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规划要点
森林公园规划

森林公园规划森林公园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渴望也日益增长。
森林公园作为人们与自然亲近的重要空间,具有重要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因此,对森林公园的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森林公园规划的内容。
首先,森林公园规划应包括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整个公园规划的灵魂和核心。
在设计方面,应充分考虑到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的融合,力求自然和谐。
公园内应有大片的绿地和森林,保留和改善现有植被,同时增加适宜居住空间的人工建筑,如游乐设施、休闲区等。
在景观设计上,可以借鉴传统的园林建筑和现代景观设计理念,注重自然与人的平衡。
其次,森林公园规划还应包括交通规划。
公园的交通规划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公园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公园的交通规划应充分考虑到周边道路的布局,确保公园内外道路的连通性。
此外,公园内的交通规划也很重要。
应设计合理的道路网和交通工具,以保证游客的安全和便利。
再次,森林公园规划还应包括设施规划。
公园内的设施规划要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比如,应建设休息区、餐厅、卫生间、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以提供基本服务。
同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特色设施,如木屋、露营区、野外烧烤区等,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此外,还可以考虑一些环保设施,如太阳能充电桩、雨水收集系统等,以提升公园的绿色形象。
最后,森林公园规划还应包括管理规划。
公园的管理规划是确保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管理规划应包括公园的日常管理、维护和保护等方面,以确保公园的良好秩序和环境。
此外,还应制定公园的营运计划和安全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总之,森林公园规划是使森林公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规划内容应包括景观设计、交通规划、设施规划和管理规划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打造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森林公园,为人们提供一个与自然亲近、放松心情的空间。
这既可以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渴望,也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实例探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原则及设计要点

实例探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原则及设计要点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提高旅游吸引力。
对于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来说,有很多要点需要考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些规划原则和设计要点。
一、规划原则1.森林资源的保护原则对于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来说,保护森林资源必须放在首位。
其中,尤其要关注的是林地的扰动、水土流失和野火等问题。
我们在规划设计中,必须合理安排森林公园的各项设施和基础设施,保持山林的完整性。
2.以游客为中心原则森林公园是为游客而建的,游客是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
因此在规划设计中,需要想方设法满足游客的需求,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3.环保与生态原则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必须符合环保和生态要求。
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依据生态环境对森林公园的影响,合理规划绿色植物和动物保护措施等。
二、设计要点1.布局设计布局设计是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般来说,公园的道路、饮食、游玩等区域要尽可能地合理布局。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游客的流量,合理安排各项设施以便满足游客的需求。
2.植被设计森林公园的植被设计是十分关键的。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整个公园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
在植被设计中,我们需要了解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情况,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同时还要注意圆形平衡,避免植被的过度集中。
3.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顾及整个公园的美化要求。
我们需要根据公园的区域和特色,期望打造出富有个性的景观特色。
景观设计需要考虑主题展示、建筑物设计、灯光设置,以及建筑规划等。
4.环境设计环境设计是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需要为游客提供一个放松舒适的环境。
环境设计可以从采光、通风、室内装饰、音乐、温度等方面进行考虑,以创造出愉悦的旅游体验感。
综上所述,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和设计要点应该是高度关注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以游客为中心,注重环保与生态原则,布局设计优秀、植被设计和景观设计创新,环境设计舒适宜人,以为游客提供完美的旅游体验。
实例探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原则及设计要点

实例探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原则及设计要点森林公园是城市中难得的绿色宝地,不仅是人们休闲活动的场所,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和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实例探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原则及设计要点,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景观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中,生态优先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森林公园作为城市中的绿色生态空间,应当尊重和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努力实现最小干扰和最大保护。
在规划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植被绿化、水体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因素,保持森林公园的生态平衡。
2. 开放共享原则森林公园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在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开放共享原则。
要充分考虑到市民的需求和利益,为他们提供舒适、便利的环境和设施。
还要加强与周边社区的联系,促进公园与社区的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3. 文化传承原则在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中,还应当充分考虑文化传承原则。
通过对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方面的挖掘和保护,使森林公园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平台。
可以在公园内设置一些历史遗迹、文化景点,增加公园的文化内涵,丰富游客的体验感。
二、设计要点1. 植物景观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是森林公园景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原生植被的保护和引种,遵循自然生长规律,打造独特的植物景观。
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来打造四季景观,增加游客的游览乐趣和观赏价值。
水体景观是森林公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设计时需要合理布局湖泊、小溪等水体,并且注意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可以在水体周围布置休闲长廊、观景台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优美的环境和休息场所。
3. 场地布局设计场地布局设计是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特点,合理规划场地布局,使得景观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可以设置游乐设施、运动场地、休闲草坪等,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4. 艺术装饰设计艺术装饰设计可以为森林公园增添一份艺术氛围。
实例探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原则及设计要点

实例探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原则及设计要点森林公园景观规划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设计要考虑文化、经济、生态等因素,满足人们的美学需求,同时要保护自然和历史遗迹,并服务于社会和环境保护。
因此,本文结合研究调查,探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及设计要点。
首先,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应具备以下原则:1.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森林公园是向人们展示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空间,因此要将人文和自然环境保持协调。
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人们的活动需求和便利性,同时应保留或修复自然环境,使其与人类文明和谐共存。
2.公共利益与私人需求平衡森林公园是公共资源,设计时要基于人们的需求,满足大众利益,并考虑个人需求。
例如,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都有其不同的活动需求与习惯,所以建设各种娱乐项目、游乐场等,以满足公众的需求。
3.科学与技术应用规划时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数字模型等技术手段,可提高规划设计的准确度和科学程度。
4.空间规划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地方风俗文化和习惯,设计时要保持空间规划与地方文化相结合。
因为,地方文化与景区联动,是一种提高景区文化品味和吸引力的手段,能为旅游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其次,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要遵循以下要点:1.景观设计要同自然保护结合起来森林公园设计必须保护生态环境,优化景观布局,合理安排空间,严格控制砍伐、开采等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高品质的景观建设森林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应采用高品质的景观建设,使其景观风格与环境协调一致,同时创造人们喜爱的、富有美感的环境。
3.景观元素的合理配置景观设计要合理配置不同的元素,包括植被、水体、地形等,使其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这需要对每个元素进行深入分析和设计,最终达到整体效果的协调。
4.规划布局合理规划的布局要符合功能和活动需求,同时要考虑周边环境和景观的连贯性,以达到想象中的效果,使游客有更好的体验。
森林公园设计标准

森林公园设计标准森林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重要场所,其设计标准直接关系到公园的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功能、景观、设施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探讨森林公园设计的相关标准。
一、功能标准1. 制定合理的开放时间:根据公园所在地区的气候、季节和居民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开放时间,确保公园能够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同时避免对周边居民产生噪音和交通拥堵等负面影响。
2. 定义明确的功能区域:将公园划分为游览区、运动区、休闲区、演出区等功能区域,为不同的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方便游客选择和使用。
3. 提供多样化的活动设施:根据公园的规模和定位,配置适宜的活动设施,如步道、健身器材、运动场地、儿童游乐设施等,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兴趣爱好的人们的需求。
二、景观标准1. 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在公园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保留和修复原有的植被、水体等生态要素,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 打造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结合:在公园中融入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结合,促进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创造丰富多样、具有欣赏性和教育性的景观。
3. 考虑四季景观变化:充分考虑不同季节的景观变化,合理选择植物种类,打造春花秋叶、四季有景的森林公园,使人们在不同的季节都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三、设施标准1. 安全合理的道路系统:设计合理的道路系统,保证游客安全出行,同时避免车辆对环境的破坏,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
2. 设施的舒适性和便利性:提供舒适的休息设施,如休息亭、长椅、厕所等,方便游客休息和享受自然美景。
3. 合理配置停车场和餐饮设施:根据公园的规模和游客容量,合理配置停车场和餐饮设施,方便游客的停车和就餐需求。
四、环境保护标准1. 合理规划排水系统:合理规划公园的排水系统,避免因为地面积水导致游客不便和地下设施损坏,同时防止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 合理使用照明设施:合理使用照明设施,避免过度照明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采用节能环保的照明方式。
大连森林公园规划方案

大连森林公园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大连市位于辽宁省东南沿海,被誉为中国北方的“国际滨海旅游名城”。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宜居生态城市,我们计划规划建设一座大连森林公园。
大连森林公园将致力于保护珍稀物种,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供优质休闲空间,并成为城市绿色发展的标志性项目。
二、规划目标1. 打造绿色生态空间:通过合理规划,将大连森林公园打造成为城市绿肺,提供丰富的植物种类,增加城市的氧气供给量,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2. 保护生态环境:致力于保护和修复原有生态系统,加强对珍稀植物和动物的保护,并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保障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
3. 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规划丰富的休闲娱乐项目,例如散步道、自行车道、儿童游乐园等,满足市民多样化的休闲需求,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4. 推动科普教育与研究: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的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实验平台。
三、规划内容1. 植被景观规划:将大连森林公园规划为独立的生态系统,引入多样的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花卉等,打造不同季节都有景观可观赏的生态空间。
2. 活动场所规划:规划儿童乐园、休闲广场、运动场等丰富的活动场所,提供各类户外活动场地,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3. 交通规划:建立便捷的交通网络,包括步行、自行车道、环线观光道路等,提供不同出行方式的便捷通道,减少机动车辆对环境的污染。
4. 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公共厕所、餐饮服务网点、休息驿站等基础设施,提供便利的服务配套,为市民提供舒适的公园体验。
5. 环保设施规划:布置垃圾桶、回收设备等环保设施,提高公园的环保意识,促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
四、管理与运营1. 成立管理团队:成立大连森林公园的管理团队,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维护和安全监管,确保公园的正常运营。
2. 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公园内的安全规范,设置监控设备,加强安全巡逻,保障市民在公园内的人身财产安全。
森林公园实施方案

森林公园实施方案一、引言。
森林公园是城市中的绿色宝地,是人们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好去处。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森林公园,提升其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我们制定了森林公园实施方案。
二、整体规划。
1. 森林公园的整体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原有的植被和动物栖息地,确保公园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2. 合理规划公园内的道路、步道和休息区,保证游客的安全和便利,提升游览体验。
3. 设立生态教育区,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
4. 建设公共设施,如休息亭、卫生间、停车场等,提升公园的服务水平。
三、植被保护和修复。
1. 加强对植被的保护和管理,禁止随意砍伐树木,保护野生植物资源。
2. 积极开展植被修复工作,种植当地适宜的植物,恢复和改善公园的植被结构。
3. 加强对公园内水域的保护,保持水质清洁,保护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四、文化活动和服务设施。
1.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户外音乐会、艺术展览等,丰富公园的文化内涵,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
2. 建设儿童游乐区和运动健身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
3. 提供便利的餐饮和购物服务,为游客提供便利,增加公园的吸引力。
五、安全管理。
1. 加强公园的安全管理,设置警示标识,加强巡逻巡查,确保游客的安全。
2. 配备急救设施和人员,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游客在公园内的安全。
3. 加强对游客的安全宣传,增强游客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
1. 加强公园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垃圾,保持公园内的环境整洁。
2. 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点,推行垃圾分类处理,提倡环保理念。
3. 加强对游客的环境保护宣传,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公园的环境。
七、结语。
森林公园是城市的绿肺,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我们将按照以上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和提升公园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享受到森林公园带来的美好体验。
同时,也希望广大游客能够共同保护和爱护森林公园,共同营造一个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
实例探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原则及设计要点

实例探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原则及设计要点【摘要】森林公园作为城市中的绿色休闲空间,其景观规划和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探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原则及设计要点,旨在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在景观规划原则方面,需要注重生态保护与景观融合,强调游客体验与便捷性,同时要兼顾文化历史保护与体现。
在设计要点上,应注重景观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合理规划道路与设施,注重景观植被的选择与搭配。
还需充分考虑景观与生态的融合,提升公园的生态功能。
结合总结与展望未来,建议在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提升游客体验,弘扬文化历史,使森林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关键词】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原则、设计要点、生态保护、游客体验、文化历史、景观融合、便捷性、体现、总结、未来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森林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更是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森林公园作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规划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景观规划能够提升公园的品质,增加其吸引力,使游客更愿意前来享受其中的乐趣。
景观规划也需要兼顾生态保护、文化历史传承以及游客体验,使公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
本文旨在探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原则及设计要点,结合生态保护、游客体验和文化历史传承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森林公园的规划和设计提出合理建议。
通过对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实现生态保护与景观融合、游客体验与便捷性、文化历史保护与体现的平衡,促进城市绿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原则和设计要点。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提供有效的指导,促进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其生态价值和文化传承,同时提升游客的体验和便捷性,实现生态保护和景观融合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公园规划要点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地形、地貌特征,具有较大的面积与规模,较高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经科学的保护和适度建设,可为人们提供一系列森林游憩活动及科学文化活动的特定场所。
一、关于森林公园森林公园的构成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森林旅游资源是指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其他自然景观为依托,人文景观为陪衬的一定森林旅游环境中,具有游览价值与旅游功能,并能吸引旅游者的自然与社会、有形与无形的一切因素。
包含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
2、景观资源是指在森林公园范围内,可构成景观并具有观赏、文化、科学价值的一切资源。
内含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
3、景区是指为便于森林旅游管理和组织游览,根据风景特点与分布状况及使用功能而区划的地域空间。
4、景点是指在一定空间按照美学观点构成主题鲜明而完整的画面。
可以是能够吸引游人的独立景物,也可以是由多个景观要素组成的综合体。
二、森林公园规划的程序从实际工作的步骤来看,森林公园规划工作分为资源调查分析、编制可行性研究文件、总体规划、方案决策、管理实施规划编制五个阶段。
1.资源调查分析(1)基本情况调查1)自然地理森林公园的位置、面积、所属山系、水系及地貌范围;地质形成期及年代;区域内特殊地貌及生成原因;古地貌遗址;山体类型;平均坡度;最陡缓坡度等。
2)社会经济。
当地社会经济简况(人口、经营业主、人均收人等);森林公园(林场)经营状况(组织机构、人员结构、固定资产与林木资产、经营内容、年产值、利润等);旅游概况(已开放的景区、景点、旅游项目、人次、时间、季节、消费水平等)。
3)旅游气候资源。
温度、光照、湿度、降水、风、特殊天气气候现象。
4)植被资源。
植被(种类、区系特点、垂直分布、森林植被类型和分布特点);观赏植物(种类、范围、观赏季节及观赏特性);古树名木。
5)野生动物资源。
动物种类、栖息环境、活动规律等。
6)环境质量。
大气环境质量;地表水质量。
7)旅游基础设施。
交通(外部交通条件、内部交通条件);通信(种类、拥有量、便捷程度);供电;给排水;旅游接待设施(现有床位数、利用率、档次、服务人员素质、餐饮条件等)。
8)旅游市场。
调查森林公园300km半径内的人口、收入、旅游开支;调查各节假日游客的人数、组成、居住时间及消费水平;调查较长时间在本区内休疗养、度假的人数及其居住时间和消费水平;调查宗教朝拜的时间、人数、消费水平;调查国外游客的情况及发展可能性。
9)障碍因素。
多发性气候灾害(暴雨、山洪、冰雹、强风、沙暴等);突发性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其他(传染病、不利于森林旅游的地方风俗等)。
(2)一般林业调查1)森林资源调查。
森林资源可利用现有的二类调查数据,若二类调查年代已久,可结合景观资源调查,进行森林资源调查。
2)林特、林副产品资源调查。
(3)景观资源调查1)森林景观。
调查森林景观特征、规模,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林分、观赏特征及季节。
2)地貌景观。
悬崖,奇峰,怪石,陡壁,雪山,溶洞等。
3)水文景观。
海,湖泊,河流,瀑布,溪流,泉水等。
4)天象景观。
云海,日出,日落,雾,雾凇。
雪凇,佛光等。
5)人文景观。
名胜古迹,民间传说,宗教文化,革命圣地,民俗风情等。
2.编制可行性研究文件2)按照《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要求,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文件由可行性研究报告、图面材料和附件三部分组成。
3)(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4) 1)项目背景。
项目由来和立项依据;建设森林公园的必要性、建设性指导思想。
2)建设条件论证。
景观资源条件;旅游市场条件;自然环境条件;服务设施条件;基础设施条件。
5) 3)方案规划设想。
森林公园的性质与范围;功能分区;景区、景点建设;环境容量;保护工程;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顺序与目标。
6) 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依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5)项目评价。
经济效益评价;生态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结论。
7)(2)图面材料。
森林公园现状图;森林公园功能分区及景区景点分布图;森林公园区域环境位置图。
8)(3)附件。
森林公园野生动、植物名录;森林公园自然、人文景观照片及综述;有关声像资料;有关技术经济论证资料。
3.总体规划阶段9)总体规划阶段以已经评议审批过的可行性研究文件为依据,其编制说明书及图纸因各森林公园的范围、等级、现状基础、服务对象、游人规模、开发程度的不同而有差异。
4.方案决策阶段10)此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政府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各项专业规划方案进行专业评议,对总体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议,并做出技术鉴定报告,经修改后的总体规划文件再报有关部门审批、定案。
11) 5.管理实施规划编制阶段12)此阶段是森林公园建设及管理的规划,包括管理体制的调整和设置的建设以及人才规划,制定森林公园保护管理条例及执行细则,旅游经营方式及导游组织方案的实施,各项建设的投资落实及设计方案制定,实施规划的具体步骤、计划及措施,经营管理体制及措施的建议规划。
13)三、森林公园总体规划14)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妥善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游览、生产、服务及生活等诸多方面之间的关系。
从全局出发,统筹安排,充分合理地利用地域空间,因地制宜地满足森林公园的多种功能需求,使各功能区之间互相配合,协调发展。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1.功能分区15)根据《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及森林公园的地域特点、发展需要,可因地制宜地进行功能分区,分为三类大区、共十类小区。
(1)森林旅游区16) 1)游览区。
为游客进行游览观光、森林游憩的区域,是森林公园的核心区域。
17) 2)游乐区。
对于距城市50km之内的近郊森林公园,为弥补景观不足,吸引游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建设大型游乐及体育活动项目时,应单独划分区域。
3)狩猎区。
为狩猎场建设用地。
4)野营区。
为开展野营、露宿、野炊等活动用地。
5)休、疗养区。
主要供游客较长时间的休憩疗养、增进身心健康之用地。
6)接待服务区。
用于相对集中地建设宾馆、饭店、购物、娱乐、医疗等接待服务项目及其配套设施。
7)生态保护区。
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公园生态环境为主要功能的区域。
(2)生产经营区。
从事木材生产、林副产品等非森林旅游业的各种林业生产区域。
(3)管理生活区。
包括行政管理区、居民生活区。
2.环境容量环境容量的确定,其根本目的在于确定森林公园的合理游憩承载力,即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某一森林公园的最佳环境容量。
确定环境容量既能对风景资源提供最佳保护,又能使尽量多的游人得到最大满足。
因此,确定最佳环境容量时,必须综合比较生态环境容量、景观环境容量、社会经济环境容量及影响容量的诸多因素。
按照《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1995),森林公园环境容量的测算可采用面积法、卡口法、游路法三种。
应根据森林公园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或综合运用,具体做法参照前面介绍。
3.游客规模总体规划前,应对可行性研究提出的游客规模进行核实。
根据森林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景观吸引能力、公园改善后的旅游条件及客源市场需求程度,按年度分别预测国际与国内游客规模。
已开展森林旅游的森林公园游客规模,可在充分分析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按游人增长速度变化规律进行推算;未开展旅游的新建公园可参照条件类似的森林公园及风景区游客规模变化规律推算,也可依据与游客规模紧密相关的诸因素发展变化趋势预测公园的游客规模。
四、森林公园专项规划 1.森林公园景观系统规划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其用地多为自然的山峰、山谷、林地、水面,是在一定的自然景观资源的基础上,采用特殊的营林措施和园林艺术手法,突出优美的森林景观和自然景观。
因此,在进行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时,首要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林木植被资源,对现有林木进行合理地改造和艺术加工,使原有的天然林和人工林适应森林游憩的需求,突出其森林景观。
如果忽视这点,在森林公园中大兴土木,加入过多的人工因素,则会使森林公园丧失其自然、野趣的特征与优势。
在森林公园景观系统规划中,应注意林道及林缘、林中空地、林分季相和透景线、眺望点等几个方面的规划设计。
2.森林公园游览系统规划在森林公园内组织开展的各种游憩活动项目应与城市公园有所不同,应结合森林公园的基本景观特点开展森林野营、野餐、森林浴等在城市公园中无法开展的项目,满足城镇居民向往自然的游憩需求。
依据森林公园中游憩活动项目的不同可分为:典型性森林游憩项目,如森林野营、野餐、森林浴、林中骑马、徒步野游、自然采集、绿色夏令营、自然科普教育、钓鱼、野生动物观赏、森林风景欣赏等;一般性森林游憩项目,如划船、游泳、自行车越野、爬山、儿童游戏、安静休息等。
开展各种森林游憩活动对森林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
不适当的建设项目、不合理的游人密度会对森林游憩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在游览系统规划中必须预测出各项游憩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程度,从而在规划中采用相应的方法,在经营管理上制定不同的措施。
3.森林公园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森林公园除与主要客源地建立便捷的外部交通联系外,其内部道路交通必须满足森林旅游、护林防火、环境保护,以及森林公园职工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
在森林公园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中,应注意游览道路的选线、走向和引导作用,根据游客的游兴规律,组织游览程序,形成起、承、转、合的序列布局。
应结合森林公园的具体环境特点,开发独具情调和特色的交通工具。
森林公园内应尽量避免有地方交通公路通过。
必须通过时,应在公路两侧设置30-50m宽的防护林带。
面积大的森林公园应设有汽车道、自行车道、骑马道及游步道,按其使用性质可将森林公园内的道路分为主干道、次路、游步道三种。
一般道路应占全园面积的20/0~3%,在游人活动密集区可占50%~lO%o.(1)主干道。
是森林公园与国家或地方公路之间的连接道路以及森林公园内的环行主道。
其宽度为5~7m,纵坡不得大于9%,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30m. (2)次路。
是森林公园内通往各功能区、景区的道路。
宽度为3~5m,纵坡不得大于13%,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15m.(3)游步道。
是森林公园内通往景点、景物供游人步行游览观光的道路,应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
宽度为1~3m,纵坡宜小于18%. 4.森林公园旅游服务系统规划森林公园旅游服务系统主要包括餐饮、住宿、购物、医疗、导游标志等。
休憩、服务性建筑的位置、朝向、高度、体量等应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统一协调。
建筑高度应服从景观需要,一般以不越过林木高度为宜,休憩服务性建筑用地不应超过森林公园陆地面积的2%.宾馆、饭店,休、疗养院,游乐场等大型永久性建筑,必须建立在游览观光区的外围地带,不得破坏、影响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