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兽医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兽医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兽医免疫学是兽医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研究动物身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机制。
免疫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免疫学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免疫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其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一: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将学习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原理。
首先,学生将收集不同种类的抗原,如细菌、病毒等,并制备相应的抗体。
然后,学生将进行免疫沉淀实验,通过观察抗原与抗体的反应,来判断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实验二:淋巴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细胞类型,它们在免疫应答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将学习淋巴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技术。
首先,学生将从小鼠或大鼠的淋巴组织中分离出淋巴细胞。
然后,学生将对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并观察其生长和增殖情况。
实验三:细胞毒性试验细胞毒性试验是评价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将学习细胞毒性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首先,学生将从小鼠或大鼠中分离出淋巴细胞,并与靶细胞进行共培养。
然后,学生将通过测定靶细胞的存活率来评估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能力。
实验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将学习ELISA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首先,学生将制备ELISA板,并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板上。
然后,学生将加入特异性的抗体或抗原标记物,并通过酶的反应来检测目标物质的存在和浓度。
实验五: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组织中特定抗原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将学习免疫组化染色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首先,学生将制备组织切片,并进行抗原的抗体染色。
然后,学生将观察组织切片中抗原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通过以上实验,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并培养其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动物免疫课程设计

动物免疫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免疫反应的类型,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 学生能够了解免疫接种的原理及其在预防疾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免疫案例,解释免疫现象。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免疫学实验技能,如制备抗原和抗体。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估免疫学相关资料,提高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动物免疫知识,培养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2. 学生能够关注动物免疫相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生物学科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动物免疫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对生物学科有一定兴趣,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生动案例和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免疫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组成、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免疫学概述”2. 免疫反应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原理及过程。
教材章节:第二章“免疫反应的类型”3. 免疫接种:疫苗的种类、免疫原理、免疫程序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免疫接种”4. 免疫学实验技术:抗原和抗体的制备、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免疫学实验技术”5. 免疫病例分析:分析典型免疫相关病例,理解免疫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免疫病例分析”6. 免疫与社会:探讨免疫学在疾病预防、生物安全等方面的社会意义。
教材章节:第六章“免疫与社会”教学安排和进度:第一周:免疫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组成第二周:免疫反应类型(体液免疫)第三周:免疫反应类型(细胞免疫)第四周:免疫接种第五周:免疫学实验技术第六周:免疫病例分析第七周:免疫与社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结合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动物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整理)兽医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Veterinary Immunology)课程编号:181202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动物医学(含动物医学方向、检验检疫方向、实验动物方向)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化学、兽医微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等后续课程: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动物病理生理学、兽医外科学与手术学等总学分:3,其中实验学分:0.5教学目的与要求:兽医免疫学是免疫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动物医学专业重要基础课之一,主要研究动物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免疫应答规律与调节、免疫诊断与免疫防治。
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自学等过程,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兽医免疫学基本理论知识、重要免疫学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结合生产实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从事免疫学诊断与免疫防治工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章目名称学时分配序号章目名称学时分配讲授实验讲授实验1绪论211第十章免疫耐受12第一章免疫系统412第十一章抗感染免疫23第二章抗原313第十二章人工免疫24第三章抗体414第十三章血清学试验概述15第四章抗体的人工制备2315第十四章凝聚性试验346第五章免疫遗传216第十五章免疫标记技术257第六章补体系统217第十六章补体结合试验18第七章细胞因子118第十七章中和试验129第八章免疫应答419第十八章细胞免疫检测技术2210第九章变态反应1绪论(2学时)第一节免疫及免疫学概述一、基本概念:免疫的概念,免疫学定义与研究内容,免疫学科发展过程及趋势。
二、免疫的基本特性:免疫系统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防御体系,具有识别异己、特异性、免疫记忆等基本特性。
三、免疫的基本功能:动物机体通过识别异己产生应答反应,发挥免疫防御、自身稳定、免疫监视等基本功能。
第二节免疫学发展史一、经验免疫学时期:我国民间首创预防天花的人痘苗,为免疫预防提供了成功经验。
二、经典免疫学时期:主要成就包括牛痘苗、弱毒苗、灭活苗以及抗毒素、补体和吞噬细胞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学学说,并建立血清学诊断方法。
兽医免疫学(教案)

免疫学在近20多年来有一个飞跃的发展,究其原因除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老、病、死外,还具有其他生物学所没有的特点。
首先它能从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把细胞学、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这些不同的学科、不同范畴的生物学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在一起。
当然它并非是唯一的、全部的,更不能取而代之。
自然界各物种之间之所以保留至今,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个体生存和种的延续。
这首先要求任何生命个体必须适应外界环境,特别是要具有抵抗其他生物侵害的能力。
动物(主要指脊椎动物)在抗御病原微生物侵害的自主调节过程中形成了免疫系统。
在这一系统中有各种不同性质的免疫器官和包括淋巴细胞在内的各种免疫活性细胞。
当免疫系统的中枢免疫器官分化成熟后,又赋予它分化发育各种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
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多种多样的,执行这些功能的是免疫活性细胞,对这类细胞生物活性的研究,无疑地更丰富了细胞研究的范畴。
在免疫系统中有一种很重要的细胞,就是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是机体内存在的体重吞噬细胞。
奇怪的是,它能识别各种各样的病原微生物,甚至包括灰尘和碳粒。
更为奇怪的是它不只是简单地吞噬这些异物,他还要把这些吞噬的微生物进行严格的、复杂的加工处理。
在细胞内存在一类特异的蛋白酶,它能将抗原物质剪切得恰到好处,既保留了抗原的特异部位——活性多肽,又能适时地把它呈递出来激活淋巴细胞。
为了保证呈递的抗原只能激活自身的淋巴细胞,在巨噬细胞内产生一种自身特有的、只能被自身淋巴细胞识别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分子。
抗原多肽与它结合后被运送到细胞膜上,其结果是只有同时识别抗原多肽和组织相容性分子的自身淋巴细胞才能被激活。
细胞产生组织相容性抗原时,还产生一种伴侣蛋白。
伴侣蛋白的作用是保证组织相容性分子特定的构象和构象的稳定,同时也避免了与细胞内自身的蛋白质肽的结合。
这样一来一个简单的抗原呈递,却引发了复杂的细胞学、生物化学过程,成为细胞学、生物化学、分子免疫学的交叉点和研究热点之一。
最新兽医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兽医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Veterinary Immunology)课程编号:181202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动物医学(含动物医学方向、检验检疫方向、实验动物方向)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化学、兽医微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等后续课程: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动物病理生理学、兽医外科学与手术学等总学分:3,其中实验学分:0.5教学目的与要求:兽医免疫学是免疫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动物医学专业重要基础课之一,主要研究动物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免疫应答规律与调节、免疫诊断与免疫防治。
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自学等过程,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兽医免疫学基本理论知识、重要免疫学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结合生产实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从事免疫学诊断与免疫防治工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2学时)第一节免疫及免疫学概述一、基本概念:免疫的概念,免疫学定义与研究内容,免疫学科发展过程及趋势。
二、免疫的基本特性:免疫系统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防御体系,具有识别异己、特异性、免疫记忆等基本特性。
三、免疫的基本功能:动物机体通过识别异己产生应答反应,发挥免疫防御、自身稳定、免疫监视等基本功能。
第二节免疫学发展史一、经验免疫学时期:我国民间首创预防天花的人痘苗,为免疫预防提供了成功经验。
二、经典免疫学时期:主要成就包括牛痘苗、弱毒苗、灭活苗以及抗毒素、补体和吞噬细胞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学学说,并建立血清学诊断方法。
三、现代免疫学时期标志性研究成果包括细胞免疫、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免疫遗传与免疫应答分子机制的阐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明等。
第三节免疫学的应用一、免疫学与医学二、免疫学与生物学三、免疫学与生物技术本章重点:免疫的基本概念、特性与功能。
难点:免疫的特性和功能。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一章免疫系统(4学时)第一节免疫系统及免疫器官一、免疫系统:包括参与免疫应答或执行免疫功能的器官、细胞和分子。
动物免疫学教案1绪论

农学院教案动物科学系预防兽医教研室课程名称:兽医免疫学使用教材:兽医免疫学授课教师:第 1 次课,本次课2学时授课对象专业层次年级班次授课时间课堂类型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动物医学本科章节题目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了解免疫及免疫学的概念和发展;掌握免疫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功能本节重点免疫学在兽医学和生物学发展中的作用本节难点免疫学的发展史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方法时间分配(min)自我介绍第一节免疫及免疫学概念(一)免疫的概念1.免疫的传统概念指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再感染有抵抗力,不患疫病,即抗感染。
2.免疫的现代概念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并能将非己成分排出体外的复杂生理学功能。
(二)免疫学的概念指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涉及免疫系统额结构、组成及功能;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排异效应及其机制等。
第二节免疫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功能(一)免疫的基本特点1.识别自己与非己2.特异性3.免疫记忆(二)免疫的基本功能1.免疫防疫即抗感染免疫,是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抑制其在体内繁殖、扩散,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保护机体生存的功能。
2.免疫自身稳定指清除体内变性、损坏及衰老的细胞,维护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监视第三节免疫学发展简史(一)免疫学的经验时期(二)免疫学的经典时期(三)现代免疫生物学的发展时期555101015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方法时间分配(min)1.免疫细胞生物学研究2.分子免疫学研究3.免疫应答中信号的传导研究第四节免疫学的分支学科(一)基础免疫学1. 免疫系统2. 免疫应答(二)临床免疫学1. 免疫病理2. 临床疾病免疫学(三)免疫学技术第五节免疫学在兽医学和生物学发展中的作用(一)免疫技术在兽医学中的应用1.免疫学诊断2.免疫学预防3.免疫学诊断(二)免疫学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1.免疫学理论对生命科学研究的促进2.免疫学技术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推动151010本节课小结本次讲授了免疫的基本功能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
《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教学大纲

《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兽医微生物学英文名称:Veterinary Microbiology课程总学时:56 课程总学分:3.5适用专业:动物医学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00~300字)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任务主要是介绍与动物疾病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致病与免疫机制,以及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诊断和防治措施。
授课内容分为微生物学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包含了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生理特性、遗传变异、感染及诊断的一般知识,着重介绍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及其在传染过程中的作用。
各论是以在生产和临床上主要引起动物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为主,介绍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诊断原则和免疫学防治原则,使学生掌握重要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及防控特点。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600字以内)1. 掌握微生物特别是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特性。
2. 了解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3. 掌握主要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手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00字以内)1. 教学重点:微生物特别是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特性,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免疫性及有效的防控方法。
2. 教学难点:掌握重要病原的致病机理及微生物学检验诊断的系统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00字以内)1.课堂教学应用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辅以板书介绍,上课前后注重对内容的总结。
2.课程平时考核:课堂考勤、随堂测验(包括课堂提问、抢答、课堂小测等)。
3.课程作业:拓展性问题解答、感兴趣病原介绍、专题讨论等。
五、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绪论了解 11.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31.1 细菌的形态掌握 21.2 细菌的构造掌握 12. 细菌生理学 22.1 细菌的代谢过程了解0.52.2 细菌的生长繁殖了解0.52.3 细菌的人工培养掌握0.52.4 细菌的生化试验掌握0.53.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23.1 理化因素对细菌的影响掌握 13.2 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掌握 14. 微生物的生态 24.1 细菌及其它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了解0.54.2 正常动物体的细菌4.3 细菌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了解了解0.515 .病原菌的致病作用 2 5.1 病原菌的病原性与毒力掌握 15.2 病原菌与传染掌握 16. 细菌的变异 1 6.1 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掌握0.5 6.2 细菌变异的机制了解0.57.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7.1 细菌的分类地位了解1.0 0.27.2 细菌的命名7.3 细菌分类鉴定的标准7.4 细菌的鉴定了解了解了解0.20.30.38. 革兰氏阳性球菌 1 8.1 葡萄球菌掌握0.58.2 链球菌掌握0.59. 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 1 9.1 假单胞菌属了解0.59.2 布氏杆菌属掌握0.510. 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杆菌 3 10.1 肠杆菌科(沙门菌和大肠杆菌) 掌握 1 10.2 弧菌科了解0.5 10.3 嗜血杆菌属了解0.5 10.4 巴氏杆菌科掌握0.510.5 放线菌属了解0.511. 革兰氏阴性螺旋状和弯曲形细菌了解 112. 产芽孢的杆菌 1 12.1 芽孢杆菌属掌握0.5 12.2 梭菌属(肉毒梭菌、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掌握0.5 13. 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 1.0 13.1 李氏杆菌属掌握0.5 13.2 丹毒杆菌属掌握0.514. 分枝杆菌14.1 分枝杆菌属掌握1 0.514.2 放线菌属了解0.515. 螺旋体 1 15.1 概述了解0.2 15.2 疏螺旋体属了解0.215.3 蛇形螺旋体属了解0.2 15.4 密螺旋体属了解0.215.5 细螺旋体属了解0.216. 支原体 2 16.1 概述了解0.5 16.2 猪支原体了解0.5 16.3 禽的支原体了解0.516.4 牛、羊的支原体了解0.517. 立克次体及衣原体 1 17.1 立克次体了解0.517.2 衣原体了解0.518. 病毒总论 5 18.1 概述了解0.5 18.2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掌握0.5 18.3 病毒的抵抗力掌握0.5 18.4 病毒的繁殖掌握0.5 18.5 病毒的分离培养掌握0.5 18.6 病毒的变异掌握0.5 18.7 病毒的致病机理掌握0.5 18.8 抗病毒免疫掌握0.5 18.9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了解0.518.10 病毒病的微生物学检查掌握0.519. 病毒各论22 19.1 双股DNA病毒掌握 3 19.2 单股DNA病毒掌握 2 19.3 反转录病毒了解 2 19.4 双股RNA病毒了解 2 19.5 单链负股RNA病毒掌握 3 19.6 分节段的负股RNA病毒掌握 319.7 套式病毒目掌握 219.8 其他单股正股RNA病毒掌握 319.9 亚病毒掌握 220.真菌 120.1 概述了解0.520.2 病原真菌掌握0.5六、考核办法成绩评定比例(%)1. 平时成绩502. 期末考试 50七、教材与参考资料1. 教材陆承平主编,《兽医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年1月第五版2. 参考资料布莱克(美)著,蔡谨主译,《微生物学:原理与探索》,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第六版陈金顶,黄青云主编,《畜牧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年1月第六版殷震,刘景华主编,《动物病毒学》,科学出版社,1997年1月第二版。
《兽医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VETERINARY IMMUNOLOGY总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8学分:2适用专业: 动物医学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兽医免疫学包括兽医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实验技术两部分,是兽医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它研究家畜、家禽的免疫系统及其与抗原、尤其与兽医病原微生物抗原的免疫应答的规律;并研究免疫产物在体外与相应抗原进行免疫的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在兽医学中,尤其在家畜传染病的诊断防治中的应用。
系统掌握现代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常用的免疫这一实验技术,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新技术,为进行家畜传染病的免疫学诊断与防治打好基础;也为进一步学习、钻研兽医免疫学,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现代免疫的基本概念;家畜、家禽机体的免疫系统,抗原的基本条件、抗原确定簇及兽医学中重要抗原;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及机制;机体特异性免疫的一般过程,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四类型变态反应;血清学反应的规律、类型及常用实验的原理及操作。
了解补体系统的激活、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反应过程中的细胞之间的相互配合与作用;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36学时,其中课堂教学为30学时,为2学分;在第五学期完成。
实验教学为6学时。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绪论 1 学时基本内容:免疫学是人类与传染性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从抗感染免疫研究到免疫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揭示了免疫系统及免疫细胞的存在,免疫应答的过程及生物学功能;阐明了免疫防卫及免疫病理的作用;认识到了免疫应答及免疫耐受的两种不同效应,免疫系统执行协调统一的生理功能等免疫学的基本问题。
从而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免疫学自身也发展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科学。
1.免疫的传统概念2.免疫的现代概念3.机体免疫的功能4.免疫学发展简介5.兽医应用免疫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免疫的现代概念和机体免疫的功能;了解免疫的传统概念、免疫学发展简第一章免疫系统 2 学时基本内容:免疫系统是机体的一个重要防御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3)免疫的类型及特点:固有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学时)
(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法氏囊。
(2)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淋巴结、脾脏、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3)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第3章抗原(3学时)
(1)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抗原表位、抗原价、抗原表位分类、表位-载体效应、共同表位与交叉反应。
(2)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
(3)抗原的多种分类:重点是TD/TI抗原分类。
(4)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超抗原、佐剂。
第4章抗体(3学时)
(1)抗体的结构与功能。
(2)抗体的异质性。
(3)抗体的类型及特性。
(4)抗体的人工制备:单抗、多抗、基因工程抗体。
第5章细胞因子(1学时)
(1)细胞因子的概念及特点。
(2)细胞因子的种类。
(3)细胞因子受体。
(4)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第6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2学时)
(1)白细胞分化抗原:概念、种类、T/B细胞表面重要的CD分子。
(2)黏附分子及基本功能:整合素、选择素。
(3)基于CD分子的细胞筛选。
第7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编码分子(2学时)
(1)MHC的发现、基因座、分子结构与功能。
第8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3学时)
(1)组织屏障。
(2)固有免疫细胞的PRR识别病原体的PAMP。
(3)固有体液免疫分子。
(4)固有免疫应答调节及信号转导。
第9章 B淋巴细胞(2学时)
(1)B细胞在骨髓中的分化发育。
(2)BCR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
(3)抗体多样性的产生机制。
(4)B淋巴细胞的亚群及功能。
第10章 T淋巴细胞(2学时)
(1)TCR-CD3复合物。
(2)T细胞的分化发育。
(3)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Th1/Th2/Th17、Treg、Tc1/Tc2。
第11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2学时)
(1)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与特点:专职APC、非专职APC。
(2)抗原的处理及提呈:内源性抗原提呈、外源性抗原提呈、交叉提呈、脂类抗原CD1分子提呈途径。
备注说明:
1.带*内容为必填项。
2.课程简介字数为300-500字;课程大纲以表述清楚教学安排为宜,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