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观察

1 2 方 法
对对 照组患 者进行常规护理 , 主要包 括术后巡视 、 生命体征监测 、 告知术后 注意
事项 、 术后保暖等 , 对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 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 , 具体如下 。 1 ) 病情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在术后密切观察患 者的呼吸 、 脉搏 、 心率 、 血压 、 血 氧饱和度 、 肤色变化 、 出血量等 , 一旦发现任何异 常情况 , 应该及时反映给主治医生 , 2 ) 在患者满意度方面, 观察组有 2 5 例非常满意患者 , 】 5例满 意患者 , 总体满意 0 0 o o %; 对照组患者有 1 8例非常满意患者, l 6 例满意患者 , 6例不满 意患者, 并 采 取相 应 的处 理 措 施 。 另外 , 严格 按 照 医嘱 进 行 用药 , 必 要 时 可 以 进行 输 血 支 持 , 度为 1 5 . 0 0 %, 观察组 明显 高于对 照组 , 两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 意义 ( P< 0 为 了准确判断患者的出血程度 , 护理人员应该及时 观察并且记 录患者 的出血量 、 血 总体满意度为 8 液性质 、 血液颜色等 。
1 1 一 般 资 料
护理也至关重要。本 文就我 院 8 O 例 患者 为研 究对象 , 对 比分 析综合护 理与常规 护 料 采 用检 验 , 以 P<0 . 0 5为 差 异 具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1 ) 观察组 4 0例 患 者 在 进 行 了 综合 护 理 后 痊 愈 了 1 9例 , 占所 有 患 者 的 4 7 5 0 %,
2 结 果
作为剖宫产术后常见症状, 阴道不规则出血对于孕产 妇的影响较 大 , 严重 者甚
至威胁其生命 安全。对 于此类患者 , 除了进行及时有效 的治疗外 , 科学 积极的术 后 理在术后控制出血情况 和患者满 意度方面 的差异 ,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 如下 :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护理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护理威海市立医院 264200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日益成为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传统的外科手术存在切口大、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术后康复时间长等缺点。
近年来应用微创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技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国内外大量应用,它具有创伤小、安全、术中出血少、对椎旁软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更快等特点[1]。
我科从2014 年 6 月至2015 年10月期间行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患者90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因L3~S1节段椎间盘突出患者90例,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21~62岁,均有腰部及下肢疼痛或麻木不适症状,术前均经腰椎正侧位X线,动力位X线,CT及MRI明确诊断。
1.2手术方法患者均取俯卧位,在透视下确定病变椎间隙,定位穿刺点。
碘海醇与亚甲蓝混合液行椎间盘造影并复制症状,之后插入导针,逐级套管扩张后使用椎间孔镜摘除突出的染色髓核。
1.3疗效评价标准治疗效果的评估按照改良的MacNab标准3评定:优:症状完全消失,体征消失,活动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恢复正常;良:症状明显缓解,偶尔加重,体征大部分消失或减轻,活动基本复正常,恢复原工作学习,有时仍不适;差:症状减轻后不久又恢复原有疼痛,需常用止痛药,体征大部分如前,活动与治疗前基本一样或只恢复到正常的1/2,难以胜任原工作,自理受限;无效:症状体征如治疗前或加重,生活不能自理。
1.4结果术后回访1个月,90例患者中优67例,良22例,差1例,有效率100%,优良率为98.9%。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大致原理、应用范围、优缺点及术后恢复等情况,让患者对手术有一定的认识,减轻焦虑恐惧心理。
2.1.2心理护理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是近年开展的新技术,虽是微创手术,且技术已比较成熟,但患者可能会因对此项技术认识不足而存在恐惧心理。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室护理策略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室护理策略发布时间:2022-09-29T03:41:48.279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1期作者:刘艳玲[导读] 目的:探究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室护理策略。
刘艳玲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人民医院云南曲靖 655800【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室护理策略。
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至我院收治的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患者,共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
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疼痛情况。
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疼痛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情况,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室护理前言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是由于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加上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椎间盘纤维遭受破坏,髓核组织从损害部位突出于椎管内,造成相邻的脊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产生腰部的疼痛[1]。
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干预具有优良的疗效,同时高质量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恢复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至我院收治的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患者,共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室护理策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至我院收治的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患者,共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1 临床 资料
本组 6 0例 , 男3 6例 , 女2 4例 ; 年龄 2 7~5 8岁 , 中
位数 3 9岁 ; 均为初 次采用 经 皮椎 问孔 镜下 髓核 摘 除术 治疗 的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患 者 , 其中 L , ~ 椎 问盘 突 出 4
发现患者 尿 液为淡 蓝色 , 嘱其多 饮水 , 无 需特 殊处
理 。密 切 观察 患 者 双 下 肢 运 动 、 感觉情况 , I J 3 髓 核 切 除后 , 仔细 观察 患侧 大腿 内侧感 觉及 股 四头 肌肌 力恢 复 情况 ; L 髓 核 切 除后 , 仔 细 观 察 患 侧 小 腿 及
2 . 1 . 1 心理 护 理
耐心与患者交 流, 了解 其 心 理 状
以 防止术 后神 经根 黏 连 ; 每 天训 练 5— 6次 , 每 次 5—
1 0 ai r n 。术后 第 2天 开始 行腰 背肌 训 练 , 每 天训 练 4
~
态; 用 通俗 易懂 的语 言 向患 者 讲 解 手术 的 注 意 事 项 、 重要 性 及其 预 后 , 向其 介 绍 成 功 的案 例 , 使 其 消 除 紧 张、 焦虑、 恐惧等心理 , 以正 确 的态 度 对 待 手 术 , 树 立 起 战胜 疾 病 的 信 心 ; 介 绍 术 后 护 理 要 点 及 注 意 事 项, 使 其积 极配 合 治疗 。 2 . 1 . 2 体 位训 练 术前 协 助 患者 进 行 手术 体 位 耐受 训练 , 训 练 时 间 1— 2 h ; 体 位训 练 前 先 向患 者 讲解 动 作要点 , 再 演示 动作 步骤 , 使 其 更 直 观 地 了解 训 练 的 要 点 及注 意事 项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摘要目的了解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要点。
方法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并进行护理。
根据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 d~3个月内的疼痛程度,并调查患者满意度。
结果20例患者7 d疼痛明显改善,3个月后复查完全康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非常满意。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出院时及出院后回访满意率为100%。
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能够减轻患者因手术造成的大创伤,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同时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程度降低,而且与传统开窗手术相比不受卧床限制,可以早期下床活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前术后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1]。
本科2014年10月~2015年6月对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展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科2014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39.6岁;临床症状就诊病程在7 d的2例,病程最长10例,患者主诉腰痛4例;腰痛伴一侧腿痛16例;入院后查体16例患者皮肤感觉减退,18例患者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经X线、CT和MRI影像学诊断明确。
1. 2 手术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腹部悬空,体表定位后局部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在C型臂X线透视下置入导针,使导针针尖位于突出椎间盘部位,插入导丝至椎间盘固定,定位穿刺点,在穿刺点切开皮肤切口约8 m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置入扩张管,逐级扩张后插入套管,透视确认套管位置良好向椎管内注入3 ml亚甲蓝。
沿套管置入椎间孔镜,连接光源及冲洗装置,见椎间盘后方突出,髓核组织染兰,神经根充血水肿,以髓核钳彻底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减压彻底后见硬膜囊及神经根拨动正常,冲洗术野,彻底止血,缝合切口。
经皮后外侧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经皮后外侧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摘要:目的关于经皮后外侧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患者所配合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析。
方法本文的病例为2019年3月到2020年2月来我院经皮后外侧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配合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康复有效率占96.97%,明显比对照组的66.67%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患者,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占21.21%,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SAS、SDS、VAS、SF-36等评分都明显比对照组更好,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采用经皮后外侧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患者围手术期配合优质护理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康复的效果,降低并发症对机体产生的影响,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疼痛,提升生活质量,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手段。
关键词:经皮后外侧;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种病症,最近这几年这种病症开始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患者发病之后表现出髓核组织突出,对患者的神经根产生严重的压迫,最终使患者出现剧烈的疼痛[1]。
该病症会使患者生活质量日趋下降,所以临床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干预。
椎间孔微创治疗手术能有效实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可以直接的将患者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摘除,并对患者的椎间盘增生骨质进行清除,治疗的时候创伤小,操作简单,并且不会对脊柱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得到了临床的广泛推荐和认可。
本文主要分析在通过经皮后外侧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患者当中配合为手术期优质护理的效果,详情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项目所有的调查对象入组起止时间为:2019年3月到2020年2月,选择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按照入院挂号尾数的奇偶数随机分为二组,奇数为观察组(33例),偶数为对照组(33例)。
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护理课件

疼痛控制措施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评估结果, 采取适当的疼痛控制措施,如药物 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疼痛记录
记录患者的疼痛情况,包括疼痛出 现的时间、程度、处理方法及效果 等,以便于观察病情变化和调整护 理计划。
功能锻炼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活动,如翻身、抬腿等,以促进 血液循环和恢复肌肉力量。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关节活动 、肌肉训练、步态训练等,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康复指导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康复训练的方法、注意事项和预期效果,鼓励 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05
出院指导
出院后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逐渐恢复日常活动。
损伤小。
恢复快
手术后患者恢复较快, 一般术后几天即可出院
。
并发症少
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 并发症相对较少。
复发率低
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 能够解除神经压迫,降
低复发率。
02
术前准备
心理护理
评估患者对手术的恐 惧和焦虑程度,针对 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心 态,树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 绍手术的原理、过程 及预后,减轻其心理 压力。
锻炼等。
03
术中护理
患者体位
患者应保持俯卧位,头部偏向一侧,以便于手术操作和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压迫。 手术床应保持中位,使腰椎处于生理前凸位,以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患者的双上肢应自然放置于身体两侧,避免过度伸展或弯曲。
术中观察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 、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
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技术要点(全文)

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技术要点(全文)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的主要疾病之一,经皮侧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被认为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一项微创手术技术,大量的临床报道和文献表明该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然而,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仍有一系列的临床并发症,因此我们对其并发症及其预防策略进行如下归纳总结。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椎间孔入路经皮侧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percutaneou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discectomy)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地技术之一[1,2];在尽量保留腰椎后路组织结构的同时,能获得与开放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随着器械及技术的改进,由最初的YESS氏技术通过处理间盘内髓核的“inside-outside”间接减压到摘除脱出髓核(outside-inside)的TESSYS技术直接减压理念的转变[3],从而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组织,避免了因医源性干预而引起的间盘退变和不稳。
随着PTED逐步开展,各种各样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时有发生。
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对PTED的并发症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减少并发症的技术要点,从而提高该手术的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神经感觉异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4],包括椎间孔区域出行神经根、背根神经节及分叉神经的相关刺激或损伤。
该类并发症主要由术中穿刺及置管过程中刺激神经所引起,可引起疼痛、严重时可影响手术操作甚至终止手术;与开放手术神经损伤不同的是PTED术后的神经感觉异常是该技术的特殊并发症[5],穿刺针偏离轨道、扩张管及套管置入时刺激、局部压力增高、椎间孔发育异常及神经根变异均可导致;严重时亦可导致硬膜囊损伤,原因有二:一是手术器械的机械性牵拉或盲目钳夹等粗暴操作;二是射频刀头所导致的热损伤。
术中硬膜损伤未及时发现或处理,其术后神经后遗症会逐步发展,造成不良的术后治疗效果[6];术后出现下肢痹痛可复查腰椎MRI了解有无髓核遗漏,使用激素、营养神经类药物及理疗针对性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是指将工作套管及椎间孔内镜通过患者椎间孔进入椎管,在内镜直视下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消除由于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
是同类手术中对患者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
【护理常规】
1.术前
(1)心理护理:讲解该手术的优点、目的及手术经过和术后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顾虑,避免情绪紧张。
(2)卧硬板床:卧床休息可减轻负重和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
(3)有效镇痛:因疼痛影响入睡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缓解疼痛,保证充足睡眠。
(4)完善CT、MRI等检查及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等常规化验。
(5)疼痛评估:评估患者疼痛部位、程度,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疼痛评分。
(6)术前准备:①皮肤准备,清洁切口处皮肤;②根据医嘱做抗生素皮试;③练习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④备好腰围。
(7)手术日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情况,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眼镜、首饰等附属物品,贵重物
品交其家属保管,不化妆,去手术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
按手术需要将病历、术中用药、X线片等带入手术室,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交接。
2.术后
(1)术后体位:术后3d卧床休息,可适当床上翻身,活动四肢,避免坐起及下床活动。
(2)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至平稳,观察患者疼痛情况,有无肢体麻木等情况。
(3)伤口护理: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保持敷料干燥,如敷料污染及时换药。
(4)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尽量避免奶制品、豆制品,防止产气引起腹胀,不吃生冷食品,防止引起腹痛腹泻。
(5)活动指导:术后3d后可适当下床活动,活动量应循序渐进,下床前戴好腰围。
(6)心理护理:护士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讲解相关知识,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应心理支持。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术前患者应平卧硬板床,术后3d内注意卧床休息,3d后可适当下床活动,活动量应循序渐进,下床前戴好腰围。
1个月后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以锻炼腰背肌。
2.饮食指导进食高营养、易消化,富含纤维素饮食;注意保持排便通畅,防止便秘。
3.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服药。
神经受损的患者须长期服用神经营养药。
4.心理指导患者因疼痛及对手术的不理解易产生恐惧心理,责任护士要多与其交谈,介绍微创手术的优点,树立其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心。
5.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出院后须佩戴腰围1~3个月,避免长站久坐,以卧床休息为主。
避免提拉重物,避免劳累,适量活动,以不劳累为原则。
6.复诊须知出院后15d 复诊,不适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