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 弱电解质电离常数的测定(电导法)
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1

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1 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姓名:侯芳利班级:化学2班学号:20105051243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桥法测量电导的原理和方法;2.测定电解质溶液的当量电导,并计算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
二、实验原理θAB型(HAc)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达到平衡时,电离常数K与浓度c、电离度α有如下关系:θθ2 K= (c/c )* α/(1-α) ( 1)θ在一定温度下K是一个常数,因此可以通过测定醋酸在不同浓度下的电离θ度,代入(1)式计算得到K值。
醋酸溶液的电离度可用电导法来测定。
电导的物理意义是:当导体两端的电势差为1伏特时所通过的电流强度。
亦即电导,电流强度/电势差。
因此电导是电阻的倒数,在电导池中,电导的大小与两极之间的距离l成反比,与电极的面积A成比。
A kG=(,) l2k称为电导率或比电导,即l为1m,A为1m时溶液的电导,因此电导这个值与电导池的结构无关。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还与溶液的浓度有关,因此通常用摩尔电导率这个量值来衡量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本领。
摩尔电导率的定义如下:含有1摩尔电解质的溶液,全部置于相距为1m的两个电极之间,这时所具有的电导称为摩尔电导率,摩尔电导率与电导率之间有如下的关系:Λm=k/c-3式中c为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m。
c,*m,11c,,,,,2,,K(,)mmm1电桥法是测定电阻的常用方法。
它的原理如图所示。
,是高频(1000Hz)交流电源,,,是均匀且带有刻度的滑线变阻(全长1000)。
G为示波器,R为可,变电阻。
调节电阻R或移动触电D,可使,D两点间点位等于零,因此,,间没, 有电流。
R、R、R均可直接由仪器上读出,由此可计算出R。
12,,RRSX, RR12RRS1R, XR2三、仪器和药品电桥装置、电导电极(1支)、移液管(5 ml 2支)、移液管(10 ml 2支)、移液管(25 ml 2支)、恒温槽(1套)、容量瓶(50ml 5支)、试管(2.2cm*15cm 2支)KCl(化学纯);KCl 0.0100M溶液;HAc(化学纯);HAc 0.01000M溶液;NaCl (化学纯);NaCl 0.0100M溶液;电导水。
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ppt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用电导法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 2、了解溶液的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基 本概念。 二、实验原理 电导是电阻的倒数,其物理意义是:当导体 两端的电位差为1伏特时所通过的电流强度。 在电导池的情况下,电导(G)的大小与两 电极之间的距离(L)成反比,与电极的面积 (A)成正比:
恒温10分钟进行测量其电导率。用同样方法 测定另两种浓度醋酸溶液的电导率。 4、测量完毕后,倒去醋酸液,洗净电导池及 铂黑电极,电导池中注入电导水,测其电导 率。 五、注意事项 温度对电导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整个实验必 须在同一温度下进行。 六、数据处理 1、计算各浓度醋酸溶液的摩尔电导率Λm, 电离度α,电离常数Kc。
2、298K时,无限稀释溶液中离子的无限稀 释离子摩尔电导率 Λm ∞ =349.8×10-4S· m2· mol-1, Λm ∞ =40.9×10- 4S· m2· mol-1。 七、思考题: 1、能否用电桥测电导? 2、实验中为何用镀铂黑电极?使用时应注意 哪些事项?
开关
电导率仪的结构
量程
显示屏
醋酸在溶液中电离达到平衡时,其电离平衡常数 (Kc)与浓度(C)和电离度(α)有如下关系:
c 2 Kc 1
(10-3)
在一定温度下Kc是一常数,因此可通过测定醋酸 在不同浓度下的电离度来计算Kc值。 根据电离学说,弱电解质的电离度α随溶液的稀释 而增大,当溶液无限稀释时,则弱电解质全部电离, 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摩尔电导与离子的真实浓度 成正比,因而也与电离度(α)成正比,所以弱电 解质的电离度(α)应等于溶液在浓度为C时的摩 尔电导率Λm 和溶液在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Λm ∞ 之比,即:
G=A/L (10-1) Λ称为电导率,即L为1米2时溶液的电导,其值与电 导池的结构无关。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还与 溶液的浓度有关,因此通常用摩尔电导这个量值来 衡量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本领。 摩尔电导的定义如下:含有1摩尔电解质的溶 液全部置于相距为1米的两个电极之间,此时两电 极之间的电导率称为摩尔电导率( Λm )。摩尔电 导率与电导率之间有如下关系: Λm =Λ/C (10-2) 式中C为溶液的摩尔浓度。
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及数据处理

电导法测定醋酸电离常数一、实验目的1.了解溶液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的概念;2.测量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并计算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常数。
二、实验原理电解质溶液是靠正、负离子的迁移来传递电流。
而弱电解质溶液中,只有已电离部分才能承担传递电量的任务。
在无限稀释的溶液中可以认为电解质已全部电离,此时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为Λ∞m,而且可用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相加而得。
一定浓度下的摩尔电导率Λm与无限稀释的溶液中摩尔电导率Λ∞m是有差别的。
这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电解质溶液的不完全离解,二是离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所以,Λm通常称为表观摩尔电导率。
Λm/Λ∞m=α(U++ U-)/(U+∞+ U-∞)若U+= U-,,U+∞=U-∞则Λm/Λ∞m=α式中α为电离度。
AB型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达到平衡时,电离平衡常数K a?,起始浓度C0,电离度α有以下关系:+ + B-起始浓度mol/L:C0 0 0平衡浓度mol/L:C0·(1-α) αC0 αC0K c?=[c(A+)/c?][c(B-)/c?]/[c(AB)/c?]=C0α2/(1-α)=C0Λm2/[c?Λ∞Λ∞m-Λm)]m(根据离子独立定律,Λ∞m可以从离子的无限稀释的摩尔电导率计算出来。
Λm可以从电导率的测定求得,然后求出K a?。
Λm C0/c? =Λ∞m2K c?/Λm-Λ∞m K c?通过Λm C0/c?~1/Λm作图,由直线斜率=Λ∞m2K c?,可求出K c?。
三、仪器与试剂DDS-11A(T)型电导率仪1台;恒温槽1套;L醋酸溶液。
四、实验步骤1.调整恒温槽温度为25℃±℃。
2.用洗净、烘干的义形管1支,加入的L醋酸溶液,测其电导率。
3.用吸取醋酸的移液管从电导池中吸出醋酸溶液弃去,用另一支移液管取电导水注入电导池,混合均匀,温度恒定后,测其电导率,如此操作,共稀释4次。
4.倒去醋酸溶液,洗净电导池,最后用电导水淋洗。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测定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实验原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可以用离子平衡法求解。
在该法中,电解质溶液中的每个电离平衡都可以表示为以下反应:HA ⇌ H+ + A-其中,HA表示弱电解质分子,H+表示氢离子,A-表示相应的阴离子。
在电解质的溶液中,HA的浓度通常很大,而H+和A-的浓度就相对较小。
电离常数(Ka)表示为:Ka = [H+][A-]/[HA]其中,Ka表示弱电解质的离解常数,[H+]表示氢离子的浓度,[A-]表示相应的阴离子的浓度,[HA]表示弱电解质分子的浓度。
由于[H+]和[A-]的浓度很小,所以我们通常用pKa表示指数:pKa = -logKa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要求,通过称量固体试剂来制备弱电解质溶液。
2.使用pH计测量弱电解质溶液的pH值,记录下数据。
3.将氧化还原电极放入溶液中,测量电势值。
4.利用计算机或手动计算法,计算出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和pKa值。
实验数据记录:试验物质 | 原始质量(g) | 成功制备量(g) | 浓度(mol/L) | pH值 | 电势值(mV)甲酸 | 5.0g | 4.8g | 0.2mol/L | 3.64 | 195.2计算结果:由于pH计测量时存在一定误差,我们使用电极法来计算电离平衡常数。
对于甲酸,Ka = 1.77 × 10^-4,pKa = 3.75。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甲酸这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这项实验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离子平衡法,还让我们掌握了一种可以用于测定化学平衡的实验方法。
弱电解质电离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弱电解质电离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弱电解质电离常数的测定摘要:本实验采用了电导法和pH法,测定了弱电解质乙酸的电离常数。
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乙酸的电离常数(K)为1.42×10^-5。
引言: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是描述其电离程度的重要参数。
而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又对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表现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本实验采用了两种方法测定弱电解质电离常数:电导法和pH 法。
电导法是通过测量溶液电导率的方式,求出电离度,再根据电离度求出电离常数。
而pH法则是引入指示剂,通过观察溶液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测定溶液的pH值,再根据酸碱平衡理论求出电离常数。
两种方法各具特点,都有其适应性较广的实验条件。
实验方法:1. 电导法:实验准备:分别将乙酸(CH3COOH)和氯化钠(NaCl)粉末称取适量加入两个干燥的量筒中。
在称量过程中,要求精确且取样量应相同。
将两个量筒分别加入水后摇匀,使其完全溶解,制成1 mol/L的标准溶液。
实验过程:(1)实验前,使用电导仪对电极进行标定,并检查仪器应用状态是否正常。
(2)将不同体积的乙酸溶液加入电导池中,测定每个体积下的电导率,记录数据。
(3)将不同体积的氯化钠溶液加入电导池中,测定每个体积下的电导率,记录数据。
实验准备:分别将pH值各不相同的缓冲溶液制备好,乙酸和氯化钠的标准溶液也需要提前制备好。
实验过程:(1)将乙酸标准溶液倒入盛有相同体积缓冲溶液的比色皿中,然后将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导入其中,观察pH值变化,并记录所导入NaOH溶液的体积。
这样做是为了制备满足pH值要求的乙酸缓冲溶液。
(2)当制作好乙酸缓冲溶液后,将其与NaCl混合制成一定浓度的混合溶液,并在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以观察其pH值的变化,并记录所导入NaOH溶液的体积。
(3)根据获得的数据,计算出乙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实验结果:1. 电导法:可计算出不同体积下的溶液电导率,进而计算出溶液的电离度。
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实验数据处理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作图法求K ΘHAc 。
(1)根据公式:如果以1/Λm 对cΛm 作图,截距即为1/Λ∞m ,由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即可求得K ΘHAc 。
表一 摩尔电导率以及各溶液的浓度 (3)以1/Λm 对cΛm 作图(见图一)。
1/ΛmcΛm图一 以1/Λm 对cΛm 作图求K ΘHAc 图二 以1/Λm 对cΛm 作图拟合结果 根据拟合结果:直线的斜率为:42664.10717;直线的截距为:28.1034 根据公式: K ΘHAc =(截距)2*10-3/斜率 =1.85*10-5通过查阅《普通化学原理》附表,知:25℃时,醋酸的K ΘHAc =1.75*10-5相对误差:5.71%2、求醋酸的电离度α。
根据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与摩尔电导率的关系: 求出五组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的电离度,见表二。
其中25℃下的Λ∞由表三得到。
表二 醋酸溶液的电离度 表三 不同温度下无限稀释的醋酸溶液的摩尔电导率(10S ·m /mol )3、计算法求K ΘHAc根据公式:通过计算的方法求得K Θ,与作图法以及标准值比较,相关数据见表四。
表四 计算的方法求得K HAc根据计算的结果,只有c/16的K ΘHAc 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这与通过作图拟合时的数据一致,通过图一中对无根数据的拟合,可以看出也是c/16的数据点偏离拟合直线比较多,应该是实验误差所致。
4、对第一次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处理结果。
注:本次实验我们小组测量了两次,原因是第一次实验测量的数据通过拟合直线虽然斜率是可靠的,但是其截距是负值,这与直线方程的截距物理意义不符合,通过询问前面几组的数据,我们发现用右侧仪器的小组数据都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决定用另外一个仪器第二次测量。
表五 第一次测量的实验数据及相关计算数值(2)作图法求KΘHAc1/ΛmcΛm图三 第一次实验数据以1/Λm 对cΛm 作图求K ΘHAc 图四 第一次实验数据以1/Λm 对cΛm 作图拟合结果 根据拟合结果:直线的斜率为:36293.42452;直线的截距为:-266.69365 根据公式:因为截距为负值无法加入计算,因此用表三中25℃时的摩尔电导率代入计算:求得K ΘHAc =(1/0.03908)2/斜率=1.80*10-5通过查阅《普通化学原理》附表,知:25℃时,醋酸的K ΘHAc =1.75*10-5 相对误差:2.86%。
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及数据处理

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及数据处理
1. 实验仪器:电导仪、电极、分析天平、pH计等。
2. 实验操作:将一定摩尔浓度的弱电解质(例如醋酸钠)溶于适量纯水中,用pH计或者指示剂调节pH值。
然后,将电导仪的电极分别放入溶液中,测量电导率(记作G)。
接下来,向溶液中加入少量强电解质(例如氯化钠),观察电导率是否有所变化。
如果电导率变化较大,则说明弱电解质降解,需要重新调整pH值。
反之,则可以认为加入的强电解质对电解质平衡产生的影响较小,可以用来计算电离平衡常数。
3. 数据处理:根据碳酸钙-二氧化碳平衡反应:
CaCO3 = Ca2+ + CO32-
可以写出电离平衡式:
因为水的电导率与浓度存在一定的关系,所以需要进行校正。
设纯水电导率为G0,弱电解质溶液电导率为G,摩尔浓度为c,则有:
G = G0 + (u+c)V(G°m+G°mκc)
其中,u代表无限稀释电离度、V代表摩尔体积、κ代表电离度、G°m代表摩尔电导等。
通过实验测定的G、c和G0,可以计算出无限稀释电离度和摩尔电导,从而根据电离平衡式计算得到电离常数。
4.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电离平衡常数可以用于评估所测定的电解质的强度。
通常情况下,电离平衡常数越大,电解质的强度就越弱。
如果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值存在较大偏差,则说明实验设计有误或者实验条件不满足,需要重新进行实验。
总之,电导法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测定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等领域。
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1
实验目的
▪ 了解溶液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 基本概念
▪ 用电导法测定乙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 掌握电导仪的使用方法
2
实验原理
乙酸在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
Kθ = (c/cθ )α2 1-α
在一定温度下,Kθ是一个常数,可以通过测定一定量浓度 乙酸的电离度代入上式计算。乙酸溶液的电离度可用电导 法测定。
m= / c
(1)
α=
Λm
Λ
m
Kθ = (c/cθ )Λm2 (2)(3) Λm(Λm - Λm )
Hale Waihona Puke 或写成cm(0 m)2Kc 1m0 mKc
(4)
实验测定物质的量为c的乙酸溶液的电导率,由1式计算 摩尔电导率,可由3式可求得乙酸的电离常数Kθ(KC)
4
实验步骤
▪ 将恒温槽温度调至(25.0±0.1)℃或(30.0±0.1)℃ ▪ 测应定把电两导铂池黑常电数极浸Kc在ell 蒸:倾馏去水电中导,池以中免蒸干馏燥水致(电使导表池面不发用生时改,
5
注意:
▪ 实验中应严格控制温度恒定、浓度准确 ▪ 洗涤电极时,不要损坏铂黑,以免电极常数改变,
引入测定误差
6
1 m
数据记录和处理
▪ 记录室温、大气压及恒温槽温度
▪ 计算电导池常数Kcell ▪ 计算醋酸在各个浓度下的电离度,再计算
各个电离平衡常数K ▪ 按公式4以cΛm对 1/Λm作图应得一直线,由
变)。将电导池和铂电极用少量的0.01mol·L-3KCl溶液洗涤 2~3次后,装入0.01mol·L-3KCl溶液,恒温后,用电导仪 测其电导,重复测定三次。 ▪ 测定电导水的电导(率) :倾去电导池中的KCl溶液,用电导 水洗净电导池和铂电极,然后注入电导水,恒温后测其电 导(率)值,重复测定三次。 ▪ 测定HAc溶液的电导(率) :倾去电导池中电导水,将电导池 和铂电极用少量待测HAc溶液洗涤2~3次,最后注入待测 HAc溶液。恒温后,用电导(率)仪测其电导(率),每种浓度 重复测定三次。 ▪ 按照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测定各种不同浓度HAc溶液的 电导(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弱电解质电离常数的测定(电导法)
Ⅰ、目的要求
1.了解溶液电导的基本概念。
2.学会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3.掌握溶液电导的测定及应用。
Ⅱ、基本原理
AB型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达到平衡时,电离平衡常数K c与原始浓度c和电离度α有以下关系:
(1)
在一定温度下K c是常数,因此可以通过测定AB型弱电解质在不同浓度时的α,代入(1)式求出K c 。
醋酸溶液的电离度可用电导法测定。
将电解质溶液放入电导池内,溶液电导(G)的大小与两电极之间的距离(l)成反比,与电极的面积(A)成正比:
(2)
式中:l/A—电导池常数,以K cell表示;k—电导率,S/m
由于电极的l和A不易精确测量,因此在实验中是用一种已知电导率值的溶液(KCl)先求出电导池常数,然后把欲测溶液放入该电导池测出其电导值,再根据(3)式求出其电导率。
溶液的摩尔电导率是指把含有1mol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为1m的两平行板电极之间的电导,以Λm表示,单位为S·m2·mol-1。
摩尔电导率与电导率的关系:
(3)
式中:c—该溶液的浓度,mol/L
对于弱电解质溶液,认为:
(4)
式中:Λm∞—溶液在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S·m2·mol-1
对于强电解质溶液(如KCl,NaAc),其Λm和c的关系为
对于弱电解质(如HAc等),Λm和c则不是线性关系,故其不能像强电解质溶液那样,从Λm—√c的图外推至c=0处求得Λm∞。
但在无限稀释的溶液中,每种离子对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都有一定的贡献,是独立移动的,不受其他离子的影响,对电解质Mν+ Aν-来说,即
弱电解质HAc的Λm∞可由强电解质HCl、NaAc和NaCl的Λm∞的代数和求得
把式(4)代入式(1)可得:
(5)
或
(6)以cΛm对1/ Λm作图,其直线的斜率为(Λm∞)2K c,如知道Λm∞值,就可算出K c。
Ⅲ、仪器试剂
电导仪(或电导率仪)、恒温槽、电导池、电导电极、容量瓶(100ml)5只、移液管(25ml、50ml各1个)、洗瓶、洗耳球
0.0100mol/LKCl溶液、0.1000mol/LHAc溶液
Ⅳ、实验步骤
1.用50ml容量瓶将原始醋酸溶液(0.1000mol/L)进行2倍、4倍、8倍稀释,得到4种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
2.将恒温槽温度调至25℃或30℃。
3.测定电导池常数K cell=l/A
将电导池和铂电极用少量的0.0100mol/LKCl溶液洗涤2~3次后,装入0.0100mol/LKCl 溶液,恒温后,用电导仪测其电导,重复测定3次。
4.测定电导水的电导(率)
倾去电导池中的KCl溶液,用电导水洗净电导池和铂电极,然后注入电导水,恒温后测其电导(率)值,重复测定3次。
5.测定HAc溶液的电导(率)
倾去电导池中电导水,将电导池和铂电极用少量待测HAc溶液洗涤2~3次,最后注入待测HAc溶液。
恒温后测其电导(率)值,每种浓度重复测定3次。
按照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测定各种不同浓度溶液的电导(率)。
实验完毕后仍将电极浸在蒸馏水中。
Ⅴ、数据记录与处理
1.电导池常数K cell=l/A
25℃或30℃时,0.0100mol/ dm-3 KCl溶液电导率(查手册)
表1 0.0100mol/ dm-3 KCl溶液的k值记录(25℃)
电导池常数K cell=l/A=/m-1
2.醋酸溶液的电离常数
表2 电导水的电导率k的测定记录
表3 不同浓度醋酸溶液的k值记录
3.作图求结果
以cΛm对1/ Λm作图,其直线的斜率为(Λm∞)2K c,如知道Λm∞值,就可算出K c。
表4 醋酸溶液的各组数据入表
Ⅵ、思考题
1.本实验为何要测水的电导率?
2.实验中为何用铂黑电极?使用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Ⅶ、注意事项
1.本实验配制溶液时,均需用电导水。
2.温度对电导有较大影响,所以整个实验必须在同一温度下进行。
每次用电导水稀释溶液时,需温度相同。
因此可以预先把电导水装入锥形瓶,置于恒温槽中恒温。
3.使用电导仪时需注意:
①电极的引线不能潮湿,否则测不准。
②高纯水被盛入容器后要迅速测量,否则空气中CO2溶入水中,引起电导率的很快增加。
③盛待测溶液的容器需排除离子的玷污。
④每测一份样品后,用蒸馏水冲洗,用吸水纸吸时,切忌擦及铂黑,以免铂黑脱落,引起电极常数的改变。
可将待测液淋洗三次后再进行测定。
Ⅷ、讨论
1.温度升高1℃电导平均增加1.9%,即
2.普通蒸馏水中常溶有CO2和氨等杂质,故存在一定电导。
实验所测的电导值是欲测电解质和水的电导的总和。
因此做电导实验时需纯度较高的水,称为电导水。
其制备方法通常是往蒸馏水中加入少许高锰酸钾,用石英或硬质玻璃蒸馏器再蒸馏一次。
3.铂电极镀铂黑的目的在于减少极化现象,且增国电极表面积,使测定电导时有较高灵敏度。
铂黑电极表面不可擦碰。
不用时,应保存在蒸馏水中,不可使之干燥。
Ⅸ、参考教材
1.《物理化学实验》王爱荣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P61-64
2.《物理化学实验》(第二版)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P88-92 3.《物理化学实验》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邱金恒孙尔康吴强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P98-100
附电导率仪使用方法:
本实验可采用DDS-11A型电导率仪其板面结构如图所示。
其使用方法如下:
①未开电源前,观察表头指针是否指在零,如不指零,则应调整表头上的调零螺丝,使表针指零。
②将校正、测量开关拨在“校正”位置。
③将电源插头先插妥在仪器插座上,再接通电源。
打开电源开关,并预热几分钟,待指针完全稳定下来为止。
调节校正调节器,使电表满度指示。
④根据液体电导率的大小选用低周或高周,将开关指向所选择频率。
⑤将量程选择开关拨到所需要的测量范围。
如预先不知道待测液体的电导率范围,应先把开关拨在最大测量档,然后逐档下调。
⑥根据液体电导率的大小选用不同电极,使用DJS-1型光亮电极和DJS-1型铂黑电极时,把电极常数调节器调节在与配套电极的常数相对的位置上。
例如,配套电极常数为0.95,则电极常数调节器上的白线调节在0.95的位置处。
如选用DJS-10型铂黑电极,这时应把调节器调在0.95位置上,再将测得的读数乘以10,即为待测液的电导率。
⑦电极使用时,用电极夹夹紧电极的胶木帽,并通过电极夹把电极固定在电极杆上,将电极插头插入电极插口内。
旋紧插口上的紧固螺丝,再将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
⑧将校正、测量开关拨在“校正”,调节校正调节器使指示在满刻度。
⑨将校正、测量开关拨向测量,这时指示读数乘以量程开关的倍率,即为待测液的实际电导率。
例如,量程开关放在0~103μs/cm档,电表指示为0.5h,则被测液电导率为0.5×103μs/cm=500μs/cm。
⑩用量程开关指向黑点时,读表头上刻度(0~1.0μs/c m)的数;量程开关指向红点时,读表头上刻度为(0~3)的数值。
①①当用0~0.1μs/cm或0~0.3μs/cm这两档测量纯水时,在电极未浸入溶液前,调节电容补偿器,使电表指示为最小值,(此最小值是电极铂片间的漏阻,由于此漏电阻的存在,使调节电容补偿器时电表指针不能达到零点),然后开始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