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战役结果激战珍宝岛-中国勇士浴血拼斗坦克群(20210213234256)
珍宝岛战役.ppt.

珍宝岛战役
冲突简介
1969年中苏边界出现的武装冲突及由此引起 的中苏两国的紧张对峙,是全国解放后军事斗争 的重要一页,也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项重大 事件。人民解放军在边界上进行的还击战斗虽然 规模不大,但是这一事件带来的全国性的战备规 模之大和耗费之多,超过建国后的历次军事斗争。 由于当时中国政府的努力和双方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边界冲突未进一步扩大,但是由此造成的中 苏两国在战略上的严重对峙,对于中国的政治经 济形势及军队建设都产生了重大而又长远的影响。
从1960年代初开始,苏联在中苏边境不断策划和制 造事端。 1. 1968年1月5日,苏联边防部队大批武装人员越过乌苏里 江主航道中心线,侵入中国七里沁岛地区,野蛮干涉中国 渔民正常的捕鱼生产活动,用装甲车轧死和撞死渔民4人, 撞伤和打伤渔民9人; 2. 1968年12月27日,苏军75名全副武装的军人分乘7辆装甲 车、卡车和吉普车侵入珍宝岛,打伤正在岛上执行巡逻任 务的中国边防军人; 3. 1969年1月4日,我军登岛巡逻时,遭到30名苏军的拦阻 和推打,我军被迫撤回;1月6日苏军再次入侵珍宝岛,抓 走我方2名渔民;1月23日苏军76名全副武装的军人,携 带军犬,分乘4辆军车,在直升机的掩护下,突然袭击正 在岛上执行巡逻任务的我边防人员,围攻、毒打我军人, 打伤20余人,其中重伤9人;2月6日至25日,苏军又连续 5次围攻、毒打我边防巡逻人员......
*
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爆发,苏共的
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极度膨胀,对阵营内国家都不 惜大打出手。随后发生的中苏论战持续了10余年, 双方都想用马列主义理论来批驳对方的思想,在 赫鲁晓夫时代,双方关系已经有所恶化,但并没 有达到分裂的境地,中苏关系的裂痕还只是停留 在表面,但是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代,中苏的 分歧已经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恶化为国 家间的敌视状态,中国一方面要摆脱苏联在政治、 经济、军事上对中国的控制,独立自主的探索一 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要面临西方国家铁 幕的包围和封锁,处境非常艰难
珍宝岛战役.ppt

4月,中方派出海军潜水员将这辆坦克打捞出来,之后坦克被放在北京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并以此为原型作为中国自制坦克的蓝本。
在珍宝岛冲突中,双方都动用了正规军,尤其是苏方甚至动用了火力强 大的“冰雹”式火箭装置。苏方称,是中国人发起了进攻,被苏军守 军击退。 1969年8月,中国在岛上修建了营房,派驻1至4名官兵常年驻守。
珍宝岛事件中阵亡的苏联上校列昂诺夫的葬礼
我方纵深炮兵对苏军装甲纵队 实施拦截射击
珍 宝 联岛 士事 兵件 中 的 苏
珍宝岛事件中的我边防战 士
巴班斯基下士(左二)珍宝岛战 斗后获苏维埃英雄称号
珍宝岛事件中苏联边防军驱狗咬中国人
我 军 缴 获 苏 军 的 T 6 2 坦 克 , 现 藏 于 中 国 革 命 军 事 博 物 馆
*
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爆发,苏共的
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极度膨胀,对阵营内国家都不 惜大打出手。随后发生的中苏论战持续了10余年, 双方都想用马列主义理论来批驳对方的思想,在 赫鲁晓夫时代,双方关系已经有所恶化,但并没 有达到分裂的境地,中苏关系的裂痕还只是停留 在表面,但是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代,中苏的 分歧已经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恶化为国 家间的敌视状态,中国一方面要摆脱苏联在政治、 经济、军事上对中国的控制,独立自主的探索一 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要面临西方国家铁 幕的包围和封锁,处境非常艰难
中苏边界冲突
珍宝岛战役
冲突简介
1969年中苏边界出现的武装冲突及由此引起 的中苏两国的紧张对峙,是全国解放后军事斗争 的重要一页,也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项重大 事件。人民解放军在边界上进行的还击战斗虽然 规模不大,但是这一事件带来的全国性的战备规 模之大和耗费之多,超过建国后的历次军事斗争。 由于当时中国政府的努力和双方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边界冲突未进一步扩大,但是由此造成的中 苏两国在战略上的严重对峙,对于中国的政治经 济形势及军队建设都产生了重大而又长远的影响。
珍宝岛的历史和今天

珍宝岛的历史和今天作者:来源:《检察风云》2015年第17期虽然在中国地图上不容易找到珍宝岛的具体位置,但源于那场战役,珍宝岛令世人瞩目。
珍宝岛战役结束后,全岛被炮火炸得没有一块平地,没有一片完整的树木。
全体守岛官兵用了一个夏天的时间,在岛上重新栽下了树木,盖上了营房,解放军官兵开始常年驻守该岛。
岛上可以看到各个年代的营房、战壕、英雄树以及一些战斗英雄的事迹介绍。
据统计,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我军牺牲了71位战士,68位安眠于宝清县的珍宝岛烈士陵园,两位安葬于齐齐哈尔的西满烈士陵园里,一位安葬于十八站烈士陵园。
我军毙伤苏军230余人(苏联公布的苏军伤亡数字为152人),毁伤坦克装甲车辆19辆。
珍宝岛战役打响28年后的1997年11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华,中俄双方正式宣布中俄两国东段边界勘察工作已全部完成,珍宝岛已不再属于争议岛屿。
2005年4月27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
同年5月2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表决批准该协议。
根据该协议,珍宝岛是中国的领土。
如今,两国和平共处,珍宝岛不但是守岛战士的家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成为鸡西市的一处著名旅游胜地。
岛上建有长廊小桥、市场、纪念馆、烈士塑像和石碑。
不过,岛上一些地方仍属于军事禁区,岛上林中依旧埋藏的2000多枚地雷和偶尔可见的雷场标志,还能让人追溯回当年炮火隆隆的场景。
不过,在观岛台上,可以眺望当年浴血的珍宝岛。
2012年,北京—虎林“珍宝岛号”旅游专列,成为全国首列从首都直达边境城市的旅游专列。
珍宝岛还有一张绿色名片,那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8年1月,珍宝岛湿地自然保护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1年10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该保护区以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联邦隔水相望,是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地区,主要以沼泽湿地和岛状林为主,大面积的淡水湿地集中连片,是同纬度地区保存最原始和类型最典型的沼泽生态系统。
珍宝岛战斗的失误之谜

珍宝岛战斗的失误之谜珍宝岛战斗是一次现代条件下的局部冲突,前苏军从一开始就动用了大量的坦克、装甲车甚至直升机,而我军还是单纯步兵思想,没有组织装甲兵的干部参加指挥和保障,所以面临紧急任务需要动用坦克兵时,才从后方临时抽调,以至贻误战机,走了一段弯路,并付出了一些代价,教训极其深刻。
一、对付坦克时无从下手1969年时,我军基本还处于骡马化状态,所以从我们的前线指挥员到战士,还是单纯的步兵概念。
而对苏军已进入机械化状态的情况,认识不足。
战斗前,中国一侧岸上仅派出1个无后座力炮排和1个重机枪排,作为火力掩护分队。
3月2日冲突发生时,苏军就动用了多台BTR-60装甲车,3月15日又出动了5辆装甲车,6台T-62坦克,然而中国军队使用的75毫米无后座力炮和40毫米火箭筒都系四十年代设计,破甲能力低,因而只击毁装甲车2辆,未能击毁坦克。
3月9日在中国江岸一侧部署的中国炮兵群,则是85炮,对付坦克也是无济于事。
两次战斗虽击毁了多台轮式装甲车,但对T-62坦克,却无从下手,无论是火箭筒或85炮,都无法有效击穿,最后还是用反坦克地雷才炸坏一个坦克的履带,使其失去行动能力而遭苏军遗弃。
如果战前就配有懂行的装甲兵的专业人员参与指挥和策划,无论是对付装甲车或坦克,可能有更多的办法和战果。
恐怕就不只打掉和缴获一辆了。
二、击毁坦克后不知其重要作用1959年,我国按前苏联给的T54-A生产线生产出59式坦克后,1963年,装甲兵科研院根据军委装甲兵的指示精神,开始进行新坦克的方案论证,并于1964年提出了新型坦克战术技术指标的论证方案。
1965年,五机部正式向有关科研单位下达了新型坦克的研制任务,产品代号为“WZ121”。
1966年,有关工厂试制出了第一辆样车;1968年,试制出第二辆样车;1968年,工厂还改装出1辆“68G”试验车。
科研人员用这些样车和试验车进行了部分项目的试验。
由于1966年开始的全国“文化大革命”也波及到了军工企业,研制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致使研制工作进展十分缓慢,特别是各种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1969年珍宝岛战役

1969年珍宝岛战役近代爆发的战争有很多,你知道在1969年爆发的珍宝岛战役吗?下面为大家整理了1969年珍宝岛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珍宝岛战役事件背景自60年代以后,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两国边防军在珍宝岛地区不断发生摩擦,边界紧张局势日趋加剧。
1969年3月2日,苏联边防军70余人,装甲车两辆,卡车和指挥车各一辆,侵入珍宝岛,打死打伤中国边防战士多人。
我国守岛巡逻队被迫自卫反击,激战一小时,打击了入侵者。
3月4日后,苏联边防军和飞机再次入侵珍宝岛。
3月15日,苏联出动步兵200余人,坦克20余辆,装甲车30余辆,在飞机和纵深大口径火炮掩护下,连续向我国守岛军民发起三次攻击。
我国守岛指战员、民兵和群众紧密配合,艰苦奋战9小时,打退了苏军的进攻。
3月17日,苏联出动步兵百余人,坦克3辆,又一次登岛疯狂向我国进攻。
我国边防战士奋起自卫,以猛烈的炮火予以反击。
珍宝岛反击战的胜利,保卫了国家领土的完整,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根据1860年清朝政府和沙俄签署的《中俄北京条约》,中俄以乌苏里江为界。
由于该岛位于界河之上,归属在整个二十世纪没有定论,中国和俄国(苏联)都曾声称拥有该岛主权。
中方认为,据《中俄北京条约》,中俄边境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上,而该岛明显在主航道以西(中国一侧)故归属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八月风暴行动之后,从1947年开始苏联红军在此巡逻。
苏联挑起的边境事件达4189起中苏边界问题一直是两国间的历史悬案。
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密切,边界问题自然也被搁置。
但到了1950年代末,中苏两党在方针政策上发生根本分歧,1959年苏联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上偏袒印度,并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撤退了所有专家,中止了一切援建项目的合同,两国关系交恶,中苏边境纠纷随之肇始,搁置了几十年的边界问题被重新提出。
从1964年开始,苏联向中苏边界地区陆续增兵,并在在中苏边界不断制造事端。
据相关研究显示,从1964年10月至1969年3月,由苏方挑起的边境事件达4189起,比1960年至1964年期间增加了一倍半。
珍宝岛之战后

珍宝岛之战后:苏联收买中国叛徒欲炸毁被俘坦克(1)小大扫描到手机2015-01-12 16:25:38 《中外文摘》参与评论(230)人本文摘自:《中外文摘》2005年第10期,作者:琼之,原题为:《“珍宝岛事件”的后续故事》苏制T62坦克“珍宝岛事件”于1969年3月2日发生后,苏联为了实现其扩张政策,挽回失败的面子,决定将和中国的边境武装冲突升级。
短短几天内,苏军即把在珍宝岛地区的武装力量增强了几十倍:地面部队增至1.2万余人,坦克达到70辆,大炮380门,装甲车及自行火炮150辆。
根据中央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肖全夫赴黑龙江前线指挥所,全权指挥对苏联的自卫还击战。
3月15日上午8:03,苏军在珍宝岛上的潜伏小分队打响了第一枪。
2分钟后,苏军的三辆装甲车,引导步兵二十余人,沿着冰冻的江面,开始进攻。
中方步兵、炮兵相继奋起反击,双方激战一小时余,苏军被击退,冰面上遗留下十几具苏军尸体和一辆被击毁的装甲车。
9:46,苏军的第二次进攻开始了,正面由三辆坦克、三辆装甲车导引冲击,另有四辆坦克从岛南端侧后的江叉上穿插过来,企图切断江岸同岛上的联系,将岛上的中国军队包围全歼。
苏军根本没料到我军会在结冰的江面上布下反坦克雷,坦克只管轰隆隆地往前冲。
一辆T62新型坦克在被我军的火箭弹击中后,又开进了雷场,钢铁的履带碾上了反坦克雷,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履带被炸断了,先前还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三十多吨重的铁家伙,顿时瘫在江面上,一动也不能动。
苏军的第二次进攻,又被打退了。
当天下午15:13,苏军又发动了第三次进攻,但也很快被中国军队击退。
夜幕降临了,江面上,那辆被击毁的T62坦克成了一团巨大的黑影。
此时,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都不曾意识到将会为了这辆坦克而进行一场明的和暗的斗争。
那几天,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正在多瑙河上的玛吉特岛召开华沙条约国首脑会议。
3月15日深夜,随同他一起来参加会议的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采了,勃列日涅夫示意国防部长坐下,埋头看他带来的战报。
珍宝岛战役前后的密战:一个叛徒毁了我军前线指挥所

珍宝岛战役前后的密战:一个叛徒毁了我军前线指挥所看了电视剧《密战》,为剧中敌我双方斗智斗勇,敌人的间谍无孔不入的剧情深深吸引。
提高我们全民的保密意识,都来为国家的安全出把力,至少是不泄密,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联想到我1969年的经历和见闻,这可不是编的剧,是活生生的事例,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在执行边防任务的前两个月,部队就做了相应的准备,包括学习俄语战场喊话等。
部队只知道要出去执行任务,具体什么任务、到什么地方去,谁也不知道。
而且明确规定,停止探亲、不准写信、家属来队不准探望,不准单独外出。
一直到上了火车(闷罐车),也不知道车往什么地方开,干什么地方去。
到了牡丹江再往前的一个小站,才召开营连干部会。
连长回来后向全连中传达了执行边防任务和下车后的注意事项,保密工作做得是不错的。
到达作战地区后的前几天,除了由介绍防区的我情外,就是敌情教育、保密教育。
令我震惊的是,敌方的情况介绍得相当祥细,包括兵力部署、武器配备,甚至连对方团以上干部的名单都有。
几天后,还有令我更震惊的,我团到防没有一个星期,敌方的电台就广播了我团的消息,不但番号准确,甚至连我团的战史都一清二楚,大家惊呼无密可保。
团里为了破除大家的无密可保的情绪,在加强保密教育同时,又做了很多具体的规定,其中一条是不准用当地的信箱邮寄家信。
可是一直到两个月后才开了牡丹江鬃信箱。
部队留守人员也没有将家信及时转过来,最疼爱我的祖母去世后家时发的电报是三个月后才收到。
我伤心的掉下眼泪,可有什么办法,连长安慰我,谁让我们是军人呢?在作战地区,准备打仗不是空话,因为战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敌我双方都不眨眼似的盯着对方。
除了明哨暗堡之外,情报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战线。
苏方千方百计的获取我方的情报,无所不用其极。
一是用金钱收买:他们明码标价,一份前进报(沈阳军区机关报)鬃元,一份解放军报鬃元,一份参考消息鬃元,其他情报也是按质论价。
这些报纸在我们眼里可能不算什么,但是这些内部报刊一经敌方综合分析,可以得到意想不到收获。
中苏在珍宝岛战斗中的博弈

中苏在珍宝岛战斗中的博弈1969年中苏边界摩擦不断,最终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珍宝岛事件。
它给中苏两国乃至世界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珍宝岛战斗是中苏矛盾在地区的具体表现,是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破坏边界现状,武力解决边界争端的必然结果。
一、珍宝岛战斗概述(一)珍宝岛地理位置珍宝岛位于黑龙江虎林县境内,坐落于中俄交界的乌苏里江主航道中间线中方一侧,由于其位于我国最东端,故人们常称珍宝岛为“东方第一岛”。
岛长2300米,宽500米。
涨水时,此岛被水隔离,距我岸100米,距俄岸300米。
枯水期,沙滩裸露,与我岸接壤。
岛所在江段盛产江鱼,我岸有些老渔民住岸捕鱼,故得名“翁岛”。
人们见岛形似“元宝”,又叫“珍宝岛”。
珍宝岛一直以来是我国神圣的领土。
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时,苏方出示的地图把边界线画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中国岸边,把珍宝岛划归苏联所有。
从此中苏两国在珍宝岛地区开始出现一系列摩擦。
(二)珍宝岛事件原因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中国就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联结成同盟。
究竟什么原因使原本友好的两个国家反目成仇,最后兵戎相见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历史遗留问题。
沙俄通过强权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920年9月,苏俄政府在“第二次对华宣言”中明确宣布:“以前俄国政府历次同中国订立的条约全部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俄国租界”。
[1]1926年中苏双方举行会谈,商议重新划分边界。
由于苏联对华政策的不断变化,再加上中国时局动荡,双方在边界问题上一直未能达成协议。
中苏边界问题由此长期悬而不决。
这就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给苏联制造了借口,成为中苏双方武装冲突的导火线。
2.意识形态出现分化。
建国初期,中苏关系融洽,双方渡过了一段蜜月期。
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公开否定斯大林一切的功绩,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中苏双方围绕苏共20大对斯大林的评价、“和平过渡”和对美政策等问题产生分歧,赫鲁晓夫开始一系列干涉中国主权和内政的行动,把中苏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企图压服和控制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宝岛战役结果激战珍宝岛■中国勇士浴血拼斗
坦克群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虎林县境内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
侧,面积0.74平方公里。
在中苏关系友好时,珍宝岛的主权并不是问题,但进入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军逐渐开始在这一带制造摩擦事。
1968年12月27日,苏军75名士兵越过江面登岛,拦截并殴打我方17人巡逻队,打伤我方8人,抢走冲锋枪2支。
1969年1月4日,苏军再次殴打我军巡逻队,打伤我军20多人,抢走6支冲锋枪,3支半自动步枪和子弹数百发。
类似的情况在2 月又发生了5起。
为了遏止这种势头的发展,1969年1月24日,中央军委下达指示,要求沈阳军区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并提出了相关纪律(如遭苏方殴打,我可还手自卫,不可开枪:苏方使用装甲车等向我冲撞,我可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向苏方提出强烈抗议;苏方用装甲车等继续向我冲撞,并轧死轧伤我方人员时,我可相应还击,如炸毁对方车辆,棒击其人员,但不准开枪;苏方向我开枪,我应当场向苏方提出最强烈的抗议,并鸣枪警告。
当我两次警告无效,打死打伤我方人员时,我边防部队可以开枪实行自卫还击),根据这一指示,黑龙江省军区提出了“珍宝岛地区反干涉斗争方案”,并在边防站成立了前敌指挥所,计划将可能发生的战斗控制在营级规模。
2月25日后,为了防止再度发生冲突,我方暂停了在珍宝岛的巡逻,苏联方面刚大肆宣传“中国退出达曼斯基岛”的消息,而且公开宣传如果中国部队再度上岛,就要采用火力解决。
为了拆穿苏联的宣布谎言,我方决定,在3月2日恢复巡逻。
由于此次苏军很有可能开火,3月1日,前敌指挥所召开了作战会议,决定3月2日凌晨,先派出一个侦察分队上岛担任掩护任务,上午再派出2支巡逻队,从岛两侧行进。
遇到苏军开火,坚决反击。
3月2日8时40分,我军两个巡逻分队出发,刚抵近岛岸时。
苏军从苏联境内下米海洛夫卡和库列比亚克依内两个边防站,派出2辆装甲车,1辆军用卡车和1辆指挥车共70多人,抢先赶到珍宝岛的东侧,挡住了中国第一遛逻队的去路,而且与平时不同,苏军士兵全部持枪,一下车就摆开了战斗队形。
为了避免事态扩大,第一巡逻队一边向苏军发出警告,一边向岛西撤去。
但苏军紧迫不舍,并派出2个分队,分别迂回第一巡逻队的两侧。
其中苏军的左侧分队,与我方第二巡逻队在岛另一侧遭遇后对峙。
就在第一巡逻队退到岛边时,苏军士兵突然开枪,当场打死打伤第一巡逻队6人,我方被迫开始反击,岛上潜伏部队也随即开火。
苏军开火后,江面上的苏军装甲车开始冲击,除了提供正面支援以外,还有1辆装甲车一直迂回到岛的北侧,试图从侧后攻击我军。
我方潜伏分队位置原本距离该车不远,但由火箭筒手经验不足,发射数发火箭弹也未能击中该车,只是该车也被越来越近的火箭弹吓跑,使苏军失去了迂回方向的火力支援。
之后的时间里,双方人员在岛上
形成了混战局面,形势逐渐向不利于苏军的方向发展。
我军步兵的基本技战术素质和灵活性都在苏军之上,苏军士兵之间的配合过于拘泥条令,单兵间的距离,小组间的距离以及配置等等过于噩化,不能根据地形、敌情和隐蔽物等情况灵括掌握,而其固有的重型火力优势在岛上地形中也无法发挥,伤亡明显高于我方。
因此,1小时之后,苏军放弃了进攻,乘车返回其境内。
在第一巡逻队和苏军交火的同时,另一方向上。
第二巡逻队战士在听到枪声后先敌开火,将对方迂回分队7人全部歼灭。
此日,我方共毙伤苏军60余人(其中击毙38人),击毁装甲车、指挥车和卡车各1辆,我方牺牲17人。
重伤11人,轻伤24 人,失踪1人。
3月2日之后,苏军先后于4日,5日、7 0, 10 0, 11日、12 H 6次侵入珍宝岛及其西侧的中国河道,根据情报,苏军在几天内又有新的增援,坦克达到70辆,火炮380 H o装甲车及自行火炮150辆,地面部队增至一万多人,寻机大规模报复的迹象明显,我方也紧张准备,既要准备小打,也要准备大打,既要准备边界冲突,也要准备大举入侵,因此,我方也动员了46军133 师、23军77师等部队,准备应对可能的大规模的冲突甚至战争。
在这期间举行的前指作战会议上,多个部队的指挥员共同会商后认为,苏军下一步可能会进行一次报复性作战,目标多半是我们的日常巡逻部队,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我方应注意在岛上加强工事,构筑火力网,并且注意形成纵深,在江西侧岸上林中留出足够的预备部
队,以应对苏军可能的大规模进攻。
同时。
还要把炮兵部队集中使用,争取形成局部的火炮优势。
会议还决定,在现有的直瞄火炮和火箭筒无法击穿T-62坦克正面装甲的情况下,在苏军坦克经常行动的路线上构筑雷场,并加强集束手榴弹、反坦克炮、火箭筒的配合协同。
就在这次会上。
当地部队还介绍了当地冬季作战的特点,以及防冻准备,这就是著名的顺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