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分析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 质量分析(发言稿)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为了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查缺补漏,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现就语文学科的期中试卷作分析如下:1.试卷总体情况本次期中考试题型基本按照本市高二期末试卷试题的形式命制,由我命题,语文组其他三位老师共同审题。
试卷分为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几个部分。
这次考试,除一道文言文选择题和默写出自课本之外,大部分采用了课外的内容。
试卷的难度在0.55,上次难度为0.52,相比较于上次,本次难度降低,成绩提升明显,主要是给学生一个过渡缓冲的时间,提升学生信心,只要上课认真听,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就会有所进步试卷整体上接近上学期本市高二期末考试试卷的难度,难易程度比是:0.5:8.5:1,绝大多数题属于中等难度。
2.成绩情况:平均分统计:文科重点班平均分:97.6,上次为88.38理科重点班平均分:91.08,上次为82.5(文科和理科重点班的平均分都比上次月考进步9分)文科普通班平均分最低:87.41,上次为74.5(文科和理科普通班最低平均分比上次月考分别进步10分和8分)全年级最高分:121分,上次为109分从考试的结果来看,整体平均分和高分人数相较于上次而言,都有很大的进步,但部分题的答题情况并没有达到期望值,本次试题对于我们的学生现在的程度来说有难度,因基础太差而致使不管题难或简单,成绩都差不多。
3.对重点题型作简单分析(1)客观选择题高考中有句顺口溜“得作文和选择题者得天下”,足见作文和选择题的重要性,高考选择题的分值为39分,我们这次为了检测学生课内文言文的掌握情况,增加了一道重点字词句式的选择题,总分值为42分,据以往统计,学生在平时考试中选择题至少得30分才不会拉整体成绩,这次学生选择题平均分为22.86,上次是20分,有所进步,这跟月考后一个月来,我们每隔一周的做题有关,训练学生有效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将配套资料后边每一课的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落实到位。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分析总结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分析总结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分析总结(精选12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书面材料。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分析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分析总结篇1在这次期中考试中,高二语文成绩依然保持了在全区的领先优势。
年级平均分63.71分,超出了区平均成绩(有的班级甚至超过了重点中学的平均分),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三位语文老师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成绩是可喜的,但是从这次考试当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下面就这次考试谈谈我的看法和意见。
一、试卷难易比例失调。
1、这次语文试卷对于课本内容、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丝毫没有考查,也就是说客观题的比重下降,从而增大了试题的难度。
而名句的考查却演变为10句选5句,分值没变化,考查内容过于简单,课本出现过的和已经接触过的就有9句,难免会导致送分数过当。
2、试卷大多数的内容出自课外,也就是说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大了,当然这是符合二期课改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但是我想指出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了,教师的能动性也相应增加了,那么在学生作答和教师阅卷的过程中就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操作,这势必导致答案多元化,答案的多元化滋生出的是一种模棱两可。
亦对亦错,似是而非恐怕不是语文学习的意义所在吧?二、语文课上什么。
1、题几乎完全脱离教本,不由得让人产生一种想法,那就是教本的作用还有多大?虽然说课外源于课内,是课本的延伸。
但是课本中的内容丝毫不做考查,学生上课还那么认真么?老师怎么组织课堂教学,学生该如何学这门课,作业还要不要完成,种种问题告诉我,不涉及课内知识的考查未必是件好事。
2、组织学生复习迎考到底如何进行,既然不考查课内知识,我们的复习就有点不伦不类,既想放手让学生自己复习,又怕学生过分的主观能动;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又担心知识梳理无非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高二语文期中考质量分析

高二语文期中考质量分析高二语文期中考质量分析陈云一、试卷整体评价本次考试是高二的一次阶段性复习检测考试。
命题结构形式与高考不太一致,考察内容能涵盖《教学大纲》必修五所规定的考点内容。
从考点的设置、考察角度和难易安排来说,符合目前高二学生复习的实际情况,难易程度适中,具有较好的导向性。
命题仍然坚持重基础,查能力,看创新的命题思路。
二、得分情况分析理科平均分92.68,文科平均分94.89,与试卷难易度相比,总体得分较低。
主要三道题得分较低所致。
一是现代文阅读,总分9分,平均得分 2.65分,二是小说阅读,总分14分,平均得分 6.48分,三是作文,总分70分,平均得分45.12分。
三、作文部分对命题的几点看法:1、有利导向。
一是本次考试写作部分在拟题时采用了“材料作文形式”,在选材、立意上既可突出自我,又要注重合作,贴近生活,时代感强,在构思上能发挥学生创新意识。
2、美中不足。
材料作文中所引用的材料在学生作文中被大量引用,易束缚学生手脚,不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这可能是材料作文的弊端。
3、建议。
一是继续坚持人文化、人性化的指导方向,让学生尽吐衷曲,让我们在语文试卷上能采撷到更多的精品。
二是文题多给学生一些选择的空间,放开他们思维,驰骋想象,率性而出,随性而发,这样更能多产佳作,展示真才。
对学生作文分析:1、良好一端。
学生基本上能从生活中选取材料表现立意,作文形式上有一定的创新。
优秀作文从内容到构思、到手法、到书写各环节都能都令老师满意。
2、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生作文内容空泛、言之无物较为普遍。
二是部分同学不注重审题扣题,跑题偏题现象。
此次作文以志愿军英雄马玉祥甘心当一个普通的兵和拿破仑的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材料,许多学生居然写要如何当兵,要苦练本领,要忠诚,要保家卫国等等。
审题立意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是很多学生仍然不注重书写。
四是立意简单,不善于挖掘生活的深层面,内蕴不够,相当一部分同学都是人云亦云。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析报告第一篇: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析报告伯阳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析报告本次考试考查范围必修五以及高考要求全部内容知识。
全卷仿高考模式命题,全卷150分,考查时间150分钟。
难易程度属中等。
试卷结构如下:第一卷,现代文阅读(9分),课内文言文阅读(19分),诗歌鉴赏(11分),名句默写(6分),课外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第二卷,语言文字应用(20分),作文(60分)。
考查方向是检验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成绩:优秀人数(100分以上)486人,低分人数(70分以下)19人,最高分133分,最低分63分。
整体来看成绩比较理想,可以体现学生平常的努力。
学生答题情况:第一大题考查现代文阅读,文本属社科文。
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
学生如果认真读题,做对不难。
但全都答对的学生不多,说明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不强。
讲解过程中发现,第二题错误较多,许多学生出错源自于没有认真阅读选文或局限于局部内容,或对题干的要求不明了,这反映了部分学生存在着浮躁的心理,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第二大题是课外文言文阅读。
3道选择题,分别考查文言文实词、筛选信息及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第1小题,考查实词“浼、诣、氏、绝”,较易;第2、3小题做对的较多。
翻译题,考查了“是、大、受、明日、遂”等实词,还有句式等文言知识。
由于此次考察难度不大,得分比较理想。
第三大题是诗歌鉴赏。
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景物形象、思想内容的把握,本题难度不大。
建议:在平时教学中重视文学作品的审美教学,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
名句默写一题,考查对必修五名句名篇的识记,全部答对的全年级人数不少。
但仍然或出现错别字,或有漏字,说明学生虽然背诵流利,但不够扎实,这与教师要求的不严格与学生学习的马虎随意有关。
应在平时通过书面检测,逐一落实。
第四大题共设25分的题干。
分别从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探究能力等方面来检测学生。
最新-高二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分析 精品

高二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分析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2分)1.本题主要考查对第三单元课文字词读音的识记情况。
答案C。
A项中“歆”应为xīn,“暴”应为pù;B 项中“窈”应为yǎo,“恤”应为xù;D项中“创”应为chuāng,“当”应为dàng。
2.本题主要考查对第三单元课文字词字形的识记情况。
识记字形,应以理解词语含义为前提,并结合汉字构造特点进行。
答案B。
A项中“恶”应为“噩”,C项中“屈”应为“曲”,D项中“戳”应为“戮”。
3.本题主要考查近义词和近形词的辨析。
在理解各个词语的含义的基础上,要着重辨别每个词语因不同语素带来的词义差异。
答案D。
“窜改”,指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篡改”,则指用伪劣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历史等)。
“侵吞”,指暗中非法占有他人或公共财物或用武力吞并或占有别国土地;“鲸吞”,像鲸鱼一样吞食,多指吞并土地等。
“迭起”,指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强调时间或空间上的横向连续状态;而“叠”,指一层加上一层,强调空间上的纵向累加。
4.本题考查对常用成语的积累,包括成语含义及其使用习惯。
在考虑全句的语境基础上,注意成语的含义、感情色彩、使用范围,以及相关搭配情况等。
答案B。
“芸芸众生”,指众多的平常人;该词已包含有“数量多”的意思,不必再用“数量浩繁”来形容。
“身无长物”,形容穷困或俭朴;符合句意。
“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用于褒义语境;应改用表示贬义色彩的“卷土重来”。
“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夺得第一;句意中并没有说“山水诗”是诗坛中最优秀的诗派,应改用“独树一帜”。
5.本题考查对几种常见语病的辨析能力。
该题主要涉及了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等病句类型。
答案B。
A句中最后一个分句缺主语,应在“爱幻想”后加上“等特点(因素)”;C句中“观看一词与“音乐”搭配不当,应将“观看”改为“欣赏”,以便能同时和“音乐”“舞蹈”搭配成动宾短语;D句中“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和“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这两个分句的主语均应为“青青翠竹”。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范文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范文一、试卷整体情况。
本次高二语文试卷(人教版),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合理,涵盖了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中的多个知识点,包括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等板块,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各板块分析。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1.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文本内容:选取了一篇关于当代文化现象的论述文,文章探讨了网络文化对传统纸质阅读的冲击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题目分析。
第1题是对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题。
<u>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中“网络文化”这一概念的准确把握,很多学生因为没有仔细阅读文本中概念的界定,出现误选。
</u>。
第2题是对文章论证结构和思路的分析题。
<u>这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梳理文章的段落层次关系。
部分学生未能准确区分论点与论据,导致失分。
</u>。
第3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推断题。
<u>要求学生依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有些学生过度解读或者脱离文本进行主观臆断,从而答错。
</u>。
2.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文本内容:选择了一篇短篇小说,内容围绕着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自我发现展开,情节富有层次感,人物心理描写细腻。
题目分析。
第4题是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
<u>学生需要从文本中找出描写人物的细节之处来概括人物形象。
一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不够全面,只关注到了表面特征,忽略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性。
</u>。
第5题是对小说情节作用的分析题。
<u>主要考查情节对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不少学生在回答时,只是简单罗列情节,没有深入分析情节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
</u>。
第6题是关于小说主题探究的题目。
<u>这是一个开放性较强的题目,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
部分学生未能准确把握小说的核心主题,答题偏离方向。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综合分析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综合分析考试概况本次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为两部分,分别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试卷满分为150分,时间为120分钟。
选择题部分共有50题,每题1分,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理解、句子理解和篇章结构等方面,共计50分;非选择题部分有三个大题,包括作文、阅读与分析、文言文阅读,共计100分。
选择题分析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部分共有4篇阅读理解,每篇10题,每题1分,所占总分20分。
从整体来看,难度居中,但其中第二篇阅读理解难度较大,许多考生无法完全掌握。
另外,部分题目的选项选项难度偏大,需要考生细心辨析。
词汇理解此部分共有10题,每题1分,所占总分10分,难度较为适中。
主要考查考生对汉字的认识、分析和使用。
题目类型较为多样,需要考生的词汇积累较为全面。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生僻词汇和多音字,需要考生利用上下文环境进行分析。
句子理解此部分共有10题,每题1分,所占总分10分,难度较为适中。
主要考查考生对句子结构、语法和意义的理解。
绝大多数题目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
需要注意的是,多个选项的差别较小,需要考生仔细辨析。
篇章结构此部分共有10题,每题1分,所占总分10分,难度偏大。
主要考查考生对篇章结构的理解和分析,包括段落的主旨、层次、组织以及篇章之间的联系等。
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文献理解和组织能力,需要细心分析选项,理清关系。
非选择题分析作文本次作文为命题作文,所给写作提示为“关于青少年消费观的思考”,需要考生在120分钟内完成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整体来看,命题较为时代感强烈,考生所涉及的话题也较为紧贴现实。
但作文命题较为开放,需要考生具备自我表达和思辨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千篇一律,要突出个人思考和观察。
阅读与分析此部分共有两篇文章,一篇为文章摘录,一篇为小说节选,需要考生阅读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文章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考生具备比较全面的阅读能力和文字分析能力。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对命题的整体评价:本次试卷考查的范围是语文拓展模块第四、六单元的内容。
内容较少,难度较低。
满分100,共分选择、阅读、写作三个大题,时间100分钟。
试卷的题型着眼于考查现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写作技能。
整份试卷难易适中,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并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二、试卷分析:本试卷共三道大题,选择、阅读和写作。
选择主要是基础题,着眼于基础知识的掌握,阅读题是综合题,着眼于阅读能力的考察。
选择题学生丢分较少,说明识记的还不错。
阅读题有一部分学生都不能正确运用基础知识去解答,不能正确理解文章。
丢分有两个原因:第一、基础知识记忆不牢,第二、不注重综合考虑问题。
写作情况就是选材没有代表性,不能认真、详细的写作。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我校属于职业高中,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愿学习。
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在一些语文知识上存在漏洞,致使后续学习存在一定的障碍;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语文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反复强调的题目学生拿不到分,本次考题中有部分为平时教学中反复强调的语文基础知识题目,但还有大部分学生拿不到分,分析其原因是这部分学生课上听讲不是很认真,课下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而是等着别人的结论往自己的作业上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3、多数学生懒惰,思想懒,行为懒,不爱动脑。
这也是阅读差的一个原因。
从各个大题的得分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基础题目得分较好,但能力题型得分偏低,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今后的教学措施: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本次不少学生之所以没有考得好成绩,就是因为平时学习习惯不好,不能静心考虑问题。
2.加强双基训练: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解决课堂上的基础问题,同时在课后对不懂问题予以解决。
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3.4.加强课堂管理:从本次考试来看,成绩不好的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课,导致知识掌握不到位,从而引起不必要的失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滨江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
一、试卷总体评价:
1、本次语文试卷题型包括基础知识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小作文题、作文题等六大题,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与高考时间一致。
考试范围为必修五的全部内容。
考试题型与考试时间与高考接轨。
2、本次考试试卷难度适中,滨江总平均分为101.14,,其中培优班的平均分为107.96,平行班的平均分为95.07。
二、试卷题目分析:
字音字形题全部绝大多数来自己教材,分别设置了三个错误项:憎恶,框架和晕车,题目难度中等,其中C选项中的“乘车”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期中考试之后,建议同学们要继续夯实基础,重视教材中的重点字音字形,强化记忆。
字形题中的字形绝大部分考察了课外的。
其中AB两个选项都为正确项,尤其是“指手画脚”该词在《现代汉语辞典(第6版)》当中还可以写成“指手划脚”。
字音字形题属识记型题目,这种题型一定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积少成多。
成语题考察了”莫衷一是”“推波助澜”“铩羽而归”“脱颖而出”四个成语,这些成语都未超出高考的考试范围,其中误用的成语为“脱颖而出”,使用对象错误。
该题要求你找使用错误的成语,难度降低,但如平时不重视成语的积累,要答对该题也有一定难度。
语病题主要考察了结构混乱、成分残缺和成分赘余三种语病类型,难度不大。
语病题要重视平时的训练,在做题时除了凭语感初步判断选项正确与否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
标题点分别了顿号和引号两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标点符号题也属于高考轮考题,但江西卷近几年明显青睐这种考试题型,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名著题考查了《三国演义》《高老头》《家》《巴黎圣母院》四本名著。
其中错误项设置为B选项,考查了学生对《家》中鸣凤人物形象的掌握。
名著题没有技巧可讲,需要我们同学在平时要去梳理名著的情节和把握人物形象。
实用类文本阅读由于学生刚接触没多久,这次的考试当中还是暴露出了学生对于这种题型的无可适从,这依然提醒我们还要在平时的训练当中重视该题型的训练。
文言文阅读这次月考重点考察了实词题、虚词题、综合理解文意题和文言翻译题。
题目偏简单。
失分率较高的是实词题,很多同学们选了第三个选项,“絷”字属偏僻字,但结合文意不难判断该选项解释成“捆绑”是正确的。
文言实词题一定要综合运用字形推断法和语
境推断法来做题。
文言翻译很多同学们没有做到直译,没有做到字字落实,从而导致失分较为严重。
诗歌鉴赏题考察了意象分析题和炼字题,这两种题型对于学生来讲不陌生,答题要点一般都能答到,所以该题得分较高。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察了一篇小说《回家》,设置了四道题,其中考察了两道句意理解题,一道情节作用题和一道探究题。
四道题目难度逐步加深。
小说的鉴赏一定要紧紧抓住“四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来答题,一定要在弄清楚这四要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答题。
情节的安排和环境的设置都是为人物的活动服务的,而人物的塑造又是为主题服务的。
答题时要条分缕析,找准得分点,分条陈述,得分就会高。
小作文考察了一道拓展题,要求学生扩展教材中《归去来兮辞》当中的两句话: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要求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大部分考生的小作文都符合要求,少数考生分不清到底什么是第一人称;部分同学扩展失当,超出了题意的范围。
大作文为材料作文,材料为“我们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精神成长的肥沃土壤,但是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赞美冰清玉洁的品质,要求出淤泥而不染,一方面又告诫我们“地知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忍得”。
要求我们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立意然后进行写作。
这次作文分差较大,立意把握准确的普遍得分较高,立意失当的基本都在及格分以下。
少数同学将立意定位“矛盾”“传统文化”等,明显偏离材料太远,没有抓住材料的中心导致失分严重。
材料作文是可以多角度切入,但是对于这种材料中包含两个矛盾面的作文题,要切记抓住其中的一个面来写或结合两者辩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