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招语文

合集下载

单招试题及解析答案语文

单招试题及解析答案语文

单招试题及解析答案语文试题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 根据上文,岳阳楼的重修是在哪位官员的主持下完成的?2. 文中“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描述了什么情况?3. 作者提到“前人之述备矣”,这里的“前人”指的是谁?4.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大观”指的是什么?5.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解析答案:1. 岳阳楼的重修是在滕子京的主持下完成的。

2.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描述了滕子京治理巴陵郡后,政治清明,人民和睦,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3. “前人”指的是历史上曾经到访岳阳楼并留下诗文的文人墨客。

4. “大观”指的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宏伟建筑。

5.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岳阳楼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向往。

试题二: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10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7.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8. 诗中的“明月光”象征着什么?9. 诗中“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之间有什么联系?10.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解析答案:6.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7.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8. “明月光”象征着家乡的明亮和温暖,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9. “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之间表达了作者由对月亮的仰望引发对家乡的思念,形成了一种由外及内的情感转换。

10.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名篇。

单招试题语文真题及答案

单招试题语文真题及答案

单招试题语文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峥嵘(róng)矍铄(shuò)蹉跎(cuō)B. 恣意(zì)踌躇(chú)逡巡(qūn)C. 龃龉(jǔ)舐犊(shì)忖度(dù)D. 桎梏(gù)踽踽(jǔ)旖旎(nǐ)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B. 我们必须认真总结这次活动的经验,避免同样的错误不再发生。

C. 这本书的内容简明扼要,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3-10. (略,类似结构的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句,出自其作品《________》。

1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这句话出自《________》,意在强调规矩的重要性。

1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________》,表达了学习的态度。

14-20. (略,类似结构的填空题)三、阅读理解(共30分)2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5分)(附一段文言文或现代文阅读材料)问题:a.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b. 文中提到的“XX”一词在文中有何含义?c. 请分析最后一段的结构和作用。

2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5分)(附另一段文言文或现代文阅读材料)问题:a. 文中“XX”的象征意义是什么?b. 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c. 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四、作文(共20分)23. 根据以下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我眼中的传统文化》要求:观点明确,结构清晰,语言流畅,能够体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注:本试题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进行调整。

答案部分应另附,以便于考生自我检验。

单招语文试题含答案

单招语文试题含答案

单招语文试题含答案单招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写文章时,我们通常会运用以小见大,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主次相成等写作手法,而这些章法,在建筑组合之中同样可以被灵活应用。

大小、曲直、繁简、抑扬、奇偶、虚实等手法在传统建筑中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建筑中的“钩心斗角”结构便是很好的例证。

心是指宫室的中心,角是指檐角,诸角向心,叫“钩心”;诸角彼此相向,像戈相斗,叫做“斗角”。

在曲阜的孔庙,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建筑结构。

“勾心斗角”原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及建筑结构的美观,而创造出的一门以巧补拙的建筑美学。

其实就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如故宫、雍和宫等的建筑结构,都是纵横交错、榫榫相咬,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针锋相对。

原本难以共存的拥挤的建筑,在建筑师的设计下反而和谐共生。

作为祭祀祖先神灵之用的天坛,其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

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

而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

而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则体现了古人的宇宙观。

就单体建筑,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镶着象征天空的蓝色的琉璃瓦,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奇异感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丹陛桥,它连接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三座主建筑,贯通南北,由南向北逐渐升至3 米,象征着此道与天宫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

因此,当跨出祈年殿的大门,在笔直的甬道不停回望,但见成贞门又与祈年殿相融为一,边走边回看,仿佛祈年殿越变越高,如升入云天。

2024年单招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单招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年全国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60分.). 中国人评价一个人的最核心尺度是()A. 外貌B. 地位C. 品德2. 选出注音有错误的一项()A. 要塞(s oi)歼(jia n)灭绥(s ui)靖B. 寒噤(j in) 蹄(cuan)跳震悚(s o n g)C.瞒珊(shan)尴尬(g o)俋(y u)身D.愧怍(z u o)轩树(xuan)伦俗(cang)D、辈分锐不可当(d a ng)杯盘狼藉(j1)呆滞(hi)笨拙销声匿(n i)迹3. 小王、小张和小赵三个人是好朋友,他们中间其中一个人下海经商,一人考上重点大学,一人参军.此外还知小赵的年龄比士兵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请问他们之中谁是大学生?( )A. 小张B. 小王C. 小赵4. 两兄弟给富翁做保镖,为保证富翁的安全,制定了如下行事准则:(1)没周星期一、二、三,哥哥说谎;(2)每周星期四、五、六,弟弟说谎.一天某人急着找富翁办事,只有兄弟俩知道富翁的去向,此人只能去问兄弟俩,并且也知道兄弟俩的行事准则,但不知道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另外,想要知道答案还得弄清楚今天是星期几.于是他向兄弟俩同时提出一个问题:昨天是谁说谎的日子.兄弟俩同时回答:是我说谎的日子.请问今天是星期几?( )A. 星期一B. 星期四C. 星期日D、星期五5. 以下哪一项不属千手势运用时的基本要求()A. 适度原则B. 幅度不宜过大C. 速度要快D、姿势要要优雅6. 古人的婚礼是在什么时间举行()A. 早上B. 中午C傍晚D、凌晨7.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是指()A. 杜甫B. 李臼C. 臼居易D、汪伦8. 佩戴首饰需要注意什么()A. 与社交场合的气氛相适应B. 特立独行C. 越多越好D、越贵越好9. 在为他人做介绍时,应遵守()A."尊者优先了解情况“原则B."尊者决定“原则C."以右为尊”原则D、从熟悉到陌生10. ( )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对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进行分析,为自已确立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以及制定用千实施的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A. 职业意识B职业生涯规划C. 自我评价D、职业道德11. 下列不属千积极态度的构成部分是()D、坚持A. 乐观B热情C懦弱12. 沟通的关键技巧是()A可以随时打断对方的谈话,帮助对方分析问题B倾听和尊重对方C. 随意的表态D. 表达自己观点13. 所有河南来京打工人员都办理了暂住证,所有办暂住证的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有些河南来京的打工人员当上了门卫,有些武术学校的学员当上了门卫,所有的武术学校的学员都获未获得就业许可证.如果上述情况就是真的,无法断定为真的选项就是()A. 有些河南来京打工人员就是武术学校的学员B. 所有河南来京打工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C. 有些门卫有就业许可证D、武术学校的学员当上了门卫14. "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体现的是仪容的()A. 内在美B. 修饰美C. 自然美D、打扮很重要15. 是一种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修养,是一种软实力.( )A. 职业技能B. 职业素养C. 职业规划D、职业操守16. "一门父子三词客”提到的“三父子”是指()A曹操、曹丕、曹植B. 苏淘、苏轼、苏辙C. 班彪、班固、班超17. 中国最早的叙事诗是:()A. 格萨尔王B、栏辞C、孔雀东南飞D、长恨歌18. 著名水城威尼斯共有几个小岛:()A、116B、118C、120 D. 12<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A、西汉B、春秋C、东汉D、大唐20. <掷铁饼者>是什么时期的作品?()A. 艺复兴时期B、古希腊时期C、古罗马时期D.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二、填空题(共15分)l、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单招试题大全语文及答案

单招试题大全语文及答案

单招试题大全语文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迸发(bèng)倔强(jué)蹊跷(qī)B. 踌躇(chóu)恣意(zì)瞠目(chēng)C. 拾级(shè)缜密(zhěn)踽踽独行(jǔ)D. 拮据(jū)恣睢(suī)旖旎(nǐ)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读了好几遍,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能力很强,深受领导和同事的赞赏。

3-10. (略,类似结构的题目)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

” 请填写下一句。

12. “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

” 请填写下一句。

13. “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 请填写上一句。

14. “__________,死而后已。

” 请填写上一句。

15-20. (略,类似结构的题目)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21-25题。

《故乡的秋天》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在故乡,秋天的到来总是伴随着一片金黄的稻谷和丰收的喜悦。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在稻田上,那一片金黄便显得更加耀眼。

农人们忙碌的身影在田间穿梭,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故乡的秋天,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思念的季节。

远离家乡的游子们,会在这个季节里,更加深切地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和那片熟悉的土地。

秋天的风,带着一丝丝的凉意,仿佛在诉说着游子的乡愁。

文章到此结束。

21. 文章中提到的“故乡的秋天”有哪些特点?22. 为什么说秋天是思念的季节?23. 文章中描述的农人们脸上的表情是什么?24. 秋天的风在文中象征着什么?25. 作者通过描述秋天的景象,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四、作文(20分)26.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24高职单招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2024高职单招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2024高职单招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1.下面对第四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笑不属于喜悦,所以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分析研究B.当笑声结束时,血压和心率都会自动恢复原来状态C.忍受更高电流强度,说明人在欢笑时可以抵消不适D.医生们脸上“欢欣的微笑”有助于缓解病人的不适答案:C2.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一一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一一江水是这祥不停地奔流,但其实没有流走。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答案:A3.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答案:A4.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从反面讽刺B.含蓄地嘲讽C.从正面说服D.委婉的规劝答案:D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溢、和平。

C.二、四两句分别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答案:C6.选出“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答案:B7.选出古义词与今义词基本一致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D.于是遂遣奉璧西人秦答案:D8.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括号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

单招复习题语文

单招复习题语文

单招复习题语文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 请解释文中“政通人和”的意思。

2. 滕子京为何重修岳阳楼?3.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的作品?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以下现代文选段,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洗,荷塘里荷花盛开,荷叶田田。

微风过处,送来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1.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 “心旷神怡”一词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情感?3. 请分析文中“月光如洗”的修辞手法。

三、古诗词鉴赏阅读以下古诗词,回答问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明月光”和“地上霜”在诗中有何象征意义?3. 请分析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境。

四、成语运用根据题目要求,正确使用成语。

1.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________(成语)。

2.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________(成语),而应该迎难而上。

3. 他的作品在艺术界独树一帜,堪称________(成语)。

五、作文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1. 明确表达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2. 描述自己为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和遇到的困难。

3. 展望未来,表达自己对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结束语:通过以上单招复习题的练习,相信你对语文科目的掌握会更加扎实。

希望在考试中能够发挥出色,取得理想的成绩。

2023单招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单招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单招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明察秋毫喜笑颜开阴谋鬼计B. 川流不息一愁莫展谈笑风声C. 惴惴不安变本加厉姹紫嫣红D. 再接再励黄粱美梦明哲保身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出自以下哪部古典名著?()A. 《左传》B. 《史记》C. 《汉书》D. 《后汉书》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要买的书是“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

B. 他问我:“你去过故宫吗?”C. 她唱着:“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

”D. 他最喜欢的运动是篮球,足球,排球。

4-10. (略,类似问题)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海上生明月,_________。

”答案:天涯共此时1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_________》。

答案:望岳1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文学家_________的名言。

答案:范仲淹1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其作者是战国时期的著名诗人_________。

答案:屈原15.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

答案:苏轼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故乡的秋天》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略,文章内容)问题:16. 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从杭州赶到青岛,再从青岛赶到北平?(4分)答案:作者想要饱尝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特别是故都的秋味。

17. 文章中描述的北国秋天的特点是什么?(4分)答案:北国的秋天特点是清、静、悲凉。

18.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故乡的秋天抱有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作者对故乡的秋天抱有深厚的感情,充满了怀念和向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统一招生考试语文一、语文知识(每小题4,共4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商榷(què)迁徙(xǐ)洁身自好(hǎo)B、恪守(gě) 切磋(cuò) 落拓不羁(jí)C、蛊惑(gǔ) 对峙(sh) 矢志不渝(yǔ)D、惬意(qìe) 酬谢(chóu) 作茧自缚(fù)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艰苦卓绝论字排辈轻而易举春寒料峭B、居功自傲旷日持久毛遂自荐强弩之末C、入不敷出集腋成裘责无旁代推心置腹D、名列前茅截然不同改弦易辙虚怀若谷3、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政府主导下 ,加上新锐建筑师有创意的,一扫老工业园区萧瑟败落的景象,成为新的经济模式。

A、增长改造生成B、改造生成增长C、生成改造增长D、生成增长改造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个鳞次栉比的招聘会上,他挤得满头是汗,但终于有了就业希望。

B、经过了一番矫枉过正的整顿,这个球队的组织纪律性有了明显的改观。

C、在通读几步历史名著后,这位自学成才的青年懂得了开卷有益的道理。

D、我虽然没见过这位作者,但每读他的作品,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他没上过大学,但在学术研究上成就突出,这所大学破天荒开绿灯录取他读博士。

B、锅里有,碗里才能有,只有人民群众先富裕了,国家的税收才有足够的保障。

C、他一发不可收拾,再接再厉,先后三次在不同的比赛中夺得了这个项目的金牌。

D、只要抱定这山望见那山高的勇气和决心,在前进的道路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指出,食品广告不得与药品混淆,以免让消费者产生误解。

B、嫁接现代太阳能技术后,按各种比例仿制的太阳能信号灯已成为当地的馈赠佳品。

C、凡年满16岁左右(不含在校学生)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D、这样的观点不免带有文化决定论,过分注重传统文化的作用,因而令人难以信服。

7、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当发射程序进行到80分钟时,老天爷更加肆无忌惮地撒起野来,团团乌云,;阵阵雷涛,__________; 急风骤雨,。

○1滚滚而来○2倾斜而下○3铺天盖地A、○2○1○3B、○3○2○1C、○3○1○2D、○1○3○28、下列四个诗句,能与“溪云初起日沉阁”组成对偶句的一句是【】A、寒林空见日斜时B、倚天楼殿月分明C、山雨欲来风满楼D、夜桥灯火连星汉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中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

B、《爱莲说》是宋代周敦颐的名篇,文章赞美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C、沈从文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描写湘西风土人情的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品。

D、寒万提斯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唐·吉诃德》是世界文学中的名著。

10、对下列这副对联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两表酬三顾一对是千秋A、两表是指诸葛亮的《陈情表》B、两表是指诸葛亮的《出师表》C、一对是指诸葛亮的《隆中对》D、三顾是指刘备的三顾茅庐二、现代文阅读(每题4分,共3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至18题。

我的读书经验冯友兰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多极了,真可谓浩如烟海,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必发愁,历代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

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把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都刷下去,把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我们看见古代流传下来的书,大部分都是有价值的,心里就会觉得奇怪,怎么古人写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其实这没有什么奇怪,古人所写的书,也有许多是没有价值的,在时间的考验上落选了,自然也就难以为我们所知了。

现在我们称为“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都是应该精读的书。

心里先有了这个数,我们就可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精读的书。

说,这些书都是用汉字写的。

_____只认识汉字恐怕还不行,没有一些凭借,我们看不懂古人用文言写的书,古人大概看不懂现在的《人民日报》,这就是语言文字关,如果攻不破这道关,也就不能看懂那些值得精读的经典著作。

当然,想要攻破这道关,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辞典等工具书之类都能够发挥作用。

中国有句老话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思是说,一部书上所写的总要比写书人的话要少,写书人说的话总比他内心的意思要少。

“书不尽言”倒有办法克服,只要不怕罗嗦就可以了,无非是多费一点笔墨纸张,可是“言不尽意”就没有办法克服了。

因为语言总离不了概念,概念对于具体事物来说,总不会完全合适,不过是一个大概轮廓而已。

比如一个人说他牙痛。

牙是一个概念,痛是一个概念,牙痛又是一个概念。

其实他不仅止于牙痛而已。

那个痛,有一种特别的痛法,有一定的大小范围,有一定的深度,这都是很复杂的情况,不仅仅是“牙痛”两个字所能说清楚的,无论怎样罗嗦他也说不出来。

言不尽意得困难就在于此。

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书的精神实质,也就是在“解其言”的基础上达到“知其意”的读书效果,如果仅仅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

当然,读书仅仅到“知其意”这一步还不行,还要明白其中的“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耽误。

书中的“意”指的是写书人的主观的认识和判断,“理”指的是客观的道理。

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反映、体会和判断,和客观的道理总会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错误。

只有能够明白其中道理,读者才能有自己的意,并将其与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

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11、填入文章第二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而且虽然却就B、虽然但是倘若就也C、既然那么如果也就D、固然但是只要就也12、下列有关“书”的表述,不属于作者的认识的一项是【】A、古今中外的书的总量相当多。

B、并非所有书都是值得精读的。

C、在判断书的价值时,古人与今人的观念有很大差异。

D、一本书如果没有价值,往往难以流传并为后人所知。

13、对历代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过时间的检验,书的价值就会真实地反映出来。

B、群众所阅读的书,往往可以依靠时间来增长价值。

C、每一个时代的书,都无例外地要接受时间的考验。

D、一本书在各时代都有读者,才真正有较高的价值。

1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真可谓浩如烟海谓:称为B、无非是多费一点笔墨纸张费:浪费C、不过是一个大概轮廓而已轮廓:概况D、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耽误耽误:影响15、对第三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作者看来,老话“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说所有书中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

B、牙痛的情况不是“牙痛”两字所能说清楚,表明了“言不尽意”的困难很难克服。

C、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的状态,表明阅读中的语言文字关已经为读者所攻破。

D、这一段文字中,作者阐明了阅读中“解其言”和“知其意”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

16、文中用“牙痛”来阐明自己的见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类比论证B、举例论证C、比喻论证D、对比论证17、对于最后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前人书中的“意”往往会阻碍阅读者明白这些书中包含的“理”。

B、书中的“意”,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写书人的认识水平与客观道理间的差距。

C、明白书中道理的重要标志,就是阅读者在阅读后能够就“意”进行深入解释。

D、是不是会读书,要看写书人的“意”与读者的认识和判断之间能否达成一致。

18、对于文章所谈到的读书的经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A、讲价值,选专业,通语言,明事理B、要多读,要读通,要读懂,要读活C、将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D、重经典,找问题,补缺陷,求高度三、古诗文阅读(每题3分,共18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五柳先生传》)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性嗜酒嗜(shì)B、造饮辄尽辄(zhé)C、宴如也宴(yaǜ)D、衔觞赋诗觞(jué)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慕荣利慕:羡慕B、期在必醉期:期望C、不蔽风日蔽:遮蔽D、簟瓢屡空屡:偶尔2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个是【】A、因以为号焉B、每有会意C、使欣然忘食D、忘怀得失22、下列文中语句,不属于“五柳先生”性格特征的一项是【】A、好读书,不求甚解B、亲旧知其如此C、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D、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23、下列对文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贫贱而自豪,如果富贵却焦虑B、因为贫贱而忧愁,如果富贵不自豪C、不为贫贱而忧愁,不为富贵而焦虑D、不为贫贱而自豪,不为富贵而忧愁24、古诗默写(选做一题)(1),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我劝天公重抖擞,,(龚自珍《己亥杂诗》)四、作文(60分)25、请以“一次难忘的超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语文知识(每题4分,共40分)1.D2.B3.C4.D5.A6.B7.C8.C9.D 10.A二、现代文阅读(每题4分,共32分)11.B 12.C 13.B 14.B 15.A16.D 17.B 18.C三、古诗文阅读(每题3分,共18分)19.D 20.D 21.A 22.B 23.C24.(1)野火烧不尽(2)不拘一格降人材四、写作(60分)25.评分标准:一类卷(51----60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符合文体要求。

二类卷(36----50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端正,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