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成分对人体的影响
蜂毒对其他疾病的作用

蜂毒对其他疾病的作用蜂毒是工蜂为保护自己与集体的防卫物质,必然具有相当的毒害作用。
蜂毒的成分极为复杂,员然它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效应,但是也有其毒性反应物质。
对蜂毒的毒有人做过研究,不但观察其毒性作用及出现的症状,而且按药理的研究方法,对其做了实验。
本文来源39蜂疗网。
蜂毒的抗菌作用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对蜂毒均有较强的敏感性;蜂毒对结核杆菌、伤寒杆菌和枯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对其敏感性差。
1:50000的蜂毒水溶液可抑制细菌生长。
蜂毒的1:10000浓度具有杀菌和杀原虫作用。
蜂毒不但有抗菌作用,还可与抗生素,如青霉素、磺胺药起协同作用。
抗辐射作用一般认为、蜂毒能防止辐射损伤,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实验表明,当用x线或Y射线照射小鼠时、提前给其皮下或腹腔注射蜂毒,可使其生存率增高。
蜂毒中抗辐射的有效成分为蜂毒肽,其次为磷脂酶A2;蜂毒肽5mg/kg皮下注射,可使小鼠耐受850伦琴的辐射线,存活率100%。
说明蜂毒多肽能提高小鼠对伦琴辐射线的耐受能力。
蜂毒疗法的抗辐射作用机制可能是蜂毒刺激机体,产生适应能力,并增强造血功能,减少骨髓和脾的退化性改变,保护和恢复造血细胞能力;还可通过蜂毒的抗感染作用,防止白细胞下降,提高适应能力,预防辐射损伤。
艾滋病防治艾滋病的尝试德国病毒学家巴拉克·维尔纳(德国诺海贝格卫生和环境研究小心)在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研究中发现,艾滋病病毒的化学结构类似于蜂毒的结构,由此萌生出以毒攻毒,利用蜂毒治疗艾滋病的设想。
并提出:采用蜂毒破坏病人体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促进剂对病毒的转录,从而根除病毒扩散体系。
维尔纳利用蜂毒可以保护蜜蜂不受微生物侵害的原理,用实验确认,蜂毒可以通过破坏艾滋病病毒促进剂的方法,阻止病毒的扩散。
促进剂是沟通基因转录过程的—种物质,它根据基因信息制造活性蛋白质,当促进剂被蜂毒破坏后,就无法制造携带病毒信息的蛋白质,病毒就无法繁殖、扩散研究表明:蜂毒可以减少70%的基因转录,使病毒的产生减少99%。
蜜蜂的疗效与医药应用

蜜蜂的疗效与医药应用蜜蜂作为自然界中重要的昆虫之一,不仅提供了美味的蜂蜜,还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蜜蜂的疗效与医药应用。
本文将从蜂蜜、蜂胶和蜂毒等方面来介绍蜜蜂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一、蜂蜜的医药应用蜂蜜作为一种有机天然食品,其独特的成分使它具有很多药用价值。
首先,蜂蜜富含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有助于改善免疫力,并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
其次,蜂蜜具有抗菌和抗炎的特性,可用于治疗伤口和各种感染。
此外,蜂蜜还有助于缓解咳嗽和喉咙痛等症状。
最后,蜂蜜还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和便秘等问题,具有良好的润肠作用。
二、蜂胶的医药应用蜂胶是蜜蜂采集植物芽蓝和树木的汁液后所产生的物质,具有很强的抗菌和抗炎作用。
蜂胶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酚酸类和氨基酸等,这些成分能够抵御细菌和病毒的侵害,增强人体免疫力。
蜂胶还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喉咙炎、鼻炎等问题,可起到消炎和镇痛的作用。
三、蜂毒的医药应用蜂毒是由蜜蜂刺入皮肤时所产生的,尽管引起一定的疼痛,但是蜂毒也有着广泛的医药应用。
蜂毒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是蜜蜂素。
蜂毒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背痛和软组织损伤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此外,蜂毒还可以用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综上所述,蜜蜂的疗效与医药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蜂蜜、蜂胶和蜂毒作为自然界宝贵的资源,在保健和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仍需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遵循科学的用量和方法,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利用蜜蜂的疗效。
未来,我们也要加强对蜜蜂的科学研究,进一步发掘其医药价值,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蜂毒的作用与功效

蜂毒的作用与功效
蜂毒是蜜蜂尾部刺中人体释放的一种天然药物,具有多种作用和功效。
1. 抗炎作用:蜂毒中的褪黑激素和蠕纹素等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肿胀和红肿,有效缓解疼痛。
2. 解毒作用:蜂毒中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可以排除体内毒素,净化血液。
它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可以减少肝脏负担,提高解毒能力。
3. 免疫调节作用:蜂毒中的多肽类物质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抗病能力,预防感染和疾病发生。
4. 抗衰老作用:蜂毒中的褪黑激素和氨基酸等成分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维持皮肤弹性,延缓皮肤衰老的过程。
5. 抗肿瘤作用:蜂毒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减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6. 改善循环系统:蜂毒中的蜂蛇多肽成分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7. 促进伤口愈合:蜂毒中的蛋白酶能促进伤口愈合,增加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的形成,加快组织修复和再生。
值得注意的是,蜂毒虽然有很多的功效,但对某些人群可能存
在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蜂毒药物前应咨询医生。
此外,蜂毒的使用也需要遵循适当的剂量和方法,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蜜蜂蜂毒的作用与功效

蜜蜂蜂毒的作用与功效<蜜蜂蜂毒的作用与功效>蜜蜂蜂毒是指蜜蜂的毒刺中所含有的复杂蛋白质混合物。
蜜蜂蜂毒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和现代医学领域,并具有广泛的药理学作用和医学应用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蜜蜂蜂毒的成分、作用机制以及其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功效。
一、蜜蜂蜂毒成分及作用机制蜜蜂蜂毒中主要含有蜂毒蛋白(mellitin)、酸类肽酶(acetylcholinesterase)、蜂毒肽(apamin)等多种活性成分。
1. 蜂毒蛋白(mellitin)蜂毒蛋白是蜜蜂蜂毒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
其主要机制是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引起细胞溶解和凋亡。
此外,蜂毒蛋白还可以诱导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
2. 酸类肽酶(acetylcholinesterase)酸类肽酶是蜜蜂蜂毒中的一种酶类物质,具有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增强记忆力等作用。
其主要机制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增加乙酰胆碱的浓度,提高神经传递效率。
3. 蜂毒肽(apamin)蜂毒肽是一种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物质,具有抗癫痫、抗血栓、降压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其主要机制是通过阻断神经传递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调节免疫细胞功能。
二、蜜蜂蜂毒的功效与作用1. 抗炎作用蜜蜂蜂毒中的蜂毒蛋白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蜂毒蛋白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创伤愈合。
因此,蜜蜂蜂毒在治疗皮肤炎症、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2. 抗菌作用蜜蜂蜂毒中蜂毒蛋白具有抗菌作用,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和核酸,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研究表明,蜜蜂蜂毒对多种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
3. 抗病毒作用蜜蜂蜂毒中的蜂毒蛋白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
研究表明,蜜蜂蛋白能够与病毒颗粒结合,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从而有效抑制病毒的感染和扩散。
因此,蜜蜂蜂毒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蜂毒与机体免疫

蜂毒与机体免疫食安101班余易锋摘要:蜂蜇伤属于常见动物致伤病,伤后轻者可出现局部红肿热痛,部分患者中毒症状明显,甚至因感染或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
蜂毒成分较为复杂,蜂蛰伤可导致人体多脏器功能损害,表现为血管内溶血、横纹肌溶解、急性肾功能衰竭、肝脏损害、心脏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和DIC等,其中以肾脏损害最常见,心脏和肝脏次之。
蜂蜇伤的发病机制与蜂毒素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及机体的过敏反应有关。
关键词:蜂毒;机体免疫;过敏反应;蜂毒免疫疗法1. 蜂蜇后出现的症状蜂蜇伤后可引起过敏反应,常发生在蜂蜇后数分钟到几小时内,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荨麻疹、喉水肿、呼吸困难、心率增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导致循环、呼吸衰竭。
另有部分中毒者出现发热、全身疼痛、头痛、躁动不安、肌肉痉挛等。
黄蜂的致敏成分已明确,主要有磷脂酶、透明质酸酶等。
除了急性的过敏反应之外,蜂蜇伤特别是大量的毒蜂蜇伤在数天后常可并发多脏器损害,表现为血管内溶血、横纹肌溶解、急性肾功能衰竭、肝脏损害(肝功能异常甚至肝功能衰竭)、心脏损害(心肌炎、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其中以肾脏损害最常见,心脏和肝脏次之。
2.蜂毒中的成分蜜蜂毒液中的主要成分是分子量为2000-5000 Da的多肽,其次为酶活性蛋白及胺类等。
2.1 蜂毒中的肽蜂毒中的肽主要包括:蜂毒肽、蜂毒明肽、肥大细胞脱颗粒肽等。
蜂毒肽是一种碱性蛋自质,占毒液干重的40%—60%,由26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分子量为284O Da。
其在水性溶液中表现出形成不同寡聚体的倾向,主要以四聚体形式存在。
蜂毒肽具有潜在膜活性,其寡聚体可在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小孔,使胞内离子外流,引起渗透性改变,从而导致细胞溶解。
蜂毒明肽分子量2035Da,占蜂毒组成的2%一3%,由3对二硫键连接的的18个氨基酸残基构成。
破坏细胞内Ca2+代谢,并通过结合存在于各种细胞的钙依赖的钾通道而破坏膜极化。
浅谈蜂毒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浅谈蜂毒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摘要】蜂毒对循环系统的药理作用,主要有降压、溶血、抗凝血、降粘、改善微循环和降血胆固醇等,因而可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关键词】蜂毒循环系统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205-01蜂毒在国内外的利用和研究有悠久的历史,远在古埃及人们就注意到蜂螫有治疗功效,古罗马大学者兼医生盖伦(Galen)就记述了蜂毒治疗疾病的方法。
到近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展蜂螫疗法,并对蜂毒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并被广泛地利用。
现从蜂毒的药理作用来分析蜂毒对循环系统的在临床上的应用。
1 蜂毒的临床应用1.1高血压蜂毒中的磷酸酶A2具有降压作用,它通过组织胺的释放改变外周阻力来实现的,现已存报道蜂毒可治疗症状性高血压和高血压病,另外蜂毒对于更年期症状性高血压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1]原苏联的巴地那(Boldyna)用蜂毒制剂治疗I期、II期高血压病36例,有效率为93.7%。
由此可见,蜂毒治疗高血压病,不仅疗效好且副作用不明显。
[2]1.2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吴围屏等通过研究证明,蜂毒提取液具有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聚集指数,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和降低血小板聚集的活血化瘀作用。
蜂毒有抗凝、降粘之效,可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疾病[3]。
北京市顺义县蜜蜂医疗科学研究所王孟林、方新连用蜂毒法治疗高脂血症、高粘血症547例,总有效率98.54%。
在随访5年中,仅有14例因冬季进食丰盛而复发,复发率为2.56%[4]。
1.3血管性头痛血管性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后遗症和闭塞性脑血管病后遗症在临床中是一类较难治愈的病症,采用本法治疗,一方面蜂毒本身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和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菌、消炎、止痛等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穴位注射,使针药迅速直达病所。
促进机体经络气血运行,以达到疏通经络,消肿散结,消除疼痛,恢复机体脏腑功能的目的。
苗山蜂毒的功能主治

苗山蜂毒的功能主治简介苗山蜂毒是一种来自苗山特有的蜂种所产生的毒液。
苗山蜂毒经过科学分析和研究,被发现拥有多种功能和主治特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苗山蜂毒的功能主治。
1. 抗炎镇痛•苗山蜂毒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蜂毒中的一种活性物质,被称为蜂毒肽,具有镇痛作用,可以减轻疼痛感。
2. 提高免疫力•苗山蜂毒中的一些成分可以刺激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功能。
•蜂毒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免疫系统的损害。
3. 促进血液循环•苗山蜂毒具有类似于血管扩张剂的作用,可以增加血管的舒张,改善血液循环。
•蜂毒中的某些成分还可以减少血小板的凝聚,防止血栓形成,保持血液流畅。
4. 改善关节问题•苗山蜂毒中的一些活性物质具有抗关节炎作用,能够减轻关节疼痛和炎症。
•蜂毒还可以促进关节液分泌,改善关节的润滑性,减少关节磨损。
5. 促进组织修复•苗山蜂毒中的蜂毒酸和蛋白酶可以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蜂毒酸具有促进纤维蛋白生成的作用,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
•蛋白酶可以帮助溶解受损组织中的坏死物质,促进康复。
6. 抗菌消炎•苗山蜂毒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强烈的抗菌和消炎作用。
•蜂毒中的蜂毒肽可以破坏细菌细胞膜,抑制细菌生长。
7. 缓解过敏反应•苗山蜂毒中的蜂毒酸具有抑制过敏反应的作用,可以减轻过敏症状。
•蜂毒酸可以抑制过敏原诱发的免疫细胞的激活,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8. 抗肿瘤•苗山蜂毒中的某些成分被发现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蜂毒中的蜂毒肽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使肿瘤细胞自我死亡。
9. 护肝•苗山蜂毒中的蛋白酶具有清除肝脏毒素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蜂毒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减轻肝脏氧化应激,降低肝损伤的风险。
以上是苗山蜂毒的一些功能和主治特性的介绍。
苗山蜂毒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领域有广泛应用,并且在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请注意,蜂毒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应谨慎,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蜂毒化学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蜂毒化学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作者:陈会良贺绍君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05期摘要蜂毒是一种具有高度药理学和生物活性的天然生物毒素,其在抗菌、抗病毒、抗炎、镇静、降压、抗辐射、抗肿瘤以及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从蜂毒的化学成分和毒性作用机理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蜂毒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蜂毒;化学成分;毒性中图分类号 S8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5-01406-03Abstract Honeybee venom is a kind of highly pharmacology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natural biological toxins. It has a higher application value in antimicrobial, antiviral, antiinflammatory,sedative, antihypertensive, antiradiation, antitumor and immunity enhancemen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toxic action mechanism was review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f honeybee venom.Key words Honeybee venom; Chemical composition; Toxicity蜂毒是一种具有高度药理学和生物学活性的天然生物毒素,其在抗毒、抗病毒、抗炎、镇静、降压、抗幅射、抗肿瘤以及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笔者从蜂毒的化学成分和毒性作用机理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蜂毒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1 蜂毒的理化特性蜂毒(Hneybee venom)是工蜂毒腺和副腺分泌出的具有强烈刺激性、苦味和芳香气味的一种透明液体,贮存于毒囊中,蛰刺时由蛰针排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蜂毒成分对人体的影响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蜂毒成分对人体的影响
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新鲜蜂毒含水分80~88%,干物质中蛋白质占75%,灰分占%,含有钙、镁、铜、钾、钠、硫、磷、氯等微量元素。
研究分析证明,蜂毒主要含有多肽类、氨基酸、酶类、生物胺、碳水化合物、脂类和其他化合物[7]。
其中,蜂毒肽是目前人类已知最强的抗菌消炎活性物质之一,它能结合到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细胞膜上,裂解各种类型的细胞和脂质体。
蜂毒肽强烈抑制20余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抗炎活性是近氢化可的松的100倍之多,同时具有类激素样的作用,但无激素的不良反应;镇痛强度是吗啡的40%,且镇痛持续时间较长,但无水杨酸类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和甾体类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对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是吲哚镁辛的70倍;同时还具有治疗关节炎、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抗电离辐射以及免疫调节的功能;对肿瘤细胞如淋巴瘤和肉瘤等具有强烈的细胞毒素作用[8]。
通过抑制HIVⅠLTR的调节作用而抑制细胞内Gag抗原结构蛋白和mRNA合成,抑制病毒复制,能改变受HIV感染的T淋巴细胞功能,抑制HIV复制。
蜂针、蜂毒的使用量在机体可接受的范围内其便是人类的福祉,如果超过了量,则会引起中毒反应,正所谓“适量是药,过量为毒”。
蜂毒的成分众多,作用复杂,临床上有致过敏性肺水肿,蜂毒疗法应用中不同种类的蜂所含的毒量及成分都不尽相同。
一只意大利成蜂(APismellifera)的带毒量约为 (干毒量 ),中度中毒致死量约为 kg,由此推算出,一个体重约为 70kg的成人被 1750只蜂蜇后的致死的风险约为 50%,而实际用于治疗的量通常是一只或数只蜜蜂的含毒量[9]。
虽然治疗量和致死量差别甚大,但天然状态的蜂毒是一种药理和生化活
性都很高的复杂混合物,蜂针后人体的反应因人而异,也因蜇刺部位、接受的蜂毒量、个人的敏感性和健康状况等有差异,可表现为皮肤局部性肿胀、发红、发痒等局部反应,也有产生全身性的红疹,并有气喘、恶心、呕吐、腹痛和昏晕等系统反应,严重的可产生呼吸困难、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蜂毒是向神经性的,在大脑网状组织上具有阻滞作用和溶胆碱活性,并能改变皮层的生物电活性,尤其是蜂毒肽对 N-胆碱受体有选择性阻滞作用,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内兴奋传导阻滞,并表现出中枢性烟碱型胆碱受体阻滞作用;蜂毒肽还能抑制周围神经冲动传导。
蜂毒有明显的降血压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小剂量能使实验动物离体心脏产生兴奋,大剂量则抑制心脏功能。
体内外实验证明,蜂毒能促进细胞组胺的释放 [10]。
蜂毒中释放组胺的成分有 melittin、PLA、MCD -多肽。
徐氏报道,其中 PLA2可以使麻醉大鼠和猫的血压快速而明显下降,降压主要与组胺扩张血管作用有关。
其实验用 PLA2有效剂量为 kg,仅为全蜂毒有效剂量的 1/10。
提示合用组胺受体阻断剂可明显减弱 PLA2的降压作用。
大剂量使用蜂针治疗,使得蜂毒进入机体过多,造成血压下降,出现头晕,甚至休克。
蜂毒具有溶血和抗凝血作用,治疗剂量时极少引起溶血反应;但较大剂量使血液凝固时间明显延长;蜂毒直至稀释为 1/10000时,其溶血作用才消失[11]。
在消化系统蜂毒主要是对肝脏损伤,其原因尚不十分明确,有学者认为毒素及其代谢物沉积在肝小叶中央区引起局部坏死 [12],蜂毒可引起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明显升高,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
蜂毒对泌尿系统的损害,主要引起血尿、蛋白尿、急性肾功能不全,血管内溶血及横纹肌溶解导致的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所形成的色素管型是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主要原因。
蜂毒亦可直接损伤肾小管。
有学者
[13]对蜂毒中毒死亡的患者尸检发现,死于蜂毒中毒的患者的大脑水肿,脑膜及脑沟内血管扩张瘀血、红细胞瘀滞,神经细胞中央性或周边性 Nissl小体溶解。
两肺水肿、出血,肺实质内血管扩张瘀血,大部分肺泡腔内充满红细胞伴透明膜形成,实质内有多发散在的点片状出血。
心内膜下点、片状出血,心脏静脉瘀血,心肌部分纤维断裂,间质瘀血。
肝窦瘀血、水肿,肝细胞轻度脂肪变性、肿胀。
胃肠粘膜层及粘膜下出血、水肿。
胰腺间质有多发散在的点状出血。
肾组织瘀血,间质水肿,肾小管上皮浊肿坏死,管内充满血红蛋白等管型,间质有灶性炎细胞浸润,脸颊肿胀区组织坏死及急性炎症改变。
因此,掌握好蜂针的量是蜂针疗法的关键所在。
每次蜂针的只数、间隔时间、疗程等因为个体的差异、疾病的不同而不同,想要探明适合绝大多数患者的剂量,既使疾病得到控制,又把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就需要大量的临床实验和观察。
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只有将蜂针治疗规范化,才能更好的推广蜂针治疗,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蜂针因其简便、效果好,廉价的特点在民间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特别是蜂针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有的患者因为疼痛而认为蜂针量越多越好,更有甚者针至昏迷认为是效果显着。
蜂针治疗缺乏规范操作和量的控制。
有报道一次蛰刺10余只,而有报道一次蛰刺百余只,疗效均佳,蜂刺数量的增加也有逐个递增、倍增等不同。
间隔日期有隔日针、三日针、每周一次等差异,疗程间隔时间等也至今未有一般的规律总结。
本文原创作者39蜂疗网李万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