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珍宝岛战役
珍宝岛战役.ppt.

珍宝岛战役
冲突简介
1969年中苏边界出现的武装冲突及由此引起 的中苏两国的紧张对峙,是全国解放后军事斗争 的重要一页,也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项重大 事件。人民解放军在边界上进行的还击战斗虽然 规模不大,但是这一事件带来的全国性的战备规 模之大和耗费之多,超过建国后的历次军事斗争。 由于当时中国政府的努力和双方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边界冲突未进一步扩大,但是由此造成的中 苏两国在战略上的严重对峙,对于中国的政治经 济形势及军队建设都产生了重大而又长远的影响。
从1960年代初开始,苏联在中苏边境不断策划和制 造事端。 1. 1968年1月5日,苏联边防部队大批武装人员越过乌苏里 江主航道中心线,侵入中国七里沁岛地区,野蛮干涉中国 渔民正常的捕鱼生产活动,用装甲车轧死和撞死渔民4人, 撞伤和打伤渔民9人; 2. 1968年12月27日,苏军75名全副武装的军人分乘7辆装甲 车、卡车和吉普车侵入珍宝岛,打伤正在岛上执行巡逻任 务的中国边防军人; 3. 1969年1月4日,我军登岛巡逻时,遭到30名苏军的拦阻 和推打,我军被迫撤回;1月6日苏军再次入侵珍宝岛,抓 走我方2名渔民;1月23日苏军76名全副武装的军人,携 带军犬,分乘4辆军车,在直升机的掩护下,突然袭击正 在岛上执行巡逻任务的我边防人员,围攻、毒打我军人, 打伤20余人,其中重伤9人;2月6日至25日,苏军又连续 5次围攻、毒打我边防巡逻人员......
*
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爆发,苏共的
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极度膨胀,对阵营内国家都不 惜大打出手。随后发生的中苏论战持续了10余年, 双方都想用马列主义理论来批驳对方的思想,在 赫鲁晓夫时代,双方关系已经有所恶化,但并没 有达到分裂的境地,中苏关系的裂痕还只是停留 在表面,但是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代,中苏的 分歧已经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恶化为国 家间的敌视状态,中国一方面要摆脱苏联在政治、 经济、军事上对中国的控制,独立自主的探索一 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要面临西方国家铁 幕的包围和封锁,处境非常艰难
珍宝岛事件_中苏间的一次军事冲突

珍宝岛事件:中苏间的一次军事冲突文 /钱 江2005 年5 月2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
此前的5月20 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也以绝对多数票批准这一协定。
至此,中俄之间长达4300 公里的边界线全部确定。
凝思历史,人们不会忘记一个弹丸之地——珍宝岛。
1969年3 月 2 日,中苏两军在这里兵戎相见,发生了数次激烈战斗。
范围,即这是一场局部的边界冲突。
” 1969年3月1日深夜,中国军队一个加强侦察连冒着零下30 ℃的严寒,身披白色作战服秘密登岛,在冰雪中构筑野战工事隐蔽。
400 米外的江对岸,苏军目僚望哨没有发现中国军人的行动。
3 月2 日一大早,苏军哨所 3 个巡逻兵组成的边防分队,沿 珍宝岛巡逻时,从中国军人的鼻子底下走了过去。
未见异常,返 回哨所。
上午 8 时 40 分,中国边防站巡逻分队 30 余人分为两个组, 分别由站长孙玉国、排长武永高率领,从边防站出发,向珍宝岛 进发。
他们的行动马上就被对岸的苏军下米哈伊洛夫卡哨所目僚望 20 世纪60 年代,中苏两党矛盾逐渐激化,边界纠纷时有发生。
珍宝岛是中俄两国界河乌苏里江上靠中方一侧的一个小岛, 1965 年,珍宝岛成为中苏边界纠纷的重点。
双方边防士兵都得 到命令,坚称这个岛屿属于自己国家,禁止对方巡逻兵上岛。
为捍卫主权,双方士兵从口角,逐渐发展到拳脚、棍棒相向。
1968 年 12 月 17 日,中苏边防兵在珍宝岛发生冲突,苏军 使用木棒殴打了巡逻中的中国士兵。
1969 年1月23日,苏军数辆装甲运兵车冲到正在珍宝岛上 巡逻的中国士兵面前,要求中国士兵退回岸边。
中国士兵当即拒 绝,一场打斗立即展开。
双方互有伤员。
中方有9 人重伤,20 余 人轻伤。
苏军从中国士兵手中抢走了 6 支冲锋枪!由于恶性事件频发,黑龙江合江军分区和黑龙江省军区向 沈阳军区发出了紧急电报,要求调部队增援。
中苏在珍宝岛战斗中的博弈

中苏在珍宝岛战斗中的博弈1969年中苏边界摩擦不断,最终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珍宝岛事件。
它给中苏两国乃至世界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珍宝岛战斗是中苏矛盾在地区的具体表现,是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破坏边界现状,武力解决边界争端的必然结果。
一、珍宝岛战斗概述(一)珍宝岛地理位置珍宝岛位于黑龙江虎林县境内,坐落于中俄交界的乌苏里江主航道中间线中方一侧,由于其位于我国最东端,故人们常称珍宝岛为“东方第一岛”。
岛长2300米,宽500米。
涨水时,此岛被水隔离,距我岸100米,距俄岸300米。
枯水期,沙滩裸露,与我岸接壤。
岛所在江段盛产江鱼,我岸有些老渔民住岸捕鱼,故得名“翁岛”。
人们见岛形似“元宝”,又叫“珍宝岛”。
珍宝岛一直以来是我国神圣的领土。
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时,苏方出示的地图把边界线画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中国岸边,把珍宝岛划归苏联所有。
从此中苏两国在珍宝岛地区开始出现一系列摩擦。
(二)珍宝岛事件原因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中国就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联结成同盟。
究竟什么原因使原本友好的两个国家反目成仇,最后兵戎相见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历史遗留问题。
沙俄通过强权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920年9月,苏俄政府在“第二次对华宣言”中明确宣布:“以前俄国政府历次同中国订立的条约全部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俄国租界”。
[1]1926年中苏双方举行会谈,商议重新划分边界。
由于苏联对华政策的不断变化,再加上中国时局动荡,双方在边界问题上一直未能达成协议。
中苏边界问题由此长期悬而不决。
这就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给苏联制造了借口,成为中苏双方武装冲突的导火线。
2.意识形态出现分化。
建国初期,中苏关系融洽,双方渡过了一段蜜月期。
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公开否定斯大林一切的功绩,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中苏双方围绕苏共20大对斯大林的评价、“和平过渡”和对美政策等问题产生分歧,赫鲁晓夫开始一系列干涉中国主权和内政的行动,把中苏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企图压服和控制中国。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1969年3月)—《百战成钢、卫我中华》九十五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1969年3月)—《百战成钢、卫我中华》九十五1、昔日老大哥19世纪60年代,中苏矛盾由两党意识形态分歧发展到关系严重恶化、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
新中国建国以来一直是“老大哥”的苏联,已经变成了恃强凌弱的北极熊。
苏联不断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边界上不断爆发流血事件。
从1964年10月到1969年3月,边界事件达到了4189件。
2、当下北极熊珍宝岛,位于乌苏里江中国一侧,江水冲刷而形成的一个江心小岛,枯水期和中国一侧的江岸连为一体,毫无争议的是我国领土。
那个年代,苏联开始组织我国边民进入珍宝岛,动用装甲车打死打伤我边民120余人。
对待昔日的“老大哥”,我国边防部队坚决不开第一枪,当遇到苏军开枪时,我方要两次警告无效之后,才能自卫还击,克制忍让到了极点。
但是即便是这样,1968年冬天开始到1969年1月,苏军已经把坦克都开到珍宝岛来,不断袭击、殴打、驱赶我边防部队。
北极熊真是欺人太甚。
3、3月2日:第一次战斗3月2日,已经做了必要准备的中国边防军在珍宝岛巡逻时再次遭遇苏军阻拦、开枪。
我边防军立即进行了自卫还击,击毙苏军31人,毙伤30余人;我边防部队牺牲17人。
4、3月15日:第二次战斗苏军应该想不到,我国军队竟敢反击。
3月2日之后,调集了更多的部队,从北面侵入珍宝岛,但未和我边防军接触。
3月15日,双方边防部队再次形成对峙,苏军首先开火,中国边防军成功打退苏军第一次进攻。
一击不成,苏军再次出动6辆坦克、4辆装甲车向我守军后方迂回,以另外2辆坦克和5辆装甲车入侵珍宝岛。
我边防部队英勇还击,打退了苏军第二次进攻。
此后苏军又发动了第三次更大规模的进攻,我边防部队炮兵部队也投入了战斗,压制了苏军的火力。
激战一天,共击毙苏军60余人、击毁坦克、装甲车13辆;我边防部队牺牲12人。
5、3月17日:第三次战斗3月16日,苏军前来收尸,我军没有攻击。
3月17日,苏军猛烈炮轰前沿阵地和6公里纵深地带,并出动部队再次入侵,还想把前一天被打坏停在江面上的T-62坦克拖回去。
中苏珍宝岛战争

珍宝岛事件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因珍宝岛归 属问题与1969年发生的武装冲突。 • 背景 •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在经济、国防、教育等方面 给予中国巨大无私的帮助与支持,同时中国的 “一边倒”的对外政策,决定了中苏50年代前期 的亲密无间的蜜月关系。而赫鲁晓夫上台后,出 台一系列政策使中苏关系开始发生转变,有所恶 化。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代,中苏的分歧已经 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恶化为国家间的敌 视状态,中国一方面要摆脱苏联在政治、经济、 军事上对中国的控制,独立自主的探索一条中国 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要面临西方国家铁幕的包 围和封锁,处境非事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 在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的战斗。1969年3月, 苏联军队几次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 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 纵深地区炮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 珍宝岛历来为中国领土,当地居民祖祖辈辈在这 里从事生产活动,中国边防军也一直在这一地区 执行巡逻任务。在中苏关系友好时,珍宝岛的主 权并不是问题,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军逐 渐开始在这一带制造摩擦事件。
冲突大致经过
• 1969年3月2日苏军发现中方有人上岛,便派出边 防巡逻队上岛驱逐对方,被中方伏击,打死打伤 数十人。3月15日和17日,中苏双方的边防部队 在此再次发生武装冲突。双方都声称是对方蓄意 挑衅,先开火。其后中方打退了对方的进攻,战 斗之后中方控制全岛。
• 意义 • 今天看来,珍宝岛事件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中 苏已临战争边缘,两国关系无以挽回的标志;同 时,它又为中美关系的恢复提供了契机。中国一 贯的反美立场迅速发生了改变,而美国对此也作 出积极回应,中美迅速开始接近和对话。对此, 当时许多人很不理解,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甚至批 评中国右倾,毛泽东不管那一套,还理直气壮地 说:“我就是右倾机会主义,你能把我怎么样?” 其实道理很简单,中国当时没有力量与苏联单独 对抗,必须拉上一个帮手,这样苏联就不敢打我 们了。
60周年大事记之1960-1969: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60周年大事记之1960-1969: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简介:1969年3月2日苏联军队侵入黑龙江省珍宝岛地区,打死、打伤我边防人员,制造严重流血事件。
我边防部队被迫还击。
3月4日至17日,苏联军队又多次入侵珍宝岛地区。
事件发生后,我国外交部三次向苏联政府提出强烈抗议。
3月4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题为《打倒新沙皇》社论。
全国各地纷纷集会,抗议苏联军队的武装挑衅,支持我国政府的立场。
5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就中苏边界问题的事实真相和自己的一贯立场,作了申述。
提出在肯定以有关目前中苏边界的条约为基础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和平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对边界上的个别地方作必要的调整。
主张和平谈判,反对诉诸武力。
并重申:珍宝岛是中国的领土,珍宝岛事件是苏联政府挑起的,有关目前中苏边界的条约是沙俄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1969年珍宝岛战役

1969年珍宝岛战役近代爆发的战争有很多,你知道在1969年爆发的珍宝岛战役吗?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1969年珍宝岛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珍宝岛战役事件背景自60年代以后,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两国边防军在珍宝岛地区不断发生摩擦,边界紧张局势日趋加剧。
1969年3月2日,苏联边防军70余人,装甲车两辆,卡车和指挥车各一辆,侵入珍宝岛,打死打伤中国边防战士多人。
我国守岛巡逻队被迫自卫反击,激战一小时,打击了入侵者。
3月4日后,苏联边防军和飞机再次入侵珍宝岛。
3月15日,苏联出动步兵200余人,坦克20余辆,装甲车30余辆,在飞机和纵深大口径火炮掩护下,连续向我国守岛军民发起三次攻击。
我国守岛指战员、民兵和群众紧密配合,艰苦奋战9小时,打退了苏军的进攻。
3月17日,苏联出动步兵百余人,坦克3辆,又一次登岛疯狂向我国进攻。
我国边防战士奋起自卫,以猛烈的炮火予以反击。
珍宝岛反击战的胜利,保卫了国家领土的完整,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根据1860年清朝政府和沙俄签署的《中俄北京条约》,中俄以乌苏里江为界。
由于该岛位于界河之上,归属在整个二十世纪没有定论,中国和俄国(苏联)都曾声称拥有该岛主权。
中方认为,据《中俄北京条约》,中俄边境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上,而该岛明显在主航道以西(中国一侧)故归属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八月风暴行动之后,从1947年开始苏联红军在此巡逻。
苏联挑起的边境事件达4189起中苏边界问题一直是两国间的历史悬案。
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密切,边界问题自然也被搁置。
但到了1950年代末,中苏两党在方针政策上发生根本分歧,1959年苏联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上偏袒印度,并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撤退了所有专家,中止了一切援建项目的合同,两国关系交恶,中苏边境纠纷随之肇始,搁置了几十年的边界问题被重新提出。
从1964年开始,苏联向中苏边界地区陆续增兵,并在在中苏边界不断制造事端。
据相关研究显示,从1964年10月至1969年3月,由苏方挑起的边境事件达4189起,比1960年至1964年期间增加了一倍半。
珍宝岛之战,苏联被中国击退后,百万大军压境,为何最后不敢动武?

珍宝岛之战,苏联被中国击退后,百万⼤军压境,为何最后不敢动武?⽂/当年⼀⽊1969年3⽉2⽇,苏联军队⼊侵我国珍宝岛(位于⿊龙江中苏交界处,在乌苏⾥江主航道中⼼线靠近中国⼀侧),挑衅袭击我国边防军巡逻⼈员,并率先开枪打死打伤我军6⼈,我国边防军忍⽆可忍,被迫⾃卫反击,将⼊侵的苏军逐出珍宝岛,由此,中苏边境的战事迅速升级。
3⽉15⽇,没占到便宜的苏军不⽢⼼,再次集结部队,向镇守珍宝岛的我军边防部队发动了3次猛烈进攻,还以炮⽕延伸打击我国境内纵深⽬标。
我军将⼠浴⾎奋战9⼩时,顶住了苏军的6次炮⽕轰击,打退了苏军的进攻。
3⽉17⽇,连续失败两次的苏军,直接出动坦克进攻。
我军在兵⼒和武器装备均占劣势的情况下,凭借顽强的战⽃意志和视死如归的决⼼,⽤⽣命捍卫了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再次成功将苏军击退。
虽说中苏此前已经存在着很深的分歧和⽭盾,但⾄少曾经还有“同志加兄弟”的情分在。
然⽽,珍宝岛之战,则让中苏双⽅彻底撕破脸⽪,直接兵戎相见。
很快,苏联⼤军压境,“钢铁洪流”滚滚⽽来。
按照当时的说法,苏联“陈兵百万于边境”。
并且,苏联甚⾄威胁我国,要对我国使⽤“外科⼿术式核打击”。
随着中苏关系的持续恶化,据说苏联已经做好了详细的战略规划,即将兵分四路对我国进⾏军事打击。
在强⼤的苏联⾯前,我国就好⽐⼀个⼩学⽣,这场仗⼀旦打起来,结局如何,谁也说不准,⾄少不容乐观。
战争的阴云,笼罩在中国⼈⾝上。
好在经过谈判,这场仗最后没有打起来。
中苏之间的那场冲突,已经过去50多年了,如今想起来,真是惊险万分!⼀旦擦枪⾛⽕,对于两国⼈民,乃⾄整个世界,都将是⼀场巨⼤的灾难。
那么,当时中苏之间,为什么会从“同志加战友”,变得反⽬成仇呢?当时,苏联的军事打击规划已备好,为何最后⼀刻没有动⼿?本⽂多⽅搜集权威史料,⼒求⽤客观、公正的态度,尽可能详实地记录苏联陈兵百万于国境线的前因后果,让我们对于那段惊⼼动魄的历史,有⼀个客观、理性地认识。
01、中苏关系破裂,原因究竟是什么?从感情上讲,我国对于苏联⽼⼤哥,⼀直是很敬重的,可以说,把苏联当亲⼈对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9年珍宝岛战役
近代爆发的战争有很多,你知道在1969年爆发的珍宝岛战役吗?下面为大家整理了1969年珍宝岛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珍宝岛战役事件背景
自60年代以后,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两国边防军在珍宝岛地区不断发生摩擦,边界紧张局势日趋加剧。
1969年3月2日,苏联边防军70余人,装甲车两辆,卡车和指挥车各一辆,侵入珍宝岛,打死打伤中国边防战士多人。
我国守岛巡逻队被迫自卫反击,激战一小时,打击了入侵者。
3月4日后,苏联边防军和飞机再次入侵珍宝岛。
3月15日,苏联出动步兵200余人,坦克20余辆,装甲车30余辆,在飞机和纵深大口径火炮掩护下,连续向我国守岛军民发起三次攻击。
我国守岛指战员、民兵和群众紧密配合,艰苦奋战9小时,打退了苏军的进攻。
3月17日,苏联出动步兵百余人,坦克3辆,又一次登岛疯狂向我国进攻。
我国边防战士奋起自卫,以猛烈的炮火予以反击。
珍宝岛反击战的胜利,保卫了国家领土的完整,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根据1860年清朝政府和沙俄签署的《中俄北京条约》,中俄以乌苏里江为界。
由于该岛位于界河之上,归属在整个二十世纪没有定论,中国和俄国(苏联)都曾声称拥有该岛主权。
中方认为,据《中俄
北京条约》,中俄边境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上,而该岛明显在主航道以西(中国一侧)故归属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八月风暴行动之后,从1947年开始苏联红军在此巡逻。
苏联挑起的边境事件达4189起
中苏边界问题一直是两国间的历史悬案。
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密切,边界问题自然也被搁置。
但到了1950年代末,中苏两党在方针政策上发生根本分歧,1959年苏联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上偏袒印度,并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撤退了所有专家,中止了一切援建项目的合同,两国关系交恶,中苏边境纠纷随之肇始,搁置了几十年的边界问题被重新提出。
从1964年开始,苏联向中苏边界地区陆续增兵,并在在中苏边界不断制造事端。
据相关研究显示,从1964年10月至1969年3月,由苏方挑起的边境事件达4189起,比1960年至1964年期间增加了一倍半。
边界纠纷主要集中在珍宝岛和七里沁岛的归属问题上,且多半是由苏联挑起。
据前苏联驻华外交官叶利扎维金回忆,1966-1967年仅苏联驻华使馆就不止一次地主张在这个地区“对中国人上岛给予回击”。
最严重的一次冲突发生在1968年1月5日。
当时苏军动用装甲车在七里沁岛上冲撞中国边民,撞死、压死中国边民4人。
到1968年末1969年初,苏边防军频繁出动装甲车、卡车运载携带武器的军人登上珍宝岛,拦截、殴打巡逻的中国边防军人。
毛泽东长期担忧苏联
更让中国领导层如鲠在喉必欲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中苏交恶后,苏联长期在中苏边境对中国施加巨大的军事压力。
1966年1月。
苏蒙签订了为期20年的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蒙古国与中国边界长达4500余公里,事实上对中国华北、东北、西北三个方向构成了军事威胁。
尤其是当时苏联战略军团的任务纵深可达700余公里,而自中蒙边界到北京,直线距离不过500余公里,且地势平缓,极便利苏军机械化部队的推进。
苏军的洲际导弹和中程导弹则可攻击中国全境。
同时期苏联在中苏边境的增兵之举,进一步强化了最高领导层的危机感。
1966年3月,周恩来在华北局会议上明确表示:“华北可能是敌人的主攻方向,华北要作为主战场”;毛泽东则在接见日本客人时表示:要“准备修正主义来打,打进满洲,东三省,打进新疆,中央突破,从外蒙古打进北京”。
1968年苏联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对中国领导人的刺激尤甚。
周恩来开始在国际事务中公开称呼苏联为“社会帝国主义”。
同年1月,七里沁岛流血事件发生后,中央军委电示沈阳、北京等有关军区,加强中苏边界东段边防警戒的重点部署,并要求边防部队有重点、有计划地打击苏军的挑衅,力争做到“不斗则已,斗则必胜”。
同时强调边防斗争主要是搞好政治、外交斗争,边防上每一行动都要考虑全局,按政策办事,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也就是说,最高领导层开始转变策略,要求边防部队选择合适的时机对苏联进行反击。
到1969年1月25日,黑龙江省军区终于提出了珍宝岛地区反干涉的方案。
珍宝岛战役过程
珍宝岛事件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因珍宝岛的归属问题于1969年在岛上发生的武装冲突。
最终,中国军队获得胜利。
1967年到1969年初双方在边界上的若干地方,比如乌苏里江上的七里沁岛和珍宝岛,不断发生巡逻队冲突,从对骂到推搡、棍棒武斗等。
从1968年开始中方准备在中苏东部边界进行武装行动。
1969年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批准之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部署3月在珍宝岛进行“珍宝岛反击战”,为在4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定基调。
1969年3月2日苏军发现中方有人上岛,便派出边防巡逻队上岛驱逐对方,被中方伏击,打死打伤数十人。
3月15日和17日,中苏双方的边防部队在此再次发生武装冲突。
苏军动用了坦克、装甲车、飞机和当时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
解放军使用了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40火箭筒等轻武器和岸上的纵深炮火。
双方都声称是对方蓄意挑衅,先开火。
其后中方打退了对方的进攻,战斗之后中方控制全岛。
中方伤亡比对方少,这次战斗中方称为“珍宝岛保卫战”或“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在1969年3月15日的战斗中,苏方军队一辆坦克已经侵入中国境内,行进于封冻江面上的苏军当时的主力坦克T-62坦克被击毁,迫使其乘员弃车。
在该日的战斗中,苏方指挥官边防总队长列奥诺夫;德莫克拉特;弗拉基米罗维奇(ЛеоновДемократВладимирович)阵亡。
1969年3月17日为争夺坦克,双方互对炮击,但均没能将该辆坦克拉回。
1969年3月21日苏方不愿让中国获得这个当时较为先进的坦克,遂派出爆破组试图炸毁坦克被击退。
之后苏军用炮火把坦克下的冰层击破,坦克沉入乌苏里江。
4月,中方派出海军潜水员将这辆坦克打捞出来,之后坦克被放在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并以此为原型作为中国自制坦克的蓝本。
在珍宝岛冲突中,双方都动用了正规军,尤其是苏方甚至动用了火力强大的“冰雹”式火箭装置。
苏方称,是中国人发起了进攻,被苏军守军击退。
1969年8月,中国在岛上修建了营房,派驻1至4名官兵常年驻守。
事件之后,中苏双方试图恢复1964年的边境谈判,但双方积怨太深谈判难有进展。
苏联在报纸上发布准备对中国的核设施进行打击的威胁,同年8月,苏军在中苏西部边界铁列克提(今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对中方实行报复性打击,双方再次发生武装冲突。
这一系列事件史称“中苏边界冲突”。
1969年9月11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参加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的葬礼后路过北京,和周恩来等会晤。
之后局势得到缓解。
1990年,珍宝岛归属问题得以解决,1991年俄罗斯承认珍宝岛属于中国。
2004年,中俄也达成了关于黑瞎子岛的协议。
根据中俄双方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俄罗斯将把占领的银龙岛的全部、黑瞎子岛的一部分领土,以及额尔古纳河上靠近内蒙古满洲里的阿巴该图洲渚,归还给中国。
2005年4月,俄罗斯政府批准了这个补充协定。
而此前一个月,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也通过了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的决定。
至此,不仅黑瞎子岛的领土争议尘埃落定,中俄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也全部得到了确认。
2008年10月,中俄两国政府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了中俄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
珍宝岛战役伤亡
1969年3月2日的自卫反击作战击毙苏军31人、打伤14人,击毁装甲车、指挥车和卡车各1辆,击伤装甲车1辆。
战斗中,中国军人牺牲20人、伤35人,另有1名通讯员失踪。
1969年3月15日的激战中中国边防部队抗击苏军50余辆坦克和装甲车以及大量步兵的轮番攻击,激战9个多小时,历经6次较大规模的炮战,粉碎了苏军3次冲击,共击毁苏军坦克1辆,装甲车8辆,击伤坦克、装甲车5辆,击毙苏联边防总队长列昂诺夫、杨辛等60余人,打伤80余人。
我军牺牲12人,负伤27人。
1969年3月17日-4月2日争夺苏军T-62坦克的作战行动,我军发射炮弹1900余发击毁、击伤敌坦克各1辆,打死打伤苏军步兵30余人。
整个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边防军毙伤苏军230余人(苏联公布的苏军伤亡数字为152人),毁伤坦克装甲车辆19辆。
我军阵亡71人(统计至1969年11月为止),68人现安葬于宝清县珍宝岛烈士陵园,齐齐哈尔的西满烈士陵园里有2位,十八站烈士陵园有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