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教育学原理

合集下载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一、考试大纲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等。

2.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价值、教育的社会背景等。

3. 教育与人的关系:包括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人的发展的阶段性、人的心理发展等。

4.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包括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制定原则、培养目标的含义和特点等。

5. 教育制度:包括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等。

6. 教育实践: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

7. 教师与学生:包括教师的角色和素质、学生的角色和权利等。

8. 教育研究方法:包括教育研究的概念、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等。

二、重点整理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这是教育学的基础,需要深入理解并掌握。

2.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需要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以及教育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3. 教育与人的关系:需要理解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的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4.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这是制定教育政策和实践的重要依据,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5. 教育制度:需要理解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6. 教育实践:这是教育学的重要内容,需要掌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7. 教师与学生:需要理解教师的角色和素质,以及学生的权利和角色。

8. 教育研究方法:这是进行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需要掌握教育研究的概念和方法。

教育学参考书目

教育学参考书目

一、“教育学原理”部分: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学科学出版社3、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4、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6、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7、《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8、《教育原理(修订版)》,孙喜亭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教育原理》,袁振国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0、鲁洁,《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11、郑金洲编写的《教育通论》二、教育心理学部分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冯中良、伍新春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4、《教育心理学》(教育分支学科丛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5、《教育心理学》,瞿葆奎,人民教育出版社6、《教育心理学》,张春兴,浙江教育出版社7、《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8、《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皮连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9、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三、中外教育史部分1、王炳照等编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孙培青编著,《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4、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袁振国主编的《中外教育史》四、教育研究方法部分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袁振国编著,《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3、李秉德编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4、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5、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6、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注:标黑体字部分为重点推荐书目。

2019年教育学原理试题库含35套以上试题及大部分答案.doc

2019年教育学原理试题库含35套以上试题及大部分答案.doc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1、教育学是以研究________为对象的一门___科学。

2、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

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2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__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_______。

A当前形势的需要B德育的任务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D学生年龄特征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___。

A练习法B实验法C试验法D实习法5、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________。

A学生思想B学生品德C学生现有知识水平D学生身体素质6、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________。

A教书B育人C指导学生课外活动D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

西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综合》科目大纲(科目代码:333)学院名称((盖章):教育学院学院负责人(签字):─────────────编制时间:2019年6月《教育综合》科目大纲(代码333)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教育333统考大纲

教育333统考大纲

教育333统考大纲摘要:一、教育333统考大纲概述二、教育333统考大纲的具体内容1.教育学原理1.1 教育的概念与起源1.2 教育的作用与目的1.3 教育制度与发展2.教育心理学2.1 心理发展与教育2.2 学习理论与应用2.3 教学策略与方法3.教育管理学3.1 教育管理的原则与方法3.2 教育行政与组织结构3.3 教育评价与管理4.教育改革与创新4.1 教育改革的发展与趋势4.2 教育创新的理念与实践4.3 教育政策与法规正文:教育333统考大纲是针对我国教育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而制定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和教育改革等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

大纲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和教育改革与创新。

一、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的基本概念、起源、作用、目的以及教育制度和发展等方面的理解。

内容包括教育的概念与起源、教育的作用与目的、教育制度与发展等。

这部分知识点为考生奠定教育学理论基础,使其能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运用教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理论与应用、教学策略与方法等方面的掌握。

通过对心理学原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帮助考生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运用科学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教育行政与组织结构、教育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理解。

使考生具备教育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场所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

四、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改革与创新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改革的发展与趋势、教育创新的理念与实践、教育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的掌握。

通过对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探讨,培养考生具备敏锐的教育政策意识,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教育333统考大纲涵盖了教育学的各个重要领域,旨在全面考查考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613教育学基础综合(学硕)

613教育学基础综合(学硕)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业务课考试大纲考试科目:教育学基础综合科目代码:613一、参考书目(所列参考书目仅供参考,非考试科目指定用书):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第七版)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2、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第四版)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3、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吴式颖、李明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4、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5.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2018年二、考试形式试卷满分: 300 考试时间:180 分钟答题方式:闭卷、笔试各部分内容及占比:教育学原理约120分中外教育史约12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什么是教育学(一)教育:以育人为中心的活动(二)教育学:一门古老而常新的学问(三)学校教育学:以教师发展为中心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二)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三)当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三、教育观的形成与嬗变(一)什么是教育观(二)西方教育观的发展(三)中国教育观的发展(四)当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四、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一)21世纪教育改革的背景知识经济;科技革命;多元文化。

(二)当代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全球化与国际理解教育;教育民主化与全民教育;互联网与教育信息化;学习社会与终身教育。

(三)教育走向人本五、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六、学生(一)儿童观的演变(二)学校教育中的学生(三)学生的自主发展七、教师(一)教师职业的历史教师职业在西方的历史;教师职业在中国的历史。

(二)教师的角色与责任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的责任。

311考试大纲

311考试大纲

311考试大纲摘要:1.了解311考试大纲的背景和意义2.分析311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3.解读311考试大纲的关键要点4.探讨如何应对311考试5.总结311考试大纲对考生备考的指导作用正文:一、了解311考试大纲的背景和意义311考试大纲,全称为“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是我国高校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依据。

掌握311考试大纲,有助于考生了解考试范围、明确复习重点,提高备考效率。

二、分析311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1.教育学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任务、历史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教育心理学:涉及认知发展、情绪情感、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3.教育管理学:涵盖教育管理原理、教育政策法规、教育评价、教育行政等方面的内容。

4.教育改革与实验:关注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教育实验的理论及实践成果。

5.教育技术学:包括教育媒体、教育网络、教育软件等方面的知识。

6.比较教育学:对比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

三、解读311考试大纲的关键要点1.重视理论联系实际:311考试大纲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关注教育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了解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政策导向,关注教育发展的趋势。

3.强化综合素质:311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学术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等。

四、探讨如何应对311考试1.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311考试大纲,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各个知识点得到充分复习。

2.建立知识体系:通过整理和归纳,将311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形成体系,加深理解。

3.做真题、模拟题:通过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了解考试题型和难度,提高应试能力。

4.参加培训课程:如有条件,可报名参加311考试的相关培训课程,以提高备考效果。

五、总结311考试大纲对考生备考的指导作用311考试大纲为考生提供了明确的复习范围和重点,有助于考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的相关知识。

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333-教育综合(专业学位)

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333-教育综合(专业学位)
2.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四)学习的建构理论
(五)学习的人本主义理论
四、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五、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及其掌握概述
(二)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
六、技能的学习
(一)技能及其形成概述
(二)操作技能及其形成
(三)心智技能及其形成
七、社会规范的学习
(一)社会规范及其学习概述
(二)社会规范的接受过程与条件
(三)社会规范的背离及其纠正
二、考试要求(包括考试时间、总分、考试方式、题型、分数比例等)
(一)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试卷总分
试卷满分为150分。
(三)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七)教学方法
(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九、德育
(一)德育概述
(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三)德育过程
(4)德育原则、方法和途径
(5)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十、教师与学生
(1)教师
(2)教师教育
(3)学生
(4)学生评价
(三)师生关系
II.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四)题型、分数比例
试卷题型结构
辨析题50分
简答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分
分析论述题50分
三、主要参考书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第3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2.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第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原理考
试大纲
教育学原理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着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

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六、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七、课程
(一)课程概述
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二)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

(三)课程改革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八、教学(上)
(一)教学概述
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性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传授/接受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3、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三)教学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九、教学(下)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涵义和要求。

(五)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

(六)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学评价的种类。

2、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3、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4、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十、德育
(一)德育概述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二)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三)德育原则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四)德育途径与方法
1、德育途径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等途径。

2、德育方法
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等方法的涵义和要求。

十一、班主任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二)班集体的培养
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集体与学生群体;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集体的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的劳动;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评定学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十二、教师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
1、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2、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的劳动。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4、教师职业的角色扮演
教师的“角色丛”;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

(二)教师的素养
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专门的教育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的紧迫性;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十三、学校管理
(一)学校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学校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

(二)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
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三)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

(四)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学校管理法治化;学校管理人性化;学校管理校本化;学校管理信息化。

主要参考书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