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20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附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21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笑靥(yàn)瓦砾(lì)刽(kuài)子手霎(shà)时间B.嗟(jiē)怨连累(lěi)恁(nèn)时节干(gān)家缘C.绣衾(jīn)奇葩(pā)长吁(xū)气哥哥行(háng)D.信笺(jiān)挣(zhèng)揣享(xiǎng)富贵白泠(líng)泠2.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北冥(mínɡ)鲲鹏(kūn)抟扶摇(chuán)坳堂(āo)B.夭阏(è)蜩鸠(tiáo)决起(jué)榆枋(fānɡ)C.舂粮(chōnɡ)朝菌(cháo)蟪蛄(huì)大椿(chūn)D.斥鴳(yàn)蓬蒿(hāo)泠然(línɡ)数数然(shuó)3.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A.盗跖饿莩流觞曲水劳燕纷飞B.时辰遮弊招惹是非古陌荒阡C.罪愆厮守杳无音信前合后偃D.筵席暮霭湛湛青天插科打浑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死丫头,唐突了师父唐突:冒犯B.但把《诗经》大意敷衍一番敷衍:应付一下C.对净几明窗潇洒潇洒:整洁D.请小姐上书上书:上课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提防遭刑宪不提防:没想到B.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生:产生C.则被这枷纽得我左侧右偏则:却D.鼓三通、锣三下科科:舞台效果的说明性词语6.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齐谐》者,志怪者也。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B.此小大之辩也。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C.旬有五日而后反。
小知不及大知。
D.御六气之辩。
而征一国。
7.与“《齐谐》者,志怪者也。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莫之夭阏者。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高二语文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一如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点化了柳宗元《江雪》一诗中的昂扬活力。
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
______,______,______。
或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片苍茫的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留出的空白,意味深远。
①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②只有雪野的空旷③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④才能凸显生命的充实⑤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⑥只有雪天的凄冷⑦江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A. ①⑦③②④⑥⑤B. ③①⑦②④⑥⑤C. ①⑦③⑥⑤②④D. ③①⑦⑥⑤②④【答案】D2.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年来,我国主题公园的建设______,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______,资源极其丰富,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在扬州,虽然近几年旅游项目不断______但瘦西湖“五亭桥—二十四桥”这条黄金旅游线在国内的影响力并没有受到冲击,接待的游客数量连年创新高。
A. 如日中天浩如烟海改头换面B. 方兴未艾博大精深改头换面C. 方兴未艾博大精深推陈出新D. 如日中天浩如烟海推陈出新【答案】C3.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 近年来,常有一些所谓公共知识分子,采用断章取义的伎俩,写文章奚落、诋毁鲁迅先生,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B. 丰子恺早期的散文注重以童心观照世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体现出的是一种宁静纯真的美。
C. 这部作品的可贵在于底蕴的深厚,在于思想的争鸣,在于审美的价值,“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者不妨通过阅读来一起欣赏、探寻。
D.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漂泊异乡的我,深深思念着故乡。
2020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新教材 新大纲 练习 测试 模拟 复习 考试 期中 期末 高考

蚌埠二中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阅读题,第Ⅱ卷为表达题。
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及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不予记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5分)所有选择题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记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苏轼的散文创作成就苏轼的散文创作,各体兼擅。
苏轼长于议论,一生写了大量的政论和史论。
这些评史议政的文章,如《思治论》《六国论》《续朋党论》《留侯论》《教战守策》等,大都语言明快,气势雄浑,援古证今,说理透辟;尤其善于运用一些浅显贴切、生动形象的比喻,来阐明深刻的哲理。
苏轼的游记文,成就也很高。
他一生宦海浮沉,徜徉于林泉山石之间,饱览名山大川,为其写出多姿多彩的游文字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他的山水游记与众不同,除了描写景物和叙事抒情外,特别喜欢杂以议论,阐发哲理。
苏轼的随笔、书札也很有特色,其中不少谈诗论文、发表自己文学见解的文章。
《答谢民师书》可谓其中的佼佼者。
这是一篇文艺书简,通过讲述作文体会,提出了十分重要的文学见解:强调“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强调“辞达”;反对“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
文字生动简洁,如行云流水。
赋在宋代已经散文化,完全摆脱了汉赋那种缺乏内容、形式板重的缺点,已改变了六朝以来骈体赋的浮靡文风,成为一种自由抒写的文学体裁。
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
《前赤壁赋》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江山美景,凭吊历史人物,探讨宇宙、人生的哲理,表达了他遭贬后失意的苦闷及用老庄的随缘自适自我解脱的达观态度。
苏轼的散文具有雄健奔放、挥洒自如的风格。
正如他自己所说:“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当止”。
2020高二下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标准版

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1.D A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
B项“因而”,强加因果,由文中内容可知,“格律限制并不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体诗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C项“更似绝句律诗”没有依据。
2. C C项原文是说“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据此可知选项说“继承汉魏古诗”在文中没有依据。
3.C C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禛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禛对唐代古诗有偏见。
4. D解析:由材料四第一段和第四段可知,瑞德西韦只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并未上市。
5. A解析:B死亡人数并未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是忽高忽低。
C不同的疫苗研发手段大体相同,但不完全相同。
D表述过于绝对,虽然这一关过了,但不一定就可以进入临床使用,因为还有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这一环节。
6.①材料一侧重于疫苗真假判定的标准。
②材料三侧重讲述疫苗研究的意义和不同种类疫苗的研究方法。
③材料四侧重讲述新疫苗研发面临的困难,以及研发应遵循的原则。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7.答案:C。
房东态度的转变是因为从野菊花上看到了自己的过去,找到了与主人公共同的回忆,及命运共同的地方。
8.答案:原因:作者之所以给主人公命名为菊,是因为文中的主人公与菊有着相似点,作者以菊写人。
(2分)形象特征:①菊是奋斗在城市里的乡村姑娘,正如生长在盆中的野菊花;②菊有着干出一番事业的野心和渴望,正如她梦中的野菊花的疯长;③主人公不畏艰难,乐观坚韧,正如野菊花的生长特性。
(每点2分,任答二点即可)9.答案:①写梦就是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文章借梦中之菊的疯长,来写出主人公希望在城市里干出一番事业的决心;②梦境与现实形成了对比,写出了主人公在城市奋斗之艰难;③梦境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梦境结束意味着回到现实,引出了房东来催收房子的情节。
应2020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魏晋时期文的自觉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
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确乎是魏晋新风。
鲁迅又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氏父子之功的,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
”曹丕地位甚高,后来又做了皇帝,极人世之崇荣,应该是实现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了吧,然而并不。
他依然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两者并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帝王将相、富贵功名可能很快便是白骨荒丘,真正不朽、能够世代流传的却是精神生产的东西。
“不假良史之词,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曹丕《典论·论文》)显赫一时的皇帝可以湮没无闻,华丽优美的词章并不依附什么却被人们长久传诵。
可见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
这样,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
在当时,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
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乃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
那些堂哉皇也的皇皇大赋,不过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再加上一点所谓“讽喻”之类的尾巴以娱乐皇帝而已。
至于绘画、书法等等,更不必说,这些艺术部类在奴隶制时代(作者持“魏晋封建说”,认为我国秦汉时期仍处于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自魏晋开始。
)更没有独立的地位。
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
《盐铁论》里的“文学”指的是儒生,贾谊、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的和名声的。
在两汉,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护者、垄断者,当他们取得不受皇权任意支配的独立地位,即建立起封建前期的门阀统治后,这些世代沿袭着富贵荣华、什么也不缺少的贵族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为艺术而艺术”,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等等,便也是很自然的了。
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5)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宋词是唐诗的‘’,对待‘自然’的心态转入颓废,梳剔精致,吐属尖新,尽管吹气若兰,脉息终于微弱了……”木心的文意就是这样又切中肯繁。
也许在严谨的学者眼里这样表达未必严谨。
但他的笔法,不落窠臼的现代思维,还是激起一大批年轻人读其书便想拜谒其人的热情。
A. 兴尽悲来循循善诱炉火纯青B. 兴尽悲来娓娓道来炉火纯青C. 兴之所至循循善诱登峰造极D. 兴之所至娓娓道来登峰造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核根据具体语境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兴尽悲来:高兴到极点,悲哀就来了。
比喻任何事都不能过分。
兴之所至:人心里突然或偶然对某事产生了兴趣。
根据后文“心态转入颓废”,选填“兴尽悲来”更恰当。
循循善诱: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娓娓道来: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
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此处的主语是“文意”,若用“娓娓道来”,搭配不当,故此处选填“循循善诱”更恰当。
炉火纯青: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登峰造极:到达最高点。
比喻精绝的造诣。
登峰造极表达的程度要比炉火纯青表达的深,根据语境“也许在严谨的学者眼里这样表达未必严谨”,选填“炉火纯青”更恰当。
故选A。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B.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C.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D.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需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再结合修辞手法作出判断。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拟、比喻、衬托、对比、对偶、反复、夸张、排比、双关、通感等。
其中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A项“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一3题。
有一种文化的季节循环论,正在被轻易地认为有效:我们的传统文化,尾随着科技与经济的步伐,正要进入一个更好的季节,宛若逢春的枯木,可以通过深情召唤与重金注入,重现其活力。
事实上,这场可以简单地命名为“国学热”的思潮,是不是真的能让古典文化满血复活呢?那些亚细亚古典生产方式下的文化图景,显然不可能再次以完整体的形式重临于此时此地这似乎是所有国学提倡者心知肚明的事。
当然,文化的命运自不必过分悲观,从来复兴都是创新的心理学遁词,复原只是重构的舞台剧面具,文明的演进及其形态变化有其自身的逻辑。
只不过,在腔调杂陈的各种倡导声中,存在着一种可以避免的“影响的偏差”:所有觉得自己更加热情的国学爱好者们所能触及到的,很可能只是一个国学的幻象。
传统文化经由未必透明却总是变形的哈哈镜呈现出来,即使暂时不闹笑话,多半也会落下知识或识见方面的笑柄与话柄::在这种状况下,颇有提出了解古典文化常识的必要,以便正本清源:五年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四大册中即已经有大致齐全的表述::这部主要针对当时大学中文系本科生的古汉语专业教材中,特订体例加入“通论”的部分,并置于文选以及常用词之外,将古代文化作为学习古代语言文字必备的背景:后来,这部分“通论”附庸独立成书,名字就叫做《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法这些知识,姓名、宗法、礼俗、衣饰、饮食、车马这些古典经验,以及科举、宫室、乐律等社会秩序与社会中心的构架,各个分章,这就可以让人更加集中、更有体系地了解古典时期的文化概况二这套书最初的编撰者皆是知名的语文学者,经由王力先生统稿之后,又经由叶圣陶、姜亮夫等先生审校,如此学养的阵容,同类中鲜有他书可媲。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2(统编版)(解析版)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2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有8亿多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
今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近期,不少外国媒体记者通过对中国乡村的实地采访,用数据和事实讲述了他们眼中的中国减贫故事。
——西班牙埃菲社一位农民从四川省中部一个荒凉的山区搬迁到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蓼坪乡清水村新家后,再也不用担心下雨,浴室和厨房都是新的,社区里还有学校、卫生站和敬老院,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当地村民表示,易地搬迁、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生态旅游、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逐渐使他们摆脱贫困。
——比利时荷兰语新闻网站C hinasquare 中国大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有助于消除贫困。
“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贫困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
截至2019年底,中国农村公路里程已达420万公里,并将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继续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促进乡村物流业发展。
中国村村通路、通汽车,缩短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农村与外界的联系更加通畅,交通条件改善助力当地民众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西班牙《国家报》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猕猴桃种植园将大数据等新技术用于猕猴桃种植与销售,将科技革新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助力当地农民脱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31道小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题10分,依据平时作业完成情况(6分)以及卷面情况(4分)赋分。
二、本大题共两道大题,6道小题,共17分。
(一)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字形都没有问题的一项是()A. 市侩.( kuài) 烟销云散己所不欲,勿失于人B. 应.届( yìng) 毋庸置疑口慧而实不至C. 粗犷.(guǎng) 融会贯通防民之口甚于防川D. 旌.旗(shēng) 叱诧风云文武之道,一张一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字形都没有问题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和字形。
考生应结合字义和字形辨析。
A项,烟销云散——烟消云散;勿失于人——勿施于人。
B项,应(yīng)届;口慧而实不至——口惠而实不至。
D项,旌(jīng)旗;叱诧风云——叱咤风云;一张一驰——一张一弛。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B. 细菌的活动范围极广,无所不至....。
C. 新的高中语文教材经过改头换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受学生欢迎。
D. 在这些有口皆碑....的铁的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沮丧地低下头。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A项,“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与句中“生活”重复。
使用错误。
B项,“无所不至”,意思是说,如果害怕失去已经得到的地位,那就没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后用以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也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
本句用的是最后一个意思。
使用正确。
C项,“改头换面”,指表面上改变一下,实质上跟原来的一样。
贬义,不合语境。
D项,“有口皆碑”,指所有人的嘴都是记载他功德的碑石,形容为人们普遍称颂。
用于犯罪事实不妥。
点睛:分析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有时示弱不是一种软弱的表现,相反却可称作是一种令人感慨的人生智慧。
B.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等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客所倾倒。
C. 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育人,更在于传授技能,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 如果当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答案】A4.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孔圣人。
其言行和思想被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辑录在《论语》里。
B. 关汉卿,元代戏曲家,被成为“曲圣”。
代表作有杂剧《窦娥冤》,散曲《一枝花·不伏老》等。
C. 林语堂,文学家,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
代表作有散文集《京华烟云》、《生活的艺术》等。
D. 史铁生,当代作家。
其作品多次获奖,代表作有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集《答自己问》等。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考生应注意积累,每学一篇文言文,都应该把文中出现的有关文化知识进行分类记忆。
C项,《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长篇小说,《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旅美专事创作第一书,不是散文集。
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三思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C.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其常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D.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奇哉若人之思,若.天惊石破,花开铁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考生应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来辨析。
A项“于”,介词,从/介词,引出对象。
B项“而”,连词,表假设/连词,表顺承。
C项“因”,动词,继,接续,接着/介词,趁着。
D项“若”,都是副词,好像。
所以选D项。
(二)名篇名句默写。
(每空1分,共7分)6. 补写出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2)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
(《曹刿论战》)(3)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__________________,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滚绣球》)(5)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6)_________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7)__________________,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答案】 (1). 无案牍之劳形 (2). 望其旗靡 (3). 曾益其所不能 (4).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苦 (5). 摄乎大国之间 (6). 能谤讥于市朝 (7).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后者。
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牍”“旗靡”“曾”“摄”“谤讥”“侍卫”“懈”。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三、名著检测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个选择、填空皆1分,共10分。
7. 在《欧也妮·葛朗台》这部小说里,故事的情节以及人物的形象常常与一些物件紧密相关。
如欧也妮的堂弟查理回赠给她的___________.(A.银首饰盒 B.银肖像项链 C.纯金梳妆匣),欧也妮无比珍视,因为这是她和查理爱情的见证;欧也妮婚后将珍藏好多年的首饰以及堂弟还给她的8000法郎的黄金全部熔掉,铸造了 _________ (A.黄金十字架B.黄金圣体匣 C.黄金基督圣像),捐赠给教区教堂,这是欧也妮的慷慨,也代表着她对爱情的死心;再如,佣人拿侬辛勤劳作了20年,收到葛朗台给的唯一一件礼物是___________(A.旧手表B.咖啡壶c.皮手套);临死前,葛朗台想奋力抓住教士的镀金的_________(A.圣水壶 B.十字架 C.基督圣像),结果这一次努力断送了他的老命,这些则都表现出了葛朗台的吝啬。
【答案】 (1). C (2). B (3). A (4). 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识记情况。
从题干来看,本题考查的是《欧也妮•葛朗台》的内容。
作答本题需要学生熟读《欧也妮•葛朗台》,了解作品里面的相关情节。
如欧也妮无比珍视她的堂弟查理回赠给她的纯金梳妆匣,欧也妮婚后将珍藏好多年的首饰以及堂弟还给她的8000法郎的黄金全部熔掉,铸造了黄金圣体匣,捐赠给教区教堂等。
在《欧也妮•葛朗台》这部小说里,学生阅读时一定要关注一些小物件,因为故事的情节以及人物的形象常常与一些物件紧密相关。
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_________也。
”A. 好为人师B. 好学C. 好勇D. 好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言知识的背诵识记,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理解性记忆,能作答正确辨析选择,如本句中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
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
”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9. 以下《论语》中没有体现“行胜于言”的一项是()A.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B.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C.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D.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语》中相关句子的理解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以下《论语》中没有体现‘行胜于言’的一项”,A项“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要慢慢说,要三思而后说,不要口不遮拦,信口开河;办事情一定要积极敏捷、果敢决断、雷厉风行,不要拖泥带水。
这里同时强调“言”与“行”,“言”“行”并重。
10. 补写出空缺部分。
(1)子曰:“______________,小人同而不和。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君子和而不同。
(2).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踰)矩。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后者。
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和”“欲”“逾”“矩”。
11.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请从这则话语中概括一个成语出来,并解释意思。
【答案】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
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名言名句的理解能力。
本题句子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翻译为“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
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从中可以概括出的一个成语即“举一反三”,意思是: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