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战役.ppt.

合集下载

珍宝岛战役.ppt

珍宝岛战役.ppt

事件发展
1969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参加越南主席 胡志明的葬礼后路过北京,与周恩来等会晤。根据 此次会谈时所达成的谅解,1969年10月20日,中苏 两国外交部副部长级的边界谈判正式举行,谈判未 取得任何进展。
事件发展
直到2005年5月20日,中俄才签署《中俄国 界东段的补充协定》,协议规定珍宝岛是中国 的领土。
战役影响
国防意义:珍宝岛战役结束后,苏联对中国的实力 也有了新的评价,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 的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苏联的战争企图。此 后,中俄两国的态度都发生了转变。随着冷战结束和 苏联解体,中俄双方不断加深联系,现互为战略伙伴 关系,此举不仅促进双边关系良好发展,更为东北亚 地区和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战备意义:中国军队在冲突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在 事后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尤其是当时非常缺乏有效的 反坦克手段,而经过多年的奋起直追,今日我国的反 坦克装备和技术储备已位于世界前列。
谢谢指导
于庆阳
陈绍光
事件经过
1969年3月15日苏军对珍宝岛发动了三次进 攻。这一天,苏军先后出动50余辆坦克、装 甲车和100多名步兵,运用直升飞机和纵深炮 火掩护,并炮击中国境内纵深地区。中国边 防部队同入侵苏军共激战9个多小时,顶住了 苏联边防军的6次炮火急袭,击退了苏联边防 军的3次进攻,胜利地保卫了珍宝岛。
事件经过
整个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边防军毙伤苏军230余 人(苏联公布的苏军伤亡数字为152人),毁伤坦克装甲 车辆19辆。我军阵亡71人,大部分人安葬于宝清县珍宝 岛烈士林园。
事件经过
事件发展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 分强烈。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 消除中国威胁”。 当中苏两国已进入战争边缘的时刻,苏 联领导人出于全球主要战略对手是美国、 战略重点在欧洲、难免在袭击中国后遭 报复等多方面考虑,采取了缓和措施。

珍宝岛战役.ppt

珍宝岛战役.ppt

4月,中方派出海军潜水员将这辆坦克打捞出来,之后坦克被放在北京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并以此为原型作为中国自制坦克的蓝本。
在珍宝岛冲突中,双方都动用了正规军,尤其是苏方甚至动用了火力强 大的“冰雹”式火箭装置。苏方称,是中国人发起了进攻,被苏军守 军击退。 1969年8月,中国在岛上修建了营房,派驻1至4名官兵常年驻守。
珍宝岛事件中阵亡的苏联上校列昂诺夫的葬礼
我方纵深炮兵对苏军装甲纵队 实施拦截射击
珍 宝 联岛 士事 兵件 中 的 苏
珍宝岛事件中的我边防战 士
巴班斯基下士(左二)珍宝岛战 斗后获苏维埃英雄称号
珍宝岛事件中苏联边防军驱狗咬中国人
我 军 缴 获 苏 军 的 T 6 2 坦 克 , 现 藏 于 中 国 革 命 军 事 博 物 馆
*
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爆发,苏共的
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极度膨胀,对阵营内国家都不 惜大打出手。随后发生的中苏论战持续了10余年, 双方都想用马列主义理论来批驳对方的思想,在 赫鲁晓夫时代,双方关系已经有所恶化,但并没 有达到分裂的境地,中苏关系的裂痕还只是停留 在表面,但是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代,中苏的 分歧已经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恶化为国 家间的敌视状态,中国一方面要摆脱苏联在政治、 经济、军事上对中国的控制,独立自主的探索一 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要面临西方国家铁 幕的包围和封锁,处境非常艰难
中苏边界冲突
珍宝岛战役
冲突简介
1969年中苏边界出现的武装冲突及由此引起 的中苏两国的紧张对峙,是全国解放后军事斗争 的重要一页,也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项重大 事件。人民解放军在边界上进行的还击战斗虽然 规模不大,但是这一事件带来的全国性的战备规 模之大和耗费之多,超过建国后的历次军事斗争。 由于当时中国政府的努力和双方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边界冲突未进一步扩大,但是由此造成的中 苏两国在战略上的严重对峙,对于中国的政治经 济形势及军队建设都产生了重大而又长远的影响。

珍宝岛战役ppt教材

珍宝岛战役ppt教材

• 战争的洗礼促进装备发展和技术储备 • 中国军队在冲突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在事后得到 了较好的解决,尤其是当时非常缺乏有效的反坦 克手段,而经过多年的奋起直追,今日我国的反 坦克装备和技术储备已位于世界前列。对于世界 而言,珍宝岛战争使中国领导人认识到美国并非 中国的敌人,而且可以成为中国的战略盟友,成 为了中美关系转变的拐点,促进了中国同世界的 联系,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得到提高,在国 际上的影响日益加重,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大国, 中美苏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世界进入了一 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战役经过
• 1969年3月2日苏军发现中方有 人上岛,便派出边防巡逻队上岛 驱逐对方,被中方伏击,打死打 伤数十人。3月15日和17日,中 苏双方的边防部队在此再次发生 武装冲突。苏军动用了坦克、装 甲车、飞机和当时的秘密武器 “冰雹火箭炮”。解放军使用了 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40火箭 筒等轻武器和岸上的纵深炮火。 双方都声称是对方蓄意挑衅,先 开火。其后中方打退了对方的进 攻,战斗之后中方控制全岛。中 方伤亡比对方少。这次战斗中方 称为“珍宝岛保卫战”或“珍宝 岛自卫反击战”。
中苏边界问题是长期存在于中苏两国之间的 历史悬案。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中苏同盟的建 立,双方都一直不曾触及边界问题。上世纪50年 代末60年代初,中苏之间裂痕不断扩大,面对苏 联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毛泽东开始考虑调整 中国的对外战略。特别是在苏联不断挑起边境流 血事件、边界冲突升级后,毛泽东便将中苏边界 问题纳入其对外战略之中,作为松动对美关系、 联合世界一切政治力量重点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 一个重要斗争手段。
4月,中方派出海军潜水员将这辆坦克打捞出来,之后坦克被放在北京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并以此为原型作为中国自制坦克的蓝本。

中苏珍宝岛之战

中苏珍宝岛之战

中苏珍宝岛之战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今虎林市)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历来为中国领土,中国居民祖祖辈辈在这里进行打鱼等生产活动,中国边防军也一直在这一地区执行巡逻任务。

自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国关系恶化后,1967年1月至1969年2月,苏联边防军先后16次侵入该岛,干涉中国居民的正常通行和生产活动,阻止中国边防部队执行正常巡逻勤务,打伤中国边民和边防战士多人。

中国政府多次严正要求苏联方面停止武装入侵活动,苏联却置若罔闻 [1]。

边境纠纷中苏边界问题一直是两国间的历史悬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密切,边界问题自然也被搁置。

但1950年代末,中苏两党在方针政策上发生根本分歧,1959年苏联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上偏袒印度,并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撤退了所有专家,中止了一切援建项目的合同,两国关系交恶,中苏边境纠纷随之肇始,搁置了几十年的边界问题被重新提出。

从1964年开始,苏联向中苏边界地区陆续增兵,并在在中苏边界不断制造事端。

1964年10月至1969年3月,由苏方挑起的边境事件达4189起,比1960年至1964年期间增加了一倍半。

边界纠纷主要集中在珍宝岛和七里沁岛的归属问题上,且多半是由苏联挑起。

前苏联驻华外交官叶利扎维金回忆,1966至1967年仅苏联驻华使馆就不止一次地主张在这个地区“对中国人上岛给予回击”。

1968年1月5日,苏联边防部队大批武装人员越过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侵入中国七里沁岛地区,野蛮干涉中国渔民正常的捕鱼生产活动,用装甲车轧死和撞死渔民4人,撞伤和打伤渔民9人;1968年末1969年初,苏边防军频繁出动装甲车、卡车运载携带武器的军人登上珍宝岛,拦截、殴打巡逻的中国边防军人 [4]。

苏联施压中苏交恶后,苏联长期在中苏边境对中国施加巨大的军事压力。

1966年1月。

苏蒙签订了为期20年的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蒙古国与中国边界长达4500余公里,事实上对中国华北、东北、西北三个方向构成了军事威胁。

中苏珍宝岛战役

中苏珍宝岛战役

中苏珍宝岛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的战斗。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几次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纵深地区炮击。

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保卫了祖国的领土。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历来为中国领土,当地居民祖祖辈辈在这里从事生产活动。

20世纪以来,由于中国渔民张盖和臧盖年等几位老人,相继上岛建房、捕鱼和种菜,因此珍宝岛又被当地人先后称为“张盖岛”和“翁岛”。

1928年,中国居民陈远进买下了张盖的房子,与其子陈锡山常住岛上。

1937年日本侵入中国东北后,关东军强迫岛上居民撤离。

1945年日本投降后,陈锡山等人又回到公司村一带居住,还经常登岛捕鱼和生产。

中国边防军也一直在这一地区执行巡逻任务。

1966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不派代表团参加苏共二十三大,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的关系随之中断,“苏联的党和国家的领导现在被修正主义篡夺了”的定性同时下发全党;与此相呼应,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并派二十万苏军进驻蒙古,在远东配备了可以进行核攻击的数百架轰炸机,从1964年10月15日到1969年3月15日以前,苏联方面挑起的边境事件竟达4189件之多,最终导致了珍宝岛事件的发生。

1967年后,苏联边防军开始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巡逻队上岛巡逻,多次制造流血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巡逻官兵多人,抓捕中国渔民。

对于苏军的挑衅行径,中国边防部队严格执行中国政府、中央军委的指示,采取了极大的克制忍让,但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和警告置若罔闻,苏联边防军的挑衅行为毫无收敛。

1969年3月2日8时,中国边防部队派出巡逻分队登岛执行巡逻任务。

苏军发现后,立即出动70多人,分乘2辆装甲车、1辆军用卡车和1辆指挥车,从苏联境内分路向珍宝岛急进,接近珍宝岛后,列开战斗队形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进逼,并以一部兵力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的一个小组侧后穿插。

对越自卫反击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
在越战期间,中国和苏联都向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对美国。中国派遣防空部队和工程部队进入越南,作 战三年,击落击伤三千余架美机,牺牲千余人,还源源不断地向越南提供大量物资。在越南抗美抗法救国的三十 年间,中国约提供给越南折合二百亿美元的援助,大力支持了越南的解放斗争。
1973年1月越美在巴黎签订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美军开始从南方撤走。1975年5月南方 全部解放,1976年4月选出统一的国会,7月宣布全国统一,定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此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对外战争。通过此战,中国军方领导层 发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实力已经与当年拉开距离。此后,中国开始了逐步的现代化建设,逐渐摆脱了建国初期的 建军路线。
后世纪念
对越自卫反击战自1979年2月17日开始,先后经历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作战,以及扣林山、 法卡山战斗,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战斗等,历时近十年,数以万计的中国热血青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 们的躯体倒下了,但精神与世长存。在1300多公里的中越边境线上,至少有14个陵园安葬着中越战争中牺牲的烈 士,他们依然坚守在祖国边疆。
战争分别以中国的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两个作战方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中共中央向全 国公开下达了准备开始自卫还击作战的通知,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的对越战争是自卫还击作战。第二阶段中国人 民解放军攻克了越南境内的军事要塞谅山市。第三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交替掩护、边清剿边撤退的方式,于 1979年3月6日至3月16日全部军队撤回中国境内。
1969年,胡志明在河内逝世,黎笋上台,取得北越领导权,并在1975年击垮南越政权统一越南。 1......
20世纪70年代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争霸斗争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美国为扭转同苏争霸的不利 局面,谋求从越南脱身,转而同中国接近。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敏锐地把握美国愿与中国缓和关系的时机, 接受美国提出的改善相互关系的建议,邀请基辛格和尼克松先后访华,达成了《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 报》)。中美关系的解冻,对国际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以压倒多数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珍宝岛

珍宝岛

• 中国边防巡逻第二小组听到枪声后,在班 长周登国的指挥下,给侧后的入侵苏军以 沉重打击。随后,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发起 反击,但遭到丛林中苏军的猛烈射击。中 国边防战士于庆阳猛然跃起,向丛林苏军 射击,吸引火力。苏军火力向他射击,击 中他的头部,他倒下后不久,顽强地站起, 端起冲锋枪继续向苏军冲击,直至英勇牺 牲。
前伊曼边防总队 队长康斯坦丁诺 夫上校(1969年3 月17日)
1969年3月15日,康斯坦丁诺夫上校在苏军向珍宝岛发动攻击前的情景。
1969年3月14日,苏军伊曼边防总队队长列昂诺夫上校生前所拍的最后一张照片。次日阵 亡。
这个可能是在珍宝岛冲突中阵亡的杨辛(也有译成“亚申”)中校,图为杨辛中校正在 组织战士学习。
1969年1月23日,中国边防人员在抗议苏军的入侵行为
中国方面公布的苏联边防军手持大棒在中国领土上的照片
苏联边防军用大棒殴打中国边防军
1969年2月7日,苏联边防军分乘装甲军车等越过乌苏里江主航道,侵入中国珍宝岛地区。
1969年2月7日,正在巡逻的中国边防军阻止苏军进一步入侵,并表示强烈抗议。
苏军远东军区第135摩步师(1969年3月)达利尼尔金斯克摩托机动边防分队在 达曼斯基-珍宝岛前线战斗阵地上。
1969年3月11日向达曼斯基-珍宝岛地区行进中的苏联边防车辆纵队。
1969年3月12日,达利尼尔金斯克摩托机动边防分队的装甲车队。
网间流传的《俄罗斯 人谈珍宝岛冲突》或 《苏军上校谈珍宝岛 冲突》一文的主角。
珍宝岛的回忆
漠河县职业技术学校 王希军 制作 讲解
珍宝岛位于中国黑龙江省虎林市境内的乌苏 里江上,中苏界河——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 国一侧。全岛面积0.74平方公里,长约1700米, 宽约500米。距西岸(中国)200米,距东岸 (前苏联)300米。长约二公里,因形似元宝故 名为珍宝岛。此岛位于主航道中心左侧,自古以 来就是中国领土。原是从中国方面伸入乌苏里江 的半岛,后来经过长期的水流冲击,才成为一个 小岛。现在每逢夏季枯水期,珍宝岛还与乌苏里 江的中国陆地连在一起,回复原来的半岛面目。 在乌苏里江上作业的老一辈中国渔民,称珍宝岛 为“翁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优秀课件
“乔的笑”
2、中美关系正常化
提示:结合导学案上知识扩展材料四至 材料九,从原因、时间、人物、文件及 影响等方面去搜集资料,进行概括。时 间要求(5分钟)
材料一、1971年7月,尼克松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 五个
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在本
世纪的 三分之一时间里,这五只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



中美关 中日邦
业 的 发
系正常 化
交正常 化

全方位外交
70年代外 交突破
改革开放后 外交新发展
37.关于励志的个性签名:美丽的蓝图,落在懒汉手里,也不过是一页废纸。 14.永远热情,永远快乐。你要的生活,只能自己给自己。 30.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 76.失败时郁郁寡欢,这是懦夫的表现。 60.前行的征途中,拄着双拐的人虽然步履艰难,但只要有一颗奋发不息的心则可以登上成功的峰巅。 40.坚强,不是面对悲伤不流一滴泪,而是擦干眼泪后微笑着面对以后的生活。 34.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14.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78.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3.不断奋起,直到羔羊变雄狮! 73.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是证明自己,不是讨好他人。 52.把别人看得太重,结果在别人眼里自己什么都不是。 39.没有什么不可能,只看你去不去做。 14.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跑过的步和你读过的书。 86.路灯经过一夜的努力,才无愧地领受第一缕晨光的抚慰。 2、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 75.成功与失败都是暂时的,在成功处跌到便是失败,在失败处勇敢站起就是成功。 53.我会努力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 40.坚强,不是面对悲伤不流一滴泪,而是擦干眼泪后微笑着面对以后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苏边界冲突
珍宝岛战役
冲突简介
1969年中苏边界出现的武装冲突及由此引起 的中苏两国的紧张对峙,是全国解放后军事斗争 的重要一页,也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项重大 事件。人民解放军在边界上进行的还击战斗虽然 规模不大,但是这一事件带来的全国性的战备规 模之大和耗费之多,超过建国后的历次军事斗争。 由于当时中国政府的努力和双方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边界冲突未进一步扩大,但是由此造成的中 苏两国在战略上的严重对峙,对于中国的政治经 济形势及军队建设都产生了重大而又长远的影响。
从1960年代初开始,苏联在中苏边境不断策划和制 造事端。 1. 1968年1月5日,苏联边防部队大批武装人员越过乌苏里 江主航道中心线,侵入中国七里沁岛地区,野蛮干涉中国 渔民正常的捕鱼生产活动,用装甲车轧死和撞死渔民4人, 撞伤和打伤渔民9人; 2. 1968年12月27日,苏军75名全副武装的军人分乘7辆装甲 车、卡车和吉普车侵入珍宝岛,打伤正在岛上执行巡逻任 务的中国边防军人; 3. 1969年1月4日,我军登岛巡逻时,遭到30名苏军的拦阻 和推打,我军被迫撤回;1月6日苏军再次入侵珍宝岛,抓 走我方2名渔民;1月23日苏军76名全副武装的军人,携 带军犬,分乘4辆军车,在直升机的掩护下,突然袭击正 在岛上执行巡逻任务的我边防人员,围攻、毒打我军人, 打伤20余人,其中重伤9人;2月6日至25日,苏军又连续 5次围攻、毒打我边防巡逻人员......
*
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爆发,苏共的
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极度膨胀,对阵营内国家都不 惜大打出手。随后发生的中苏论战持续了10余年, 双方都想用马列主义理论来批驳对方的思想,在 赫鲁晓夫时代,双方关系已经有所恶化,但并没 有达到分裂的境地,中苏关系的裂痕还只是停留 在表面,但是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代,中苏的 分歧已经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恶化为国 家间的敌视状态,中国一方面要摆脱苏联在政治、 经济、军事上对中国的控制,独立自主的探索一 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要面临西方国家铁 幕的包围和封锁,处境非常艰难
中俄冲突历史
现代中苏冲突地段的历史因素
中苏关系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实行向以苏联为 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 结成盟友,在政治、经济、技术等各方面倚重苏 联的支持和援助,为中国的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 的国际环境和物质基础。特别是1954年至1956年 苏共二十大前,苏联对华政策的基础发生根本性 转变,开始纠正斯大林在苏联与新中国关系中的 某些错误做法,基本解决了斯大林时期遗留的问 题,使中国得以在平等的基础上与苏联进行合作, 中苏关系愈益密切。
据不完全统计,从1964年10月15日至1969年3月 15日,苏联共挑起边境事件达4189起,比1960年 到1964年增加15倍。
级---珍宝岛之战
双方战力对比
苏联
坦克、装甲车、飞机和当时的秘密武 器“冰雹火箭炮”。 中国
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 40火箭筒等轻武器和岸上的纵深炮火。
列昂诺夫阵亡后,康斯坦丁诺 夫接过了战场指挥权
苏军4辆坦克进入珍宝岛西侧的 中国河道
中苏两军在珍宝岛交战时的态势 图
图集
康斯坦丁诺夫在报纸上的 标准照
子利 阵 尼亡 科的 夫哨 上所 尉所 忧长 伤斯 的特 妻列
• 在1969年3月15日的战 斗中,苏方军队一辆坦 克已经侵入中国境内, 行进于封冻江面上的苏 军当时最先进的T-62坦 克装甲车被击毁,迫使 其乘员弃车。在该日的 战斗中,苏方指挥官边 防总队长列奥诺夫· 德 莫克拉特· 弗拉基米罗 维奇(Леонов Демократ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上校 阵亡。
中苏边界问题是长期存在于中苏两国之间的 历史悬案。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中苏同盟的建 立,双方都一直不曾触及边界问题。上世纪50年 代末60年代初,中苏之间裂痕不断扩大,面对苏 联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毛泽东开始考虑调整 中国的对外战略。特别是在苏联不断挑起边境流 血事件、边界冲突升级后,毛泽东便将中苏边界 问题纳入其对外战略之中,作为松动对美关系、 联合世界一切政治力量重点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 一个重要斗争手段。
战役经过
• 1969年3月2日苏军发现中方有 人上岛,便派出边防巡逻队上岛 驱逐对方,被中方伏击,打死打 伤数十人。3月15日和17日,中 苏双方的边防部队在此再次发生 武装冲突。苏军动用了坦克、装 甲车、飞机和当时的秘密武器 “冰雹火箭炮”。解放军使用了 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40火箭 筒等轻武器和岸上的纵深炮火。 双方都声称是对方蓄意挑衅,先 开火。其后中方打退了对方的进 攻,战斗之后中方控制全岛。中 方伤亡比对方少。这次战斗中方 称为“珍宝岛保卫战”或“珍宝 岛自卫反击战”。
1969年中国在中苏边界的自卫反击战即是在 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直接促成了毛泽东新的对外 战略的建立。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是发生于20 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高潮时一系列中国和苏联之 间的武装军事对抗。其中的珍宝岛保卫战(亦作: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几乎导致了苏联和中国两国之 间的战争。
历史沿途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中国共产党在对斯大林的评价 及和平过渡、和平共处等问题上与苏共产生分歧,对赫鲁 晓夫和苏共处理波匈事件中的“老子党”及大国主义作风 表示不满。毛泽东为对赫鲁晓夫集团完全否定并改变斯大 林的理论和路线的忧虑,从而增加了对苏联的戒心,开始 改变在经济上完全依赖苏联帮助的建设方针,寻找适合中 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中苏之间的不和谐因素由此 愈益增多。 1950年代末,中苏两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 针政策及对外战略的方针政策上发生了全面的和根本的分 歧,这种分歧造成中苏在国家利益上的严重对立。 赫鲁晓夫为迫使中国就范采取了撤走技术专家、撕毁 经济合同等极端措施,先行迈出了破坏国家关系的第一步。 此后,中苏边境纠纷随之肇始,搁置了几十年的边界问题 被重新提出,历史的伤疤复又揭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