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 [兼容模式]
![世界电影史 [兼容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d1cc8063b84ae45c3b358ce2.png)
影视作品赏析授课教师:李星儒教材周星编:影视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宏球著:影视艺术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参考书目潘桦等著:世界经典影片分析与读解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陈犀禾,吴小丽:影视批评:理论和实践. 上海大学出版社,朱羽君:电视画面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周黎明:好莱坞启示录复旦大学出版社,焦雄屏:法国电影新浪潮江苏教育出版社姚晓华:人一生要看的60 部电影光明日报出版社程青松编著:国外后现代电影江苏美术出版社杨辛谢孟编著:艺术赏析概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刘剑锋严蓉仙著:当代影视艺术欣赏与评论山东大学出版社孙立:影视动画视听语言海洋出版社授课教师:李星儒世界电影发展史电影诞生于1889年爱迪生和机械师狄克逊发明了在胶片两边打孔洞的牵引方法,解决了机械传动的技术问题。
这为电影的诞生奠定了物理基础。
爱迪生为自己发明的新技术起名为电影。
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电影:一门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以及还音)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及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
第一节电影艺术萌发期(1895-1907年)在电影萌芽时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摄影倾向现实主义传统与技术主义传统卢米埃尔兄弟和梅里埃分别代表了这两种传统les frères Lumière或称the brothers Lumière法国电影先驱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1894年,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放映机和摄影机的基础上,发明了手提摄影机。
这部机器既有摄影功能又有放映功能,并用其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工厂大门》。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斯大道14号咖啡馆地下室里,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以售票的方式正式向公众放映了《工厂大门》、《拆墙工人》和《火车到站》等片子。
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也标志着电影院的诞生。
世界电影史-(完整版)最新PPT课件[文字可编辑]
![世界电影史-(完整版)最新PPT课件[文字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a9eae50276a20029bc642d39.png)
-
5
马勒的“摄影枪”
-
6
三、放映术
1,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1894年,“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早期电影 显示设备,器件被放置在一个橱柜里,只能允许一个人通过小窗口观看电 影,每次可放映半分钟。发明家的爱迪生曾为电影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 对于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为这门新艺术 起了一个富有魅力、富有诗意、富有幻觉意识的名字——电影。
-
14
梅里爱作品分类:
《魔贵术妇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 《 《 《 《 《橡魔多音乔皮窟头乐治头人狂》·人》》(梅迭》((里印遮多(爱移法盖次的动)法曝魔摄)光术影)》)(变形法) 排演的新闻片 《梅茵号》 《德莱罕斯案件》 神话故事片 《小红帽》《蓝胡子》《仙女国》 《灰姑娘》 科幻探险片 《月球旅行记》 《太空旅行记》《极征服记》
-
10
2、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照相”
从路易·卢米埃尔的影片中人们了解 到,电影可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 而不是像爱迪生的“电影视镜”那样,仅仅 是一种制造动作的机器。
——(法国)乔治·萨杜尔
《水浇园丁》
《工厂的大门》
-
《火车进站》
11
第三节 乔治·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乔治·梅里爱:戏剧电影之父,罗培 ·乌坦 剧院的经理。他把许多优秀戏剧搬上了银幕,并且 把戏剧艺术的诸般法则系统地用之于电影。他指导 演员们用一种重夸张的动作、手势,不重表情的表 演来扮演无声片里的角色,用他喜欢的自然光线构 图。他把摄影机架在舞台对面的套间里,然后津律 有味、不知疲倦地拍下整部戏剧。
-
9
1、卢米埃尔兄弟与“活动电影机”
卢米埃兄弟是法国的一对兄弟,是电影和电影 放映机的发明人。兄弟俩改造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所创造的“西洋镜”,将其活动影像能够借由投影 而放大,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
(完整word版)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世界电影自1895年诞生起,迄今已有110多年。
百余年来,世界电影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世界各国电影创新运动(创作技巧、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的推动,其中最重要者依次为:1915年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在“视觉语言”上的集中突破。
192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联等国)。
1927年,电影开始有了声音,美国《爵士歌王》。
19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成就。
1930~1940年代,好莱坞类型片模式的确立,及其大制片厂制度的建构与完备;1935年,电影开始有了“色彩”,美国《浮华世家》。
1940年代中期~1950年代初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贡献。
1950年代~197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二次创新浪潮。
包括:以瑞典、法、意、日等国为主的“新浪潮”运动,以及1960~1970年代的新好莱坞和新德国电影的成就。
1990年代以来数码艺术和技术对电影创作的深刻影响等等……当然,世界电影能有今天的魅力,还要感谢那些灿若群星的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卓别林、弗拉哈迪、格里尔逊、瑞芬斯塔尔;让·雷诺阿、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柴伐梯尼;黑泽明、伯格曼、特吕弗、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法斯宾德、科波拉、斯皮尔伯格;李安等等……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世界电影史

出界电影史认识电影诞生,1895 年12 月28日.巴黎,卢火埃尔弟。
《火车进站》《工厂大门》一、探索:阶段一,从“黑箱”到“魔术幻灯”1,11世纪发现“针孔成像”原理,进而制作出“黑箱”作文天文观察的工具。
2,15到16世纪,“黑箱”流传到欧洲,欧洲人将“黑箱”不断加以改进,加上反光镜,并用玻璃透镜代替进光孔,使暗箱中的倒像成了正像。
3.17世紀,德国传教士阿塔内修斯.基歇尔在罗马发明了“魔术幻灯”。
阶段二;幻觉与“视觉暂留”1,1829 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发现了“视觉暂留”原理。
2,1832 年普拉托为证明“视觉暂留”原理发明了“幻视器”,也称为‘诡盘”3,20世纪60年代,电影理论家和教育家对“视觉暂留”现象提出开议,最后证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视觉价留”。
而是“心理认可”也被称为“心理补偿机制”二、早期电影创作传统I、写实主义--户米埃尔,1895.12.28.固定机位、单镜头、放映技巧(《拆墙》倒放),移动摄影( 普罗米奥,移动镜头的创始人)2.技术主义一梅里爱,发现剪辑,即“停机再拍”创造了世界第一个摄影棚”电影叙事的发展一、代表人物埃德温。
鲍特:大卫.格里菲斯的导师《- 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艺术上的发展--室内石景和街头空景相结合,达到时空转换《火车大劫案》1.以故事线索描述剧情2.打破现实声生活中的时间顺序,使用平行式剪辑。
3.有效使用了背景投影,并在影片中成功用了两个摇镜头。
4.确立了一个观念,电影即有商业价值的媒体。
5.造就了未来西部片中的英雄--电影明星吉尔伯特.M.安德森。
西部片的鼻祖,画面内部信息丰富,影响后世电影创作,如《公民凯恩》艺术特色: 场面段落镜头扁平。
大卫。
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P29: 技巧的革命性,内容的反动性《党同伐异》P29: 提倡和平,四个故事相互交织,讲述了由于歧视偏见而导致牺牲的故事。
艺术特色:场面段落都由若干镜头组成。
格里菲斯确立了以镜头构成电影时间结构的基本构成单位的原则。
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世界电影自1895年诞生起,迄今已有110多年。
百余年来,世界电影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世界各国电影创新运动(创作技巧、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的推动,其中最重要者依次为:1915年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在“视觉语言”上的集中突破。
192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联等国)。
1927年,电影开始有了声音,美国《爵士歌王》。
19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成就。
1930~1940年代,好莱坞类型片模式的确立,及其大制片厂制度的建构与完备;1935年,电影开始有了“色彩”,美国《浮华世家》。
1940年代中期~1950年代初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贡献。
1950年代~197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二次创新浪潮。
包括:以瑞典、法、意、日等国为主的“新浪潮”运动,以及1960~1970年代的新好莱坞和新德国电影的成就。
1990年代以来数码艺术和技术对电影创作的深刻影响等等……当然,世界电影能有今天的魅力,还要感谢那些灿若群星的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卓别林、弗拉哈迪、格里尔逊、瑞芬斯塔尔;让·雷诺阿、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柴伐梯尼;黑泽明、伯格曼、特吕弗、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法斯宾德、科波拉、斯皮尔伯格;李安等等……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世界电影史

第四章:纪录电影运动
• 美国的罗伯特· 佛拉哈迪是公认的纪录片创始人,《北 方的纳努克》是一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主动参与的影 片 。1931年佛拉哈迪拍摄的《亚兰人》是一部描写亚 兰岛上居民威寻找食物而在大海里进行的艰苦斗争, 其 主要内容是捕杀鲨鱼。1948年, 佛拉哈迪拍摄的《路易 斯· 安娜故事》是他的最后一部名作。 • 英国纪录电影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格里尔逊, 保 罗· 罗莎, 巴锡尔· 瑞特等。主要强调(1)不主张在记录 上追求诗意, 而是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 ;(2)在技术 上却极力的雕琢, 他们在画面上极尽雕琢, 例如他们在画 面构图, 镜头剪辑, 音画结合等方面上超过了主题的兴趣。 • 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主要代表作是《锡兰之歌》 ( 巴西 尔· 瑞特, 1934), 《夜邮》(巴西尔· 瑞特, 哈里· 华特, 1936), 《煤矿工人》(卡瓦尔康蒂, 1935)
第二章:默片后期(1919-1929)
• 法国电影的发展:卢米艾尔和梅里爱之后,百代公司和 高蒙公司代表了法国电影工业的产生。百代公司经历了 垂直整合和横向整合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喜 剧电影大受欢迎,如麦克斯· 林戴系列。经历第一次世 界大战,美国电影进入法国才真正的对他们的电影产生 影响。 • 从1918年到1923年,法国一些导演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 探索:印象派电影诞生。代表人物是:让· 德吕克,谢 尔曼· 杜拉克,让· 爱浦斯坦等 。“上镜头性” 是这个流 派的理论基础。印象派电影的代表作品有《西班牙的节 日》(1919)、《狂热》(1921)、《车轮》(1922)、 《忠实的心》(1923)等。
第一章:早期电影工业(1880-1919)
• 卢米埃尔兄弟是写实主义传统的创始人,拍摄了 许多影片,如《水浇园丁》等,但是他们后来专 注于电影的放映。卢米埃尔电影公司遍及世界的 放映也为他带来了大量的片源,主要以风景电影 和时事电影闻名。 • 法国乔治· 梅里爱是技术主义传统的创始人。他 的主要贡献是以其讲求摄影技巧和舞台布景,拍 摄的轻松幻想影片而闻名于世。代表作品《月球 旅行记》(土豆网) • 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分别建立摄影棚,电影工业
世界电影史

特点:侧重内心描写,试图把人的内心搬上银幕。
左岸派:居住在塞纳河左岸的一群电影作家的创作。 阿伦· 雷乃 瓦尔达 科尔皮
6.意识流电影
特征:1.剖析深入
2.内容深远
3.打破了传统的戏剧化构造。
4.反对超出电影门房一般的伦理
伯格曼《野草莓》 费里尼《八部半》
四.好莱坞类型电影
好莱坞全盛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电影创作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产 品标准化的规范,即按照不同的类型的既定要求而创作出来的影片
世界电影史
主讲人:
杨昌林
一、电影的诞生
视觉暂留理论 1894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西洋镜) 1895年 卢米埃尔兄弟 法国
《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工厂大门》 《水浇园丁》
梅里爱 法国 ——世界上第一位电影艺术家
1899年《德雷福斯案件》
1902年:《月球旅行记》、《鲁宾逊漂游记》、 《格利佛游记》。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的结束
1920-1933:20世纪20年代末,这个流派的 每位导演分别完成了四部重要的影片。1929 , 爱森斯坦前往好莱坞学习研究声音技巧。最 后的代表作有维尔托夫的《热情》(1931) 和普多夫金的《逃兵》(1933) 衰落的主要原因,不同于德国或法国因为工 业或经济的原因,而是由于远离民众的艺术 实验和政府的政治压力——社会主义现实主 义方向的新艺术政策。
把D.W.格里菲斯引进了电影界,启用他在影片《从鹰巢中救出的 人》(1907)里当演员。鲍特自1916年以后转而从事研制电影放映机 和其他电影新技术。1929年因在股票市场上遭到失败而破产。1941 年默默无闻地死去。
格里菲斯:现代电影之父
酝酿与尝试:短片时代的格里菲斯 1:让剪辑深入到场景之内 2:情感的介入与叙述的复杂化 《陶丽历险记》《姑娘和她的忠诚》《埃德加· 爱伦· 坡》
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动画片发展史20世纪初,随着电影的诞生,动画片也开始出现。
轰动一时。
但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动画片的艺术注意力也在这之后投到了其他方面,没有在动画业上继续发展。
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1906年:美国]J.S.勃拉克1906年,美国的J.S.勃拉克顿摄制了第一部拍摄在胶片上的动画电影《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Bolakedun勃拉克顿,J.S.James Stuart Blackton (1875~1941)美国早期电影导演、编剧、演员、制片人。
1875年1 月5日生于英国的设菲尔德,1941年8月13日卒于好莱坞。
赴美后曾当报社记者,并给报纸刊物画漫画,还开办过电影院。
1897年,和几个朋友创建了维太格拉夫公司,既当演员又当导演。
后因过于繁忙才请他人执导,自任艺术指导,直到1917年离开公司为止。
20年代初,去英国导演过几部影片,在华尔街股票危机中,他因破产到其他影片公司工作,直至去世。
勃拉克顿的贡献在于:①从1908年开始,陆续摄制了《真实生活的情景》系列片。
法国电影史家G.萨杜尔认为,这些现实主义的影片使美国电影艺术开始走上真正发展的道路。
他在这些影片里,第一次使用了特写与中景之间的中近景,后来法国人称之为“美国景”。
②是动画电影的创始人之一,美国最早的动画片制作人。
③较早导演了以 2本和3本为1部的喜剧片。
97acg动漫网④1915年创建了电影贸易委员会(后改称美国电影制片人和发行人协会),并任主席。
他还是美国最早的通俗电影刊物《电影杂志》的出版人和编辑。
其主要作品还有1909年拍的《拿破仑》、《华盛顿》、《恺撒》,1910年拍的《社会与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他的新速记员》,1916年拍的《和平的战斗呐喊》,1917年拍的《一个国家的光荣》等。
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埃米尔·柯尔的《幻影集》才是第一部动画片97acg动漫网法国人埃米尔·柯尔是一位重要的动画制作大师柯尔也是个著名漫画家,信奉无逻辑派(the Incoherents)哲学,相信疯狂、幻觉、梦和梦魇是艺术灵感的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兴起,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
(1)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2)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的成就.(3)改变了西方电影与美国电影之间的力量的比较,并向传统的戏剧电影挑战,创造出更为电影化的艺术作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美学革命,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在世界电影史上所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背景(1)从政治背景讲,战争的结束,对意大利人而言,不仅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而且更突出的意味着长达20年的法西斯统治时期的终结。
(2)从经济上讲,美国人的援助和政府的津贴维持了影片的创作。
(3)从文化角度讲,新现实主义的源泉:“1910年一1920年间的少数几部现实主义的影片,如吉奥内的《大盗扎·拉莫》或马尔托里奥的《迷失在黑暗中》;爱德华。
德。
菲利浦的方言戏剧和维尔加的小说。
以及那种在左拉的自然主义基础之上的,以“真实主义为模式”的文学创作的传统,这便是“形成新现实主义生活观的一个有力因素”.(4)从电影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角度讲,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各种风格、流派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新现实主义的制作者,特别是一些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们,他们推崇苏联电影,同时,又受到了诗意现实主义的影响。
他们的电影创作紧密地贴近当时的社会现实,突出普通人的银幕形象的表现,并以最为朴实无华的风格、形式,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了这一时期的最高峰。
维斯康蒂的剪辑师马里奥·赛朗德在为《沉沦》进行剪辑的过程中,给维斯康蒂写信说:我是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的影片,我称它为新现实主义的.这便是“新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第一次出现.理论先声:巴巴罗教授1943年发表在《电影》杂志上的“新现实主义”宣言中提出了四点纲领:1.清除“在意大利影片中占有很大比重的那些幼稚和公式化的老调”;2.取消“不谈人类问题和人道观点的那些荒诞可笑的和生编硬造的东西";3。
不要听腻了的故事,也不要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4。
扬弃硬说所有意大利人都为“同样崇高的感情”所鼓舞的高调.创作宣言:罗伯托·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由于这部影片的出现,根本地改变了意大利电影的创作道路和思想,人们便把罗西里尼称作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而《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则成为新现实主义的一部奠基之作.2、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罗西里尼:新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德意志零年》维斯康蒂:“新现实主义之父”《大地在波动》、《沉沦》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被誉为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最典型和最突出的代表作品。
德·桑蒂斯:《罗马11时》西柴烈·柴伐梯尼与德·西卡合作,编写了由德·西卡拍摄的《擦鞋童》(1946年);《偷自行车的人》、《米兰的奇迹》(1951年)和《温别尔托·D》等所有重要影片的剧本。
影片中大量地使用外景和非职业演员的表演,形成了一种自由、新颖的表现风格。
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新现实主义的杰作:《偷自行车的人》。
《大地在波动》外部(技术)特征:1。
完全使用真实的外景拍摄;2。
影片中的渔民选用非职业演员的真正渔民。
艺术特征:以近似纪录式的写实主义,以长镜头和变焦镜头的手段处理,以画面景深镜头的浓郁诗意,将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结合起来。
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个性化追求。
《偷自行车的人》的艺术和美学特征:(1)影片叙述语调是温和的,不动声色的,但其中蕴涵着的情感冲突却是强烈的;(2)故事虽然是简单的,但其中包含的社会含义却是极其深刻的。
(3)影片的结构以现实为依托,以一组组“平民化”的剧情推进,展现了一个普通劳动者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事。
(4)拍摄风格上不用搭制的布景,完全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拍摄;启用非职业演员;摄影机跟随着人物而运动;没有传统的所谓场面调度的运用等3、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被巴赞称为“真实电影"。
由此产生出巴赞所倡导的电影纪实美学。
新现实主义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比较:(1)新现实主义强调贫困,而不是好莱坞影片的魅力;(2)强调丑陋的贫民茅棚,而不是洁净的时髦公寓;(3)强调表现普通人、世俗无礼的人,而不是理想、完美的绅士等等。
柴伐梯尼曾为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确立了这样的定义:表现事物的真实面目,而不是表面看上去的样子;使用事实而不用虚构;描绘普通人而不是那些油头粉面的英雄,揭示每天的事件而不是例外的事件;表现人与他的真实社会关系而不是他的浪漫主义的梦幻.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形式特征:1.纪录性(纪实性):密切关注现实,并在电影作品中忠实于真实事件与人物的再现,使文学故事性消失在如同新闻报道般的叙事状态之中。
《偷自行车的人》和《罗马11时》都是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代表。
2.实景拍摄:将真实的社会环境与人物的命运在视象上紧密地结合起来。
他们的口号是:将摄影机搬到大街小巷上去,在实际空间中进行拍摄.拍摄过程中,摄影机跟随着人物在实际空间中的运动,实现了电影在空间观念上的突破,使传统的场面调度场面消失,使更为电影化的真实的空间形式得以表现出来.同时,实景拍摄也避免了隶属于舞台观念的戏剧性用光,更多地采用了自然光。
3.长镜头的运用:作为表现空间真实的手段,起到了突出影片形式与风格的独特作用.既体现了创作者忠实于自然的客观性,又使影片获得了现实真实的透明性,削弱了影片的主观性。
4.非职业演员的运用新现实主义将职业演员与非职业演员的混用,使演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种结果才“必然能够获得意大利电影的绝妙的真实性”。
5.线性而松散的结构形式大多以生活事件本身的线性发展来结构影片,很少运用倒叙、闪回等,这种朴实无华的结构形式与影片的纪实风格追求密切相关。
6。
地方方言的运用是意大利民族电影追求声音效果表现力的极为突出的一种手段。
二、战后法国电影(一)、优质电影1、特征:(1)依赖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致力于“高尚”电影的营造,特别重视编剧在影片创造中的作用。
(2)常常沉迷于浪漫主义的氛围之中,以营造身处冷漠且充满恐惧感的社会环境中的男女恋人们的爱情悲剧为能事。
(3)镜像风格上,多运用豪华的布景、特技效果、精心布置的灯光、华丽的服装等元素,来表现和强化一个个洋溢着热情与忧郁的“优雅”故事。
2、代表作品:《夜之门》(1946年)(编导:马赛尔·卡尔内,雅克·普佛瑞)《肉体的恶魔》(1947)(让·奥仁查,佩里·鲍士特编剧)雷内·克雷芒执导的《禁止的游戏》(1952)(编剧:让·奥仁查,佩里·鲍士特)《公正与命运》和《我们都是凶手》,均是导演查尔斯·司帕克和编剧安德瑞·卡叶特合作的影片。
3、对于“品质的传统”(优质电影)的认识和评价为了与美国片对抗,战后法国电影界特别重视制片价值。
讲究高预算、大明星、精致的剧本、华丽的布景、服装和陈设,构筑成一种特殊的电影质感,号称“品质的传统”,也成为观众和票房的保证。
“品质的传统"整体延续了沦陷时法国电影的古典风格,制作态度严谨,在政治、道德和艺术的理念上非常相似.但是因时代已经改变,沦陷时那些神话、寓言、梦境的逃避主义完全不被战后受美国化影响的年轻人接受了。
生活不再是梦,新的年轻人希望与现实社会接触.4、新浪潮批评“品质的传统”(优质电影)的主要方面:(1)、是编剧电影而非人的电影。
(2)、其专注于心理写实-—经常太过悲观,反教权、反布尔乔亚,而非“存在”式的浪漫的自我表达。
(3)、场面调度太雕琢(片厂布景、工整的构图、复杂的打灯、古典剪接),而非自然即兴的开放形式。
(4)、太讨好观众,仰赖类型,尤其是明星,而非靠创作者的个性.战后新老两代法国电影导演及其代表作1。
老一辈导演的复出,主要指的是1920末—1930年代初进入影坛的导演。
雷内·克莱尔:《沉默是黄金》让·雷诺阿:《河》、《法国康康舞》让·谷克多:《美女与野兽》、《奥菲斯》、《奥菲斯的遗嘱》2。
新一代独立导演(1)让·皮埃尔·梅尔埃尔:《大海的沉默》、《可怕的孩子们》(2)布莱松:《一个乡村牧师的日记》、《死囚越狱》。
(3)雅克·塔蒂:《假日》、《于洛先生的假日》.(二)、法国新浪潮电影1、“新浪潮"电影:1958年首先出现在法国的具有新的电影创作观念与电影作品的电影运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新的电影理论主张和电影批评观念的产生,即以“作者论”为主要代表的电影主张,把影片形式与风格分析和道德批判结合,强调电影应是导演的独立创作;(2)以克洛德·夏布罗尔、特吕弗、戈达尔为代表的诸多青年电影导演,第一次拍摄了自己的处女作,一大批新电影的诞生。
“作者论”作为一种创作主张,它强调导演比剧作作者更重要,是制作各个环节的总指挥,而剧本、脚本只是制作的一个环节而已。
而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它“尊崇导演的全部作品,通过系统的考察去追溯导演个人特有的主题、结构和形式的特色。
”2、新浪潮产生的思想和历史背景(1)从历史背景上看,这个新浪潮由一群新的电影青年推动,他们攻击整个50年代的“品质传统”,要求用新的观点和看法对待电影.(以反判的姿态)(2)从思想背景上看,新浪潮电影导演深受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提出“主观的现实主义”口号,反对“品质的传统”(优质电影)那种“僵化状态",强调拍摄具有导演“个人风格"的影片。
3、“新浪潮"电影运动中的导演又可以细分为两部分人:“新浪潮”与“左岸派”(1)一是团结在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周围的以弗朗索瓦·特吕弗为核心的年轻影评人,包括让-吕克·戈达尔、克洛德·夏布罗尔、爱里克·罗梅尔、雅克·里维特等。
这批人都是“法国电影图书馆"和巴赞主编的电影杂志《电影手册》的编辑和主要作者,因此人称“电影手册派",“作者电影”。
(2)二是有实践经验的专业电影工作者和小说作家,包括阿涅斯·瓦尔达、阿仑·雷乃、路易·马勒、玛格丽特·杜拉等人。
他们中的多数人寄寓于塞纳河左岸,故有“左岸派"之称,又叫“作家电影"。
这两部分人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组织。
两派的成员虽然职业背景略有不同;但他们的作品在思想内容和创作手法上有许多相同和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