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遗传实验设计及解题方法归纳(超实用)
论高中生物遗传题的解题方法

论高中生物遗传题的解题方法高中生物中,遗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也是考试中经常会出现的重点内容。
遗传作为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不仅在高考中有所涉及,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高中生物遗传题的解题方法,我们需要系统地进行学习和总结,以应对考试和增强自己的基础生物知识。
一、掌握遗传基本概念在解答遗传题目时,首先要对遗传学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和掌握。
要明白基因是DNA上的携带遗传信息的单位,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和有丝分裂中如何进行传递和复制,遗传的规律有哪些等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答遗传题目。
二、熟悉遗传的基本原理在学习遗传的过程中,要熟悉遗传的基本原理,比如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自交和异交的规律、分离和自由组合的规律等。
还要了解突变、基因互换等遗传现象的原理和影响。
这些都是解答遗传题目的基础知识,只有熟悉了这些基本原理,才能更好地解题。
三、掌握遗传规律的应用在解答遗传题目时,需要灵活运用遗传原理,将问题转化成可以计算、分析和解答的形式。
要知道怎样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计算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根据连锁遗传规律计算染色体交叉互换的概率等等。
只有掌握了遗传规律的应用,才能更好地解答题目。
四、注重实例分析和解题技巧在学习遗传的过程中,要注重实例分析,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遗传知识,培养解题技巧。
要多了解各种类型的遗传题目,如基因型的计算题、表现型的比较题、染色体交叉互换的概率计算题等等。
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更加熟练地解答遗传题目。
五、多思考和讨论,加强理解在学习遗传的过程中,要多思考和讨论,通过和同学、老师讨论遗传题目的解题方法,加强对遗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要注重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尝试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解题,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只有通过多思考和讨论,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遗传知识。
在高中生物遗传题的解题过程中,需要掌握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遗传规律的应用,注重实例分析和解题技巧,多思考和讨论,加强对遗传知识的理解。
高中生物遗传试验设计类方法总结

遗传实验设计基本类型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不难发现,关于遗传规律知识的考查是重中之重,无论分值还是考查频度都非常高,一道题目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如基本概念理解、显隐性关系判断、概率计算、基因型推导等,但主观题通常是步步深入。
一、命题角度:主要是利用文字信息、表格数据信息等方式考查学生对遗传学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此外实验设计、育种、遗传病控制等方面的应用也是热点。
二、命题形式:基本概念、原理、遗传病的有关问题都可以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而遗传规律的应用、相关性状分离的计算和遗传系谱图绘制等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与语言表述能力。
三、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一)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例1:一株高茎豌豆,如何用最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其是否属于纯合子。
例2:有一匹栗色(相对于白色为显性)公马,欲在一个繁殖季节中判断其是否属于纯合子,回答应该采用什么杂交实验的方法,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二)显、隐性的判断例3:现有自然界中获得的灰身与黑身果蝇,已知灰身与黑身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要求通过一代杂交实验判断灰身与黑身基因的显隐性。
例4:现有自然界中获得的雌雄红眼果蝇各一只与雌雄白眼果蝇各一只(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要求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红眼与白眼基因的显、隐性。
(三)确定某变异性状是否为可遗传变异基本思路:利用该性状的(多个)个体多次交配(自交或杂交)结果结论:①若后代仍有该变异性状,则为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②若后代无该变异性状,则为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例题5:正常温度条件下(25℃左右)发育的果蝇,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但即便是纯合长翅品种(VV)的果蝇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长成的成体果蝇却表现为残翅,这种现象叫“表型模拟”。
(1)这种模拟的表现性状能否遗传?为什么?(2)现有一只残翅果蝇,如何判断它是否属于纯合残翅(vv)还是“表型模拟”?请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结果分析。
高考生物遗传解题方法总结(必考点)

高考生物遗传解题方法总结(必考点)一、显隐性的判断1.概念法若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F1只表现一种亲本性状,则表现者——显,未表现者——隐2.逆推法(无中生有)(原理:显性表现者逆推不隔代,此命题为真,则逆推隔代,不是显性(是隐性)也为真)若亲本只一种表现型(甲),F1有另一种表现型(乙),则新出现的性状(乙)为隐3、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1)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为杂合体(Bb)。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为测交类型,即Bb×bb。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体,即:BB×BB或BB×Bb或 BB×bb。
(4)若研究多对相对性状时,先研究每一对相对性状,方法如上三点,然后再把它们组合起来即可。
二、自由组合分离此(9:3:3:1)的应用条件三、自由组合分离比中隐含的比例及应用双显显隐隐显双隐9 : 3 : 3 : 1纯合体: 1 : 1 : 1 : 1杂合体: 8 : 2 : 2 : 0四、自由组合表现型及比例的计算(3显:隐)2=9显显:3显隐:3隐显:1隐隐(3显:隐)n……五、自由组合基因型及比例的计算(Y+y)2(R+r)2=(YY+2Yy+yy)(RR+2Rr+rr)=YYRR+2YYRr+YYrr+2YyRR+4YyRr+2Yyrr+yyRR+2yyRr+yyrr六、隐性性状分析法原理:隐性性状与显性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性:表现型与基因型一一对应,(隐——aa),故从隐性性状分析入手,易于突破七、性状比例分析法原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实际上是在每对等位基因分离基础上的自由组合,符合乘法原则,所以,可以先计算出每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结果后,再相乘即可。
用以解决的常见问题(1)配子种类及概率(2)表现型种类及概率(3)基因型种类及概率[例1] 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
遗传题型及解法归纳高中

高中遗传题型及解法1. 引言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遗传题型的设计和解答涉及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原理,需要理清思路、掌握方法,才能正确解答问题。
本文将针对高中遗传题型及解法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遗传知识和解题技巧。
2. 常见遗传题型及解法2.1 单因素遗传问题单因素遗传是指某个性状受到一个基因的控制,常以 Mendel 的实验结果为例进行解答。
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情况:2.1.1 显性和隐性遗传例如,红花色(R)为红花色素的表现基因,白花色(r)为无色素的表现基因。
父代为红花色(Rr)和白花色(rr),求子代的花色比例。
解法:利用分离法则可知,子代中红花色与白花色的比例为3:1。
2.1.2 两个性状的遗传例如,一个双色豌豆的叶子,上面是黄色的,下面是绿色的。
黄色显性(Y),绿色隐性(y),圆形显性(R),皱纹隐性(r)。
父代为黄色圆形(YYRR)和绿色皱纹(yyrr),求子代的表现型比例。
解法:利用乘法法则可知,子代中黄色圆形、黄色皱纹、绿色圆形、绿色皱纹的比例分别为1:1:1:1。
2.2 地中海贫血的遗传问题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属于单基因受累的遗传病。
主要有以下几类类型:2.2.1 婴儿地中海贫血婴儿地中海贫血是由双脱氧核苷酸希腊型基因突变所导致的一种遗传性疾病。
父母双方均为健康人,但二者携带了地中海贫血基因,求婴儿患病的几率。
解法:利用概率计算可知,若父母均为健康人但是携带了地中海贫血基因(一个人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几率为1/4),则生育婴儿患病的几率为1/4 * 1/4 = 1/16。
2.2.2 地中海贫血的遗传方式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造成人体贫血。
根据父母的基因型,可判断其子代是否患病。
解法: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型为HbA/HbA,携带者的基因型为HbA/HbS,正常人的基因型为HbS/HbS。
论高中生物遗传题的解题方法

论高中生物遗传题的解题方法遗传题是高中生物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们容易出错的地方。
下面是一些解题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 理解基本概念在解答遗传题之前,首先需要对基本概念进行充分理解,比如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显性遗传、隐性遗传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才能正确地解答遗传题目。
2. 确定给定条件解答遗传题目时,首先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提取出给定的条件,包括父本的基因型、各种显性与隐性的等位基因、表现型比例、后代个体数量等。
明确了这些条件,才能在后续的计算中使用。
3. 应用遗传规律遗传题目一般是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进行解答,包括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复合规律。
在解题过程中,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4. 列举所有可能性有些遗传题目需要列举所有可能的基因型组合或表现型比例。
这时可以利用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进行计算。
乘法原理是指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发生的概率乘以事件B发生的概率;加法原理是指事件A或事件B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发生的概率加上事件B发生的概率。
通过运用这两条原理,可以列举出所有可能性。
5. 利用遗传图解题在解答一些复杂的遗传题目时,可以画遗传图进行分析。
遗传图是一种图形化的表示方法,能清晰地显示出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便于计算和解答。
6. 参考实例题通过解答一些代表性的遗传题目,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可以从教科书和习题集中挑选一些典型的遗传题目进行练习,逐步熟悉解题思路和步骤。
7. 反复演练遗传题目需要多次反复演练,加深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不断练习,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解答高中生物遗传题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解基本概念、确定给定条件、应用遗传规律、列举所有可能性、利用遗传图解题、参考实例题、反复演练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解题方法,才能在考试中更好地完成遗传题目。
(完整版)遗传实验设计及解题方法归纳(超实用)

遗传实验设计一、显、隐性性状判断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三、基因位置的确定四、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五、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断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判断一、显、隐性性状判断1、相同性状个体杂交:(使用条件:一个自然繁殖的种群中,显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1)实验设计:选多对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杂交(植物则自交)。
(2)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子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所选亲本性状为显性;②若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且与亲本表现型相同,则所选亲本性状为隐性。
例1、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
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
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例1;答案:(1)不能确定。
(2分)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5分)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
AA的后代均为有角。
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
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7分)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
(1分)(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
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an h 2、根据亲代与子代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直接推测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①已知亲本为纯合子: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出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②未知亲本是否纯合: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量大)→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该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例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高中生物遗传设计题的基本类型及解题方法

例析遗传设计题的基本类型及解题方法一、判断基因的位置1、判断基因在细胞质还是在细胞核对真核生物来说,既有细胞质基因,又有细胞核基因,而细胞核基因又有两个位置,分别在性(X和Y)染色体上和常染色体上,确定基因的位置是判断遗传方式的一个环节,是解答遗传题的基础。
解题方法:常采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
【例1】玉米为单性花且雌雄同株,绿茎和紫茎为一对相对性状,现以纯种绿茎和纯种紫茎为材料,设计实验探究控制绿茎和紫茎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质还是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请写出实验思路,并推测预期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解析:实验思路:将纯种绿茎和纯种紫茎玉米作为亲本,雌雄花序分别套袋,然后相互授粉进行杂交(或做一个正交、反交实验,正交:绿茎♀×紫茎♂,反交:紫茎♀×绿茎♂),获得F1种子,第二年分别种植两个杂交组合的F1种子,然后观察并记录F1植株茎的颜色。
预期结果和结论:①如果两组杂交后代的性状相同,均为绿茎或紫茎,则说明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同时也可得出这对基因的显隐性)②如果两组杂交后代的性状不同,正交后代为绿茎,反交后代为紫茎(或均和母本相同),则说明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质。
【例2】实验室有三个不同的纯种果蝇突变品系a、b、c,均由某纯种野生型果蝇突变而来。
现以这些未交配过的果蝇为材料,设计实验探究突变基因a、b、c位于细胞质还是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请写出实验思路,并推测预期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解析:实验思路:分别用突变型a、b、c和野生型果蝇做一个正交、反交实验,然后观察和记录子代果蝇的性状表现。
见下表:预期结果和结论:①如果正交和反交的子代性状相同,均为野生型或突变型,则说明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的常染色体上(同时也可得出这对基因的显隐性)②如果正交和反交的子代性状不同,正交后代为野生型,反交后代为突变型(或均和母本相同),则说明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质。
遗传题型及解法归纳高中

遗传题型及解法归纳高中遗传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研究的是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等。
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遗传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学习生物学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针对高中遗传学中的题型及解法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应对相关考试内容。
一、基因及其表现形式1.1 题型:基因的比较、分类与表现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对基因的理解、分类和表现形式的把握。
需要了解基因的不同类型和变异形式对表现形式的影响,并能够进行比较和分类。
解法:(1)了解基因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基因分为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多基因等。
(2)理解基因的表现形式和基因型、表现型的概念。
学会分析遗传表型和遗传规律。
(3)多加练习和思考,通过实验命题来提升解题能力。
1.2 题型:基因的互作关系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对基因互作关系的了解,需要掌握基因互作关系的常见类型和具体表现形式。
解法:(1)学会分析基因互作关系。
常见的基因互作关系有优势、助性和拮抗。
(2)了解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规律。
深入掌握复合型遗传的定律和表现形式。
(3)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现象。
二、遗传的分离规律和重组规律2.1 题型:孟德尔遗传规律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对孟德尔法则的理解和应用,要求了解孟德尔法则的基本特点和适用范围。
解法:(1)深入学习孟德尔法则的适用条件。
包括单倍型性、基因等位和互不影响等。
(2)学会通过遗传表型和遗传规律对基因型进行推测。
(3)掌握基本的遗传概率统计方法。
2.2 题型:连锁遗传和自由组合这类问题主要考查连锁遗传和自由组合的表现规律和计算方法,包括连锁性和迪氏定律等。
解法:(1)掌握连锁互换现象和染色体随机分离的原理。
(2)了解连锁现象对基因组合的影响,学会进行计算和推测。
(3)尤其要理解迪氏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三、基因突变和基因多态性3.1 题型:基因突变的相关问题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对基因突变的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基因突变的种类、效应和继承方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遗传实验设计一、显、隐性性状判断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三、基因位置的确定四、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 五、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断 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判断.一、显、隐性性状判断1、相同性状个体杂交:(使用条件:一个自然繁殖的种群中,显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相等)(1)实验设计:选多对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杂交(植物则自交)。
(2)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子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所选亲本性状为显性;②若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且与亲本表现型相同,则所选亲本性状为隐性。
例 1、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A 与 a 控制。
在 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 随机选出 1 头无 角公牛和 6 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 1 头小牛。
在 6 头小牛中,3 头有角, 3 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7(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 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例 1;答案:(1)不能确定。
(2 分)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 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 aa ,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 1/2,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 3 头无角小牛,3 头有角小牛。
(5 分)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 公牛的基因型为 aa,6 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 AA 和 Aa 。
AA 的后代均为有角。
Aa 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 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 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 1/2。
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 A a 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 3 头, 那么 6 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 3 头无角小牛,3 头有角小牛。
分)综合上述分析, 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
(1 分)(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
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 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 隐性。
(6 分)2、根据亲代与子代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直接推测(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①已知亲本为纯合子: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出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②未知亲本是否纯合: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量大)→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该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例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1)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_______________结合后,酶T的活性_______________,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调节乙烯响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2)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_____________(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的表现型1与野生型相同。
请结合上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1因:。
(3)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个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
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
(4)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_____________。
答案:(1)R蛋白被抑制(2)有杂合子有野生型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T,最终阻断乙烯作用途径(3)2#与野生型杂交,F中突变基因表达的R蛋白不能与乙烯结合,导致酶T持续有1活性,阻断乙烯作用途径,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其表现型与2#一致,因此突变基因为显性(4)推迟3、假设法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时,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做假设或对同一性状做两种假设。
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得出片面的结论。
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符时,则不必再做另一假设,可予以直接判断例:一批经多代种植果实均为红色的柿子椒种子被带上太空,将遨游过太空的柿子椒种子种植后,第一年收获的柿子椒均为红色,用收获的种子再种,第二年发现有数株所结柿子椒均为黄色。
根据这些条件能否确定柿子椒果色的显隐性。
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设控制果色的基因为A,a)。
例2;答案:假设红色对黄色为显性,(1分)则遨游太空的柿子椒(胚)基因型为AA(红色)。
(1分)若发生基因突变,可能结果是Aa或aa,(1分)其中aa种子种植在第一年不可能收获红色椒,所以突变结果只能是Aa。
(1分)播种上述Aa种子,第一年收获的柿子椒,果色表现为红,胚基因型有的为aa,次年种植,aa种子长成的植株均结黄色果实。
(1分)符合题意。
(1分)假设红色对黄色为隐性,(1分)则遨游太空的柿子椒(胚)基因型为aa(红色)。
(1分)若发生基因突变,可能结果是Aa或AA,(1分)不论是AA还是Aa的突变株,在第一年都不可能收获红色椒,(1分)这不符合题意。
(1分)综上所述,红色对黄色为显性(1分)。
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假设待测个体为甲(显性),乙为隐性1.测交:(动物或植物)将待测显性个体与隐性类型杂交,若后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1,则为杂合子,若后代全为显性性状,则为纯合子。
甲×乙→全甲(纯合)甲×乙→甲:乙=1:1(杂合)2.自交:(植物、尤其是两性花)将待测显性个体自交,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若后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则为杂合子。
3.杂交:(动物)待测个体甲×多个同性状个体(结果同上)4.单倍体育种:针对植物例3:某农场养了一群马,有栗色马和白色马。
已知栗色基因(B)对白色基因(b)呈完全显性。
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请你根据毛色这一性状鉴定它是杂种还是纯种。
(1)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一鉴定所需要的杂交工作,你应怎样配种?(2)杂交后代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并对每一结果作出相应的鉴定。
答案:(1)让该栗色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然后统计子代马的毛色。
(2)①如果测交后代既有栗色马又有白色马,则说明该栗色马是杂合子。
②如果测交后代都是白色马,则也说明该栗色马是杂合子。
③如果测交后代都是栗色马,则说明该栗色马一般是纯合子。
三、基因位置的确定1、判断两对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实验实验设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且纯合的雌雄个体杂交得F1,再将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F2,统计F2中性状的分离比。
( 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子代中出现 9:3:3:1 的性状分离比(或其变式),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②若子代中没有出现 9:3:3:1 的性状分离比(或其变式),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 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例 4、实验室中,现有一批未交配过的纯种长翅灰体和残翅黑檀体的果蝇。
已知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现欲 利用以上两种果蝇研究有关果蝇灰体与黑檀体性状的遗传特点。
说明:控制果蝇灰体 和黑檀体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繁殖存活) 请设计一套杂交方案,同时研究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研究果蝇灰体、黑檀体是否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作出判断。
问题二:研究控制灰体黑檀体的等位基因是否也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并作出判 断。
(1)杂交方案:(2)对问题一的推断及结论:(3)对问题二的推断及结论:答案:(1)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F,F自由交配得F112(2)如果F出现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3:1,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因此控制灰2体和黑檀体的基因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反之则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如果F出现四种性状,其性状分离比为9:3:3:1,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2律,因此控制灰体、黑檀体的这对等位基因不是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
反之则可能是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
2、判断基因位于细胞质中还是细胞核中的实验当该基因控制的性状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时可通过杂交实验来判断:①实验设计:正反交②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则该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常染色体上;B、若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表现都与母本相同,则该基因位于细胞质中;C、若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有关,则该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性染色体上3、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1)未知显隐性:①亲本组合:正反交②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则该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常染色体上;B、若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有关,则该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X染色体上。
(2)已知显隐性:①方法一:隐性的雌性×显性的雄性②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子代中的雄性个体全为隐性性状,雌性个体全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若子代中的雌雄个体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且各占1/2,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①方法二:选多组显性的雌性×显性的雄性(使用条件:已知显隐性且显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②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子代中的隐性性状只出现在雄性中,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若子代中的隐性性状同时出现在雌性与雄性中,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例5、从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等,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
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传递给后代。
(2)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的杂交方法是。
(3)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自然果蝇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种。
(4)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
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做出相应的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