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板超厚超薄及保护层偏厚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合集下载

现浇板超厚超薄处理方案

现浇板超厚超薄处理方案

***************工程现浇板局部厚度处理专项方案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项目总监: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现浇板超厚、超薄原因及处理方法 (3)1、造成现浇结构现浇楼板局部超厚、超薄及保护层偏厚质量通病的原因 (3)2、消除现浇结构现浇楼板局部超厚、超薄及保护层偏厚质量通病的防止措施 (3)3、现浇楼板局部超厚质量通病的处理 (4)4、现浇楼板局部超薄质量通病的处理 (4)一、工程概况由**********公司承建的工程,在主体完工结构验收前,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共同对各楼号每层的现浇楼板厚度进行实体检测,从检查的结果反映存在部分现浇楼板超厚、超薄现象。

对此,为确保工程质量以及弥补因此所产生的相关质量问题,施工方根据相关的检测结果对存在质量通病的部位,编制的防治及处理措施如下。

二、现浇板超厚、超薄原因及处理方法1、造成现浇结构现浇楼板局部超厚、超薄及保护层偏厚质量通病的原因: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模板工程4.4.2中规定:“梁、板底模标高最大偏差±5mm,表面平整度最大偏差3mm,和砼工程8.3.2中规定:现浇结构截面尺寸+8,-5mm”。

但是在实际施工时,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现浇结构现浇楼板局部超厚、超薄质量通病的原因:1)梁、板底模在安装时标高偏差超过±5mm,在模板检查时,对模板偏差的范围值过大(一般为±10mm)以上要求整改,对模板最大偏差±10mm之内未整改。

2)模板支撑部分间距过大,板底模下沉或扣件有轻微下滑,造成板厚超厚。

3)现浇结构砼浇筑施工中,对板面的标高控制不严,楼层砼板面标高有超规范±10mm的现象。

表面平整度有超规范8mm的现象.如同时遇到负级差,就不能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砼工程8.3.2中现浇结构截面尺寸+8,-5mm的规定。

现浇板超厚偏薄处理方案

现浇板超厚偏薄处理方案

现浇板超厚偏薄处理方案随着建筑工艺的进步,现浇板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现浇板的厚度决定了其结构的承载能力,但有时候,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因素,现浇板的厚度会出现偏差。

本文将着重探讨现浇板超厚和偏薄的处理方案。

一、现浇板超厚的处理方案现浇板超厚问题一般发生在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因为施工精度不够或者施工材料的问题,导致混凝土浇筑的面积超过了设计要求。

面对这个问题,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案:1.重新施工现浇板超厚的处理方法之一是重新施工。

施工人员可以把超厚的现浇板重新拆除,重新做一次混凝土的浇筑。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保证现浇板符合设计要求,但是会浪费不少时间和人力成本,对工程进度的影响也较大。

2.采用刨光机处理现浇板现浇板超厚还可以采取刨光机刨平的方法。

刨光机在混凝土表面上进行削平,可以有效地去除多余的混凝土,从而使现浇板恢复到设计要求的厚度。

刨光机处理速度快,对现有结构的影响也较小,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处理深度的掌握,以免对结构造成影响。

3.增加钢筋的数量为了防止现浇板超厚的现象发生,可以在设计时增加钢筋的数量,从而加强现浇板的承载能力,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同时也可以保证现浇板的厚度不会超过设计要求。

二、现浇板偏薄的处理方案现浇板偏薄是现浇板施工中常见的问题,通常由以下因素导致:1.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密实度不够,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发生变化。

2.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面对现浇板偏薄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处理方案:1.加强混凝土的密实度在混凝土浇筑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浇筑完毕后,需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加强密实度的处理。

可以采用振动器等工具来加强混凝土的密实度,以尽可能地减少混凝土体积的变化,从而避免现浇板偏薄的情况。

2.适时对现浇板进行加厚处理在现浇板已经出现偏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对现浇板进行加厚处理。

这种处理方法可以增加现浇板的承载能力,并且不会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工程现浇楼板超厚处理方案

工程现浇楼板超厚处理方案

工程现浇楼板超厚处理方案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筑材料和构造的种类也不断增多,而工程现浇楼板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工程现浇楼板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超厚的情况,这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性,而且会对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带来潜在的隐患。

因此,工程现浇楼板超厚处理方案非常重要。

一、超厚的原因及危害超厚是指工程现浇楼板厚度超过设计要求的情况。

其主要引起原因有以下几点:1、施工中的误差和偏差: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或设备不合理使用等原因导致的误差和偏差,造成了楼板厚度超过了设计厚度。

2、设计时的错误和失误:设计师考虑不周,或设计上的疏漏,导致设计的楼板厚度过大。

3、材料质量问题:选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如混泥土砂浆的配比不合理,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浇筑厚度。

以上原因带来的危害有:1、影响建筑美观:由于超厚楼板会造成楼板高度出现误差,对建筑的统一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建筑整体的美观度。

2、影响楼层高度:楼板超厚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楼层高度,进而让建筑物的尺寸出现问题。

3、对结构安全带来隐患:由于超厚楼板增加了楼板的自重,这将会给楼房的结构带来严重的威胁,如增加梁、柱的挠度、对整个建筑物的承载能力等方面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超厚的处理方案也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宜过度消减,也不宜用过激方法进行处理。

在实际超厚楼板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处理。

二、超厚楼板处理方案针对工程现浇楼板超厚的解决方案,需要根据楼板具体情况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以下针对几种不同的超厚情况,给出针对性强的处理方案,以供参考:1、浇筑厚度超过设计要求若楼板浇筑厚度超过设计要求,需要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管,注意控制浇筑砂浆的厚度和均匀性。

同时,可以建议采用表面修整的方法来达到工程要求的楼板高度。

对于超厚的楼板,可以使用拆模复浇的方法进行处理。

2、原因不明确超厚楼板处理若造成楼板超厚的原因不明确,需要仔细检查相关材料的质量,并重复相应的检查测量过程,找出具体原因并加以解决。

现浇楼板钢筋保护层超厚处理方案

现浇楼板钢筋保护层超厚处理方案

现浇楼板钢筋保护层超厚处理方案一、工程概况根据XXX质监站对XX工程进行质量检测,发现其中X层有一块楼板面负弯矩筋保护层厚度超过规范允许偏差值,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二、楼板面钢筋保护层超厚主要由以下原因:楼层砼浇捣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将楼板面筋踩踏下去,没有将其拉正恢复,导致楼板面钢筋(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超过规范允许偏差值。

三、处理方法:1、首先在楼板底部搭设好脚手支撑架顶紧,然后再进行楼板面剔凿除施工,采用人工剔凿楼板面混凝土。

剔凿时为避免扰动原有钢筋与混凝土,应使用小锤子、錾子进行剔凿施工,不可用大锤猛击。

2、剔凿除板面混凝土时,剔凿施工安排两人凿除,剔凿深度为≤30mm,不能多剔凿,先沿墙边、梁中间向两边剔凿,保证结构的安全,减少施工中对周边结构的影响。

3、剔除混凝土板面部分的原配筋不扰动,在上面重新植筋绑扎布置,配筋同设计板面的负弯矩筋配置。

4、上层新绑扎钢筋与下层钢筋混凝土拉结采用6@600拉结筋拉结(植筋).5、剔凿后应保证原板面钢筋完整,如有弯曲应理直。

6、剔凿除的混凝土清理干净后,通过监理检查符合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清理剔除混凝土后,用墨斗在板面上弹好拟植筋位置及间距线,有墙、柱的位置植筋规格间距同原楼面板设计的负弯矩配筋,无墙、柱的位置面筋(负弯矩筋)锚固按规范长度锚入绑扎;面上层钢筋绑扎时由一侧梁、墙边开始,从梁、墙边50mm处开始依次植筋和绑扎。

8、按弹好的间距线,先植板面长向钢筋(在下层负弯矩筋),再植板面短向钢筋(在上层负弯矩筋),待植筋胶固化后开始绑扎钢筋.四、质量要求:主控项目:(1)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及锚固长度、接头要求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2)使用的钢筋必须具有合格证及复试报告,且复试合格。

一般项目:(1)钢筋绑扎要求满扎,不得留缺扣.(2)弯钩的朝向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五、混凝土浇筑:1、基层处理:老基面凿毛→清污→冲洗→湿润→刷水泥浆一遍。

工程现浇楼板超厚处理方案(二篇)

工程现浇楼板超厚处理方案(二篇)

工程现浇楼板超厚处理方案由我司承建的保利香槟国际30#房工程,在主体结构完工后结构验收前,根据相关规定我司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工程的结构现浇楼板厚度进行了实体检测。

经无锡市湖滨建设工程检测站检测,30#房楼板厚度尺寸偏差合格率为___%。

从检测的结果反映,不合格的楼板均由于楼板厚度偏厚造成。

因此,我司根据相关的检测结果对楼板厚度存在偏厚的部位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制订了相关的处理措施:一、造成结构现浇楼板局部偏厚的原因:检测结果出来后,我司会同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勘查,一致认为造成部分楼板厚度偏厚的原因有以下2点:1、由于混凝土施工时,现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不细心,导致个别部位的标高未控制到位,造成楼板面保护层厚度偏厚。

2、由于实体检测时本工程已完成砌筑工程施工,部分楼板面的混凝土渣和砌筑时掉落的砂浆未清理干净,导致检测结果偏厚。

二、结构现浇楼板局部偏厚的处理措施:1、将现浇楼板表面的混凝土渣和砂浆等杂物清理干净。

2、局部现浇楼板厚度偏厚在1.5cm以上的,首先搭设好脚手支撑架,然后用小型剔凿机对楼板面混凝土进行打磨,打磨到设计及规范允许的厚度范围。

3、局部现浇楼板厚度偏厚在1.5cm及以下时,该部分将不作处理,将在后期楼地面混凝土施工时进行调整。

___富利建筑___工程有限公司保利香槟国际工程项目部___年___月___日监理单位意见(盖章):建设单位意见(盖章):工程现浇楼板超厚处理方案(二)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现浇楼板的施工越来越普遍,而有时候在施工中会遇到楼板厚度超过设计要求的情况。

那么在楼板超厚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处理呢?本文将从设计、材料选择、施工方法等方面探讨楼板超厚处理方案。

一、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为了尽量避免楼板超厚的情况出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选择现浇楼板的厚度,根据建筑结构和使用要求进行合理的计算和设计。

3. 在设计计算时,考虑到楼板超厚的可能性,合理设置现浇楼板的荷载,以确保其承载能力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现浇板超厚、偏薄处理方案

现浇板超厚、偏薄处理方案

市铜梁区东宏时代广场建筑工程现浇板超厚、偏薄及保护层偏厚质量缺陷防止及处理方案批准:审核:编制:谭泽皋市巴岳建筑安装工程市铜梁区东宏时代广场建筑工程项目部目录一、工程概况二、造成现浇板局部超厚、偏薄及保护层偏厚缺陷的原因三、现浇板超厚、超薄及保护层偏厚缺陷的防止措施四、现浇楼板局部超厚质量缺陷的处理五、现浇楼板局部超薄质量缺陷的处理六、板面负筋保护层偏大的处理方案七、各方会签意见市巴岳建司·铜梁东宏时代广场建筑工程现浇板超厚、偏薄及保护层偏厚质量缺陷防止及处理方案一、工程概况由市巴岳建筑安装工程承建的东宏时代广场建筑工程设计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现浇板居间设计主要板厚为100mm(扣除上下保护层厚度后,高度为70 mm)、110mm(扣除上下保护层厚度后,高度为80 mm)、公共部分设计板厚120mm(扣除上下保护层厚度后,高度为90 mm)、板厚160mm(扣除上下保护层厚度后,高度为130 mm)、板厚180mm(扣除上下保护层厚度后,高度应为150 mm)。

配筋设计板底贯通钢筋为双向B8200,板面支座附加钢筋分别为B130/140/150/200等多种形式;公共部分设计板厚为120mm,配筋为双层双向B10200。

砼浇筑前钢筋经过甲方、监理、施工单位共同检查,实际配筋规格、型号、数量、间距与设计吻合,制作绑扎符合现行施工规要求。

符合设计及规要求,并形成书面签证隐蔽检查记录。

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经施工方、监理方及建设单位共同对各楼号每层施工的现浇楼板厚度进行实体检测,从检查的结果反映总体质量控制较好,存在个别部位现浇楼板超厚、偏薄现象;同时从钢筋保护层结构实体检测情况反映存在部分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偏厚。

为确保工程质量、避免楼板产生开裂等质量问题以及弥补因此所产生的相关质量缺陷,施工方根据相关的检测结果对存在质量缺陷的部位,编制的防治及处理措施,征得设计、甲方、监理同意后实施。

现浇板超厚、偏薄及保护层偏厚应有具体部位、具体数据,以便提供设计验算和提出处理方案。

现浇板超厚偏薄处理方案

现浇板超厚偏薄处理方案

现浇板超厚偏薄处理方案现浇板是指在现场浇筑完成的钢筋混凝土板,常用于建筑结构的地面、楼板和屋顶等部位。

在现浇板施工中,有时会出现超厚或偏薄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结构的不稳定或使用性能不佳,因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

本文将介绍针对现浇板超厚偏薄情况的处理方案。

一、超厚处理方案1. 降低混凝土强度现浇板超厚情况下,可以通过降低混凝土强度的方法来处理。

降低混凝土强度可以降低其承载能力,达到降低超厚现象的目的。

在降低混凝土强度前需要检查其达到设计要求以下的情况。

若不符合要求,则应重新浇筑。

2. 加强底部支撑超厚现象会给建筑结构带来不均匀受力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超厚部位的底部支撑。

一般采用向下加设加强支承或减弱支撑来加强支撑能力。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超厚问题对结构产生影响。

3. 进行钢筋削减若现浇板超厚且无法通过改变混凝土强度和加强支撑来处理时,可以通过削减钢筋来达到减轻重量的目的。

同时,需要确定减轻钢筋的数量和位置,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接头加固若现浇板超厚的部分超过标准,可以为其加固,使得超厚部分与非超厚部分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

加固方式包括搭接加固、通过螺栓连接等。

二、偏薄处理方案1. 加强混凝土强度如发现现浇板部分偏薄,可以通过在该位置增加混凝土或加强混凝土强度来处理。

加强混凝土强度可以增加其承载能力,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但需要注意,增加混凝土的厚度时要遵循设计要求,避免加重结构荷载。

2. 处理空腔若偏薄现象是由空腔所引起,需要将空腔处的混凝土进行修补以增加局部结构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修补混凝土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修补方法,如半干法、喷涂法等,以确保其密实性和持久性。

3. 进行砂浆刮涂如发现现浇板部分偏薄,但不够严重,可以通过在该位置刮涂砂浆来达到平整的效果。

砂浆刮涂方法可以减少工程量,且能够有效地补充偏薄部分,提高结构的平整度。

4. 接头加固偏薄现象可能导致结构剪力增大、强度减小等问题,因此需要对接头进行加固。

现浇板超厚超薄及保护层偏厚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现浇板超厚超薄及保护层偏厚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现浇板超厚、超薄及保护层偏厚质量缺陷防止及处理方案由******建筑有限公司承建************工程,其中***楼在主体完工结构验收前,经施工方、监理方及建设单位共同对各楼号每层的现浇楼板厚度进行实体检测,从检查的结果反映存在部分现浇楼板超厚、超薄;同时从钢筋保护层结构实体检测情况反映存在部分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偏厚。

对此,为确保工程质量、避免楼板产生开裂等质量问题以及弥补因此所产生的相关质量缺陷,施工方根据相关的检测结果对存在质量缺陷的部位,编制的防治及处理措施如下:1、造成现浇结构现浇楼板局部超厚、超薄及保护层偏厚质量缺陷的原因: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模板工程4.4.2中规定:“梁、板底模标高最大偏差±5mm,表面平整度最大偏差3mm,和砼工程8.3.2中规定:现浇结构截面尺寸+8,-5mm”。

但是在实际施工时,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现浇结构现浇楼板局部超厚、超薄及保护层偏厚质量缺陷的原因:1)、梁、板底模在安装时标高偏差超过±5mm,在模板检查时,对模板偏差的范围值过大(一般为±10mm)以上要求整改,对模板最大偏差±10mm之内未整改。

2)、模板支撑部分间距过大,板底模下沉或扣件有轻微下滑,造成板厚超厚。

3)、现浇结构砼浇筑施工中,对板面的标高控制不严,楼层砼板面标高有超规范±10mm的现象。

表面平整度有超规范8mm的现象.如同时遇到负级差,就不能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砼工程8.3.2中现浇结构截面尺寸+8,-5mm的规定。

4)、现浇结构砼浇筑施工中,操作人员对局部未用水平枋漏震、漏刨的现象,造成砼板面不平和局部标高过高或过低。

2、消除现浇结构现浇楼板局部超厚、超薄及保护层偏厚质量缺陷的防止措施:作业前对各专业班组进行施工方案、设计施工图、操作工艺等安全技术交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浇板超薄及保护层偏厚质量缺陷防止及处理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汉阳磨山“城中村”改造还建房,有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该项目二期二标段2#、3#、4#楼。

本工程地下一层,地上45层超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合计建筑面积:87852.95㎡。

层高除架空层为5.7m外,其他标准层为3.0m,檐高137.25m,最高施工高度为144.8m。

本工程现浇板厚度根据使用功能和开间尺寸不同,板厚和配筋也不同。

就是同样使用功能和开间尺寸,板厚有不一样。

如:3#、4#楼厨房开间尺寸相同但板厚不一样,11轴两侧厨房板厚为120mm,但是,5轴和19轴厨房板厚为90mm。

本工程4#楼在主体完工结构验收前,经本公司工程部各职能部门,每个月对公司下属各项目工程,对各楼号每层安全质量大检查。

6月3日对磨山还建房4#楼现浇楼板厚度进行实体检测,从检查的结果反映存在部分现浇楼板超厚、超薄;同时从钢筋保护层结构实体检测情况反映存在部分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偏厚。

对此,为确保工程质量、避免楼板产生开裂等质量问题以及弥补因此所产生的相关质量缺陷,我项目部根据相关的检测结果对存在质量缺陷的部位,编制的防治及处理措施如下:
2、造成现浇结构现浇楼板局部超厚、超薄及保护层偏厚质量缺陷的原因: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模板工程4.4.2中规定:“梁、板底模标高最大偏差±5mm,表面平整度最大偏差3mm,和砼工程8.3.2中规定:现浇结构截面尺寸+8,-5mm”。

但是在实际施工时,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现浇结构现浇楼板局部超厚、超薄及保护层偏厚质量缺陷的原因:
1)、梁、板底模在安装时标高偏差超过±5mm,在模板检查时,对模板偏差的范围值过大(一般为±10mm)以上要求整改,对模板最大偏差±10mm之内未整改。

2)、模板支撑部分间距过大,板底模下沉或扣件有轻微下滑,造成板厚超厚。

3)、现浇结构砼浇筑施工中,对板面的标高控制不严,楼层砼板面标高有超规范±10mm的现象。

表面平整度有超规范8mm的现象.如同时遇到负级差,就不能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砼工程8.3.2中现浇结构截面尺寸+8,-5mm的规定。

4)、现浇结构砼浇筑施工中,操作人员对局部未用水平枋漏震、漏刨的现象,造成砼板面不平和局部标高过高或过低。

5)、图纸没有完全掌握全面,混淆相同使用功能而不一样板厚部位。

如:本工程厨房中间两个厨房板厚与两侧厨房板厚就不一样。

从而也暴漏工程管理上的缺陷与不足。

3、消除现浇结构现浇楼板局部超厚、超薄及保护层偏厚质量缺陷的防止措施:
作业前对各专业班组进行施工方案、设计施工图、操作工艺等安全技术交底,组织工人进行反复学习,做到人人心中有数,认真熟悉并掌握各专业施工图、操作工艺,来规范工人行为。

1)、梁、板模板在制作、安装严格按设计施工图和施工方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模板工程4.4.2中规定控制施工。

严格按标高和截面尺寸。

2)、梁、板模板的支撑系统:立杆间距、扫地杆、剪刀撑、板底井字架等必须按施工方案搭设,并要求施工人员在梁底设置回顶立杆,回顶立杆@1000mm。

3)、施工管理人员严格按施工程序进行质量控制,对不合格的模板质量,必须进行整改,至满足施工规范为止。

同时各级管理人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操作班组提供优质服务,提供标准的轴线、标高基准点或线,为作业创造条件,
方便班组施工。

墙柱模板验收:根据轴线50cm控制线检查模板下脚轴线偏位情况,再吊线检查墙柱模板垂直度,上下检查数据原位标注,偏差较大立即整改完善。

梁板模板验收:在测量楼层50cm标高时,检查梁板水平标高,控制板中间为+10mm,四周±5mm。

数据原位标注,直至规范要求后消失数据。

4)、砼浇筑施工中,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作业,严格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8.3.2中规定控制好楼层标高和板面平整度,为了保证现浇结构板的厚度,在板砼初凝前,根据设计施工图制作各种不同板厚的检查杆来检查板厚实际厚度,如有不能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的,立即召集项目主要人员到现场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和人员,至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为至。

板面找平:根据钢筋上50cm线拉线往下量,板四周线下500mm (厨卫、阳台线下550mm)板中间线下490mm(考虑模板起拱及下饶因素)
4、现浇楼板局部超薄质量缺陷的处理
鉴于4#楼11轴两侧厨房现浇板超薄现象原因分析,是由于木工在支模时没有完全领会图纸设计,误将该现浇板按90mm厚厨房支模,故此该厨房模板标高高于设计标高30mm。

由此,也暴露出项目管理问题,事后我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就此召集栋号管理人员、木工班组技术负责人、混凝土浇筑负责人召开现场技术交底会,逐条逐项对每个班组负责人进行讲述,直到每个人做到心中有底。

具体处理如下:当现浇板板厚负偏差在15~35mm时,
⑴对浇板板厚负偏差在15~35mm时,按主体结构支模架方案,搭设满堂脚手架,作为板的支撑。

⑵将楼板板面砼凿毛后充分湿透,采用人工剃打板板面保护层,根据现浇板负偏差的大小,用三级钢10@150双向布置植入板内40 mm,外露20-30mm (超长弯锚入补浇混凝土内)用于板面负筋固定,将板面负筋校正并其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确保地坪完成面控制在35-40mm,在板面砼浇筑时,刷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

⑶在素水泥浆结合层面上采用比原现浇板砼强度高一级的微膨胀细石砼填补,内增加三级钢8@150×150钢筋网片。

⑷在完成细石混凝土修补后的第二天开始连续关水养护7天,确保新补混凝土能与原结构混凝土能有效结合和不产生开裂等。

5、板面负筋保护层偏大的处理方案
由于4#楼11轴两侧厨房现浇板超薄现象发生导致现浇板板负筋下塌,处理措施如下:
1)、根据对结构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结果,我部结合相关图纸资料对板面负筋部位按要求进行了全数板厚检查,其中11轴两侧厨房存在板厚度超薄导致板付筋下塌现象,对该部分的处理将采用混凝土打磨机将其板表面的浮浆及其它杂物清理干净,在四周剪力墙及上翻梁内植筋,植筋规格大于原设计规格一级,间距同原设计,确保板负筋保护层厚度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经过对楼层内板面垃圾及浮浆清理干净后,其结构板底板面未发现开裂等质量问题,因此其结构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3)、对因保护层厚度偏大而局部位置的板厚度又不符合要求时,对该部分楼板的处理将按要求将其表面剔毛,再将植入板面负筋按要求重新修复校正后采用比原楼板混凝土高一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重新进行浇筑(具体做法见4、(3)、(4)条),以保证板厚度及板面负筋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4)、在整改过程中及混凝土剔打过程中必须先将未剔打的楼板按要求进行加固,防止施工过程中产生二次损伤。

同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的第二天开始至少关水养护7天。

6、会签意见
项目部项目经理:
项目部技术负责人:
公司工程部经理:
公司工程部技术负责人:
山河建设集团汉阳磨山还建房二期项目部
2015/6/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