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艺术特点赏析题
新文学思潮与流派

新文学思潮与流派1、在诗歌创作中具有农民的“忧郁”和“漂泊的情愫”的诗人是A. 艾青B. 田汉C. 田间D. 袁水拍2、两个口号的文学论争中的两个口号是指A. “国防文学”和“革命文学”B. “抗日救亡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C. “国防文学”和“抗日救亡文学”D. “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3、主张“为人生”文学的文学社团是A. 沉钟社B. 未名社C. 文学研究会D. 创造社4、诗人戴望舒前后诗风的变化是A. 从现实主义转向现代主义B. 从现实主义转向唯美主义C. 从古典主义转向现代主义D. 从现代主义转向现实主义5、属于“革命文学”作家蒋光慈的作品是A. 《短裤党》B. 《二月》C. 《孩儿塔》D. 《为奴隶的母亲》6、“汉园三诗人”是指A. 何其芳、李广田、丰子恺B. 何其芳、丰子恺、卞之琳C. 李广田、卞之琳、丰子恺D. 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7、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中社会剖析派的作家有A. 茅盾、沙汀、艾芜、废名等B. 萧军、吴组缃、端木蕻良、穆时英等C. 茅盾、沙汀、艾芜、吴组缃等D. 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李辉英等8、茅盾小说《蚀》三部曲包括A. 《春蚕》、《秋收》、《残冬》B. 《春蚕》、《林家铺子》、《腐蚀》C. 《幻灭》、《动摇》、《追求》D. 《幻灭》、《动摇》、《腐蚀》9、冰心小说创作发展的三个阶段是A. 从《超人》等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到《斯人独憔悴》等宣扬“爱”的哲学B. 从《斯人独憔悴》等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到《超人》等宣扬“爱”的哲学C. 从《超人》等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到《分》等宣扬“爱”的哲学的小说到D. 从《分》等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到《斯人独憔悴》等宣扬“爱”的哲学的10、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诗人是A. 冯雪峰B. 冯至C. 徐志摩D. 戴望舒11、散文集《绿天》的作者是A. 朱自清B. 周作人C. 陆蠡D. 苏雪林12、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平民诗人”的诗人是A. 刘半农B. 艾青C. 臧克家D. 何其芳13、七月诗派的主要特色是A. 主张新诗格律化,主张“三美”B. 主张诗歌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武器C. 主张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形式D. 主张诗歌远离政治,否定文学的阶级性14、与“左联”进行论争的“第三种人”指的是A. 胡秋原B. 沈从文C. 苏汶D. 林语堂15、中国诗歌会的主要成员有A. 穆木天、蒲风等B. 陈梦家、朱湘等C. 汪静之、应修人等D. 冯至、冯雪峰等16、《礼拜六》是哪一个派别的主要刊物A. 浅草社B. 鸳鸯蝴蝶派C. 湖畔诗社D. 弥洒社17、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文学论争中围绕“问题与主义”进行论争的双方是A. 林琴南与陈独秀B. 林琴南与胡适C. 鲁迅与学衡派D. 胡适与李大钊18、文学革命后在“爱美剧”口号中发展起来的爱美剧是一种A. 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职业化戏剧B. 以营利为目的的职业化戏剧C. 以营利为目的的非职业化戏剧D. 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职业化戏剧19、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论著《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的作者是A. 胡适B. 鲁迅C. 钱玄同D. 陈独秀20、下列诗人中属于现代派的诗人是A. 殷夫B. 何其芳C. 田间D. 戴望舒21、茅盾的作品中,暴露国民党法西斯特务的黑暗统治的作品是A. 《幻灭》B. 《子夜》C. 《三人行》D. 《腐蚀》22、下列作家中属于“京派”的作家是A. 张恨水B. 萧乾C. 张爱玲D. 胡也频23、下列诗人中属于早期象征诗派的是A. 郭沫若B. 李金发C. 刘半农D. 冰心24、下面说法不符合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是A. 自我写真B. 结构散文化C. 感伤抒情D. 讽刺笔调25、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巴金的作品是A. 《憩园》B. 《虹》C. 《第四病室》D. 《灭亡》26、下面属于闻一多创作的诗集是A. 《繁星》B. 《红烛》C. 《汉园集》D. 《女神》27、1921年成立于北京,“文学革命”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A. 湖畔诗社B. 创造社C. 文学研究会D. 沉钟社28、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倡导“文学革命”的是A. 周作人B. 胡适C. 陈独秀D. 钱玄同29、执着地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小说作家是。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一、自我的写真,强烈的“自叙传”的色彩。
1、相当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的个人出身、经历、个性等。
2、第一人称主观叙事的角度,这个具有连贯性的主人公,是一个以“自我”为原二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
3、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二、感伤的抒情。
郁达夫的小说通常都没有完整的情节,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的情怀,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
他特别对忧伤的情绪感兴趣。
以感伤的抒情为中心的郁达夫小说,轻视情节的营构,而注重情绪的倾诉。
三、结构的散文化。
郁达夫小说以抒情为中心,必然造就郁氏抒情小说的散文化倾向。
如《沉沦》几乎都没有以完整的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框架,也不讲究谋篇布局。
以人物情绪为中心,依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结撰成篇。
创造了现代小说中一种崭新的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
四、流丽、清新的文笔。
郁达夫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饱孕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
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
景。
郁达夫小说的文学语言是与他独特的文体风格高度一致的。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复习题:第四章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复习题:第四章第四章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分析评价冰心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内容简析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简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简析《沉沦》的思想分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分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简述冯文炳小说的思想特色简述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简述冯至的《作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参考答案第四章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胡适《尝试集》的大部分作品是与主张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基本一致的。
主要思想内容:反对封建专制,向往民主自由,针砭时政,揭露军阀,如《威权》贯注着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的否定、批判,如《孔丘》。
表达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如《上山》,表达对劳动者人道主义的同情、悲悯,如《人力车夫》,流露出作者的爱国主义的感情,如《尝试篇》,对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艺术形式:明白清楚,讲求“可懂性”。
一扫旧诗词雕琢粉饰是白话诗迥异于旧诗词的一大创新。
郁达夫作品鉴赏

郁达夫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这首诗出名在颔联,以其浪宕自许而常为文青称道,古龙的《猎鹰镖局》里也有所引用。
名士气颇足,尤其对句,简直满身杨改之,一脸段正淳。
但其实,颔联这两句并不是以张狂见佳的。
其真正的好处实在于能以破发之力一嗓子叫出来,却欲尽未尽时能拖出一分若有若无的哭腔来作尾音来开启后文。
比晁补之水龙吟幽幽的那句“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
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至斯而终,要更见手腕和细节。
近体诗讲起承转合,这首诗做得很规矩。
起句明白如话,承句顺接说如何假成真,转句从个人回到世事以为佐证佯狂的背景,合句最终落到国事和忧闷上回照全章。
首联无多可说,颔联片语说罢,颈联可说之处在于近体的基本功:对仗和用典。
劫数东南天作孽,字字铿锵沉扎,尤其后三字如钉子定定敲下,带有颇激越的情绪,那么到对句若依然刻锐,就难免如两把梳齿对篦,总要失了些胶合。
郁氏的鸡鸣风雨海扬尘,便非常稳地避开了上句的锋芒。
风雨和扬尘,均是朗阔的意象,不加一字情绪,仿佛墨笔直泼,但却和上句有很好的语境承接。
承接用巧即在典。
鸡鸣风雨是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海扬尘则自是麻姑沧桑三见的典。
但这里连用二典,却皆只铺意象,不加任何人工设色(没说郑风,没提麻姑,一切和人文社会有关的字眼全部隐去,只法自然),便可不动声色地把前句的激荡尽然接过,再以典故自身的气氛来铺开后文的沧桑慨喟,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就是作手应有的基本功了。
至于尾联我倒并不看好。
说帝秦处还是戟指味带了出来,情绪余力没完全缷开。
仿佛一招使老了一些,最终收势身段不稳了。
但这却是爱国斗士应该有的失误。
也是应该被原谅的失误。
总的来说,这首诗踏踏实实。
虽力透纸背,却不见棱见角,是郭靖缺三掌后自行补全的降龙十八掌,行走江湖傍身足矣;但也因为有些太板,吞吐之力略不自如,于是终于不是乔峰的降龙十八掌。
郁达夫作品特点分析

郁达夫作品分析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他注重写人、写情、写一己之体验,不追求复杂的故事情节。
其谋篇布局自然简洁,故事进行当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写或抒情议论,然而读来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特别是人物的鲜明性格和强烈感情,自始至终贯穿全篇,把作品呵成一个整体。
笔者试就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性特征展开讨论,并努力寻找郁达夫小说中抒情性特征的艺术思想渊源。
一、在主观描述中与作者的情绪互为表里,感情“被激动的灵魂的呼吁”着郁达夫小说淡化了客观的叙述,而强化了主观性的描写,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人物心理的描写,都融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绪,构成了郁达夫小说抒情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们首先可以从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来观照郁达夫小说的抒情性特征。
在郁达夫小说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描写自然景物非常精细,而描写人物的行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纠葛,反倒相当粗疏。
这就是他不太注重在人物的行动中刻画典型性格的缘故。
他描写人物的行动十分粗疏,而注重表现人物的情绪、感情与心理,再配之以富有诗情画意的精细的景物描写,这就有助于形成其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单纯的抒情风格。
在《马缨花开的时候》的开头部分这样描写窗外的自然景象:窗外面是二十边的还不十分大缺的下弦月夜,园里的树梢上,隙地上,白色线样的柏油步道上,都洒满了银粉似的月光,在和半透明的黑影互相掩映。
周围只是沉寂、清幽,正象是梦里的世界。
首夏的节季,按理是应该有点热了,但从毛绒睡衣的织缝眼里侵袭进来的室中空气,尖淋淋还有些儿凉冷的春意。
这一段景物描写,精细之极,有目共睹。
以“二十边”、“还不十分大缺”来形容“下弦月夜”,数量与形状的概念都十分明确。
接着描写园里的月光,在有些作家,恐怕只一句“园里洒满银粉似的月光”,也就够了,然而,郁达夫却非要一一写出“树梢上”、“隙地上”、“白色线样的柏油步道上”不可,这样的细致描写,更给人以遍地月光的形象化感觉,加重了月夜的氛围。
下面的描写就更精细。
《中国现代文学》(上)作业(1)

《中国现代文学》(上)作业第一章二十年代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一、填空题:1、梁启超的()一文提升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
2、文学革命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3、“五四”时期,处于新文学对立面的有两股文学思潮,一为以()为代表的游戏的消遣的文学思潮,一为封建复古主义思潮。
4、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2月陈独秀发表了措辞强烈的(),这是文学革命的标志。
5、1918年,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以()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
6、1918年周作人发表()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7、为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新青年》上演了一出双簧,由钱玄同托名()将反对文学革命的各种言论汇成长信给《新青年》编辑部,再由()代表《新青年》予以批驳。
8、胡适的独幕剧()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第一部正式发表的话剧作品。
9、1918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鲁迅的小说()。
这是文学革命最早的光辉实绩,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10、写于1921年的()是郁达夫的成名作。
11、胡适在纲领性的()中明确提出:必须“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后来,概括为()。
12、新文学的第一个新诗刊物是1922年叶绍钧、刘延陵、朱自清等以“中国新诗社”名义创办的()。
13、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应修人、()、()和()四人,他们于1922年4月出版了诗歌合集()。
14、胡适的()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新诗集。
15、1923年5月,《创造周报》第一期发表了成仿吾的(),文章对早期白话诗的理性色彩展开了猛烈的抨击,认为诗的本质在于抒情。
16、1922年,汪静之出版了个人诗集()。
17、冯至的抒情诗集()代表了他早期创作风格,处处表现出艺术的节制。
郁达夫小说的主观抒情艺术特征浅析

等, 其代表作有 《 故都 的秋 》 《 迟桂花 》和 《 沉沦 》 等。 郁 达 夫小说 的 主观 抒情 艺术 特征 ( 一 )运用大量独 白和反复咏叹直抒 胸臆 品读 郁达夫的小说时会 发现郁达夫喜欢把一些生活 中的 琐碎事件插入 到作品 中,通过一些小事件或者小事 物直接抒 发 自己的情感 。郁 达夫 的小说具有主观抒情 的特点 ,在小说
五塑造的人物性格懦弱对社会百无一用郁达夫小说中人物性格大都懦弱自卑且身无所长这些人每天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郁达夫通过用大量的人物独白和咏叹体现这些人的特点和个性通过抒情的方式烘托这些零余者的百无一用而且也表达出郁达夫在当时社会中个人力量无法改变政治环境拯救国家力不从心的一种哀愁
2 0 1 5 年 第 2 0 期
阅读 小说 过程 中少 了揣测和联想 的环节 。郁 达夫的小说不善 于用 曲折 迂 回的故事情节吸 引读者 ,而是 喜欢 用抒 发情感 的 方式展示小说 的魅 力和精彩 。 ( 二 )人物的表现形式借用抒情手法 郁达夫小说 中人物 的描写多 以情感描写为主 ,一般小说 家善 用的外表描写手法在郁达夫小说 中体 现得不明确 。郁达 夫一 般用强烈 的感情去 “ 敲打 ”读者 的内心 ,让读者的感情
建结构时没必要过 多的考虑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等 ,读者可 以根据主人公 的情感展 开无 尽的联想和想象 。 《 青烟 》中主 人公夏夜小憩 时的 “ 愁 思”就可以把读者们带到无尽 的想象 中,跟着主人公沉寂在充满 伤愁的海洋 中。在 《 青烟 》中主 人公 的情感一直是带领读者发现故事 ,剖析故事情节 。 ( 四 )对郁 闷的抒发 郁 达夫小 说 中通 过郁 闷描 写来抒 发情 感与他 当时创作
郁达夫《迟桂花》阅读理解

郁达夫《迟桂花》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迟桂花郁达夫刚在北平住了个把月,重回到上海的翌日,收到一封从杭州翁家山翁某某所发的挂号信。
我立时就想起了那位多年不相闻问的旧同学老翁。
家里的人劝我上杭州去旅行一趟,去吃吃他的喜酒。
第二天午后两点钟的时候,我已经到了杭州城站,雇车上翁家山去了。
我到了四眼井下车,从背后吹来了一阵微风,里面竟含满着一种说不出的撩人的桂花香气。
我惊异起来:“原来这儿到这时候还有桂花?”约莫离他家还有半箭路远时候,我就喘着气放大了喉咙叫了起来:“喂,老翁!老翁!则生!翁则生!”开门出来答应的是一个比翁则生略高三五分的,身体强健,两颊微红,看起来约莫有二十四五的一位女性。
她脸上涨起了一层红晕,一双大眼睛眨了几眨,很腼腆地对我一笑。
当然她是则生的妹妹无疑了。
忽而背后门外老远的就飞来了几声叫声:“老郁!老郁!你来得真快!”在则生的娘端给我的茶里,我又闻到了一种令人欲醉的桂花香气。
则生对我说:“这茶叶里的还是第一次开的早桂,现在在开的迟桂花,才有味哩!因为开得迟,所以日子也经得久。
”我们两人谈谈笑笑,我就提到了他的这一回的喜事。
“在我是无可无不可的,对这事情最起劲的,倒是我的那位年老的娘。
可是我妹妹莲儿,近来,似乎是很不高兴的样子。
她看到了我们这里的婚事热闹,无论如何,总免不得要想起她凄凉的身世的:她的丈夫染上了恶习,后来染了疾病死掉了,她还多了个克夫的罪名。
并且最重要,仿佛是她觉得自己今后的寄身无处。
你来得正好,顺便也可以劝劝她。
我想明朝一早就叫她陪你出去玩去,省得她在家里一个人在暗中受苦。
第二天吃过了早餐,我让则生的妹妹带路,走出了他们的大门。
早晨的空气,实在澄鲜得可爱。
太阳已经升高了,山路两旁的细草上,露水还没有干,而一味清凉触鼻的绿色草气,和入在桂花香味之中,闻了好象是宿梦也能摇醒的样子。
因为今天有一天的时间,可以供我们消磨,所以我就走得特别的慢。
这里看看,那里看看的看个不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达夫艺术特点赏析题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吸引了众多的读者。
以下是关于郁达夫艺术特点的赏析:
郁达夫的作品主题主要围绕着自我、感伤和自然。
他的小说中,主人公常常是孤独的、苦闷的,他们面对社会的压力和人生的困境,寻找着内心的自由和真正的自我。
这种对自我的关注和追求,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自我意识和个性色彩。
感伤是郁达夫作品中的重要元素。
他的作品常常以悲伤、忧郁的笔调来描绘人生的苦痛和无奈。
这种感伤情绪的抒发,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表现,也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通过感伤的描写,他表达了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慨,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自然在郁达夫的作品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热爱大自然,认为自然是美好的、和谐的,与丑恶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的作品中经常描绘自然景色,通过自然的美丽和宁静来反衬社会的丑恶和人生的苦痛。
这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反映了他的审美理想和人生追求。
此外,郁达夫的作品还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他的语言风格独特,用词简练明快,文笔流畅自然。
他的作品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他的写作风格鲜明,充满了个性化的色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风景线。
总之,郁达夫的艺术特点表现在自我意识、感伤情感、自然描绘和个性化写作等方面。
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人生和社会现实,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