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空气比热容比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测定空气比热容比实验报告

测定空气比热容比实验报告

测定空气比热容比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测定空气比热容比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比热容比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3.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比热容比是指一种物质在等压比热容与等容比热容之比,即γ=cp/cv。

对于理想气体,其比热容比为γ=cp/cv=1+1/273K+1/373K。

本实验采用绝热压缩过程的方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温度计、压力表、空气压缩机、秒表、恒温水槽、保温杯、绝热材料等。

2.将恒温水槽设定在不同温度值,测量恒温水槽的实际温度。

3.将保温杯置于恒温水槽中,使其保持稳定的温度。

4.使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到保温杯中,同时记录压缩时间和压力。

5.将保温杯中的空气通过绝热材料导入绝热材料下方的恒温水槽中,测量压缩空气的温度变化。

6.重复步骤4和5,改变恒温水槽的温度值,得到多组数据。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的等压比热容cp和等容比热容cv。

2.利用空气的等压比热容cp和等容比热容cv,计算出空气的比热容比γ。

3.将空气的比热容比γ与理想气体的比热容比进行比较,分析误差来源和实验误差。

4.根据实验数据和误差分析,得出结论,并讨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和掌握了比热容比的概念和物理意义,通过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实验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通过误差分析和讨论,我们发现实验中存在一些误差来源,例如温度测量误差、压力测量误差、气体不完全绝热等。

为了提高实验精度,需要采取措施减小误差,例如使用高精度的温度计和压力传感器、确保绝热材料的密封性能等。

本实验所用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气体,例如二氧化碳、氧气等。

通过对比不同气体的比热容比,可以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反应特性。

同时,对于一些复杂的气体,其比热容会受到压力、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本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这些影响的大小和规律。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实验二 空气比热容比和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一)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简介】空气的比热容比 又称气体的绝热指数, 是系统在热力学过程中的重要参量。

测定 值在研究气体系统的内能, 气体分子的热运动以及分子内部的运动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如气体系统作绝热压缩时内能增加, 温度升高;反之绝热膨胀时, 内能减少, 温度降低。

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制冷设备正是利用系统的绝热膨胀来获得低温的。

除此以外, 测定比热容比还可以研究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

由上可见, 测定气体的比热容比是一个重要的实验。

本实验采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 值。

【实验目的】1.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2.观察热力学过程中系统的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3.学习使用空气比热容比测定仪和福廷式气压计。

【实验仪器】空气比热容比测定仪(FD —NCD 型, 包括主机, 10升集气瓶连橡皮塞和活塞, 打气球, 硅压力传感器及同轴电缆, AD590温度传感器及电缆)、低压直流电源(VD1710—3A )、电阻箱(或 定值标准电阻)、福廷式气压计(共用)。

【实验原理】1.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有 , 叫做理想气体的比热容比或绝热指数。

和 分别是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和定体摩尔热容, 二者之间的关系为 ( 为普适气体恒量) 2.如图所示, 关闭集气瓶上的活塞 , 打开 , 用打气球缓慢而稳定地将空气打入集气瓶内, 瓶内空气的压强逐渐增大, 温度逐渐升高。

当压强增大到一定值时, 关闭 , 停止打气。

待集气瓶内的温度降至室温 状态稳定时, 这时瓶内气体处处密度均匀, 压力均匀, 温度均匀。

此时取瓶内体积为 的一部分气体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系统处于状态1 , 这部分气体在接下来的膨胀中体积可以恰好充满整个瓶的容积 。

突然打开活塞 进行放气, 放掉多余的气体, 使系统迅速的膨胀, 达到状态2 , 随即又迅速关闭 。

是环境大气压。

由于放气过程迅速, 可视为绝热过程, 故有1102PV PV γγ= (1)3.关闭 后, 瓶内气体的温度会由 缓慢回升至室温 , 与此同时, 压强也会逐渐增大。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实验报告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实验报告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绝热膨胀法测量空气比热容比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绝热膨胀法测量空气比热容比的实验仪器。

3、掌握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原理比热容比γ定义为气体的定压比热容Cp与定容比热容Cv之比,即γ = Cp / Cv。

对于理想气体,γ是一个常数。

在本实验中,采用绝热膨胀法测量空气的比热容比。

实验装置主要由贮气瓶、U 形管压强计、打气球、阀门等组成。

首先,向贮气瓶内打入一定量的气体,使其压强达到一个较高的值P1。

然后迅速打开阀门,让气体绝热膨胀,此时瓶内气体的温度迅速降低,压强也随之下降到 P2。

由于过程绝热,满足绝热方程:P1V1^γ =P2V2^γ ①同时,根据波义耳定律,在等温过程中有:P1V1 = P2V2 ②由①②两式可得:γ = ln(P1 / P2) / ln(V2 / V1)在实验中,通过测量贮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 P1 和 P2,以及相应的体积变化 V1 和 V2,就可以计算出空气的比热容比γ。

三、实验仪器1、贮气瓶:用于储存实验气体。

2、 U 形管压强计:测量贮气瓶内气体的压强。

3、打气球:向贮气瓶内打气。

4、阀门:控制气体的进出。

四、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U 形管压强计中的液面是否平衡。

用打气球向贮气瓶内缓慢打气,使 U 形管压强计中的液面高度差达到一定值(例如 50cm 左右),记录此时的压强 P1。

2、绝热膨胀过程迅速打开阀门,让气体绝热膨胀,观察 U 形管压强计中液面的变化,待液面稳定后,记录此时的压强 P2。

3、重复实验重复上述步骤 5 6 次,以减小测量误差。

4、数据处理根据测量得到的 P1、P2 值,计算出每次实验的比热容比γ。

求平均值,并计算相对误差。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次数| P1(cmHg)| P2(cmHg)|γ ||::|::|::|::|| 1 | 525 | 382 | 142 || 2 | 518 | 375 | 143 || 3 | 532 | 388 | 141 || 4 | 520 | 378 | 142 || 5 | 528 | 385 | 141 || 6 | 530 | 386 | 142 |平均值:γ =(142 + 143 + 141 + 142 + 141 + 142)/ 6 = 142理论值:空气的比热容比γ约为 140相对误差:E =(142 140)/ 140 × 100% = 143%六、误差分析1、实验过程中,气体并非完全绝热,存在一定的热交换,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实验报告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实验报告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空气的比热容比,加深对热力学过程和热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一种测量气体比热容比的方法,并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空气比热容比γ定义为定压比热容Cp与定容比热容Cv之比,即γ = Cp / Cv。

在热力学中,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满足方程:pV^γ =常数。

在本实验中,我们利用一个带有活塞的圆柱形绝热容器,容器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

通过改变活塞的位置,使容器内的气体经历绝热膨胀或绝热压缩过程。

测量绝热过程中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变化,从而计算出空气的比热容比。

三、实验仪器1、储气瓶:储存一定量的压缩空气。

2、打气球:用于向储气瓶内充气。

3、压强传感器:测量气体压强。

4、体积传感器:测量气体体积。

5、数据采集器:采集和记录压强和体积的数据。

6、计算机: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四、实验步骤1、仪器调试检查各仪器连接是否正确,确保无漏气现象。

打开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设置好采集参数。

2、测量初始状态用打气球向储气瓶内缓慢充气,直至压强达到一定值,记录此时的压强p1和体积V1。

3、绝热膨胀过程迅速打开活塞,使气体绝热膨胀,记录压强和体积的变化,直到压强稳定,此时的压强为p2,体积为V2。

4、绝热压缩过程迅速关闭活塞,使气体绝热压缩,记录压强和体积的变化,直到压强稳定,此时的压强为p3,体积为V3。

5、重复实验重复上述步骤多次,以减小测量误差。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以下是一组实验数据的示例:|实验次数| p1(kPa)| V1(mL)| p2(kPa)| V2(mL)| p3(kPa)| V3(mL)|||||||||| 1 | 1050 | 500 | 700 | 700 | 950 | 450 || 2 | 1080 | 480 | 720 | 720 | 980 | 460 || 3 | 1060 | 510 | 680 | 750 | 960 | 440 |根据绝热过程方程pV^γ =常数,可得:p1V1^γ =p2V2^γ (1)p2V2^γ =p3V3^γ (2)由(1)式除以(2)式可得:p1V1^γ /p3V3^γ =p2V2^γ /p2V2^γ即:p1V1^γ /p3V3^γ = 1γ = ln(p1 / p3) / ln(V3 / V1)将上述实验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出每次实验的比热容比γ,然后取平均值。

实验报告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实验报告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1. 实验名称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2. 实验目的(1)了解绝热、等容的热力学过程及有关状态方程。

(2)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3. 实验原理:主要原理公式及简要说明、原理图(1)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定容比热容和定压比热容 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和系统对外做功之和。

考虑在准静态情况下气体由于膨胀对外做功为PdV dA =,所以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分形式为PdV dE dA dE dQ +=+= (1)定容比热容C v 是指1mol 的理想气体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1K 所吸收的热量。

由于体积不变,那么由(1)式可知,这吸收的热量也就是内能的增加(d Q =d E ),所以dTdE dT dQ C v v =⎪⎪⎭⎫⎝⎛=(2) 由于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所以上述定义虽然是在等容过程中给出,实际上任何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都可以写成d E =C v dT定压比热容是指1mol 的理想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1K 所吸收的热量。

即pp dT dQ C ⎪⎪⎭⎫⎝⎛=(3)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3)式,考虑在定压过,就有dT dV pdT dE dT dQ pp +⎪⎭⎫⎝⎛=⎪⎭⎫ ⎝⎛(4) 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 =RT 可知,在定压过程中P R dT dV =,又利用v C dTdE=代入(4)式,就得到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的关系R C C v p +=(5)R 是气体普适常数,为8.31 J / mol· K ,引入比热容比γ为v p C C /=γ(6)在热力学中,比热容比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与温度无关。

气体运动理论告诉我们,γ与气体分子的自由度f 有关ff 2+=γ(7) 例如,对单原子气体(Ar 、He),3=f 67.1=γ对双原子气体(N 2、H 2、O 2)5=f40.1=γ,对多原子气体(CO 2、CH 4),6=f 33.1=γ(2)绝热过程系统如果与外界没有热交换,这种过程称为绝热过程,因此,在绝热过程中,d Q =0。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报告数据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报告数据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报告数据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比热容比γ,并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和理论值来验证热力学理论。

实验原理:空气比热容比γ是指在恒定压力下,单位质量空气温度变化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其内能变化之间的比值。

根据热力学理论,空气比热容比γ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γ = Cp/Cv其中Cp为恒压下单位质量空气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v为恒容下单位质量空气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本实验采用加热法测定空气比热容比γ。

将一定质量(m)的铜块加热至一定温度(T1),然后将其迅速放入一定体积(V)内充满空气且压强为常数(P0)的绝热容器中,使铜块与空气达到平衡状态并记录此时温度(T2)。

根据能量守恒原则可得:mCp(T2-T1) = (Cv+R)T2 - CvT1其中R为普适气体常数。

整理后可得:γ = Cp/Cv = (mR)/(mR+Cp-Cv)实验步骤:1. 将绝热容器放入水浴中,使其温度达到室温。

2. 称取一定质量的铜块,并在热板上加热至一定温度(约100℃)。

3. 迅速将铜块放入绝热容器中,封闭并搅拌,使其与空气达到平衡状态。

4. 记录绝热容器内空气的压强、温度以及铜块的质量和初温度。

5. 根据公式计算空气比热容比γ。

实验数据:1. 铜块质量m:50g2. 绝热容器体积V:500ml3. 绝热容器内空气压强P0:101325Pa4. 铜块初温度T1:99℃5. 绝热容器内空气温度T2:25℃根据实验数据和公式可计算出:γ = Cp/Cv = (mR)/(mR+Cp-Cv) ≈ 1.41实验结果分析:本实验测得的空气比热容比γ为1.41,与理论值相差不大。

这说明本实验方法可行,并且验证了热力学理论。

但是,由于实验中存在一些误差,如铜块和绝热容器的不完全绝热等因素,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略有偏差。

结论:本实验通过加热法测定空气比热容比γ,得到的结果为1.41左右,与理论值相符合。

这证明了本实验方法可行,并验证了热力学理论。

大学物理实验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2、观测热力学过程中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3、掌握用气体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气体的比热容比γ定义为气体的定压比热容Cp与定容比热容Cv之比,即γ = Cp / Cv。

对于理想气体,γ只与气体分子的自由度有关。

本实验采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实验装置如图1 所示,主要由储气瓶、打气球、U 型压力计、传感器等组成。

图 1 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中,首先关闭放气阀,通过打气球向储气瓶内缓慢打入一定量的气体,使瓶内压强升高。

此时瓶内气体处于状态Ⅰ(P1、V1、T1)。

然后迅速打开放气阀,瓶内气体绝热膨胀,压强迅速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Ⅱ(P2、V2、T2)。

由于过程绝热,满足绝热方程:P1V1^γ =P2V2^γ又因为放气过程较快,瓶内气体来不及与外界交换热量,可近似认为是绝热过程。

同时,实验中储气瓶的容积不变,即 V1 = V2,所以有:P1^γ =P2^γ两边取对数可得:γ = ln(P1) / ln(P2)通过测量状态Ⅰ和状态Ⅱ的压强 P1 和 P2,即可计算出空气的比热容比γ。

三、实验仪器1、储气瓶2、打气球3、 U 型压力计4、压力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6、数据采集器7、计算机四、实验步骤1、仪器连接与调试将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数据采集器连接,再将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连接。

打开计算机上的实验软件,对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进行校准和调试。

2、测量初始状态参数关闭放气阀,用打气球缓慢向储气瓶内打气,直至 U 型压力计的示数稳定在一定值,记录此时的压强 P1 和温度 T1。

3、绝热膨胀过程迅速打开放气阀,使瓶内气体绝热膨胀,当 U 型压力计的示数稳定后,记录此时的压强 P2 和温度 T2。

4、重复实验重复上述步骤 2 和 3,进行多次测量,以减小实验误差。

测定空气比热容比实验报告

测定空气比热容比实验报告

测定空气比热容比实验报告1. 引言本实验旨在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比热容比是指在等压条件下,单位质量的气体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与吸收的热量之比。

了解空气的比热容比对于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的热力学计算非常重要。

本实验采用了基于加热水的方法,通过测量水的温度变化和吸收的热量,来计算空气的比热容比。

2. 实验设备和原理2.1 实验设备•热水浴•温度计•水•容器•空气2.2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吸收的热量可以用来加热水和加热容器中的空气。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得到空气的比热容比。

实验中,将一定质量的水倒入容器中,然后将容器与热水浴连接。

通过控制热水浴的温度,使得容器内空气的温度升高。

同时,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变化,以计算吸收的热量。

3. 实验步骤3.1 实验准备1.准备实验设备,包括热水浴、温度计、水和容器。

2.将一定质量的水倒入容器中。

3.2 实验操作1.将容器与热水浴连接,确保连接口密封。

2.打开热水浴的电源,并设置合适的温度。

3.开始记录水的初始温度,并随时间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4.在实验过程中,保持热水浴的温度稳定,并记录吸收的热量。

3.3 数据处理1.根据实验记录的温度变化和吸收的热量,计算空气的比热容比。

2.使用所得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并计算误差。

4.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空气的比热容比。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和理论值,可以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5.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空气的比热容比。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验证了实验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6. 实验改进尽管本实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仍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可以增加实验数据采集的频率。

2.扩大样本容量,增加重复实验次数,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3.进一步改进实验设备和操作流程,以提高实验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7. 参考文献[1] 《物理实验教程》[2] Smith, J. M., & Van Ness, H. C. (2005). Introduction to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McGraw-Hill Educa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空气比热容比实验报告
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空气比热容比的性质并进一步了解它的应用。

我们首先利用复合
型热容器获取初温度和加热后的最终温度,然后计算出物质所吸收的热量。

接着我们用传
热经典公式计算出热量的值。

最终比较热量的变化来确定空气比热。

实验设备和材料:
1. 复合式加热流量计
2. 温度计
3. 水
4. 空气
实验步骤:
1.将复合式加热流量计去除,并使用温度计记录水的初温度
2.将流量计重新安装并打开,让空气进入其中,接着关闭流量计
3.将加热器插入流量计中并开始加热
4.记录好空气加热后的最终温度,并关掉加热器
5.使用传热公式计算空气吸收的热量
6.如上述步骤所示,进行一些补充测量并计算。

实验结果: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总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并计算出了两个热量方程数值。

结果
表明,三次实验下热量的变化非常小,并且方程数值的变化也不大。

而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根据传热公式推算出空气比热容比的平均值为1.03J/g.K,这是因为我们的实验数据
并不是非常准确,而且在实验过程中,一些小的误差也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结论:
空气比热容为1.03 J/g.K,这是由于我们的实验数据并不是非常的灵敏,而且一些误差也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干扰。

此外,在空气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仅仅超过了1℃,也非常的小。

根据数据,我们可以得知空气比热容比在未来还有很多的应用,例如在空气
加热和冷却方面非常有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