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已考过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 基本知识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已考过内科主治医

师考试基本知识部分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基础知识

常见症状和体征

发热

◆历年考点: 1、发热病因多由病毒引起。2、稽留热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3、弛张热24h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4、病程少于2周者为急性发热,主要由感染引起,2周以上体温超过38℃为长期发热,体温在38℃以内的非生理性发热,持续1个月以上为慢性发热。

一、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正常人体温36~37℃。但应注意:①下午较上午略高;②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也可略升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1℃。③妇女月经前及妊娠初期体温略高;④高热环境中,体温略升高;⑤老年人体温略低。

二、发生机制(熟悉)

(一)致热源性发热

1、外源性致热源:⑴多为大分子物质,特别是细菌内毒素,包括:①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细菌毒素等;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

③抗原抗体复合物;④某些类固醇物质,特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原胆烷醇酮;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⑵分子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内毒素是外源性致热源。

2、内源性致热源:由白细胞产生,如白介素(IL-1、6)、肿瘤因子(TNF)和干扰素,(种干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体温调节中枢,通过骨骼肌阵缩(临床表现为寒战),使产热增多。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综合调节作用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发热。

(二)非致热源性发热

①体温调节中枢受损—颅脑损伤、出血、炎症。

②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癫痫持续状态、甲亢。

③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鱼鳞病)、心力衰竭。

三、病因与分类

分为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两类,以前者多见。(掌握)

1、感染性发热:细菌(最常见病原体)、病毒等感染。

2、非感染性发热

病因临床意义特点

吸收热无菌性炎症坏死吸收、恶性肿瘤发热,引起发

--

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抗原—抗体反应(变态反

应)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甲亢、重度脱水--

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鱼鳞病、慢性心衰(循环不好)低热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物理性(中暑)、化学性(重度安眠药中毒)

高热无汗

和机械性因素(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

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

多为低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原发性低热、感染后低热、夏季低热、生理性

低热

★注解:

①原发性低热:低热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热型较规则,体温波动范围较小,多在℃以内。

②感染后低热:病毒、细菌、原虫等感染致发热后,低热不退,而原有感染已愈。

③夏季低热:低热仅发生于夏季,秋凉后自行退热,连续数年后多可自愈。多见于幼儿,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夏季身体虚弱,且多于营养不良或脑发育不全者发生。

四、临床表现(掌握)

㈠发热的分度:低热~38℃;中等度热~39℃;高热

超高热 41℃以上。

㈡发热的过程: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温下降期。高热数周要注意伤寒。▲学习提示:热型与疾病的对应(何种类型见于何种疾病)为考试重点。

五、热型及临床意义(掌握)

热型特点临床意义

稽留热39~40℃以上数天~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流脑

弛张热也称败血症热型。>39℃,24h内体温波动大于2℃,最低体温高于正常。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干酪样肺炎)、肝脓肿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

无热期可持续1至数天,如此高热期和无热期反

复交替出现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波状热体温逐渐至≥39℃,数天后逐渐降至正常,数天

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布氏杆菌病、登革热

回归热体温骤升至≥39℃,持续数日后又骤降至正常,数日后又规律性交替1次回归热、霍奇金(Hodgkin)病、周期热

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规律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

肺炎、渗出液胸膜炎

★记忆:稽留1伤肺,2弛张,间歇心电图,双峰脊灰。稽留伤寒与肺炎,弛张风败结核肝,疟疾肾盂间歇热,何杰回归布病波。注:稽留热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弛张热风湿热、败血症、肺结核、肝脓肿。间歇热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回归热、何杰金病多见回归热。波状热见于布病。

六、伴随症状(掌握)

伴随症状临床意义

寒战只有一次寒战是肺炎球菌肺炎;反复在发热前出现寒战是疟疾、败血症、急性胆囊炎等。

结膜充血麻疹、肾综合征出血热、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

单纯疱疹出现急性发热性疾病,见于大叶性肺炎、流脑、间日疟、流感。

明显肌肉

见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军团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肝脾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疟疾、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血吸虫病

皮下出血见于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脑、败血症。

关节痛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布鲁菌病等。

皮疹非传染性疾病:常见于风湿热、药物热、系统性红斑狼疮、败血症等。

昏迷先发热后昏迷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暑。先昏迷后发热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胸痛肺炎球菌肺炎、胸膜炎、肺脓肿、心包炎、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

▲学习提示:注意伴随症状出现的先后。

七、临床类型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有流行病学史、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黏膜出血点、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可确诊。

2、乙型脑炎:夏秋季发病,先有感冒症状,继之高热、头痛、呕吐、抽搐、昏迷;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可确诊。

3、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发热,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红(面、颈、上胸

部潮红),出血表现,肾损害;检查血、尿常规,肾功能,特征性IgM、IgG抗体检测。

4、细菌性痢疾:夏秋季发病,腹泻、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脱水,电解质紊乱;

检查粪常规、培养。

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见于青少年,颈淋巴结肿大、咽喉炎、白细胞升高、单

核细胞增多(50%~90%)、有异常淋巴细胞,肝脾大;检查嗜异性凝集反应,EB 病毒抗原抗体。

6、败血症:有感染病灶(皮肤、口腔、肺、泌尿道),寒战,全身中毒症状,皮肤出

血点,肝脾稍大。

7、伤寒:夏秋季,体温呈梯形上升,表情淡漠,听力减退,相对缓脉,脾大,白细胞

减少,嗜酸细胞减少;血常规,血、尿、粪培养,肥达反应,肝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