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介入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切除术

合集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骨科杂志 2〇17Feb ;2〇(l )•17 •doi : 10. 3969/j. issn. 1008-0287. 2017. 01.008•临床论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 突出症何海潮,张永进,杜英勋,吕晓强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 E L D )治疗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P E L D 治疗15例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比较术前及术后3 d 、l 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 A S 评分及腰椎J 0A 评分、0DI 。

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 评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

术中未发生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

术后V A S 评分、腰椎J 0A 评分、0D I 均较术前明 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〇.〇1)。

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 评分评价: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 率13/15。

结论P E L D 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症患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图分类号:R 681.5 ;R 687.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0287(2017)01 -0017 - 03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for treatment of lumbar huge disc herniation in young patients HE Hai-chao ,ZHANG Yong -jin,D U Ying -%un,LU Xiao-qiang ( Section X I , Deptof Orthopaedics ,Dong-yang Peoplefs Hospital ,Dongyang,Zhejiang 322100,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 for treatment of lumbar huge disc herniation in young patients. Methods Fifteen young patients with lumbar hugedisc herniation were treated by PELD. The VAS, lumbar JOA score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3 days, 1 month, 3 months and at the time of the last follow-up. Modified MacNab score was counted for evaluating clinical outcomes at the last follow-up. Results Fifteen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12 months.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nd spinal cord injury did not occur. The postoperative VAS lumbar JOA score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ve,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 01). The last modified MacNab follow-up rating : 8 cases were rated as excellent,5 cases were good,2 cases were fair,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13/15. Conclusions PELD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for youth patients with lumbar huge disc herniation which are failure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Key words :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 the youth ; lumbar disc herniation排除标准:腰椎管狭窄症者;腰椎不稳和滑脱者;腰 椎感染、肿瘤、畸形者。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

方法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9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小切口髓核切除术,实验组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 评分)高,且总有效率(84.62%)显著高于对照组(61.5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较小、恢复时间短且总有效率高的特点,该手术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开放性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是对神经根进行解压,并对突出椎间盘髓核进行解除。

采用开放性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但是也具有一些难以突破的局限性。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改变,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的上升,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刻不容缓。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目前已在临床获得逐步推广,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在2014年3月~2015年6月来本院就医的患者中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9例。

经CT或MRI检查,全部患者均已确诊且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 2 治疗方法1. 2. 1 实验组方法实验组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俯卧,进行常规消毒及局部麻醉后,在椎间孔镜下操作。

不同类型腰椎键盘突出的患者要选取不同部位进行穿刺,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棘突中线旁 2 cm处经皮穿刺;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棘突中线旁10 cm 处经皮穿刺;在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棘突中线旁12 cm处经皮穿刺。

简述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

简述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

简述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发表时间:2016-06-15T14:37:04.02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5期作者:刘建宝赵秀君[导读]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传统开放手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切除术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三种。

刘建宝赵秀君河北省辛集市中医院骨科 052360 摘要:目的:整理我院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法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两种手术方法在腰间盘突出症方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患者,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和手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VAS评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椎板开窗髓核在摘除术均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法的治疗创口小、恢复快,治疗效果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法;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疗效比较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传统开放手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切除术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三种,其中传统开放手术由于手术创口大,手术效果不佳逐渐淘汰,目前以经皮椎间孔镜髓核切除术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较为常用[1]。

本文对所选10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0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患者。

其中研究组中男26例,女28例。

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68.27±5.66)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26例。

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68.28±5.64)岁。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3 结 果
手术 时 间 1 ~2 h , 中位 数 1 . 5 h 。住 院 时 间 3~ 7 d , 中位数 5 d 。术后下床 时间 6~ 4 8 h , 中位 数 2 7 h 。 所有患 者均获 随 访 , 随访 时 间 5— 7个 月 , 中位 数 6个 月 。均 未 出现切 口感 染 、 神经 损 伤 等并 发 症 。J O A评 分术前 为 ( 1 . 6 2±0 . 4 2 ) 分, 术后 为( 9 . 1 5- 4 - 0 . 3 3 ) 分。
要 目的 : 探讨经皮椎 间孔镜 下髓核 摘除术治疗青 少年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的临床 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 2 0 0 8年 1 1月至 2 0 1 3年
1月, 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治疗青少年腰椎 间盘突 出症 患者 3 1例 , 男1 7例 , 女1 4例。年龄 1 4— 2 0岁, 中位数 1 8岁。 均 为经非手术疗法治疗 3个 月无效 的患者 。病 变累及 者 5例 、 L 4 5 者1 9例 、 kS 。 者 7例 。腰椎 间盘 突 出P i f r r m a n n分级 , Ⅲ级
水量 , 防止发生便秘 。术后 3~ 6周避免进行腰部负
重活 动 , 腰 部禁 止 采 用 物 理 疗 法 治 疗 , 注 意 适 度 进 行
腰背 肌功 能锻 炼 。
L D H患者。病变累及节段 : L 5例 , L 一 l 9 例, L s 7 例 。扭伤者 7 例, 重物压伤者 5 例, 运动伤者 4例 , 长 期负重者 1 例, 体质量指数 ≥2 4者 l 4例。腰椎 间盘
n e o u s e n d o s c o p i c l u mb a r d i s c e c t o m y , P E L D) 治 疗 青 少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3卷第31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腿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

其是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由非正常应力及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而引起,使窦椎神经、神经根或脊髓受刺激或压迫。

腰腿疼痛是比较常见的表现,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不管是在方法上,还是治疗效果上,一直是骨科以及疼痛专科医生特别关注的问题。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其实就是在椎管内直接置入工作套管,通过内镜直视,切除病变的髓核组织,使受压的神经根减压。

这样不会使脊柱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遭到破坏,同时对组织的损伤也特别小,具有显著疗效。

2017年2-7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疗效进行了探究,具体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2-7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19~76岁。

所有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均是L 4~5或L 5~S 1脱出型。

以单发病变居多。

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根性疼痛等是患者的主要症状,腿疼比腰疼严重。

对患者进行检查,发现存在腰椎旁深压痛、感觉减退出现在足背外侧或小腿外侧13例,趾背伸肌力减弱5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例。

对所有的患者进行3个月的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1]。

手术方法:①术前准备:术前对影像学资料进行反复的阅读,确定椎间孔大小、椎间盘突出位置以及髂脊的高度。

在可透视X 线手术床上令患者保持俯卧,维持轻度腰椎后凸的状态。

对标准腰椎正侧位透视影像进行仔细确定,采用的是C 型臂X 线机,棘突在正位像上处于椎弓根连线的中央,椎体终板之间在侧位像上是平行的,以透视影像的中央作为选择的手术节段,并定位。

②行局部进行麻醉:使用正、侧位片确定穿刺目标位置及穿刺点。

行皮下至肌层1%利多卡因逐层浸润麻醉。

③工作通道的安置:在正侧位片的指导下进行穿刺,要逐一进行,动作缓慢,然后到达目标部位。

经皮侧方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经皮侧方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度 。结 果
术 后 所 有 患 者 均 获 得 随 访 ,时 间 1 2 ~2 4个 月 ( 平均 1 6个 月 ) 。2 5 6例 患 者 的 临 床 症 状 均 得 到 明 显 改 善 ,无 一 例 出
现脊 柱 不 稳 、神 经 粘 连 、神 经 根 损 伤 、感 染 或 硬 脊 膜 撕 裂 等 并 发 症 。术 后 1周 与 术 前 在 腰 腿 痛 VA S评 分 的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P <0 . 0 5 ) ;而 术 后 1 周与术后 3 个 月 比较 时 ,差 异 则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O . 0 5 ) 。根 据 J O A 评 分 标 准 ,优 2 2 5例 , 良 1 8例 ,可 1 3 例 ,评 分 的优 良率 达 9 4 . 9 。结论 经 皮 侧 方 入 路 椎 间 孔 镜 下 髓 核 摘 除 治 疗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具 有u n ,LI U C h u n h u a, CHEN Qi y o n g,LI ANG Gu i q i n g. De p a r t me n t o f S p i n a l s u r g e r y,Fu z h o u Mu n i c i p a l s e c o n d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Xi a me n Un i v e r s i t y,Fu z h o u ,Fu j i a n 3 5 0 0 0 0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e v a l u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o f l a t e r a l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t r a n s f o r a mi n a l e n d o s c o p i c d i s c e c t o my i n t h e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盘 突 出症 患者 1 2 6例 , 随 机 分 成 2组 : 观 察 组 患 者 行 经 皮椎 间 孔 镜 下 髓 核 摘 除 术 , 对 照 组 患 者行 小 切 口开 窗 手 术 治 疗 ,
对 比 2组 患 者 的 临床 效 果 。结 果 2组 患 者 手 术 治 疗过 程 均 顺 利 完成 , 术后 恢 复 良 好 , 无 并 发 症 发 生 。 观 察 组 患 者 手
腰 椎 间盘 突 出 症 ( L D H) 是I 临床 常 见 的 骨 科 病 症 , 行 传 统 开放性手术治疗创 伤较大 、 恢复时 间较长 , 而 且 术 后 可 能 对 脊 柱 的 稳 定 性 造 成 不 良 影 响 。 随 着 医 疗 技 术 的不 断 发 展 , L D H 的 外 科 治 疗 逐 渐 向 微 创 化 发 展 … 。经 皮 椎 间 孔 镜 ( ME D) 下 髓 核 摘 除 术 是 微 创 手 术 中 较 为 成 功 的新 技 术 , 具 有 手 术 创 伤 小、 术后恢 复情况 好 、 住 院 时 间 较 短 的 优 势 。 我 院 对 L D H 患者采用 P E L D治 疗 , 取 得 良好 效 果 , 现报道如下 。 1 临床 资 料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 我 院 2 0 1 0年 1月一 2 O 1 2年 1 2月 骨 科
・ 3 2 5 7・
经 皮 椎 间孔 镜 下 髓 核 摘 除术 治 疗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疗 效 观 察
金 林 中, 舒 巍
( 武警 湖 南消 防 总队 医院 , 湖南 长沙 4 1 0 0 0 8 )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手 术 治 疗 中 经 皮 椎 间 孔 镜 下 髓 核 摘 除 术 的 临 床 价 值 。 方 法 选 取 腰 椎 问

经皮内镜下经腰椎间孔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操作规范

经皮内镜下经腰椎间孔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操作规范

经皮内镜下经腰椎间孔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操作规范(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技术)一、【适应症】:1、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严重,腿痛重于腰痛,经严格得保守治疗6~8周无效或已造成急性神经功能障碍者,包括旁中央型、外侧型得突出、破裂、游离得椎间盘,最佳适应证为单节段得外侧型突出。

2、尽管保守治疗有效,但症状很快复发,且反复发作两次以上,发作时症状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病史超过半年以上者;或者虽然症状体征都不十分严重,但病史较长,诊断明确,患者有手术治疗要求者。

3.无论病史长短,一旦出现神经根麻痹损害者,如拇趾伸肌肌力Ⅳ级以下。

4.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合并马尾神经损害,如大小便功能障碍,CT 显示椎间盘或后纵韧带无明显钙化者。

5。

合并侧隐窝狭窄得椎间盘突出。

6.突出物有钙化得椎间盘突出、7、有神经根受压得阳性体征,如直腿抬高试验(+)、拇指伸屈试验(+)、膝或跟腱反射减弱等。

8。

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症状、体征相一致、9、愿意接受椎间孔镜手术并承担穿刺失败需转行开放手术风险者。

二、【禁忌症】:1、有脊柱畸形、肿瘤或曾行化学溶盘术以及腰椎滑脱等节段性不稳定表现者。

2.合并有严重内脏功能异常或其她身体状况异常不能承受手术者。

3.有严重肌力下降、足下垂或马尾综合征者。

4.出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或正使用抗凝药物者。

5.妊娠妇女以及女性月经期间者。

6.术前感染者(1)手术部位得感染:手术切口及附近(15cm内)有感染;(2)非手术部位得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等,常通过血运发生椎间盘炎及硬膜外感染;(3)潜在感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4)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7、有严重心理障碍、手术恐惧等心身性疾病者。

8.症状、体征表现与影像学检查不一致者。

9.期望值过高术前经过充分得交流沟通,患者及家属期望值仍过高者。

三、【操作方法】:第一步:病人体位如果采取侧卧位,则患侧朝上,背部朝向术者,在腰部放一个枕头或支架,髋关节与膝关节保持屈曲、如果采取腑卧位,则患侧朝向术者,在腹部、额部、膝部各放一支架,踝部垫一软枕,髋关节与膝关节保持微屈、第二步:确定进针路线首先沿着脊突标记正中线,然后标记髂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介入椎间孔镜下 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椎间孔镜的 优势
1. 内镜直视 2. 不进入、不经过椎管,无椎管内瘢痕和粘连 3. 不破坏脊柱解剖结构,不影响脊柱稳定性 4. 精准技术 5. 迅速缓解疼痛 6. 术后3周即可投入正常工作生活,病人舒适度极高
脊柱内镜下的各种手术入路
椎间孔途径
后外侧、远外侧、椎板间入 路都有局限性 后外侧入路IN-OUT技术无法处理游离型病变
椎间孔入路适用于几乎所 有类型椎间盘突出 可以达到后路的工作区域
椎间孔
椎间孔镜组成
穿刺针和导丝 软组织扩张系统 椎间孔扩大系统 工作套筒 内窥镜 摄像和光源系统 手术工具 C臂机
第一步:体位和麻醉
第二步:经:置换导丝导杆
第五步:软组织扩张
第六步:椎间孔扩大术
解除神经压迫和粘连
预计的医疗风险
• 硬膜囊破裂 • 神经损伤(垂足和股神经损伤) • 感染 • 椎间盘残留 • 终板炎
谢 谢 大 家
利用环钻去除部分上关节突
第七步:置入工作套筒
第八步:置入内镜
第九步:摘除突出的髓核
突出、游离的髓核组织
椎间盘组织太大,只能与镜筒一起拖出来
测量取出的椎间盘组织长度 7cm直径1cm,令人惊叹!
第十步:双极射频消融、汽化椎间盘
修补损伤的纤维环
松解神经根
手术结束标准
• 硬膜囊自主搏动 • 行走神经根在直腿抬高时可以移动----即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