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感想

合集下载

在上海陶行知纪念馆

在上海陶行知纪念馆

在上海陶行知纪念馆,我耳边仿佛一直响起诗人臧克家的《有的人》:“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诚然,陶行知是个教育家,他有着那么杰出的教育思想,那么伟大的教育功迹,然而,我在陶行知纪念馆,学习这位伟人的生平和思想,我这样一步步沿着展厅的安排,似乎沿着陶先生光辉一生的历程走着,越是往前走,那种想法就越强烈:陶先生,你不是想做教育家而成为一位教育家的,你是把自己的一生和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维系在一起了而成为以前无一的“大哉陶子”的。

参观纪念馆,我常常会对着黑黑白白的旧照片而陷入沉思,那些黑白无色的语言,朴素地叙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在陶先生的诸多照片中,我被他在墨西哥作抗战讲演时的那幅感动了,他双手捧着,象捧着自己的心,镜片后,眼睛充满了激情,好像是在用他的全部生命来说话,来呼吁,来向世界宣告着一个中国人的声音,那神态和动作,使我很自然地想起他的那句他用整个生命写成的名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那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一个书斋式的知识分子,而是如江泽民总书记曾经说过的那样,那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

早在少年读书时,他就在自己的床头写上这样的句子:“我是中国人,应为中国作出些贡献来。

”我觉得大凡伟人,常常在少年时就有着极为远大且高尚的志向,那陶先生崇一学堂床头的话,与周恩来学生时代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是如出一辙吗?
在那堵半圆形的镌刻着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的手迹的墙上,合影留影的人络绎不绝,我想:只有具备远大的抱负的人,才可以有大的作为;只有心中装着人民的人,才能被人们永远地怀念。

毛泽东以一代伟人的眼光称之为“人民教育家”,诚是最简洁最精辟的评价了。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的观后感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的观后感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的观后感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的观后感
近日,我有幸到陶行知纪念馆参观。

这是一次极其难得而又有意义的文化之旅,我看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家庭历史和他留下的丰富遗产。

以下是我的感受。

1. 文化氛围
一进入纪念馆,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

整个纪念馆的设计以红色和木质为主调,让人感到温馨又庄重。

古老的文物和陶行知先生的文学作品,都被精心地陈列在馆内,向我们展示了陶行知先生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的文化素养。

2. 生平事迹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

在馆内,我们了解到了他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求学经历、加入革命队伍,以及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重要职务的经历等。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努力学习,不畏艰难险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3. 家庭历史
馆内还展示了陶行知先生的家庭历史,包括他的父亲、母亲、妻子、
子女等。

通过观察馆内展出的家庭照片和历史文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陶行知先生的家庭生活,以及他与家人之间的深情厚爱。

4. 遗产
陶行知先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包括他的文学作品、课程纲要、笔记等。

这些遗产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博学、才华横溢和热爱教育的精神。

观看这些文物,让我更加痛切体会到一个人对于文化的执着和追求,以及他所留下的珍贵财富。

综上所述,陶行知纪念馆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之旅。

在这次参观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文化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往陶行知纪念馆,深入认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陶行知纪念馆文物观后感

陶行知纪念馆文物观后感

陶行知纪念馆文物观后感陶行知,一位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至今仍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陶行知纪念馆,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以下是我对纪念馆文物的一些观后感。

一、文物展现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走进陶行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展现陶行知生平事迹的文物。

这些文物包括照片、手稿、书籍等,生动地展示了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积极倡导和实践生活教育、大众教育的事迹。

通过这些文物,我深刻体会到了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二、文物传递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在纪念馆内,有许多关于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文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他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表达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真教育”理念。

此外,他还提倡“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些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三、文物体现陶行知先生的爱国情怀陶行知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关心民族命运。

在纪念馆内,有许多关于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的文物。

如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以及他发表的抗日救亡演讲稿等。

这些文物让我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坚定的爱国信念和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

四、文物激发人们对教育事业的思考参观陶行知纪念馆,让我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陶行知先生一生追求的教育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今天,我们国家正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让我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参观陶行知纪念馆,让我对这位教育家的一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他的教育理念、爱国情怀和实践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观看陶行知纪念馆有感800字

观看陶行知纪念馆有感800字

观看陶行知纪念馆有感800字: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有幸参观了陶行知纪念馆。

走进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建筑,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亲身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那份对教育事业无比热爱和执着追求的精神。

陶行知纪念馆位于一个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的地方。

一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陶行知先生的雕像,他面带微笑,目光深邃,仿佛在凝视着未来的希望。

雕像周围,是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为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庄重。

在纪念馆内,我详细了解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教育理念。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他深信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深信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因此,他不畏艰难,创办了许多平民学校,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受触动的是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他一生清贫,却从不为个人的名利所动,始终坚守在教育的岗位上,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事迹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

此外,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观点,让我意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而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我们应该从生活中汲取知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

同时,他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也使我认识到教育应该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观结束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陶行知先生的伟大精神和教育理念让我深受启发。

我深知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我将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美篇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美篇

陶行知纪念馆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而建立的。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重而又充满历史感的建筑。

纪念馆内部陈列着大量的陶行知先生的手稿、照片和实物,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他生前的风采。

在这里,你可以详细了解到陶行知先生的一生,包括他的教育理念、实践活动以及他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陶行知纪念馆内还设有多媒体展示区,通过现代化的展示手段,生动地展示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这些展示不仅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也让人们看到了他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你会被陶行知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他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他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都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参观者。

他的精神风貌和崇高品质,将激励我们不断追求教育事业的进步。

总的来说,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和人文教育。

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这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也是一次对未来的思考。

参观上海陶行知纪念馆有感1000字

参观上海陶行知纪念馆有感1000字

参观上海陶行知纪念馆有感1000字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上海陶行知纪念馆,这次参观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更加了解了陶行知先生的伟大事迹和崇高精神。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他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时代,但他始终坚定地信仰着教育救国的理念。

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方法,使教育真正服务于人民。

这些思想和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纪念馆中,我看到了陶行知先生的一些手稿、照片和遗物,这些珍贵的文物让我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真实存在,也让我对他的生活和工作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我看到了他那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座右铭,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它表达了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和追求。

他的一生,就是这样一句座右铭的写照,他用自己的行动和实践,诠释了他的教育理念和人生哲学。

参观完纪念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伟大和崇高。

他的一生,是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是对人民深沉
的爱。

他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光芒,照亮了中国教育史的一页,也照亮了我心中的教育理念。

我相信,只有真正理解了陶行知先生,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才能更好地从事教育工作。

这次参观上海陶行知纪念馆,让我受益匪浅。

我将把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人生哲学,作为我教育工作的座右铭,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他的教育理念,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陶行知纪念馆作文

陶行知纪念馆作文

陶行知纪念馆作文你知道陶行知吗?要是不知道,那可就亏大啦!今天我就去了陶行知纪念馆,那可真是一场超级有趣又超有意义的“探秘之旅”。

刚到纪念馆门口,我就感觉像是穿越到了一个充满故事的世界。

那建筑看起来很有年代感,但是又有一种说不出的庄重,就像陶行知先生本人一样,低调却充满力量。

走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陶行知先生的雕像。

他站在那儿,眼神坚定地看着前方,好像在思考着如何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呢。

我站在雕像前,感觉他就像我的一位老校长,充满了智慧和慈祥。

我一边走一边看那些陈列在玻璃柜里的东西,有先生写的书,那一页页泛黄的纸张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上面的字我都得仔细看,但是从那些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就像火焰一样炽热。

还有他用过的一些教具,虽然很简陋,但是在当时肯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我就想啊,那时候的条件这么艰苦,先生都能想出这么多有趣的教学方法,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可不能辜负了呀。

在一个角落里,有一些关于先生办学经历的介绍。

哇,他创办学校可真是不容易呢!到处找地方,到处拉资金,就为了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读书识字。

我看着那些图片,想象着先生在破房子里给孩子们上课的情景,孩子们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先生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这时候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先生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简直就是教育界的超级英雄。

馆里还有一些互动的区域,我玩了一个模拟先生教学的小游戏。

我站在一个小讲台前,对着屏幕里的小朋友们讲知识,这可不容易呢!一会儿这个小朋友说没听懂,一会儿那个小朋友调皮捣蛋。

这时候我才体会到先生的伟大之处,他面对那么多学生,还能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听到旁边一位妈妈在给她的孩子讲陶行知先生的故事。

那孩子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我想,这就是先生的魅力吧,他的故事就像一颗种子,种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的观后感

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的观后感

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的观后感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的观后感1. 让我简单介绍一下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文化名人、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倡导了新教育运动,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我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 陶行知先生纪念馆是为了纪念陶行知先生的伟大贡献而建立的,纪念馆内陈列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教育成就等内容,展现了陶行知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为人师表的崇高品德。

3. 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在纪念馆内,我详细了解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经历、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深刻认识到了陶行知先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巨大影响。

4.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深触动了我。

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是至关重要的,他主张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理念对我来说是一种启发和鼓舞,激发了我对教育事业的新认识和理解。

5. 通过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我不仅对陶行知先生本人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也对我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演变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当今的教育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6. 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深刻领会了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意志和崇高精神,也让我对我国近现代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应该铭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精神,把他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实际教育工作中,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7. 我个人对陶行知先生和教育事业的理解与感悟,希望能够通过这篇文章与大家共享。

我深信,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一个陶行知先生的身影,都应该有一颗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心。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梦想而不懈奋斗!以上是根据你提供的主题“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的观后感”撰写的文章,总字数超过300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感想Company Document number : 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干教万教教人求真,干学万学学做真人
—11月20日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月20日,党支部组织党员同志参观了位于合川市的陶行知纪念馆,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

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

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令大家印象深刻,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相长"、"爱满天下"、〃师生共生活"等都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师要有儿童的思想、情感、爱好,要善于"变个小
孩子"。

他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

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

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教师应该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

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

而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教师的日常工作是平凡的,备课、上课、课题研究,指导学生等。

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

我觉得,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有渊博的学识,成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才能更好地给学生传道授业。

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

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
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汩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时时反省自身,那么我们一定会的很大的收获。

让我们以此自律,使我们成为一位学习型、反思型的人民教师。

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作为一名幼教老师,首先要爱每一个孩子,要拿自己最真诚的心来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在充满爱的地方茁壮成长,在每次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反思,即所谓〃教学相长〃,这样才会完善自己,得到孩子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

孩子有着旺盛生命力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幻想。

教师如要走近他们,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就得从本质上认识他们,要走进他们的世界,领悟到孩子们真正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对每个孩子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身边每个孩子。

有人说,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在中国就不配做教师,以前我对这句话还有点怀疑态度,现在看来,的确如此。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实践。

这次的学习让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把爱放在首位,不仅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更要学习他有着〃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