不含子项的事项,只保留主项代码。 具体编码见下表。
-9-
实施机关 政府新闻工作机构 档案行政管理机构 盐业主管机构 机构编制部门 残联机关 台湾事务工作机构 信访工作机构 供销合作社机关 贸促会机关 …… 开发区、高新区等功能园区 交通部海事机构 山东黄河管理机构 人民银行 海关 国税局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烟草局 邮政局 地震局
代码 054/154/254/354/454/554/654/754/854 055/155/255/355/455/555/655/755/855 056/156/256/356/456/556/656/756/856 057/157/257/357/457/557/657/757/857 058/158/258/358/458/558/658/758/858 059/159/259/359/459/559/659/759/859 060/160/260/360/460/560/660/760/860 061/161/261/361/461/561/661/761/861 062/162/262/362/462/562/662/762/862

档案的分类文档

档案的分类文档

档案的分类文档档案的分类根据公司的情况档案分类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一般有以下几类:一、文书档案:(1)党群工作类:党务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纪检工作、工会工作、共青团工作、协会工作等;(2)行政管理类:行政事务、治安保卫、审计工作、人事劳资、教育工作、医疗卫生、后勤福利、外事工作等(3)经营管理类:经营决策、计划工作、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企业管理等(4)生产管理类:生产调度、质量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科技管理、环境保护、计量工作、标准化工作、档案与信息管理、基建管理、设备管理、合同等二、科技档案(1)产品文字材料:各种任务书、建议书、协议书、说明书、鉴定书、试验大纲、试验报告、分析报告、审查报告、运行报告、总结、产品图样等(2)科研文字材料:各种合同(协议书)、任务书、科研报告、调查报告、开题报告、实验报告、鉴定证书、发明申请书等(3)基建文字材料:各种建议书、任务书、计算书、开工报告、概(预、决)算、检验分析材料、施工图样等(4)设备文字材料:各种申请书、说明书、技术规程、维护保养规程、设备图样等三、财务档案会计原始凭证和报表中所附的各种借据、书面证明材料、分析报告等。

四、人事档案职工的招聘、履历、培训等五、电子档案计算机磁带、磁盘和光盘等六、声像档案照片、缩微胶片、电影胶片、录像片、录音磁带和唱片等文书档案管理一般把档案分为文书档案盒、科技档案(基本建设、科学研究、设备仪器、产品)、会计档案、干部职工档案(人事档案)、诉讼档案、还有照片档案、音像档案、电子档案等等,不同种类,不同载体的档案有不同的整理方法和要求。

文书档案管理一般把档案分为文书档案盒、科技档案(基本建设、科学研究、设备仪器、产品)、会计档案、干部职工档案(人事档案)、诉讼档案、还有照片档案、音像档案、电子档案等等,不同种类,不同载体的档案有不同的整理方法和要求。

但整理原则是相同。

即“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SAP_MM_评估类型-评估类别

SAP_MM_评估类型-评估类别

SAP_MM_评估类型-评估类别引言概述:在SAP MM(物料管理)模块中,评估类型和评估类别是重要的概念。

评估类型定义了物料在库存中的评估方式,而评估类别则确定了物料评估时所采用的计价原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SAP MM中的评估类型和评估类别,包括其定义、特点以及应用场景。

一、评估类型1.1 评估类型的定义评估类型是SAP MM中用于定义物料在库存中的评估方式的概念。

它决定了物料的价值计算方法、成本分配方式以及库存价值的计算规则。

1.2 评估类型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评估类型,物料的价值计算方式可以有所不同。

例如,某些评估类型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价值计算,而其他评估类型则采用移动平均成本法。

- 评估类型还可以定义成本分配方式,即如何将成本分配给物料的不同批次或批次特征。

这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和追踪物料的来源。

- 根据评估类型,SAP MM还可以自动计算库存价值。

这对于企业进行财务报告和库存控制非常重要。

1.3 评估类型的应用场景评估类型的选择应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和业务流程来确定。

不同的评估类型适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

例如,标准成本法适用于稳定的成本环境,而移动平均成本法适用于成本波动较大的环境。

评估类型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企业的财务目标、供应链需求以及物料的特性。

二、评估类别2.1 评估类别的定义评估类别是SAP MM中用于确定物料评估时所采用的计价原则的概念。

它定义了物料的计价对象以及计价方法。

2.2 评估类别的特点- 评估类别决定了物料的计价对象,即物料的价值计算所基于的参考对象。

这可以是物料本身、物料的批次、物料的特征值等。

- 评估类别还决定了物料的计价方法。

例如,某些评估类别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计价,而其他评估类别则采用标准成本法。

2.3 评估类别的应用场景评估类别的选择应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和业务流程来确定。

不同的评估类别适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

例如,实际成本法适用于需要精确计算成本的环境,而标准成本法适用于需要简化计算并实现成本控制的环境。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费孝通曾指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我们对于社会的认识主要来自书本与经典,所以才有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认知格局。

强调书本以及经典的重要性,当然很有道理,因为经典记载了过去我们认识世界的经验和总结。

但是,费孝通认为若是只通过书本来认识社会的话,应该有两个逻辑前提:一个是过去出版的著作里包含了人类所有的知识,因此任何知识都可以从书本中得到了解;另一个是过去的书中应该包含了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际上,这两个逻辑前提是不成立的。

特别是在一个发展日益迅速、竞争强度日渐增加、社会状况日趋复杂的时代,我们的认知也处在知识爆炸的情境中。

这样的中国,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解决问题的需求,要面对的要素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复杂。

所以按照费孝通的说法,认识和治理中国这样的社会,应该以社会调查作为根本途径。

费孝通认为社会调查是认识论的起点。

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是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回到实践的一个认识过程。

我们要认识社会,必须从实际调查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费孝通真正将社会调查变成理论体系,形成社会学调查,与他攻读博士学位阶段严格的学术训练有关,这使他可以通过专业的眼光去看待过去做过的社会调查。

费孝通强调了社会调查与社会学调查的区别。

社会调查是描述性的,告诉我们社会是什么,《江村经济》这本书就是一种描述性的著作,也就是如今所说的民族志。

公文类别 标准

公文类别 标准

在行政管理和组织中,公文是用于传递信息、做出决策、记录事务等的正式文件。

公文类别标准通常由相关机构或组织内部制定,目的是规范不同类型的公文,确保文件的一致性、合规性和规范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文类别及其可能的标准:1. 公告(通告):用于向公众发布特定信息、通告或公告事项。

标准可能包括发布时间、发布范围、格式等。

2. 通知:用于向内部或外部单位、个人传达一些具体的通知或提醒。

标准可能包括通知的发起方、接收方、内容、生效时间等。

3. 文件报告:用于记录和报告特定的工作、项目或事件。

标准可能包括报告的结构、格式、撰写规范等。

4. 请示报告:用于向上级领导提出请示、汇报工作进展或请求决策。

标准可能包括请示的格式、内容要求、审批流程等。

5. 决定命令:用于颁发具有法定效力的决定或命令,对组织内外产生具体约束力。

标准可能包括命令的格式、授权范围、生效时间等。

6. 函电:用于单位或个人之间的正式书信往来。

标准可能包括函电的格式、书写规范、抬头要求等。

7. 合同协议:用于订立和确认各类合同、协议。

标准可能包括合同的要素、格式、法律条款等。

8. 会议文件:用于组织和记录会议的相关文件,包括通知、议程、会议纪要等。

标准可能包括会议文件的撰写规范、发布时间等。

9. 申请表格:用于申请各类事务、服务或权益。

标准可能包括表格的设计、填写要求、审批流程等。

10. 评估报告:用于对某一事务、项目或个人进行评估的正式文件。

标准可能包括评估报告的结构、内容要求、审批程序等。

这些标准可能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的行政管理部门、文件管理部门或文秘部门负责制定和管理。

在实际应用中,组织通常会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行业规范来进行定制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服务事项主要是指行政机关提供公共服务的事项,如就业登记、企业登记、婚姻登记、养老、医疗、保险等事项。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审批的一种,是依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申请从事某项事务或者获取某种资格作出的允许或不允许的决定。

非行政许可审批是指行政审批的一种,是行政机关依照国家有关部门或者各级政府的规定,对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进行的审核、批准、核准等。

如投资审批、环境评价批准、企业改制方案批准等。

行政许可审批与非行政许可审批都属于行政审批,都属于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一种具体行为。

两者区别是:行政许可的设定有严格的规定,执行也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条件来执行;非行政许可审批设定比较宽泛,对数量有限制。

国务院正在陆续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

1、行政许可,即通常说的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为。

以申请为起始,无申请即无许可。

(2)行政许可是管理性行为。

主要体现为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单方面性。

不具有管理性特征的行为,即使冠以审批、登记的名称,也不属于行政许可。

(3)行政许可是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外部行为。

行政机关对其他行政机关,或者对机关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则属于部管理行为,不属于行政许可。

(4)行政许可是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实施行政许可的结果是,相对人获得了人事特定活动的权利或者资格。

2、审批:是指政府机关或授权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有关文件,对相对人从事某种行为、申请某种权利或资格等进行具有限制性管理的行为。

审批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指标额度限制;二是审批机关有选择决定权;三是一般都是终审。

审批最主要特点是审批机关有选择决定权,即使符合规定的条件,也可以不批准。

核准:是指政府机关或授权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有关文件,对相对人从事某种行为,申请某种权利或资格等,依法进行确认的行为。

因此,在批准相对人的申请时,只是按照有关条件进行确认。

只要符合条件,一般都予以准许。

核准的条件都比较明确具体,便于确认。

审核:是指由本机关审查核实,报上级机关或其他机关审批的行为。

备案:是指相对人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相关性文件等规定,向主管部门报告制定的或完成的事项的行为。

什么是公共服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够促成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公共服务体制,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是中国改革与发展进程在当前阶段的迫切要求。

在中国,这是创造性的新事业,也是中国所面对的重大挑战,从而也就存在着许多未知的和不确定的东西。

因此,很有必要明确弄清关于公共服务的含义。

公共服务可以有三种含义公共服务的第一种含义:国家是公共服务型国家,所以其所作所为都是提供公共服务。

关于国家,有很多定义。

在每一个社会中,都存在着社会整体的权力,它是垄断的和最有权威的,并以强制性力量为依托。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社会整体的权力,是由决策或立法、审判或司法、以及行政执行机构构成的权力体系。

本文中所谓的国家,即是指这一社会整体的权力体系。

当国家是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所有的时候,国家具有公共性质,国家存在的目的和职能,就是为全体公民的利益和需求服务。

在这个意义上,由国家的公共性质所决定,国家体系中的所有机构,如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等都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在这些机构中任职的人们的工作都是在提供公共服务。

在中国,这意味着在人大、法院、国务院以及各地方政府等国家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是在从事公共服务,上述机构也都是或者都应是公共服务机构。

公共服务的第二种含义:政府是公共服务型政府,所以其所作所为都是提供公共服务。

本文中所谓的政府,是指国家的执行机构。

虽然有人将国家称作广义的政府,但从逻辑关系和实际运用的角度看,将国家的行政机构或者国家意志的执行机构视为政府将更明确和易于理解。

国家是一种社会权力体系,而政府则是一种组织机构;国家确定权力运作的方向和重大决策,政府则负责实施贯彻。

政府是国家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家的性质决定着政府的性质。

当国家权力体系具有公共性质的时候,作为国家主要执行机构的政府应该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通过贯彻国家意志、执行公共职能、提供公共服务。

在这个意义上,各种形式的政府部门和机构都是公共服务机构,政府的各项职能都具有公共服务的性质,政府的工作人员也都是在从事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的第三种含义:即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有其具体的容和形式,并且可与政府的其他职能相区分。

在这个意义上,即使在公共服务型国家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条件下,国家公职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并不都是公共服务,他们中只有部分人才从事公共服务活动。

近年来,在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中,通常提到“中国政府的职能应转变到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在这里,公共服务是同其他三项政府职能相并列以示区别的。

公共服务:具体、直接、公共性具体的直接的公共服务,是能使公民(包括其被监护人如未成年的子女)及其组织的某种直接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使用了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的社会生产过程。

公民作为人,有衣食住行、生存、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的需求。

这些需求可以称作公民的直接需求。

至于宏观经济稳定、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等虽也是公民活动所需的,但那都是间接的,不是满足公民特定的直接需求的。

能够满足公民直接需求的,除衣食住行外,有教育、医疗保健、社会关照以及环境等。

公共服务是使用了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的社会生产过程。

公民及其组织的各种直接需求,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生产过程予以满足。

在这些社会生产过程中,通过资源的配置和组合而达到产出。

这些社会生产过程就是提供服务的过程(这里所指的服务同产出是否实物形式无关)。

在一个社会中,由公民及其组织产生对服务的总需求。

这个社会的总服务供给是由民间服务和公共服务两部分构成的。

公共服务只是社会总服务中与民间服务相对的一个部分。

如果一个社会生产过程没有使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那么就是纯粹民间行为,属于民间服务而不是公共服务。

政府体现和行使的是公共权力,公共资源则是由国家所有的各种资源和资金。

如果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中有政府以某种方式的介入,如财政资金、产权或特许等,并在某种程度上贯彻着国家意志,那么就属于公共服务。

譬如,不仅政府和公立机构提供的教育是公共服务,民间教育机构如果有政府特许或者使用了公共资源,那么也是在提供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一定是公民所需的,能够使公民的某种直接需求得到满足的,使公民受益的和得到享受的。

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监护人,即他们的子女所需要的,他们可以从受教育中得到某种满足,并有助于他们的人生发展。

公共服务的对象是公民及其组织。

公民的各种直接需求,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组织起来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公民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分别表达了公民的经济需求和社会需求。

公民的经济组织即各种形式营利性的企业,公民的社会组织即各种非营利性的非政府组织,这两种组织形式构成了民间的组织。

在中国,目前分别被称作民营企业和民间组织。

政府为满足公民及其组织的直接需求所开展和介入的活动,即为公共服务。

如果某政府机构是在为政府本身的需要而工作,其服务对象是政府机关和政府工作人员,那么就不属于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满足的是公民及其组织的基本的直接需求。

在一个社会中,公民及其组织对服务的需求可以是无限的,但却并不能要求由公共服务去满足所有那些需求。

公共服务只须保障公民及其组织的基本的直接需求的满足,而其它部分的直接需求则由民间服务供给机制去决定。

譬如,公共服务应该对每一个公民及其被监护人保证基础教育的供给和基本社会保障的供给,在此之外的教育和社会保障可以留由民间服务供给机制决定。

也就是说,保障社会弱势群体或者穷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是公共服务的目标,富人则可以通过民间供给机制去满足其更多的或更高的需求。

在一个社会中,公民及其组织的基本的直接需求、公共服务水平和优先事项安排是由该社会的发展水平、文化传统、价值取向、社会经济体制以及发展战略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公共服务的种类可以根据其容和形式分为:基础性公共服务;经济性公共服务;社会性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服务。

基础性公共服务是指那些公民及其组织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或者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都需要的、有某种政府行为介入的基础性服务,如供水、电、气,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邮电与气象等。

经济性公共服务是指通过某种政府行为的介入为公民及其组织即企业从事经济或生产活动所提供的服务,如科技推广、咨询服务、以及政策性信贷等。

社会性公共服务是指通过某种政府行为的介入为公民的生活、发展与娱乐等社会性直接需求提供的服务,如公办教育、公办医疗、公办福利以及环境保护等。

公共安全服务是指通过某种政府行为的介入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务,如军队、警察和消防等的服务。

公共服务的实现形式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必须有政府介入,但却并不一定须由政府直接提供。

公共服务的实现形式与手段是多样的,其所依托的组织机构也是多种形式的。

譬如,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可以是公共行政机构,即正式的政府机构,可以是专门的公共服务机构,如公立学校和公立医院等,在中国称作事业单位;也可以是具有公共性的民间服务组织。

所谓公共性的民间组织,是指私人企业和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如非营利组织和社区组织等。

私人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共同特性是非政府,它们都不属于公共组织。

但是,如果有了政府行为的某种介入,如政府通过特许经营、合同承包、无偿资助或者优惠贷款、共同投资等方式介入了民间组织的活动,那么这些私人和社会组织在保持其民间性质的同时还具有了一定的公共性,成为贯彻国家意志、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工具。

在实现公共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政府必须承担最终责任,保障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绩效,但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却可以根据情况灵活选择和组合。

公共服务不同于公共行政公共服务不同于公共行政,但却属于公共管理。

公共服务是有政府行为介入的一种服务机制,而公共行政则是以政府为主体的一种权力机制。

公共服务可以使公民的某种直接需求得到满足,如教育和医疗保健。

公共行政则是规公民开展社会活动的行为以及公民的其他间接需求。

公共服务可以由公民根据个人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选择,公共行政则要求公民必须接受。

公共服务涉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公共行政则是自上而下的等级式的。

公立学校和公立医院等是专门的公共服务机构,政府则是专门的公共行政机构。

公共管理则涵盖公共服务和公共行政,包括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概括:公共服务可分为一般公共服务与具体公共服务。

如果国家的性质与职能是为全体公民及其共同利益服务,政府是公共服务型政府,那么所有的国家公职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不论其所从事工作的容和形式如何,都是在提供公共服务,所有使用了国家公共权力和国家公共资源的社会过程都属于公共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