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测验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一)(第一~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一)(第一~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B;2、A;3、D;4、D;5、A;6、D;7、A;8、D;9、C;10、D;11、D;12、C;13、B、14;A;15、C;16、D;17、C(二)多项选择题1、ABCE;2、BCD;3、ABCDE;4、ABD;5、ABCD;6、ABD(三)名词解释1、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2、经济流量和存量,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3、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4、生产,是指生产者利用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消耗,创造出新的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5、中间消耗,是指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6、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四)简答题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什么?答:(1)从总体上说,目的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监测、分析、比较,为制定和分析政策及宏观调控管理服务;(2)从内容上说,是揭示运行系统的主要经济功能及相互联系;(3)从方法上说,是通过一系列规范概念、分类、核算原则、表现方式及逻辑关系,实现对运行系统的描述;(4)从发展上说,国民经济核算将是国家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简述三等价原则。
答:(1)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2)一国常住机构单位所生产的全部增加值总量,与经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后的国民原始收入或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量相等;(3)初次分配、再分配会改变机构单位之间的收入比例关系,但并不改变其价值总量。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含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含答案)题目: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A: 500元B: 480元C: 470元D: 400元答案:C题目: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
A: 只包括货物进出口B: 只包括劳务进出口C: 只包括外汇转移D: 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答案:D题目:国民资产负债表中“来源”是指部门的()A: 资产B: 负债C: 资产和负债D: 负债和净值答案:D题目: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
A: 包括在工业总产出中B: 包括在工业增加值中C: 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D: 包括在房地产业总产出中答案:C题目: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 金融资产的增减B: 金融负债的增减C: 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D: 资金余缺答案:A题目:下列属于资本转移的经济行为的是()A: 某金融机构购买价值200万元的网络通信设备B: 财政部向某贫困地区调拨3000万元的救济物资C: 政府对某企业划拨500万元用于增加固定资产D: 某企业向政府缴纳所得税450万元答案:C题目: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为基础。
A: 国民收入核算B: 企业资产负债核算C: 存量核算D: 国际收支核算答案:B题目:我国资产负债核算的主体是()A: 产业机构部门B: 企业C: 法人D: 常住机构单位答案:D题目:投入产出表的第Ⅲ象限主要反映()。
A: 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B: 增加值或最初投入的构成C: 再分配关系D: 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答案:B题目:服务的特点是()A: 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B: 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C: 其总产出只能采用虚拟核算的方式D: 无增加值核算的内容答案:B题目:人口出生数是一个()。
A: 时点指标B: 时期指标C: 既可以是时点指标,也可以是时期指标D: 以上都对答案:B题目: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A: 增加值B: 营业盈余C: 初次分配总收入D: 可支配收入答案:D题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际收支逆差是指()。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

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三)名词解释1.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2.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
4.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
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5.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营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6.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7.生产者价格是指生产者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包括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生产税净额。
8.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9.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
(四)简答题1.答: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1)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从事生产市场上的产品和非金融服务的法人企业组成。
(2)金融机构部门,由从事金融媒介活动的所有常住法人单位和企业组成。
(3)政府部门,由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型的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组成。
(4)住户部门,由所有常住居民住户组成。
(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它是法律实体,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主要从事为居民家庭生产非市场性服务,其活动经费主要是由各种捐赠的资金来源负担。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加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它为何能够赢得来自经济学界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如此重视?2.何谓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简要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如何区分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单位,分别将其归入所属机构部门和所属产业部门,并比较机构部门分类与产业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核算及其分析中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核算是对_____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A. 物质生产活动B. 非物质生产活动C. 社会经济活动D. 国民经济活动总体2.下列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_______。
A. 外商投资企业B. 外国领事馆C. 季节性来华务工人员D. 外国机构在中国的临时办事处3._____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产业相互之间的生产与使用关系,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货物服务流量做了详细的描述。
A. 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B. 资金流量核算C. 投入产出核算D. 资产负债核算答案:1.D 2.A 3.C三、多项选择题(答案有两项或两项以上)1.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特点是_____。
A.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B.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C.引入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D.以一国经济总体为核算对象E.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体系2.国民经济核算与工商企业会计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
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工商企业会计的账户形式B.两者在核算方法及核算原则上一致C.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主要来源于工商企业会计核算D.两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E.国民经济核算引入了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法3.下列企业和单位中,属于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的常住单位的是_____。
A.日本驻华大使馆B. 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C. 正在利比亚执行为期三个月维和任务的中国工兵小分队D. 深圳的一家中韩合资网络游戏开发公司E. 海尔集团在美国新收购的一家冰箱生产企业.答案:1.ABCDE 2.ACDE 3.BCD四、判断题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计算若干核心指标,而是要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方方面面的全景,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数据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03任务期中测验0014

1.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总收入,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满分:5 分2. 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A. 某居民家庭年底收到股票分红300元B. 某企业捐赠100万给希望工程C. 政府给某小区建设公用电话亭D. 银行收取利息税满分:5 分3. 以下关于资本转移的说法,错误的是()A. 资本转移是出于投资目的B. 资本转移只能是实物转移C. 资本转移发生在收入形成和储蓄计量之后D. 资本转移对交易方资产负债存量产生影响满分:5 分4. 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横向看,表明()。
A. 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B. 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C. 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D. 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满分:5 分5. 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亿元A. 5000B. 1100C. 1000D. 2000满分:5 分6.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A. 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 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 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满分:5 分7. 下列不同的产业部门核算总产出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按“产品法”计算的是()A. 农业部门B. 工业部门C. 建筑业D. 金融业满分:5 分8. 资本形成主要核算的是各机构单位()A. 生产资产的转移B. 生产资产的产出C. 生产资产的总获得D. 生产资产获得减处置的净获得满分:5 分9. 非金融资产按其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A. 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B. 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C. 人工资产和自然资产D. 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满分:5 分10. 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测验0012

期中测验_001 2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
A. 投入产出表B. 资金流量表C. 资产负债表D. 国际收支平衡表满分:5 分2.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B. 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多个机构单位C. 一个机构单位只能包含一个基层单位D. 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满分:5 分3. 下列不同的产业部门核算总产出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按“产品法”计算的是()A. 农业部门B. 工业部门C. 建筑业D. 金融业满分:5 分4. 收入初次分配所核算的收入是()。
A. 财产性收入B. 转移性收入C. 生产性收入D. 投资收入满分:5 分5.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A. 最终消费支出B. 可支配收入C. 固定资产消耗D. 总储蓄满分:5 分6. 资本形成主要核算的是各机构单位()A. 生产资产的转移B. 生产资产的产出C. 生产资产的总获得D. 生产资产获得减处置的净获得满分:5 分7. 下列属于资本转移的经济行为的是()A. 某金融机构购买价值200万元的网络通信设备B. 财政部向某贫困地区调拨3000万元的救济物资C. 政府对某企业划拨500万元用于增加固定资产D. 某企业向政府缴纳所得税450万元满分:5 分8. 有关于资金余缺这一项目的位置,正确地说法是()A. 在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中都属于来源方B. 在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中都属于使用方C. 在资本账户中属于使用方,在金融账户中属于来源方D. 在资本账户中属于来源方,在金融账户中属于使用方满分:5 分9.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 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B. 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C. 资金流量核算D. 国际收支核算满分:5 分10. 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
A. 包括在工业总产出中B. 包括在工业增加值中C. 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D. 包括在房地产业总产出中满分:5 分11. 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A. 农民出售给餐饮业的粮食;B. 被食品加工企业当期生产消耗的粮食;C. 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D. 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满分:5 分12. 投入产出表的第Ⅲ象限主要反映()。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加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它为何能够赢得来自经济学界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如此重视?2.何谓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简要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如何区分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单位,分别将其归入所属机构部门和所属产业部门,并比较机构部门分类与产业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核算及其分析中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核算是对_____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A. 物质生产活动B. 非物质生产活动C. 社会经济活动D. 国民经济活动总体2.下列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_______。
A. 外商投资企业B. 外国领事馆C. 季节性来华务工人员D. 外国机构在中国的临时办事处3._____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产业相互之间的生产与使用关系,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货物服务流量做了详细的描述。
A. 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B. 资金流量核算C. 投入产出核算D. 资产负债核算答案:1.D 2.A 3.C三、多项选择题(答案有两项或两项以上)1.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特点是_____。
A.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B.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C.引入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D.以一国经济总体为核算对象E.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体系2.国民经济核算与工商企业会计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
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工商企业会计的账户形式B.两者在核算方法及核算原则上一致C.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主要来源于工商企业会计核算D.两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E.国民经济核算引入了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法3.下列企业和单位中,属于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的常住单位的是_____。
A.日本驻华大使馆B. 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C. 正在利比亚执行为期三个月维和任务的中国工兵小分队D. 深圳的一家中韩合资网络游戏开发公司E. 海尔集团在美国新收购的一家冰箱生产企业.答案:1.ABCDE 2.ACDE 3.BCD四、判断题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计算若干核心指标,而是要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方方面面的全景,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数据体系。
(完整word版)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加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它为何能够赢得来自经济学界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如此重视?2.何谓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简要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如何区分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单位,分别将其归入所属机构部门和所属产业部门,并比较机构部门分类与产业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核算及其分析中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核算是对_____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A. 物质生产活动 B。
非物质生产活动 C。
社会经济活动 D. 国民经济活动总体2.下列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_______。
A。
外商投资企业 B。
外国领事馆C. 季节性来华务工人员D. 外国机构在中国的临时办事处3._____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产业相互之间的生产与使用关系,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货物服务流量做了详细的描述.A. 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B. 资金流量核算 C。
投入产出核算 D。
资产负债核算答案:1。
D 2.A 3。
C三、多项选择题(答案有两项或两项以上)1.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特点是_____.A.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B.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C.引入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D.以一国经济总体为核算对象E.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体系2.国民经济核算与工商企业会计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
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工商企业会计的账户形式B.两者在核算方法及核算原则上一致C.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主要来源于工商企业会计核算D.两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E.国民经济核算引入了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法3.下列企业和单位中,属于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的常住单位的是_____。
A.日本驻华大使馆B. 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C. 正在利比亚执行为期三个月维和任务的中国工兵小分队D. 深圳的一家中韩合资网络游戏开发公司E. 海尔集团在美国新收购的一家冰箱生产企业.答案:1。
ABCDE 2。
ACDE 3.BCD四、判断题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计算若干核心指标,而是要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方方面面的全景,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数据体系.()√2.确定各经济单位常住性的依据,是根据其国籍或法律准则下的财产所有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1)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之和(教材57页有关国内生产总值的解释,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
单位:亿元
年度
国民生产
总值
国内生产
总值
第一产业
增加值
第二产业
增加值
第三产业
增加值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57494.9
66850.5
73142.7
76967.1
80422.8
58478.1
67884.6
74462.6
78345.2
81910.9
11993.0
13844.2
14211.2
14552.4
14457.2
28537.9
33612.9
37222.7
38619.3
40417.9
17947.2
20427.5
23028.7
25173.5
27035.8
(2)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作出分析。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因此,国外净要素收入为二者之差,具体如下表:
单位:亿元
年度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国外净要素收入-983.2
-1034.1 -1319.9 -1378.1 -1488.1
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国外净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这一指标的值为负值,绝对值逐年上涨,说明了利用外资和利用国外劳动力较多,因此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比较大。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人数
96年:67884.6亿元/(121121+122389)*2=0.55755万元/人=5576元/人
具体如下表:
单位:元
年度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5576 6053 6307 6534 (4)1995-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及各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各年度产业结构如下表:
单位:%
年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95 20.50853 48.801 30.69046
1996 20.39373 49.51476 30.09151
1997 19.08502 49.98845 30.92653
1998 18.57472 49.29377 32.13152
1999 17.64991 49.34374 33.00635
1995-1999期间,我国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约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有所提高,约2.5各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基本持平,提高了0.5个百分点。
这一变化是产业结构改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结果。
(5)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1993年联合国出版的新SNA改称为国民总收入,英文缩写GNI)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重要的总量指标,它们分别从特定角度反映整体经济活动成果,彼此间既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所区别。
GDP是一国(或地区)地域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从生产角度来看,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来看,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之和;从使用角度来看,它是最终用于消费、投资、存货增加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GNP是一国(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地区内)或国外(地区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之和。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利润、利息、劳务收入等要素收入扣除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后的净额)之和。
在经济总量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十国外净要素收入
由此可见,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从生产角度反映社会经济活动成果;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从收入角度反映社会经济情况。
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按其构成决定的,如当“国外净要素收入”为负值时,国民生产总值将小于国内生产总值。
随着本国经济不断向外拓展,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会有所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