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三必修78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二)2.《小狗包弟》(1)识记字音舔舐(tiǎn shì)作揖(zuò yī)叱(chì)骂解剖(jiě pōu)堕(duò)入吠(fèi)叫忏悔(chàn huǐ)(2)多音字注音缝(fèng)隙缝(féng)纫处(chǔ)境处处(chù)爪(zhǎo)牙爪子(zhuǎ zi)乘(chéng)凉千乘(shèng)之国(3)相近字注音摄(shè)像蹑(n iè)手蹑脚慑服(shè)揪(jiū)心愀(qiǎo)然啁啾(zhōu jiū)绿草如茵(yīn)荫庇(yìn bì)封妻荫(yìn)子(4)近义词辨析辛酸:指辣和酸,比喻痛苦和悲伤,如“一部辛酸史”“饱尝辛酸”。
心酸:因悲痛而内心酸楚,如“心酸落泪”“好不心酸”。
(6)成语(熟语)积累A.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
B.摇头摆尾:形容摇头晃脑、轻浮得意的样子。
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1)识记字音戊戌(wùxū)叱咤(chì zhà)莅(lì)校迥(jiǒng)异精悍(hàn)激亢(kàng)酣畅(hān chàng)蓟(jì)北涕泗(tì sì)步履(lǚ)谦逊(xùn)(2)多音字注音强:强(qiáng)弩之末强(qiǎng)迫症倔强(jiàng)禁:情不自禁(jīn)禁(jìn)令差:差劲(chà)出差(chāi)参差(cēn cī)差(chā)强人意屏:屏息(bǐng)屏(bīng)营屏(píng)风解:解(jiě)颐押解(jiè)浑身解(xiè)数角:掎角(jiǎo)之势名角(jué)角(jué)逐(3)形近字辨析戊:读(wù),注意字形——内中空空,注意字义——天干第五位,如“戊戌”。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写人记事的散文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3题。
枣香醉人洪丽丽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给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趟。
爷爷每年都会在枣子成熟的季节,亲手挑选出一颗颗饱满、红润的大枣,蘸上白酒,密封在玻璃瓶中。
瓶口用稀稀的黄泥土封住。
静置两三个月后,待枣香、酒香融为一体,合为一物,才有了今天爷爷酿的醉枣。
八十岁的爷爷和八十二岁的奶奶住在离小城六十千米外的乡下老家,固执而孤独地坚守着三间土坯房和一个种着七棵老枣树的大院子。
奶奶告诉我,枣树是她嫁给爷爷的第三天上亲手种下的,到现在已有六十个年头了。
坐小城的公交车到村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
雪后的乡村,色彩单调得很,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盖在白绒毯似的大雪之下。
寂静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色。
汽车没停稳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枣树下伫立着一个人。
下车一瞧,原来是奶奶。
她正倚靠着一棵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的老枣树,张望着从远处驶来的汽车。
呼呼的北风,依旧是那样寒冷、刺骨,不时地吹拂起她额前几缕花白的头发,但树下的她却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头上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在瑟瑟地抖着。
奶奶的个子似乎又矮了一些,童年印象中的她是个大高个,干活利落,走路飞快。
我总要仰着小脑袋看她,一溜小跑地跟在她的后面。
只是恍惚间,奶奶竟变成了眼前的模样:个子矮了,佝偻着身子,走路也有些不稳了。
“不是打电话不叫你来接我吗?”我慌忙上前搀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揽在自己身上。
“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吗?”我问。
“没犯,别担心,我们壮实着呢!”奶奶一向报喜不报忧。
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秃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
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光……“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
散文阅读写人记事教师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碰头食刘心武那是去秋一天的下午,植被丰茂的温榆河边,我坐在马扎上画水彩写生,老杜走来走去地采集植物叶片,而汪哥儿则坐在他那辆本田雅阁里,把四扇车门全打开,仰着身子,双手枕在脑后,享受穿过车体的“过堂风”。
我们三个是偶然相识于温榆河畔的。
我在离河不远的村子里辟了一间书房,写作之余爱到河边画风景;老杜离休不久,他们干休所就坐落在河东天竺镇,他喜欢采集植物花叶制作标本;汪哥儿别人都管他叫汪总,在河畔高档别墅区里有栋欧陆风情的小楼,有时开车路过温榆河就离开公路把车滑到河畔草丛中,他说是“透气补氧”,我却从他那眯眼凝思的神态,判断他多半还是在盘算生意经。
因为问起来他比我和老杜小两轮还多,所以我们只叫他汪哥儿,他每回都拉长声音应承,很受听的样子。
我们又遇到一起,热络地互致问候后,便各司己事。
忽听“咩咩”之声,一群绵羊约有三四十只,跟随一位羊倌移动了过来。
羊倌是个 40 多岁的汉子,我们都跟他打招呼,他也就站住跟我们拉家常。
我、老杜、汪哥儿互相虽说也曾在问答间有些个自我介绍,究竟都留有相当余地,但那羊倌听了几句淡问,在我们并不曾寻根究底的情况下,却把他家乃至他们村的种种情况自动透明。
原来放养这样一群羊,一年下来的收入约一万二千元。
他说羊爱吃碰头食,所以必须每天轰出圈放养。
同样的植物,你去割来放进圈里喂它们,它们不爱吃,必得它们自己边走边觅食,才又香又欢。
当然,入冬后,留下的种羊只能圈养,喂储存的饲料,那风险就特别大,甭说染了病,就是厌食,胃口不香,不愿交配,也够人烦的。
羊群欢快地寻觅着香甜的碰头食,渐渐远去,羊倌也就跟我们道别,随着去了。
夕阳裹到身上,暖酥酥的,我画好了画,老杜夹妥了标本,汪哥儿下车看画和标本,仨人闲聊起来,都发表了一番从碰头食引出的感慨。
我说作家写作,最好也还是从“碰头食”里获取营养。
阿根廷有个著名作家叫博尔赫斯,长期在图书馆里工作,博览群书,浮想联翩,他的小说灵感差不多全来自于“圈食”,虽然奇诡精致,究竟缺乏时代脉搏生活气息。
人教版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二含解析(已纠错)

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二)2.《小狗包弟》(1)识记字音舔舐(tiǎn shì)作揖(zuò yī)叱(chì)骂解剖(jiě pōu)堕(duò)入吠(fèi)叫忏悔(chàn huǐ)(2)多音字注音缝(fèng)隙缝(féng)纫处(chǔ)境处处(chù)爪(zhǎo)牙爪子(zhuǎ zi)乘(chéng)凉千乘(shèng)之国(3)相近字注音摄(shè)像蹑(niè)手蹑脚慑服(shè)揪(jiū)心愀(qiǎo)然啁啾(zhōu jiū)绿草如茵(yīn)荫庇(yìn bì)封妻荫(yìn)子(4)近义词辨析辛酸:指辣和酸,比喻痛苦和悲伤,如“一部辛酸史”“饱尝辛酸”。
心酸:因悲痛而内心酸楚,如“心酸落泪”“好不心酸”。
(6)成语(熟语)积累A.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
B.摇头摆尾:形容摇头晃脑、轻浮得意的样子。
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1)识记字音戊戌(wùxū)叱咤(chì zhà)莅(lì)校迥(jiǒng)异精悍(hàn)激亢(kàng)酣畅(hān chàng)蓟(jì)北涕泗(tì sì)步履(lǚ)谦逊(xùn)(2)多音字注音强:强(qiáng)弩之末强(qiǎng)迫症倔强(jiàng)禁:情不自禁(jīn)禁(jìn)令差:差劲(chà)出差(chāi)参差(cēn cī)差(chā)强人意屏:屏息(bǐng)屏(bīng)营屏(píng)风解:解(jiě)颐押解(jiè)浑身解(xiè)数角:掎角(jiǎo)之势名角(jué)角(jué)逐(3)形近字辨析戊:读(wù),注意字形——内中空空,注意字义——天干第五位,如“戊戌”。
高中每日一题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一含解析必修1 试题(共15页)

写人记事(jì shì)散文阅读〔一〕一、写人记事散文的特点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必修1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现代写人记事散文,这类散文有如下特点:1.写真实片断。
就是说所写内容为真人真事,不是虚构或者夸饰的;叙事可完好,也可零散,而零散的更多见,不像小说那样有完好的虚构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详细的环境背景等。
2.抒真情实感。
写人记事散文固然重在记叙,但抒情必不可少,作者在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的同时,还表达出自己对人物、对社会的情感判断。
作者的个性气质、情感襟怀都在文章中充分显现出来。
如?记念刘和珍君?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及其遇害经过,抒发了作者沉痛的悲悼以及愤怒之情;?小狗包弟?描写了小狗包弟的悲惨命运,对人生及“文革〞都进展了反思;?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描绘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表现了他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
3.章法自由。
散文作品的章法起止自如,开合有度,一方面愈散愈精彩,愈散愈痛快淋漓;另一方面散而有法,散中见整,呈现出对立统一的奇妙景象。
4.语言个性化。
散文语言因作者感情而生辉,因作者学识而生味,因作者才华而多姿多彩。
反过来,读者可以从散文作品的语言中窥见作者的状况,可以通过知人论世发现作家散文语言生成的缘由。
二、知识要点梳理学习本单元要注意(zhù yì)以下语言知识: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注意重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注意重要句子的句式特点与病句辨析。
1.?记念刘和珍君?〔1〕积累常用字词:A.多音字注音阿〔1〕ā 阿姨阿拉伯;〔2〕ē 阿谀刚直不阿当〔1〕dāng 当务之急螳臂当车;〔2〕dàng 用词不当安步当车创〔1〕chuāng 创伤重创敌HY;〔2〕chuàng 创造勇于创新攒〔1〕cuán 攒射万头攒动;〔2〕zǎn 积攒攒钱买书同〔1〕tóng 一样同心协力;〔2〕tòng 胡同薄〔1〕bó 薄弱刻薄;〔2〕báo 薄板薄饼B.形似字注音编辑〔jí〕作揖〔yī〕通缉〔jī〕修葺〔qì〕寥〔liáo〕落寥〔liáo〕廓辽〔liáo〕阔姓廖〔L iào〕未雨绸缪〔móu〕暗〔àn〕淡黯〔àn〕淡熟谙〔ān〕万马齐喑〔yīn〕喋〔dié〕血通牒〔dié〕碟〔dié〕片间谍〔dié〕绯〔fēi〕红菲〔fěi〕薄匪〔fěi〕夷所思斐〔fěi〕然成章流言蜚〔fēi〕语诽〔fěi〕谤不惮〔dàn〕殚〔dān〕精竭虑殒〔yǔn〕身不恤陨〔yǔn〕落踌躇〔chóu chú〕踯躅〔zhí zhú〕桀骜〔ào〕不驯好高骛〔wù〕远六跪二螯〔áo〕敖〔áo〕包鳌〔áo〕拜〔2〕形近字辨析(biànxī)A.和蔼暮霭蔼:是草字头,它的意思是“和气,态度好〞。
【臻选】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一含解析(新人教必修1)79

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一)一、写人记事散文的特点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必修1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现代写人记事散文,这类散文有如下特点:1.写真实片断。
就是说所写内容为真人真事,不是虚构或夸饰的;叙事可完整,也可零散,而零散的更多见,不像小说那样有完整的虚构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具体的环境背景等。
2.抒真情实感。
写人记事散文固然重在记叙,但抒情必不可少,作者在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的同时,还表达出自己对人物、对社会的情感判断。
作者的个性气质、情感襟怀都在文章中充分显现出来。
如《记念刘和珍君》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及其遇害经过,抒发了作者沉痛的悲悼以及愤怒之情;《小狗包弟》描写了小狗包弟的悲惨命运,对人生及“文革”都进行了反思;《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描绘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表现了他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
3.章法自由。
散文作品的章法起止自如,开合有度,一方面愈散愈精彩,愈散愈痛快淋漓;另一方面散而有法,散中见整,呈现出对立统一的奇妙景象。
4.语言个性化。
散文语言因作者感情而生辉,因作者学识而生味,因作者才华而多姿多彩。
反过来,读者可以从散文作品的语言中窥见作者的状况,可以通过知人论世发现作家散文语言生成的缘由。
二、知识要点梳理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以下语言知识: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注意重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注意重要句子的句式特点与病句辨析。
1.《记念刘和珍君》(1)积累常用字词:A.多音字注音阿(1)ā 阿姨阿拉伯;(2)ē 阿谀刚直不阿当(1)dāng 当务之急螳臂当车;(2)dàng 用词不当安步当车创(1)chuāng 创伤重创敌军;(2)chuàng 创造勇于创新攒(1)cuán 攒射万头攒动;(2)zǎn 积攒攒钱买书同(1)tóng 相同同心协力;(2)tòng 胡同薄(1)bó 单薄刻薄;(2)báo 薄板薄饼B.形似字注音编辑(jí)作揖(yī)通缉(jī)修葺(qì)寥(liáo)落寥(liáo)廓辽(liáo)阔姓廖(L iào)未雨绸缪(móu)暗(àn)淡黯(àn)淡熟谙(ān)万马齐喑(yīn)喋(dié)血通牒(dié)碟(dié)片间谍(dié)绯(fēi)红菲(fěi)薄匪(fěi)夷所思斐(fěi)然成章流言蜚(fēi)语诽(fěi)谤不惮(dàn)殚(dān)精竭虑殒(yǔn)身不恤陨(yǔn)落踌躇(chóu chú)踯躅(zhí zhú)桀骜(ào)不驯好高骛(wù)远六跪二螯(áo)敖(áo)包鳌(áo)拜(2)形近字辨析A.和蔼暮霭蔼:是草字头,它的意思是“和气,态度好”。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38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河南省郑州五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家宝侯发山春子往火里添了两根柴,火苗比原先灿烂了,映照着父亲的脸,黑红中泛着一层光彩。
父亲把烟袋伸进烟包挖了满满一勺,用拇指按了按,然后歪着头,就着盘旋的火焰点燃。
过罢年,我就整整撑了四十年,父亲吧嗒一口烟,很享受地“毗溜”了一口。
春子低着头,怔怔的样子。
我老喽,干不动喽。
父亲一直看着春子,眼光里有疼爱,有期待。
春子瞅着升腾的火苗,没有说话。
因老家遭大水,你老爷带着一家老小落脚到这里。
感念这里的人好,你老爷就造了一条小船,摆渡,不取分文报酬。
你老爷临死立下遗嘱,子孙后代义渡乡亲。
春子的目光溜出门外,望着眼前缓缓流动的小河,心里生起无端的怨恨。
你老奶去世时,你老爷上午忙完丧事,下午就到渡口去了。
到你爷爷这一辈,他结婚那天,拜了天地后,直奔渡口。
轮到我,那就多了。
有一年,我下河教人,上岸后发起高烧,在医院躺了半月。
你打工没回来,我就掏钱雇人摆渡了半月。
说到这里,父亲的脸上有了神采,连那一道道皱纹都放出光来。
乡亲们的情啥时才能还完?春子忍不住说道。
还不完!咋能还完呢?若是当年他们不收留你老爷,只怕他早就变成孤魂野鬼了,哪会有我?更别说你了。
说到这里,父亲指了指墙角的蓑衣和竹篙,说,还有外面的船,这就是咱的传家宝。
从你老爷到我这一辈,先后渡坏22只木船,撑破一百多把竹篙。
到你这里,不能断了,还要传给我孙子。
春子又带气又带笑,他在外面打工,每月四五千块的收入,实在不愿回来。
这时,门外传来踢踏踏的脚步声。
有人过河!父亲站了起来,要去拿墙角的竹篙。
“大叔,过年了,陪你喝两盅。
”随着话音,进来几个村民。
一个个手里都不空,提溜着水果、酒和菜肴。
春子认得,其中一个是老村长。
看到春子,老村长说:“春子啥时回来的?过了年不走了吧?”不等春子说话,父亲呵呵一笑,豪气地说,不走了,不走了,该接班喽。
春子站起来给老村长打过招呼,回家了。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测评:第三单元 写人记事的散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这种品格突出表现为一种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
从孔夫子的“大道天下”,到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切编织成一个绵延的思想传统。
这一思想传统移植到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身上,蝶化成“五四”启蒙精神。
因此从精神谱系上说,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和中国传统文人是一脉相承的。
这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强烈的现实品格和浓郁的政治情怀。
中国现代文学正是以其浓郁的政治情怀,才成为思想启蒙的重要营垒,才密切融入中国现代化运动中,也才有效地承载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
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不会始终与政治现实,尤其是政治权力协调一致,二者之间的矛盾对立往往导致文学屈从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逐渐丧失独立品格。
改革开放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但当时不少知识分子把独立品格与政治情怀对立起来,甚至质疑忧国忧民传统的正确性,从而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
因为对社会职责的放弃,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反而导致了知识分子的自我放逐。
这一点在文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一度引领着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到了80年代末期,伴随着“向内转”,文学逐渐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地后撤。
所幸的是,淡薄政治情怀并没有成为文学的主潮,更多作家则是在尝试着以新的文学叙事来表达政治情怀,日常生活叙事逐渐兴起并蔚为大观,从根本上改变了宏大叙事的一统天下,但是日常生活叙事并没有取代宏大叙事,相反激发宏大叙事突破过去的僵化模式,构成了当代文学中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交相辉映的状况。
两种文学叙事表达了解放政治和生活政治两种不同的政治情怀。
新时期以后的拨乱反正,也就是中国本土在20世纪末期重新启动现代化的“解放政治”。
但发生在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又是一种后发式的现代化,它使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处在同一时空之中,具有鲜明的“时空压缩”的文化特征,因此生活政治在社会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多的空间,它们需要通过文学叙事获得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三)三、常见题型梳理题型一语言修辞类(1)描绘类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句话中XX词换成XX词行吗?为什么?②文章的XX句子说成XX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板:①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之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②不行。
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2)结构类常见的提问方式有:某两个词或三个词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答题模板:①不能。
因为XX词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XX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②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具体效果)。
(3)修辞类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XX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②XX句子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板: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即:这里使用了……的修辞手法,起到了……作用(结合句子的语境分析)。
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技巧归纳:①比喻、比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强调了+对象+特性。
③反复:强调了+对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④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⑤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⑥反问:强调了+对象,加强了……语气等。
题型二布局谋篇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有:XX句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板:XX句子(段)在文中起到了……作用。
①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三表达技巧型(1)艺术类常见的提问方式有: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板:使用……方法,……(具体分析),起到了……(作用、效果)。
(2)人称类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文章使用这种人称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②文章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四内容要点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请概括全文(XX段)的内容要点。
答题思路:第一步:划分本段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题型五人物形象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请简要分析文中XX这一形象。
答题模板:XX是一个……的人(定性分析),XX具有……的精神(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表现了XX 的……性格特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献给艾青的红玫瑰曹积三①十多年过去了,那束红玫瑰,依稀仍在眼前灿灿地绽放着。
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
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97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
高瑛大姐欣喜地对我说:“艾青喜欢红玫瑰。
”我感到一阵宽慰。
后来得知,艾老走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所献之花,满满地拉了两卡车,还没有运完。
②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
岂料这位可敬的诗人命途多舛。
他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禁借”,为此,我曾备感困惑和惆怅,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身上泼污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
值得庆幸的是,波诡云谲里,虽经七灾八难,他终于挺了过来,如同涅槃的凤凰。
然而,直到1988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
③那是一个下午,北影有个剧组开机,约我去写点什么。
并告诉我说,拍摄地点在东城丰收胡同21号四合院。
到了那里才知道,那是艾青的家。
处于京华一隅的这个小院,像是远离尘嚣,别有一番天地,它静谧、安适,特别是那斑红灿烂的花木和葡萄架上缀满的果实,更平添了几分温馨。
拍戏,是个扰人的活儿,把原本整洁的院子弄得很凌乱。
艾老的夫人高瑛大姐古道热肠,对此毫不介意,还替剧组找东拿西,不停地张罗着……小憩时,她从葡萄架上,剪下葡萄,请大家尝鲜。
就在这时,我望见艾老透过书房的窗子,正笑吟吟地望着我们。
我急忙去向他问好。
④那天,艾老身着中山装,笑容可掬,热诚得如同相识多年的朋友。
我们聊起了电影,他告诉我,他很喜欢电影,在延安的时候,放的是几部苏联的原版影片,一边放,一边由萧三翻译,人们看得津津有味。
如今,我们国家的电影进步很大,可惜,他眼力不济了。
他说:“银幕,是神奇的王国,可以充分展示才情。
艺术家描画人物,表现命运,可以呈现一种诗境和画境,让人羡慕。
”我说:“艾老的许多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有画境,就像一幅幅电影的定格镜头,让人遐想,充满魅力。
”他笑了。
⑤艾老夫妇对电影的喜爱与支持,让人心里暖暖的。
1990年春天,我编罢《中国影人诗选》,想到这是历史上首部电影人的诗选,序请阳翰笙阳老写就,封面题字非艾青艾老莫属。
我便把想法告诉了高瑛大姐,大姐爽快地说:“我去说,艾青肯定会答应的!”艾老果然满足了我的心愿。
谁能料想,就在艾老为《中国影人诗选》题签后的第三天,1990年3月21日,他去中纪委招待所参加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编委扩大会时,跌倒在洗手间里,右臂不幸骨折。
最后,时年八秩高龄的艾老,不得不切除了右肱骨头,装上了人造的假体。
此后,再也无法自由运笔,挥毫题字了。
《中国影人诗选》竟成为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题签!⑥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艾老满面春风,没有因为装了金属假肢而沮丧,尽管有说不出的痛苦,但坚强、坦然、幽默依然。
高瑛大姐告诉我,艾老曾与探望他的诗人邹荻帆有过一番苦涩的趣谈,说道:“我这个人真奇怪,1957年打成右派之后,老是在右边出毛病。
195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割麦子时,镰刀把右腿膝盖割了个大口子,一个多月不能治,也不能走,更不能打弯,受了很多罪。
‘文革’期间,在连队阴暗的地窝子里住了五年多,里面没有电灯,在煤油灯下读‘圣书’,还要写这个写那个,又缺少营养,瞎了右眼。
1988年在自己家小院里跌了一跤,右眼眶起了个大包,引起脑血肿。
这一次又摔断了右胳膊,真是太巧了,都是发生在右边。
”说罢,朗然一笑……⑦艾老笑谈天灾人祸,风雨淡定,真乃豁达人生!⑧诗坛的巨人走了,已经13年了,但悠长的岁月抹不去对他的敬重和怀念。
这敬重和怀念,就是我们献给他永不凋零的红玫瑰。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艾青深受人们的敬重,这一点从其逝世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中可见一斑。
B.诗人艾青命运多舛,其诗集被“禁借”,但他的《大堰河》仍激励着作者奋勇前行。
C.作者对艾青家中的花木、葡萄架及葡萄的描写,渲染出一种静谧、安适、温馨的氛围。
D.作者认为,艾青的诗歌和电影有相通之处,富有哲理,画境美,让人遐想,充满魅力。
2.作者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来写自己与艾青的交往?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3.结合全文,探究“红玫瑰”的内涵及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孙犁的风骨江南鹤那年,我到天津总医院探望孙犁先生。
他躺在病床上,两只眼睛是白色的。
我看到大吃一惊,站在旁边的一位阿姨说,他的眼睛得了白内障。
孙犁先生发现有人来,眨了眨眼,大声说:“去忙去吧,忙去吧。
”旁边那个阿姨又说:“你别往心里去,谁来了,孙先生都这么说。
”我站在孙犁先生面前,背了他写的书的书名,那些书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陋巷集》《晚华集》《老荒集》《如云集》等。
孙犁先生听了,点了点头。
我转身离开了病房。
不久,我从《天津日报》上看到,作家铁凝来天津领奖,特意到总医院看望孙犁先生。
当听了铁凝的自我介绍之后,孙犁说了一句:“我们好久没有见面了。
”说罢,便流下眼泪。
铁凝也是泪眼汪汪。
报纸上还特意配发了一张这两位作家见面时的照片——孙犁先生侧身躺在病床上,注视着铁凝。
又过了不久,孙犁先生便去世了。
我再次从书架上翻出孙犁先生的《如云集》《晚华集》《老荒集》等十本书。
这十本书除个别篇章外,大部分写于1976年至1995年。
读完这十本书后,我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十本书里没有一句是废话,没有一句是空话。
作为一个年轻的写作人,我从中受益良多。
这些文字是孙犁先生饱经沧桑后血和泪的结晶,从这近百万字的作品里我提炼出两个字:风骨!孙犁先生的风骨!风骨,我个人理解是文章的风格、做人的骨气。
而作为文人,还要有一颗文心和一根文骨。
孙犁先生的文章,清纯雅致、朴素自然,似山溪汩汩流淌,像春风拂人衣袂。
而在做人上,孙犁先生宁静淡泊,志存高远。
他的作品语言十分古朴,句中时有点睛之语。
“凡能厚着脸皮批判别人的人,他在接受别人对他的批评时,脸皮也很厚。
”(见《风烛庵杂记》)“对我来说,人在青春,才能有爱情,中年以后,有的只是情欲。
”(见《陋巷集》之《太湖》)作家贾平凹在其散文《孙犁论》里说:“孙犁一生有野心,不在官场,也不往热闹地去,却没有仙风道骨气,还是一个儒,一个大儒。
这样的一个人物,出现在时下的中国,尤其天津大码头上,真是不可思议……孙犁虽然未大红大紫过,作品却始终被人学习,且活到老,写到老,笔力未曾丝毫减弱,可见他创作的能量多大……到了晚年,他的文章越发老辣得没有几人能够匹敌。
举一个例子,舞台上有人演诸葛,演得惟妙惟肖,可以称得‘活诸葛’,但‘活诸葛’毕竟不是真正的诸葛。
明白了要做‘活诸葛’和诸葛本身就是诸葛的含义,也就明白了孙犁的道行和价值所在。
”孙犁先生曾手书《秦少游论文》一帧,赠作家铁凝。
后来,铁凝撰文回忆说:“我想,这是孙犁先生欣赏的古人古文,是他坚守的为文为人的准则……孙犁先生对前人的借鉴沉着而又长久,他却在同时‘孤傲’地发掘出独属于自己的文学表达。
他于平淡之中迸发的人生激情,他于精微之中昭示的文章骨气,尽在其中了。
大师就是这样诞生的吧。
”孙犁先生曾说过:“凡是伟大的作家,都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毫无例外的,他们是富于人情的,富于理想的。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这种态度。
把人道主义从文学中拉出去,那文学就没有什么东西了。
我们的作家,要忠诚于我们的时代,忠诚于我们的人民,这样求得作品的艺术性,反过来作用于时代。
”我想,孙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家。
作家金梅说:“但凡堪称‘读书人’者,多系不慕富贵,远离官场,甘于寂寞,潜心学问(包括写作),刚正不阿,清风亮节之士。
孙犁当此称谓而无愧。
”让我们神闲气定地阅读孙犁先生的作品吧。
(有删改)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章第二段中写自己重读了孙犁所著的十本书,这样写的目的是感谢孙犁让自己在阅读中受益良多,并引出孙犁的“风骨”这个话题。
B.贾平凹对孙犁的评价极高,认为孙犁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他活到老,写到老,文章越来越老辣,没有谁能与之匹敌。