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电工技术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电工学(第七版上)电工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编(最全)

电工学(第七版上)电工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编(最全)

目录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3第1.5节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1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3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1.5.4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1.5.6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第1.5.8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第1.5.11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第1.5.1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第1.6节基尔霍夫定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第1.6.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第1.7节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10第1.7.4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List of Figures1 习题1.5.1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习题1.5.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 习题1.5.8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4 习题1.5.11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5 习题1.5.1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 习题1.6.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7 习题1.7.4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2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5.1在图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和负载。

电工学—电工技术课后答案1

电工学—电工技术课后答案1
电工学—电工技术课后答案1
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P39 习题二
2-1
题2-1图题2-1等效图
解:





, ,
代入 ①
另外,戴维南等效图
回归原图 ,所以
2-2答 由并联输出功率400
所以每个R获得功率
改串联后:
2-3
题2-3等效图

2-4
题2-4 △-Y变换(一)图
题2-4 △-Y变换(二)图
题2-4 △-Y变换(三)图
解: ,闭合后,为零输入响应。

3-4
解: , ,为零状态响应。
3-5
解:本题为零状态响应。

3-6
解: ,
所以:
3-7解:
,
所以
3-8
解:

所以:
3-9 如图所示电路中,t=0时,开关S闭合,试求 时,
(1)电容电压 ;
(2)B点的电位 和A点的电位 的变化规律。假设开关闭合前电流已处于稳态。
习题3-9图
题4-11图
解:由已知有: ,则 ,

解得: ,
两表的读数均为 。
4.12 已知题4-12图所示电路中 ,电流表A的读数为2A。电压表 的读数均为200V。求参数R、L、C,并作出该电路的相量图。并写出 的瞬时值表达式。
题4-12 图
解: 同理
,整理得: , ,即
由相量图可知电流超前端电压 ,
4.13 求图4-13两图中的电流 。

所以电流表的读数约为1.43A
2-13 应用戴维南定理求图中1Ω电阻的电流。
解: 由于1 为研究对象,所以与电流源串联的2 和理想电压源并联的5 每个电阻对1 不起作用,因此电路图为(b)图

(完整版)电工学(电子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

(完整版)电工学(电子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

第14章晶体管起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发射结必须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晶体管放大作用的实质是利用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的电流分配关系实现能量转换。

2 •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其各极电流关系如下:I E I B I C (1 _)I B_ 上I cI B I B3 •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三个工作区域(1)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反映了当UCE等于某个电压时,I B和U BE之间的关系。

晶体管的输入特性也存在一个死区电压。

当发射结处于的正向偏压大于死区电压时,晶体管才会出现I B,且I B随U BE线性变化。

(2)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反映当I B为某个值时,I c随U CE变化的关系曲线。

在不同的I B下,输出特性曲线是一组曲线。

I B=0以下区域为截止区,当U CE比较小的区域为饱和区。

输出特性曲线近于水平部分为放大区。

(3)晶体管的三个区域: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此时,I c= I b , I c与I b成线性正比关系,对应于曲线簇平行等距的部分。

晶体管发射结正偏压小于开启电压,或者反偏压,集电结反偏压,晶体管处于截止工作状态,对应输出特性曲线的截止区。

此时,I B=0 , I c= I cEO。

晶体管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正向偏置,即U CE很小时,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

此时,I c 虽然很大,但I c I b。

即晶体管处于失控状态,集电极电流I c不受输入基极电流I B的控制。

14. 3典型例题例14. 1二极管电路如例14. 1图所示,试判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

设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

例14.1图解:◎图(a )电路中的二极管所加正偏压为 2V , 则输出电压 U 0 = U A — U D =2V — 0.7V=1.3V 。

◎图(b )电路中的二极管所加反偏压为-5V,小于U D ,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电路中电流为零,电阻R 上的压降为零,则输出电压U 0=-5V 。

电工学-电工技术(艾永乐)课后答案第二章

电工学-电工技术(艾永乐)课后答案第二章

电工学-电工技术(艾永乐)课后答案第二章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本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计算各种电阻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

本章基本要求1. 正确理解等效电路的概念,并利用等效变换化简电路。

2. 掌握电阻串、并联等效变换、电源的等效变换。

3. 电阻电路的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的应用。

4. 运用支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分析计算电路。

5. 运用叠加定理分析计算电路。

6. 熟练应用戴维宁定理分析计算电路。

7. 应用戴维宁定理求解电路中负载电阻获得的最大功率。

8. 学会含有受控源电路的分析计算。

9. 了解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习题解析2-1 求习题2-1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并求电流I 5。

3Ω2Ω2Ω4Ω4Ω6Ω1ΩI 5 a+-3V b 3Ω2Ω2ΩΩ6Ω1ΩI 5a+-3V解:电路可等效为题解2-1图由题解2-1图,应用串并联等效变换得5.1)6//)12(2//2//(3ab =++=R Ω由分流公式3136********=⋅+++⋅+=ab R I A 2-2 题2-2图所示的为变阻器调节分压电路。

50=L R Ω,电源电压220=U V ,中间环节是变阻器。

变阻器的规格是100Ω 3A 。

今把它平题解2-1题2-1图分为4段,在图上用a 、b 、c 、d 、e 等点标出。

试求滑动触点分别在a 、b 、c 、d 四点是,负载和变阻器所通过的电流及负载电压,并就流过变阻器的电流与其额定电流比较来说明使用时的安全问题。

+-Ud ab c e L+-U L I L解:1)a 点: 0L =U 0L =I 2.2100220ea ea ===R U I A 2) c 点:75eq =R Ω 93.275220eq ec ===R U I A 47.121ec L ==I I A 5.73L =U V3) d 点:55eq =R Ω 455220eq ed ===R U I A 4.2L =I A 6.1da =I A 120L =U V4) e 点: 2.2100220ea ea ===R U I A 4.450220L ==I A 220L =U V 2-3 试求习题2-3ab 之间的输入电阻。

电工学电工技术(艾永乐)课后答案第一章

电工学电工技术(艾永乐)课后答案第一章

1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本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定律,为掌握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章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理想电路元件、电路模型的概念;(2)正确理解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的概念,并掌握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使用;(3)计算元件或电路的功率,并判别元件或电路是吸收功率还是发出功率;(4)掌握理想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关系式;(5)掌握基尔霍夫定律(KCL 和KVL )的应用;(6)了解四种类型的受控源,理解电气器件设备的额定值。

本章习题解析1-1 试求题图1-1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ab 和U ba 。

解:(a)电压U 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已知U =10V ,故有10==U U ab V 10-=-=-=U U U ab ba V (b)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参考方向如图所示,故有5=ab U V 5-=-=ab ba U U V 1-2题图1-2所示电路中,已知各元件发出的功率分别为2501-=P W ,1252=P W ,1003-=P W 。

求各元件上的电压U 1、U 2及U 3。

题图1-1 解:解: V U W U P 50 2505 111=\-=´-= V U W U P 25 1255 222-=\=´-= V U W U P 20 1005 333-=\-=´=1-3题图1-3所示电路,求各段电路的电压U ab 及各元件的功率,并说明元件是消耗功率还是对外提供功率?消耗功率还是对外提供功率?解:解: 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及题给条件,得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及题给条件,得(a )U ab =6V , P =6×=6×2= 12W 2= 12W 消耗功率消耗功率消耗功率 (b )U ab =-8V ,P =1×=1×((-8)=-8W 提供功率提供功率提供功率 (c )U ab =-10V , P =-(-8)´(-10)=-80W 提供功率提供功率提供功率 (d )U ab =-8V , P =-(-2)´(-8)=-16W 提供功率提供功率提供功率 (e )U ab =-(-6)=6V , P =-(-1)´(-6)=-6W 提供功率提供功率提供功率 (f )U ab =-16V , P =(-2)´16=-32W 提供功率提供功率提供功率1-4 将额定电压为U 0、额定功率为P 0的电热丝(可看作线性电阻)切成32长,然后加上电压U ,问此时电热丝消耗的功率P 为多少?为多少? 解:解: 由题意可知,电热丝的原电阻为由题意可知,电热丝的原电阻为R 0=20P U+ + + - - -U 1U 2U 3 5A (a) (b) (d) (e) (f) a 6V - + b 2A a -8V - + b 1A a -10V - + b -8A (c)a -8V - +b -2A a16V - + b -2A a -6V- + b -1A 题图1-2 题图1-3 切成32长时的电阻为长时的电阻为 R =32R 0此时电热丝消耗的功率为此时电热丝消耗的功率为P =R U 2=0232R U =230202P U U =2320)(U U P0 1-5 题图1-5所示,图(a )中电容过的电流i 的波形如图(b )所示,已知V 1)0(=u ,试求t =1s 、t =3s 和t =5s 时电容电压u 。

电工技术课后答案

电工技术课后答案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1.1 在如图1.6所示各电路中。

(1)元件1消耗10W功率,求电压U ab;(2)元件2消耗W功率,求电压U ab;(3)元件3产生10W功率,求电流I;(4)元件4产生W功率,求电流I。

图1.6 习题1.1的图分析本题考查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关联性和功率,题目不难,但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错。

运用功率公式计算时,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关联时采用公式,非关联时采用公式。

此外,由于元件3产生10W功率,故W;元件4产生W功率,故W,实际上元件4吸收了10W功率。

解(1)元件1的电流与电压是关联参考方向,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得:(V)(2)元件2的电流与电压是非关联参考方向,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得:(V)(3)元件3的电流与电压是关联参考方向,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得:(A)(4)元件4的电流与电压是关联参考方向,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得:(A)1.2 求如图1.7所示各电路中各电源的功率,并指出是吸收功率还是放出功率。

图1.7 习题1.2的图分析计算电路时,应先标出各待求元件或支路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根据元件或支路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关联关系确定待求量。

一般情况下,参考方向可直接标在原电路图中,不必另画出电路图。

解标出各待求元件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1.8所示。

图1.8 习题1.2解答用图(1)如图1.8(a)所示电路中的电流为:(A)所以,10V电源的功率为:(W),故10V电源放出功率。

(2)如图1.8(b)所示电路中,3A电源的电压为:(V)所以,3A电源的功率为:(W)10V电源的功率为:(W)根据计算结果可知,3A电源放出功率,10V电源吸收功率。

(3)如图1.8(c)所示电路中的电流为:(A)所以,20V电源的功率为:(W)10V电源的功率为:(W)根据计算结果可知,20V电源放出功率,10V电源吸收功率。

1.3 在图1.9中,5个元件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今通过实验测量,得知,,,,,。

电工学(第七版上)电工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编(最全)

电工学(第七版上)电工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编(最全)

目录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3第1.5节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1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3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1.5.4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1.5.6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第1.5.8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第1.5.11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第1.5.1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第1.6节基尔霍夫定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第1.6.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第1.7节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10第1.7.4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List of Figures1 习题1.5.1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习题1.5.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 习题1.5.8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4 习题1.5.11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5 习题1.5.1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 习题1.6.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7 习题1.7.4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2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5.1在图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和负载。

电工学(第七版上)电工技术课后答案分享参考(最全)

电工学(第七版上)电工技术课后答案分享参考(最全)

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5.1在图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和负载。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

今通过实验测量得知图1: 习题1.5.1图I1 = ¡4A I2 = 6A I3 = 10AU1 = 140V U2 = ¡90V U3 = 60VU4 = ¡80V U5 = 30V1 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2 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3 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解]:2 元件1,2为电源;3,4,5为负载。

3 P1 = U1I1 = 140 £(¡4)W = ¡560WP2 = U2I2 = (¡90) £6W = ¡540WP3 = U3I3 = 60 £10W = 600WP4 = U4I1 = (¡80) £(¡4)W = 320WP5 = U5I2 = 30 £6W = 180W电源发出功率P E =P1 + P2 = 1100W负载取用功率P = P3 + P4 + P5 = 1100W两者平衡1.5.2在图2中,已知I1 = 3mA,I2 = 1mA.试确定电路元件3中的电流I3和其两端电压U3,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

校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3[解] 首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图2: 习题1.5.2图¡I1 + I2 ¡ I3 = 0¡3 + 1 ¡ I3 = 0可求得I3 = ¡2mA, I3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U3 = (30 + 10 £103 £3 £10¡3)V = 60V其次确定电源还是负载:1 从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判定:电路元件380V元件30V元件电流I3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2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1从\+"端流出,故为负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P39 习题二 2-1题2-1图题2-1等效图 解:334424144I R R I R I RR I ⋅=⋅+⎪⎪⎭⎫⎝⎛+⋅①33341445I R E I I R R I R ⋅-=⎥⎦⎤⎢⎣⎡++ ② 344443363I I I I =+⎪⎭⎫⎝⎛+,344215I I = 34815I I = ①33444621I I I I -=⎪⎭⎫⎝⎛++,345623I I -= 3410123I I -=,34506015I I -=,A 2930,302933==I I 代入 ①A 2916,293081544=⨯=⨯I I 另外,戴维南等效图A 29549296I 5==回归原图 3355I R I R E ⋅=⋅-,所以A 293042954163=⨯-=I 2-2答 由并联输出功率400w 所以每个R 获得功率RU P 2,W 1004400==)(484,2201002Ω==R R改串联后:3R 2R4R 5R3I1I5I4IE+-1R 2I 6V+ -Ω1Ω920 5IW 25422220P P 222=⨯===总消耗输出R U 2-3题2-3等效图Ω=++⨯=++⋅=313212123121112111R R R R R R ,Ω=++⨯=++⨯=13213223121123122R R R R R RΩ=++⨯=++⋅=213213123121123133R R R R R R)(913910312953125225231ab Ω=+=+=+⨯+=R2-4题2-4 △-Y 变换(一)图题2-4 △-Y 变换(二)图题2-4 △-Y 变换(三)图cb 1Ωa2题2-4 等效星型图2-5 解:2-6 用两种电源等效互换的方法,求电路中5Ω电阻上消耗的功率。

习题2-6图解:由两源互换,原图可变为下图Ω2题2-5 (c )图+-10V Ω2题2-5 (d )图acR 95 R 95 R 95 Ω2Ω2Ω3Ω2Ω3Ω210AΩ2+-20V Ω2题2-5 (b )图+-10V Ω2Ω25A题2-5 (a)图A 194215=--,所以:W 551252=⨯=⋅=R I P2-7题2-7 图 解:① II I I I I I 44.011648.0120102121=-=-=++II I I I I I 102905150102121=-=-=++I I I 15)(44021=+-,I 16450=A 8225A 16450==I 1622501501=-I所以 :A 875A 1615016225024001==-=I164500292=-I A435161401645004640164500401162==-=-⨯=I② isg iR I R E U12∑∑+∑=V2225418.0310290150414.018.01104.01168.0120=+++=++++=U 所以:A 8225414450=⨯==R U IW 31641622548225222R ≈=⨯⎪⎭⎫ ⎝⎛==R I P 2-8 试用支路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求如图所示各支路的电流。

题2-8图Ω22 Ω515V+-1A 2V++ --4V 1I①12133215050251000I I I I I I I =-=-=++ 11331)3(1015)(507502I I I I I -⨯=-==+ A 1,A 21321=-==I I I② isg iR I R E U12∑∑+∑=V 505035015050150150105010050255025==+++++=U所以:123A 215025,A 150100I U I U I =-=-==-= 2-9 用叠加原理求图中的电流I 。

题2-9 图解:由叠加原理可知原图可变为下(a )、(b )两图之和。

"'I I I +=(a)中 A 52232'-=+-=I(b)中 A 59A 3233"=⨯+=I 所以 A 511-=I2-10 用叠加原理求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压ab U 及元件ab 消耗的功率。

(电阻单位为Ω)Ω3Ω2Ω4Ω1A 3"I)(b+ ++--- 100V 25VΩ50Ω50I2I1IU25VΩ50题 2-8参考方向图Ω1 Ω2 Ω3Ω4 2V +-'I(a )题2-10图 解:由叠加原理可有:(a)图中:A16612'=+=I ,(b )图中A 5.25666"=⨯+=I 所以:A 5.3"'=+=I I I故W 5.735.321V ;2165.32ab ab =⨯==-=⨯-=R I P U2-11题图a)中,V 10,,V 12ab 4321=====U R R R R E 。

若将理想电压源去掉后,如图b ),试问此时=abU解:由叠加原理可知,b)图等于a)图减c)图,即:两电流源共同作用的响应,等于总的响应减去电压源单独作用的响应。

由已知,V10=U 而C)图中 ,V 34"=⨯=R REU所以:V 7310"'=-=-=U U U2-12 求:(1)题图中端点a 、b 处的戴维南和诺顿等效电路。

(2)如果用1Ω电流表跨接在a 、b 处,RRRR Ia bIa)U+-+-E —RRRR a b c)"U+- +-E Ω6 Ω'IΩ6"IΩ6Ω12V5Aa b IRR RR Ia b Ib)'U+- =将通过多大电流题2-12图 解:Ω=+⨯⨯=3421212ab RV 3101211022110b a ab=⨯+-⨯+=-=V V U所以,等效戴维南电路与诺顿电路如下:Ω=12R 时 A 7103411310ab=+⨯=I所以电流表的读数约为2-13 应用戴维南定理求图中1Ω电阻的电流。

解: 由于1Ω为研究对象,所以与电流源串联的2Ω和理想电压源并联的5Ω每个电阻对1Ω不起作用,因此电路图为(b )图①将1Ω电阻开路,如(c )图,V 3010104b a ab =-⨯=-=V V U②去源后,如(d )图:Ω=4ab R戴维南等效电路如(e )图A 61430=+=I Ω10V 10A(b)410V 10A- a b (c )30V + - 4Ω1Ω I(e )V 310 Ω34 ab+- .5A 2Ω34 ab等效戴维南电路等效诺顿电路4Ωab(d )2-14 试用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求图中负载L R 上的电流。

题2-14图解:由戴维南定理,等效图如下图(a ),①V 1102220ab ==U②去源 Ω=⨯=251005050ab R化简后见(b )图A 15225025110L =+=I而诺顿等效电路如图(c ):A 522502200==IA 1522522315025250=⨯=+=I I2-15解:题2-15图①当V 120,==U I②当0=U,A 3104123m I =⨯=故当),0(+∞∈R 时,R 中的I 与U 的点的轨迹为直线中在第一象限中的线段。

第三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习题三a b 50Ω 50Ω220Vab U +-(a )50Ω A 522 baI 25Ω(c )110V + - 25Ω50Ωba (b )+ -U R+12V4k Ωa )b )3-1习题3-1图解:a )图中V 150)0()0(C C ==-+u u ;A5)0(=-i ,A 1510150)0()0(1C ===++R u iA 5)(V ,50)(C =∞=∞i ub)图中A1196466//426)0()0(L L =+⨯+==-+i i ,A 1115)0(=-iV0)0(L =-u ,V1112119)42(6)0(A,119)0()0(L L =⨯+-===+++u i iA 1)(i V ,0)(L L =∞=∞u3-2 解:V 818)0()0(A,18443)0()0(C C L L =⨯===+⨯==-+-+u u i i4))0(3()0()0(2)0(L C L L ⨯-=+⨯+++++i u i u ,代入得:A1)0()0(V ,28124)13()0(L C L ==-=-⨯-⨯-=+++i i uV0)(V ,1243)(,0)()(L C C L =∞=⨯=∞=∞=∞u u i i3-3 解:V601010106)0()0(33C C =⨯⨯⨯==--+u u ,闭合后,为零输入响应。

s 01.010*******)63633(636=⨯⨯⨯=⨯⨯+⨯+==--kk kk k RC τ V 60)0()(1001C C t te eu t u --+==τ,A 012.0)100(60102)()(1001006C C t t e e dtt du Ct i ----=-⨯⨯⨯==3-4解: F C C C μ2021eq =+=,0≥t ,为零状态响应。

V 20)(S C ==∞U uuti 60V3-3题电容电压电流曲线图s 12.010********eq =⨯⨯⨯===-C R C R τV )1(20)1)(()(12.011C C t teeu t u ---=-∞=τ3-5解: 本题为零状态响应。

s 22.162.16410eq=+⨯+==R L τA 346646462.118)(L =+⨯+⨯+=∞i ,)1)(()(1L L t ei t i τ--∞=A )1(3)(21L t et i --=3-6 解:V 8885316)0(C )0(C =⨯++==-+u u ,0)(c =∞us C R 56102.91013)85854(--⨯=⨯⨯+⨯+=⋅=τ所以:t t eu 2.910)(C 58-⋅=tt t t e e e dtdu C i 4551007.12.9102.91056)(C C 13.12.94.10)2.910(81013⨯-----=-=-⨯⨯⨯=⋅=tt e e i u 441007.11007.1C 43.013.1135855⨯-⨯-≈⨯⨯=+-= 3-7解:A 32353A 56212211213)0(L )0(L ⨯-=-=+⨯+⨯+-==-+i iA 56212211213)(L =+⨯+⨯+=∞i ,S 592121132=+⨯+==Rτt tt e e i 9595)(L 4.22.1)5656(56---=--+= t tt t e e iL u 9595')(L )(L 4)95)(4.2(3--=--⨯=⋅=)()(L )(L )(L 21t t t t i i u i =++⨯所以t t t t t t t t t eee e e e e e i 9595959595959595)(6.18.126.38.12)4.22.1(232)4.22.1(21)4.22.1(---------=+-=+-=+-+--3-4题电容电压曲线图t3-8解:A 5A 1021)0(L )0(L m m i i =⨯==-+A 1510110A 53)(L m m i =⨯+=∞,s 102//111R L 3-⨯===kk τ所以:tt tt t e e e e i i i i 500105102121)(L )0(L )(L )(L 10151015)155(15)(23-⨯-⨯--∞+∞-=-=-+=-+=-3-9 如图所示电路中,t=0时,开关S 闭合,试求0≥t 时,(1)电容电压C u ;(2)B 点的电位B V 和A 点的电位A V 的变化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