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区域地质概况
公基-山东省情

理论攻坚—山东省情 1第一章山东地理概况一、位置面积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省会为济南市。
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 4 省接壤。
东西长 721.03 千米,南北长 437.28 千米,全省陆域面积 15.58 万平方千米。
二、地形地貌( 一) 地形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
(二) 地貌境内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平原、丘陵、山地、台地等基本地貌类型。
境内平原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局部地区。
境内主要山脉,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和胶东丘陵区。
三、河流湖泊( 一) 河流山东省水系比较发达,河流分属于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和胶东水系。
(二) 湖泊湖泊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
以济宁为中心,分为两大湖群,以南为南四湖,以北为北五湖。
南四湖包括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
北五湖包括东平湖、马踏湖、南旺湖、蜀山湖、马场湖。
四、海岸海域( 一) 海岸山东省濒临渤海和黄海,大陆海岸线北起冀、鲁交界处的漳卫新河河口,南至鲁、苏交界处的绣针河河口,全长约 3345 千米,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 1/6。
(二) 海域全省海洋面积 15.96 万平方千米,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 37%。
近海海域中分散着众多岛屿,其中最大的是南长山岛。
五、气候( 一) 气候类型山东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
(二) 气温和降水全省年平均气温基本遵循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分布规律,全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
总体来看,年平均降水量南多北少。
降水季节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夏季。
六、海洋资源山东海洋资源得天独厚,中国对虾、扇贝、皱纹盘鲍、刺参等海珍品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山东是全国四大海盐产地之一,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为山东盐业、盐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七、植物资源境内有各种果树约90 种,山东因此被称为“北方落叶果树的王国”。
17张地形图,快速了解山东省各市

17张地形图,快速了解山东省各市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与辽东半岛隔渤海相望,总面积15.71万平方千米,人口10152.75万(2020年)。
按顺时针方向,山东分别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相邻。
山东以山地、丘陵为主,西部及北部属华北平原,中南部为山地丘陵,东部是半岛。
山东下辖16市,分别为: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枣庄市、东营市、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泰安市、威海市、日照市、滨州市、德州市、聊城市、临沂市、菏泽市。
济南济南,别名泉城,山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因位于济水之南而得名。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部、华北平原东南部边缘,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交接地带,南依泰山,北跨黄河。
境内拥有“七十二名泉”,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济南总面积10244.4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9202432人(2020年)。
青岛青岛,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特大城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东濒黄海,与烟台、日照、潍坊相邻,是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
青岛历史悠久,是我国海盐的发祥地,是我国四大古盐区之一和五大古港之一。
青岛总面积1129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10071722人。
淄博淄博,位于山东省中部,北濒黄河,南依泰沂山脉,与临沂、东营、滨州、潍坊、济南相邻。
淄博为齐文化的发祥地、世界足球起源地。
春秋战国时,齐国在临淄(淄博)定都约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当时山东半岛当之无愧的核心。
淄博总面积596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4704138人。
枣庄枣庄,位于山东省南部,东邻临沂,南接江苏徐州,西抵微山湖东岸,北邻济宁。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他的为平原和洼地。
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枣庄总面积4564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为3855601人。
东营东营,位于山东北部、黄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带,东临渤海,与滨州市、淄博市、潍坊市接壤。
黄河穿境而过,整体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山东高一地理知识点

山东高一地理知识点一、山东概况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旅游省份之一。
总面积约15.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亿人。
山东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15摄氏度。
二、地理特征1. 地形地貌山东地形复杂,同时具有陆地和海洋两种地貌。
东部是沿海平原,中部和南部是丘陵与山地,西部是山地和高原。
著名的泰山和莱山都位于山东。
2. 水系湖泊山东有多条重要河流,包括黄河、淮河和海河等。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是山东省的北部边界,并且对山东的农田灌溉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山东还有一些湖泊,如鲁西南湖和济南市的大明湖。
3. 气候特点山东气候受季风影响,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由于地处沿海地带,山东年降水充沛,适宜农业发展。
三、自然资源1. 矿产资源山东富含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金、银、铝、硅石等矿产资源。
其中,煤炭是山东的重要能源,居全国前列。
2. 农业资源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棉花、油菜、水果等农产品产量丰富,是中国的“口粮大省”。
3. 海洋资源山东临海,海洋资源丰富。
山东的渔业发达,盛产各类海产品,如鱼、虾、蟹等,同时海水浴场也是旅游的热点。
四、经济发展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省份之一,拥有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农业。
山东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为支柱。
济南、青岛、烟台等城市是山东的经济中心。
五、文化特色1. 历史文化山东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发源地之一,孔子的故乡曲阜和孟子的故乡邹城都位于山东。
山东还有丰富的古建筑、雕塑和艺术品等文化遗产。
2. 名人文化山东出产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如孔子、孟子、鲁迅、李清照等,他们对中国文化和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旅游资源山东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景点有泰山、青岛、威海、曲阜孔庙、齐鲁大地等,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度假。
结语:山东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带的省份,具有丰富的地理资源、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其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也蓬勃发展。
山东区域工程地质

• 泰山美景
济南简介
• 济南市,简称“济”,因境内泉水众多, 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 该区的地质作用、工程地质与地貌特征: 基岩地层出露广,主要出露古生代寒武 纪~奥陶纪的石灰岩、白云岩;前寒武纪 的花岗质变质侵入岩和片岩、片麻岩等变 质岩;地壳上升,剥蚀、切割作用强烈, 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常发育“崩滑流”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简称)等不良工 程地质现象”,地震烈度6度
露外,其余均被第四系松散
层所覆盖。以聊考断裂为界,
西部属华北平原地层分区,
东部属鲁西地层分区
• 该区的工程地质与地貌特征:新生代第四 纪松散沉积层分布广泛、厚度大;其成因 为冲积、湖积、海积及沼泽沉积,但以冲 积为主;主要沉积物为粉砂、粉砂质粘土、 粉土、淤泥质软土和盐渍土等。菏泽地壳 较不稳定,地震烈度为7~8度。
• 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年降水量各地域分 布不均匀,东部、南部降水量多于西北部, 山区多于平原。鲁中南、鲁东沿海多年平 均降水量650~900mm,而鲁西北 平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0~600m m。年内降水量集中于7—9月份,约占 全年降水量的70%。
六、 水文地质条件
• 山东省分属于黄、淮、海三大流域,水系比较 发育,境内主要河流除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 纵穿南北外,其余中小河流密布山东省。河湖 交错,水网密布,干流长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100多条。
四、地质构造: 山东的地质构造多种多样。 鲁东没有沉
积岩覆盖,只有老的结晶岩基底,属单 层结构型;鲁西则在古老结晶岩基底之 上,还有较新的沉积岩层履盖,属双层 结构。山东的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构造 与断裂构造。在构造分区上分为鲁东、
沂沭断裂带和鲁西三个构造区。
山东地层与构造

山东省境内的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Ⅴ)内的晋冀鲁豫地层区(Ⅴ4)。
以怀远间断为界,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即上部以奥陶纪灰岩夹白云岩为主地层系统,下部以寒武系灰岩、页岩夹砂岩为主地层系统。
由于沉积环境和地层特征的差异,故需按上、下两个层次进一步分区。
其一,怀远间断之下寒武系——早奥陶世地层,在山东省为连续沉积,厚度750~1100m 左右,代表滨海——浅海近岸的沉积环境,属稳定区沉积类型。
沉积物有紫色、红色等杂色页岩、砂质页岩、砂岩、灰色鲕状灰岩、砾屑灰岩、藻灰岩、白云岩,具泥裂、帐篷构造和波痕构造,产石膏矿并见石盐假晶印痕。
由于寒武纪早期沉积继承了震旦纪沉积环境,只是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所以在山东省形成了自东南向西北不断超覆沉积格局。
据地层发育程度不同,可将山东省寒武系——早奥陶世地层分为三个分区三个小区(图5——1)。
(1)华北平原地层分区(Ⅴ84):均被巨厚的第四系和第三系覆盖,仅在钻孔中偶有发现,下部常含石膏矿。
研究程度较低,一般仅能划分出两个群级地层单位。
(2)鲁西地层分区(Ⅴ104):西北侧以聊(城)——(兰)考断裂、(齐)河——广(饶)断裂为界,至广饶县南侧向南经青州市向东,经昌乐、潍坊北至昌邑南,与安丘——莒县断裂。
东南侧以安丘——莒县断裂为界。
寒武系——早奥陶世地层广泛分布,地层连续,露头较好,研究程度最高,晋冀鲁豫地层区寒武纪地层层型多在该分区。
据沉积特点分为三个地层小区。
①潍坊——临沂地层小区(Ⅴ10-14):其范围大致包括安丘——莒县断裂以西附近地带。
其西界就是朱砂洞组下灰岩段(原称五山灰岩)或李官组在西北部尖灭点的连线,大体北自昌乐,经蒙阴界牌、费县石井,南至枣庄。
李官组、朱砂洞组下灰岩段、余粮村(页岩)段均主要分布在该小区,三山子组最下部c段白云岩在该小区厚度最大。
②淄博——新泰地层小区(Ⅴ10-24):西界就是张夏组盘车沟段页岩在西部尖灭点的连线。
大体北以周村,南经泰安、宁阳南驿、泗水、平邑至费县石井为界。
山东省情概况

山东省情概况山东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地处黄河下游,渤海、黄海之滨,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山区,地势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
山东省历史悠久,古为齐、鲁两国之地,因此又有“齐鲁大地”之称,简称“鲁”。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首先,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气候特点。
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
在冬季,山东受蒙古高压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则受夏季风影响,气温高、湿度大。
全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1-14度之间,雨热同期。
这种气候条件适宜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发展。
山东省的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10多种,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等资源储量在全国居重要地位。
山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胜利油田,其探明储量和产量均居中国前列。
另外,山东的煤炭储量也非常丰富,主要分布在济宁、临沂、枣庄等地区。
山东省的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
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孔庙、孔府、孔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
此外,山东省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泰山、三孔、趵突泉、蓬莱阁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山东省的经济实力也非常强大。
山东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其中,轻工、纺织、机械制造、化工、冶金等产业是山东的支柱产业。
同时,山东的农业也十分发达,是中国的主要粮食和棉花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山东省还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
这些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山东省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山东省的交通也非常便捷。
山东的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交通网络完善。
京沪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连接了全省主要城市和旅游景点。
同时,山东的铁路网也很发达,包括京沪铁路、胶济铁路等多条干线铁路。
此外,山东省还有多个民用机场和港口,如济南遥墙国际机场、青岛流亭国际机场等,可以提供便捷的航空运输和海上运输服务。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山东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山东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四大半岛之一。
山东省地势较为平缓,但也不乏壮丽的山脉和丘陵。
山东的地理特点不仅体现在其地形地貌上,还包括气候、水系和资源分布等方面。
下面是关于山东地理的一些必背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面积约为15.12万平方公里。
它的主要经纬度为北纬34°22'~38°23',东经114°58'~122°42'之间。
山东东连辽宁省、北接河北省,西北与河南省相连,南部与安徽省接壤。
它的地理位置使得山东成为中国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发展区域。
二、地形地貌山东的地形地貌特点主要表现在山地和平原的分布上。
山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东南部,主要山脉包括泰山、偃师山、乳山等。
其中,泰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如山东半岛和济南盆地。
山东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地貌景观,如烟台的灵山风景名胜区和威海的威海半岛。
三、气候山东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点在于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和降水充足。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由于山东濒临大海,海洋气候的影响较大,使得气候温和湿润。
山东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尤其适宜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植。
四、水系山东省境内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有黄河、海河和徐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山东的重要水源。
山东省不仅是黄河上游的重要蓄水地,还设有多座水库调节水流。
此外,山东还有许多湖泊和水库,如太湖和鲁西南地区的大小湖泊。
五、资源分布山东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基地之一。
它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
山东是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省份之一,煤炭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此外,山东还有较丰富的铝土矿、铁矿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的开采对于山东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六、经济发展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其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在全国名列前茅。
山东土壤类型分析

(三)主导成土过程: 1、粘化过程:残积粘化及淋溶粘化同时进行,有一深厚的粘 化层。 2、钙化过程:CaCO3的淋溶,淀积明显,土壤正处于脱钙 阶段,沉积层中有菌丝体,砂姜。 3、生物积累聚积过程:比棕壤弱,因褐土必须脱钙至一定程 度时植物才能生长 (四)土壤属性: 1、剖面形态:
腐殖质层:水稳性团粒结构、暗褐色、有淋
(六)褐土的利用和改良 潮褐土为农业利用土壤,褐土、石灰性褐土和淋溶褐土以农 用为主,兼营林、果,褐土性土是农林兼用土壤。注意培肥 土壤和水土保持。
石 灰 岩 风 化 物 发 育 的 褐 土 剖 面
石灰性褐土上的肥城桃
★ 4、砂姜黑土
(一)分布 主要分布在莱西、即墨盆地、胶莱河谷、临沂、郯 城、苍山汶泗河平原洼地及南四湖周围的交接洼地。
2、旱耕熟化过程 开垦耕作熟化的过程。 (四)潮土土壤属性
1、剖面特征
耕作层 犁底层 心土层
15—30cm,浅灰棕色,疏松多孔。 3—10cm,鳞片状,紧实。 深厚,保持沉积特征,层理明显,色泽浅。
潮化层 母质层
出现深度在60—150cm,厚30-60cm有锈纹锈斑。 保持河流沉积物原始沉积状态,具潜育特征。
4、气候 除鲁南大部属润湿半湿润气候区外,本区主要属暖 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800—900毫米,干燥度 1.1—1.5,年均温12—13℃,冬季温和较湿润,夏季炎热多雨, 化学风化及淋溶作用也较 由于土壤气候的差异,植被类型及种属差异较大, 有松栎,侧柏等。
第六章 主要土壤类型各论
第一节山东省的主要土壤类型
★1、山东省自然地理地貌概况 山东省位于东径114°36′至122°43′,北纬34°22′ 至 38°33′ 之 间 , 土 地 总 面 积 15.3 万 平 方 公 里 ( 折 合 2.3亿亩),我省地域辽阔,所处地理位置较好,故土 壤资源丰实,类型众多,为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 了有利条件。 山东省东部为胶东半岛,系大陆东缘向渤海与黄海的 延伸部分,中部和南部群山崛起,地势最高,西部和北 部地处黄河下游,为泛滥冲积平原。这种面海背陆,中 南崛起的形势,使形成土壤的自然条件发生明显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区域地质概况2009-3-171 自然地理简况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东北段,地处黄河下游,介于东经114°47′30″~122°42′18″、北纬34°22′54″~38°27′00″之间。
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
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内陆部分自北向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
全境南北最宽处约420km,东西最远距离约700km,陆地总面积约15.71万km2。
全省分划为17个地级行政区,下辖139个县级行政区。
自然地理是地质构造格局的基本反应,地质构造格局控制自然地理的发展。
现代山东省自然地理特征,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中经受了多种内、外力地质作用综合结果的反映,尤其是新近纪中新世以来板块构造发展演化的结果。
山东省位于我国地势划分中的第三大阶梯中,海拔高度除一小部分山地超过千米以外,大部分山地丘陵都在500m左右,地势起伏较小,相对高度多为200~350m,坡度在20°以下。
境内中部山地隆起,东部、南部丘陵起伏,西南、西北低洼平坦,形成了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
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m,为省内最高点;最低处是黄河三角洲,海拔2至10米。
境内山地丘陵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4.34%,平原盆地区约占64.59%;河流湖泊区约占1.07%。
按照地形的空间分布特征,可将全省分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东丘陵区和鲁西北-鲁西南平原区三大地貌分区。
按照地理位置,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可称为鲁中南地区,鲁西北-鲁西南平原区由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地区组成(二者以位于山东与河南分界处的黄河段为界),它们统称为鲁西地区;鲁东丘陵区可称为鲁东地区(或胶东地区),由鲁东北(胶西北)地区和鲁东南地区组成,二者大致以牟平——即墨和青岛——五莲一线为界,鲁东南地区包括威海地区(牟平——即墨线以东)和日照地区(青岛——五莲线以南)两个地理区。
山东省主要山脉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和鲁东丘陵区。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山脉主要由早前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和片麻状花岗岩构成,鲁东丘陵区山脉则主要由中生代花岗岩构成。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山脉多呈NW向和近东西向展布,鲁东丘陵区山脉则多呈近南北和近东西向展布。
山东水系比较发育,自然河流平均密度在0.7km/km2以上,干流长度大于50km的河流有1000多条。
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山东境域,流程610多公里,从渤海湾入海。
京杭大运河自南向北纵贯鲁西平原,长630多公里。
湖泊集中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以济宁为中心分为两大湖群,以南为南四湖,以北为北五湖,前者以微山湖为首,后者以东平湖最大。
2 地层概况山东省地层在全国地层区划中,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和秦祁昆地层区,前者可分为华北平原、鲁西和鲁东三个地层分区,后者为祁连—北秦岭地层分区(鲁东南地层分区)。
鲁西北-鲁西南平原区属华北平原地层分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属鲁西地层分区,鲁东丘陵区的西北部(鲁东北地区)属鲁东地层分区,鲁东丘陵区的东南部(鲁东南地区)属祁连—北秦岭地层分区(鲁东南地层分区)。
山东省各断代地层发育比较齐全,自中太古代至新生代地层都有分布,地表出露以中、新生代地层为主,其次为古生代地层,元古宙地层分布局限,太古宙地层零星出露。
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以发育大量新生代地层区别于鲁西地层分区,鲁东地层分区和祁连—北秦岭地层分区以没有古生代地层区别于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和鲁西地层分区,鲁东地层分区、祁连—北秦岭地层分区与鲁西地层分区(包括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三者的前寒武纪基底岩系组成特征明显不同。
山东最古老的地层形成于中太古代,为出露于鲁西地层分区的沂水岩群和出露于鲁东地层分区的唐家庄岩群,是遭受麻粒岩相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
呈面积较小的岛状、透镜状、不规则条带状包体产于早前寒武纪花岗岩中。
新太古代地层有出露于鲁西地层分区的泰山岩群和鲁东地层分区的胶东岩群,为遭受角闪岩相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
地层出露大都不连续,在太古宙TTG质花岗岩中呈包体出现。
古元古代地层地表主要分布于鲁东地层分区和祁连—北秦岭地层分区,为荆山群、粉子山群、胶南表壳岩组合和芝罘群。
荆山群、粉子山群和胶南表壳岩组合岩性组合特征相似,均以高铝片岩、含石墨岩系和碳酸盐岩为特点,具孔兹岩系特点,三者所处构造位置、变质程度和变形特征有明显差别。
中元古代地层有鲁西地层分区隐伏地层——济宁岩群,属低绿片岩相变质的中酸性火山岩—钙泥质岩建造。
另外在山东东南沿海的小岛屿上分布有海州群,原岩为酸性火山岩,经受了蓝片岩相—高压绿片岩相变质。
新元古代地层包括土门群、蓬莱群及朋河石岩组。
土门群分布于鲁西地层分区靠近沂沭断裂带一侧,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
蓬莱群分布于鲁东地层分区蓬莱一带,原岩为碎屑岩—泥岩—碳酸岩建造。
朋河石岩组零星分布于祁连—北秦岭地层分区苏鲁造山带中,为经历了低绿片岩相变质的碎屑岩—泥质岩建造。
寒武—奥陶纪地层广泛分布于鲁西地层分区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属陆表海沉积,下部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上部为碳酸盐岩建造。
分为寒武纪长清群、寒武-奥陶纪九龙群及奥陶纪马家沟组。
长清群以深红色泥岩、页岩为主夹白云岩和灰岩,地层厚度东南厚、西北薄,向西北方向超覆,与下伏新元古代土门群平行不整合接触。
九龙群以灰岩、白云岩为主夹页岩,与长清群为连续沉积。
马家沟组以灰岩、白云岩为主,与下伏九龙群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石炭—三叠纪地层分布于鲁西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为海陆交互相—陆相沉积,含煤碎屑建造及碎屑建造,分为月门沟群、石盒子组、石千峰群及二马营组。
月门沟群为海陆交互相—陆相含煤岩系,底部为铁铝岩系,与下伏奥陶纪马家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石盒子组为黄绿、灰绿色砂岩及深灰紫色泥岩夹铝土岩、页岩及煤线。
石千峰群为河湖沉积的鲜红色泥岩、砂岩,分布局限。
二马营组仅在聊城钻孔中见及,为河湖相砂岩、粉砂岩夹泥岩。
侏罗—白垩纪地层在山东省各个地层分区都比较发育,为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碎屑建造及基性—酸性火山岩建造。
分为侏罗纪淄博群、白垩纪莱阳群、青山群、大盛群及王氏群。
淄博群分布于鲁西地层分区及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以淄博一带较发育,为浅湖及河流相沉积,下部为含煤碎屑建造,上部为红色碎屑建造,与下伏三叠纪石千峰群平行不整合接触。
莱阳群分布广泛,四个地层分区皆有发育,各地发育程度不等,以鲁东胶莱盆地最为发育,主要为山麓洪积相、河流相、湖泊相沉积,局部为火山沉积。
青山群全省多有分布,以鲁东地层分区发育较完整,为中基性—酸性火山岩建造,夹有少量沉积岩。
大盛群主要分布于鲁西与鲁东地层分区交界处的沂沭断裂带内,以河湖相沉积为主,夹少量中基性、酸性火山岩,属早、中白垩世,与青山群为准同时沉积。
王氏群主要出露于鲁东地层分区,其它分区零星分布,为红色碎屑岩系,胶莱盆地南东侧夹有基性火山岩,为干旱—半干旱环境下的河流相间有浅湖相沉积,主体时代为中—晚白垩世,顶部的胶州组中上部,时代属古新世。
新生代地层遍布全省,尤其在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呈大面积分布。
古近纪地层分为官庄群、五图群及济阳群。
官庄群只发育于鲁西地层分区的零星小型盆地中,为含膏盐的红色、灰色山麓—河湖相碎屑岩;五图群发育于鲁西地层分区东北缘及鲁东地层分区西北缘的临朐、昌乐、龙口等小型盆地中,为含煤、油页岩的河湖相沉积;济阳群只发育在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分布广泛,地层厚度大,为一套色调、成份复杂的河湖相碎屑岩系,含丰富石油、天然气。
新近纪地层分为临朐群、黄骅群和巴漏河组、白彦组。
临朐群主要发育在鲁西地层分区的临朐、昌乐一带,上部及下部的尧山组及牛山组为基性火山岩,中部山旺组为一套以硅藻土为主的沉积地层,以含山旺动物群而闻名;黄骅群分布于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为一套杂色调河湖相碎屑岩系;巴漏河组只见于鲁东地层分区的章丘附近,为一套河湖相灰岩,砾岩组合;白彦组仅见于鲁西,为古生代灰岩裂隙或溶洞内的洞穴堆积,内常含金刚石。
第四纪地层广布全省,但各地地层厚度、成因类型多变,其时空分布与地貌特征密切相关,绝大部分地层单位由松散碎屑沉积物组成,个别由火山岩(玄武岩)和生物沉积(贝壳堆积)组成。
3 岩浆岩分布山东省岩浆活动十分频繁,从太古宙至新生代都有发现。
除中太古代、新太古代、中生代及新生代有较多火山活动外,其它地质年代均以岩浆侵入活动为主。
新太古代岩浆活动在山东境内较为强烈,古元古代在鲁西地区最强烈,新元古代在鲁东南地区最强烈,中生代在鲁东地区最强烈。
岩浆岩出露面积约30976km2,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20%,以中生代岩浆岩出露面积最大,其次为古元古代及新元古代岩浆岩,古生代及中元古代岩浆岩分布最少。
鲁西的古元古代花岗岩类、鲁东南的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和鲁东的燕山期花岗岩类均表现为从早期的钠质花岗岩向钙碱性花岗岩及晚期的偏碱性花岗岩的演化趋势。
岩浆岩在空间上具有区域成带分布特点,在时间上则显示出多旋回活动的特点,在形成上具有多成因的特点,因此,岩浆岩在时空分布上的“区域成带性”、“多旋回性”和“多成因性”是山东省岩浆岩分布的基本轮廓。
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及其形成、演化和构造运动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
根据岩浆岩总体发育状况,山东省岩浆岩分别被划为塔里木—华北区及昆仑—秦岭区[17]。
按照花岗岩类的分布特点,山东省又分别被划为泰山花岗岩带、华北地台南缘晋宁期花岗岩带、长白山(辽东-冀东-胶东)花岗岩带及东南沿海花岗岩(中生代岩浆岩)带。
按照岩浆岩的时空分布特点,结合构造分区,作者等将山东岩浆岩划分为鲁西构造岩浆区及鲁东构造岩浆区,二者以沂沭断裂为界。
早前寒武纪岩浆岩是鲁西区的主体,约占岩浆岩出露面积的90%。
鲁西区大致可分为6条岩浆岩带:1)沂水岩浆岩带:包括沂沭断裂带内汞丹山以南地段,以发育沂水紫苏花岗岩、沂水岩群超基性、基性火山岩及严家官庄超基性侵入岩为特征。
伴有数量不等的蒙山片麻岩套及傲徕山花岗岩,总体呈北东—北东东向带状展布。
2)鲁山—沂山岩浆岩带:东自沂沭断裂带西界,西至西麦腰—孟良崮一线,并包含汞丹山以北的沂沭断裂带北段地区。
区内主要分布傲徕山花岗岩,新太古代超基性-基性侵入岩、牛岚辉绿岩及泰山岩群绿岩带型火山岩。
在沂南和临朐等地有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分布。
3)泰山—傲徕山—蒙山岩浆岩带,包括鲁山—沂山岩浆岩带南侧至界首—蒙山断裂以北地区,以蒙山片麻岩套、峄山花岗岩与傲徕山花岗岩类相间分布为特征,间或出现新太古代超基性—基性侵入岩、牛岚辉绿岩、红门闪长岩及摩天岭花岗岩,包含较多泰山岩群绿岩型火山岩包体。
北部地区有中生代济南辉长岩、埠村闪长岩等中基性侵入岩,在新汶、蒙阴等地见沂南闪长岩、苍山花岗斑岩等中酸性侵入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