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古典文学知识:《西游记》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名著阅读《西游记》(下)全国通用

名著阅读《西游记》(下)名著阅读《西游记》之孙悟空棒打白骨精火焰山宝扇灭火焰吴承恩孙悟空棒打白骨精基础知识摇身一变顿口无言巧言花语嘴伶舌便战战兢兢口不能言不知好歹谗言冷语事不过三无耻之徒手下无人千辛万苦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半途而废唧唧哝哝三番两复转意回心凄凄惨惨文章阅读孙悟空棒打白骨精1却说那妖精在半空中,夸奖不尽道:“好个猴王,着实有眼!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
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过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
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
我还下去戏他一戏。
”好妖怪,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老公公。
唐僧在马上见了,心中欢喜道:“阿弥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来,逼法的还念经哩。
”八戒道:“师父,你且莫要夸奖。
那个是祸的根哩。
”唐僧道:“怎么是祸根?”八戒道:“行者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将来了。
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呵,师父,你便偿命,该个死罪;把老猪为从,问个充军;沙僧喝令,问个摆站;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2行者听见道:“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唬了师父?等老孙再去看看。
”他把棍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怪物,叫声:“老官儿,往那里去?怎么又走路,又念经?”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大圣也当做个等闲的,遂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
命里无儿,止生得一个小女,招了个女婿。
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
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
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
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
” 行者笑道:“我是个做【齿可女】qiā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
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
”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
六年级下册必看名著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必看名著知识点《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六年级下册必看的一本经典名著。
这部小说描绘了孙悟空等人的奇幻之旅,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角色形象鲜明。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六年级下册必看名著《西游记》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1.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全名为《西游释厄传》。
这部小说以古代传说中的西方取经故事为蓝本,通过各种各样的情节和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2.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
他们是师徒四人一同前往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成功带回了真经。
3. 孙悟空是一个形象特别鲜明的角色,他有七十二变和腾云驾雾的本领,为唐僧保驾护航。
他机智勇敢,力量无穷,但也有时候会顽皮捣蛋。
4. 猪八戒是个爱吃懒做的角色,他喜欢贪图享受,常常惹出麻烦。
但在关键时刻,他也能够勇敢地为师傅和师弟们冲锋陷阵。
5. 沙僧是一个沉默寡言的角色,他是个非常有耐心和稳重的人。
他在途中负责拉车,为师傅和师弟们提供稳定的交通工具。
6. 唐僧是一个有着崇高使命的角色,他希望带回真经来拯救世人。
他是个聪明正直的人,虽然路途中遭受了各种考验,但他始终信念坚定,克服重重困难。
7. 《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多样,既有妖魔鬼怪的斗争,也有师徒间的情感纠葛。
故事中融入了许多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佛教道教的哲学思想,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 这部小说还通过太上老君、观音菩萨等角色,展示了佛教的智慧和教义。
其中观音菩萨更是充满智慧和慈悲,她时刻保护着唐僧和他的徒弟们。
9. 在《西游记》中,作者巧妙地融入了许多的寓言和格言。
这些语句深刻而生动地表达了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给读者带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启发。
10. 《西游记》作为一部古代名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和引导。
通过了解以上的《西游记》的知识点,相信大家对这部名著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西游记》知识点整理

《西游记》知识点整理一、作品名片《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小说。
我们知道艺术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唐僧西行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唐太宗贞观初年,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前往天竺取经。
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后来,玄奘的弟子辩机根据玄奘口述的西行见闻,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到他的弟子慧立、彦悰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
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编写而成。
作者通过虚幻的世界,对封建统治者的态度颇可玩味。
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悟空的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之黑暗不言而喻。
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而《西游记》一路上妖魔鬼怪,多与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骑,金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岭三魔王均与文殊,普贤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有关系,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
二、作者简介吴承恩(1501年—1582年) 字汝忠。
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汉族,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在81岁左右时去世。
《西游记》知识点总结

《西游记》知识点总结《西游记》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包括文学、历史、宗教、哲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对《西游记》的知识点总结:一、作者及创作背景《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吴承恩生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卒年不详。
他曾在北京城内兴隆府,在当地结交了许多文学友人,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种影响下,吴承恩开始创作《西游记》。
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是明代晚期的社会动荡时期,社会上涌现出许多矛盾和骚乱,这也成为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思想来源。
二、故事梗概《西游记》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传奇历程。
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前导部分、唐僧取经、孙悟空三十六般变化、大圣闹天宫。
其中包括众多的历险和师徒的感人故事。
故事的主线是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战胜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佛教经典《大乘佛教真经》,并顺利回归东土。
这部作品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涉及佛教、道教、文学、历史等多个领域。
三、人物形象1. 唐僧唐僧是一位聪明正直、孝顺仁慈、性格温和的僧人。
他是师徒四人之中最为柔弱,受到种种的困难,但也最受读者的同情。
他的形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圣贤道德人格的追求。
2. 孙悟空孙悟空,又称齐天大圣,是师徒四人中最狂傲、最勇猛的一位。
他有七十二变、觅心如意、金箍棒等神通,但也因其傲慢而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他代表了人性中的矛盾,既有神灵的本性,又具有人性的弱点。
3. 猪八戒猪八戒,原名悟能,是坚韧认真而又直率率性的一个形象。
他在取经途中也展现了许多搞笑和可爱的一面,同时也显现了一些低贱、丑陋的特征,代表了人性中的矛盾冲突。
4. 沙僧沙僧,原名悟净,是师徒四人中最少言少语、最木讷的一位。
他的形象是相当隐忍的,虽不如其他三人那样耀眼,却以他的实际行动和坚韧不拔的性格赢得了读者的敬佩。
四、文学特色《西游记》在叙事情节和人物刻画上,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学特色:1. 丰富的神话色彩:在《西游记》的故事中,涉及到了许多神话传说,比如观世音菩萨、二郎神、哪吒等。
名著阅读《西游记》知识点整理

名著阅读《西游记》知识点整理《西游记》:探索古典名著的瑰宝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是一部充满了奇幻、冒险与哲理的经典小说。
本文将带大家深入剖析这部传世之作,为大家整理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杰作。
1、背景与作者《西游记》是由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于16世纪初出版。
它以唐朝的玄奘大师西天取经的历史事件为蓝本,经过作者的巧妙构思与润色,成为一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典小说。
2、主要人物(1) 孙悟空:一只顽劣的猢狲,拥有惊世的神通,后被唐僧收为徒弟,护送其西天取经。
(2) 唐僧:俗名陈玄奘,前世为金蝉子,修成十世金身,是西天取经的主要角色。
(3) 猪八戒:原为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与唐僧共同取经。
(4) 沙悟净:原为卷帘大将,因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后在流沙河成为唐僧一行人的护法。
(5) 观音菩萨:西天佛国的代表,是《西游记》中重要的角色,对主角一行人给予了诸多帮助。
3、故事情节《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主线,途经九九八十一难,历尽千辛万苦。
在漫长的旅程中,他们与各路妖魔鬼怪斗智斗勇,展示了各自的性格特点和神通能力。
4、主题思想《西游记》以宗教为主题,强调了修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通过孙悟空等角色的塑造,传达了惩恶扬善、克服心魔、坚守信念等深刻道理。
同时,小说中的诙谐幽默和讽刺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现象。
5、艺术特色(1) 人物形象:《西游记》创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孙悟空等主要角色,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
(2) 语言风格:《西游记》运用了生动的口语化语言,使得小说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3) 叙事结构:《西游记》采用了灵活多变的叙事结构,如元话本的形式和章回小说的形式,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
6、影响力《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影响了后世许多文学作品。
它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还传播到了海外,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素养拓展 「古」四大名著考点解析之《西游记》,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素养拓展「古」四大名著考点解析之《西游记》,部编版西游记《西游记》是以玄奘和尚取经的真实历史为背景改编的一部优秀神魔小说。
该书通过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讲述“心性修持”、“普度众生”的道理,以及人们战胜艰难,寻找心灵归宿的故事。
吴承恩(1501-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明代杰出小说家。
《西游记》的其实不详,但通常被认为是明代的吴承恩。
名人名言没读过《西游记》,就像没读过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一样,这种人侈谈小说理论,可谓大胆。
——【法】艾登堡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又称神怪小说。
在明清小说中,神魔小说独树一帜。
神魔小说,多言“怪力乱神”(奇怪、、战乱、鬼神之类的事情),而其本意未必在此,多有影射世情之意。
吴承恩与《西游记》创作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取名承恩,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
此外,他还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
这种爱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无减,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30 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
(一)西方人眼中的《西游记》《西游记》的外文翻译多种多样,比方《一个佛的天国历程》、《猴与猪神魔历险记》、《猴王》等等。
我从一本中看到瑞典有一个老师是这样向他的学生解说的:中国的《西游记》故事说的是一个中国的和尚去西方的印度取经的故事。
(二)《西游记》故事结构《西游记》全书的故事分为三大局部:第一局部(1—7 回):孙悟空出世,学艺得道,恶贯满盈,大反天宫,被于五行山下。
第二局部(8—12 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
第三局部(13—100 回):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保护,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三)唐僧师徒四人性格特点(1)唐僧提起玄奘法师,一般人都会想到《西游记》中的这位害怕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
《西游记》知识点整理

《西游记》知识点整理《西游记》知识点整理一、作品概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以孙悟空等主要角色为核心,通过讲述他们西天取经的故事,描绘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神话世界。
《西游记》被誉为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二、主要人物1. 孙悟空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著名的角色之一。
他是一只淘气、聪明和具有神通的猴子,具有变化、火眼金睛、七十二变等超凡能力。
孙悟空是取经团队的首领,被封为大圣,他与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一起经历了许多冒险。
2. 唐僧唐僧是《西游记》中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被选中去西天取经。
唐僧慈善又懦弱,是取经团队中的精神领袖。
他忍受了许多艰难困苦,但始终坚信佛法,以慈悲心和智慧化解各种难题。
3. 猪八戒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他原本是天宫的星宿,因为调皮捣蛋而被贬到人间投胎。
猪八戒是一个贪吃、懒惰又好色的人物,但也有着善良和忠诚的一面。
他在取经旅途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一个经典的喜剧角色。
4. 沙僧沙僧是取经团队中的第四位成员,他原本是天宫的天将,因为犯了一些错误而被贬到人间。
沙僧是一个非常勤奋、踏实的人物,他在取经旅途中担任着重要的辅助角色。
沙僧的形象憨厚可爱,深受读者的喜爱。
三、故事情节1. 三打白骨精第一回《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的经典故事之一。
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成为猪八戒和沙僧的师兄,他们一起对抗恶魔白骨精,最终成功将其击败。
这个故事展现了孙悟空的强大力量和机智聪明,同时也揭示了佛家的慈悲智慧。
2. 花果山水帘洞第六回《花果山水帘洞》是《西游记》的重要情节之一。
在这个情节中,孙悟空被封为齐天大圣,猪八戒被封为天蓬元帅,沙僧被封为卷帘大将。
他们在花果山建立了水帘洞,成为和神仙的领袖,从而为后续的故事奠定了基础。
3. 灵山之战第九回《灵山之战》是《西游记》中的高潮之一。
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和他的队友在灵山上与天宫的众神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西游记》常考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复习《西游记》常考知识点汇总
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组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4、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5、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6、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
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
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
7、《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
咱们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叫“文以载道,歌以咏志,学以致用”,写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写诗歌是为了咏叹志向,学习也是为了能够实际应用。
所以,时间一长,在咱们中国人心里,就有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学什么东西,做什么事,都会自然而然地想一下这个东西有什么用!没有用的,或者是短期没有用的,就不去学,不去做。
这种“务实”,就让我们的人生在很多时候失去了乐趣。
就拿文学来讲,被人们视为正统的,都是那些板着脸一本正经的,给你讲道理的。
那些比如神话故事啦,神魔小说啦,武侠小说啦之类的,就都是不入流的,不登大雅之堂的,就算你写的再好也是这样。
说到神魔小说,首先要提的就是《西游记》。
这是咱们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四大名著。
《西游记》应该是咱们最熟悉的名著了。
因为咱们从小时候开始,电视剧也好,动画片也好,都被它轰炸过无数次了。
然而,我们看的这些,其实都是经过改编的。
关于《西游记》,咱们还有很多的知识要了解。
话说唐朝的时候,有个著名的高僧,叫玄奘。
这位高僧,又叫“三藏法师”。
什么是三藏法师呢?这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中的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
他就是《西游记》中的唐僧,在书里,也叫唐三藏,唐玄奘。
唐玄奘没有出家的时候,姓陈,他的祖宗,以后咱们在课本上也会见到,是谁呢?就是《陈太丘与友期》中的陈太丘。
他 13 岁正式出家,在长时间研究佛学的过程中,发现各个教派之间的学说有很多分歧,就决定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
贞观元年,他一个人出发,一路向西,走了五万里路,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到达了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得了真经。
在那烂陀寺,玄奘认真学习,成为了著名的高僧。
在一场由 3000 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参加的佛学辩论中,选择任凭别人提问,都一一化解,没有人难得倒他,这让他在当地名声大震。
后来,他带着这种荣誉回到了唐朝,同时带回来的,还有 657 部佛经。
他回来的时候,唐太宗亲自接见了他,并给他很高的评价。
后来玄奘专心翻译佛经,并在大慈恩寺里讲经传道。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根据唐玄奘口述,他的弟子辩机写作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这本书中综叙了贞观元年至贞观十九年玄奘西行的所见所闻。
记述了玄奘亲自经历的和听说的100 多个城邦、地区、国家的概况,有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
但是这本书,是一个地理书,虽然里面有传说有故事,但是,跟《西游记》不是一回事,只能说,是小说的起源。
后来,有人在玄奘取经故事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在这本书里,已经有了故事的基本轮廓。
后来,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越来越丰富,到了明朝,吴承恩先生终于根据这个故事,写出了《西游记》。
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
江苏淮安人。
吴承恩自幼聪慧,博览群书,非常喜爱神话故事。
但是他在科举方面却屡遭打击,最终以闭门著书了此一生。
说到这里,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咱们古代著名的小说家或者戏剧家,像马致远啊,关汉卿啊,罗贯中啊,吴承恩啊这些人,虽然他们的作品都非常出名,成就很高,但是我们对他们的生平了解的都很少。
这是为什么呢?这其实就验证了咱们之前所说的,这些文学形式在古代其实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那些真正的“大人物”也许会读这些作品,但不会去些这些作品。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小说一开始说,东胜神洲有一座花果山,山顶上有一块石头,受日月精华,生出一个石猴来。
后来这个石猴因为成功闯入水帘洞,被花果山的猴子们拜为“美猴王”。
美猴王为求长生不老,四海求师,在西牛贺洲找到菩提祖师,拜他为师。
并且得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可行十万八千里。
归来打败混世魔王,收复七十二洞妖王,结义六大魔王,去龙宫借兵器,得到大禹定海神针,变成了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后来他又去了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这样他们就可以不死了。
后来龙王等人到玉皇大帝那里告状,太白金星建议把孙悟空招到天庭,让他做弼马温这个小官。
孙悟空知道实情之后,回到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
于是玉皇大帝派托塔李天王等人去捉拿孙悟空,可是被孙悟空
打败。
没有办法,就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让他管理蟠桃园。
孙悟空偷吃了蟠桃,搅了蟠桃宴,有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逃离了天宫。
玉皇大帝又一次派兵捉拿孙悟空。
这次,有二郎神在前,太上老君偷袭,终于把孙悟空给捉住了。
但是,在惩罚他的时候,却发现各种办法都不能伤害孙悟空,最后,天上老君把他放进八卦炉焚烧。
没想到,不但没烧死他,还练就了他的火眼金睛。
孙悟空从八卦炉中出来之后大闹天宫。
玉皇大帝请来如来佛祖,把他压在了五行山下。
这一压,就是五百年。
如来佛让观音菩萨到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于是唐僧就开始了取经之路。
开始的时候,他是孤身一身前往。
在五行山,他救了孙悟空,收他为徒,并给他起了个孙行者的法号。
观音又设计给孙悟空带上了金箍,教给了唐僧紧箍咒,从此,孙悟空就只能受唐僧的控制了。
在这之后,唐僧又收服了小白龙,让他变成了白龙马。
后来又在高老庄收服了猪八戒(猪悟能),在流沙河收服了沙和尚(沙悟净),师徒终于凑齐。
从此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走了十万八千里,经历了三打白骨精、三节芭蕉扇、通天河落水等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灵山,拜见佛祖,取得了真经。
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师徒四人都修成了正果。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是最重要的人物。
最开始的孙悟空,在花果山水帘洞,带着猴子猴孙们过着“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后来又学得了本领,得到了金箍棒,更加不怕天不怕地,大闹地府,连生死簿上的名字都给勾掉了。
这里面,实际上体现出了他想要摆脱限制,要绝对自由。
这也是他要求征服自然,掌握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
不过,那些统治者是不会允许这种扰乱秩序的人存在的。
于是就出现了欺骗招安的把戏,导致了孙悟空大闹天宫。
孙悟空之所以闹,其实是为了自己的权利、地位能得到保障,是为了自己的尊严能够得到尊重,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叛逆性。
后来,他被如来佛降服,压在五行山下,再后来被带上了金箍,受到紧箍咒的限制。
他的自由没有了,他只好被迫接受约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过程中,孙悟空一路上降妖斩魔,顽强不屈,随机应变。
充分体现出他机智勇敢,神通广大。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作者蕴含了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克服困难的乐观精神。
孙悟空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修成正
果,也算是有了个完美的结局吧。
唐僧这个人物,在他身上,咱们可以看到他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真理,不畏艰难,勇往无前的精神,当然了,他也有向恶势力屈服的软弱,曾经请求妖怪饶命。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一个行动莽撞,贪吃好睡,懒惰笨拙、贪财好色,爱占小便宜的形象。
不过,在妖怪面前,他也从不屈服,也是有优点的。
总之,西游记这部小说,经过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告诉咱们只有经历了千辛万苦,才能最终获得完善和幸福。
这一点,咱们是要好好记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