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辅导讲义质量守恒定律.doc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反应实验,才能使实际称量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前反应物的质量。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

适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

2.成立的原因: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改
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3.在化学变化中,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意义:
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⑵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原子之比。

⑶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与系数的乘积之比。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docx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docx

九年级化学专题五:化学变化及其表示单元 2: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培养从质的变化和量的变化全面理解化学变化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中,教师复习、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大胆推理建立假说并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来验证假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②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使学生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的应用。

三、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四、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除了生物课上学过生态平衡,物理课上学过能量守恒外,未接触任何关于《质量守恒定律》方面的知识。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九年级学生两级分化严重,社会环境因素对他们影响也较大。

一部分学生有厌学的趋向,对学习有抵触情绪。

尤其对我们农村学校来讲,留守儿童较多,家庭管理跟不上,教学双边活动很难开展,但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所以得细心的引导和指导。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九年级化学上册讲义(人教版)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九年级化学上册讲义(人教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认识化学反应3.化学方程式的表达意义二、重难点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其应用难点: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三、考点精讲1.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①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计算在内;②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③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是气体物质;④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3)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实验A 实验B实验装置及药品实验现象生成蓝色沉淀,天平平衡(填“平衡”“偏左”或“偏右”)。

产生大量气泡,天平偏右(填“平衡”“偏左”或“偏右”)。

现象出现的原因生成的沉淀在烧杯中,生成物没减少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遵循(填“遵循”或“不遵循”)。

产生的气体逸出,生成物减少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遵循(填“遵循”或“不遵循”)。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天平会不平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般是生成的气体逸出或外界气体进入装置。

不涉及气体的反应可以在开放容器中进行。

(4)质量守恒定律的“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物质总质量不变宏观 元素种类不变 ②两个一定变① 六个不变 元素质量不变 原子种类不变 微观 原子数目不变 ③两个可能变 原子质量不变(5)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即本质):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2.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质量守恒定律.doc(1)

质量守恒定律.doc(1)

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或者说,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2适用范围:①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②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物体体积不一定守恒;③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反应;④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3理论简介: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物质系统(孤立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18世纪时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实验上推翻了燃素说之后,这一定律始得公认。

20世纪初以来,发现高速运动物体的质量随其运动速度而变化,又发现实物和场可以互相转化,因而应按质能关系考虑场的质量。

质量概念的发展使质量守恒原理也有了新的发展,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两条定律通过质能关系合并为一条守恒定律,即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简称质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

化学反应因没有原子变化,质量总是守恒的(无论是动质量还是静质量)。

根据道尔顿的原子说,化学反应只是物质中原子的重新排列,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又每个原子有固定质量,所以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具体来说,化学反应里面,物质的元素数目无论在反应前或反应后,都是一样。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包括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等几个方面。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讲义第6讲《质量守恒定律》(共38张PPT)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讲义第6讲《质量守恒定律》(共38张PPT)

知识精讲
通关笔记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②质量一定守恒,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③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是原子守恒; ④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探究质量守恒时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典例讲解
例题1 (考查内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著名的发明家诺贝尔经过长期的研究与试验,终于发明了安全炸药——三硝酸甘油酯,三硝 酸甘油酯的化学式为C3H5N3O9,这种炸药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 4C3H5N3O9=12CO2↑+10H2O↑+6X↑+O2↑,则X的化学式为( ) A.NO B.NH3 C.N2 D.N2O4
反应前质量m1小于反应后质量m2
知识精讲
知识一 质量守恒定律
7.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宏观现象; (2)根据“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3)根据“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4)根据“原子三不变”,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记忆重点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种类,元素种类、质量都不变
针对练习
练 习 1-2 为 了 减 少 污 染 , 某 工 厂 用 硫 化 钠 溶 液 来 吸 收 工 厂 烟 气 中 的 SO2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2Na2S+5SO2+2H2O=4X+3S↓,则X的化学式为( ) A. NaHSO3 B. Na2SO4 C. Na2SO3 D. H2SO4
质量守恒
知识精讲
知识一 质量守恒定律
2.对定律的理解
化学反应 参加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化学变化,不适用物理变化,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 律。 概念中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催化剂不能视为反应物。

中考化学---10.质量守恒定律

中考化学---10.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微观原理: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_____没有改变,_____没有增减,_____没有变化。

(3)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定律的理解(1)“化学反应”是前提: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______,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参加反应”是基础。

概念中明确指出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_________不能计算在内。

(3)“质量总和”是核心:无论是参加反应的物质,还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计算时不能漏掉任何一项。

(4)“质量守恒”是目的: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思考】结合下列反应式和图示,请你说说:(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有变化吗?(2)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有变化吗?(3)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有变化吗?通电氢气+ 氧气水−−−→由上图分析可得:每两个水分子可以分解成四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而每两个氢原子能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能构成一个氧分子。

因此,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即化学反应的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3.定律的宏观、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守恒。

【练一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纸在空气中燃烧后产生的灰烬质量一定和所用纸的质量相等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C.50g酒精和50g水混合在一起,质量等于10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 .H 2和O 2形成的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它们反应后生成的水的质量二、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宏观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微观意义:①表示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 ②表示各物质间反应时的物质的量比; ③表示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5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5.1.1 质量守恒定律讲义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5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5.1.1 质量守恒定律讲义 (新版)新人教版

质量守恒定律讲义【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说明一些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

2.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1.参加化学反应的 _________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__________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______重新_____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___也没有改变。

3.用化学式来表示___________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4.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__________;③表示各物质粒子间的相对________。

【预习检测】(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A.①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⑥D.②③⑤(2)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D.化学反应的快慢(3)现将10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0g A完全反应后生成8g C 和4g 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1∶1B.2∶1C.4∶1D.5∶1(4)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淀粉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含碳、氢元素B.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无法确定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1)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增大;(2)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减小;(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1. 定义。

-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 例如: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2. 适用范围。

-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而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 例如:将10g水加热变成10g水蒸气,这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但如果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化学变化,就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1. 从原子的角度。

-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 以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为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_2+O_2{点燃}{===}2H_2O。

反应前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反应后水分子也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也是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所以质量守恒。

2. 从分子和离子的角度(对于有分子或离子参加的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对于离子反应,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改变,但离子所带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 例如在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NaOH + HCl===NaCl + H_2O中,反应前是Na^+、OH^-、H^+和Cl^-,反应后是Na^+和Cl^-以及H_2O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离子所带电荷的代数和也不变。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 解释化学现象。

- 例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这是因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是镁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所以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2. 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 在化学反应A + 3B===2C + 3D中,已知2.3gA和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 年九年级化学辅导讲义: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课题授课时间: 11 月 9 日下午 2: 00— 4: 00备课时间:11月7日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考点及考试要求教学内容教与学方案笔记与反思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复习提问 ]1 .小测验:用符号表达出下列化学反应( 由两名学生板演,为讲课作准备) 。

(1)碳在氧气中燃烧(2)磷在氧气中燃烧(3)电解水(4)过氧化氢分解(5)加热高锰酸钾2.口答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 学生回答 ]点燃CO2(2)P+O 2 点燃1 . (1)C+O2 P2 O5(3)H O 通电H+O (4)H O2 MmO 2 H O+O2 2 2 2 2 2(5)KMnO 加热K2MnO+MnO+O4 4 2 2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存在三个不变,即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所以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思考 ] 刚才同学们上黑板表示的 5 个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回答 ] ①遵守。

( 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②不遵守。

( 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③不遵守。

( 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④不遵守。

( 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⑤不遵守。

( 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一、实验现象回顾:1.白磷在锥形瓶中燃烧。

2.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

3.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4.粗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氢气反应。

二、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是2.使用范围 (1)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变化,不适用于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指“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体积等。

(3)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非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能”或“不能” ) 计入“总和”中。

3.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均保持不变。

4.验证实验: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反应有气体生成时,该反应必须在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一定改变的是;可能改变的是6、应用:①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例:A+O→ CO+H O,则 A 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元素2 2 2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例:A+6O=6CO+6H O,则 A 的化学式为。

2 2 2③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例:物质 A 分解成56 g B 和 44 g C ,则反应了的 A 的质量为g 。

三、实战演练:1 . (2010 ·荆州 ) 对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相同 B .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一定相同C.物质的分子个数一定相同 D .原子的总数和质量一定相同2. ( 10 陕西)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镁条稀盐酸Fe MnOCuSO42Na2CO3 H2O2A. B. C. D.3 . (2010 ·成都)使用下图装置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下列反应中应选择()A. 6HCl+ 2Al(OH) 3===2AlCl 3+ 6H2OB. CO2+ H2O===H2CO3C. NH4Cl + NaOH===NaCl+ NH3↑+ H2O点燃D. 4P+ 5O=====2P O2 2 54.( 云南昆明中考 )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最确切的是()A.10 g 冰受热融化成10 g 水B. 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C. 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D.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5 . (2010 ·黔东南) 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 .50 mL 水和 50 mL 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C.在 100 g 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 g 过氧化氢和70 g 水D. 1.2 g 碳与 3.2 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 4.4 g 二氧化碳6.从右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D. 1 个水分子由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7.( 09 山东德州) 2008 年 4 月 8 日安徽省阜南县一所小学又发生一起误把亚硝酸钠当食盐的中毒事件,确保食品安全的警钟再次敲响,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极相似,有咸味,区别它们的有效方法是隔绝空气加热,没有明显变化的是食盐,能分解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可能是()A、 SO2B、NH3C、 N2 D 、 NO28.某化工厂进行生产用食盐(NaCl )和水配成食盐水,然后电解。

电解食盐水不能得到的产物是( )A.NaOHB. HNO 3C. H 2D. Cl 29.a g KClO3与b g MnO2混合加热至完全反应,可得 c g KCl,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氧气的质量是Aa +bg Ba+-g Ca-cg Da++gb c b c10. 将 agKClO 与 2gMnO混合加热,待反应完全后残留固体质量为b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A. (a-b)g B.(2+a-b)g C.(b-2)g D.(a-b-2) g11、在 A+B→C+D 的反应中,5gA 跟足量 B 充分反应后,得到4gC 和 9gD, 则参加反应的 B 的质量是 ___________ 。

1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若生成28.4 克五氧化二磷,需要_________g 氧气和 12.4g 磷完全反应。

13、将 36 g 水通电完全分解时,得到 4 g 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___g 氧气;若已知在电解水过程中,共收集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为 1.8 g,则已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为_____g ,14.把 6.1 g 干燥纯净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为止。

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4.2 g,根据定律,可知制得氧气g。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作用。

15、将 10 克过氧化氢溶液与 2 克二氧化锰放入烧杯中,待液体中不再有气泡产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为8.8克,则生成氧气克.16、将 31.6 g KMnO4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0 g ,根据 ________可知,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依据化学反应中_________种类不变,可推断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三种元素。

17、现有一反应A+B=C,有 10 克 A 和 5 克 B 反应,结束后还剩余 3 克 A,B 没有剩余,则生成 C 的质量为克。

18.( 09 山东烟台)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C)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D)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 :119、( 09 四川绵阳)实验证明X 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有水生成,仅根据此结果,对X的成分推测正确的是()A . X 是氢气B.X是甲烷C.X含有氢元素D.X含有氢、氧两种元素20 .某物质在氧气里燃烧( 氧气不足 ) 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三种物质,这种物质的成分里( )A.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21.某一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 H O和 CO,因此该物质一定含有()2 2A.氧气氢气碳 B. 氢气碳 C .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 D. 氢元素碳元素22.(桂林市)某纯净物M微热就能分解生成NH3、H2O和 CO2,由此还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M不稳定 B . M是化合物 C . M中含有水 D .M由四种元素组成23.( 09 广西贺州)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H SH),可以提醒人们煤气泄露。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2 5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5 2 点燃 2()2C H SH+9O=====4CO+2X+6HO,则 X 的化学式为A、 SO2B、 SO3C、 H2SO3D、 CO24. ( 10 福州)当空气受SO 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 粉末,使空气中的SO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2 2应是 2X+2SO+O2 2CaSO4 +2CO2。

则 X 的化学式是()A. CaO B. CaCO 3C. Ca(OH) 2 D. Na 2CO325.(桂林市)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化合物 A 和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4gCO2和 9gH2O,则 A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可能是() A . 26 B . 40 C . 58 D . 90 ...26. (10 朝阳)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 倍,反应原理为:2CHOH+3X +4NaOH 2Na2CO+6H O,则 X 的化学式为() A.O2 B. CO C.CO2D.H23 3 227.铜在空气中易生锈,生成一种叫“铜绿”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u2(OH) 2CO 3,它由碳、氢、氧、铜四种元素组成。

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铜生锈仅是由铜、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 1)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正确吗?为什么?(2)你猜测铜生锈还可能有什么物质参加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