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吉林)导游基础知识专用教材-第一章至附录【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山东导游基础知识”的辅导教材-第一章至第五章【圣才出品】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山东导游基础知识”的辅导教材-第一章至第五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山东概况【考试目的】通过本章考试,检查考生对山东省的行政区划、人口民族、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及下辖十六市布局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考试内容】1.行政区划与人口民族;2.山东经济;3.山东文化;4.山东教育;5.十六地市简况。

【要点详解】一、行政区划与人口民族1.行政区划(1)历史行政区划①山东,最初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主要指崤山、华山或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

②金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设山东东路统军司,此为“山东”作为政区名称之始。

③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山东行中书省。

④清初设置山东省,“山东”才成为本省的专名。

⑤西周封邦建国时,今山东境内曾有齐、鲁、曹、滕、卫诸国,特别是因为吕尚被封于齐,周公旦被封于鲁,所以现在山东简称“鲁”,或称齐鲁。

(2)现行行政区划截至2019年1月,山东省辖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16个地级市,县级单位137个(市辖区55个、县级市26个、县56个),乡镇级行政单位1824个(街道办事处660个、镇1094个〔回族镇4〕、乡70个)。

注:2019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地级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以原莱芜市莱城区的行政区域为莱芜区的行政区域;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

2.人口民族(1)人口山东省是我国人口众多、分布密集的省份之一。

2018年山东省常住人口保持平稳。

全年出生人口132.95万人,出生率13.26‰;死亡人口71.99万人,死亡率7.18‰;自然增长率6.08‰。

年末常住人口10047.24万人。

其中,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8.08%,15~64岁人口占66.88%,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04%。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18%,比上年末提高0.60个百分点。

(2)民族山东省属于少数民族杂居、散居省份,其少数民族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湖南)导游基础知识专用教材-第一章至第七章【圣才出品】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湖南)导游基础知识专用教材-第一章至第七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湖南旅游业发展概况【考试目的】主要考查考生对湖南旅游基础知识,如湖南的旅游业发展、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和历史名人、民俗风情、风物特产、烹饪文化、各地旅游资源及其他相关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综合、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和导游讲解水平。

【考试内容】一、湖南发展旅游的资源基础了解和掌握资源概况、资源类型、湖南省旅游资源的特点。

二、湖南发展旅游业历史与现状了解和掌握湖南旅游业发展历程、湖南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市场的构成。

【要点详解】一、湖南发展旅游业的资源基础1.旅游资源概况(了解和掌握)(1)世界级旅游资源①世界自然遗产a.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和天门山等三大景区组成。

b.中国丹霞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包括江西鹰潭龙虎山风景区、广东丹霞山风景区、贵州赤水风景区、福建泰宁风景区、浙江江郎山风景区和湖南崀山风景区。

②世界文化遗产土司遗址:“中国土司遗产”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三处遗址均是土司制度鼎盛时期的遗存,位于土司地区与中央政权主体地区地理和文化最前沿的交汇地带,属典型的多族群文化复合区域,是中国土司遗产中的代表。

③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面积约398平方千米。

(2)国家级旅游资源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目前,湖南省共有2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分别是衡山风景名胜区、武陵源-天门山风景名胜区、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韶山风景名胜区、岳麓风景名胜区、崀山风景名胜区、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桃花源风景名胜区、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风景名胜区、德夯风景名胜区、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南山风景名胜区、万佛山-侗寨风景名胜区、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东江湖风景名胜区、凤凰风景名胜区、沩山风景名胜区、炎帝陵风景名胜区、白水洞风景名胜区、九嶷山-舜帝陵风景名胜区、里耶-乌龙山风景名胜区。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贵州导游基础知识辅导教材-第一章至第十一章【圣才出品】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贵州导游基础知识辅导教材-第一章至第十一章【圣才出品】

2.古人类文化遗址、夜郎文化、屯堡文化、阳明文化、文学戏曲等与历史有关的知识,以及红色旅游文化、 宗教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六、风物特产 考查贵州名烟名茶、药材、瓜果、山珍、佳禾、奇石、工艺制品等相关知识。
【要点详解】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
一、地理概况 1.相邻省份 贵州简称“黔”或“贵”,是一个内陆省份,地处中国西南部,位于东经 103°36′~109°35′、北纬西壮族自治区,北邻重庆市和四川省。
四、经济发展 贵州是少数民族聚集、发展潜力大的欠发达、欠开发省份,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 12 个省市之一。但是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发展,贵州特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区域经济特色,即以贵阳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 型式。 初步核算,2018 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 14806.45 亿元,比上年增长 9.1%,增速高于全国(6.6%)2.5 个百 分点,连续 8 年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159.54 亿元,比上年增长 6.9%;第二产业增加值 5755.54 亿元,增长 9.5%;第三产业增加值 6891.37 亿元,增长 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41244 元,比上年增加 3288 元。全员劳动生产率 68958 元/人,比上年增加 4884 元。
四、少数民族 考查各民族的分布、少数民族人口、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创制的相关知识,以及苗族、布依族、侗族、 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瑶族等七个少数民族,包括概况、建筑、饮食、服饰、音乐歌舞、节日、婚恋等 内容的相关知识。
五、独特的文化 1.贵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数量;
第一章 贵州概况
【考试内容】 一、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 1.地理概况,包括相邻省份、面积、地貌、气候、河流等;

2021全国导游资格考试配套课件

2021全国导游资格考试配套课件

二、导游服务的类型
• 图文声像导游方式 • 实地口语导游方式 • 导游方式的比较
(一)图文声像导游
图文声像导游方式,亦称物化导游方式,包括: • 1.图册类:导游图、交通图、旅游指南、景点介绍册页、画册、旅游产品目 录等 • 2.纪念品类:有关旅游产品、专项旅游活动的宣传品、广告、招贴以及旅游 纪念品等。 • 3.声像类:有关国情介绍、景点介绍的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幻灯片等。 • 4.自动讲解器 • 5.智慧旅游
• 1964 年 6 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作为 国务院直属机构,加强对旅游事业的组织和领导。
(三)发展阶段(1978—1988 年)
• 1978 年,“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改名为“中国旅行游览事 业管理总局”
• 1984年,旅行社外联权下放,全国各行业和地区性旅行社迅速发展 • 1988年底,全国形成了以国旅、中旅、青旅为主干框架的近1600
(二)实地口语导游
实地口语导游方式,亦称讲解导游方式,包括: • 导游在游客旅行、游览途中所作的介绍、交谈和问题解答等 导游活动; • 导游在参观游览现场所做的介绍和讲解。
•1.导游服务的对象是有思想和目的的游客,需要导游提供有针对 性的导游服务
导游通过实地口语导游方式导游可以通过实地口语导游了解 游客对旅游景点的喜好程度,在与游客的接触和交谈中,掌握不 同游客的想法和出游目的,然后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在对景观 景物进行必要的介绍的同时,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导游讲解。
导游服务是指导游代表被委派的旅游企业接待或陪同游客进行旅游活动,并按照组 团合同或约定的内容和标准向游客提供的旅游接待服务。
1.导游服务的主体是具有导游资格的导游,而且导游必须是旅游企业(包括线上 和线下旅游企业或景区游客的接待。 3.导游向游客提供接待服务,对于团体游客必须按组团合同的规定和导游服务质 量标准实施,对于散客必须按事前约定的内容和标准实施。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云南导游基础知识”辅导教材-第一章至第四章【圣才出品】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云南导游基础知识”辅导教材-第一章至第四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云南历史概述【考试目的】考核考生对云南各个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历史重要事件及历史遗址和文物的学习认知情况。

【考试内容】针对本章历史事件,重点考查其发生的缘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及影响等要素;对于历史遗址和文物,重点考查其年代、主要作用、建筑或制作特点、与之相关的人物和事件以及在科学文化及旅游方面的地位和意义。

【要点详解】一、远古和先秦时期1.元谋猿人(掌握)1965年,地质工作者在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两枚人齿化石,基本形态与北京人相似,即元谋猿人,俗称元谋人。

元谋猿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左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和亚洲最早的人类。

这一考古发现的意义包括:(1)元谋猿人的发现,对于揭示人类演化和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2)元谋猿人早于“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猿人,从而把中国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年代推前了一百多万年。

2.古崖画和沧源崖画20世纪6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山川峡谷间发现了许多崖画,制作年代大多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岩画(或作崖画),是指在露天崖壁上创作的技艺简单粗朴、颜料色彩单一、涂描造型如剪纸似的原始绘画。

(1)古崖画的分布(了解)岩画有二种:①涂绘岩画指用天然水溶颜料(植物色或矿物粉末)拌拢动物鲜血在崖壁、岩石上涂绘的画。

已发现漾濞苍山岩画、耿马大芒光岩画、元江它克村岩画、弥勒金子坡岩画、永胜东山岩画等。

②磨刻岩画。

指用石质或金属器在岩面(石面)磨、刻成阴槽状线条或块状纹符等组合成画面的画。

在双江县小必地山野和禄劝县达马坎村附近河滩发现,目前尚未能完全解读。

(2)沧源崖画(掌握)沧源崖画是云南省古崖画处中,规模最大,距今3000多年,是我国较早的原始崖画。

①崖画内容a.树木、舟船、太阳、云朵、山峦、大地等图像;b.狩猎、放牧、舞蹈、归家、娱乐等活动内容。

②崖画创作目的a.宗教信仰第一,模拟巫术的产物;第二,祈求丰产仪式的遗留;第三,崇拜神祇的画像;第四,重要仪式的描绘。

(完成)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完成)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单选题(第一章)1、距今170万年的时候,云南(C)就已经活动在中国大地上。

A、蓝田人B、北京人C、元谋人D、山顶洞人2、距今约70~20万年的(B),已学会使用天然火。

A、北京山顶洞人B、北京猿人C、元谋人D、蓝田人3、( C )中关于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记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A、《春秋》B、《甘石星经》C、《诗经》D、《梦溪笔谈》4、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A )A、《史记》B、《汉书》C、《春秋》D、《资治通鉴》5、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 B )。

A、《史记》B、《汉书》C、《春秋》D、《资治通鉴》6、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D )。

A、《史记》B、《汉书》C、《春秋》D、《资治通鉴》7、( B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

A、《唐本草》B、《黄帝内经》C、《洗冤录》D、《神农本草经》8、( D )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A、《唐本草》B、《黄帝内经》C、《洗冤录》D、《神农本草经》9、( A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写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多年。

A、《唐本草》B、《黄帝内经》C、《洗冤录》D、《神农本草经》10、( C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

A、《唐本草》B、《黄帝内经》C、《洗冤录》D、《神农本草经》11、徐宏祖是著名的学者和旅行家,著《徐霞客游记》,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 B )的人。

A、山岳景观B、岩溶地貌C、丹霞地貌D、火山地貌12、古代纪月,仲春、季夏、仲秋、孟冬依次指(C)。

A、二月、五月、八月、十月;B、正月、四月、七月、十月C、二月、六月、八月、十月;D、三月、七月、九月、十月13、在八卦中,象征天、地、水、火的四卦分别是(D)。

A、艮、兑、坤、巽;B、巽、乾、震、离;C、坎、艮、兑、震;D、乾、坤、坎、离;14、皇帝的母亲和姑母依次称为( C )A、皇太后、长公主B、太皇太后、大长公主C、皇太后、大长公主D、太皇太后、长公主15、“明”国名命名的依据( C )。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辽宁)导游基础知识(辽宁概括)【圣才出品】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辽宁)导游基础知识(辽宁概括)【圣才出品】

第一章辽宁概括:天·地·人【考试目的】通过本章考试,检查考生对辽宁省的自然条件、人口与行政区划、经济与社会发展等知识的了解程度。

【要点详解】一、辽宁的自然条件(了解)1.地理位置(1)地理位置辽宁省简称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南部,南临渤海、黄海,辽东半岛斜插入二海之间,与山东半岛遥相对峙;西南与河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东北与吉林省为邻;东南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

(2)地位①国内地处渤海、黄海之滨,独具我国最北沿海省份之利,是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及中国北方旅游产业大省。

②国际靠近俄罗斯、蒙古、日本、韩国,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要冲,是中国东北地区进行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重要通道,也是东北亚旅游的重点区域。

2.地形地貌(1)地势辽宁省的地势东、西高,中部低;中部地带是北高南低。

山地和丘陵大体分列东西两侧,面积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3;中部是由东北向西南缓慢倾斜的长方形平原,面积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3。

河流大部分自东、西、北三个方向往南部汇集注入海洋。

(2)地貌辽宁省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

地势大致为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东西两厢,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马蹄形向渤海倾斜。

辽宁省的地貌明显分为东北纵列的三大区:东部为辽东山地丘陵区,中部为辽河平原区,西部为辽西山地丘陵区。

①辽东山地丘陵区辽东山地丘陵区是辽宁省的主要林区。

这一地区以沈丹铁路为界划分为两部分:东北部低山区和辽东半岛丘陵区。

a.东北部低山区东北部称辽东山地,山势较高,是长白山支脉吉林哈达岭和龙岗山的延续部分,由南北两列平行的山地组成,海拔500~1000米,高峰多超出1200米。

b.辽东半岛丘陵区西南部的辽东半岛丘陵地貌挺拔秀丽,区内多山涧盆地和河谷小平原,形成许多优良的自然旅游资源。

沿海拥有广阔的滩涂,形成独特的滨海景观。

②辽河平原区辽河平原区是辽宁省主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盛产大豆、高粱、稻谷、小麦,沿海滩涂盛产鱼虾,并有世界著名的苇田。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陕西)导游基础知识专用教材-第一章至第四章【圣才出品】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陕西)导游基础知识专用教材-第一章至第四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陕西历史【考试内容】一、陕西简史1.掌握:陕西历史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在陕西建国的封建王朝,陕西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2.熟悉:陕西历史的五大特点;3.了解:陕西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故乡。

二、原始社会1.掌握:蓝田猿人,半坡人,黄帝和炎帝;2.熟悉:新旧石器时代的汉中龙岗寺猿人、大荔人,客省庄文化。

三、奴隶社会1.掌握:被西周誉为“国宝”的青铜器,周原被誉为“中国的青铜器之乡”;2.熟悉:西周首都丰镐,分封制、宗法制和“国人暴动”;3.了解:夏、商。

四、封建社会1.掌握:“秦始皇帝”得名和“陕西”得名的由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及其采取的主要措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西汉的建立、首都长安,汉武帝刘彻,“丝绸之路”和张骞,“淝水之战”“安史之乱”;2.熟悉:秦人首领非子,秦襄公,秦朝简史,商鞅变法,赫连夏(胡夏)和统万城,西汉、隋唐简史等;3.了解:吕不韦,秦建宫殿及修筑陵墓,秦末农民起义概况,王莽改制,“玄武门之变”等。

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1.掌握:陕西洋务运动,庚子之变-慈禧西逃,林则徐,延安大生产运动;2.熟悉:红军长征到陕北,三大主力会师,“西安事变”“保卫延安”、转战陕北,陕北十三年;3.了解:陕西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要点详解】第一节陕西简史一、陕西历史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掌握)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

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1.文明发祥地之一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1)1964年,“蓝田猿人”化石被发现。

这一重大发现表明大约在115万年前,蓝田猿人已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开始制造和使用一些原始工具、狩猎和采集果实。

“蓝田猿人”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最早且最为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

(2)距今约四万年前,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景点讲解【考试内容】主要考察考生导游讲解是否符合规范程序,城市概况和景点讲解是否正确、全面、熟练,是否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讲解方法是否运用得当,是否具有一定的讲解技巧,以及回答景点问题的正确性。

1.中文类景点讲解吉林省概况,长白山北坡风光,带你走进伪满皇宫,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长影世纪城,通化杨靖宇烈士陵园,松原查干湖,珲春防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吉林雾凇,吉林省博物院,吉林省曲艺、戏曲艺术,走近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外语类景点讲解吉林省概况,带你走进伪满皇宫,珲春防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吉林雾凇,走近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要点详解】一、吉林省概况1.简介吉林省,简称“吉”,省会长春,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几何中心地带。

北接黑龙江省,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部与朝鲜隔江相望。

吉林省地处边境近海,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

最东端的珲春市最近处距日本海仅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

吉林省土地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

截止2019年6月,吉林省下辖8个地级市(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通化市、白城市、辽源市、松原市、白山市)、1个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共有20个县级市,16个县,3个自治县,21个市辖区。

截至2018年末,吉林省总人口为2704.06万人。

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

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

2.历史沿革(1)先秦至秦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吉林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距今约5~1万年前出现的“寿山仙人洞”“榆树人”“安图人”“青山头人”,都是吉林古人类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

舜、禹至夏商周时代,吉林省境内的古代民族就开始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具有隶属性质的贡纳关系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形成了肃慎、濊貊、东胡、山戎、夫余等民族地方政权。

(2)汉至隋朝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灭卫满朝鲜设玄菟郡,管辖吉林省东南部。

东部和南部的长白、图们、敦化、和龙、汪清、龙井、珲春、延吉等市县,先后属苍海郡、临屯郡、乐浪郡;通化、集安、梅河口、靖宇、白山等市县则先后属真番郡、玄菟郡。

这是吉林地区纳入中原王朝行政建置之始。

前37~668年间,高句丽活跃于吉林,曾定都于集安丸都山和国内城,与东汉、曹魏、隋朝等中原政权时战时和,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吉林东南部、辽河以东和朝鲜半岛北部。

(3)唐朝时期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朝和新罗联合灭高句丽,设置安东都护府,西北部地区属唐室韦都护府。

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敦化东牟山立“震国”。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受唐玄宗册封“渤海国”,统治吉林省大部分地区。

后曾定都和龙、珲春。

(4)宋辽金时期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为契丹所灭,设东丹国,在西部设黄龙府。

辽朝时期,吉林省大部分隶属东京道,西部为上京道管辖。

金朝在其辖境设上京路、北京路、东京路、成平路、海兰江路,基本覆盖今吉林省全境。

金贞祐三年(1215年)女真人蒲鲜万奴建立东真国。

金天兴二年(1233年)为蒙古所灭。

(5)元朝时期元朝隶属于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为开元路、北达达路、中书省泰宁路及中央枢密院直领的成平府辖区。

(6)明朝时期明朝大部分隶属奴儿干都司,西部的洮南一带属大宁都司的泰宁卫,东南部一带为建州卫,为建州女真发源地之一。

(7)清朝时期清顺治十年(1653年),设宁古塔昂邦章京。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建吉林城,命名“吉林乌拉”,吉林由此得名,随后宁古塔将军驻地迁移至吉林市。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为吉林将军,“吉林”由原来城邑名称扩大为行政区称谓。

清嘉庆五年(1800年),增设长春厅,为长春建制之始。

嘉庆八年(1803年),清政府废止禁令。

清咸丰十年(1860年),中俄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原属吉林省的沿海地区被割让给俄国,吉林变成了内陆省。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式建吉林行省,设吉林巡抚(吉林省第一任巡抚为顾肇熙),省会设于吉林市。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吉林省组成巡抚衙门,吉林将军、吉林分巡道随之废除,吉林巡抚成为吉林省最高民政长官,并兼理旗务。

同年,吉林省仿照关内行省之例,先后在省下置四路分巡兵备道。

(8)中华民国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吉林省作为南京临时政府的22行省之一,区划沿清旧制不变。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国民党成立“吉林地方治安维持会”。

后把东北划成9省,吉林省领长春、吉林2市和永吉、榆树等18县1旗。

1948年10月19日,驻长春国民党守军起义投诚,长春解放。

自此吉林省全境解放。

1949年4月21日,长春市政府由东北行政委员会直属改由吉林省政府直属,东北划分为6省。

(9)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新中国建立初期,吉林省辖2个市、2个专区、1旗、22个县和1个工业特区。

从1954年起,对东北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

1969年7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内蒙古自治区的哲里木盟和呼伦贝尔盟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划归吉林省管辖。

197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哲里木盟和白城地区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从此,吉林省行政区划延续至今。

目前,吉林省辖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60个县(市、区)和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3.旅游资源(1)吉林八景2009年7月13日,长白山、高句丽古迹、向海、防川景区、伪满皇宫、松花湖(吉林)雾凇、净月潭、查干湖冬捕在吉林省众多A级景区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荣膺“吉林八景”的美誉。

(2)5A级景区长春市伪满皇宫博物院、长白山景区、吉林长春净月潭景区、长春市长影世纪城旅游区、敦化市六鼎山文化旅游区、吉林省长春市世界雕塑公园旅游景区。

(3)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集安市、长春市。

二、长白山北坡风光1.简介长白山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主峰长白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

景区内拥有“神山、圣水、奇林、仙果”等盛誉的旅游胜地,是满族的发祥地,在清代有“圣地”之誉。

长白山北坡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二道白河镇的东南部区域的长白山北麓,境内地势险峻、森林密布河流众多。

区内有天池、瀑布、温泉、小天池、地下森林、高山滑雪场、岳桦幽谷等长白山代表性景观。

北坡地域呈东南向西北走向的狭长条形,约占延边州总面积43509平方公里的4.4%。

平均海拔800米,为冬季寒冷夏季凉爽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合红松,白桦等耐寒植物的生长,森林覆盖率为94%,共有林地面积272.883公顷,有120余种植物,30多种经济树种;草原面积12.342公顷,地域东西宽49.2公里。

2.森林资源长白山北坡为典型的温带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处。

其代表植被针叶树种以红松、沙冷杉占优势,其他则为臭冷杉、红皮云杉等。

阔叶树则以枫桦、糠椴、紫椴、色木、水曲柳、山杨、白桦和蒙古栎为主。

其中,红松、枫桦在林中常占支配地位,居林冠最上层,为混交林代表林相。

中下层则多为幼树和草本植物。

海拔500~800米排水不良的低洼沼泽常形成以黄花松为主针叶林或纯林,俗称“黄花松甸子”;500米以下的河谷或盆地主要为草甸植被,杂草种类繁多,称为“五花草塘”;而河漫滩、旧河道或牛轭湖则以沼泽植为主。

3.物产资源长白山素以盛产种类繁多的土特名产而享誉中外,其特产主要分为食品和药材两大类,其中以人参、貂皮、鹿茸最为著名,号称“东北三宝”。

北坡已发现野生经济植物2342种。

中药植物246多种,主要有人参、灵芝、轮叶党参、东北刺人参、细辛、刺五加、云芝、龙胆、茯苓、桔梗、五味子、草苁蓉、平贝母、月见草、穿山龙、长白瑞香、高山红景天、熊胆、獾油、哈什蟆等。

食用菌植物100多种,主要有元蘑、榆黄蘑、山木耳、榛蘑等。

山野菜有180多种,主要有薇菜、刺五加、蕨菜、刺嫩芽、山芹菜、广东菜、猴腿等。

山果类主要有红松籽、山梨、猕猴桃、山葡萄、樾桔等。

野生动物有黑熊、东北虎、梅花鹿、林蛙等。

4.北坡精美十二景(1)神兽天池天池夏融、池水湛蓝;冬冻、冰面皓白。

海拔2189.1米,平均深度204米,被十六座山峰环绕,仅在天豁峰和观日峰间有一狭道,池水溢出,飞泻成长白瀑布。

天池上气候多变,水中有神兽游弋,时常显露水面。

(2)金蟾卧峰华盖峰,海拔2.640米,是天池喷发后凝固的岩浆锥,呈黄褐色。

站在邓公题写的天池碑处左望,可看到它的峰顶部分如一只巨大的三足金蟾,仰首向天。

这只金蟾,原本是刘海登天时带到天宫的瑞兽,厌倦了上界的清规戒律,时常回到凡间游玩,一日贪玩,错过了回天的时间,就只能在天池上等着时光的轮回、天豁洞开。

金蟾寓意财源兴旺,到这里瞧上一眼,就会有好运降临。

(3)长白飞瀑群山环绕的天池,在天豁峰与龙门峰之间有一陡峻的切口,池水平缓流出,过牛郎渡,接纳了四大股冷泉,水量增大,在断崖前被巨石分切成两股,一跃而下,跌落68米。

瀑布水色皓白,悬坠在陡峻的青石峭壁上、腾烟起雾,常年飞泻不息,跌落处,拓臼成20多米的深潭,轰鸣声撼天动地;激流汇集处,是二道白河及松花江的源头。

长白飞瀑,是长白山众多景致中的点睛之笔。

(4)冰谷大峡位于瀑布以下,到温泉池畔,地势呈U型的深谷状,宽约300米左右,深在100~200米间。

该谷地是由第四纪冰川运动,刨蚀松散的火山地层、深凹塌陷构造而形成的。

天池四面这样的冰碛地貌众多、大小不一,呈现放射型向山下展布,以二道峡谷最为阔大,并有河流与温泉展布,是世界地质史上著名的U型冰谷。

谷壁青冷、谷底绿草如茵,溪流潺潺、温泉腾烟。

(5)龙涎温泉在瀑布下方、二道白河的右侧,分布着高热类型的泉群,水温在60~82℃之间,展面约1000多平方米,有10余处喷涌口,也称聚龙泉。

群龙吐珠、终日不断;硫化水里含有的铁、铜、镁、锰等矿物离子,溢出解压、积沉到地表,形成了红褐、翠绿、幽紫、金黄等矿化层,如一幅天然的油画,垂挂在大峡谷间。

温泉可治疗皮肤病,飘雪的时露天沐浴,特有风情。

(6)地下奔河瀑布脚下的二道白河,流经了一段曝露的火山碎石滩后,接纳了聚龙温泉群的硫化水,在温泉宾馆下方,因常年的侵蚀作用,切入了地面以下4~8米,形成了地下河。

地下河的河道狭窄,宽3~5米,隐蔽在草丛与岳桦林间,游人很难辨认;涧中水色泽洁白,湍急的水流撞击在石岩间,轰鸣做响,凭栏俯视奇伟壮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