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的护理

合集下载

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

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

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刘素芳,张秀明,阎 艳,张秀英摘要:[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

[方法]对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同时加强护理配合。

[结果]20例病人手术80min~180min,平均116min,无硬脊膜、神经根损伤及其他严重损伤,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和变态反应。

[结论]加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经皮椎间孔镜;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1.038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1A-2935-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表现为腰腿痛及麻木、无力的一种综合征。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出血少、不干扰正常脊柱结构、痛苦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2]。

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科对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同时加强护理配合。

现将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科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8岁~76岁,平均44.6岁;术前均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放射性疼痛和腰骶部疼痛,腰4/5突出12例,腰5/骶1突出8例。

1.2 手术器械 手术器械采用Ellman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Storz全数字化高清摄像系统,300W全自动氙光源,Joimax椎间孔镜配套器械,C形臂。

常用物品:11号刀片,C形臂无菌保护套,防水台布,3 000mL等渗冲洗液,5mL、10mL、30mL注射器,1号线。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的手术配合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的手术配合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的手术配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疾病,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

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并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及患侧下肢放射性疼痛。

其手术方法很多,随着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国内兴起微创手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不但损伤小、出血少,且具有不改变脊椎的正常结构,术后恢复快,住院天数短的优点,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开展。

手术护理配合1 术前准备1. 1 患者准备术前1 d由巡回护士到病房探望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及其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疏导,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体位及术中的配合要点,耐心细致地做好患者及其家属心理护理工作,指导患者先行俯卧位的体位练习,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以良好的状态迎接手术。

1. 2 手术室和仪器的准备将手术安排在有铅墙的百级净化手术间内,选择可以X线透视的床并备好C臂机。

术前一天需检查椎间孔镜系统是否处于功能良好状态,主要检查包括影像像系统摄像机,光源,医用液晶监视器及双极射频,线路及两盒椎间孔镜专用的手术器械,内有:镜头、塑料帽、定位针、穿刺针、针芯、环钻、套管、玻璃刀、连接配件、9号针头、铁锤、扳手等。

其中线路及两盒椎间孔镜器械均需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并备好布类手术衣及常用物品:手术薄膜4张、11号刀片、C臂机保护套、百特冲洗管、吸引器、1 ml、5 ml、50 ml注射器、手套、快薇乔、3000 ml生理盐水,常用药品:2%利多卡因2支, 0.9%生理盐水10 ml,亚甲蓝注射液、地塞米松、弥可保。

2 术中配合手术当日提前30 min开启空调净化系统,患者进入手术间后认真核对相关信息资料,开放静脉通路;硬膜外麻醉后,患者摆俯卧位,侧入路拍侧位片摆于有腰桥的弓型架上,尽量使椎板间隙打开;后入路患者需拍正位片,故需摆在可透视的床并用专用软垫,将胸部髋部垫高10 cm并使腹部悬空。

在C臂机透视下进行病变椎体的体表定位并做好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切口四周用手术贴膜做好防水保护,台上护士清点好器械并将器械按使用的先后顺序排列好,与巡回护士共同连接好摄像系统、射频电极、进出水管后,巡回护士打开主机电源开关并调节光源亮度。

腰椎间盘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手术的护理配合

腰椎间盘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手术的护理配合

腰椎间盘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一.麻醉方式及手术体位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或局麻2.手术体位:仰卧位二.手术物品准备1.常规准备:椎板包,另加器械,下肢敷料,消毒碗。

冲洗球,双极电凝2.一次性物品:收集袋,0/3号可吸收线,带线棉片,骨蜡三.巡回护士配合1.手术前一日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病情,手术体位,手术用物等手术相关信息2.接患者时核对患者携带物品及核磁片数目严格执行三查七对3.配合麻醉医生。

协助做好麻醉护理。

以保证以后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4.按照手术要求,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共同摆放手术体位,既要保证患者舒适。

安全。

又要便于术者的手术操作。

手术中调整体位是骨科手术特点之一5.手术过程中一定要确保负压吸引器的顺畅6.协助医生固定好止血带,并记录起止时间7.密切关注手术过程,及时传递手术器械及所需物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8.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9.手术中使用的外来器械,植入器械均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灭菌并进行监测登记备案10.手术中使用一次性钢板,螺钉等植入物,一定做好登记四.手术步骤及手术配合1.消毒:递酒精纱球消毒2.切皮:大刀背正中切口,长3~4CM,两块干纱布拭血3.显露上,下椎板及间隙:递电烧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棘上韧带,拉钩拉开,用宽骨膜剥离子患侧棘突旁做骨膜下分离,递干纱布压迫止血,显露上椎椎板的下缘,下椎椎板的上缘,递鹿角拉钩拉开于关节囊的外侧,显露上,下椎板间隙4.硬膜外出血:明胶海绵止血5.切除椎板间纤维组织及黄韧带,显露脊神经及神经根:齐头咬骨钳或鸭嘴咬骨钳咬开的骨窗上界为上椎椎板的下1/2,下界为下椎椎板上1/2显露出脊神经和神经根6.摘除髓核组织:递髓核钳于神经根肩上或腋下摘除髓核组织,探查神经根管内宽松情况,若神经根卡压过紧,则行神经根管扩大,电烧彻底止血,冰盐水冲洗伤口后,递带线棉片保护切口7.彻底冲洗:递注满冰盐水的冲洗冲洗,使用1000ML左右的冰盐水8.放置引流管:放置引流管,皮针1号线或0/3尼龙线,缝合一针固定引流管9.逐层缝合:1号可吸收线逐层缝合至皮下,0号可吸收线缝合皮下,酒精球消毒皮缘,0/3尼龙线缝皮10.消毒包扎:酒精纱球消毒创面,无贝纱布覆盖伤口,胶布黏贴牢固。

腰椎手术护理常规

腰椎手术护理常规

腰椎手术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评估下肢感觉、运动、反射情况,观察患者步态,有无跛行。

2.神经根及马尾神经受压情况。

3.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4.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液性状、颜色、量;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大小便情况。

【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同骨科一般手术术前护理常规。

(2)完善各项常规检查。

(3)排便训练:术前三天应开始训练患者卧床排便。

(4)体位训练:①后路手术练习俯卧位坚持约3小时为宜;②练习床上轴线翻身,侧起侧卧。

(5)术前需选择大小合适的腰围(腰围上至下肋弓,下至髂嵴下,后侧不宜过分前凸,前方也不宜束扎过紧,以免引起腰部不适)。

(6)心理护理。

(7)备皮范围:上至肩胛下缘,下至骶尾部,左右至两侧腋中线。

2.术后护理(1)同骨科一般手术术后护理常规。

(2)患者的搬运:患者返回病房后,将患者平移至病床,保持脊柱水平位。

(3)病情观察:①生命体征的观察,根据医嘱持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1小时记录1次,直至平稳;②疼痛的观察,术后24小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不要等病人疼痛时再应用止痛剂,这样效果差;③引流的观察:术后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的变化,引流管一般安置48~72小时,待24小时引流液量<50ml,即可拔除引流管。

若引流液增多,引流液为淡血性或清凉液,应考虑为脑脊液漏,应立即报告医生;④脊髓神经功能观察:术后需严密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及大、小便情况,若症状加重或大、小便出现障碍,应及时报告医生。

(4)体位护理:术后病人平卧4小时以压迫止血,4小时后每2小时更换1次体位,角度可以逐渐增加。

翻身要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同时腰背部垫软枕,确保卧位舒适。

(5)饮食护理:术后禁食、水,6小时后肠功能恢复正常、肛门排气后再逐渐进食,以免引起腹胀。

卧床期间少食奶类、豆类和糖高的产气食物,多食粗纤维食物,可以增加肠蠕动,以防止便秘发生。

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中 图分 类 号 : R 4 7 3 . 6 。 R 6 8 1 . 5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2 — 6 9 7 5 ( 2 0 1 3 ) 1 3 — 1 1 9 3 — 0 2
随 着介入 技 术 的发 展 , 椎 间 孔镜 治疗 腰 椎 间盘
复正 常 , 恢 复原 工 作学 习 , 有 时仍 不适 ; 差: 症状 减 轻
及注 意事 项 。通过 训 练 , 使 患 者 能坚 持 俯 卧 至 手术
1 5 c m, 使用 1 2 G 穿 刺 针 经 侧 路 至 突 出 的椎 间 盘
处, 碘 海醇 与亚 甲蓝 混 合 液 ( 9: 1 , 2 ~3 m1 ) 行椎 间 盘造 影 并复 制症 状 , 之后 插入 导针 , 逐 级套 管扩 张后 使用 椎 间孔 镜摘 除 突 出的染 色髓 核 。
2 . 1 术 前护 理
木不 适症 状 , 术 前 均 经腰 椎 正 侧 位 X线 , 动力位 X
线, C T 及 MR I 明确 诊 断 。椎 间 盘 突 出应 超 出双 侧 上关 节 突前缘 连线 , 排 除腰 椎滑 脱 , 腰椎 管狭 窄及 椎
2 . 1 . 1 健 康教 育 向患者 讲解 手术 的方 法 、 大致 原
关 键 词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椎 间孔 镜 髓 核 摘 除 术 护 理
Di s c e c t o my Nu r s i n g Ke y wo r d s Lu mb a r d i s c h e r n i a t i o n F o r a mi n a l mi r r o r
椎 间孔 镜 下 髓 核 摘 除 术 的 围手 术 期 护 理 体 会 。 结 果 本 组 患 者 住 院 天 数 平 均 5 ~7 d , 术 后 3个 月 回访 优 良率 达 9 5 , 患 者 对 护 理 质 量 及 治 疗 效 果 满 意 度 较 高 。 结 论 对 腰 椎 间盘 突 出 症 患 者 实 施 良好 的术 前 、 术 后 护 理 及 出 院指 导, 可 有 效 提 高 术 后 优 良率 。

《腰椎间盘术后护理》课件

《腰椎间盘术后护理》课件

康复训练
手术后根据医生指导进行 适当的康复训练,促进恢 复。
Part
03
术后护理的重要性
预防感染
保持伤口清洁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 避免触碰水源。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 术后感染。
观察体温变化
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出现异常升高 应及时就医。
减轻疼痛
STEP 02
STEP 01
症状
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 肌力减弱、脊柱侧弯、腰椎活动受限 等症状。
病因与病理
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主要包括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外伤、遗传因素、妊娠等。其中,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是最常见的原因。
病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过程主要包括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等。突出 的髓核可能会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相应的症状。
应对压力
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深呼吸 、放松训练等。
心理支持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获得情 感支持。
睡眠管理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提高睡眠 质量。
Part
05
康复锻炼与预防复发
康复锻炼方法
腰部肌肉锻炼
通过进行腰部肌肉锻炼,如仰 卧起坐、俯卧撑等,增强腰部 肌肉力量,提高腰椎稳定性。
核心肌群训练
通过平板支撑、腹肌滚轮等训 练,强化核心肌群,提高身体 的平衡性和过程简介
手术方法
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通过手术摘除突出的腰椎间盘,缓解 对神经根的压迫。
通过置换病变的腰椎间盘,恢复脊柱 的正常功能。
腰椎融合术
将腰椎间盘切除后,用自体骨或人工 材料将腰椎融合在一起,稳定脊柱。

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技术要点(全文)

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技术要点(全文)

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技术要点(全文)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的主要疾病之一,经皮侧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被认为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一项微创手术技术,大量的临床报道和文献表明该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然而,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仍有一系列的临床并发症,因此我们对其并发症及其预防策略进行如下归纳总结。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椎间孔入路经皮侧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percutaneou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discectomy)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地技术之一[1,2];在尽量保留腰椎后路组织结构的同时,能获得与开放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随着器械及技术的改进,由最初的YESS氏技术通过处理间盘内髓核的“inside-outside”间接减压到摘除脱出髓核(outside-inside)的TESSYS技术直接减压理念的转变[3],从而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组织,避免了因医源性干预而引起的间盘退变和不稳。

随着PTED逐步开展,各种各样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时有发生。

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对PTED的并发症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减少并发症的技术要点,从而提高该手术的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神经感觉异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4],包括椎间孔区域出行神经根、背根神经节及分叉神经的相关刺激或损伤。

该类并发症主要由术中穿刺及置管过程中刺激神经所引起,可引起疼痛、严重时可影响手术操作甚至终止手术;与开放手术神经损伤不同的是PTED术后的神经感觉异常是该技术的特殊并发症[5],穿刺针偏离轨道、扩张管及套管置入时刺激、局部压力增高、椎间孔发育异常及神经根变异均可导致;严重时亦可导致硬膜囊损伤,原因有二:一是手术器械的机械性牵拉或盲目钳夹等粗暴操作;二是射频刀头所导致的热损伤。

术中硬膜损伤未及时发现或处理,其术后神经后遗症会逐步发展,造成不良的术后治疗效果[6];术后出现下肢痹痛可复查腰椎MRI了解有无髓核遗漏,使用激素、营养神经类药物及理疗针对性治疗。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病人手术期间护理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病人手术期间护理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病人手术期间护理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病人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八十例患者接受了这项研究。

根据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为85.0%。

手术时间以及以及卧床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手术时间,缩短卧床休息的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围手术护理;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microscopically removal of nucleus pulposus patient care during the operation effect.Methods:choose 80 cases of intervertebral foramen microscopically removal of nucleus pulposus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nursing care i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ventional care and 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care was 97.5%,control group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care was85.0%,observe the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time,bed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percutaneous intervertebral foramen microscopically with excision of nucleus pulposus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patients with perioperative nursing,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peration time patients,shorten the postoperative bed time,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tervertebral foramen microscopically with excision of nucleus pulposus;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Clinical effect在本文中,主要观察和分析实施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过程中,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选取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进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8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