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电工技术课后答案1

合集下载

电工学(电子技术)课后答案第一部分第六版_秦曾煌

电工学(电子技术)课后答案第一部分第六版_秦曾煌

第14章晶体管起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发射结必须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晶体管放大作用的实质是利用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的电流分配关系实现能量转换。

2.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其各极电流关系如下:C B I I β≈(1)E B C B I I I I β=+=+C C BB I I I I ββ∆==∆3.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三个工作区域 (1)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反映了当UCE 等于某个电压时,B I 和BE U 之间的关系。

晶体管的输入特性也存在一个死区电压。

当发射结处于的正向偏压大于死区电压时,晶体管才会出现B I ,且B I 随BE U 线性变化。

(2)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反映当B I 为某个值时,C I 随CE U 变化的关系曲线。

在不同的B I 下,输出特性曲线是一组曲线。

B I =0以下区域为截止区,当CE U 比较小的区域为饱和区。

输出特性曲线近于水平部分为放大区。

(3)晶体管的三个区域: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此时,C I =b I β,C I 与b I 成线性正比关系,对应于曲线簇平行等距的部分。

晶体管发射结正偏压小于开启电压,或者反偏压,集电结反偏压,晶体管处于截止工作状态,对应输出特性曲线的截止区。

此时,B I =0,C I =CEO I 。

晶体管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正向偏置,即CE U 很小时,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

此时,C I 虽然很大,但C I ≠b I β。

即晶体管处于失控状态,集电极电流C I 不受输入基极电流B I 的控制。

14.3 典型例题例14.1 二极管电路如例14.1图所示,试判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

设二极管导通电压D U =0.7V 。

25610VD1(a)(b)(c)(d)例14.1图解:○1图(a )电路中的二极管所加正偏压为2V ,大于DU =0.7V ,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则输出电压0U =A U —D U =2V —0.7V=1.3V 。

电工学第一章课后答案

电工学第一章课后答案

电工学第一章课后答案【篇一:技校电工学第五版第一章答案】第一章直流电路1—1 电路及基本物理量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1._电流流通的路径_为电路,由_直流电源_供电的电路称为直流电路。

2.电路一般由_电源_、_负载_、_导线_和_控制装置__四个部分组成。

3.电路最基本的作用:一是___进行电能的传输和转换__;二是_进行信息的传输和处理_。

4.电路通常有通路、开路、短路三种状态。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用符号i表示,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ua)。

6.电流方向习惯上规定以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因此,电流的方向实际上与自由电子和负离子移动的方向相反。

7.电压又称电位差,用字母u表示,国际单位是伏特(v)。

8.参考点的电位规定为零,低于参考点的电位为负值,高于参考点的电位为正值。

9.电路中某点的电位是指电路中该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电位与参考点的选择有关,电压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10.对于电源来说,既有电动势,又有端电压,电动势只存在于电源内部,其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端电压只存在于电源的外部,只有当电源开路时,电源的端电压和电源的电动势才相等。

a.通过的电量越多,电流就越大b.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就越大 c.通电时间越短,电流就越大d.通过一定电量时,所需时间越短,电流就越大 2.图1-1所示为电流的波形图,其中(c)为脉动直流电。

3.通过一个导体的电流是5a,经过4min,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c)。

a.20c.b.50cc.1200cd.2000c 4.电源电动势是衡量(c)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a.电场力b.外力c.电源力5.电路中任意两点电位的差值称为(b)。

a.电动势b.电压c.电位6.电路中任意两点的电压高,则(b)。

a.这两点的电位都高 b.这两点的电位差大 c.这两点的电位都大于零*7.在电路计算时与参考点有关的物理量是(b)。

电工学课后第1-6章习题答案

电工学课后第1-6章习题答案

2010年《电工学》习题(上)解答 第1章 电路定律及分析方法习题解答一、单项选择题1.图示电阻元件R 消耗电功率10W ,则电压U 为( A )。

A )-5V B )5V C )20VUR 题1图2.在图示的电路中,A 点的电位V A 为( C )。

A )2 V B )-4 V C ) -2 V- 2 k 7 k ΩΩ题2图3.在图示电路中,U 、I 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B )。

A )U = (I S + I )R 0 B )U = (I S -I )R 0 C )U = (I - I S )R 0R L题3图I 2题4图4.图示电路中电流I 2为( C )。

A )7AB )3AC )-3A5.理想电流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它的端电压( A )。

A )越高 B )越低 C )不能确定6.图示电路中,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应该是一个( B )。

A )2A 的理想电流源 B )2V 的理想电压源 C )不能代替,仍为原电路2 V题6图7.把图1所示的电路改为图2的电路,其负载电流I 1和I 2将( B )。

A )增大B )不变C )减小221Ω2V 2A图 1图 2+题7图8.图示电路中,供出功率的电源是( A )。

A )理想电压源 B )理想电流源C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U4VS题8图S题9图9.在图示电路中,各电阻值和U S 值均已知。

欲用支路电流法求解流过电阻R G 的电流I G ,需列出独立的电流方程数和电压方程数分别为( B )。

A )4和3 B )3和3 C )3和410.在计算线性电阻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时,用叠加原理。

在计算线性电阻电路的功率时,加原理( B )。

A )可以用 B )不可以用 C )有条件地使用11.在图示电路中,已知U S =12V ,I S =2A 。

A 、B 两点间的电压U AB 为( A )。

A )-18VB )18VC )-6VU I SS+题11图SA题12图12.在图示电路中,当开关S 闭合时A 点的电位V A ( C )。

电工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电工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在学习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时,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和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电工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答案: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即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答案: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走,而电压则分配给各个电阻。

因此,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电压则依据电阻的大小进行分配。

而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而电压则相等,电流依据电阻的大小进行分配。

3. 电阻和电功率的计算答案:电阻的计算可以使用欧姆定律,即R = U/I,其中R表示电阻,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电功率的计算可以使用P = U * I,其中P表示电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4. 电路中的电能和电荷答案:电能是指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电压和电荷的乘积来计算。

即E = U * Q,其中E表示电能,U表示电压,Q表示电荷。

5. 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答案:电感是指电路中的元件对电流变化的抵抗能力,可以通过电感和电流的乘积来计算。

即L = V * I,其中L表示电感,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电容是指电路中的元件对电压变化的响应能力,可以通过电容和电压的乘积来计算。

即C = Q / V,其中C表示电容,Q表示电荷,V表示电压。

6. 电路中的功率因数答案:功率因数是指电路中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间的比值,可以通过有功功率除以视在功率来计算。

即PF = P / S,其中PF表示功率因数,P表示有功功率,S表示视在功率。

7. 电路中的三相电答案:三相电是指电路中的三个相位电压和电流之间存在固定的相位差,可以通过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的乘积来计算功率。

即P = √3 * U * I * cosθ,其中P 表示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θ表示相位差。

电工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电工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习题1-1 指出图1-1所示电路中A 、B 、C 三点的电位。

图1-1 题 1-1 的电路解:图(a )中,电流 mA I 51226.=+=, 各点电位 V C = 0 V B = 2× = 3V V A = (2+2)× = 6V图(b )中,电流mA I 1246=+=, 各点电位 V B = 0 V A = 4×1 = 4V V C =- 2×1 = -2V|图(c )中,因S 断开,电流I = 0, 各点电位 V A = 6VV B = 6V V C = 0图(d )中,电流mA I 24212=+=, 各点电位 V A = 2×(4+2) =12V V B = 2×2 = 4V V C = 0图(e )的电路按一般电路画法如图,电流mA I 12466=++=, 各点电位 V A = E 1 = 6VV B = (-1×4)+6 = 2V ?V C = -6V1-2 图1-2所示电路元件P 产生功率为10W ,则电流I 应为多少 解:由图1-2可知电压U 和电流I 参考方向不一致,P = -10W =UI 因为U =10V, 所以电流I =-1A )图 1-2 题 1-2 的电路1-3 额定值为1W 、10Ω的电阻器,使用时通过电流的限额是多少 解:-根据功率P = I 2 R A R P I 3160101.===1-4 在图1-3所示三个电路中,已知电珠EL 的额定值都是6V 、50mA ,试问哪个电珠能正常发光图 1-3 题 1-4 的电路解:图(a )电路,恒压源输出的12V 电压加在电珠EL 两端,其值超过电珠额定值,不能正常发光。

图(b )电路电珠的电阻Ω=Ω==120120506K R .,其值与120Ω电阻相同,因此电珠EL 的电压为6V ,可以正常工作。

图(c )电路,电珠与120Ω电阻并联后,电阻为60Ω,再与120Ω电阻串联,电珠两端的电压为V 4126012060=+⨯小于额定值,电珠不能正常发光。

(完整版)电工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电工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1.1已知图中 U1=2V, U2=-8V,则U AB= ( -10V ) 。

习题1.1图1.2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是 ( 通路 )、( 断路 ) 、( 短路 ) 。

1.3有三个6Ω的电阻,若把它们串联,等效电阻是( 18 )Ω;若把它们并联,等效电阻是 ( 2 )Ω;若两个并联后再与第三个串联,等效电阻是( 9 ) Ω。

1.4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应把电流表( 串联 )在被测电路中;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时,应把电压表与被测电路 ( 并联 )。

1.5电路中任意一个闭合路径称为 ( 回路 ) ;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交点称为( 节点 ) 。

1.6电路如图所示,设U=12V、I=2A、R=6Ω,则U AB=( -24 )V。

习题1.6图1.7直流电路如图所示,R1所消耗的功率为2W,则R2的阻值应为 ( 2 )Ω。

习题1.7图1.8电路中电位的参考点发生变化后,其他各点的电位 ( 均发生变化 ) 。

1.9基尔霍夫定律包括( B )个定律。

A、1B、2C、31.10支路电流法是以( B )为求解对象。

A、节点电压B、支路电流C、电路功率1.11用一个电动势和内阻串联表示的电源称为( A )。

A、电压源B、电流源C、受控源1.12用一个电激流和内阻并联表示的电源称为( B )。

A、电压源B、电流源C、受控源1.13恒流源可以等效为恒压源( B )A、正确B、不正确1.14戴维南定理适用于( A )A、有源线性二端网络B、非线性二端网络C、任意二端网络1.15电位是指电路中某点与( B )之间的电压。

A、任意点B、参考点C、地1.16电位和电压相同之处是( C )。

A.定义相同 B.方向一致 C.单位相同 D.都与参考点有关1.17两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器串联后的等效电阻与并联后的等效电阻之比是( A )A.4:1 B.1:4 C.1:2 D.2:11.18有一段16Ω的导线,把它们对折起来作为一条导线用,其电阻是( C )。

电工技术课后答案

电工技术课后答案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1.1 在如图1.6所示各电路中。

(1)元件1消耗10W功率,求电压U ab;(2)元件2消耗W功率,求电压U ab;(3)元件3产生10W功率,求电流I;(4)元件4产生W功率,求电流I。

图1.6 习题1.1的图分析本题考查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关联性和功率,题目不难,但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错。

运用功率公式计算时,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关联时采用公式,非关联时采用公式。

此外,由于元件3产生10W功率,故W;元件4产生W功率,故W,实际上元件4吸收了10W功率。

解(1)元件1的电流与电压是关联参考方向,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得:(V)(2)元件2的电流与电压是非关联参考方向,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得:(V)(3)元件3的电流与电压是关联参考方向,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得:(A)(4)元件4的电流与电压是关联参考方向,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得:(A)1.2 求如图1.7所示各电路中各电源的功率,并指出是吸收功率还是放出功率。

图1.7 习题1.2的图分析计算电路时,应先标出各待求元件或支路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根据元件或支路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关联关系确定待求量。

一般情况下,参考方向可直接标在原电路图中,不必另画出电路图。

解标出各待求元件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1.8所示。

图1.8 习题1.2解答用图(1)如图1.8(a)所示电路中的电流为:(A)所以,10V电源的功率为:(W),故10V电源放出功率。

(2)如图1.8(b)所示电路中,3A电源的电压为:(V)所以,3A电源的功率为:(W)10V电源的功率为:(W)根据计算结果可知,3A电源放出功率,10V电源吸收功率。

(3)如图1.8(c)所示电路中的电流为:(A)所以,20V电源的功率为:(W)10V电源的功率为:(W)根据计算结果可知,20V电源放出功率,10V电源吸收功率。

1.3 在图1.9中,5个元件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今通过实验测量,得知,,,,,。

电工学电工技术(艾永乐)课后答案第一章

电工学电工技术(艾永乐)课后答案第一章

1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本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定律,为掌握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章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理想电路元件、电路模型的概念;(2)正确理解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的概念,并掌握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使用;(3)计算元件或电路的功率,并判别元件或电路是吸收功率还是发出功率;(4)掌握理想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关系式;(5)掌握基尔霍夫定律(KCL 和KVL )的应用;(6)了解四种类型的受控源,理解电气器件设备的额定值。

本章习题解析1-1 试求题图1-1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ab 和U ba 。

解:(a)电压U 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已知U =10V ,故有10==U U ab V 10-=-=-=U U U ab ba V (b)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参考方向如图所示,故有5=ab U V 5-=-=ab ba U U V 1-2题图1-2所示电路中,已知各元件发出的功率分别为2501-=P W ,1252=P W ,1003-=P W 。

求各元件上的电压U 1、U 2及U 3。

题图1-1 解:解: V U W U P 50 2505 111=\-=´-= V U W U P 25 1255 222-=\=´-= V U W U P 20 1005 333-=\-=´=1-3题图1-3所示电路,求各段电路的电压U ab 及各元件的功率,并说明元件是消耗功率还是对外提供功率?消耗功率还是对外提供功率?解:解: 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及题给条件,得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及题给条件,得(a )U ab =6V , P =6×=6×2= 12W 2= 12W 消耗功率消耗功率消耗功率 (b )U ab =-8V ,P =1×=1×((-8)=-8W 提供功率提供功率提供功率 (c )U ab =-10V , P =-(-8)´(-10)=-80W 提供功率提供功率提供功率 (d )U ab =-8V , P =-(-2)´(-8)=-16W 提供功率提供功率提供功率 (e )U ab =-(-6)=6V , P =-(-1)´(-6)=-6W 提供功率提供功率提供功率 (f )U ab =-16V , P =(-2)´16=-32W 提供功率提供功率提供功率1-4 将额定电压为U 0、额定功率为P 0的电热丝(可看作线性电阻)切成32长,然后加上电压U ,问此时电热丝消耗的功率P 为多少?为多少? 解:解: 由题意可知,电热丝的原电阻为由题意可知,电热丝的原电阻为R 0=20P U+ + + - - -U 1U 2U 3 5A (a) (b) (d) (e) (f) a 6V - + b 2A a -8V - + b 1A a -10V - + b -8A (c)a -8V - +b -2A a16V - + b -2A a -6V- + b -1A 题图1-2 题图1-3 切成32长时的电阻为长时的电阻为 R =32R 0此时电热丝消耗的功率为此时电热丝消耗的功率为P =R U 2=0232R U =230202P U U =2320)(U U P0 1-5 题图1-5所示,图(a )中电容过的电流i 的波形如图(b )所示,已知V 1)0(=u ,试求t =1s 、t =3s 和t =5s 时电容电压u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学—电工技术课后答案1
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P39 习题二
2-1
题2-1图题2-1等效图
解:





, ,
代入 ①
另外,戴维南等效图
回归原图 ,所以
2-2答 由并联输出功率400
所以每个R获得功率
改串联后:
2-3
题2-3等效图

2-4
题2-4 △-Y变换(一)图
题2-4 △-Y变换(二)图
题2-4 △-Y变换(三)图
解: ,闭合后,为零输入响应。

3-4
解: , ,为零状态响应。
3-5
解:本题为零状态响应。

3-6
解: ,
所以:
3-7解:
,
所以
3-8
解:

所以:
3-9 如图所示电路中,t=0时,开关S闭合,试求 时,
(1)电容电压 ;
(2)B点的电位 和A点的电位 的变化规律。假设开关闭合前电流已处于稳态。
习题3-9图
题4-11图
解:由已知有: ,则 ,

解得: ,
两表的读数均为 。
4.12 已知题4-12图所示电路中 ,电流表A的读数为2A。电压表 的读数均为200V。求参数R、L、C,并作出该电路的相量图。并写出 的瞬时值表达式。
题4-12 图
解: 同理
,整理得: , ,即
由相量图可知电流超前端电压 ,
4.13 求图4-13两图中的电流 。

所以电流表的读数约为1.43A
2-13 应用戴维南定理求图中1Ω电阻的电流。
解: 由于1 为研究对象,所以与电流源串联的2 和理想电压源并联的5 每个电阻对1 不起作用,因此电路图为(b)图
①将1Ω电阻开路,如(c)图,
②去源后,如(d)图:
戴维南等效电路如(e)图
2-14 试用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求图中负载 上的电流。

(2)欲使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到0.866,则
因并联上电容后,电路的总有功功率不变,
解 :
所以:
3-10
解: 时。属于零状态响应
所以: ,
时,全响应。

所以:
习题3-10曲线图
3-11
解:

,所以:
3-12
解:
所以:
3-13
解:(1) 闭合:
(2)稳态后,再闭合 ,此刻计时,

3-14
解:
3-15
解:


3-16
解: 要使 则
即: ,解得 。
3-17
解: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路
P 93习题四
题2-4 等效星型图
2-5 解:
2-6 用两种电源等效互换的方法,求电路中5Ω电阻上消耗的功率。
习题2-6图
解:由两源互换,原图可变为下图
,所以:
2-7
题2-7 图
解:①

所以 :

所以:
2-8 试用支路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求如图所示各支路的电流。
题2-8图


所以:
2-9 用叠加原理求图中的电流I。
(1) 电路的等效复数阻抗 ,电流 和电压 。
(2) 画出电压、电流相量图。
(3) 计算电路的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和视在功率 。
解:(1)
(2) 相量图
(3)
4.17 题图4-17所示的是 并联电路,输入电压 , 。求 (1)并联电路的等效复数阻抗 ;(2)各支路电流和总电流;(3) 画出电压和电流相量图;(4) 计算电路总的 、 和 。
解: 图(a)中,
图(b)中,
4.14 在图4-14中, 与 同相,试求 及 。
解:设 ,则 因为
,所以
又因 同相,故
又 , 。
相量图如下:
4.15 一个电感线圈, ,(1) 的有效值;(2)求电路的总的功率因数 及总功率P。
解:(1)设电压 则

(2) 总功率
4.16 电路如题图4-16是三个阻抗串联的电路,电源电压 ,已知 ,求
题2-14图
解:由戴维南定理,等效图如下图(a),

②去源
化简后见(b)图
而诺顿等效电路如图(c):
2-15
解:
题2-15图
①当
②当 ,
故当 时, 中的 与 的点的轨迹为直线中在第一象限中的线段。
第三章电路的暂态分析
习题三
3-1
习题3-1图
解:a)图中 ; ,
b)图中 ,

3-2解:
,代入得:
3-3
解:由叠加原理可知,b)图等于a)图减c)图,即:两电流源共同作用的响应,等于总的响应减去电压源单独作用的响应。
由已知, 而C)图中 ,
所以:
2-12 求:(1)题图中端点a、b处的戴维南和诺顿等效电路。
(2)如果用1Ω电流表跨接在a、b处,将通过多大电流?
题2-12图
解:
所以,等效戴维南电路与诺顿电路如下:
解:(1) ,
(2)设 ,则
所以
(3)相量图如下:
(4)
4.18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 , ,试求并联支路端电压 及电路的 。
解:设 ,依题意得:
(1) ,
则总阻抗
(2)总电流
并联电路端电压
功率因数
4.19今有40W的日光灯一个,使用时灯管与镇流器(可近似地把镇流器看作纯电感)串联在电压为220V,频率为50赫兹的电源上。已知灯管工作时属于纯电阻负载,灯管两端的电压等于110V,试求镇流器的感抗与电感。这时电路的功率因数是多少?若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8,问应并联多大的电容?
4.1已知 (1)试问i1与i2的相位差等于多少?(2)画出i1与i2的波形图;(3)在相位上比较i1与i2谁超前谁滞后。
解:(1)
(2)
(3)
4.3解: ,当 时, ,则
4.4
解:(1)

(2)
4.5指出下列各式的错误:
(1)
(2) ;(3) ;(4) ;
解:(1)等号不可连等;前者为瞬时表达式,后者为相量式。
解:消耗在灯管上的有功功率为 ,则
故感抗为
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8,需并联电容为:
4.20在题图中, , ,试求:(1)电流表的读数和电路的功率因数 ;(2)欲使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到0.866,则需并联多大的电容?(3)并联电容后电流表的读数又为多少?
解:(1)画相量图如下图所示,


故 同相, 滞后 ,c此时功率因数
题2-9 图
解:由叠加原理可知原图可变为下(a)、(b)两图之和。
(a)中
(b)中
所以
2-10 用叠加原理求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压 及元件ab消耗的功率。(电阻单位为Ω)
题2-10图
解:由叠加原理可有:
(a)图中: ,(b)图中
所以:

2-11 题图a)中, 。若将理想电压源去掉后,如图b),试问此时 ?
(2)I为有效值,与复数式不能连等。
(3) 为大小, 为瞬时值之比。
(4)左边表示大小,右边为复数,两者不是一回事。
4.6
解:(1) (2) , 为纯电阻时;
(3) , 为纯电容时。
4.7
解:Biblioteka 4.84.9解:4.9
解:
4.10
解: 即
解得:
4.11 已知如图所示电路中 ,电路为感性的,电流表A的读数为6A。 求电流表 的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