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设计开题报告
垃圾填埋场设计开题报告

垃圾填埋场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1.设计目的及意义近年来~堰桥地区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急剧增加~日产生活垃圾460吨~年清运生活垃圾17万吨~过去的生活垃圾处理以自然堆放、简易堆肥为主~并且处置设施较滞后~原有的杨楼垃圾堆放场处理工艺及设计规模均不满足现在日产近500t生活垃圾的需求~并且对地下水、大气、环境等造成的二次污染严重影响了周围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势在必行。
该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使废弃物的处理达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要求。
为使堰桥城市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成为先进的中等城市~尽快投资兴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2.设计拟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1,场底平整问题。
目前对于山谷型垃圾填埋场场底平整的一般做法是按原有山谷地形对场底进行简单的压实平整。
但是, 当山谷的原始坡度比较陡时, 若只对场底进行简单的压实处理, 则由于防渗膜的内摩擦角小、垃圾堆体和中间覆盖层抗剪强度低, 会引起垃圾堆体的滑移或底部防渗层系统的剪切破坏。
因此, 对原始坡度较陡的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 可设计成阶梯型场底, 即沿着填埋场谷底方向平整出一段缓坡、一段陡坡相结合的阶梯型场底。
1开题报告,2,雨水导排和防渗问题。
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的降雨汇水, 除了填埋库区面积外, 通常还有比库区面积大得多的场外汇水面积通过设置环库截洪沟, 可以防止场外雨水进入填埋库区, 并及时排放掉库区表面径流, 减少渗滤液产生量当填埋场所在山谷地形较陡时, 可通过逐渐增大截洪沟断面和设置跌水等措施, 确保截洪沟能有效地截流场外雨水。
场外雨水经截洪沟截流后汇入填埋库区下游自然冲沟。
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主要由填埋库区防渗层和地下水导排层组成, 以尽量减少垃圾渗滤液的渗漏量, 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场内, 造成二次污染。
垃圾填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垃圾填埋可行性研究报告
垃圾填埋是一种常见的垃圾处理方法,它主要是将垃圾倾倒在地面上,并进行压实和覆盖,以减少垃圾的体积和气味的扩散。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也在增加,对垃圾填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变得更加必要。
垃圾填埋的可行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垃圾数量:垃圾产生量是进行填埋的基础条件,需要对当地的垃圾产生量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确定填埋场的容量和使用年限。
二、地理条件:填埋场需要占地面积较大,因此需要考察当地的地质和地形条件,了解土壤的承重能力和渗透性等指标,以确保填埋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三、环境影响:垃圾填埋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包括气味、噪音、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等。
需通过环境评估来评估和控制这些影响,并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
四、设施要求:垃圾填埋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包括填埋场的隔离层、压实机械和覆盖材料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会增加一定的成本,需要进行经济分析来评估可行性。
五、回收利用:在垃圾填埋之前,需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处理,以提取可回收材料和能源。
回收利用的效率和可操作性也是进行垃圾填埋的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垃圾填埋的可行性研究应考虑垃圾数量、地理条件、环境影响、设施要求和回收利用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可以确定垃圾填埋的可行性,并为其合理规划、建设和运营提供指导。
卫生填埋场课程设计报告书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专业班级环境工程 1101 班姓名 _______学号 __________指导教师 ______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时间2015 年 1 月 13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条件(1)一个服务人口为300万人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填埋场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
平均垃圾产量为1.6㎏/d,人口增长率2.0%。
垃圾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2008)。
(2)覆土和填埋垃圾之比为1:4.2,垃圾的压实密度为800 kg/m3;(3)气象资料: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降水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20℃,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mm,该地区年主导风向为偏北风。
(4)备选场址概况:填埋场库区周围汇水面积0.8 km2。
场地表土厚度0.5~4.6m不等,平均2.2m,土壤渗透系数为7.0*10-4m/s。
场址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0.9 m。
三、设计容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完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方案设计,主要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垃圾处理工艺的选择;2)垃圾填埋场选址和库容计算:根据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工程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经济因素等方面,确定垃圾填埋场厂址,并进行填埋场库容和面积等的设计计算;3) 垃圾填埋场的防渗设计、渗滤液产生量、渗滤液处理规模及工艺选择、填埋气收集系统与处理系统、填埋场封场后覆盖系统等4)绘制工艺流程图、防渗层结构图等;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要求1)在设计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及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2)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集资料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方案比较分析、论证的能力,设计计算的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综合素质;3)设计说明书容完整,文字通顺、条理清楚、计算准确。
县城圾处理场工程设计开题报告

(由学生填写)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本科(1)班
拟选题目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现代卫生处理工程是有控制地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一种方法。城市固体废弃物一般包括生产垃圾、商业垃圾和生活垃圾。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固体废弃物每天可高达数十吨以上,经过分选以后,大部分均要集中堆放到某一场地。一个开敞的、没有严格控制措施的垃圾堆,将是一个巨大的污染源,其渗滤液会污染地下水或附近的水源;排出的气体会污染空气,还会孽生蚊蝇,引来昆虫、鼠类和鸟;丑陋的外形也大大影响城市美好的形象。所有这些在一个规划、设计、运行和维护均很科学合理的现代卫生处理工程中都是不存在的。现代卫生处理工程就是在铺设有良好防渗性能衬垫的场地上,将固体废弃物铺成一定厚度的薄层,加以压实,并加土覆盖。其场地必须具有合适的水文、地质和环境条件,并要进行专门的规划、设计,严格施工和加强管理。为严格防止周围环境被污染,必须设有一个渗滤液收集和处理系统,还要提供气体(主要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排除或回收通道,并对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水、气和附近的地下水进行监测,还需能达到抵御百年一遇以上洪水的设计标准。在处理工程中,选择合适的场地往往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决定性的关键是它对民众健康的影响程度,尽管为此可能会使工程变得比较复杂或需要较高的费用。同时,选择合适的场地不但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也可以便运行、监测、维护及回收渗滤液等长期费用大大降低。选址以后第二个重要环节就是设计和施工。环境土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对卫生处理场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原理和施工程序,以保证处理单元短期和长期的稳定性以及它的运行性能。特别重要的是要保证衬垫系统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耐久性。合适的设计方法应能保证处理场和废弃物在整个施工、运行(堆填废弃物)和封闭阶段都是稳定的。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和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同样十分重要。在场地调查时搜集充分可靠的资料,采用己被证明了的科学设计方法可大大减少处理场对周围环境可能带来的危害。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报告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设计(45万人口)院系:生化工程系学生姓名:朱会朱婷婷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班级:09 环监(2)班学号:0905010239 0905010240指导老师:于卫东前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生活垃圾产生量呈迅速上升趋势,为解决堆放问题,筹建一座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用于填埋生活垃圾,采用厌氧填埋。
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程造价低,可回收甲烷等气体,故设计厌填埋方式。
对产生的滤液采用厌氧+MBR+纳滤等工艺,处理后确保出水达标,还能适应不同季节,年份渗滤液浓度波动,工艺流程简单,占地少运行维护费用低,自动控制程度高,对气体进行收集,用于发电或供热。
通过卫生填埋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以改善扬州市环境质量现状,快速现代化进程。
某地区垃圾填埋场目录1.概论1.1设计背景……………………………………………………………………1.1.城市生活垃圾1.1.1生活垃圾的定义……………………………………………………………………1.1.2生活垃圾的组成…………………………………………………………1.1.3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特点………………………………………………1.1.4城市垃圾处理概论…………………………………………………………………1.1.5城市垃圾成份……………………………………………………………1.1.6城市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1.2.垃圾卫生填埋1.2.1垃圾卫生填埋的定义………………………………………………………………1.2.2垃圾卫生填埋的内容………………………………………………………………1.2.3垃圾填埋场的分类…………………………………………………………………1.2.4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1.3填埋场的防渗1.3.1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防渗系统………………………………………………………1.3.2渗滤液的产生与污染控制…………………………………………………………1.3.3渗滤液的处理系统…………………………………………………………………1.4垃圾填埋气及其利用1.4.1垃圾填埋气的特点…………………………………………………………………1.4.2填埋气体的利用……………………………………………………………………1.5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运行管理1.5.1拉圾卫生填埋场运行前的准备………………………………………………1.5.2垃圾填埋操作………………………………………………………………………1.5.3垃圾填埋辅助工程…………………………………………………………………1.5.4垃圾填埋设备………………………………………………………………1.6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封场及封场后维护………………………………………1.6.1填埋场封场…………………………………………………………………………1.6.2填埋场封场后的维护………………………………………………………………1.6.3防洪、导排系统………………………………………………………………………总结及建议1.7设计规范与注意事项1.8结论及建议1.9参考文献总体设计2.1总体设计………………………………………………………………………2.2.1服务人口………………………………………………………………………………2.2.2人均垃圾日产生率……………………………………………………………………2.2.3垃圾日产生量预测……………………………………………………………………2.2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2.2.1库容…………………………………………………………………………………2.2.2服务年限……………………………………………………………………………2.3渗滤液的收集与处理设备……………………………………………………2.3.1渗滤液的产生量……………………………………………………………………2,3,2渗滤液处理设备尺寸………………………………………………………………2.4填埋气的产生量………………………………………………………………CAD制图设计说明书1.概论1.1设计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日渐增加。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报告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报告一、背景和目标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
垃圾处理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问题,而垃圾填埋场作为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可行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的目标是对垃圾填埋场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可行性分析1.法律政策支持:国家对垃圾处理提出了明确的政策要求和法律法规,对建设和运营垃圾填埋场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填埋场的可行性提供了基础。
2.垃圾处理需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垃圾处理需求不断增加。
垃圾填埋场能够有效处理大量的垃圾,满足城市垃圾处理的需求。
3.土地资源:垃圾填埋场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进行建设,而城市周边的土地资源通常相对丰富,可以满足填埋场的建设需求。
4.技术支持:垃圾填埋场建设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持,包括垃圾填埋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垃圾填埋场提供了可行性支持。
5.经济效益: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土木工程、垃圾运输等。
这将带来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三、可行性建议基于对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的分析,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填埋场建设和运营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提供资金支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为填埋场的可行性提供保障。
2.引进先进技术:垃圾填埋场建设应引进先进的垃圾填埋技术,并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提高填埋场的处理效率和环境安全性。
3.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政府应科学规划土地资源,合理确定填埋场的建设地点,并确保充足的土地资源供给,避免对农田等重要资源的占用。
4.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垃圾填埋场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填埋场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5.推动产业发展:政府应通过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垃圾分类处理、再生资源回收等,以提高经济效益。
四、风险和挑战在垃圾填埋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包括环境污染风险、土地资源限制、公众反对等。
垃圾卫生填埋的开题

1.2.2垃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 (2)为垃圾填埋场周围 建筑场地 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垃圾填埋场内一般蚊蝇繁殖,有白 色污染和臭气污染,影响垃圾场附近的村 民的生活。垃圾场垃圾堆体坡度较陡, 极不稳定,场区内排洪沟渠设置不完善, 遇大暴雨,极易发生堆体移动或倒塌。 因此建在垃圾填埋场周围建筑的场地在 选址、勘察、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必须 考虑到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等污染物对 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圾完全封闭,但由于填埋场内外部的种种 原因,理想状态很难实现;建垃圾卫生填 埋场时,对填埋场所在地区原有的地质平 衡就进行了破坏,因此,当垃圾填埋体的 堆填改变了原有的地质环境,地下水就有 可能会与填埋体贯通,污染地下水;即使 没有贯通时,渗滤液中污染质的扩散也会 污染地下水和周围土体;因此,卫生填埋 处理中的地质问题评价是卫生填埋的技术 关键之一。
1.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2)为垃圾填埋场的选址提供理论依据。
工程地质方面,垃圾填埋场的勘察分 为3个阶段,即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和 详细勘察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以现场 踏勘和调查为主,必要时辅以少量勘探手 段,初步掌握拟选场址的地质环境,其目 的在于选址。选址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环 境的质量、资源利用,工程造价,也就 直接影响到垃圾填埋场的成败。
2.研究现状
2.1垃圾填埋场工程勘察(选址) 及地质评价现状
目前,用于填埋场场址选择的方法很 多,如灰色聚类法、模糊评价法、层次分 析法、GIS法等。在这些方法中,层次分 析法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方法综合考虑 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专家的意 见,以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各 场地进行综合评价。近年来,层次分析法 在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方面已经获得了 一些成功经验。
1.1.4地质问题和环境影响评价是卫生填 埋的技术关键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报告书

Content刖言 (1)1、绪论 (3)1.1生活垃圾概述 (3)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4)2、工程概况 (5)2.1工艺选择 (5)2.2 项目设计原始资料62.3 项目设计要求83、填埋场的选址8 3.1 场址禁设地区8 3.2 选址条件9 3.3 场址比选与场址确定93.4 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10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124.1 防渗工程12 4.2 水平防渗124.3 垂直防渗165、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18 5.1 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18 5.2 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185.3渗滤液收集系统 (19)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19)5.5工艺选择 (21)6、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及利用 (21)6.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21)7、填埋作业设备选择 (22)7.1推土摊铺设备的选择 (22)7.2压实设备的选择 (22)7.3 取土设备的选择23 7.4 喷药和洒水设备的原则237.5 其他设备的选择238、封场工程24 8.1 填埋场的封场系统设计248.2 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259、环境保护与检测26附图27、八、-前言一、设计目的进一步加强对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认识,通过工程设计训练,强化课堂知识,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填埋区库区场底工艺平面布置图、库区堆填规划平面布置图);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包括场底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底与边坡防渗结构布置图、边坡锚固平台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区周边锚固沟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封场);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包括工艺流程选择、主要构筑物尺寸、主要设备选型)。
三、设计条件1、设计题目:阳江市600 吨/ 天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主体设计2、原始数据及操作条件要求:规划用地总面积247400 平方米,填埋高度45 米。
四、主要工作内容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4、绘制符合规范的工程图;5、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垃圾填埋场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1.设计目的及意义近年来~堰桥地区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急剧增加~日产生活垃圾460吨~年清运生活垃圾17万吨~过去的生活垃圾处理以自然堆放、简易堆肥为主~并且处置设施较滞后~原有的杨楼垃圾堆放场处理工艺及设计规模均不满足现在日产近500t生活垃圾的需求~并且对地下水、大气、环境等造成的二次污染严重影响了周围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势在必行。
该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使废弃物的处理达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要求。
为使堰桥城市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成为先进的中等城市~尽快投资兴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2.设计拟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1,场底平整问题。
目前对于山谷型垃圾填埋场场底平整的一般做法是按原有山谷地形对场底进行简单的压实平整。
但是, 当山谷的原始坡度比较陡时, 若只对场底进行简单的压实处理, 则由于防渗膜的内摩擦角小、垃圾堆体和中间覆盖层抗剪强度低, 会引起垃圾堆体的滑移或底部防渗层系统的剪切破坏。
因此, 对原始坡度较陡的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 可设计成阶梯型场底, 即沿着填埋场谷底方向平整出一段缓坡、一段陡坡相结合的阶梯型场底。
1开题报告,2,雨水导排和防渗问题。
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的降雨汇水, 除了填埋库区面积外, 通常还有比库区面积大得多的场外汇水面积通过设置环库截洪沟, 可以防止场外雨水进入填埋库区, 并及时排放掉库区表面径流, 减少渗滤液产生量当填埋场所在山谷地形较陡时, 可通过逐渐增大截洪沟断面和设置跌水等措施, 确保截洪沟能有效地截流场外雨水。
场外雨水经截洪沟截流后汇入填埋库区下游自然冲沟。
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主要由填埋库区防渗层和地下水导排层组成, 以尽量减少垃圾渗滤液的渗漏量, 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场内, 造成二次污染。
对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来说, 一般采用单复合衬里的防渗结构即可, 地下水可由地下水导排沟排出。
,3,渗滤液和填埋气收集导排问题。
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由于具有良好的自然地形, 且渗滤液量较少, 只要沿填埋场谷底开挖一条渗滤液收集主盲沟, 在两边开挖支盲沟, 盲沟内铺设HDPE 穿孔管, 就能有效地收集和导排渗滤液。
在垃圾填埋过程中, 垃圾填埋气体是主要的降解产物之一。
填埋气体在垃圾堆体中的无控制迁移, 不仅可造成大气污染, 而且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目前, 大中型垃圾填埋场一般通过设置横向和竖向导气石笼来达到对填埋气体的排放和控制。
山谷型小型填埋场由于规模小, 产气量少,可考虑采用水平导气管和边坡石笼相结合的填埋气体排放控制方式。
,4,渗滤液处理问题。
垃圾渗滤液具有水质水量变化大、有机污染物浓度大、氨氮含量高和部分COD 难以生物降解等特点, 目前还没有经济有效的处理工艺, 一般采用以生化处理为主, 生化与物化、土地2开题报告处理法相结合的处理工艺。
,5,终场覆盖问题。
垃圾填埋场封场后, 一般要30,50 a 才能完全稳定, 达到无害化。
当垃圾填埋场达到使用寿命时, 需进行终场覆盖, 以减小渗滤液产生量, 进行填埋场生态恢复和土地回用。
对于本设计中的填埋场来说, 由于填埋库区面积较小, 土地回用价值不大,终场覆盖主要起到减少渗滤液产生量和对填埋场进行生态恢复的作用。
为减少投资, 通常采用单层防渗系统。
3.设计拟应用的现场资料综述,1,地理位置【区域位置】堰桥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地处北纬32º18’~33º35’、东经113º10’~115º12’。
东西长191.5公里~南北宽137.5公里~总面积15083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8.9%。
东与安徽省阜阳市接壤~西与南阳市相连~北与周口、平顶山和漯河为界~南与信阳市毗邻。
全市辖9县1区,汝南、平舆、新蔡、上蔡、西平、遂平、确山、正阳、泌阳县和驿城区,。
中共驻马店市委、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驻驿城【交通】堰桥市地处我国南北方、东西部的结合地带~承东启西~贯南通北~交通发达~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称。
京广铁路、京珠、大广高速、石武客专和107、106国道纵贯南北~新阳高速横跨东西~上武高速和焦桐高速穿境而过~省道、县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市区北至新郑机场、南到武汉天河机场~3开题报告只有两小时左右的车程。
【地貌】市内主要有山地、丘陵、岗地、平原等地貌类型。
山地包括豫南桐柏山向西延伸的余脉~山地面积为195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2.9%。
【河流】堰桥东西横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
以西部桐柏山、伏牛山余脉为界~向东流者属淮河的支流~向西流者为长江的支流。
淮河流域面积13300多平方公里~由洪汝河水系、淮河干流水系、沙颍河水系组成。
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条~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42条。
【气候】堰桥市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具有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双重气候特征~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
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温和湿润。
,2,城市发展的现状堰桥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地处黄淮平原。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步建设成为以农业副产品加工、医药、轻纺工业为基础~发展商贸~旅游和高新产业的现代化大城市。
特别是撤地建市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急剧增加~目前日产生活垃圾460吨~年清运生活垃圾17万吨~然而堰桥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较滞后~原有的杨楼垃圾堆放场处理工艺及设计规模均不满足现在日产近500t生活垃圾的需求~已严重到影响经济持续发4开题报告展~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
为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进程已是迫在眉捷的重要问题。
,3,厂址该垃圾处理场拟建于堰桥以西19km~确山蚁蜂镇东1.5km~商桐公路以北的低山丘陵地带。
场址工程地质条件好~周围居民稀少~符合环保和规划要求~是较理想的场址。
总征地面积共358.4亩。
4.设计拟应用的文献综述张冬虎等在《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设计》结合三峡库区小型垃圾填埋场设计工程, 对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的设计进行的研究和探讨。
介绍了雨水导排和防渗系统、渗滤液和填埋气收集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终场覆盖系统等工程部分的设计。
李仲根等在《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汞及现场污水处理设施对其的去除》中对贵阳市高雁垃圾卫生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原液和不同处理单元过程中汞的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填埋场渗滤液原液中的汞含量为79. 4 mg 〃L - 1 ,处于国内外的中低水平,就汞而言污染并不严重。
经过处理,渗滤液有近2/ 3 的汞被去除了。
渗滤液原液中的汞主要以颗粒态为主,随着处理单元过程,这一比例逐渐降低。
渗滤液中的汞含量与填埋垃圾汞含量、p H、以及填埋物质对汞的吸附有关。
黄毅等在《我国垃圾填埋气的产生和利用状况研究》描述了填埋气的组成和性质~分析了影响其产生的因素。
介绍了目前我国垃圾填5开题报告埋气存在的产量大、增长速度快、无控制排放和回收利用率低等问题~指出了我国进行填埋气回收利用的有利条件和前景~并进一步提出了今后在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方面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黎青松等在《垃圾场终场覆盖技术策略研究》通过研究欧美发达国家垃圾填埋场终场覆盖技术, 具体阐述了填埋场终场覆盖系统的处理技术策略, 并指出了我国垃圾填埋场终场覆盖的处理途径及对策。
5.设计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国外填埋场结构由于传统垃圾填埋技术存在缺陷~从二十世纪后期开始~欧美等国开始研究一种新的填埋场方式~即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
这种技术以填埋垃圾被微生物降解的机理和过程为依据~通过一系列手段优化填埋场内部环境~使其成为一个可控生物反应器~为微生物大量繁殖提供一个最优的生存空间。
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不仅能对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实现很大程度的场内就地净化~还为填埋场的提前稳定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增加填埋气体回收利用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垃圾的生物降解速度和效率~从而提高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目前~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已经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美国环保署已着手修改现有的垃圾管理法规以推广这一新型的垃圾填埋技术。
1979年~生活垃圾半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被日本采用~近年来~该工艺还在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及巴西等国被广泛运用~同时该技术的培训课程也在亚太地区逐步开展。
6开题报告国内目前也普遍采用这种填埋方式进行垃圾处理~并在许多地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国外防渗系统构造欧美各国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的构造以及材料性能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 欧美国家普遍是土工膜和掺有膨润土的复合土而成的2 层防渗层。
表1各国垃圾填埋场防渗层构造国家复合土透水系数防渗层构造厚度/cm ( cm/s)澳大利亚土工膜+复合土 -760 1×10比利时土工膜+复合土 -7100 1×10法国土工膜+复合土 -5500 1×10德国土工膜+复合土 -875 1×10匈牙利土工膜+复合土 -750 1×10意大利土工膜+复合土 -7100 1×10英国土工膜+复合土 -7100 1×10美国 2层土工膜+复合土 -750 1×107开题报告葡萄牙土工膜+复合土 -750 1×10瑞典土工膜+复合土 -780 1×10由橡胶和树脂类制成的高分子土工膜本身的透水性能特别好, 透水系数一般小于10- 11 cm/s。
欧美各国设置在土工膜下面的复合土厚度至少50cm, 这使垃圾填埋场能够保持多年不渗漏。
比如, 在土工膜破损的情况下, 假设积聚在复合土上面的水位有30cm 高, 那么渗滤水透过复合土层需要的时间, 美国的防渗构造是T = 12.7 年; 法国US的防渗构造是T= 10 年左右。
也就是说在上面防渗层都损坏的情况FA下单靠最下面的复合土也能保证12.7 年和10 年不渗漏。
位于日本东京青梅的日出垃圾填埋场代表了日本垃圾场建设的科技水平, 防渗系统采用了2 层土工膜, 1 层GCL,最下面是1 层50cm 厚的掺有膨润土的复合土, 严格意义上来说等于是4 道抗渗。
最上面一层TPO 破损造成渗漏的情况下, 中间层GCL 中的膨润土遇到渗滤水立即膨胀止水, 阻止渗滤液渗入地下水系统。
GCL 这个产品由于是2 层无纺布中间夹了干燥的膨润土, 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边坡上铺设, 很容易造成膨润土分布不均匀, 从而影响防渗效果, 所以在GCL 的下面又设置了一层土工膜和掺膨润土的复合土, 真正做到了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