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设计开题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垃圾填埋场设计开题报告

垃圾填埋场设计开题报告

垃圾填埋场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1.设计目的及意义近年来~堰桥地区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急剧增加~日产生活垃圾460吨~年清运生活垃圾17万吨~过去的生活垃圾处理以自然堆放、简易堆肥为主~并且处置设施较滞后~原有的杨楼垃圾堆放场处理工艺及设计规模均不满足现在日产近500t生活垃圾的需求~并且对地下水、大气、环境等造成的二次污染严重影响了周围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势在必行。

该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使废弃物的处理达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要求。

为使堰桥城市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成为先进的中等城市~尽快投资兴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2.设计拟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1,场底平整问题。

目前对于山谷型垃圾填埋场场底平整的一般做法是按原有山谷地形对场底进行简单的压实平整。

但是, 当山谷的原始坡度比较陡时, 若只对场底进行简单的压实处理, 则由于防渗膜的内摩擦角小、垃圾堆体和中间覆盖层抗剪强度低, 会引起垃圾堆体的滑移或底部防渗层系统的剪切破坏。

因此, 对原始坡度较陡的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 可设计成阶梯型场底, 即沿着填埋场谷底方向平整出一段缓坡、一段陡坡相结合的阶梯型场底。

1开题报告,2,雨水导排和防渗问题。

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的降雨汇水, 除了填埋库区面积外, 通常还有比库区面积大得多的场外汇水面积通过设置环库截洪沟, 可以防止场外雨水进入填埋库区, 并及时排放掉库区表面径流, 减少渗滤液产生量当填埋场所在山谷地形较陡时, 可通过逐渐增大截洪沟断面和设置跌水等措施, 确保截洪沟能有效地截流场外雨水。

场外雨水经截洪沟截流后汇入填埋库区下游自然冲沟。

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主要由填埋库区防渗层和地下水导排层组成, 以尽量减少垃圾渗滤液的渗漏量, 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场内, 造成二次污染。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报告书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报告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设计(45万人口)院系:生化工程系学生姓名:朱会朱婷婷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班级:09 环监(2)班学号:0905010239 0905010240指导老师:于卫东前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生活垃圾产生量呈迅速上升趋势,为解决堆放问题,筹建一座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用于填埋生活垃圾,采用厌氧填埋。

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程造价低,可回收甲烷等气体,故设计厌填埋方式。

对产生的滤液采用厌氧+MBR+纳滤等工艺,处理后确保出水达标,还能适应不同季节,年份渗滤液浓度波动,工艺流程简单,占地少运行维护费用低,自动控制程度高,对气体进行收集,用于发电或供热。

通过卫生填埋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以改善扬州市环境质量现状,快速现代化进程。

某地区垃圾填埋场目录1.概论1.1设计背景……………………………………………………………………1.1.城市生活垃圾1.1.1生活垃圾的定义……………………………………………………………………1.1.2生活垃圾的组成…………………………………………………………1.1.3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特点………………………………………………1.1.4城市垃圾处理概论…………………………………………………………………1.1.5城市垃圾成份……………………………………………………………1.1.6城市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1.2.垃圾卫生填埋1.2.1垃圾卫生填埋的定义………………………………………………………………1.2.2垃圾卫生填埋的内容………………………………………………………………1.2.3垃圾填埋场的分类…………………………………………………………………1.2.4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1.3填埋场的防渗1.3.1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防渗系统………………………………………………………1.3.2渗滤液的产生与污染控制…………………………………………………………1.3.3渗滤液的处理系统…………………………………………………………………1.4垃圾填埋气及其利用1.4.1垃圾填埋气的特点…………………………………………………………………1.4.2填埋气体的利用……………………………………………………………………1.5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运行管理1.5.1拉圾卫生填埋场运行前的准备………………………………………………1.5.2垃圾填埋操作………………………………………………………………………1.5.3垃圾填埋辅助工程…………………………………………………………………1.5.4垃圾填埋设备………………………………………………………………1.6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封场及封场后维护………………………………………1.6.1填埋场封场…………………………………………………………………………1.6.2填埋场封场后的维护………………………………………………………………1.6.3防洪、导排系统………………………………………………………………………总结及建议1.7设计规范与注意事项1.8结论及建议1.9参考文献总体设计2.1总体设计………………………………………………………………………2.2.1服务人口………………………………………………………………………………2.2.2人均垃圾日产生率……………………………………………………………………2.2.3垃圾日产生量预测……………………………………………………………………2.2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2.2.1库容…………………………………………………………………………………2.2.2服务年限……………………………………………………………………………2.3渗滤液的收集与处理设备……………………………………………………2.3.1渗滤液的产生量……………………………………………………………………2,3,2渗滤液处理设备尺寸………………………………………………………………2.4填埋气的产生量………………………………………………………………CAD制图设计说明书1.概论1.1设计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日渐增加。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垃圾填埋场是目前处理城市垃圾的一种常见方式,但其可行性需要经过详细研究和评估。

本报告旨在评估垃圾填埋场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垃圾处理问题更加突出。

垃圾填埋场是一种比较便捷和经济的处理方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环境的影响、土地资源的浪费等。

三、可行性研究内容1. 垃圾填埋场的规划和设计。

需要详细考虑填埋场的容量、土地使用、污染控制等问题。

2. 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

需要评估填埋场对周边环境、水源、空气质量等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3. 垃圾填埋场的经济效益评估。

需要评估填埋场建设和运营的成本,以及相关的税费和收益。

4. 垃圾填埋场的社会影响评估。

需要分析填埋场对周围居民、就业机会等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四、可行性研究方法1. 资料搜集。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政策文件、调查报告等,了解垃圾填埋场的相关信息。

2. 实地考察。

对现有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规模、运营情况等。

3. 数据分析。

采集相关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模型计算,评估垃圾填埋场的可行性。

五、可行性研究结果根据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垃圾填埋场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比如进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2. 垃圾填埋场的经济效益较高,但存在一定的运营成本,需要进行合理的收费。

3. 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社会管理,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六、建议根据可行性研究的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 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减少可回收垃圾的填埋量。

2. 加大对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力度,减少对填埋场的依赖。

3. 加强填埋场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污染排放。

4. 完善垃圾填埋场的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管理,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七、结论垃圾填埋场是一种可行的垃圾处理方式,但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社会管理,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如何处理垃圾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垃圾填埋场是目前常见的一种处理垃圾的方式之一,其主要通过将垃圾覆盖埋在地下,通过压实和发酵以达到垃圾减量和固化的目的。

然而,垃圾填埋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因此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以评估垃圾填埋场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垃圾填埋场的可行性,包括环境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等方面,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从而更好地解决垃圾处理问题。

三、研究方法1.收集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垃圾填埋场的发展现状和问题;2.考察已建立的垃圾填埋场,了解其运行情况和效果;3.进行实地调查,对潜在垃圾填埋场的地理环境、水资源和土壤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4.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可能引发的问题;5.进行经济成本和效益分析,考量垃圾填埋场建设和运营的投入产出比;6.开展社会可行性调研,了解公众对垃圾填埋场的态度和参与程度。

四、研究结论根据对研究方法的实施和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垃圾填埋场在垃圾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实现垃圾减量和固化处理;2.垃圾填埋场对环境可能产生一定的污染,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以及科学选址;3.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但在经济上可行;4.公众对垃圾填埋场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信息公开。

五、建议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垃圾减量和分类处理,减少对垃圾填埋场的依赖;2.加强垃圾填埋场的环境保护措施,选择科学合理的填埋场址;3.建立健全的垃圾填埋场管理制度,提高垃圾填埋场运营的效率和质量;4.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垃圾处理的参与和理解。

六、研究限制本研究存在一定的限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实地调查范围和研究对象的选取可能不够全面和代表性;3.对垃圾填埋场的总体评估可能受到个体差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垃圾卫生填埋的开题

垃圾卫生填埋的开题

1.2.2垃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 (2)为垃圾填埋场周围 建筑场地 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垃圾填埋场内一般蚊蝇繁殖,有白 色污染和臭气污染,影响垃圾场附近的村 民的生活。垃圾场垃圾堆体坡度较陡, 极不稳定,场区内排洪沟渠设置不完善, 遇大暴雨,极易发生堆体移动或倒塌。 因此建在垃圾填埋场周围建筑的场地在 选址、勘察、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必须 考虑到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等污染物对 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圾完全封闭,但由于填埋场内外部的种种 原因,理想状态很难实现;建垃圾卫生填 埋场时,对填埋场所在地区原有的地质平 衡就进行了破坏,因此,当垃圾填埋体的 堆填改变了原有的地质环境,地下水就有 可能会与填埋体贯通,污染地下水;即使 没有贯通时,渗滤液中污染质的扩散也会 污染地下水和周围土体;因此,卫生填埋 处理中的地质问题评价是卫生填埋的技术 关键之一。
1.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2)为垃圾填埋场的选址提供理论依据。
工程地质方面,垃圾填埋场的勘察分 为3个阶段,即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和 详细勘察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以现场 踏勘和调查为主,必要时辅以少量勘探手 段,初步掌握拟选场址的地质环境,其目 的在于选址。选址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环 境的质量、资源利用,工程造价,也就 直接影响到垃圾填埋场的成败。
2.研究现状
2.1垃圾填埋场工程勘察(选址) 及地质评价现状
目前,用于填埋场场址选择的方法很 多,如灰色聚类法、模糊评价法、层次分 析法、GIS法等。在这些方法中,层次分 析法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方法综合考虑 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专家的意 见,以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各 场地进行综合评价。近年来,层次分析法 在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方面已经获得了 一些成功经验。
1.1.4地质问题和环境影响评价是卫生填 埋的技术关键

填埋场工作调研报告

填埋场工作调研报告

填埋场工作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填埋场是一种处理废弃物的设施,通常用来处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废弃物等。

填埋场的工作是将废弃物运送到指定区域,覆盖土壤进行填埋处理,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填埋场工作的具体情况,包括填埋场的规模、设备设施、操作流程、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填埋场规模及设施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填埋场的规模各不相同,通常根据位置、市场需求和资源可获性来确定规模。

填埋场通常包括下列设施:1. 废物接收区:用于接收并分类废弃物。

2. 预处理区:对废弃物进行初步处理,如破碎、压实等。

3. 填埋区:用于填埋处理废弃物的主要区域。

4. 排水处理区:处理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废物。

5. 瓦斯收集系统:收集填埋过程中产生的甲烷等有害气体。

6. 控制设施:监测填埋场的渗漏、气体和噪声等。

三、填埋场操作流程填埋场的操作流程分为几个重要步骤:1. 废物接收与分类:接收运输来的废弃物,并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废物种类,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2. 废物预处理:对废弃物进行机械或物理处理,如破碎、压实等,以提高填埋效果。

3. 填埋处理:将经过分类和预处理的废弃物运送到指定的填埋区域,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填埋。

4. 排水处理:处理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废物,以防止污染地下水。

5. 瓦斯收集与利用:利用专门的设备收集填埋产生的瓦斯,并进行处理和利用。

6. 控制与监测:通过对填埋场渗漏、气体和噪声等的监测,确保操作符合环保要求。

四、填埋场运营管理填埋场的运营管理是保证填埋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的规划与布局:根据填埋场的规模和需求,合理规划和布局填埋场的各个设施,确保工作高效进行。

2. 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填埋场工作的操作规程、安全管理、环境监测等。

3. 人员培训与安全:对填埋场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工作的安全进行。

垃圾填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垃圾填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垃圾填埋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垃圾处理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难点之一。

本篇文章主要对垃圾填埋进行可行性研究,探讨其优缺点、影响因素以及适用范围,为城市垃圾处理提供参考。

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垃圾问题越来越突出。

目前,国内主要采取的垃圾处理方式有焚烧和填埋两种,其中,填埋是目前最常见的方法。

然而,由于填埋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安全问题,填埋被越来越多地质疑。

因此,对于填埋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改善当前的城市垃圾处理问题。

研究内容1.填埋的优缺点优点:填埋是一种成本较低的垃圾处理方式,适用于人口密集的城市。

填埋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量,节约空间。

填埋可以使垃圾分解,产生沼气等可再生能源。

缺点:填埋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渗滤液,对环境造成污染。

填埋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土地资源。

填埋垃圾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和安全事故。

2.影响填埋效果的因素垃圾性质垃圾性质是影响填埋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垃圾在填埋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有害气体和渗滤液,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填埋前需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以便更好地控制填埋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也是影响填埋效果的重要因素。

填埋场所的地形、土壤等因素会影响到填埋过程中垃圾的分解速度和产生的有害气体的扩散情况。

因此,在选择填埋场地时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因素。

填埋技术填埋技术是影响填埋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的填埋技术会影响到填埋过程中的渗滤液排放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因此,在进行填埋前需要选择适合的填埋技术,以便更好地控制填埋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3.垃圾填埋的适用范围根据上述研究内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垃圾填埋在处理人口密集、垃圾量大的城市时具有优势。

- 垃圾填埋适用于垃圾性质相对单一、易于分类处理的情况。

- 垃圾填埋适用于地理环境适宜、填埋技术先进的情况。

结论综上所述,垃圾填埋作为一种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在当前的城市垃圾处理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进行填埋前需要充分考虑填埋的优缺点、影响因素以及适用范围,以便更好地控制填埋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开题报告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开题报告
进度安排:
3月10阅读中外文献,搜集各方资料,研究各种垃圾填埋方法,翻译一篇英文文献(3000字以上);
3月17-3月31通过比较,拟定垃圾处理方案方法,确定工程方案;
4月1-4月30垃圾填埋场全部的设计计算与图纸的绘制;
5月1-5月10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的设计计算与图纸的绘制;
5月11-5月18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计算与图纸的绘制;
本设计针对佳木斯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处置而进行的详细设计。城市垃圾是污染源,但做为一种物质形态,城市垃圾又是一种资源,而且是唯一随经济增长而不断增加的资源。
佳木斯市位于中国东北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南起北纬45.56'至48.28',西起东经129.29'至135.5',隔乌苏里江、黑龙江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中国称伯力)、比罗比詹相望,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被誉为“华夏东极”。全市幅员面积3.27万平方公里。是黑龙江省东部区域中心城市。目前佳木斯市人口年均增长率3.59‰,2011年人口为84.5万。人均垃圾产量1.2㎏/d,预测人均垃圾年均增长率5%。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院
专业
导师
学生
学号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毕业设计
(论文)题目
佳木斯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
一、毕业设计(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使城市生活垃圾急剧增多。城市垃圾污染环境,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因此,如何选择、组合和确定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如何形成可靠、经济、有效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如何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城市曾经、正在或将要面临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垃圾填埋场设计开题报告————————————————————————————————作者:————————————————————————————————日期:一、选题依据1.设计目的及意义近年来,堰桥地区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急剧增加,日产生活垃圾460吨,年清运生活垃圾17万吨,过去的生活垃圾处理以自然堆放、简易堆肥为主,并且处置设施较滞后,原有的杨楼垃圾堆放场处理工艺及设计规模均不满足现在日产近500t 生活垃圾的需求,并且对地下水、大气、环境等造成的二次污染严重影响了周围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势在必行。

该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使废弃物的处理达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要求。

为使堰桥城市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成为先进的中等城市,尽快投资兴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2.设计拟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1)场底平整问题。

目前对于山谷型垃圾填埋场场底平整的一般做法是按原有山谷地形对场底进行简单的压实平整。

但是, 当山谷的原始坡度比较陡时, 若只对场底进行简单的压实处理, 则由于防渗膜的内摩擦角小、垃圾堆体和中间覆盖层抗剪强度低, 会引起垃圾堆体的滑移或底部防渗层系统的剪切破坏。

因此, 对原始坡度较陡的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 可设计成阶梯型场底, 即沿着填埋场谷底方向平整出一段缓坡、一段陡坡相结合的阶梯型场底。

(2)雨水导排和防渗问题。

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的降雨汇水,除了填埋库区面积外, 通常还有比库区面积大得多的场外汇水面积通过设置环库截洪沟, 可以防止场外雨水进入填埋库区, 并及时排放掉库区表面径流, 减少渗滤液产生量当填埋场所在山谷地形较陡时, 可通过逐渐增大截洪沟断面和设置跌水等措施, 确保截洪沟能有效地截流场外雨水。

场外雨水经截洪沟截流后汇入填埋库区下游自然冲沟。

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主要由填埋库区防渗层和地下水导排层组成, 以尽量减少垃圾渗滤液的渗漏量, 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场内, 造成二次污染。

对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来说, 一般采用单复合衬里的防渗结构即可, 地下水可由地下水导排沟排出。

(3)渗滤液和填埋气收集导排问题。

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由于具有良好的自然地形, 且渗滤液量较少, 只要沿填埋场谷底开挖一条渗滤液收集主盲沟, 在两边开挖支盲沟, 盲沟内铺设HDPE 穿孔管, 就能有效地收集和导排渗滤液。

在垃圾填埋过程中, 垃圾填埋气体是主要的降解产物之一。

填埋气体在垃圾堆体中的无控制迁移, 不仅可造成大气污染, 而且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目前, 大中型垃圾填埋场一般通过设置横向和竖向导气石笼来达到对填埋气体的排放和控制。

山谷型小型填埋场由于规模小, 产气量少,可考虑采用水平导气管和边坡石笼相结合的填埋气体排放控制方式。

(4)渗滤液处理问题。

垃圾渗滤液具有水质水量变化大、有机污染物浓度大、氨氮含量高和部分COD 难以生物降解等特点, 目前还没有经济有效的处理工艺, 一般采用以生化处理为主, 生化与物化、土地处理法相结合的处理工艺。

(5)终场覆盖问题。

垃圾填埋场封场后, 一般要30~50 a 才能完全稳定, 达到无害化。

当垃圾填埋场达到使用寿命时, 需进行终场覆盖, 以减小渗滤液产生量, 进行填埋场生态恢复和土地回用。

对于本设计中的填埋场来说, 由于填埋库区面积较小, 土地回用价值不大,终场覆盖主要起到减少渗滤液产生量和对填埋场进行生态恢复的作用。

为减少投资, 通常采用单层防渗系统。

3.设计拟应用的现场资料综述(1)地理位置【区域位置】堰桥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地处北纬32º18’~33º35’、东经113º10’~115º12’。

东西长191.5公里,南北宽137.5公里,总面积15083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8.9%。

东与安徽省阜阳市接壤,西与南阳市相连,北与周口、平顶山和漯河为界,南与信阳市毗邻。

全市辖9县1区(汝南、平舆、新蔡、上蔡、西平、遂平、确山、正阳、泌阳县和驿城区)。

中共驻马店市委、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驻驿城【交通】堰桥市地处我国南北方、东西部的结合地带,承东启西,贯南通北,交通发达,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称。

京广铁路、京珠、大广高速、石武客专和107、106国道纵贯南北,新阳高速横跨东西,上武高速和焦桐高速穿境而过,省道、县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市区北至新郑机场、南到武汉天河机场,只有两小时左右的车程。

【地貌】市内主要有山地、丘陵、岗地、平原等地貌类型。

山地包括豫南桐柏山向西延伸的余脉,山地面积为195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2.9%。

【河流】堰桥东西横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

以西部桐柏山、伏牛山余脉为界,向东流者属淮河的支流,向西流者为长江的支流。

淮河流域面积13300多平方公里,由洪汝河水系、淮河干流水系、沙颍河水系组成。

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条,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42条。

【气候】堰桥市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具有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双重气候特征,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

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温和湿润。

(2)城市发展的现状堰桥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地处黄淮平原。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步建设成为以农业副产品加工、医药、轻纺工业为基础,发展商贸,旅游和高新产业的现代化大城市。

特别是撤地建市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急剧增加,目前日产生活垃圾460吨,年清运生活垃圾17万吨,然而堰桥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较滞后,原有的杨楼垃圾堆放场处理工艺及设计规模均不满足现在日产近500t生活垃圾的需求,已严重到影响经济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

为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进程已是迫在眉捷的重要问题。

(3)厂址该垃圾处理场拟建于堰桥以西19km,确山蚁蜂镇东1.5km,商桐公路以北的低山丘陵地带。

场址工程地质条件好,周围居民稀少,符合环保和规划要求,是较理想的场址。

总征地面积共358.4亩。

4.设计拟应用的文献综述张冬虎等在《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设计》结合三峡库区小型垃圾填埋场设计工程, 对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的设计进行的研究和探讨。

介绍了雨水导排和防渗系统、渗滤液和填埋气收集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终场覆盖系统等工程部分的设计。

李仲根等在《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汞及现场污水处理设施对其的去除》中对贵阳市高雁垃圾卫生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原液和不同处理单元过程中汞的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填埋场渗滤液原液中的汞含量为79. 4 mg ·L - 1 ,处于国内外的中低水平,就汞而言污染并不严重。

经过处理,渗滤液有近2/ 3 的汞被去除了。

渗滤液原液中的汞主要以颗粒态为主,随着处理单元过程,这一比例逐渐降低。

渗滤液中的汞含量与填埋垃圾汞含量、p H、以及填埋物质对汞的吸附有关。

黄毅等在《我国垃圾填埋气的产生和利用状况研究》描述了填埋气的组成和性质,分析了影响其产生的因素。

介绍了目前我国垃圾填埋气存在的产量大、增长速度快、无控制排放和回收利用率低等问题,指出了我国进行填埋气回收利用的有利条件和前景,并进一步提出了今后在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方面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黎青松等在《垃圾场终场覆盖技术策略研究》通过研究欧美发达国家垃圾填埋场终场覆盖技术, 具体阐述了填埋场终场覆盖系统的处理技术策略, 并指出了我国垃圾填埋场终场覆盖的处理途径及对策。

5.设计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国外填埋场结构由于传统垃圾填埋技术存在缺陷,从二十世纪后期开始,欧美等国开始研究一种新的填埋场方式,即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

这种技术以填埋垃圾被微生物降解的机理和过程为依据,通过一系列手段优化填埋场内部环境,使其成为一个可控生物反应器,为微生物大量繁殖提供一个最优的生存空间。

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不仅能对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实现很大程度的场内就地净化,还为填埋场的提前稳定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增加填埋气体回收利用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垃圾的生物降解速度和效率,从而提高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目前,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已经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美国环保署已着手修改现有的垃圾管理法规以推广这一新型的垃圾填埋技术。

1 979年,生活垃圾半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被日本采用,近年来,该工艺还在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及巴西等国被广泛运用,同时该技术的培训课程也在亚太地区逐步开展。

国内目前也普遍采用这种填埋方式进行垃圾处理,并在许多地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国外防渗系统构造欧美各国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的构造以及材料性能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 欧美国家普遍是土工膜和掺有膨润土的复合土而成的2 层防渗层。

表1各国垃圾填埋场防渗层构造国家复合土厚度/cm 透水系数( cm/s)防渗层构造澳大利亚60 1×10-7土工膜+复合土比利时100 1×10-7土工膜+复合土法国500 1×10-5土工膜+复合土德国75 1×10-8土工膜+复合土匈牙利50 1×10-7土工膜+复合土意大利100 1×10-7土工膜+复合土英国100 1×10-7土工膜+复合土美国50 1×10-72层土工膜+复合土葡萄牙50 1×10-7土工膜+复合土瑞典80 1×10-7土工膜+复合土由橡胶和树脂类制成的高分子土工膜本身的透水性能特别好, 透水系数一般小于10- 11 cm/s。

欧美各国设置在土工膜下面的复合土厚度至少50cm, 这使垃圾填埋场能够保持多年不渗漏。

比如, 在土工膜破损的情况下, 假设积聚在复合土上面的水位有30cm 高, 那么渗滤水透过复合土层需要的时间, 美国的防渗构造是T US= 12.7 年; 法国的防渗构造是T FA= 10 年左右。

也就是说在上面防渗层都损坏的情况下单靠最下面的复合土也能保证12.7 年和10 年不渗漏。

位于日本东京青梅的日出垃圾填埋场代表了日本垃圾场建设的科技水平, 防渗系统采用了2 层土工膜, 1 层GCL,最下面是1 层50cm 厚的掺有膨润土的复合土, 严格意义上来说等于是4 道抗渗。

最上面一层TPO 破损造成渗漏的情况下, 中间层GCL 中的膨润土遇到渗滤水立即膨胀止水, 阻止渗滤液渗入地下水系统。

GCL 这个产品由于是2 层无纺布中间夹了干燥的膨润土, 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边坡上铺设, 很容易造成膨润土分布不均匀, 从而影响防渗效果, 所以在GCL 的下面又设置了一层土工膜和掺膨润土的复合土, 真正做到了万无一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