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板固定术
夹板固定术护理范文

夹板固定术护理范文
在进行夹板固定术护理前,护士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设备,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包括夹板、绷带、需要的手术器械、消毒液、手套等。
护士在操作前应进行好个人防护,戴好手套,消毒好双手,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解释术前整个过程,以减轻患者的紧张与恐惧感。
2.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包括伤情及器官损伤等情况,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3.对需要固定的部位进行局部消毒,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4.根据伤情选择合适的夹板材料和形状,并确认固定部位需要加填软垫以保护皮肤和组织。
将夹板固定在适当位置,避免对伤口造成额外的损伤。
5.配合医生或骨科专家完成手法。
根据具体病例,采用手法有不同的技巧。
在操作过程中,要细心检查每个细节以确保夹板的正确摆放。
6.夹板固定后,检查患者的手术部位,确保夹板与伤口之间没有任何异常,如血液渗漏、骨端突出等。
7.患者固定术后应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如按时更换夹板及其附件及维持术区卫生。
8.夹板固定期间,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变化,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夹板的稳定度和皮肤的刺激情况,如红肿、水肿等。
9.护士应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及进行合理的疼痛管理,如给予合适的止痛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10.在进行术后康复的过程中,护士需相应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并教育患者在生活中的日常活动中需避免不适当的动作,以力保术后的稳定和康复情况。
11.在病人即将出院时,需要进行综合性的康复评定,并对固定部位进行拍片检查,确保骨折愈合良好,加强对患者的离院指导,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锻炼,以加快康复进程。
小夹板外固定术

小夹板外固定术小夹板外固定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护理手段,主要用于骨折的固定。
在进行小夹板外固定术时,需要严格遵守院内的相关操作规范和护理流程,以确保患者在手术中和术后得到合理、科学的护理。
本文将从手术前准备、手术操作以及术后护理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提供参考。
一、手术前准备1.收集患者相关信息。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以及手术前检查结果等。
2.术前准备患者。
清洁患者皮肤,通知患者进行禁食禁水,并向患者解释手术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
3.准备手术器械和物品。
按照手术清单准备所需的器械和物品,确保器械的完整性和无菌状态。
二、手术操作1.穿戴无菌手术衣和手套。
进行洗手消毒后,穿戴无菌手术衣和手套,确保手术操作的无菌性。
2.准备患肢。
清洁患者受伤部位的皮肤,彻底去除表面的血液和污物。
3.正确固定夹板。
根据医生的固定要求和患者受伤部位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夹板,将其固定在受伤部位,注意夹板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4.注意疼痛控制。
手术中,需要确保患者在麻醉下,以减少疼痛感。
在固定夹板时,注意调整夹板的紧松度,保证固定部位牢固而不过紧,避免加重患者的疼痛。
5.术后处理。
在固定完成后,检查夹板的牢固性和固定部位的血液供应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三、术后护理1.观察固定部位。
术后应密切观察固定部位的情况,包括血液供应情况,皮肤颜色和温度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向医生报告。
2.注意伤口护理。
术后应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预防感染的发生。
3.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后的需要,调整饮食种类和摄入量。
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帮助伤口的愈合和骨的修复。
4.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需要,及时给予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5.术后康复指导。
对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的使用等方面内容,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总结起来,小夹板外固定术是一项常见的创伤护理手段,对于骨折的固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

小夹板固定适用范围
小夹板固定治疗常用于肱骨、尺桡骨、胫腓 骨、桡骨远端以及踝关节等部位的骨折,对 一些关节骨折、关节附近骨折及股骨骨折等 多部适宜小夹板固定治疗
禁忌症
A、较严重的开放性 骨折。
B、感染或软组织损 伤,肿胀严重,甚 至有水泡的四肢骨 折。
C、难以整复的关节 内骨折。
夹板固定的适应证
A、四肢闭合性骨折。下肢骨折因大腿肌肉有较 大的收缩力,常需结合持续皮牵引或骨牵引。
B、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后创口已 愈合者。
C、陈旧性四肢骨折适合于手法复位者。
小夹板固定要求
1、换药时体位正确,下肢换药时要垫木垫、必要 时垫腰板。
2、绷带包扎的方法:环行法、螺旋法、螺旋反折 法、“8”字包扎法。
⒊皮肤温度 血循环障碍时肢端温度较健侧低,甚 至冰冷。
小夹板外固定的观察护理
⒋皮肤颜色 若动脉供血受阻,患肢为贫血 性缺血,肢端皮肤变为苍白;若静脉回流受 阻,患肢为淤血性缺血,肢端皮肤呈青紫色。
⒌感觉异常 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 纤维最早出现异常改变,表现为肢端麻木、 感觉迟钝或消失。
小夹板外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构造
小夹板的构造:
A、柳木或彬木块 木
B、棉垫
板
C、棉布
棉垫 棉布
夹板外固定的原理
夹板固定是从肢体的生理功能出发,通过扎 带对夹板的约束力,压垫对骨折断端防止或矫 正成角畸形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充分利用肢 体肌肉收缩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使肢体 内部动力因骨折所致的不平衡重新恢复,达到 平衡。
助手牵引手法: 一助:一手握患侧拇指,另一手握其余四指, 沿前臂纵轴,向远端牵引。(分)
树脂钢丝夹板固定术

(1)钢丝结扎:取直径0.25mm 不锈钢丝一段,从 中间弯成U形,钢丝从固定基牙的远中牙间隙穿 过,两端分别位于唇面和舌面,钢丝在每个牙间 隙进行 “8”字形唇舌侧交叉,直至另一侧固定 的基牙,如此将牙栓结在一起。最后钢丝末端拧 紧,剪去多余钢丝,断端弯于牙间隙内,注意切 勿刺激牙龈。钢丝固定位置应在牙齿邻接区与舌 隆突之间。
织的负荷, 保护和加固受损的松动牙, 在生理性
咬合刺激下达到组织愈合。而且该方法是弹性固
定,可以防止因金属结扎丝结扎时对牙周组织造
成二次创伤, 维护牙周组织健康。
Thank you !
得到可靠的固定,又不会产生弹性形变使牙移位。
适应症
1、外伤松动牙。 2、牙周常规治疗后仍松的牙齿。 3、牙周手术前防止牙术中损伤。 4、根管内种植术辅以外固定。
方法
材料 :
普通树脂材料,修复科常用 0.25mm 不锈钢丝。
基础治疗 :
牙龈外伤行清创术,牙冠部分冠 折者并牙髓炎者行根管治疗术。
方法
方法
(2)光敏复合树脂覆盖加固: • 酸蚀:清洁牙面后,用50%磷酸处理1分钟。
•
•
涂布粘结剂:清水冲洗酸蚀剂,吹干牙面后涂布 一层粘结剂,光照1分钟。
复合树脂覆盖:用光敏复合树脂将钢丝覆盖,数 值不宜太厚,以免光固化不全或妨碍咬合,厚度 以能遮盖钢丝使唇面不露颜色为好。 修整外形:用刻刀修整,邻面应不压迫龈乳头, 不形成悬突,牙齿及牙列外形光滑美观。 光固化,打磨抛光。
前牙的树脂钢丝夹板固定术
主要内容
1. 概念
2. 适应症 3. 方法
4. 牙外伤的固定时间
5. 牙外伤的固定要求
概念
树脂钢丝夹板固定术:
小夹板外固定术护理

小夹板外固定术护理小夹板外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骨折治疗方法,通过外固定器将骨折部位固定起来,促进骨折的愈合。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特殊的护理和注意事项,以确保骨折能够正常愈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小夹板外固定术的护理指南:1.术后第一时间将患者转移到病房,并保持患者的体位平稳。
小夹板外固定器要摆放在固定架上,保持稳定。
2.定期观察伤口的情况,包括红肿、渗液等,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受到感染。
3.监测患者疼痛的程度,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并遵守医嘱。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麻木、肿胀、皮肤苍白等神经损伤的症状,如有应及时报告医生。
4.严密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包括四肢末端的感觉和活动能力。
通过询问和观察患者,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神经损伤或肌肉萎缩。
5.患者需要保持肢体的固定,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和扭曲,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同时,定期检查夹板的松紧度,确保夹板紧固适度。
6.进食方面,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
特别注意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
7.适当进行运动和康复训练。
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患者可以进行一些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的恢复。
但一定要避免过度使用或过度运动,以免导致骨折线的脱位。
8.定期进行复查和拍片检查。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安排进行定期复查,以确保骨折的愈合进程,如发现骨折位置有松动、螺钉脱落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9.心理护理。
骨折患者的康复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有时会感到焦虑、沮丧等情绪。
护士需要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鼓励患者树立积极的康复心态。
10.日常生活护理。
护士需要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洗澡、更衣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排尿或排便时需要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压迫到骨折部位。
总的来说,小夹板外固定术护理工作主要包括伤口护理、疼痛管理、神经功能监测、肢体固定、饮食、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规范的护理措施,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促进骨折的愈合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小夹板固定技术评分标准

小夹板固定技术评分标准一、准备工作(20 分)1、物品准备齐全(10 分)检查小夹板、衬垫、绷带、固定带等物品是否齐全、完好,缺少一项扣 2 分。
小夹板的规格和型号应与骨折部位相适应,不合适扣 5 分。
2、患者体位正确(10 分)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便于操作的体位,体位不当影响操作扣 5 分。
充分暴露骨折部位,未充分暴露扣 5 分。
二、骨折复位(30 分)1、复位手法正确(15 分)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复位手法,如牵引、旋转、折顶等,手法错误扣 10 分。
复位过程中动作轻柔、稳定,避免粗暴操作导致二次损伤,操作不当扣 5 分。
2、复位效果良好(15 分)复查 X 线或通过触摸判断骨折端对位对线情况,对位对线不良扣10 分。
达到功能复位标准,未达到扣 5 分。
三、衬垫放置(20 分)1、衬垫选择合适(10 分)根据骨折部位和皮肤情况选择合适的衬垫材料,如棉垫、泡沫垫等,选择不当扣 5 分。
衬垫的厚度和大小应适中,不符合要求扣 5 分。
2、衬垫放置位置准确(10 分)在骨折部位、骨突处及可能受压的部位准确放置衬垫,位置错误一处扣 2 分。
衬垫应平整、无皱褶,不符合要求扣 2 分。
四、小夹板固定(20 分)1、小夹板固定顺序正确(10 分)按照先中间、后两端的顺序固定小夹板,顺序错误扣 5 分。
固定带的松紧度适宜,过松或过紧扣 5 分。
2、小夹板固定牢固(10 分)检查小夹板固定后的稳定性,有松动现象扣 5 分。
骨折端无异常活动,有异常活动扣 5 分。
五、包扎(10 分)1、绷带包扎方法正确(5 分)采用螺旋形或“8”字形包扎法,包扎方法错误扣 3 分。
绷带包扎均匀、紧密,有松散现象扣 2 分。
2、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5 分)固定完成后,应立即观察患肢末梢的血液循环,如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未观察扣 3 分。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处理不当扣 2 分。
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对小夹板固定技术进行量化评估。
夹板固定技术

夹板固定法技术用扎带或绷带把木板、竹板、硬纸或塑料制成的夹板固定在骨折已复位的肢体上,以利于骨折断端在相对静止的条件下愈合,同时配合以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肢体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夹缚疗法。
简史夹板固定法开创于公元4世纪,《葛氏方》已载有竹简固定法,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强调治疗骨折要”善系缚”。
唐代蔺道人治骨折,骨干骨折用杉树皮固定;关节处骨折用绢帛麻绳包扎固定,固定后要时时作关节屈伸运动.这种固定骨折局部而不固定上下临近关节,并时时作关节活动锻炼的原则与方法,就成为夹板固定法的独特技术。
宋代《永类钤方》治疗前臂骨折用4块长短不一的夹板固定,与现代的固定方法相同,提出了扎带松紧应根据骨折类型而定,有紧有松。
横断骨折宜两头紧中间松;斜形骨折宜中间紧两头松。
髌骨骨折采用竹箍固定,为后世抱膝器的前身.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论述束缚敷贴用药甚详,载有杉树皮、竹皮双重固定法。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记载用牛皮制披肩固定肩部骨折,用杉木板制的通木固定脊柱损伤,用小竹片、小杉条制的竹帘杉篱固定四肢骨折,用抱膝治疗髌骨骨折等。
1949年以来,夹板固定法经过整理提高,应用于长骨干骨折,缩短平均治愈日数约1/3。
当前的研究侧重在固定理论、应用范围、固定材料、固定方法的改进。
器材主要是夹板、压垫和扎带。
1、夹板。
要求具有可塑性、有一定牢度和弹性三种性能。
其材料有柳木、杉树皮、竹片、塑料板、三合板、马粪纸、工业硬纸等。
但用于股骨部位则需再加其他夹板双重固定。
夹板的规格、长度视骨折的部位不同,分不超关节和超关节夹板两种.不超关节夹板长度以不超过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超关节夹板用于关节附近或关节内骨折,超过该关节。
夹板宽度可按肢体形状分为大致相等的四块或两宽两窄的四块,包扎时夹板间留有0。
5~1厘米的空隙。
夹板两端和边缘要呈圆角钝边。
木制、竹制或塑料板的一面衬以毛毡并用棉织套包裹夹板。
树皮类夹板,两端应锤成向上翘起的刷状软边,使用时下衬棉花垫。
中医夹板固定术(1)

关节僵硬
长期夹板固定可能导致 关节活动度减少,引发 关节僵硬。
肌肉萎缩
夹板固定期间缺乏有效 锻炼,可能导致肌肉萎 缩。
预防措施建议
01
02
03
04
选择合适的夹板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夹板和固定方法,确保固定
效果稳定且舒适。
定期调整夹板
在固定期间定期调整夹板的松 紧度和位置,避免过紧或过松
。
定期随访和效果评价
随访时间安排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随访计划 ,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
进行定期随访。
随访内容
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评估关节功能 、肌肉力量、生活质量等指标,及 时调整康复计划。
效果评价
通过专业量表、影像学检查等手段 ,客观评价患者康复效果,为患者 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康复指导。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消毒准备
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 毒,铺无菌巾,确保手 术在无菌环境下进行。
手法复位技巧讲解
麻醉选择
根据骨折部位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 方式,如局部麻醉、神经阻滞等。
复位技巧
复位原则
遵循“逆损伤机制”的原则,通过手法将骨 折端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
利用牵引、旋转、按压等手法,结合患者体 位和肌肉松弛程度,进行复位操作。
02
01
复位后检查
通过影像检查确认骨折端复位情况,确保复 位效果满意。
04
03
夹板固定方法演示
夹板放置
绷带包扎
将选好的夹板放置在骨折部位的两侧,确 保夹板与皮肤紧密贴合。
用绷带将夹板固定于骨折部位,注意绷带 的松紧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夹板的稳定性 ,又要避免过紧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晋江中医院 朱震宇
目的:
• • 骨折、脱位复位术后,防止骨折、脱位再 移位; 配合加压垫技术,对部分骨折进行持续复 位。
适应症:
• • • • 几乎所有的闭合性四肢骨折; 创面较小、经过清创闭合创面后的开放性骨 折; 某些陈旧性四肢骨折在经过手法整复后; 小夹板固定技术可以与牵引术配合使用。
操作前准备(一):
• • • 仪表端庄,衣帽整齐; 准备物品:夹板、棉纸、 加压垫、绷带、剪刀; 核对患者姓名、性别、 住院号、入院诊断、 X光片、左右肢体; 核对医嘱、治疗单、 操作项目;
•
操作前准备(二):
•
•
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方法,取得患 者配合; 操作环境应 光线充足、 避风,冬天 注意保暖, 注意保护患 者隐私。
操作方法及程序:
取合适规 格的夹板,可 裁剪夹板以符 合患肢长度 。
操作方法及程序: 根据骨 折类型准备 好加压垫 。
操作方法及程序: 协助患者取 适宜体位,显露 患肢,手法整复 骨折后,将患肢 保持功能位或所 需的位置 。
操作方法及程序: 根据骨折移位情况安置加压垫并胶布 固定,棉纸包绕患肢。
操作方法及程序:
安放对骨折起主要固定作用的两块夹板, 绷带自肢体远端向近端环绕包扎使其基本稳定。
操作方法及程序: 再安置其他块夹板,继续绷带环绕包扎, 绷带的下一层压住上一层的1/2-1/3 。
操作方法及程序:
诸夹板 用绷带环形 包扎固定基 本稳定后, 剪断绷带。
操作方法及程序: 从远端端到近端缚扎带3-4根,每根 扎带绕肢体两周后结扎。
操作方法及程序: 带结打在最外侧夹板的棱线上,打 结方向一致。
操作方法及程序: 检查扎 带的松紧度, 以带结能上、 下活动各 1CM为准。
操作方法及程序:
检查患 肢末梢血运, 若发现末梢 血运不良, 需重新调整 绷带及扎带 的松紧度。
操作方法及程序:
予抬高患 肢,若是上肢 的夹板固定, 则需要用绷带 或前臂; 术前、术后与患者的沟通、 注意事项的交代是否到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最后,询问患者患肢的感受,是否有不 适感,并交代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 • 末梢血运不良的判断方法; • 末梢血运不良需及时就诊; • 肢体的固定位置(外伤者需抬高患肢); • 怎样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 • 下次复诊的时间; • 与医生的联系方式……
质量评估:
• • • 患肢固定位置是否正确; 夹板规格的选取、加压垫的放置是否正确; 诸夹板的位置是否正确,固定顺序是否正 确,松紧度是否合适,外观是否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